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合集下载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邵飘萍的新闻思想【摘要】:邵飘萍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

他的新闻思想,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是我国新闻学的瑰宝。

本文将邵飘萍的新闻思想分为独立的办报方针、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致力于新闻改革这三部分,学习其新闻思想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思想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

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邵飘萍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对新闻理论研究的热忱,才使得他的新闻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我国新闻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一、独立的办报方针邵飘萍认为新闻事业是“社会公共机关”,新闻事业传递消息要面向全社会,是“国民舆论代表”。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报业,应该能基本反映出国民的思想要求,同时,新闻舆论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是非善恶的标准。

因此,他认为办报首先应具备以下条件:1、信仰是独立的:惟有信仰事实与真理,才能不为党派和个人左右。

2、组织上是独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3、经济上是独立的:既不仰仗官方豢养,也不依赖党派津贴,应该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独立经济。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邵飘萍确立了独立的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

他认为,挽救纷乱时局的力量是国民,“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耳”。

因此,报纸要“从政治教育入手,树不拔之基,乃百年大计治本之策”;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在旧中国, 历来是实行封建言论专制的, 而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政治家或报人由于受到外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启发, 曾提出“监督政府是报馆的天职”。

但是, 辛亥革命以后, 相当部分的资产阶级报刊磨灭了以往激烈的政论锋芒, 扼杀了以往追求民主、倡导革命的精神。

因此,邵飘萍提出的“监督政府”、教育民众的办报方针,旨在反对军阀政府、派系以及反动党团操纵报纸;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报纸争得权利和地位;教育更多的报界同仁扫除新闻界沉迷现象,振作起来,“使社会得新闻事业之助以促其改进。

试论名记邵飘萍新闻思想

试论名记邵飘萍新闻思想

试论名记邵飘萍新闻思想—对当代记者的启示摘要:邵飘萍是我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著名的记者、报人,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

邵飘萍在新闻事业上勇于改革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他毕生积累的新闻思想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他的新闻思想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独特风格,在我国新闻史中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关键字:邵飘萍新闻思想现实意义崇尚真实启示邵飘萍(1886年-1926年),浙江东阳人。

烈士,因直言敢谏开罪直奉军阀,于1926年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天桥。

原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教授及原务本女子大学校长。

五四运动实际发起人,著名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

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

在14年(1912年----1926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他涉猎了新闻事业的大部分领域:当过记者、编辑、主笔、社长;创办了当时北方颇有影响的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和北方进步报纸《京报》;参与开创了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工作,出版了我国早期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

他的新闻思想不仅对当时有很深的影响,在如今也是不可缺少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新闻思想(一)独立的办报方针邵飘萍指出, 报业应该是超然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因素, 负有教育、指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是在信仰、组织、经济以及报纸公职人员的精神品格方面全部独立。

(二) 提出了记者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新闻记者要有自己的职业素养,邵飘萍认为理想的新闻记者,必须政治经济社会诸学,皆有甚深之研究也要尤有一二门专门学科,与夫三国以上之言文和多年之实地经验。

(三)致力于新闻事业改革在新闻业务的实践上,邵飘萍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他从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在新闻写作、编辑、采访和报纸经营管理方面,邵飘萍都有不少的建树。

(四)社会进步的参与者邵飘萍始终坚持新闻自由的理想,揭露政治黑暗,抨击最高当局,多次在重大历史关头推动历史的发展。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与实践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与实践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与实践作者:王蓁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07期【摘要】邵飘萍自谓“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

他的新闻思想与实践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本文利用新闻专业主义视角对邵飘萍的新闻思想与实践进行分析,阐明其对中国新闻事业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实践随着西学东渐,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作为“舶来品”,它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并且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的反权威精神。

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一批甘愿为新闻事业奋斗终身的报人和记者。

黄远生、徐宝璜、邵飘萍等人成为这一新闻理论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向着专业化迈进。

一、邵飘萍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与实践邵飘萍是民国时期著名记者,在他短暂的40年生涯里,从事了近14年新闻工作,担任过《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笔,创办过“新闻编译社”、《京报》,从事过新闻教育事业,编写过我国早期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他的新闻思想与实践都表现出强烈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笔者将结合黄旦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解读,分析邵飘萍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与实践。

