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上14《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测量平均速度》人教版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册PPT课件

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D )
A.10m/s B.4.17m/s C.6.25m/s D.5m/s
典型例题 3 考点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 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4_0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 均速度vAB=__2_5____cm/s。
拓展训练 3
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图上数字为闪光 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 m.
YOUR LOGO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感谢各位的仔细聆听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PT
主讲人:
班级:
20XX.XX.XX
运动时间(s) t1= 4 t2= 2.5
平均速度(m/s) v1= 0.15 v2= 0.12
t3= t1- t2= 1.5 v3= 0.2
6.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小车 做变速直线运动。
7.交流与评估 1.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 实验误差大。 2.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典型例题 2 考点二:平均速度的计算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
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
A.D35km/h
A.10m/s B.4.17m/s C.6.25m/s D.5m/s
典型例题 3 考点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 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4_0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 均速度vAB=__2_5____cm/s。
拓展训练 3
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图上数字为闪光 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 m.
YOUR LOGO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感谢各位的仔细聆听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PT
主讲人:
班级:
20XX.XX.XX
运动时间(s) t1= 4 t2= 2.5
平均速度(m/s) v1= 0.15 v2= 0.12
t3= t1- t2= 1.5 v3= 0.2
6.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小车 做变速直线运动。
7.交流与评估 1.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 实验误差大。 2.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典型例题 2 考点二:平均速度的计算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
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
A.D35km/h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22页)

(甘肃月考)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
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 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 程,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 过的总距离为30m,求:(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福建·期中)一列长 36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54km/h,请问: 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
物理学中用什么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定义?
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单位有哪些?
v s t
m/s
km/h
s 由速度公式 v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
t
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 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 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
路程(m) S1= S2= S3=
运动时间(s) t1= t2= t3=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分析论证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小车在不同路程(时间)段平均速度不同,某物体的平 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
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 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C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4测量平均速度 (共20张PPT)

课堂小结
⒈科学探究的环节(七个环节) ⒉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分析过程)
典例分析
故由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 s甲→乙 26 cm v甲→乙=———=———= 13 cm/s , t甲→乙 2s s乙→丙 64 cm v乙→丙=———=———= 16 cm/s, t乙→丙 4s s甲→丙 90 cm v甲→丙=———=———= 15 cm/s . t甲→丙 6s ⑵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 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故小车全程 不是做匀速运动.
合作探究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 度v3呢?
金属 挡板
s3=s1-s2
t3=t1-t2
合作探究
⒌通过计算可知下半段路程s3=s1- s2、下半段时间t3=t1-t2,进而可 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 速度v3.
合作探究
【设计表格】
路程/m
s1 = s2 = s3 = s1 - s2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典例分析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 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 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 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 式是“时:分:秒”.
典例分析
⑴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典例分析
【精讲精析】 ⑴可以按照小车的左侧面对应的刻度读 数,甲位置处的刻度值为90.00 cm, 乙位置处的刻度值为64.00 cm,丙位 置处的刻度值为0.00 cm.据此可填 出小车由乙至丙的路程为64.00 cm, 由甲至丙的路程为90.00 cm. 从甲至乙运动的时间为2 s,从乙至丙 运动的时间为4 s,从甲到丙运动的时 间为6 s.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 精品课件(共29张PPT)

。2021年3月17日星期三2021/3/172021/3/172021/3/17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172021/3/172021/3/173/17/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172021/3/17March 17, 2021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172021/3/172021/3/172021/3/17
谢谢观看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知识导航 ◎基础夯实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件测量平均速度PPT

小组测量某位同学百米跑前50 m、后50 m以及全程的平均速度。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计算出结果等形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
退出
➢ 小车由木板顶端运动到木板底端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是木板的长度吗?
s
小车通过的路程 = 车头(尾)到车头(尾)的距离
活动 请同学们手握停表,喊开始时大家同时计时,喊结束时停止 计时,分享测出的数据。
读数练习
读数:_1_m__i_n_7_._5_s_
读数:__5_6__s ___
试一试,为方便准确地计时,斜面的倾斜程度应大些还是小些? 测量时怎样减小误差?
B为A、C中点,分别测出AB(s1)、BC(s2) 两段的平均速度。
(1)需要测量的量有哪些?
路程:上半段路程s1、下半段路程s2 时间:上半段时间t1、下半段时间t2
(2)两段时间怎样测量?
(从A到B的运动时间为tB、从A到C的运动时间为tC )
t1 = tB
t2 = tC -tB
B为A、C中点,分别测出AB(s1)、BC(s2) 两段的平均速度。
四、交流讨论 (1)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怎样求解?
v
不能,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3)求解出v、v1、v2,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v1<v<v2
拓展实验
位置传感器B可以测出不同时 刻小车A 与它的距离,再通过计算 机运算,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 置的速度,可以直观地看出物体的 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斜面倾斜程度小,小 车滑下的速度小,计时更 准确。
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②斜面不要太陡
➢ 怎样测量小车由木板顶端运动到木板底端的平均速度? 你能写出实验步骤吗? 1._长__木__板__一__端__垫__高__,__将__金__属__挡__板__固__定__在__长__木__板__的__底__端____; 2._将__小__车__由__顶__端__自__由__释__放__,__直__至__撞__击__到__金__属__挡__板________; 3.用___刻__度__尺___测量___小__车__通__过__这__段__路__程__的__长__度________; 4.用___停__表_____测量___小__车__通__过__此__段__路__程__所__用__的__时__间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件 14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共10张PPT)

