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材料化学二、课程代码:XXXXX三、学分:3四、课程类型:必修课五、先修课程:无六、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材料化学基本原理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掌握基本的材料化学概念和原理;2.熟悉各种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理解并运用材料化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4.培养分析和解决材料化学相关问题的能力;5.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七、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相应地分配学时:1.材料化学基础概念(3学时)1.1材料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1.2材料的分类及其特性1.3材料结构和性质的关系2.材料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12学时)2.1实验室安全和基本操作规范2.2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2.3材料制备和处理的基本方法2.4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技术3.金属材料化学(18学时)3.1金属元素和合金的结构与性质3.2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3.3金属材料的应用和表面处理4.高分子材料化学(18学时)4.1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结构特性4.2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4.3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和应用5.纳米材料化学(15学时)5.1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表征方法5.2纳米材料的性质和应用5.3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和能源领域中的应用6.功能材料化学(15学时)6.1半导体材料和光电功能材料6.2陶瓷和复合材料6.3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7.材料化学实验和设计(24学时)7.1材料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7.2实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八、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地讲解课程内容,使学生对材料化学基本知识有深入理解;2.实验教学:结合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4.课程论文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相关课程论文和报告,加强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让他们了解材料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制备与分析技术,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 熟悉材料的制备、表征和性能测试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3. 能够分析材料的性能数据,并能根据需求设计和改进材料的配方和工艺。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进行材料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材料化学基础知识1.1 材料的分类和特性1.2 材料的原子结构和晶体结构1.3 材料的微观与宏观性质1.4 材料的热力学性质1.5 材料的电子结构与导电性质2.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2.1 材料的合成方法与工艺2.2 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特性分析2.3 材料的结构表征技术2.4 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测试3. 材料性能与应用3.1 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失效机理3.2 材料的热学性能和应用3.3 材料的光学和电磁性能3.4 材料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等2. 实验教学:实验操作指导、实验报告撰写等3. 课外实践:课程设计、小组讨论、科研项目等4. 学科竞赛:参加材料化学相关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材料化学导论》2. 参考书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 《材料表面与界面工程》- 《材料失效分析与故障诊断》- 《材料在光子学中的应用》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学期论文:根据指定的研究课题撰写学术论文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七、教学评价与改进本课程将定期进行教学评价,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并进行教学内容的改进与优化。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层次,应用化学、化学课程代码:18E00615学时分配:36赋予学分:2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后续课程: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材料化学》是应用化学的专业选修课程。

