第15章现代检测新技术
自然辩证法-第十五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

第十五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第一节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一、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1、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科学革命:人类认识世界上的飞跃,引起思想观念的变革⏹技术革命:人类改造世界上的飞跃,带来新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产业革命:人类物质生产方式上的飞跃,引起社会生产方式上的改变⏹社会革命:社会制度的飞跃,引起社会经济形态的飞跃(狭义)⏹包括社会制度变革在内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全面和深刻的变革(广义)⏹四种革命之间的关系是网络式的、反馈式的关系。
⏹技术革命是核心,科学革命是它的理论前提;产业革命是它的直接结果;社会革命是它的深化和发展2、现代科技革命和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基础:物理学革命、信息论、基因理论、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的利用⏹先导:电子信息技术⏹基础: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支柱:新能源技术⏹其他: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环境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二、新的社会思潮⏹1、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概念⏹知识产业:教育、研究与开发、传播业、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1947-1958年间知识产业以平均每年10.6%速度递增。
⏹1959年知识产业的从业者占劳动者总量的31.6%⏹1958年美国国民生产(GNP)总值的29%来自知识产业2、贝尔的“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五大特点:⏹ⅰ产品生产经济——→服务性经济⏹ⅱ在职业分布上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ⅲ“中轴原理”: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是社会革新的基础和社会决策的依据⏹ⅳ未来的技术发展是有计划的、有节制的,技术评估占主要地位⏹ⅴ各种决策的都通过“智能技术”3、阿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农业社会⏹第二次浪潮:工业社会:群体化、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和大型化⏹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知识化、多样化、小型化、个人化和分散化⏹★趋同论与“知识即权力”4、美国社会学家奈斯比特“大趋势”⏹归纳了美国未来的十大趋势。
第十五章 现代进化学说的主要学派

的一些重复顺序的相差程度可达10倍到100倍之多。
⑶
进化的速率由中性突变的速率所决定,也就是
由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置换率所决定。它对于所有的生物, 几乎都是恒定的。分子种类不同,分子的置换率不同,进
1 现代达尔文主义
现代达尔文主义也称综合进化论,它是现代进化论中 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有许多著名的学者,其中 最突出的是美籍苏联学者杜布赞斯基。 杜布赞斯基最重要的贡献是在《遗传学和物种起源》 (1937)中完成的对现代进化理论的综合,即对达尔文主
义选择论和新达尔文主义基因论的综合。此书被誉为是20
不能产生进化,他认为环境引起变异,生理先于形态。
5 直生论
直生论主张生物进化具有一种直线式的方向,这种方
向是由特定的内在力量预先决定的,它不受环境的影响,
与自然选择无关。 马和象的系统发育被认为是典型的例子。如马的体躯由 小到大,脚由多趾到单趾;象从小型短鼻到大型长鼻等。 直生论者认为,直线式进化还可分为多种路线。如向增长 方向进化、向过长方向进化、向退化方向进化,以及向创 新的方向进化。在进化中,如某些器官只顾向前发展,即
骤变论的系统提出者是德弗里斯,他在月见草的研 究中得到许多新的变异类型。其中有的植株特别粗,有的 特别短,有的花柱很短,有的叶脉红色。他认为上述关于 月见草的种种变异称为“突变”,突变是不连续的变异, 并能直接产生新种,不必像达尔文所谓的需要由微小变异, 经连续渐变的过程。也即是说新物种是突然出现的。它的 出现并不需要有可见到的准备,也没有过渡类型。”在德 弗里斯看来,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并不重要,只是对 突变起过筛作用。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南农业大学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本课程是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农业硕士()课。
A:专业选修课 B:公共学位课 C:公共选修课 D:专业必修课答案:公共学位课第一章测试1.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正式提出A:十八大B:十八届四中全会C:十八届三中全会D:十九大答案:十九大2.2017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A:14322元B:13672元C:12342元D:13432元答案:13432元3.2020年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比联合国确定的时间提前()年。
A:5年B:15年C:10年D:20年答案:10年4.中国要强,()A:农业必须强B:农民必须强C:农村必须强D:农场必须强答案:农业必须强5.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A:保障B:重点C:关键D:根本答案:重点第二章测试1.下面各位不是创新理论学家的是?()A:熊彼特B:伊诺思C:萨伊D:德鲁克答案:萨伊2.下面那位是国家创新理论代表人物()?A:克里斯托夫·弗里曼B:萨缪尔森C:萨伊D:罗杰斯答案:克里斯托夫·弗里曼3.将创新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强调从社会经济的宏观角度来解释各国技术创新业绩的差异,强调从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研究不同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差异的理论是()?A:技术扩散理论B:国家创新理论C:技术周期理论D:TRIZ理论答案:国家创新理论4.希克斯技术诱导理论认为技术创新受要素相对短缺而导致的边际产出诱导。