1、重视新闻材料,强调新闻的首要功能是报道新闻邵飘萍在1923年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中首先阐明了新闻纸的本质特征:“报纸之第一任务,在报告读者以最新而又最有趣味的最有关系之各种消息,故构成报纸之最要原厥惟新闻。

”新闻纸的基本功能是“以为传达消息之利器”,“以为联络感情互通消息之用”,因此,新闻纸是“文明产物中最普通且最贵重之日常生活必需品……世界各国新闻纸出版之种数与其发行之额数必与其国之文明程度为比例。

”他特别指出,被传统报纸特别重视的政论,随着现代意义的新闻纸的实现,将演变成为以新闻消息为事实依据,体现新闻时效性的时评、短评等。

“报纸上所发表之评论,乃依据新闻中之事实而加以批评者,新闻不真确,则评论亦自难期公平与适当。

邵飘萍

邵飘萍

“自由”所指,首先不是具体的行为方式, 自由作为一种环境条件而被利用的几率,而 是主观的自由,是道德理想,是选择和支配 了一切行动的始终一贯的精神。然而,在某 种意义上说,正是自由精神把邵飘萍送上了 祭坛。无论对于时代,还是对于个人,这都 是莫大的不幸。 “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主笔可杀, 舆论之力不可斫也。”
我们喜爱的理由 ——一个自由的灵魂
自由意志与权力意志谁胜谁败?对知识分子 来说,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许多人自 称为自由主义者,其实他们的“自由”仅只 停留在观念上面,甚至托庇于权力,根本不 曾打算付诸斗争实践。邵飘萍不同。为了追 求政治自由,追求真实与真理,他一直执著 于作为一个自由报人的理念,与权力抗争, 就像赴火的飞蛾一样,不到死地不肯罢休。
谢谢欣赏~~~
致力于新闻改革
在新闻业务的实践上,邵飘萍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他从不 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从开始办报的第一天,他就致力于新 闻改革,在新闻写作、编辑、采访和报纸经营管理方面,邵 飘萍都有不少的建树。 邵飘萍的采访思想和采访技能,曾经使新闻界同行为之叹服。 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享有特派员称号的记者。他十分重 视采访的艺术,每次采访都能做到“发问不多,使言者无所 遁饰”,“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 在总结采访经验时,邵飘萍提出记者必须细致、机警、敏捷, 有很强的观察力、推理力、联想力。 在新闻通讯写作上,邵飘萍使用的是一种夹叙夹议、虚实结 合的体裁,他的文章生动活泼,耐人寻味。 在编辑工作上,邵飘萍也有不少改革。他非常注意标题和版 面的安排。
乱世飘萍
我最喜爱的新闻从爱的理由
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为 振青,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 四日(1886年10月11日) 出生于浙江东阳。14岁考 中秀才,19岁入浙江高等 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 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 事新报》、《申报》、《时 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 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 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 揭露批判军阀政府。

