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学实验
自然地理学实验教程--土壤学实验

土壤学实验与实习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进行土壤理论分析的前提,是确保土壤分析结果是否有效的先决条件。
采样的最基本原理是代表性地块和代表性土壤的选择。
(一)实验目的了解土壤样品采集的意义方法,掌握土壤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二)实验器材土钻、铁锹、环刀、小平铲、塑料袋(三)实验原理分析目的不同,采集土样的部位也有差别。
最常见的是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和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
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为了分析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作层中养分的动态变化和供求状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作层(0‐20cm左右)的样品。
为了正确地反映土壤养分动态和作物长势之间的关系,可根据试验区的面积确定采样点的多少,通常为 5‐20 个点,点的分布可根据地块大小,地形及肥力均匀情况分别采用下法:1.对角取样法:适合于地块小,肥力均匀,地势平坦的田块,采样约 5 点。
2.棋盘取样法:适用于地块大小中等,地势平坦,地形端正,肥力不匀,取样在 10 点以上的田块。
3.蛇形取样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形不太平坦、肥力不均、取样点数较多的田块。
先选取肥力均一的地块,根据地块的大小布置采样点,每点先用锹挖20cm,弃去,然后沿坑纵向取一薄层,多点混合到一起;或者用土钻多点钻取,混匀,用四分法弃去多余部分,留 500‐1000克作分析用。
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为了研究土壤剖面特征时取,可以通过测定剖面各层的理化性质,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果树等深根系作物施肥的参考依据。
在选择好挖去剖面的位置后,先挖剖面,规格为 2m×1m×1.5m,观察剖面形态要素后,根据剖面层次,每层从上到下削出一个土样,然后全部取下装入袋中。
有时,同时在剖面上用环刀取原状土样,每层3-4点重复,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容重、田间持水量及饱和含水量,计算孔隙度,评价其肥力性能。
上述两种样品采集后,必须同时写两个标签,装样袋内外各一个标签,注明地点、层次厚度、天气、时间、采集人等。
土壤实习报告【优秀7篇】

土壤实习报告【优秀7篇】篇一:土壤的实习报告篇一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
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
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
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
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
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工程建设中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理由,作为学习土壤学的学生,我们于12月12日至16日期间,对珠江三角洲土壤进行了一次详细地实习考察。
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工具:铁锹、镐、PH指示剂、口盅、瓷块两块、卷尺、比色卡、采样袋两个、刀。
我们的行程为三天,路线是:中山民众镇—中山五桂山—中山三乡镇—珠海香洲区—广州火炉山—广州茶山—华南农业大学农场。
在这三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以《环境土壤学》为例

30 8 ) 0 3 4
在 设 计 实 验 内 容 时 ,我 们 除 参 考 全 国其 他 高 校 相 同课 程 的设计外 , 同时 针对 天 津 地 域 的 特 点 , 计 相 应 的 实 验 内 容 , 设 如 : 渍 土 壤 盐 分 测 定 分 析 , 郊 土 壤 重 金 属 测 定 分 析 . 约 盐 城 集 化 菜 田 土 壤 硝 态氮 测 试 分 析 , 等 。 等
23削减 验 证 性 实 验 , 加 综 合 性 、 计 性 实验 。 - 增 设
实验 教 学 是 高 校 教 学 中 的重 要 环 节 。《 境 土 壤 学 》 为 环 作 高 校 环境 科 学 专 业 重 要 的专 业 基 础 课 程 .是 研 究 自然 因 素 和 人 为 条 件 下 土 壤 环 境 质 量 变 化 、 响 及 其 调 控 的 一 门 学 科 …。 影 它 是土 壤 学 和 环 境 科 学 交 叉 融 合 的综 合 性 学 科 ,是 现 代 土 壤 学发 展 的新 特 点 。 我 国 , 在 随着 经 济 的 发 展 , 壤 污 染 加 重 , 土 其 对人 类 的健 康 带 来 了很 大 的威 胁 , 因此 以土 壤 为 核 心 的环 境 土壤 研 究 是 环 境 科 学 领 域 的 重 要 方 向之 一 。 《 境 土壤 学 》 环 实 验教 学 是 本 课 程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对 于 加 强 课 程 的系 统 实 践 训 练 , 高学 生 对 土 壤 环 境 问题 的综 合 分 析 与 解 决 能力 . 养 提 培 学 生 的 创 新 能力 具有 非 常 重要 的作 用 。 而 目前 我 们 的 实 验 教 学 多 以 验 证 性 的 、 立 的 基 础 实 验 为 主 , 对 于 提 高 学 生 对 本 孤 这 门知 识 的 综 合运 用 能 力 非 常有 限 , 因此 , 改 革 的 目的 旨在 提 其 高 学 生 对本 门知 识 实 践 应 用 的 能力 。 以及 独 立 思 考 、 自主 创 新 的能力。
