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基础知识介绍
防爆知识培训

防爆知识培训防爆知识培训是为了让员工了解并掌握防爆安全知识,预防和减少爆炸事故发生,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爆知识培训内容:1. 爆炸原理和危险性:介绍爆炸的物理和化学原理,以及爆炸对人员和设备的危害性。
2. 防爆设备和防护措施:介绍不同类型的防爆设备,如防爆灯、防爆工具等,以及在应急情况下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3. 防爆标志和区域:介绍不同防爆标志的含义及其在工作场所的应用,以及防爆区域的划定和管理。
4. 应急处置和逃生技能:培训员工应急情况下的逃生技能,包括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逃生通道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
5. 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员工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如防爆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不可操作的危险设备等。
通过防爆知识培训,员工能够提高对防爆安全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防爆设备的正确使用,提高应急逃生技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同时,定期的防爆知识培训也能够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防爆知识培训是企业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给人身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对员工进行防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
在防爆知识培训中,员工除了需要了解爆炸原理、危险性、防爆设备和防护措施外,还需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通过对法律法规的深入了解,员工可以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养和工作技能。
而通过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员工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企业安全管理的体系中,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切实履行好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
在防爆知识培训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实地演练和模拟应急情况的处理。
通过针对性的演习和模拟,让员工亲自体验和了解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理方式,增强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提高自救和互救的技能。
防爆基本知识

防爆基本知识在各种行业的生产现场中,由于存在各种危险源,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等原因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在这种情况下,了解防爆基本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防爆基本知识,以帮助人们预防和应对爆炸事故。
安全栏杆和标志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栏杆和标志是防止事故的一种有效方法。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限制和提示工人和非工人进入危险区域并侵犯安全。
当人们看到标示后,就会自觉地进入标示区域或通过提示信息行动。
所以,各种危险区域必须设标示,并根据相应国家的标准制作一系列标志,例如禁止吸烟标志、危险标志,切勿靠近氧气瓶等标志,来提醒人们在危险区域的注意事项。
屏蔽和隔离危险区的常见类型是电气设备,其具有较高的爆炸危险系数。
在这种设备中,如果故障发生,则必须使用隔离设备或安装防爆器具保护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屏蔽设备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用以屏蔽掉电器中潜在的爆炸隐患,其中包括重要同步发生器的起停操作、隧道照明和某些机器的操作。
合适的维护和保养相信大家应该知道一个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对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很重要。
一个设备的维护方案源于该设备的操作手册、年度保养基础、保养管理等。
在工作期间,要仔细查看设备是否正常,强调设备的正常工作。
消防设备在危险区域的爆炸风险系数较高,因此保持消防设备保持可操作状态也是重要的。
这里涉及到消防预警器、发射员盒子、自助灭火器等消防设备,这些设备必须处于良好态势,以防止燃烧并控制火势的扩散。
在设备严重故障时,应紧急通知安全员、雇主等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最后,有必要我们时刻保持关于防爆的基本知识的了解。
为此,相关机构在必要时必须提供有关防爆设备和安全工作的有效培训,并建立相应的教育教育体系。
其中,应提供员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以及个人卫生和保健、紧急灾难逃生指南等信息,以帮助员工和非工人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尽力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侵害,减少工作相关意外事故。
结论本文介绍了防爆基本知识,并提供了有关防爆设备和安全工作的有效培训。
防爆基础知识

0.94
丁二烯
0.79