著名报人邵飘萍的新闻思想研究

著名报人邵飘萍的新闻思想研究
湖 北 函授 大 学 学报 (0 0 第 2 卷 第 1 21 ) 3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著 名报 人邵 飘萍 的新 闻思想研 究
张志 成
(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 0 7 ) 3 0 4
【 要】 摘 本人选取 民国初期著名报人 邵飘萍, 对其新 闻思想进行研 究。 先论述 了他 的生平与事迹 , 以及对 中国 新闻事业的贡献 , 然后 集中笔墨论述他 的新闻思想: 一是独立办报的方针 , 二是致力于新 闻改革 , 三是提 出了记者的 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 四是倡导新 闻 自由。 【 关键词l 邵飘萍 ; 闻思想; 究 新 研 l 中图分类号l 2 0 1 G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15 1(0 00 .180 l7 -9 82 1)40 3 -3 d i 0 99 .s.6 l 9 8 0 0 40 8 o: . 6 /i n17 - 1. 1 . . 1 3 js 5 2 0 6 l 本刊 网址lh p # wh x . t n :ww .b bn e
邵飘萍是民国初期的著名报人, 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新 报纸代表 曾极力设法营救 , 他“ 无济无事。4月 2 6日凌晨被处 以 闻记者, 也是一个著名的报刊活动家、 报刊政论作家、 新闻理论 死 刑 。 家和新闻教育家” 是五 四运动实 际发起人 , 中国新闻理论 “, 是 从毛泽东后来 的回忆 中我们可 以看出邵飘萍在当时的影 的 开拓 者 和 奠基 人 。 响。在 13 9 6年 , 毛泽东和斯诺 的一次谈话中说:特别是邵飘 “ 萍, 对我帮助很大。 他是新闻学会 的讲师 , 是一个 自由主义者 , 邵 飘 萍 的生 平 与 事 迹 个 具有 热烈 理想 和 优 秀 品质 的人 。12 他 被 张作 霖 杀 害 9 6年 了。 直 到 17 , 1 的 毛 泽 东在 会 见 外 宾时 , 曾提 到 邵 ” 9 4年 8 岁 还 邵飘萍(86 12 )出身于浙江省东阳县柴溪村 , 18 .9 6 , 自幼聪 飘萍 其人 。 明好学,3岁 中秀才, 7岁考入浙江高等学堂, l 1 并开始给《 申 报》 写稿 。11 9 2年任《 民 日报》 汉 主编, 袁世凯称帝后, 时事 为《 邵飘萍对新闻学的贡献 新报》 《 、 申报》 《 、时报》 撰稿, 抨击袁的罪恶 阴谋 , 又在以后的两 年里写了 20多篇、0多万字 的文章, 5 2 揭露批判军阀政府。9 3 1 1 邵飘萍首先是一个站在时代的最前面, 以报纸和新闻做手 年因揭发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 , 报纸被查封 , 他也被捕入狱。 段, 鼓吹新思想 、 传播新文化的勇敢 战士和报人 , 他敢于冲锋陷 1 1 年接连创办 了“ 98 北京新 闻编译社” 《 、京报》 后又与 蔡元培 阵 , 畏 任 何 强 暴 , 于 以身 殉 职 。 1 1 年 l 5日《 报》 , 不 终 98 0月 京 他在 编辑室大 书“ 铁肩辣 手” 4个字 , 勉励 同人“ 铁肩担 起, 创办 了“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 并举办讲习会 , 第一期 创刊 时, 学习的就有毛泽东 、 罗章龙等人 。12 年后 , 90 致力于新 闻教育 道义, 辣手著文章” 。他一生确实实践 了这 4 个字 。在北京大 事业并赞颂十 月革命 , 绍马 克思主义思想 。l2 介 9 5年, 在李大 学新闻学研究会担任导师时期,9 3年根据 自己的教学讲义 , 12 实际应 钊和罗章龙介绍下 , 他秘密地加入 了中国共产党 , 对共产主义 邵飘萍撰写出版 了被称为中国新闻采访学奠基之作的《 运动作 了大量 的报道 。 用新 闻学》这本书分为“ , 外交记者之地位”“ 、外交记者之资格 12 9 6年 3月 1 8日, 为抗议帝 国列强的外交压迫 , 国民党 与准备 ‘ 外交记者之外观的注意” “ 、外交记者之工具与杂艺” 、 北京特别市党部 、 北京 学生总会 、 北京 总工会等 10余个团体 “ 4 访问之类别与具体方法” “ 问时之种种心得”“ 、访 、外交记者之 、探 、新 、新 和北大、 华等 8 清 O余所 大 中 小 学 校 , 括 邵飘 萍 创 办 的务 本 女 分类 ” “ 索 新 闻之 具 体 方 法 ” “ 闻价 值测 定 之标 准 ”“ 闻 包 子 大 学 的学 生 共数 万 人 在天 安 门前 举行 示 威 大 会 , 队伍 游 行 至 价值 减 少 之 原 因” “ 体 新 闻 应 记之 项 目” “ 、裸 、 原稿 之 外 观 的注 、原 、余 等 4章 在 通过 国务院门前 , 遭到政府军警枪杀 , 共死 4 人 , 6 重伤 1 5 轻伤 意” “ 稿 内容 之 注 意 点 ” “ 白” 1 。 这 本 书 中 , 5 人, 不计其数, 时称 “ ・ 八 惨 案 ” 三 一 。 对他 自己的采访经验的介绍和对具体案例的分析, 他详细地介 对学生和群众的屠杀 , 暴露 了政府与人 民为敌的专制本 绍了许 多新 闻采访 的方法 。 他撰 写的《 新闻学总论》 向会 员系统地传授有关报纸的作 质, 自行剥夺了政权本身 的“ 合法性” 《 。 京报》 连续两天 以两个 任务, 以及如何组稿 、 辑、 编 校对 、 排版 、 印刷等整套业务知 整版的篇幅报道 了此次惨案 , 并持续报道 了将近 一个多月。 邵 用、 飘萍本人则急赴各地采访 , 还写下大批揭露、 驳斥、 抗议和警告 识, 并且介绍国内报 界和世 界各 重要通讯社 的情况, 他非常强 政府的文字 , 中写道 :世界各 国不论如何专制暴虐之君王, 调新 闻的作用 , 其 “ 认为“ 闻是社会 的耳 目” “ 新 ,与社会 有莫大关 。报纸的任务就是供给 新闻, 代表舆论, 提倡道德, 传播知 从未闻有对于徒手民众之请 愿外交而 开枪死伤数十百人者。 系” 协助 工商业的发达等等 。 强调新 闻之第一要义为“ 他 确实” , 若必强指为暴徒乱党, 则死伤之数十 百人明明皆有姓名学历以 识, 考查, 政府不能以一手掩众 目也 。……此项账 目, 必有清算之 尊重事实 , 摒除偏见, 反对 以讹传讹 , 颠倒 是非 , 尤反对刊登黄 他 在北京大学新闻 日” 他撰 文宣 告政府“ 。 罪实无可逃” 并严正提 出组织“ , 特别 色新 闻。 以自己多年办报和 当记者的经验 , 新闻周 刊》 由会员撰写稿件, , 法庭 ”指名缉拿“ , 执政总理” 为首的“ 政府凶犯”公开 审理“ , 如 学研 究会与徐宝璜一起创办 了《 此故意犯罪凶杀多人之案 ” 使犯罪者伏法 。 , 作为实 习阵地 , ~个 星期之内国内外各种重要新闻, 将 做出系 并加评 论。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方法 , 现身说 他 的言行最终开罪北洋 军阀,三 ・ “ 一八” 惨案后 , 邵飘萍 统 的记载 , 即遭通缉 , 4月 1 8日被捕 。 死前 , 北京、 上海、 口等十三家 法 的实际经验 , 人格 力量和辣手文章, 汉 其 当然给学 员以深刻影

