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在高脂血症中的应用研究
高脂血症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

高脂血症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高脂血症患者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针对高脂血症患者的健康指导,帮助他们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血脂水平,改善健康状况。
1. 饮食方面饮食是控制血脂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脂血症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习惯。
建议他们遵循以下的饮食指导:- 控制脂肪摄入:高脂血症患者应特别注意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这些脂肪会提高LDL胆固醇的水平,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患者应尽量减少红肉、奶油、黄油和猪油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选择低脂肪或无脂肪的替代品。
- 增加纤维摄入:膳食纤维对降低胆固醇有益,因此高脂血症患者应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和水果。
这些食物能够降低LDL胆固醇的水平,同时提高饱腹感,有助于控制体重。
- 控制糖分摄入:研究表明,高糖饮食也可能对血脂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患者应减少糖分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选择低GI值的食物,如全谷类和豆类,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
- 限制酒精摄入:过量饮酒会导致血脂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高脂血症患者应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天饮酒不超过两份,女性不超过一份。
2. 运动方面适量的运动对于控制血脂水平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非常重要。
高脂血症患者应该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降低LDL胆固醇水平,提高HDL胆固醇水平,并改善心血管健康。
3. 戒烟限酒抽烟和饮酒都会对血脂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脂血症患者应尽量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并限制饮酒。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控制血脂水平,还能改善肺部和心血管健康。
4.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脂血症的一个危险因素,对于患者来说,控制体重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适当的饮食和运动,可以帮助患者达到健康的体重水平,从而改善血脂水平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例高脂血症伴轻度肥胖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报告

一例高脂血症伴轻度肥胖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报告作者:杨玉杨少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高脂血症伴轻度肥胖患者所能达到的效果。
方法通过对一例高脂血症患者伴轻度肥胖患者采取健康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法收集健康信息,分析健康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健康管理改善其不良习惯,并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持续一年。
结果患者血脂、体重降至正常。
结论通过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减轻肥胖,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因不良生活方式产生的疾病。
【关键词】健康管理;高脂血症;肥胖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2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95-01高脂血症是指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单项或多项超过正常范围。
血脂高可诱发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1]。
现将一例高脂血症伴轻度肥胖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陈某,男,1978年出生,身高168CM,体重73kg,BMI=259,轻度肥胖,很少体育锻炼,喜油腻饮食,不吸烟,有高血压家族史。
实施健康管理前2011年6月体检:总胆固醇65mmol/L;甘油三脂30mmol/L,低密度脂蛋白41mmol/L,高密度脂蛋白13mmol/L。
血糖、血压、心电图正常。
12方法121健康管理方法[2]根据健康管理基本步骤,按四步进行:了解健康信息、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实施健康干预、进行效果评价。
122相关判定标准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集与送检血标本;正常值:总胆固醇28-60mmol/L;甘油三脂03-2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2-20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7-31mmol/L,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任一项大于正常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值即为血脂高。
健康管理专业《高血脂的危害》

高脂血症,尤其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冠状动脉、颈动脉、 脑血管和肾动脉等。所以,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 疾病等都有关系。
第三页,共九页。
高脂血症与高血压病