0.92
乙烯
0.65
1.02
二硫化碳
0.34
0.98
乙炔
0.37
0.92
氢
0.29
按照可燃性气体的最大实验安全间隙值的大小,可以将气体按照传爆能力 分级。
类、级别 I IIA IIB IIC
表 5 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按传爆能力分级
MESG (mm)
MICR
1.14 MESG≥0.9 0.9>MESG>0.5 0.5≥MESG
3、 充油外壳 “o”----将设备全部或部分浸在外壳中的油内,使设备不能 点燃油面以上或外壳以外的爆炸性气体。
主要安全措施:
① 将带电部件浸入油面之下至少25mm; ② 油符合标准GB2536 的变压器油; ③ 油温不允许高于100℃; ④ 设置油位指示;
⑤ 绝缘材料和密封材料应耐油;
⑥ 设备最大通断能力为点燃实验安全值的75%。 这种防爆类型主要用于变压器和高压开关。
在没有明火等点火源的情况下,可燃性混合物的温度
达到某一温度时,由于内部氧化放热加剧而自动着火, 也称作自燃,有时候也把引燃温度称作自燃温度。
国际标准IEC60079—4:1975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 气设备 第4部分:引燃温度实验方法》规定了引燃温度 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见图1。
爆炸性气体
玻璃瓶 加热炉 加热电阻丝 底部加热电阻丝 测温热电偶
爆炸压力曲线图
一、 防止爆炸的措施
在石油、化工、煤炭等一些工业部门,常常需要生产、 加工、储存、运输或使用可燃性气体或液体,这些可燃 性液体或气体可以通过容器或管道裂缝,密封失效的接 缝,操作孔,阀门等泄漏到周围环境中,它们与环境中 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危险环境。如果在环境中也存 在点燃源,就会产生燃烧或爆炸。
防爆知识培训

T1
450
T2
300
T3
200
T4
135
T5
100
T6
85
10
• 5、防爆型式
• 防爆型式是为防止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而对电气设备结 构所采取特定的安全措施,就我国现有制定的强制性国家 标准及近几年来的技术状况来说,其防爆型式有:
11
• 我国煤矿井下常用的型式以隔爆型、增安型、本 质安全型、特殊型及混合型为主。
6
• 3、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类 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I类、II类和III类。
• 3.1
I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
• 3.2
II类电气设备用于除煤矿甲烷气体之外的其它爆炸性气体境。 II类电气设备按照其拟使用的爆炸性环境的种类可进一
步再分类。 II类电气设备的再分类: ●IIA类:代表性气体是丙烷; ●IIB类:代表性气体是乙烯; ●IIC类:代表性气体是氢气。
5
• 由瓦斯、煤尘爆炸的条件可以看出,为了防止瓦 斯、煤尘工作环境发生爆炸事故,一方面要限制 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另一方面,要杜绝一切能 够点燃瓦斯、煤尘造成爆炸的点火源和危险温度。
• 煤矿井下或其他爆炸性危险环境可能引起瓦斯、 煤尘爆炸的能量源有:电气设备的电火花、违章 放炮产生的火焰、机械撞击和摩擦产生的火花、 灯具故障产生的火花、架线电机车或电缆破坏产 生的电弧以、煤炭或其他可燃物自燃、吸烟、明 火、雷电、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或故障状态下可能 出现火花、电弧、热表面和灼热颗粒等,它们都 具有一定能量,可以成为点燃矿井瓦斯、煤尘或 其他爆炸性危险环境的点火源。因此爆炸性危险 环境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7
• (1)本质安全的主要防爆措施是限制电路中的能量,使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三篇)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制造和使用易燃物品时有何安全要求?制造和使用易燃物品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制造、使用易燃物品的建筑物内,电气设备应为防爆的。
电气装置、电热设备、电线、保险装置等都必须符合防火要求。
这类建筑物一般不得少于2个出入口,门窗要向外开。
2.车间、实验室内存放易燃物品的量不得超过一昼夜的用量,不得放在过道上,也不得靠近热源及受日光暴晒。
3.制造和使用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时,禁止使用明火蒸馏或加热,应使用水浴或蒸汽浴。
使用油浴时,不得用玻璃器皿作浴锅;操作中应经常测量油的温度,不得让油温接近闪点。
4.各种易燃、可燃气体、液体的管道,不得有跑、冒、滴、漏的现象,检查漏气时使用肥皂水,严禁用明火试验。
气体钢瓶不得放在热源附近,或在日光下暴晒,使用氧气时禁止与油脂接触。
5.强氧化剂能分解放出氧,加热、摩擦、捣碎这类物质时,不得与可燃物质接触、混合。
经易燃液体浸渍过的物品,不得放在烘箱内烘烤。
6.易燃物品的残渣(如钠、白磷、二硫化碳等)不准倒入垃圾箱内和污水池、下水道内,应放置在密闭的容器内或妥善处理。
粘有油脂的抹布、棉丝、纸张,应放在有盖的金属容器内,不得乱扔乱放,防止自燃。
7.生产或实验结束后,要将工作场所收拾干净,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的阀门,清查危险物品并封存好,清洗用过的容器,断绝电源,关好门窗,经详细检查确保安全时,方可离去。
8.制造、使用易燃物品的车间、化验室,应为耐火程度较高的建筑物,一般不得少于2个出入口,门窗向外开。
在建筑物内外适宜的地方放置灭火工具,如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和沙箱。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储运原则是什么?1.爆炸性物品:必须专库储存、专人保管、专车运输,不能同起爆药品、器材混储混运。
搬运过程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禁摔、滚、翻、撞和摩擦。
避免存放在高温场所。
2.氧化剂:除惰性不燃气体外,不得同性质相抵触的物品混存混运。
避免摩擦、日晒、雨淋、漏撒。
3.压缩气体和液态气体,不能混储混运,即使都是瓶装的气体或物质也不能混储混运。
专业防爆基础知识,看这一篇就够了!