黄远生与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黄远生与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黄远生,原名为基,字远庸,汉族,德化(今九江县)新合乡人。

远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时的笔名。

1885年1月15日(光绪十年阴历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江西德化(今九江瑞昌市)的一个书香世家。

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远生通讯”更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

从更深层的价值与更为深远的意义来说,他又是一位新文化的先驱者。

他从事新闻工作只有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大量的新闻通讯和时评政论,其工作量之大、创造力之盛令人惊讶。

《远生遗著》里收录了他在这几年中所写的200多篇文章,其中几乎全部直接或间接与时事有关,而且立场明确,影响极大。

他既批评袁世凯的野心,又批评国民党的……。

正因为如此,袁世凯一方面恨他,一方面想利用他的才华和影响来为己所用。

黄远生的通讯最为精彩,是我国第一位以采写新闻通讯而闻名的记者,也是我国现代通讯的奠基人.他的通讯多是关涉国家内政外交的重大事件。

尤其是当时的种种政治现象。

他的通讯材料十分翔实。

他非常重视材料的真实性,重视第一手资料。

在这些新闻的采写中,他充分发挥了了解官场、熟悉政坛的优势,为一般的记者所不能及。

因此,他的通讯也成为民国初期政治历史有价值的记录。

此外,黄远生通讯在写作上也很有特色: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黄远生的新闻敏感性极强,他的报道很注意时效,这从通讯的标题就可看出,如《最近秘密之政闻》。

《最近之袁总统》、《最近之大势》、《最近之北京》等,他采访所得的材料,当时是新闻,今天成为信史。

黄远生不仅善于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还能够注意其背后的信息,如1912年6月的《政界小风潮零记》,就在报道裁军问题的同时还透露出萌芽状态的问题,即“恐怕大总统要做皇帝”的动向,预报了事物的发展。

二是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

黄远生报道的人物有孙中山、袁世凯、唐绍仪、陆征祥、熊希龄、梁士治等,其中有总统、总理、内阁中的许多部的总长,他们是中国政府与中国政治的代表,黄远生善于抓住这些人物并从他们身上发掘重大新闻,如《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写的是1924年孙中山和袁世凯在北京会谈,其中既反映了孙中山让权和志在建设的态度,也揭示了袁世凯“权谋百出,专以手段胜”的伎俩,同时还含蓄地告诉读者孙袁会谈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邵飘萍新闻思想及新时代价值探析