研究说明,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开展与高脂血症常常在一个患 者身上同时存在。血脂代谢酶类异常不但可影响血脂水平, 还会影响血压水平。
第六页,共九页。
高脂血症与脂肪肝
• 如果血脂过高,血液中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超过肝脏的代 谢处理能力,引起脂肪在肝脏内沉淀,就会形成脂肪肝。
第七页,共九页。
感谢观看!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健康管理资源库
第八页,共九页。
内容总结
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者达200万人以上,占病死人数的40%,居各类死亡原因之首。统 计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者达200万人以上,占病死人数的40%,居各类死亡原因之首。据流行病 学统计说明,我国因心脏病死亡人数中,冠心病占10%~20%。高血脂患者,由于血脂含量高,故使动脉内壁 脂肪斑块沉积速度加快,当斑块将血管内壁阻塞到一定程度而使血液供给发生缺乏时,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 现及疾病
第一页,共九页。
• 高血脂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它最重要的是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 化,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被人们视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凶手〞。
• 高血脂患者,由于血脂含量高,故使动脉内壁脂肪斑块沉 积速度加快,当斑块将血管内壁阻塞到一定程度而使血液 供给发生缺乏时,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及疾病
第二页,共九页。
第四页,共九页。
高脂血症与脑中风
脑中风 ,是供给脑部血流的血管发生狭窄堵塞和破裂引起的。 是一种中老年常见多发病,危害极大,致死致残率高,临床 表现为半侧肢体瘫痪、感觉消失或异常、失语、视觉障碍等。 高脂血症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的健康教育

高脂血症的健康教育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脂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它是引起心脏病、中风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脂血症的健康教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高脂血症的基本知识- 在健康教育中,首先要向公众普及高脂血症的基本知识。
包括高脂血症的定义、病因、症状以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等。
通过向公众普及这些知识,可以提高他们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和警惕性,进一步鼓励人们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
2. 饮食指导- 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饮食指导。
因为饮食是高脂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教育公众关于高脂血症饮食的重要性以及一些饮食原则,可以帮助人们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这些原则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选择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如鱼类和坚果等。
同时,健康教育还可以向公众介绍一些适宜的食谱和健康的烹饪方法,以帮助人们制定合理的高脂血症饮食计划。
3. 运动指导- 高脂血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运动。
通过健康教育,我们可以传达给公众参与适量运动的重要性。
运动可以增加身体代谢,促进脂肪燃烧,降低血脂水平。
健康教育可以向公众介绍一些适合高脂血症患者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同时提醒人们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如上楼梯代替电梯等小改变也能起到积极的效果。
4. 管理心理健康- 高脂血症对健康产生的威胁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关注和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健康教育可以向公众普及一些减压、放松的方法,如冥想、瑜伽等,帮助患者应对高脂血症带来的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5. 定期体检和监测- 高脂血症是一种潜在的、较为隐匿的疾病,很多人可能并不自知自己已经患上了高脂血症。
因此,在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强调定期体检和监测的重要性。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发现和早期诊断高脂血症,通过监测血脂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等生活习惯,以控制高脂血症的进展。
知己健康管理对改善中青年高脂血症者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观察

�41 7 �
友 频 繁 探视 , 有一 天 跟 亲朋 交 流 时 患者 情 绪 激 动, 面 色潮 红� 流泪, 第2 天患者突然昏迷, 最后确诊为脑溢血死亡� 因此, 医护 人 员对 于那 些 危重 病人 要 严格 贯彻 探 视规 章制 度, 跟 患 者 及 其家 属 说 明其 中 原 委 , 得 到 他们 的 理 解 和支 持 � 同 时, 医 护人 员 应 调 节患 者 的 精神 生 活 , 即 使 没 有亲 朋 的 探视 ,也 能 让患 者感 觉 到医 护人 员 就是 他 们的 亲朋 , 是 他 们信 赖的 对 象, 从 而 调整 好心 态 �比 如定 期 或不 定期
情绪� 综 上 所述 , 脑 血 管 疾病 后 遗 症 常常 会 使 患 者抑 郁 � 悲 观� 情绪低落, 因此, 必 须 做 好 脑 血管 疾 病 后 遗 症 抑 郁 的 护 理 ,从 建立 良 好的 护患 关 系, 察析 患 者的 心 理变 化, 做
[ 3 ] 张 静平 , 王 红 红, 周乐山, 等 .内 科 慢 性 病 住 院 患 者 抑 郁 状 况 研 究 [J] .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 , 2 005 , 2 2(4 ) : 2 3- 2 4. [ 4 ] 杨德 森 , 李 凌 江 .行 为 医 学 [ M ] .长 沙 : 湖 南 科学 技 术出 版 社, 1 998 : 400- 406 .