下面不属于希克斯技术创新类型的是()?A: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B: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C:中性的技术创新D:制度设计型答案:制度设计型5.施莫克勒强调()会导致科技创新。
A:市场供给B:制度C:文化D:市场需求答案:市场需求第三章测试1.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最重要的是什么?()A:在职培训B:教育C:提高心理素质D:提高健康水平答案:教育2.2008年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
经典雷达资料-第15章 动目标显示(MTI)雷达-5

经过修正的相位噪声谱密度如图15.48所示。
相对于载波,总噪声功率可由曲线下面的噪声功率积分来决定。
每段功率谱密度随频率变化的方程为图15.46 微波振荡器的单边带相位噪声谱密度和有效噪声密度图15.47 基于系统参数对微波振荡器相位噪声的修正(系统参数见书中内容)雷 达 手 册·576·图15.48 组合修正和修正后的相位噪声谱密度⎥⎥⎦⎤⎢⎢⎣⎡⨯=)lg(101110)(f f f p f p 斜率 (15.28)式中,P f 1为在f 1的功率谱密度,单位是W/Hz (为方便起见,载波功率假设为1W );“斜率”为该段的斜率,单位是dB/10倍频程;f 1为P f 1处的频率。
对于具有恒定斜率的的每段频谱而言,该方程可以用Vigneri 方法[31]或用带积分功能的计算器(如Hewlett Packard HP-15C )求积分运算。
表15.3给出这个例子的积分结果。
注意:假设条件是载波功率为1W ,如-149.4dBc/Hz 变成1.148×10-15W/Hz ,则在所有段计算积分功率时,先对它们求和,然后转化为dBc 。
最终结果-66.37dBc 就是由振荡器噪声导致的对改善因子I 的限制。
对I SCR (dB )的极限是I (dB )加上目标积累增益(dB )。
表15.3 用图15.47进行校正的如图15.46所示的相位噪声谱密度积分值发射脉冲的时间抖动会使MTI 系统的性能变坏。
时间抖动会使脉冲的前沿及后沿对消失败,而每一个未被对消的部分的幅度为∆t /τ。
这里,∆t 为抖动时间;τ为发射脉冲宽度。
总的剩余功率为2(∆t /τ)2,因此,由于时间抖动对改善因子所产生的限制为)]2/(lg[20t I ∆=τ(dB)。
第15章 动目标显示(MTI )雷达·577·对改善因子的这种限制是根据非编码发射脉冲并假定接收机带宽与发射脉冲持续时间相匹配得出的。
智慧树答案现代检测技术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用以标定的仪器,直接的测量出某一待测未知量的量值称为()。
答案:直接测量2.下列哪项不是闭环控制型现代测试系统的优点()。
答案:远距离传输3.下列属于测量过程的是()。
答案:被测对象;数值和计量单位;测试方法;测量误差4.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属于直接式测量。
答案:对5.测试技术与传感技术被称为信息技术系统的()。
答案:感官第二章1.下列非线性补偿方法中属于软件补偿的是()。
答案:拟合法2.A类标准不确定度是用非统计方法得到的不确定度。
答案:错3.真值在实际测量中是可以确切获知的。
答案:错4.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测量仪表量程之比。
答案:错5.将63.73501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为()。
答案:63.74第三章1.直流电桥可以测量电容的变化。
答案:错2.全桥接法的灵敏度是半桥双臂接法的几倍()。
答案:23.半导体式应变片比金属丝式应变片的灵敏度高。
答案:对4.丝式应变片采用栅状结构是为了获得大的电阻变化量。
答案:对5.下列哪项不是半导体应变片的优点()。
答案:温度稳定性能好第四章1.下列哪项是电容式传感器的缺点()。
答案:电缆分布电容影响大2.电容式传感器灵敏度最高的是()。
答案:极距变化型3.电涡流传感器是利用()材料的电涡流效应工作的。
答案:金属导体4.互感型传感器接入任何电路均可以测量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错5.相敏解调法只能回复被测信号的幅值,而不能恢复相位。
答案:错第五章1.恒磁通式传感器中线圈和磁铁之间没有相对运动。
答案:错2.压电式传感器有较好的低频特性。
答案:错3.固态传感器线性范围宽、参数离散型小。
答案:错4.霍尔元件多采用P型半导体材料。
答案:错5.磁敏三极管具有正反磁灵敏度,而磁阻器件没有。
答案:对第六章1.光电效应按原理又分为哪几种?答案:光生伏特效应;外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2.光电管的光照特性:通常指当光电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所加电压一定时,光通量与光电流之间的关系。
临床免疫学检验 课件 第15章 免疫细胞标志和功能检测技术

PMBC
Ficoll 分离液
(聚蔗糖-泛影葡胺)
2份6%聚蔗糖蒸馏水溶液 1份34%泛影葡胺生理盐水溶液
纯度达 95%
上层:血浆
外周血
Ficoll
白膜层 中层:分离液
底层:红细胞和多核细胞
二 、淋巴细胞分离
?贴壁粘附法 ?吸附柱过滤法 ?Percoll 分离液法
1.贴壁黏附法
PBMC
37℃ 1 hour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 淋巴细胞的分离 ? T、B细胞和 T细胞亚群的分离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包括淋巴细胞和
单核细胞(monocyte )。
?分离原理 :根据比重不同进行分离
血小板
PBMC
多核白细胞
红细胞
? 对分离介质的要求:
– 对细胞无毒; – 基本等渗;
分离介质 是关键
– 与血浆和分离细胞不相溶;
– 有特定的比重。
? 不同动物的PBMC 比重有差异:
– 小鼠:1.085
– 大鼠:1.087
– 人:1.075~1.090
? 常用Ficoll分离液(1.077±0.001)分离人的
1. E花环沉淀法
成熟T细胞具有CD2分子 能结合绵羊红细胞
方法:淋巴细胞 +SRBC 悬液→加入分层液
→T细胞形成 E花环而沉于管底 →悬液
中为B细胞。
缺点:分离效率低,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2. 尼龙毛分离法(吸附能力差异)
