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南大天气学原理第五章

合集下载

天气学原理讲稿ch

天气学原理讲稿ch

第五章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的预报天气形势是指大范围流场、气压场、温度场三度空间的分布形势。

它包含了大范围的环流及环流形势的各个天气系统。

天气形势预报:预报未来大范围的环流及环流形势的各个天气系统,具体的是各个天气系统的变天气要素是指晴、阴、雨、风力、风向、温度等要素。

天气要素预报是预报未来晴、阴、雨、风力、风向、温度等情况。

第一节天气系统及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一天气系统的外推预报法外推法是指利用过去天气系统变化的强度、移动,外推未来系统变化的强度、移动。

图5.1闭合系统的外推图5.2槽线的外推图5.3槽线移速和强度的外推(一)闭合系统的外推法(二)高空槽脊的外推法(三)应用外推法时应注意的问题二天气系统的运动学预报法(变压法)(一)运动坐标系与固定坐标系中局地变化的关系1.运动学公式固定坐标系与运动坐标系局地转换公式:,其中表示对运动坐标系的局地变化,表示对固定坐标系的局地变化。

证明:= (5.1)(空气质点在固定坐标系个别变化)= + (5.2)(空气质点在运动坐标系中个别变化)=(空气质点个别变化不因坐标系的选择而发生变化)=+(5.3)天气系统基本特征辅助特征槽线脊线低压中心高压中心锋面(二)运动学方法预报气压系统的移动1. 假设条件在运动系统上,选取一些特定点或特定线,使得在这些点或线上一要素在运动坐标系中的局地变化为零,即,并取X轴与系统运动方向一致,则2. 槽脊线移动预报=++=0=00=+=或 = (5.6)其中表示瞬时变高沿系统移动方向变化率,- 为变高梯度,表示系统强度(等压面凹凸程度)。

A.在低压槽中图5.5因为槽线上 >0, ~-,若槽前负变高,槽后正变高(L<3000km),则- =,即 >0,槽线向变高梯度方向移动;相反,若槽前正变高,槽后负变高(L>3000km),则 <0,槽线向变高梯度方向移动。

B.在高压脊中图5.6因为脊线上 <0, ~ ,若脊前正变高,脊后负变高(L<3000km),则 =,即 >0,脊线向变高升度方向移动;相反,若脊前负变高,脊后正变高(L>3000km),则 <0,脊线向变高升度方向移动C. 结论ⅰ.槽(线)的移动方向是变高梯度的方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布的不均匀,就是气压梯度。
图 1 海平面气压场
在气象上用等压线来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气压分布形式有闭合低压和高压,有低压槽和高压脊,
以及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所围成的鞍型场。气压梯度反映在天气图上就是等压线的分布有疏有密,等
压线愈密集,表示气压梯度愈大。
而气压梯度力是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气压梯度力
梯度?
不会。由气压梯度力的定义可知,气压梯度力是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是由于气压分
布不均匀而产生的。如果气压是均匀分布的,也就意味着没有气压梯度,也就不会有净压力作用于气
块,就不会有气压梯度力了。
微风习习说明风很小,意味着气压梯度力小,而狂风大作说明风速大,意味着气压梯度力比较大。
2. 为什么气压梯度力的水平分量远小于垂直分量?
(2)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与等压线相垂直,指向−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
(3) 气压梯度力的水平分量远小于垂直分量
2
第一单元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1.1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常见问题
第一单元
§1.1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1. 如果气压分布均匀的话,会有气压梯度力产生吗? 微风习习和狂风大作分别对应着怎样的气压
由此得到单位质量空气块受到的净压力为空气块受到的净合力与空气块的质量之比,上下均有体积项
,消掉后,就得到气压梯度力的表达式
1
⃑ = −

根据气压梯度力的表达式,我们很容易得到其性质:
(1) 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气压梯度越大,气压梯度力就越大;与空气密度成
反比,在气压梯度相同的情况下,密度越小,气压梯度越大;
1
第一单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第五单元知识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第五单元知识点

知识点第五单元§5.1天气系统外推预报法1.天气预报的概念及其分类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做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天气预报包括天气形势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

2.外推预报法的概念及其分类外推预报法是根据最近一段时间内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和强度变化规律,顺时外延,预报出天气系统未来的移动速度和强度变化。

外推预报法分为等速外推和加速外推两类。

3. 等速外推等速外推假定系统的移动速度和强度变化基本上不随时间改变,系统的移动距离或它的强度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外推依据这种线性关系进行。

因此,等速外推又称为直线外推。

4. 加速外推加速外推假定系统的移动速度和强度变化接近等加速状态。

这时,系统的移动距离或它的强度与时间成曲线关系,外推时要考虑加速情况。

因此,加速外推又称为曲线外推。

常见问题第五单元§5.1天气系统外推预报法1.天气形势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的区别和联系。

天气形势是指大范围流场、气压场、温度场三度空间的分布形势。

它包含了大范围的环流及环流形势的各个天气系统。

天气形势预报用以预报各种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强度变化。

气象要素预报,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量、降水量和能见度等气象要素的预报。

天气系统及天气形势预报是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

2.等速外推和加速外推的比较两者都是外推法。

如果是等速外推,至少需要两个时次的数据,方可推知第三个时次系统的位置和强度。

而对于加速外推,则至少需要三个时次的数据,才可推知第四个时次系统的位置和强度。

3.外推法的注意事项大气运动需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天气系统的运动速度和强度变化通常是渐进的,且具有连续性,此时运用外推法做预报比较有效。