(2)后5min运动的路程s2=5min×240m/min=1200m,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s1+s2)/(10min+5min+5min) =4200m/1200s=3.5m/s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谢
谢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2时52分21.11.912:52November 9,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12时52分16秒12:52:169 November 2021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12时52 分16秒下午12时52分12:52:1621.11.9
二.针对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并作简要分析
说法①: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程和下半程速度分别为v1v2,则全 程的速度是(v1+v2)/2。
错误,可设出路程s,表示出时间s/v,由公式推出结果,如下:
v
2s s s
v1 v2
2v1v 2 v1 v2
v1
v2
2
说法②: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段时间和下半段时间的速度分别为 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
正确.可设出时间t,表示出路程s=vt,与上类似,由公式推出结 果。
如图所示,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 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 速度是多少? 提示: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分析。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谢
谢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2时52分21.11.912:52November 9,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12时52分16秒12:52:169 November 2021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12时52 分16秒下午12时52分12:52:1621.11.9
二.针对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并作简要分析
说法①: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程和下半程速度分别为v1v2,则全 程的速度是(v1+v2)/2。
错误,可设出路程s,表示出时间s/v,由公式推出结果,如下:
v
2s s s
v1 v2
2v1v 2 v1 v2
v1
v2
2
说法②: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段时间和下半段时间的速度分别为 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
正确.可设出时间t,表示出路程s=vt,与上类似,由公式推出结 果。
如图所示,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 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 速度是多少? 提示: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如何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观看下面的视频,掌握实验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例题
1、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程和下半程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全 程的平均速度v怎样表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小车、斜面、挡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设半段路程为s,上半段时间
下半段时间
则由速度公式可推导出:
v=
例题
2、已知: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运动的时间 之比为3︰2,求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
习题
1、该实验如果测出前三分之二段路程和后三分之一段路程 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怎样表示?
习题
2、某同学测自己的步行速度,从8点10分5秒开始计时, 当他走完40m时,正好是8点10分55秒。该同学的步行速 度为多少?
1、如图,斜面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___端__,用_刻__度__尺___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 程,记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如何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观看下面的视频,掌握实验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例题
1、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程和下半程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全 程的平均速度v怎样表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小车、斜面、挡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设半段路程为s,上半段时间
下半段时间
则由速度公式可推导出:
v=
例题
2、已知: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运动的时间 之比为3︰2,求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
习题
1、该实验如果测出前三分之二段路程和后三分之一段路程 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怎样表示?
习题
2、某同学测自己的步行速度,从8点10分5秒开始计时, 当他走完40m时,正好是8点10分55秒。该同学的步行速 度为多少?
1、如图,斜面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___端__,用_刻__度__尺___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 程,记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44张PPT)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课件 1.4 测量平均速度(共17张PPT)