环境土壤学——土壤淋洗

环境土壤学——土壤淋洗2013年10月不同浓度EDTA对土壤重金属的去除效果一、前言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长时间以来,城市土壤因大规模的工业产业、人类聚居和密集的商业等人为活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给城市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因此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研究是当前研究热点。
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人员发展了许多修复技术。
土壤淋洗技术是去除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
二、实验目的1、查阅资料,了解当今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问题以掌握及重金属的修复技术2、通过查阅资料后,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采用有效技术手段修复土壤3、筛选出适宜EDTA浓度对土壤重金属的去除三、实验原理EDTA作为一种螯合剂,其作用机理就是首先通过螯合作用,将吸附在土壤颗粒及胶体表面重金属离子解络下来,然后再利用自身强的螯合作用和重金属离子形成强的螯合体,从土壤中分离出来.EDTA能在很宽的pH范围内与大部分金属,特别是过渡金属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不仅能解吸被土壤吸附的金属,也能溶解不溶性的金属化合物,研究表明EDTA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螯合提取剂。
四、材料与方法1、供试土壤:取自乐昌某污染农田,重金属含量Cd:1.57 mg/Kg; Pb:745.72mg/Kg2、供试试剂及仪器:EDTA固体;电子天平,1L烧杯(2个),50mL量筒(2个);50mL塑料瓶,振荡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3、实验设计与操作步骤:(1)设置EDTA的浓度梯度:0,0.25,1.25,2.50,5.00,10.0,20.0mmol/L(2)称取土壤样品5.00g置于干燥的50mL的塑料瓶中,由于设置了6个梯度,1个空白组,一个对照组,每个梯度处理3个重复,共称取20份样品。
(3)根据EDTA的最大浓度计算EDTA所需要的量为3.7224g,并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出,倒入1L烧杯中,加入500mL蒸馏水直至完全溶解(4)取出(2)中的EDTA溶解液3个25mL到浓度为20.0mmol/L这一组,溶解样品,然后从剩余的EDTA溶解液中取出150mL加入另一个烧杯,加入同样容量的蒸馏水稀释,得出10.0mmol/L这一组的EDTA溶解氧,如此稀释至1.25mmol/L,最后再稀释5倍得出0.25mmol/L这一组的EDTA溶解液。
第十一章 环境土壤学研究法

第一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一、采样方案的拟订
①明确采样目的
土壤本底、背景、污染源或事故调查
②了解采样区的基本情况
地形地貌、河流、工农业生产、地图
③采样方案的初步制定
确定采样点数量、位置、采样工具、标识等
④采样方案的修订
二、采样密度的确定
• 不均一性 • 样品数取决于:均质化程度 + 精度
五、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 登记编号 • 风干:摊薄、自然风干、防止污染 • 磨细 • 过筛:按分析要求 • 混匀 • 装瓶:瓶内外各具标签一张 • 样品保存:分析工作结束、蜡封或低温保存
六、采样质量保证与控制
• 采样误差:最大最重要的误差 ①固定误差-不恰当的采样方法
采用正确的采样方法避免
②随机误差-土壤特性不均一
分单元采样、增加样点数量、加大样品量、 制备混合样
• 加采质量控制样品-平行样
SAX质量控制模式
• X测量 = 真实值+采样误差+分析误差
2 total
2 site
2 s
2 a
• SAX评价标准:
1%S2total
S2 m e a ns
20%S2total
1%S2means Sa2 20%S2means
• N = t2s2/D2
t-设定的自由度和概率对应的值 s2-方差,s2 = (R/4)2, R为全距 D-期望的围绕平均值的变异范围
三、采样点的布置
• 常用方法:随机布点法、分区随机布点 法、系统布点法
▲
▲
▲
▲▲
▲
▲
▲▲
▲▲
▲
▲
▲
▲
两个土壤学热点实验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两个土壤学热点实验的研究意义和方法我折腾了好久两个土壤学热点实验这事儿,总算找到点门道。
咱先来说说这土壤学热点实验的研究意义吧。
土壤嘛,就像是大地的皮肤,对地球上的生物那可太重要了。
