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在稻田周围开沟排灌分离
农业科普选择合适的农田排水方法

农业科普选择合适的农田排水方法农业科普:选择合适的农田排水方法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田排水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环节。
合适的农田排水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农田水分,还可以减轻因水分过多而引发的病虫害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田排水方法,并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满足不同农田条件下的需求。
一、开沟排水法开沟排水是最常见的一种农田排水方法。
通过在田地中挖掘排水沟,将积水导入沟渠,再通过沟渠将水排出农田。
开沟排水的优点是简单直接、易于操作,适用于农田坡度较大的场地。
然而,开沟排水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以填埋排水沟,同时沟渠易被堵塞。
二、排水管网法排水管网法是一种集中管理农田排水的方法,通过在农田中布设排水管道,将农田中的积水集中引导至外部水源。
排水管网法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收集和排放农田中的积水,减轻了农田内部的排水压力,同时降低了土壤侵蚀的风险。
然而,该方法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支持。
三、沟渠联合法沟渠联合法是一种综合利用开沟排水和排水管网的方法。
通过在农田中同时设置沟渠和排水管道,将积水既排入沟渠,又集中引导排放。
沟渠联合法兼具开沟排水和排水管网法的优点,能够更加灵活地调节农田排水。
但是,该方法的建设和维护也需要较高的投入。
四、雨水集中利用法雨水集中利用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农田排水方法。
通过设置收集雨水的设施,如蓄水池和水窖,将降水集中收集,并在需要时供给农田灌溉。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排水压力,并实现节水灌溉。
然而,雨水集中利用法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并且在降水量不足的地区可能存在供水不足的情况。
在选择合适的农田排水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土壤类型和土地坡度: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坡度对排水方法的要求不同。
对于土壤质地疏松、坡度大的农田,开沟排水或沟渠联合法可能更加适合;而对于土壤质地紧实、坡度较小的农田,排水管网法可能更适合。
水稻田管道灌溉工程方案

水稻田管道灌溉工程方案一、水稻田的特点水稻是一种水性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很大。
在水稻生长期间,充足的水分是保证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水稻田的灌溉系统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水稻作物的特点,确保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提供适量的水分。
水稻田通常分为干田和湿地两种类型。
干田水田主要利用地下水或者灌溉渠道进行灌溉,而湿地水田则是在水稻生长期间将田地保持一定的水深。
根据不同种植方式,灌溉系统的设计也会有所不同。
二、灌溉系统设计原则1. 充分考虑水稻生长需求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不同,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
一般来说,在水稻出苗、拔节和抽穗期,作物对水分需求最大,需要增加灌溉频次和水量。
而在收获期,适当减少水量以利于作物成熟。
2. 考虑节水和经济效益灌溉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保证水稻生长需要的水量,还要考虑到节水和经济效益。
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和技术,减少水分浪费,提高水利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 保证灌溉均匀性灌溉均匀性是评价灌溉系统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设计灌溉管道和喷头,保证水分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田地,避免水份过剩或者不足导致作物生长不均匀。
4. 考虑排水和防涝在水稻田灌溉系统设计中,排水和防涝也是至关重要的。
水稻田在生长季节需要持续的水分,但又需要避免积水过深导致根系缺氧死亡。
因此,进行良好的田间排水设计和灌溉防涝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三、具体工程方案1. 灌溉管道布局和设计在设计灌溉管道时,应充分考虑到水稻田地的形状和大小,合理设计主管道和分支管道的布局,确保水分覆盖到整个田地。
同时,还要预留冗余管道,以便在需要时进行灵活调整。
管道材质可以选择PVC、PE等材质,具有抗腐蚀、耐低温等优点。
2. 灌溉设备选择常见的灌溉设备有滴灌、喷灌和泵灌等。
针对水稻田的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灌溉设备。
滴灌灌溉可以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分浪费,适合用于干地水稻田。
而湿地水稻田则可以选择泵灌或者喷灌设备,用于提供持续的水分覆盖。
简述农田排水的方法与措施