目标测试
4. 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
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
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90km/h
B. 70km/h
C. 50km/h
D. 40km/h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 均速度v1;
v1
s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
t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斜面顶端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目标测试
3. “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 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 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新课引入
知识回顾: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几种? 2. 速度的定义是什么?计算公式是什么? 3.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4. 求平均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学习目标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新知讲解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新知讲解 6、分析与论证: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 s3的平均速度v3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标记A、B、C ; (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
间tB,则t1 = tB ; (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
间tC , 则t2 = tC -tB ; (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
中小学课件
5.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t1= tB =
t2= tC–tB =
中小学课件
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B.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C. 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不相同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中小学课件
2.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 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 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0.75 cm/s。
4.测量平均速度
中小学课件
1.能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对速度的变化进行探究。 2.会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路程或时间分为若干段,测量不 同阶段的运动速度。 3.利用平均速度的思想研究物体的运动。
中小学课件
情景导入
小游戏:谁反应快?
游戏规则: 甲同学用两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乙同学做好用手
指夹住直尺的准备。当乙看到甲放开手,立即夹住直 尺。双方交换,各做一次,看谁反应快?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什么信息? 1.博尔特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他跑得最慢时是在第几个10米? 3.最快时是在第几个10米?
中小学课件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猜想与假设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
中小学课件
设计实验
1.原理: v = s t
2.器材: 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 金属块
3.方法: 取相等的路程, 测出每段路程运动的时间, 进行比较
讨论一:怎样取相等的两段路程? 从起点线开始,用刻度尺测出相等的两段距离,并做 好标记A、B、C
中小学课件
讨论二: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1)秒表的使用方法
中小学课件
问题1: 你凭什么说你(他)的反应速度快?说说你的依据。
问题2: 自由下落的直尺做的是什么运动?
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中小学课件
1.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从公共信息源查找有
如 何
关的科学资料
收
集
图书馆
互联网
书店
数
据
Hale Waihona Puke 2.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中小学课件
下面是从互联网查找的“世界飞人”北京奥运会短跑冠军 博尔特跑100米的研究资料: 从起点算起每10米所用时间分别是: 1.82s、1.06s、0.90s、0.88s、0.83s、0.83s、0.83s、 0.82s,最后20米用了1.72s,总成绩为:9.69s。
中小学课件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s1=
v1=
s2=
v2=
路程 (m) 上半段 s1= 下半段 s2=
运动时间(s) t1= t2=
速度(m/s) v1= v2=
中小学课件
进行实验 1.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 不能太快。 2.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
中小学课件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 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 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结论: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大)
中小学课件
评估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1.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分得不等; 2.计时; 3.测量估读
中小学课件
交流与合作
回到课前问题: 怎样才能证明我们跑步速度是越来越小还是越来越大 呢? 方案: 在操场跑道上量出100米的路程,每隔20米用石灰做 记号;选5名计时员分别站在20米、40米、60米、80 米、100米处计时。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
路程 (m) 上半段 s1= 下半段 s2=
运动时间(s) t1= t2=
速度(m/s) v1= v2=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 怎样测? 方法:t1 = tB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复位
计时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
计时吗?
方法:t2 = tC -tB
讨论三: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 s1、s2、tB 、tC、 t1 、t2 、v1、v2
中小学课件
4.步骤 (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s2,
间tB,则t1 = tB ; (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
间tC , 则t2 = tC -tB ; (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
中小学课件
5.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t1= tB =
t2= tC–tB =
中小学课件
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B.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C. 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不相同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中小学课件
2.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 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 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0.75 cm/s。
4.测量平均速度
中小学课件
1.能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对速度的变化进行探究。 2.会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路程或时间分为若干段,测量不 同阶段的运动速度。 3.利用平均速度的思想研究物体的运动。
中小学课件
情景导入
小游戏:谁反应快?
游戏规则: 甲同学用两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乙同学做好用手
指夹住直尺的准备。当乙看到甲放开手,立即夹住直 尺。双方交换,各做一次,看谁反应快?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什么信息? 1.博尔特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他跑得最慢时是在第几个10米? 3.最快时是在第几个10米?
中小学课件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猜想与假设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
中小学课件
设计实验
1.原理: v = s t
2.器材: 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 金属块
3.方法: 取相等的路程, 测出每段路程运动的时间, 进行比较
讨论一:怎样取相等的两段路程? 从起点线开始,用刻度尺测出相等的两段距离,并做 好标记A、B、C
中小学课件
讨论二: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1)秒表的使用方法
中小学课件
问题1: 你凭什么说你(他)的反应速度快?说说你的依据。
问题2: 自由下落的直尺做的是什么运动?
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中小学课件
1.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从公共信息源查找有
如 何
关的科学资料
收
集
图书馆
互联网
书店
数
据
Hale Waihona Puke 2.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中小学课件
下面是从互联网查找的“世界飞人”北京奥运会短跑冠军 博尔特跑100米的研究资料: 从起点算起每10米所用时间分别是: 1.82s、1.06s、0.90s、0.88s、0.83s、0.83s、0.83s、 0.82s,最后20米用了1.72s,总成绩为:9.69s。
中小学课件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s1=
v1=
s2=
v2=
路程 (m) 上半段 s1= 下半段 s2=
运动时间(s) t1= t2=
速度(m/s) v1= v2=
中小学课件
进行实验 1.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 不能太快。 2.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
中小学课件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 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 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结论: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大)
中小学课件
评估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1.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分得不等; 2.计时; 3.测量估读
中小学课件
交流与合作
回到课前问题: 怎样才能证明我们跑步速度是越来越小还是越来越大 呢? 方案: 在操场跑道上量出100米的路程,每隔20米用石灰做 记号;选5名计时员分别站在20米、40米、60米、80 米、100米处计时。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
路程 (m) 上半段 s1= 下半段 s2=
运动时间(s) t1= t2=
速度(m/s) v1= v2=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金属片
中小学课件
(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 怎样测? 方法:t1 = tB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复位
计时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
计时吗?
方法:t2 = tC -tB
讨论三: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 s1、s2、tB 、tC、 t1 、t2 、v1、v2
中小学课件
4.步骤 (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