方法:淋巴细胞→通过聚酰胺纤维管→洗脱下来的是T细胞
3. 亲合板结合分离法—分离亚群
中国装备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

中国装备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上海电机学院第一章测试1.中国名义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间是在()。
参考答案:2010年2.中国的GDP总量在2020年突破()。
参考答案:100万亿元3.孙中山先生曾经详细地描绘兴建三峡工程的宏伟设想,这部著作的名称是()。
参考答案:《建国方略》4.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
参考答案:2035年5.我国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在()。
参考答案:本世纪中叶第二章测试1.电力的作用()参考答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行业成就的主要标志是()参考答案:2015年“户户通电”;特高压装备等;超超临界等火电机组3.电力行业的挑战是()参考答案:火电市场出现相对过剩局面;电力行业还面临着关键技术的挑战。
;电力行业要保持环保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微妙的平衡;我国电力行业面不仅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4.发电技术和装备不断向()方向发展。
参考答案:低排放;高效;大容量;高参数5.我国火电领域标准更加关注()。
参考答案: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第三章测试1.以下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为()。
参考答案:太阳能;水能;潮汐能;风能2.风电机组包括以下()两个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发电机;风力机3.在21世纪最初十年,我国风电产业面临的困境包括()。
参考答案:弃风限电现象严重;并网难和消纳难;恶性竞争加剧;设备质量问题频发4.以下属于中国风机制造商的为()。
参考答案:东方风电;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远景能源5.完整的风电产业链包括()。
参考答案:技术研发;开发建设;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以及市场运维;整机制造第四章测试1.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的年份和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的年份分别是()。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1.免疫学:2.免疫分子:3.补体:4.临床免疫学: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5.抗原抗体反应: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7.可逆性8.比例性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10.最适比optimalratio11.带现象zonephenomenon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2.免疫原immunogen13.半抗原14.免疫佐剂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第5章凝集反应16.凝集反应17.直接凝集反应18.间接凝集反应19.明胶凝集试验第6章沉淀反应20.沉淀反应21.絮状沉淀试验22.免疫浊度测定23.凝胶内沉淀试验24.单项扩散试验25.双向扩散试验26.免疫电泳技术27.对流免疫电泳28.火箭免疫电泳29.免疫电泳30.免疫固定电泳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31.补体32.免疫溶血法33.补体结合试验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34.感染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5.超敏反应36.Ⅰ型超敏反应37.Ⅱ型超敏反应38.Ⅲ型超敏反应39.Ⅳ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0.自身耐受41.自身免疫42.自身免疫病43.自身抗体44.抗核抗体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5.免疫增殖性疾病46.免疫球蛋白增殖病47.本周蛋白48.血清区带电泳49.免疫电泳50.免疫固定电泳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51.免疫缺陷病5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53.肿瘤免疫学54.肿瘤抗原55.肿瘤标志物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56.移植5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58.移植排斥反应5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60.血清学分型法二、填空题;第1章概论1.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战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2.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经验时期、免疫学科形成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3.为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免疫系统的三大生理功能分别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4.免疫应答的过程主要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5.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6.