简述农田排水的方法与措施农田排水是指通过建设和维护排水系统,将农田中的多余水分有效排除,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提高作物产量。
农田排水的方法与措施多样化,主要包括土地整理与改良、地势调整、间歇灌溉和排灌结合等。
土地整理与改良是农田排水的基础工作。
首先,要进行土地平整化处理,主要包括填土、破土、夯实等操作,以确保地面平整、排水通畅。
其次,要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渗水性,通过粉碎土块、翻耕等措施,促进土壤颗粒的垂直排列,提高土壤的渗水性和透气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有机质的添加,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性。
地势调整是农田排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改变地面的高低起伏,使地势平坦,减少积水的产生和滞留。
根据地形地貌,可以采取开沟、筑堤和建坡等措施,将水源引导至排水沟、排水河或主渠道,加快水流速度,提高排水效果。
在地势较低的区域,还可以建设抽水泵站,将多余的地下水抽排至集中排水系统。
间歇灌溉是一种以浸泡灌水和稻田灌溉为主的农田排水方式。
其思路是通过定期施水,使土壤与底下的排水系统形成一个临时地下水库,将多余的水分排除。
方法包括静态浸泡、动态浸泡和动态泄洪等。
静态浸泡是将水源集中供水到田间,使水位提高,通过土壤渗透性的变化,排除多余的水分。
动态浸泡是在工作水位与水源平衡的基础上,通过及时泄洪,排出多余的水分。
动态泄洪则是将多余的水分集中排出,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
排灌结合是一种农田排水和灌溉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其主要侧重于通过科学规划和调度,实现农田水分的平衡与合理利用。
具体措施包括合理开挖排水沟渠,通过排渍和灌溉,控制土壤的湿度和含水量。
同时,辅以精确施肥、覆膜、中耕、轮作等措施,全面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的产量。
要实施农田排水,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进行农田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通过植被覆盖、水槽、抓沙坝等措施,保护农田的水土资源;其次,要加强排水设施的检修和维护,定期清理沟渠和水闸,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最后,要进行排水工程的合理规划和设计,避免排水系统的互相干扰和矛盾。
水稻旱直播种植技术要点

nong ji tui guang摘要:水稻旱直播技术越来越被广大稻农重视,但是因草害严重,恶性杂草防除不彻底,制约了此项耕作方式的推广。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直播的优点及种植要点。
关键词:水稻;优缺点;旱直播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21.009孟娜,刘元元(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吉林长春130400)水稻旱直播种植技术要点1水稻旱直播的定义水稻旱直播技术一般是指在夏收作物灭茬后,将不再催芽的稻种播于大田,然后,盖种、上水,待稻种吸足水分后,排水出苗,是一种省工降本的新型稻作方式。
2水稻旱直播的优点水稻旱直播不需要育秧、拔秧、运秧、栽秧等种植环节,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省工省时,产量不受影响。
同时,由于种植密度比较高,有效穗多,后期的产量相对较高,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很高,农民容易接受。
水稻旱直播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提高了生产效率。
由于旱直播播种时间相较于普通种植有延迟,这样就避开了部分病虫为害时期,传统育秧移栽、栽秧时段正是灰飞虱大量迁入阶段,对秧苗产生为害。
3水稻旱直播的缺点水稻旱直播受天气影响比较大,一旦天气出现异常,影响水稻的产量,另外,旱直播由于栽培管理比较粗放,田间墒情较差,利于各种杂草的发生与为害,所以,田间杂草生长比较严重,表现为杂草出土早、种类多、数量大,如果除草不及时,杂草危害严重,对产量影响较大。
4水稻旱直播的种植技术要点4.1地块选择恶性杂草比较多、土壤板结的地块,不利于水稻旱直播种植。
水稻旱直播应选择地块平整,土壤肥力足,田间种植系统配套,有灌溉条件,灌排流畅的地块。
4.2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土壤肥力、积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品种;在选择旱直播品种时,一定要考虑品种的基本特性,如产量、耐密性、抗逆性等多种因素。
应选择苗期耐性好、前期旱生快发、分蘖力适中、抗病力强、植株比较矮、抗倒力强的品种。
农村稻田防渗措施方案设计

农村稻田防渗措施方案设计1. 引言农村稻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但由于其自然环境的限制,稻田中常常存在水分渗漏和流失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渗措施,确保稻田水源充足且稳定,提高农田的水利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方案设计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村稻田防渗措施,以期为农村稻田防渗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 防渗措施2.1 加固稻田堤坝稻田的堤坝是稻田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稻田防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固稻田堤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对堤坝进行定期巡视和维护,及时发现并修补堤坝上的破损和裂缝;- 在堤坝的内外侧密植灌木或树木,以增强堤坝的稳定性;- 在稻田坝顶铺设防渗膜,避免渗水发生。
2.2 设置防渗壕渠防渗壕渠是一种常见的农村稻田防渗措施,通过设置渠道来收集和排除渗漏水分,防止水分流失。
以下是一些防渗壕渠的建设要点:- 渠道的宽度和深度应根据稻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确保能够有效地收集和排除渗漏水分;- 渠道两侧的土壤应加固,以防止土壤侵蚀和渗漏增加;- 渠道的起点和终点应设置相应的阀门和泄水管,以便及时控制渠道的水流。
2.3 使用防渗膜防渗膜是一种覆盖在稻田表面的薄膜材料,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渗漏和流失。
以下是一些使用防渗膜的注意事项:- 选择高质量的防渗膜材料,确保其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和使用寿命;- 在铺设防渗膜之前,确保稻田表面平整且无裂缝,以免破坏防渗效果;- 防渗膜的铺设应密封完整,避免出现漏洞和破损,以保证稻田不受渗漏水分的侵蚀。
2.4 改进灌溉系统灌溉系统是稻田水分供给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改进灌溉系统,可以降低水分渗漏和流失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建议:- 使用节水型灌溉器具,如滴灌等,将水源准确送达到作物根部;- 增加水分计量和自动控制设备,根据实时土壤湿度和环境条件智能调节灌溉水量;- 设计合理的灌溉制度,根据稻田生长周期和水需求变化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频率。
3. 结束语通过采取上述农村稻田防渗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稻田中的水分渗漏和流失,保证稻田水源充足且稳定,提高农田的水利效益和经济效益。
稻田双孢菇种植管理技术