邵飘萍新闻思想及新时代价值探析

视听新闻与传播邵飘萍新闻思想及新时代价值探析□诸贵根摘要:邵飘萍作为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人,其新闻思想可以概括为:求真、中正立场、德识兼有和以读者所需为中心。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当今媒介的生态环境有了显著变化,内外竞争越发激烈。

新闻媒体人要想更好地应对来自内外的挑战和谋得更有前途的发展,需要借鉴新闻前辈的智慧和经验。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思想;新时代;价值一、邵飘萍生平简说邵飘萍,飘萍是他的字,振清是其名,今浙江金华东阳人。

他做过《汉民日报》的主编,是《京报》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是新闻媒体人的一生,他丰富的新闻媒体从业经历成就了他卓越的新闻思想。

作为一名杰出的新闻媒体人,他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拿起如椽大笔,抨击当时的社会黑暗与当局的丑陋,终因“莫须有”之罪名于1926年4月26日凌晨遇害于北京,年仅四十。

他的去世对于新闻界而言是一重大损失,然而其不平凡的新闻人事迹使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他凭借着丰富的新闻实践活动和不朽的新闻思想,毅然成为中国新闻史上一座丰碑。

毛泽东称其为“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①,他的新闻思想如今已成为新闻媒体人的精神食粮,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人。

二.邵飘萍新闻思想(一)“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乃最易于证明是非之故,其足令读者同情信仰,反较诸凭空臆断之言为有力。

”仗新闻真实更有力量,它可以明是非,可以获得读者信任。

要保护“新闻生命”——新闻真实,故而需要极力反对“有闻必录”的新闻原则。

“有闻必录.新闻社之义务,如是而矣。

善恶与否,以待读者自定评也。

这是一种流行于邵飘萍所生活时代的新闻思想,但这种思想弊病是显著的,是万万不可取的。

在邵飘萍看来:"或者称有闻必录,徒为风影之谈,或者竟闭门造车,肆作架空之语,及至事实发现,则或如风马牛之不相及”,或是一些新闻媒体人“对于新闻材料不求实际之真相以忠实态度取含之;或受日前小利之诱惑,或以个人意气泯没其良知,视他人名誉为无足轻重,逞其造谣之技,一旦被人指摘.则以’有闻必录’一语自逃其责任”④。

新闻全才邵飘萍

新闻全才邵飘萍
新闻全才邵飘萍
邵飘萍,革命烈 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 名报人,杰出的新闻战士; 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 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 是中国新闻理论、新闻教 育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人称“新闻全才”。
一,生平

邵飘萍(1886年—1926),原名新成,后改名振
青,字飘萍。祖籍东阳市(南马镇大联紫溪村)父亲邵
提出两条记者所应当遵循的原则:一是要有正当之
理由,即在道德行为或目的上应是高尚的;二是事
后一定要给当事人解释清楚原委,否则将会授人以
话柄,有作伪、说谎、假扮之嫌。

“查心意”——

即对被采访者心理的把握。邵飘萍非常善于
捕捉被采访者的心理特征,顺应受访者的心理状态,
达到使访问顺利进行的目的。

如中国参加一战的消息采访段祺瑞
“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
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
质的人。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1923年由徐宝璜创办了的平民大学新闻系,
邵飘萍应邀教授新闻采访。

后来邵飘萍又在政法大学、民国大学等几所
学校创办新闻学教育,主要教授采访学。

邵飘萍的教学主要是根据自己的采访经验来授

1925年由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他加入了中
国共产党。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 惨案,飘
萍在《京报》上发表声讨言论,被军阀张作霖杀害。
1928年北京新闻界为邵飘萍补开了追悼会。1949 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示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1986年邵飘萍诞辰100周年、殉难60周年之际,
二、新闻生涯
露袁世凯的罪行,而且不露痕迹,让袁世凯无可奈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摘要】:邵飘萍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

他的新闻思想,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是我国新闻学的瑰宝。

本文将邵飘萍的新闻思想分为独立的办报方针、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致力于新闻改革这三部分,学习其新闻思想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思想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