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分别是:经典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旁路途径;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7.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结合力有: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力;8.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特点有: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9.组织细胞或培养细胞可溶性抗原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反复冻融法、超声破碎法、自溶法、酶处理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任写出二种均可得分;10.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可溶性抗原的纯化方法:超速离心法、选择性沉淀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亲和层析法等任写出二种均可得分;11.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纯化抗原的鉴定的内容主要有:蛋白含量测定、分子量测定、纯度鉴定、免疫活性鉴定;12.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抗血清的鉴定内容有:抗体特异性的鉴定、抗体效价的鉴定、抗体纯度的鉴定、抗体亲合力的鉴定;第5章凝集反应13.在凝集反应中,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主要有: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协同凝集反应;14.抗球蛋白试验,又称Coombs试验,是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的一种方法;第6章沉淀反应15.免疫电泳技术类型主要包括:对流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第14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6.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实验中,对分离介质的基本要求有:对细胞无毒、基本等渗、不溶于血浆或分离物质、有一定密度;17.在淋巴细胞分离过程中,其中的单核细胞去除方法有:贴壁黏附法、吸附柱过滤法、磁铁吸引法、Percoll分层液法; 第15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8.在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方面,针对T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有:T细胞增殖试验、 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体内试验;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19.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20.在乙肝病毒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检测的五项指标有: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21.在先天性感染中,临床上将以上4种病原菌称为“TORCH”,为产前检查的重点项目,分别是: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2.根据免疫反应的速度和组织损伤的机制不同,将超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第 I 型速发型超敏反应、第II 型细胞毒或溶细胞型超敏反应、第III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第IV 型延缓型或迟发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3.在抗核抗体ANA检测方法中,常见的ANA荧光图形有:周边型核膜性、均质性、斑点性、核仁型、着丝点型;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4.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常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有: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25.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有:血清区带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本周蛋白的检测;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26.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常见的免疫缺陷病一般特征包括:反复感染、恶性肿瘤、伴发自身免疫病、遗传倾向、多系统病变;27.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有: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病;28.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继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有:继发性T细胞功能缺陷、继发性低丙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继发性补体缺陷;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29.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30.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酶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α-L-岩藻糖苷酶测定AFU;31.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激素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降钙素calcitonin, CT;32.