这热点实验的研究意义之一,就是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壤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打个比方,土壤就像个大仓库,它存储着碳,一旦这个仓库有个风吹草动,那碳排放到大气里,可不就影响气候变化嘛。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就能知道到底是怎么个影响法,是不是土壤里的微生物一捣乱,碳就跑出来了,这就是了解它的意义。
还有个意义呢,是和农业相关的。
我试过很多次给农民朋友们解释土壤健康对种植多重要。
土壤实验能告诉我们怎样的土壤环境能让庄稼长得好。
要是土壤生病了,就像人生病一样,庄稼肯定长不好。
研究这些热点实验,我们就能知道怎么给土壤治病。
咱再来说这实验方法。
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就说研究土壤微生物的那个热点实验吧。
首先就是采样,这采样就像去超市买菜挑新鲜的一样。
我一开始犯错了,采样的地点太单一,得到的数据特别片面。
后来我就扩大了采样范围,不同地形的、不同作物下的土壤都采,就像把超市里各个摊位的菜都看一遍一样。
采了样之后就是样本处理。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
对于另一个关于土壤肥力的热点实验来说,要测量很多指标。
这就像给土壤做个体检,从各个方面检查它的健康状况。
其中有个标志是氮含量的检测,我试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有些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不准确。
后来找了个比较复杂的专业方法,虽然费时间但是准啊。
就是要先把土壤处理成液态,然后用专门的仪器测量,这过程就像是给血液做化验一样复杂。
这实验里还有观察植物生长的部分,要种些特定的植物在不同肥力的土壤里,然后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这个过程要特别细心地记录数据。
我还试过把两个实验的一些方法借鉴过来用在另一个实验的优化上。
反正就是不断尝试,失败了也不怕,多试几次,总能找到适合的方法。
我觉得要是做土壤学热点实验,最重要的就是细心和多做尝试,千万不要怕错,错了就能总结经验,下次就能做对咯。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通过环境土壤学实习,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篇1土壤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它不仅具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
土壤学实习是研究土壤科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品质。
土壤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
低等生物的固氮作用使土壤具有了生长植物的肥力,而植物的生长促进了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和养分的富集过程,从而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发展,在茂盛的植被下,强烈的生物风化推动着母质向土壤的演化。
土壤又是生命的摇蓝。
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而且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
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
学习土壤学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和了解土壤,野外实习就是一种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土壤的方法。
土壤学实习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
土壤学实习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循环的重要场所。
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意义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
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1、测容重和含水量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02904、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1、野外调查分析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
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土壤学实验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实验目的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方法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因此,必须按科学的方法进行采样和制备。
通过实验,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小铁铲、布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尺子、锤子、镊子、土壤筛(18目、60目)、广口瓶、研钵、盛土盘等。