稻田双孢菇种植管理技术操作技术要点:一、稻田开沟排水:1、种菇田:宜选用生田(2年内未种双孢菇的稻田)、易开沟排水、水源充足的沙性稻田。
并在稻谷收获后及时开好排水沟、厢沟。
播种厢宽1米,人行过道宽0.6米。
2、采收干稻草的稻田。
3、收完水稻后,立即开沟课田(5米开厢,沟宽6-7寸,主沟深1尺,边沟深1.2尺,做到沟沟相通,沟内无积水)。
二、备料:1、稻草5000公斤(可加麦草秸、玉米秸,但不超过30%);2、家禽、家畜(猪、牛)粪(晒干、整细)500公斤以上。
3、油枯(菜籽饼)300-400公斤,尿素60--70公斤,磷肥1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
干牛粪500公斤,石膏粉100公斤,广子石灰200公斤。
4、菌种500瓶;甲醛1.5公斤、敌敌畏0.5公斤、三氯杀螨醇0.5公斤、高锰酸钾0.1公斤。
5、另备整齐好稻草500--1000公斤,在堆料空隙打草扇。
草帘厚度以盖厢后不见床土为度。
一般草帘长1.8米,亩备500个。
6、备地膜8公斤左右。
三、堆料翻料原则:“一湿二调三不动”,即草料提前2-3天预湿透,保持草料偏湿;第一次翻堆时将水份作适当调整,以后各次翻堆不再加水。
料堆:初建料堆底宽2米,堆上宽1.7米,高1.8米,堆长10米以上可种1亩。
第一次翻堆要保证宽1.7米,高1.6米。
第二次翻堆要保证宽1.5米,高1.5米。
第三次翻堆要保证宽0.8米,高0.6米。
翻堆:建堆后一般翻料四次,间隔天数为7、6、4、3。
遇中到大雨顺延。
注意事项:1、在建堆前2-3天,将所用草料搬运到种菇田并解散,用大水充分发湿(可每天抽水发料,以料湿而不滴水为准)。
2、建堆时,将粪肥、油枯、石膏、尿素、磷肥和钾肥等全部混合均匀后分层(每层草料厚30公分左右)加入,边堆边踩实。
3、第一次翻料时(建堆后第7天),将石灰粉分层均匀加入,用量为50公斤。
4、第二次直接翻料(第一次翻料后第6天)。
如草料过干,可加1-2%石灰水调节。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分析与技术要点

我国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何在这有限的耕地与淡水资源的条件下实施农业的提质增效,如何充分挖掘农村现有稻田的产能潜力,在传统种植模式—稻油(麦)效益不高,农民增收乏力的当下,在广大农村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意义尤为重大,实践证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增产增收新途径,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创造,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把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互促系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两用”达到“双水双绿”的目的。
稻田综合种养近几年在我地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广大种养户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综合种养模式。
一、稻田工程。
无论采用哪种种养模式都要对稻田进行改造,对稻田的改造工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稻田的选择1.要选择水源充足,光照充分,场地开阔,交通方便,排灌自如,保水性好的田块,土质以壤土为好。
2.单块面积以5亩以上成片规划的田区为好,面积太小的话工程造价相对较高,且建成后水体太小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稳定性差。
(二)挖鱼沟、建鱼凼1.为保证种稻面积,鱼沟鱼凼的总面积以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为宜。
2.面积大的田块离田埂脚1-2m开挖环沟,环沟宽2-5m,深0.8-1.5m,田中央再挖十字形或井字形田间沟,宽1-3m,深0.5-1m,做到沟沟相通,沟与沟相交的地方则开挖圆形鱼凼,鱼凼直径2-5m,深1.5-2m。
面积小的田块挖一条鱼沟或建一个鱼凼即可。
3.开挖鱼沟和鱼凼的土用来○曾祥迅潘富春朱卫华修筑田埂。
环沟内侧种稻区外围也要修筑田埂,宽度50cm,高30cm。
4.鱼沟和新修的田埂边坡都要呈1∶1-2的坡比,不要修得陡坎斧齐、四角棱整,好看而不实用。
5.田面和沟底、边坡要求平整,切忌高低不平,坑坑洼洼。
6.开沟取土时,田面上的肥土熟土可事先堆放一边,待鱼沟鱼凼挖好后再回填其底上,虽然工程麻烦一些但这样做好处多多。
土壤潜育化及其防治