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β2-微球蛋白β2M 、铁蛋白;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33.在移植免疫实验中,排斥反应类型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34.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有:肾脏移植、肝脏移植、心脏移植与心肺联合移植、骨髓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移植;三、单项选择题1.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依次分为哪几个阶段AA.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B. 效应阶段、识别阶段、活化阶段C. 活化阶段、效应阶段、识别阶段D. 活化阶段、识别阶段、效应阶段2.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明显沉淀物的最佳条件为CA. 抗体略多于抗原B. 抗原略多于抗体C.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D. 抗体显着多于抗原3.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AA. 特异性B. 比例性C. 可逆性D. 阶段性4.弗氏不完全佐剂的组成包括 BA. 液状石蜡、羊毛脂、卡介苗B. 液状石蜡、羊毛脂C. 液状石蜡、卡介苗D. 羊毛脂、卡介苗5.沉淀反应中的钩状效应是因为BA. 抗体过量B. 抗原过量C. pH浓度过高D. pH浓度过低6.细胞活力测定常用的简便方法是BA. 伊红染色B. 台盼蓝染色C. HE染色D. 美蓝染色7.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为CA. <40%B. 40%~50%C. 60%~80%D. 80%8.在CH50试验中,溶血程度和补体含量之间的关系为 BA. 直线B. S形曲线C. 抛物线D. 正态分布曲线9.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的是CA. C1B. C2C. C3D. C410.发生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 BA. 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B. 中等大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C. 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D. 补体激活11.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有多种核型,不正确的是DA. 周边型B. 均质型C. 斑点型或颗粒型D. 原生质型12.血清中检测到M蛋白不提示下列疾病DA. 多发性骨髓瘤B. 巨球蛋白血症C. 重链病或轻链病D. 肾病13.本-周蛋白的本质是BA. 尿中微球蛋白B. 尿中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C. 尿中游离的白蛋白D. 尿中游离的管型物14.多发性骨髓瘤属于哪种细胞异常CA. T细胞B. B细胞C. 浆细胞D. 单核细胞1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缺乏,一般应考虑何种病 CA. 轻链病B. 重链病C. 免疫缺陷病D. 免疫增殖病16.切除胸腺的新生动物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 BA. B淋巴细胞B. T淋巴细胞C. 粒细胞D. 巨噬细胞17.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AA. 前带B. 后带C. 等价带D. 带现象18.弗氏完全佐剂的组成包括AA. 液状石蜡、羊毛脂、卡介苗B. 液状石蜡、羊毛脂C. 液状石蜡、卡介苗D. 羊毛脂、卡介苗19.直接Coombs试验检测的抗体是AA. 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GB. 游离的IgGC. 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MD. 游离的IgM20.单项扩散试验出现双环的沉淀线是因为DA. 两种抗原B. 两种抗体C. 抗体为多克隆抗体D. 抗原为性质相同的两个组分扩散率不同21.Ficoll液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后外周血细胞分布由上至下依次为CA. 单个核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红细胞B. 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C.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D.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红细胞、粒细胞22.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后,其形态学特征为BA. 细胞大小由大变小B. 出现核仁1~4个C. 胞浆内空泡逐渐消失D. 细胞伪足消失23.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下列何种细胞的功能BA. T细胞B. B细胞C. NK细胞D. 吞噬细胞24.Boyden小室常用于测定 BA. 白细胞吞噬功能B.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C. 白细胞杀伤功能D. 淋巴细胞抑制功能25.在溶血反应中检测试剂中,加入少量钙、镁离子的目的是CA. 使反应液保持等渗B. 抑制补体的活性C. 有助于补体激活D. 维持反应液的pH值26.乙型肝炎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病毒标志物是AA. HBsAgB. HBeAgC. HBcAgD. 抗-HBs27.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条件是CA. 母亲Rh+、胎儿Rh+B. 母亲Rh+、胎儿Rh-C. 母亲Rh-、胎儿Rh+D. 母亲Rh-、胎儿Rh-28.造成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免疫损伤的主要机制是 CA. I超敏反应B. II超敏反应C. III超敏反应D. IV超敏反应29.人类MHC位于第几对染色体上 CA. 