三、实验步骤(一)样品采集: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1.研究土壤肥土:(1)采取混合样品:采样时须按一定的采样路线进行。
采样点的分布应做到“均匀”和“随机”;布点的形式以蛇形最好,在地块面积小,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情况下,可采用对角线或棋盘式采样路线,如图示1-1。
采样点要避免地埂边、路旁、沟边、挖方、填方及堆肥等特殊地方;采样点的数目一般应根据采样区域大小和土壤肥力差异情况,酌情采集5~20个点。
(2). 采样方法采样点确定图1-1土壤采样布点路线1.对角线布点法2.棋盘式布点法3.蛇形布点法后,刮去2~3mm的表土,用土钻或小铁铲垂直入土15~20cm左右。
每点的取土深度、质量应尽量一致,将采集的土样集中在盛土盘中,初略选去石砾、虫壳、根系等物质,混合均匀,采用四分法,除去多余的土,直至所需要数量为止,一般每个混合土样的质量约1kg 左右。
(3). 采样时间如果土壤测定是为了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应随时采样;是为了摸清土壤养分变化和作物生长规律,即按作物生育期定期采样;为了制定施肥计划而进行土壤测定时,在作物收获前后或施基肥前进行采样;若要了解施肥效果,则在作物生长期间,施肥前后进行采样。
(4). 装袋与填写标签所采土样装入布袋中,填写标签两份,一份贴在布袋外,一份放入布袋内,标签应写明采样地点、深度、样品编号、日期、采样人、土样名称等。
同时将此内容登记在专门的记载本上备查。
2.研究土壤形成发育:在野外先确定区域地形及具体剖面位置,在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在样品袋内写明野外条件:如地形、位置、利用情况、研究目的等。
采样时应分层取样,不得混合,各层采样深度与每个层段深度不一致,采样只选择其中最典型的部分,一般取0-10厘米,不取过渡层,过渡层只作野外研究,不作化学分析。
采样由下到上,这样可避免采取上层土样时,土块落下干扰下层。
每个样品(每层)需采一公斤。
特别注意采样深度记载按实际采样深度记,如:土壤剖面的耕作层是0—30厘米,采样部位实际上是5—15厘米,记载以后者为准。
研究土壤发育剖面样品,不能在同一类型土壤与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土壤上采取土样进行混合,只能每个剖面样品独立单独采取,独立分析,以免使土壤的差异在混合的过程中遇到掩盖。
3.研究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即作物营养诊断。
每采一个植株样品,同时取该植株的根际土壤。
为更好地反应土壤与作物的关系,应在采样后马上分析,不宜久置,大面积采样,应当由多点样品(约l公斤)混合,用四分法取得均匀样品约100g左右,小区取样,最后取50g左右。
4.研究土壤障碍因素的取样:大面积毒质危害应多点采样混合,应取根附近的土壤;局部毒质危害,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按好、中、差分别进行土壤与植株样品同时采取。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1. 风干剔杂除速效养分、还原物质的测定需用新鲜样品外,其余均采用风干土样,以抑制微生物活动和化学变化,便于长期保存。
风干土样的处理方法:将新鲜土样铺平放在木板上或光滑的厚纸上,厚约2~3cm,放置在阴凉、通气、清洁的室内风干。
严禁暴晒或受到酸、碱气体等物质的污染,应随时翻动,捏碎大土块,剔除根茎叶、虫体、新生物、侵入体等,经过5~7d后可达风干要求。
2. 磨细过筛将风干后的土样平铺在木板上,用木棒碾碎,边磨边筛,直到全部通过1mm(18目)为止。
石砾和石块切勿弄碎,必须筛去,少量可弃去,多量时,应称其质量,计算其百分含量。
过筛后土样经充分混匀后,用四分法分成两份,一份供pH、速效养分等测定,另一份继续仔细挑弃残存的植物根等有机体,然后磨细至全部通过(60目)筛孔,又按四分法取出50g左右供有机质、全氮测定之用。
3. 装瓶贮存过筛后的两份土样分别混合后,分别装入具有磨口塞的广口瓶中,内外各附标签一张,标签上写明土壤样品编号、采集地点、土壤名称、深度、筛孔号、采集人及日期等。
在保存期间应避免日光、高温、潮湿及酸碱气体的影响和污染,有效期一年。
四、数据处理根据土样处理结果,计算土壤石砾百分率。
石砾重量石砾含量(%)=———————×100%土壤总重量五、思考题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在土壤分析工作中有什么意义?实验二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本试验要求掌握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测定土壤水分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1. 烘干法原理在105℃的温度下吸湿水蒸发,而结构水不会破坏,土壤有机质也不被分解。
因此,将土壤样品置于105±2℃下烘至恒重,根据其烘干前后质量之差,就可以计算出土壤水分含量的百分数。
2. 酒精燃烧法原理利用酒精在土样中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使土壤水分蒸发干燥,通过燃烧前后的质量之差,计算出土壤含水量的百分数。
酒精燃烧在火焰熄灭前几秒钟,即火焰下降时,土温才迅速上升到180~200℃。
然后温度很快降至85~90℃,再缓慢冷却。
由于高温阶段时间短,样品中有机质及盐类损失很少。
故此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仪器与试剂分析天平(感量)、烘箱、干燥器、铝盒、量筒、无水酒精、滴管、玻棒等。