应用化学是一门以化学为基础的专门学科,因此对于该学科的本科学生来讲开设化学基础课尤显重要。

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在于指导学生切实地了解和掌握材料(主要是无机材料)化学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基本概念,初步了解材料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利于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材料科学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以及物理化学、电化学、光化学等化学基础知识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多学科知识交叉与渗透”的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晶体学基础1.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1.1.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与点阵1.1.2 晶体结构参数1.1.3 晶体缺陷1.2 晶体结构的对称性1.2.1 对称性基本概念1.2.2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1.2.3 晶体的微观对称性1.3 晶体的X射线衍射1.3.1 晶体X射线衍射基本原理1.3.2 衍射方向1.3.3 衍射强度1.3.4 常用晶体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1.4 晶体结构的描述第二章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的特性2.1 晶体特征的结构基础2.2晶体学点群和晶体的性质2.2.1 晶体学点群的分类2.2.2 晶体的点群和晶体的物理性质2.3 非正比化合物材料2.4液晶材料2.4.1 液晶和塑晶2.4.2 液晶的特性2.4.3 液晶材料2.4.4 液晶显示技术2.5 玻璃和陶瓷2.5.1 晶态材料与非晶态材料的异同2.5.2 玻璃2.5.3 陶瓷第三章金属材料3.1 金属特性与金属键3.1.1 自由电子理论3.1.2 能带理论3.2 金属单质结构3.2.1 金属单质结构的近似模型——等径圆球密堆积3.2.2 三维密堆积的三种典型型式3.2.3 金属单质结构概况3.2.4 金属原子半径3.3 合金结构3.3.1 金属固溶体3.3.2 金属化合物3.3.3 合金结构与性能3.4 金属材料3.4.1 轻质金属材料3.4.2 钢铁的结构与性能3.4.3 非晶态金属材料3.4.4 形状记忆合金第四章无机非金属材料4.1 离子晶体4.1.1 几种二元离子晶体的典型结构形式4.1.2 离子键与晶格能4.1.3 离子半径4.1.4 Goldschmidt结晶化学定律4.1.5 关于多元复杂离子晶体结构的规则——Pauling规则4.2 分子间做用力与超分子化学4.2.1 分子间作用力4.2.2 超分子化学4.2.3 晶体工程4.3 无机非金属材料4.3.1 无机非金属材料分类4.3.2 碳素材料4.3.3 单质硅4.3.4 无机化合物材料4.3.5 硅酸盐材料第五章高分子材料5.1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5.2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和性能5.2.1 高分子链的结构5.2.2 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5.2.3 晶态高分子的结构特点5.2.4 高聚物的物理状态转变5.2.5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5.3 高分子的聚合方法5.3.1 聚合机理5.3.2 加聚5.3.3 缩聚5.4 塑料5.4.1 塑料的分类5.4.2 塑料的应用5.4.3 塑料的加工5.5 橡胶5.5.1 天然橡胶5.5.2 合成橡胶5.5.3 橡胶的加工5.6 纤维5.6.1 纤维的分类5.6.2 合成纤维5.6.3 纤维加工成型5.7 复合材料5.7.1 复合材料的特性5.7.2 木质材料5.8 医用高分子材料5.8.1 概况5.8.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5.8.3 人造硬组织材料5.8.4 人工器官及其关键材料5.8.5 高分子药物5.9 导电高分子材料5.9.1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5.9.2 高分子导电机理5.9.3 共轭导电高分子材料5.9.4 新型导电聚合物体系5.9.5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5.10 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5.10.1 发展概况5.10.2 超强吸水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和特征5.10.3 超强吸水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5.10.4 吸水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第六章纳米材料6.1 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6.1.1 纳米科技进展6.1.2 纳米材料的种类6.1.3 纳米材料的特异性能6.2 纳米材料的制备6.2.1 纳米粉体的合成6.2.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6.2.3 碳纳米管的制备6.3 纳米结构测试技术6.3.1 基本原理6.3.2 常用仪器6.3.3 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6.4 纳米材料的应用6.4.1 纳米材料在高科技中的地位6.4.2 磁学应用6.4.3 纳米催化6.4.4 陶瓷增韧6.4.5 光学应用6.4.6 医学应用6.4.7 环保应用第七章新型功能材料7.1 光学功能材料7.1.1 激光材料7.1.2 红外材料7.1.3 发光材料7.2 半导体材料7.2.1 半导体的导电机理7.2.2 半导体的分类7.2.3 半导体材料7.3 超导材料7.3.1 超导体的基本物理性质7.3.2 超导体的临界参数7.3.3 超导机理7.3.4 超导材料的种类7.3.5 超导材料的性能7.3.6 超导材料的应用7.4 热电压电和铁电材料7.4.1 热电材料7.4.2 压电材料7.4.3 铁电材料7.5 功能转换材料7.5.1 光电转化材料7.5.2 磁光材料7.5.3 声光材料教学安排及方式材料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理论课,其教学主要为课内讲授。

无机化学(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课程编号:x2030471学时数:56其中实践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5适用专业:材料化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讲授了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元素、单质及无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是后续化学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之具有自学无机化学书刊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之具有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气体及热化学基础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气体分压定律及其应用、盖斯定律及其应用;了解分压、体系、环境、状态、功、热及热力学能等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焓、焓变的概念,掌握状态函数和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概念。

2.重点:状态函数的概念及特点,标准生成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分压定律的应用,运用盖斯定律和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热。

3.难点:状态函数、焓及标准生成焓的理解。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和反应级数的概念,理解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熟练掌握质量作用定律,了解速率理论,并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说明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要求学生理解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标准平衡常数ΘK 及其应用,掌握化学平衡的移动的规律,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热力学第三定律,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组成的计算。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标准摩尔反应熵变和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熟练掌握ΘK 与Θ∆m r G 的关系,熟练掌握Θ∆mr G 和m r G ∆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转变温度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吉布斯函数判据,熟练掌握通过计算判断反应方向和反应程度的方法。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024鲜版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024鲜版