专业防爆基础知识,看这一篇就够了!目录防爆理论概要主要电气防爆技术防爆标志解析1、防爆理论概要爆炸三要素当易燃易爆物质、大气环境空气、点燃源三个条件同时存在,而且当爆炸性物质与空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即处于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时,将不可避免的产生爆炸。
点燃源: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火花、电磁辐射、光辐射、机械火花、危险高温爆炸性危险场所做好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
健全完善校园防疫、物资储备、复学复课、应急处置四个工作方案,备足防控物资,组织模拟演练,盯紧抓实学生、教职员工、校园、家庭四个关键环节,严格落实《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措施40条》,全力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校园平安稳定。
◌可燃性物质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运输场所将不可避免产生泄漏,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危险场所。
◌当可燃性物质与空气的混合浓度介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遇足够能量的点燃源就会产生爆炸。
◌在石油、化工、煤炭等生产领域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爆炸性物质的泄漏,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性危险场所。
据资料统计:❶在煤矿井下,2/3的场所属于爆炸性危险场所;❷在石油开采现场和精炼厂约有60-80%属爆炸性危险场所;❸在化学工业中,约有80%以上的生产车间属爆炸性危险场所。
爆炸界限◌定义: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只有在某个浓度范围内才能爆炸(燃烧),超出此范围就不会被点燃,这一范围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称为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
爆炸界限常用可燃性物质在可燃性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比(浓度)表示,例如,甲烷的爆炸下限是5.0%(体积比),爆炸上限是15%(体积比)。
可燃性物质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混合物可以称作“过稀”,浓度高于爆炸上限可以称作“过浓”,过浓或过稀的混合物不能形成爆炸或燃烧。
爆炸事故的共同特征爆炸事故往往是灾难性和毁灭性的。
产生事故的三大因素:❶物的因素(直接原因)❷人的因素(间接原因)❸管理的因素(间接原因)为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落实安全设施,规范人的行为、强化管理职能。
公共基础知识防爆基础知识概述

《防爆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了解防爆基础知识,掌握防爆技术和措施,对于预防和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防爆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且深入的理解框架。
二、防爆的基本概念1. 爆炸的定义和分类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根据爆炸的起因和性质,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物理爆炸是由于物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爆炸,如压力容器爆炸、蒸汽锅炉爆炸等。
化学爆炸是由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爆炸,如可燃气体爆炸、可燃粉尘爆炸等。
核爆炸是由于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反应而引起的爆炸,如原子弹爆炸、氢弹爆炸等。
2. 爆炸的危害爆炸事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破片和高温火焰等会对周围的人员和建筑物造成巨大的破坏。
同时,爆炸还会引发火灾、中毒等二次事故,进一步扩大事故的危害范围。
3. 防爆的定义和目的防爆是指采取措施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防爆的目的是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保护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安全,确保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三、防爆的核心理论1. 爆炸极限理论爆炸极限是指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后,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爆炸极限分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当可燃物质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时,由于可燃物质的量不足,不会发生爆炸;当可燃物质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由于氧气的量不足,也不会发生爆炸。
只有当可燃物质的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才有可能发生爆炸。
2. 点火源理论点火源是指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或爆炸的能量来源。
常见的点火源有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摩擦火花、高温表面等。
为了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消除或控制点火源。