第12对染色体短臂B. 第12对染色体长臂C. 第6对染色体短臂D. 第6对染色体长臂30.HLA交叉配型的目的是 BA. 检测供者血清有无抗受者HLA抗体B. 检测受者血清有无抗供者HLA抗体C. 检测供者淋巴细胞表面的HLA抗原D. 检测受者淋巴细胞表面的HLA抗原四、简答题第1章概论1.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2.在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中,现代免疫学检验技术包括哪些方法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3.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影响因素4.什么是标记免疫技术标记免疫技术按检测现象可分为哪些类型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5.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6.连接半抗原的载体有哪些制备半抗原性免疫原的方法有哪些7.免疫佐剂有哪些种类其作用机制是什么8.动物采血有哪些方法9.抗血清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第5章凝集反应10.什么叫直接凝集反应什么叫间接凝集反应它们之间有何不同11.叙述抗球蛋白试验的类型、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第6章沉淀反应12.单向扩散试验的概念和应用13.平板法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的概念和应用14.免疫固定电泳的概念及临床应用15.抗原性质分析出现哪三种结果现象结果解释第14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其分离介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富含淋巴细胞,但又混杂有单核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请问去除单核细胞的方法有哪些第15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8.T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19.B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20.NK细胞活性测定方法有哪些21.在检测T细胞的功能时,可选择T细胞增殖试验,请回答其基本原理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22.在补体总活性测定中,一般采用CH50测定法,请说明其基本原理;23.在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中,一般采用免疫溶血法,请简述其概念及原理;24.请简述补体结合试验的概念、实验原理及结果解释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25.请列出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种类26.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志物主要检测指标有哪些27.在临床中,乙肝病毒检测常见的指标俗称:两对半有哪些28.什么叫先天性感染常见的病原菌“TORCH”只要只的是哪些病毒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9.试比较Ⅰ~Ⅳ型超敏反应特点30.使用青霉素可能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简述其发病机制; 答:青霉素临床应用时有可能引起的超敏反应类型有:I、II、III、IV型;1I 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本身并无免疫原性,其降解产物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而产生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使用青霉素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2II 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降解产物能与血细胞膜蛋白或血浆蛋白结合获得免疫原性,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与和药物结合的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作用,引起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III型超敏反应:指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等药物可引起类似血清病样的反应,其发病机制是因为患者体内已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大剂量药物尚未完全排除,两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所致;4IV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小分子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使T细胞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31.血清病与血清过敏性休克分属哪型超敏反应比较发病机制;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2.自身免疫病都具有哪些共同特性33.什么叫自身抗体,其主要特点有哪些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4.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常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有哪些35.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有哪些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36.请列出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37.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有哪些38.