未经药
医成 本的 目 的[1 ]�高 脂血� 症是 各 种原 因导 致 的血 液内 胆 固 1 .2 .1 .1 标 本 采集 禁 饮 禁食 1 0 1 .2 .1 .2 血 脂测 定 方 法 1 .2 .1 .3
健康干预对高校高脂血症患者影响的调查

预形式 ,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 保证治疗 的有效率 。结 果 通 过一年 的观察 , 干 预后患者血脂 水平和 体重指数均明显降低 , P< 0 . 0 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 . 3 %人 能有规律 的坚 持锻炼 。结论 通过有效
者战胜疾病 的信心 。鼓励患者之问 的交 流 , 满 足人 们的心理
调查 , 调查 内容 包括 : 年 龄、 性别、 身高 、 体重、 家族 史、 嗜好 、 睡眠状况 、 是 否 曾经试 图减 重、 失败 的原 因 、 食盐 量 、 锻炼情 况、 以及对 高脂 血症 相关 知识 的了解程度等 。根 据体重指数
重点。临床干预试 验表 明 , 合适的生活方 式改变对 多数血脂
.
异, 制定可行性 目标 , 循序渐进 , 用成就感鼓励 患者不 断完成 目标 。同时让患者建立 一个 信念 : 对于 高脂血 症的 患者 , 无 论今后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 都必须 以健康 的生活方式作 为前 提, 降脂效果 的好坏 , 不但 取决 于正 确的治疗方 法 , 更取 决于
年龄 5 3岁 。 1 . 2 方法 1 . 2 . 1 建立电子档案 采取 自行设计 问卷和访谈形 式开展
1 . 2 . 4 利用学校共享平台 , 寻找 支持资源 , 鼓 励患 者积极参 加学 校组织 的各类 团体活动 , 如健美操 、 乒乓球 、 篮球 、 舞蹈 等协会 , 通过运动场所 , 加强患者之间 的信 息共享 , 推广 良好 的治疗经验 , 尤其是成功案例的现身说法 , 以病交友 , 增强 患
社区高血脂患者的健康管理

用 ’ 。临床护理需要重视的是,干预 的内容应该 以社会认知理论 和 自
我效 能理论 作为理 论基础。社会认知理论较好地描述 了生理 、社 会环 境 、心理 、行为 因素 与健康状 况的关系。而 自我效能理论则 能提 高患 者 自我约束 能力 ,积极配 合医师的治疗 ,加强对饮食管理 、自我血糖 监测等 自我管理项 目的重视程度 ,配合医师进行随访和并发症的早 期
46 :5 —6 . () 62 2 2
保障系统不健全等许多 因素都制约 了糖尿病教育 与管理 工作的开展和
发展 ,今后 的工作应该在这些方面有大的加强。
【】 L r RR t r LGo zl M, 1H sa i c rnc i ae 6 o i K ,ie , n  ̄ zV e a. i nc ho i ds s g t P e t p e sln ng met n o i dcmm nt b sdo t m i [ . e ra a e n: r d m z f aa e o u i - ae u o e r l ] y c t a J
结果 6 例 患者社 区护理干 预后 T 、 G、L LC水平 下降 ,与干 预 前比较 ,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 P< OO ) 7 C T D— 均 . 。结论 通过建 立健康 档案 、 5
健康教 育、科 学饮食 等干预 ,减低 了血 脂 ,从 而 改善 老年 患者 身体 状 况 ,提 高患者 的生活 质量 。
o ef ma a e n r g a f r e p ewi h o i le s f sl a - n g me t o r m o o l p p t ac n ci n s h r l
健康教育对中青年男性高脂血症的影响

I l e ta f c so a t nfu n i lEfe t f He lh Edu a i n o a e Yo ng a d M i dl g d wih H y ri c to n M l u n d e。 e t a pe l・ _
p i e i od m a
解 放 护 理 杂
N
u s j hi r C n PLA
,
专 A 296B o,() 州 o24
健 康 教 育 对 中青 年 男 性 高脂 血 症 的 影 响
徐 萍 萍
( 波 市 第 一 医院 门诊 部 , 江 宁 波 3 5 1 ) 宁 浙 1 0 0
摘 要 : 的 探 讨 开 展 健 康 教 育 对 中 青 年 男 性 高 脂 血 症 的 干 预 效 果 。 方 法 选 择 机 关 干 部 体 检 中发 现 高 脂 血 症 目 的5 O例 中 青 年 男 性 患 者作 为 研 究 对 象 , 其 进 行 1 健 康 教 育 , 较 开 展 健 康 教 育 前 后 患 者 的 血 脂 水 平 、 高 脂 血 对 年 比 对 症 相关 知 识 的 知 晓 率 、 活 方式 的 改 变 情 况 、 生 自我 管 理 能力 变 化 等 。 结 果 开 展 健 康 教 育 后 , 者 的 高脂 饮 食 、 患 高 盐 饮 食 、 餐 、 酒 人 数 明显 少 于 开 展 健 康 教 育 前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运 动 锻 炼 人 数 明 显 多 于 开 展 健 夜 酗 差 P .1; 康 教 育 前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d 0 0 ) 差 . 1 。开 展 键 康 教 育 后 , 查 对 象 对 卫 生 知 识 情 况 、 调 自我 保 健 能 力 、 病 预 防 疾 治 疗 的 知 晓 率 得 优 者 明 显 多 于 开 展 健 康 教 育 前 , 良和 得 差 者 明 显 少 于 开 展 健 康 教 育 前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得 差 P 0 0 ) 开 展 健 康 教 育 后 , 者 的空 腹 血 清 三 酰 甘 油 ( G) 胆 固 醇 ( C)低 密 度 脂 蛋 白 ( D C 均 明 显 低 于 健 康 教 . 1。 患 T 、 T 、 L I ) 一 育 前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d 0 0 ) 结 论 开 展 健 康 教 育 能 有 效 控 制 高 脂 血 症 的 发 病 率 、 变 患 者 的 不 良生 活 差 .1 。 