3. 防爆技术原理防爆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采取措施,使爆炸发生的条件不满足,从而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防爆安全知识内容

防爆安全知识内容在工业生产、矿山、石油、化工等行业,由于涉及到可燃气体、粉尘等危险介质的存在,防爆安全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保障工作。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有必要深入了解防爆安全知识。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防爆安全知识,包括防爆标志、防爆设备、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
一、防爆标志防爆标志是指在危险区域内设置的标志,通过标志上的图形和文字提醒人们注意危险,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常见的防爆标志有禁止吸烟、禁止使用明火、禁止静电产生等。
在危险区域内必须放置明显的防爆标志,并定期检查标志的清晰度和完整性,及时更换磨损的标志。
二、防爆设备1. 防爆仪表:防爆仪表是一种能在易燃易爆环境中运行的仪表,其设计和制造遵循国家相关标准。
防爆仪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生火灾或爆炸的风险。
2. 防爆灯具:防爆灯具是专门用于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设备,其外壳具有防爆设计,并且使用特殊的防爆电源和光源,能够抵御火花产生的危险。
3. 防爆电器:防爆电器是针对易燃易爆环境设计的电气设备,具有防尘、防水、防腐蚀和防爆功能。
防爆电器能够防止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火灾或爆炸。
三、预防措施1. 定期维护:定期维护是保证防爆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措施。
定期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检修和更换关键部件等,能够有效地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维护设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检测防护:检测防护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对危险介质进行检测和监测,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
常见的检测防护设备有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3. 培训教育:培训教育是提高员工防爆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
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防爆安全培训,加强员工对防爆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方面的知识。
四、应急处理在防爆安全工作中,应急处理是关键环节。
一旦发生事故,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应急处理包括立即切断电源、紧急报警、组织疏散等。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演练体系,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区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10~1000h/y)
2区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可能出现,或既 使出现也只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10h/y以下)
非危险区域(1h/y以下)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的主要标准依据
甲烷 丙烷 乙烯 乙炔 氢气
NEC分级 标准
点燃特性
D
难
C
B
A
易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在标准规定的试验 条件下,标准外壳内所有浓度的被试气体或蒸气与空 气的混合物点燃后,通过25mm长的接合面均不能点 燃壳体外部爆炸性混合物的外壳空腔两部分之间的最 大间隙。
最小点燃电流(MIC):采用火花试验装置,由电 阻电路或电感电路引起爆炸性试验混合物点燃的最小 电流。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是相对于甲烷最小 点燃电流的比值。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IEC和NEC的区别
IEC Zone 0 Zone 1 Zone 2
NEC
危险程度
高 Division 1
低 Division 2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粉尘危险环境的区域划分
对于粉尘场所,同样划分为3个区域, 即Zone 20、Zone 21和 Zone 22区。
215
T3
>200
200
180
165
160
T4
>135
135
120
T5
>100
1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6
>85
85
常见气体分级、分组
组(温度等级)
类/级
T1
T2
T3
T4
T5 T6
I
甲烷
丁烷,甲醇,
II A
乙烷,丙烷,丙酮,苯乙 烯,氯苯,甲苯,苯,氨,
一氧化碳,甲醛,苯氨
乙醇,丙烯, 氯乙烯,醋酸 丁酯,乙酸戊
戊烷,巳烷,庚烷, 癸烷,辛烷,汽油,
表2 几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
引燃温度 (℃) 102 170 140 210 285 220 365 430
气体名称 乙烯 环氧丙烷 乙炔 环丙烷 甲烷 丙烷 氨 氢
引燃温度 (℃) 425 430 305 495 537 466 630 560
不同气体的引燃温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气体对防爆电器的温度 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IEC
70%
2% 28%