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哪些39.什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临床特点及典型特征是什么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40.什么叫肿瘤抗原,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有哪些41.什么叫肿瘤标志物,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具有哪些特性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42.什么叫移植排斥反应,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免疫损伤机制和组织病理改变,如何进行分类43.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有哪些44.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包括哪些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 5章现代检测新技术
15.1虚拟仪器
15.1.1虚拟仪器的概念
一、测量仪器发展的四个阶段
1、模拟仪器一一借助表头指针来显示测量结果
2、数字化仪器一一以数字方式显示测量结果
3、智能仪器一一内置微处理器,既能进行自动测试又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功能
4、虚拟仪器一一用计算机软件和仪器软面板实现仪器的测量和控制功能。
虚重要方向
15.1.2虚拟仪器的组成特点
一、仪器最基本的组成模块
1、输入模块
2、输出模块
3、数据处理模块
二、虚拟仪器的组成特点
1、软件和硬件功能的模块化
利用软件对若干功能模块进行组态,以模拟一个或多个传统仪器及其功能。
2、软件和硬件功能的分层图15- 1 —1
具备所需完整功能的顶层虚拟仪器是一个包含所有应用功能的子虚拟仪器的集合,而每台虚拟仪
器功能的差异就在于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各不相同。
3、仪器功能的软件化
在计算机屏幕上形成软面板不仅能够在外观和操作上模仿传统仪器,而且还可以
根据需要通过软件来选择仪器的功能设置和改变面板的控制方式。
15.1.3虚拟仪器的体系结构图15—1 —2
一、虚拟仪器硬件
1、插入式数据采集(简称DAQ)卡
2、VXI总线
二、应用软件的主要作用:
1、 提供集成的开发环境、
2、 提供仪器硬件的高级接口 (仪器驱动程序)
3、 提供虚拟仪器的用户接口。
15.2网络化仪器和网络化传感器
15.2.1网络化仪器的概念
网络化仪器一一具备网络功能的新型仪器:
1、 被测对象可通过测试现场的普通仪器设备,将测得数据 (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给异地 的
精密测量设备或高档次的微机化仪器去分析、处理;
2、 能实现测量信息的共享;
3、 可掌握网络节点处信息的实时变化的趋势。
4、 可通过具有网络传输功能的仪器将数据传至原端即现场。
15.2.2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网络化测控系统 一、 现场总线
是用于过程自动化和制造自动化的现场设备或仪表互连的现场数字通信网络, 二、 基于现场总线的仪表单元的优点 1) 彻底网络化 2) 一对N 结构 3) 可靠性高 4) 操作性好 5) 综合功能强 6) 组态灵活
基于现场总线的FCS 系统已有逐步取代 DCS 的趋势。
15.2.3面向In ternet 的网络测控系统
网络化仪器设备充当着网络中独立节点的角色, 信息可跨越网络传输至所及的任何领
域,可实现实时、动态(包括远程)的在线测控。
15.2.4网络化传感器
用户
「週氏系统
决AS 麻簟卜
、用F
Inlemc
我讓乐氓
监控评珅垂址
Ml 均级网勺
仪应单兀1牧丧单兀2
I 址场戎期
淵令議统 Iril-rr.-Ll
用户
仪左他元1][仪农鲍朮』
网络化传感器是在智能传感器的基础上,把网络协议作为一种嵌入式应用,嵌入现 场智能传感器的ROM 中,使其具有网络接口能力,这样,网络化传感器就像计算机 一样成为了测控网络上的节点登临网络,并具有网络节点的组态性和互操作性。
15.3软测量技术
15.3.1软测量技术的概念
软测量技术的测量原理是:选择与无法直接测量的待测变量(常称为主导变量一一 Primary Variable )相关的一组可测变量(常称为辅助变量或二次变量 ------- Secondary
Variable ),依据这些可测变量与待测变量之间的关系, 建立某种以可测变量为输入,
待
测变量为输出的数学模型(软测量模型) ,用计算机进行模型的数值运算,从而得到待
测变量的估计值。
1532软测量技术的实现方法 一、 辅助变量的选择
辅助变量的选择包括变量的类型、数目和测点位置等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辅助变量的选择要基于对对象的机理分析和实际工况的了解。
二、 测量数据的处理
1、 测量误差处理
2、 测量数据变换 三、 软测量模型的建模 四、 软测量模型的校正
1、 软测量模型结构优化
2、 模型参数修正
15.4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15.4.1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概念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是将来自多传感器或多信息源的信息和数据, 模仿人类专家的综
合信息处理能力进行智能化处理,从而获得更为广泛全面、准确可信的结论。
15.4.2基本原理、过程及关键技术 一、 基本原理
充分利用多传感器资源,通过对这些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传 感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来进行组合,
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
解释或描述,使该传感器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比它的各组成部分子集单独提供的信息更有优越 性。
二、 数据融合的过程
融合中心
结果输出
数据预处豐
A/D 转换
坏境
多
传感
器
是软测量的的核心问题。
三、关键技术
(1)数据转换
(2)数据相关技术
(3)态势数据库
(4)融合计算
1543结构及功能模型
一、结构
数据融合的结构形式有串行、并行、串并行混合和网络型4种基本形式。
(a)串联型;(b)并联型
、功能模型
传感器1
探测状态
佔计
传感器2 探测
传感器挖探测数
据
校
准
数
据
相
关
目标
识别
动
估
II
特征属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