改 方 式 、 高 中青 年 高 脂 血症 患 者 的 自我 管 理 能 力 。 提 关键词 : 育教育 ; 脂血症 ; 健 高 中青 年 男 性 中 图分 类 号 : 4 4 R5 9 2 R 9 ; 8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9 ( 0 9 4 ~ 0 0 —0 1 0 — 9 3 2 0 )B 0 7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管理在高脂血症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7-04-14T15:44:01.3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作者:崔文慧[导读] 饮食控制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是高脂血症防治的基本措施,对于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中心卫生院;北京100076)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模式在高脂血症人群中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来我院健康体检被检出患有高脂血症的136名患者实施一系列健康管理措施,然后对干预前后行为及血脂生化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所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得到重视;血脂TC、TG、LDL-C值在治疗后有明显的下降,HDL-C值上升。
结论实行积极有效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是降低血脂有效的干预方案,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脂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指血液中脂质发生异常的情况,其主要表现为血液中总胆固醇 (TC)和/或三酰甘油(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等血脂异常现象[1]。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的独立危险因子[2],并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并没有改变健康的饮食观念与习惯,而饮食中脂肪性食物过多[3],谷类食物所占比重较低,可能导致血脂水平升高,最终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健康管理是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管理和干预系统,包括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评价、干预循环的不断运行,其中干预是核心。
通过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管理方案,达到有效维护人们健康的目的[4],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本研究对高脂血症人群实施一些列人性化健康管理方法,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研究健康管理模式对高脂血症人群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6月期间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高脂血症者560人,其中男性386人,女性174人;年龄29~65岁,平均(43±8.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317人,高中及中专学历243人;纳入标准: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高脂血症防治指南》中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5];胆固醇(TC≥5.2mmol/L)、甘油三酯(TG≥1.8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C<1.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血症(LDL-C>4.13mmol/L)。
无重大心脑血管病史及器官功能障碍者。
未经药物治疗者。
2 方法
包括信息采集、疾病风险评估、健康教育及干预指导。
(1)对血脂异常的健康体检者的资料进行详细的登统计,实施健康管理,1年后追踪调查血脂情况。
(2)疾病风险评估:应用健康管理软件系统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初筛评估,发病危险度预测等。
从而采取行动,控制健康风险。
(3)健康教育:根据健康评估中存在的影响血脂的相关因素,采用多种方式,如多媒体讲课、发放宣传资料、健康处方等,使患者了解并掌握保健知识,提高保健意识,改善不良行为,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4)干预指导: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档案,提供科学、全面、有效的干预措施,定期随访,动态监管服务。
运动干预:运动项目有长跑、仰卧起坐、跑步机锻炼、游泳、打球、爬山等。
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适合的运动,如慢跑、快走、跳舞等。
时间选择在餐后一小时,持续40分钟以上,要达到运动锻炼的效果必须坚持,一是每周坚持锻炼3~5d,二是每次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三是注意运动安全,以免拉伤。