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邵飘萍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对新闻理论研究的热忱,才使得他的新闻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我国新闻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一、独立的办报方针
邵飘萍认为新闻事业是“社会公共机关”,新闻事业传递消息要面向全社会,是“国民舆论代表”。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报业,应该能基本反映出国民的思想要求,同时,新闻舆论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是非善恶的标准。

因此,他认为办报首先应具备以下条件:1、信仰是独立的:惟有信仰事实与真理,才能不为党派和个人左右。

2、组织上是独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3、经济上是独立的:既不仰仗官方豢养,也不依赖党派津贴,应该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独立经济。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邵飘萍确立了独立
的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

他认为,挽救纷乱时局的力量是国民,“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耳”。

因此,报纸要“从政治教育入手,树不拔之基,乃百年大计治本之策”;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在旧中国, 历来是实行封建言论专制的, 而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政治家或报人由于受到外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启发, 曾提出“监督政府是报馆的天职”。

但是, 辛亥革命以后, 相当部分的资产阶级报刊磨灭了以往激烈的政论锋芒, 扼杀了以往追求民主、倡导革命的精神。

因此,邵飘萍提出的“监督政府”、教育民众的办报方针,旨在反对军阀政府、派系以及反动党团操纵报纸;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报纸争得权利和地位;教育更多的报界同仁扫除新闻界沉迷现象,振作起来,“使社会得新闻事业之助以促其改进。


另外, 邵飘萍还赋予独立办报思想以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同时积极主张并创建中国自己的独立的新闻事业。

二、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
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最早明确提出“品性为第一要素”的新闻道德思想。

他认为记者是“布衣之宰相, 无冕之王”,是“社会之公众人”,是“居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者”。

因此,记者应该“保守客观的态度”,持正确的立场和判断是非的标准。

邵飘萍说:“所谓品性者, 乃包含人格、
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

他还特别强调了记者的独立精神,认为“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泰山崩于前糜鹿兴于左而志不乱, 此外交记者之训练修养所最不可缺者”。

这就是说记者要完全独立、不受社会恶风之熏染、不为虚荣利禄所羁勒。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办报时常会遇到经费困难,他虽然接受一些人的资助,但要他因为钱而向反动军阀低头,被反动军阀左右,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虽然他曾为坚守自己的这份信念而两次流亡日本,四次被捕,多次入狱,最后甚至付出了生命,但他没动摇过,也没后悔过。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了作为一名记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邵飘萍还提出了记者的责任问题。

他认为记者作“社会、国家、世界之耳目”,与国家社会有着重大的关系。

因此, 记者在道德人格的修养上, 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针对此,他说:“愿有志于新闻事业者, 振起其责任心, 凡事必力求实际真相, 以探究事实, 不敢阅者为第一信条。

”可以看出,记者的责任心归根结底是追求事实的真实性, 以赢得社会的信赖。

邵飘萍提出“欲以新闻之面具而利用报纸为之宣传”的广告和“淫乱性与残忍性”的新闻都必须引起注意,不可随意刊登。

这说明了记者要维护国家、社会、新闻事业的利益。

他又说:“对于新闻之来源,宜始终绝对秘密。

”可见他认为作为一名记者,应该维护他人的利益,保护好提供新闻或新闻线索的人。

三、致力于新闻改革
邵飘萍提倡唯物主义的新闻反映论,认为新闻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迅速的再现。

他强调报纸的指导性,反对所谓的“有闻必录”和趣味至上。

邵飘萍批评说:“有闻必录究其根源,乃是无责任心的表示,乃是最易流于不道德之专制的习。


在采访艺术上,他强调必须具有强烈的新闻敏感,要广泛交游,在遇到困难时要千方百计、随机应变,在采访过程中还要掌握心理、把握战机。

在编辑工作上,他非常注意标题和版面的安排。

他所主办的《京报》, 栏目众多, 新闻通讯和评论结合紧密, 标题多行多层次,对报纸编辑工作的改革起了一定的带头作用。

在报纸经营管理上,他注重吸纳广告,开展多种经营。

《京报》附设的昭明印刷所,除了承印《京报》外,还接受其他印刷出版业务,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新闻教育事业上,邵飘萍讲课时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邵飘萍不愧是新闻界的全才,为新闻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他实在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虽然他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他新闻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加以吸收,运用到我们的新闻工作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