溶胶-凝胶法
通过溶胶的形成、凝胶化及热处理等步骤合成 材料,如氧化物薄膜的制备。
2024/3/28
水热/溶剂热法
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或有机溶剂中进行化学反应合成材料,如纳米材料的制备。
12
先进合成技术
化学气相沉积(CVD)
利用气态物质在固态基体表面进行化学反应生 成固态沉积物的技术,用于制备薄膜、涂层等。
燃料电池材料
催化剂、电解质、电极等关键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太阳能电池材料
硅基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关键 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制备技术。
20
光电功能材料
2024/3/28
发光材料
荧光粉、量子点、有机发光材料等发光原理、制备 及应用。
显示材料
液晶显示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材料等显示原理、 制备及应用。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学习实验室基本安全制度,了 解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及应对 措施。
化学危险品管理与使用
掌握化学危险品的分类、标识、 储存和使用规范,确保实验过 程安全。
实验事故应急处理
学习实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和 程序,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 力。
2024/3/28
25
基本实验操作训练
1 2
常用实验仪器与设备使用 熟悉并掌握常用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如 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pH计等。
2024/3/28
物理气相沉积(PVD)
通过物理过程(如蒸发、升华、溅射等)使材料从靶 材转移至基体上形成薄膜的技术。
原子层沉积(ALD)
基于表面化学反应的薄膜沉积技术,具有原子 层级的控制精度,用于制备超薄膜、纳米结构 等。
13
材料制备实例分析

材料化学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大纲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材料化学领域进行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通过实习,学生将有机会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1.了解材料化学专业实际工作的要求和方式;2.掌握材料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3.加强对材料化学实验室仪器的了解和使用;4.熟悉材料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5.培养学生实际工作中的观察力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6.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实习项目的背景和目标;-熟悉相关的实验室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学习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

2.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称量和溶液配制;-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对实验材料和试剂的正确处理和储存。

3.实验设计与操作:-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评价。

4.实习报告的撰写:-撰写实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过程、数据和结果的分析。

5.实习总结和反思:-总结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实习成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操作相结合;2.实习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3.定期组织实习总结会,学生分享实习经验和问题,并互相交流解决方法。

四、评价方式1.实验室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2.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3.实习成果的质量和创新性;4.参与实习总结会并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

五、参考教材。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54 学分:3.0一、课程概况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位课)2、开课学期: 13、适用专业:应用化学4、课程修读条件: 学生须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结构化学等相关基础知识。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制备的基本原理、规律,介绍种类众多、内容丰富的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知识,并引入学科前沿信息,了解各种材料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材料化学》课程内容包括晶体学基础、晶体缺陷化学、材料的性能、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内容。

纵观材料化学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丰富,所以要课内外结合,对于材料科学中各类材料如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文献资料和充分准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其次,将授课与学术报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发布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会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报告,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第1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本章的重点是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主要内容,介绍材料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化学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1《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1.2《材料化学》的地位1.3学习《材料化学》的意义1.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5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第2章晶体学基础(8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晶体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三大类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特点,建立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晶体学基本概念2. 晶体材料的结构[教学内容]2.1元素和化学键2.2晶体学基本概念2.3晶体材料的结构2.4 固溶体第3章晶体缺陷化学(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晶体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吗,特别是晶体缺陷与材料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

曾兆华材料化学教学大纲

曾兆华材料化学教学大纲

曾兆华材料化学教学大纲曾兆华材料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材料化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大纲的背景及意义、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大纲的背景及意义材料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材料化学的知识点繁多、内容广泛,教学难度较大。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学大纲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材料化学的知识。

其次,教学大纲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材料化学的内容涉及材料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等多个方面,通过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最后,教学大纲可以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

材料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明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的设置,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和科学推理。

二、教学大纲的内容设置曾兆华材料化学教学大纲的内容设置包括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三个方面。

首先,基础知识是学习材料化学的基础。

教学大纲将基础知识分为几个模块,包括材料的结构与性质、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的应用等。

每个模块都会详细列出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

其次,实验技能是材料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大纲将实验技能分为基础实验技能和综合实验技能两个方面。

基础实验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等;综合实验技能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