四、实验步骤(一)烘干法操作步骤(1)取有盖的铝盒,洗净,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W 1),并注意贴好标签,以防弄错。
(2)用角匙取过1mm 筛孔的风干土样4~5g (精确至),铺在铝盒中(或称样皿中)进行称重(W 2)(3)将铝盒盖打开,放入恒温箱中,在105±2℃的温度下烘8h 左右。
(4)盖上铝盒盖子,放入干燥器中20~30min ,使其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
(5)打开铝盒盖子,放入恒温箱中,在105±2℃的温度下再烘2h ,冷却,称重至恒重(W 3)。
(二)酒精燃烧法操作步骤称取土样5g 左右(精确度0.01g ),放入已知质量的铝盒中。
向铝盒中滴加酒精,浸没土面为止,振摇使土样均匀分布于铝盒中。
将铝盒放在石棉铁丝网或木板上,点燃酒精,在即将燃烧完时用玻璃棒轻轻翻动土样,以助其燃烧。
待火焰熄灭,样品冷却后,再滴加2ml 酒精,进行第二次燃烧,再冷却,称重。
一般情况下,要经过3~4次燃烧后,土样才达到恒重。
五.数据处理以烘干土为基数计算土壤水分得百分含量(W%)土壤水分含量=%100⨯-烘干土重烘干土重风干土重=%1003121⨯--W W W W 水分系数(x )=风干土重烘干土重=1213W W W W --风干土重换算成烘干土重为:烘干土重=风干土重x ⨯=)土壤含水量烘干土重(风干土重%1+六.思考题土样烘干时,如果温度低于105℃或高于110℃,实验结果会怎样?为什么?实验三土壤种类的识别、测定和分析一、实验目的不同质地类别的土壤所呈现出来的物理性质如土壤孔隙性、结构性、耕性会有明显差异,化学性质如保肥性、供肥性、酸碱性等也会有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肥力状况,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
要求能用比重计法和手测法分别测出土壤样品的质地;二、实验原理简易比重计法:能迅速准确的测定土壤质地类别,且费时少,精确度高,适用于大量样本的质地测定;手测法:是最简便的质地测定方法,广泛应用于野外田间土壤质地的测定,但不如比重计法准确。
(一) 简易比重计法方法原理取一定量的土样,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分散成单粒,将其制成一定体积的悬浊液,使分散的土粒在悬液中自由沉降。
根据粒径越大下沉速度越快的原理,应用物理学上司笃克斯(stokes,1845)公式计算出某一粒级土粒下沉所需时间。
用特制的甲种比重计测得土壤悬液中所含小于某一粒级土粒的数量(g/l),经校正后可算出该粒级土粒在土壤中的质量百分数,查表即可确定土壤质地名称。
本实验采用卡庆斯基分类制,只需测定<粒径土粒含量,就可以确定土壤质地名称(二)手测法方法原理本法以手指对土壤的感觉为主,结合视觉和听觉来确定土壤质地名称,方法简便易行,熟悉后也较为准确,适合于田间土壤质地的鉴别。
可分为干测法和湿测法,两种方法可以相互补充,一般以湿测法为主。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土壤样品:准备三种已知待测土壤样品;过1mm筛的风干土壤样品3~5个。
2. 仪器、用具:量筒、特制搅拌棒、甲种比重计、温度计、橡皮头玻璃棒、烧杯、钟表、天平、角匙、称样纸、表面皿,白瓷比色盘、玛瑙研钵,酸度计、洗瓶、磁力搅拌器等四、操作步骤(一)手测法操作步骤湿测法取一小块土,去除石砾和根系,放在手中捏碎,加水少许,以土粒充分浸润为度,根据能否搓成球、条以及弯曲时断裂与否来加以判断,表1以供参考。
表1土壤质地手测法判断标准(二)简易比重计法1. 操作步骤(1)试剂配制① L的NaOH溶液:称取20g NaOH,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摇匀。
②L草酸钠溶液:称33.5g纯草酸钠,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摇匀。
③mol/L六偏磷酸钠溶液:称51g六偏磷酸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0ml,摇匀。
④ 2%的碳酸钠溶液:称取20g碳酸钠,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摇匀。
⑥软水的制备:将100ml2%的碳酸钠溶液加入到7500ml自来水中,静置过夜,上部清夜即为软水。
(2)称样称取通过1mm筛孔的风干土样50g(精确到),放入500ml烧杯中,供分散处理用。
(3)样本分散处理根据土壤的酸碱性,分别选用不同的分散剂。
石灰性土壤用L 的六偏磷酸钠60ml;中性土壤用L的草酸钠20ml ;酸性土壤用L 的NaOH 40ml。
表2 粒径土粒下沉所需时间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温度(℃)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7 时间(min)时间(s)30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8 30 31 32 温度(℃)26 26 25 24 24 23 23 22 21 21 20 19 19 时间(min)时间(s)30 30 30加入相应的分散剂后,为保证充分分散,还须对样本进行物理分散处理。
常用的物理分散方法有煮沸法、振荡法和研磨法三种,本实验采用较简便易行的研磨法。
其做法是:在盛土样的烧杯中,加入部分分散剂使之呈稠糊状,放置约30min,使分散剂充分作用,然后使用带橡皮头的玻璃棒研磨15~20 min(质地越粘重,研磨时间应越长),加少许分散剂,再研磨5 min。
将糊状物转入1000ml的量筒中,烧杯中剩余的泥浆在加入其余的分散剂,搅拌后倒入量筒中,再用软水洗烧杯,使全部土样无损失的移入量筒内,用软水定容至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