0区 1区 2区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依据 IEC 79-10对危险性环境进行划分
2区
通风 口
0区
易燃易爆液 体 储油罐
1区
<
法兰 泵 管道
区域划分举例
爆炸性气体和空气的 混合物的存在
连续或长时间存
0区
在
在正常操作时有可
1区
能出现
不太会出现,
2区
氯丁烷
乙醚,三 甲胺
酯
亚硝酸 乙脂
环氧乙烷,2-
II B
焦炉煤气,环丙烷,丙烯 环氧丙烷,乙 二甲醚,硫化氢, 四氟乙烯,
腈
烯,1,3-丁二 四氢呋喃,丙烯醛 二乙醚
烯
II C
水煤气,氢气
乙炔
二硫 化碳
硝酸乙 脂
I 类:煤矿用电气设备 II 类: 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按爆炸性气体的特性,隔爆型和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又分为IIA, IIB和 IIC类。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分类
GB和IEC标准将爆炸性物质分为三类: I类 - 矿井甲烷 II类 -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包括蒸气、薄雾) III类 - 爆炸性粉尘和纤维
NEC标准将爆炸性物质分为三类: Class I - 爆炸性气体 Class II - 爆炸性粉尘 Class III - 纤维
防爆基础知识
Herbert Xu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内容
防爆原理 危险区域的划分 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级、分组 主要防爆技术以及发展趋势 NEC vs IEC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防爆原理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15
5.0
9.5
2.1
8.5
1.5
8.5
1.8
19
3.5
34
2.7
48
1.7
75.6
4.0
82
1.5
爆炸还有一个条件:由易燃易爆气体,蒸汽,粉尘和空气组成的混 合物,且可燃气体浓度处于爆炸界限内(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最大爆炸压力
在一个既定的容器内,最大爆炸压力跟气体种类 和气体浓度有关
爆炸的基本条件
产生爆炸的基本条件:
1)爆炸性物质 2)空气/氧气 3)点燃源
爆炸性物质
氧气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点燃源
防止爆炸的方法: 1)避免形成爆炸性环境 2)消除可能的点燃源
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物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
爆炸界限
太稀薄
0%
LEL
Hydrogen(氢) 4% Acetylene (乙炔)1,5% Methane (甲烷) 5%
T3
200<t<=215
T3A
180<t<=200
T3B
165<t<=180
T3C
160<t<=165
T4
135<t<=160
T4A
120<t<=135
T5
100<t<=120
T6
85<t<100
分组
点燃特性
难
易
引燃温度(AIT):依据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能够引燃爆炸性气体与空 气混合物的热表面最低温度。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中国、IEC分组标准 T1 T2
T3
T4 T5 T6
基于AIT的气体分组
NEC分组标准
气体引燃温度 t(oC)
T1
>450
T2
300<t<=450
T2A
280<t<=300
T2B
260<t<=280
T2C
230<t<=260
T2D
215<t<=230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NEC
T1
T2
T2A
T2B
温
T2C
T2D
度
T3
等
T3A
T3B
级
T3C
T4
T4A
T5
T6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防爆电气温度等级
IEC
引燃温度(℃) 最大允许表面温度(℃)
T1
>450
450
T2
>300
300
280
260
230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GB及IEC相关标准
爆炸环境
气体 (I、II)
防爆型式 通用要求 隔爆型 增安型 本质安全型 正压型 油浸型 充砂型
n型 浇封型 气体区域场所分类 外壳保护型设备
符号
d e ia,ib,ic (nL) px,py,pz (nZ) o q nA, nR, nL, nC, nZ ma,mb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分级
基于MESG和MICR的气体分级
中国、IEC 分级标准
I IIA IIB
IIC
MESG (mm)
MICR
1.14 0.9<MESG<1.14
0.5~0.9
1.0 0.8<MICR<1.0
0.45~0.8
MESG<0.5
MICR<0.45
典型气体
标准
GB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3836.1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4部分 危险场所分类
GB12476.3-2007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 存 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1987年
最容易点燃 的浓度
可以被点燃的浓度
14% 6% 8%
34% 12%
9%
太浓
UEL
76% 80% 15%
100%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气体名称 甲烷 丙烷 丁烷 异丁烷 乙醇 乙烯 乙醚 氢气 乙炔
爆炸界限
表 1 几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或或蒸气的爆炸界限
爆炸上限 (vol%) 爆炸下限 (vol%)
运行温度:至少满足-20C ~ +40C,否则证书编号后加“X”。 最高表面温度:必须小于设备温度组别对应的温度(与防爆型式有关)。
© Roxtec International AB
常用防爆型式简介
防爆型式
符号
IEC 标准 原理
隔爆
充砂
正压
油浸
浇封
增安
本安
d
q
p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