饮食干预: 指导患者改善饮食结构,科学合理搭配,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膳食纤维饮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主食粗细搭配,饮食清淡,每日食盐量小于6g,同时戒烟限酒,减少不利因素,肥胖者限制总热量。
心理干预:高脂血症与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过度紧张及疲劳会使胆固醇升高。
关心鼓励患者,解除患者对疾病的焦虑、恐惧、烦躁心理,平时要注意心理调整,学会放松自己,舒缓各种压力,从科学的角度正确的认识了解疾病常识,同时自觉配合,使血脂得到控制并恢复正常,是身体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可以采用放松疗法和音乐疗法来缓解紧张情绪。
用药指导:对于已有明确的冠心病者,若通过饮食运动,不能调节好血脂水平,则帮助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降脂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小的降脂药物,监督患者按医嘱规范服药。
也可选择联合用药,对于严重的高脂血症患者,单用一种降脂药物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降脂效果,应考虑联合降脂治疗。
回访干预:每1~3个月以电话回访的形式了解高脂血症患者的情况,交代注意事项,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指导和督促,以促进健康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交代患者定期进行复查,以3个月、半年进行复查1次,1年后追踪体检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验检验水准为0.05,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干预前后对高脂血症患者行为改善的比较
患者经过健康管理干预后,对高脂血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吸烟、过量饮酒、低脂低盐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均较干预前有明显变化,经2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健康管理干预前后患者行为改善情况(例,%)
3 讨论
血脂异常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中降低血脂的西药有他汀类和贝特类药,对调节血脂有较好疗效,但存在不良反应,有效的健康管理可保障高脂血症人群的血脂稳定,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因而对高脂血症人群的健康管理干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6]。
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控制血脂水平可使我国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减少约10%[7]。
在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健康管理中,需对多种致病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教育,给予健康管理的综合干预。
本研究通过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干预管理,从膳食、生活习惯、运动方式、心理情绪等方面着手,开展为期一年的健康管
理,改善或提高了高脂血症患者的生活质量[8],并在各项指标上有明显成效。
我们应认识到[9]:健康知识教育,饮食控制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是高脂血症防治的基本措施,对于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高金风.120例高脂血症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9(3A):636.
[2]李瑛.高脂血症的中医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9,24 (7):1412-1414.
[3]鄢凤仙,谢妮,唐宁,等.社区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干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7):168-170.[4]张虎军,张楠楠.个性化健康管理的方法[J].中医药导报,2010,16(7):85-86.
[5]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
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09.
[6]郭立杰,赵亚利.高脂血症社区综合干预模式的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 4) : 736-737.
[7]谢宗林,陈卫玲.中青年男性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血糖关系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3( 6) : 903-905.[8]郑立学.某医院住院老年患者痴呆检出率及相关因素分析[D].
济南: 山东大学,2010.
[9]徐崇凯,季建隆,曹静.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主体的高血压病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 1) :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