最后,科研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

教学大纲将科研能力分为文献检索与阅读、科研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科研成果的撰写与报告等几个方面。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54 学分:3.0
一、课程概况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位课)
2、开课学期:1
3、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4、课程修读条件: 学生须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结构化学等相关基础知识。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制备的基本原理、规律,介绍种类众多、内容丰富的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知识,并引入学科前沿信息,了解各种材料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
《材料化学》课程内容包括晶体学基础、晶体缺陷化学、材料的性能、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内容。

纵观材料化学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丰富,所以要课内外结合,对于材料科学中各类材料如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文献资料和充分准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其次,将授课与学术报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发布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会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报告,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
第1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的重点是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主要内容,介绍材料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化学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
1.1《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
1.2《材料化学》的地位
1.3学习《材料化学》的意义
1.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5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2章晶体学基础(8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晶体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三大类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
性能特点,建立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晶体学基本概念
2. 晶体材料的结构
[教学内容]
2.1元素和化学键
2.2晶体学基本概念
2.3晶体材料的结构
2.4 固溶体
第3章晶体缺陷化学(4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晶体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吗,特别是晶体缺陷与材料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缺陷的化学平衡
2. 缺陷化合物的合成
3. 缺陷的实验表征
[教学内容]
3.1 缺陷的发现
3.2 缺陷的分类
3.3 点缺陷
3.4 缺陷的化学平衡
3.5 缺陷化合物的合成
3.6 缺陷热力学
3.7 缺陷的实验表征
3.8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3.9 材料研究方法
第4章材料的性能(4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的重点是介绍材料各种性能与材料组成和结构的关系,以及一些性能的测试表征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力学性能
2. 热性能
3. 磁性能
[教学内容]
4.1 化学性能
4.2 力学性能
4.3 热性能
4.4 电性能
4.5 磁性
4.6 光学性能
第5章材料的制备(8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各类材料制备方法的原理以及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晶体生长技术
2.溶胶-凝胶法
3.非晶材料的制备
[教学内容]
5.1 晶体生长技术
5.2 气相沉积技术
5.3 溶胶-凝胶法
5.4 液相沉淀
5.5 固相反应
5.6 插层法和反插层法
5.7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
5.8 非晶材料的制备
第6章金属材料(4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首先介绍一般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特点,然后着重介绍几类新型金属材料。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内容,理解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特点以及获得特殊性能的方法和工艺手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2.储氢合金
3.非晶态金属材料
[教学内容]
6.1 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
6.2 超耐热合金
6.3 超低温合金
6.4 超塑合金
6.5 形状记忆合金
6.6 储氢合金
6.7 非晶态金属材料
第7章无机非金属材料(6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首先介绍玻璃、水泥和普通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特点,然后着重介绍几种现代无机非金属材料。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内容,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以及获得特殊性能的方法和工艺手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
2.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教学内容]
7.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7.2水泥与玻璃
7.3 陶瓷
7.4 半导体材料
7.5 超导材料
第8章高分子材料(4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概念、特点、分类,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合成以及测试方法,初步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
2. 高分子的合成
3.电功能高分子
[教学内容]
8.1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8.2 高分子合成
8.3 聚合物光子材料
8.4 电功能高分子
8.5 化学功能高分子
第9章新型功能材料(8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各类功能材料的工作原理、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固体电学性质的物理本质
2.固体光学性质的物理本质
3.固体磁学性质的物理本质
[教学内容]
9.1 固体的电性质与电功能材料
9.2固体的光学性质与光学功能材料
9.3固体的磁性质与磁性功能材料
第10章纳米材料(6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纳米材料的概念、特点、分类,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合成以及测试方法,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纳米材料的特性
2. 纳米材料的制备
3.纳米材料的应用
[教学内容]
10.1 纳米材料的种类
10.2 纳米材料的特性
10.3 纳米材料的制备
10.4 纳米材料的应用
四、课程学时分配
五、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考核,成绩分配如下:平时成绩:平时作业、学习态度占30%;期末成绩:闭卷考试,占7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曾兆华,杨建文编著,《材料化学》(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7
参考书:
1.杨兴钰,材料化学导论,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刘光华,现代材料化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周达飞,材料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Brian S,Mitchell, An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Science,USA, John Wiley &
Sons, 2004
5.William D, Callister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 5th Ed. , USA, John
Wiley & Sons, 1999
6.Smith W F. Foundation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1992
7.Bradley D. Fahlman. Materials Chemistry. German, Springer, 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