基本概念土壤潜育化(soil gleying)土壤处于地下水,饱和、过饱和水长期浸润状态下,在1m内的土体中某些层段氧化还原电位(Eh)在200mV以下,并出现因Fe、Mn还原而生成的灰色斑纹层、或腐泥层、或青泥层、或泥炭层的土壤形成过程。
土壤次生潜育化是指因耕作或灌溉等人为原因,土壤(主要是水稻土)从非潜育型转变为高位潜育型的过程。
常变现为50cm土体内出现青泥层。
我国南方有潜育化或次生潜育化稻田400多万hm2,约有一半为冷浸田,是农业发展的又一障碍。
广泛分布与江、湖、平原,如鄱阳平原、珠江三角州平原、太湖流域、洪泽湖以东的里下河地区,以及江南丘陵地区的山间构造盆地,以及古海湾地区等。
次生潜育化作用又称“次生灰粘化作用”。
系指由于人为因素影响而引起的土壤潜育化作用。
如在持续灌溉条件下,土壤中上部形成新的潜育层。
多见于我国南方复种指数高的水稻土。
凡次生潜育化的水稻土,犁底层一般发青、密实、通气孔隙甚少。
次生潜育化稻田的形成原因:其形成与土壤本身排水条件不良,水过多以及耕作利用不当有关。
1、排水不良:土壤处于洼地、比较小的平原、山谷涧地等地区,排水不良是形成次生潜育化的根本原因。
2、水过多首先是水利工程,沟渠水库周围由于坝渠漏水。
其次可能是潜水出露,如湖南的“滂泉田”,排灌不分离,串灌造成土壤长期浸泡。
3、过度耕垦:我国南方20世纪60~70年代大力推广三季稻,复种指数大大提高,干湿交替时间缩短,犁底层加厚并更紧实,阻碍了透水、透气,故易诱发次生潜育化。
另外,次生潜育化与土壤质地较黏、有机质含量较高也有关。
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土壤的障碍因素:1、还原性有害物质较多强潜育性土壤的Eh大多在250mV以下。
Fe2+含量可高达4*10∧3mg/kg,为非潜育化土壤的数十至数百倍,易受还原物质毒害。
2、土性冷潜育化或次生潜育化土壤的水温、土温在3~5月间,比非潜育化土壤分别低3~8℃和2~3℃,是稻田僵苗不发、迟熟低产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活动
1.上网搜查潜育土壤的改良和利用措施,并 写出调查报告。
课后练习
• 1.土壤潜育化的防治利用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空秆排水,消除渍害。如在稻田周围开沟,排灌分离, 防止串灌。 2.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可采用稻田—养殖系统,如稻 田—鱼塘、稻田—鸭—鱼系统;或开辟为浅水藕、荸荠 等经济作物;还可实施水旱轮作。 3.合理轮作。宜施用磷、钾、硅肥中和还原性有害物质, 以获增产。 4.种植耐渍水稻品种。
要求熟练应用的内容
二.土壤潜育化的防治利用: 1.空秆排水,消除渍害。如 在稻田周围开沟,排灌分 离,防止串灌。 2.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可 采用稻田—养殖系统,如 稻田—鱼塘、稻田—鸭— 鱼系统;或开辟为浅水藕 、荸荠等经济作物;还可 实施水旱轮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求熟练应用的内容
3.合理轮作。宜施用磷 、钾、硅肥中和还原 性有害物质,以获增 产。 4.种植耐渍水稻品种。
土壤肥料
土壤潜育化及其防治利用
学习目标
• 1.土壤潜育化的分布? • 2.土壤潜育化的防治利用?
学习内容
一.土壤潜育化: 土壤潜育化多发生在水田,是土壤处于地下 水分饱和、过饱和的长期浸润下,在约1m深土体 中因还原而生产灰色斑纹层,或腐泥层,或青泥 层,或泥炭层的形成过程,其结果是土壤中还原 性有害物质较多,土性冷,养分转化慢,不利于 水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