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华南虎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七年级下册《华南虎》教案

七年级下册《华南虎》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特点和保护状况。
2.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华南虎》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华南虎的特点及其生活环境。
3. 讨论华南虎的保护措施及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课文《华南虎》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2.2 教学难点1. 华南虎生活环境的描述和理解。
2. 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 将环保意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华南虎的保护措施。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华南虎》中的具体描述。
3.2 教学手段1. 电子白板:展示华南虎的图片和生活环境。
2. 视频资料:播放有关华南虎的生活习性的视频。
3. 学习平台:布置课后作业和交流学习心得。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阅读理解:阅读课文《华南虎》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华南虎的保护措施。
4. 写作练习:以华南虎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4.2 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阅读理解:15分钟3. 分析讨论:20分钟4. 写作练习:20分钟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华南虎》,总结华南虎的特点。
2. 收集有关华南虎的资料,进行案例分析。
5.2 评价方式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0%2. 课堂参与度:30%3. 写作练习:50%第六章:教学反思与改进6.1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时间安排、学生参与度等。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华南虎》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华南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3)通过课文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华南虎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学生对华南虎保护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抽象概念。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华南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华南虎的生动形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华南虎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华南虎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华南虎形象,总结华南虎的生活习性。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华南虎的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2)学生分享自己对华南虎的情感体验,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华南虎的特点和保护意识。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华南虎的故事,传播保护意识。
《华南虎》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华南虎》优秀教案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华南虎》的基本内容,了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对野生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1. 课文《华南虎》的阅读理解。
2. 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僻词汇的理解。
2. 华南虎生活习性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图片导入:展示华南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华南虎的特点。
b. 简要介绍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华南虎》。
b. 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汇。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内容。
b. 讲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阐述。
4. 课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b. 教师批改课后练习题,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a.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b. 引导学生思考华南虎保护的重要性。
2. 合作探究a.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华南虎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保护华南虎的想法。
3. 情感教育a.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意识。
b. 强调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 课堂小结a.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b. 强调保护华南虎的方法和措施。
5. 课后作业a. 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华南虎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认识到保护华南虎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华南虎》教案范文

《华南虎》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华南虎的外貌特征。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深入了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三、教学难点1. 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
2. 学生朗读课文的语气、情感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华南虎》。
2. 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南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华南虎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抽取学生回答,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3)生字词卡片游戏,巩固学习效果。
4. 深入了解华南虎(1)学生分组讨论,查阅资料,了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3)学生展示汇报,互相学习、交流。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华南虎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包括语气、情感的把握。
2. 学生对华南虎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七年级语文华南虎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华南虎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华南虎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华南虎教案1【教学目标】1、感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掌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同学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同学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唾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溢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盲从。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和其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猛虎图片,激趣引读教师出示老虎图片,同学感受老虎风采。
教师导入课文学习。
二、简介作者、背景三、读准字音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齐读。
2、整体感知:初读诗歌,带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3、示范朗读,指导训练。
4、同学齐读。
五、速读课文,研讨质疑1、如何评价诗中的华南虎、观众和“我”的表示?2、如何理解诗中的具体象征意义?六、精研细摹,品味佳句同学就诗中含义比较丰富的语句进行赏析交流。
七、合作交流,深层探究如何理解本诗在当时和今天所具有的意义?八、比较阅读,拓展延伸讨论课外文章带给我们的考虑和启发。
九、小结全文七年级语文华南虎教案2一.教学目标:①读准字音,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本诗;②通过朗读初步感悟华南虎的形象,并能用简要的语言描述;③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通过鉴别欣赏关键词句的方式来深入体会华南虎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④根据诗意展开联想,进入情境,想象作文,通过华南虎的自白激发自己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华南虎》是一首借物抒情诗,写了一只身陷铁笼的老虎那刚毅的身影、凝结着鲜血的趾爪和火焰似的的眼睛。
七年级下册《华南虎》教案

七年级下册《华南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华南虎的认识。
(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深入了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华南虎的认识。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研究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观察分析法:观察华南虎的图片或视频,分析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教案。
2. 华南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南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研究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华南虎的小故事。
2024年《华南虎》七年级语文教案

2024年《华南虎》七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华南虎》一文,掌握其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理解《华南虎》的主要内容和作者通过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
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并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华南虎》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文章主旨的理解及作者情感的体会。
文本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赏析。
难点:深入理解文中虎的形象及所承载的象征意义。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体会作者的深层次情感。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华南虎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并简要介绍华南虎的基本情况。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华南虎吗?它在中国文化中有哪些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与文化的关系。
文本探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确保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讨论这些手法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效果。
情感体验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华南虎,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虎的生活环境和情感状态。
开展小组合作,每组创作一段关于华南虎的小故事或诗歌,以表达对虎的理解和情感。
拓展延伸介绍华南虎的生存现状,让学生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华南虎及其栖息地,鼓励学生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总结提升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和思考。
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辅助学生对华南虎有更直观的认识。
华南虎教案(优秀6篇)

华南虎教案(优秀6篇)华南虎语文教案篇一学习重点: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重点分析1、《华南虎》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间。
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
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2、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
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诗句如: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
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华南虎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课题七年级下册第28课《华南虎》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坚持阅读的个性体验,要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诗歌创作的象征手法,及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2.过程和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诗歌的象征意义去思考一代知识分子在特殊时期的生存状态,并且鼓舞自己在人生的困境中永不低头。
教学重点联系创作背景理解对诗歌进行解读。
教学难点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共同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华南虎,牛汉),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揭示了一个规律: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理解的角度可能有差异,其实一切文艺欣赏皆如此,自古以来我们就提倡这种阅读观念。
对于这首诗歌,老师就鼓励你们说出自己的见解。
首先请同学们出声自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
(教师下去巡查指导)二、初步感知诗歌学习诗歌,读好诗歌首先要理解,理解了才能读进自己的感情,所以首先来谈一谈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
1.先从内容上谈整体印象。
2.再细致地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对于“华南虎”形象的理解。
3.根据自己的理
解,将自己所结合的诗句进行朗读。
4.教师针对同学们的发言,做出总结。
5.抛出讨论的问题:这只老虎被囚禁,他想要冲出这个牢笼的束缚,并且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他的生活应该是很不开心的。
但是诗歌中有这样的两处句子“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还有“又长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动”,“安详”、“悠悠”两个词语好像写出老虎很享受的样子。
你们怎么理解呢?……(同学发言)总结:不管老虎当时在想什么,他的安详和悠然绝不是向人类的一种屈服,决不是和人类的合作,他没有沦落成一个为他的敌人表演的小丑,他活他自己。
老虎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他固守着的是灵魂的高贵,精神的自由。
(点出虎的形象意义的核心)6.自古就有诗言志,诗言情的说法,那么你怎么看待这首诗歌的主题,作者描写华南虎要表达什么思想?(此处学生的理解没有涉及到诗歌的创作背景,很有可能是表面化的,停留在对虎的解读。
)7.关注文中的“我”,读最后一节诗歌,谈谈作者想法。
然后从内容上关照到第二节,对两节诗歌同时阅读。
解决问题:作者对虎的境遇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对虎有怎样的期望?作者对虎的遭遇同情,感到痛心,他希望看到虎坚强不屈地继续反抗下去,相信精神的自由终究会战胜世俗的卑劣。
三、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含义1.读完第二节、第四节诗。
问:如果作者是一只被囚禁的虎,他会像老虎这样做吗?(此问题将对虎的解读由动物的层面深入到人的精神层面)
结论:作者也会像这只华南虎一样去奋争,不会屈服。
那么诗歌就不是单纯在写一只华南虎的生活,而是有人的影子。
含有象征。
2.华南虎象征什么样的人?象征着在压迫中不屈不挠的抗争的人;永不言败的人;生来高贵而不会被任何的困难吓倒的强者;象征能保持精神自由的人……3.诗歌中其他象征体的分析。
“铁笼”“栅栏”“水泥墙壁”“山林”“火焰”(由学生找学生分析,不全面教师再做补充)四、结合背景,解读作品内涵1.介绍诗人资料和创此诗创作背景。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每首诗都应该写明创作的时间,这对了解诗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
也就是说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我们看诗歌的写作时间,是1973年,那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诗意的年代。
(引导学生阅读的深入和细致,从诗附带的创作时间谈起)介绍诗人资料以及创作背景。
2.讨论: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人为什么没有写到桂林的山水,而去写了动物园里的一只华南虎呢?是借老虎的精神来象征自己对于自由的渴望对于人格的固守。
3.启发:这只老虎仅仅象征了诗人自己吗?象征了当时深受迫害处于困境中的无数有良知没放弃人格和尊严的知识分子。
4.讨论:“我终于明白了”作者明白了什么?(对“我”形象的解读,对诗歌内涵的进一步理解)在当时特殊的社会气氛、政治气氛中,自由是乞求不来的,只有争取,那么争取不来的只有超越,像老虎一样超越了肉体而固守精神上的自由,虽然孤独但不会堕落。
这种俯
视、蔑视现实中芸芸众生的高贵,只有经历磨难的纯粹的知识分子才会写出这样的文艺作品,这是发自他们灵魂深处的声音,是超越了时代,超越了现实的精神的大自由!所以他们是生活的强者!(板书)5.探讨诗歌的现实意义。
6.带着理解;朗读诗歌。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五、教师总结,留作业附:板书设计华精神的自由南象征手法虎牛生活的强者汉出声读诗歌,解决字词障碍。
学生发言,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中间可能有不同的声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学生发言。
指名学生朗读诗歌。
自谈理解。
要结合诗句。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