而当大气处于显著变动状态时,天气系统的运动速度和强度就会发生剧烈变化,或者大气运动由相对稳定状态转为显著变动状态时,就不能简单地应用外推法来做预报。

若属于外推预报法适用的情形,应用时仍要注意以下三点,1、系统位置和强度一定要定准确;2、已知数据各个时次的时间间隔不能过长;最后,外推时间不能过长。

天气学原理课件——第五章 大气环流

天气学原理课件——第五章  大气环流

2、在北半球7月份平均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上看到: 从冬到夏海平面气压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亚洲大 陆上出现了一个大低压。与气压系统相伴随的风系 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大规模的风系随季节的转 换称为季风。印度、印度支那半岛和我国是世界上 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北美的气压系统从冬到夏也有 巨大的变化,但不及亚洲明显。在海洋上,冰岛低 压比冬季弱得多,但位置不变;阿留申低压夏季减 弱很多,仅变成亚洲大陆低压的一个低槽。副热带 高压大大加强,以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为最强, 脊线位于东太平洋洋面约 处。
平均图上的高空低槽与地面低压所在的地区是日常 天气图上高空低槽和地面低压最经常加深的地方。在平 均槽东部的西南气流中出现了主要的气旋路径,也就是 说平均大槽的槽前上地面图上气旋活动的频繁地带,气 旋沿槽前西南气流向东北移动,不断地并入地面半永久 性大气活动中心,使半永久性低压持久地维持下来。
此外,平均图上的脊区的前部与地面冷高压相对 应,也是日常天气图上高空脊和地面高压最常加强的 地区,而低槽与低压在这些地方是容易减弱的。平均 脊前槽后的西北气流区是地面冷高压活动的最大频率 地带,高压的路径基本上是从西北指向东南。北半球 的副热带高压相形之下强度弱,中心位于大洋的东部。
第五章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对于这个名词从不同角 度着眼有着不同的含意。一般来说,大气环流是指全球范围的大 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情况。这种大范围大气运动的水平尺度在数 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在10公里以上,时间尺度在1—2日以上, 这么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的基本状态,是各种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 发生、发展和移动的背景条件。天气分析预报工作者要深刻理解 与认识各种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规律,就必须 掌握一定的大气环流基本知识和东亚地区环流与天气特点。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目录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3)第一节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3)第二节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定律 (4)第三节大尺度运动系统的控制方程 (4)第四节“P”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组 (5)第五节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 (6)第二章气团与锋 (8)第一节气团与锋 (8)第二节锋的概念与封面坡度 (9)第三节至第五节 (10)第三章气旋与反气旋 (12)第一节气旋、反气旋的特征和分类 (12)第二节涡度与涡度方程 (12)第三节位势倾向方程和方程 (14)第三节温带气旋与反气旋 (15)第五节东亚气旋和反气旋 (16)第四章大气环流 (18)第一节大气平均流场特征与季节转换 (18) 第五章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的预报 (22)第六章寒潮天气过程 (26)第七章大型降水天气过程 (28)第一节降水的形成与诊断 (28)第二节大范围降水的环流特征 (34)第三节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 (39)第四节暴雨中尺度系统 (44)第五节不同高度急流对暴雨生成的作用 (46)第八章对流性天气过程 (47)第一节雷暴的结构及雷暴天气成因 (47)第二节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49)第三节对流性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 (50)第四节对流性天气的预报 (52)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 (53)第九章低纬度和高原环流系统 (59)第十章东亚季风环流 (71)第十一章天气诊断分析 (77)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1.大气运动受什么定律支配?质量守衡、动量守衡和能量守衡定律2.影响大气运动的真实力有哪几种?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

3.影响大气运动的视示力(外观力)有哪几种?惯性离心力、地转偏向力。

4.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和空气密度有什么关系?方向指向—▽P 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方向;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

5.地心引力6.惯性离心力7.地转偏向力8.地转偏向力的几个重要特点?1)地转偏向力A 与Ω相垂直,而Ω与赤道平面垂直,所以A 在纬圈平面内2)地转偏向力A 与V 相垂直,因而地转偏向力对运动气块不作功,它只能改变气块的运动方向,而不能改变其速度大小。

南大天气学原理第五章3

南大天气学原理第五章3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
• 在中南半岛的经度,热带辐合带活动于 25N和10S之间。
– 7月,它的平均位置在我国南海东部, – 8月位于台湾岛以南, – 9月在20N左右的南海北部, – 10月开始南退到8~15N之间, – 11月在赤道和5N之间, – 12月活动于10S和赤道之间。
平均OLR的季节变化
§5.3.4 热带云团
• 从卫星云图上发现热带地区存在大范围的 云区,其中直径约 4个纬距以上的称为云团。 • 热带天气系统大多是在云团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而且云团移行所经之地会出现大 风和暴雨,于是,云团成为人们近年来所 感兴趣的热带天气系统之一。
1.云团的分类(三种类型)
(1)一般云团
云区水平宽 2-12个纬距。一个云团由许多积雨云所组成,其顶部 常常见光亮碎片,并由此放射出卷云砧。一般云团常见于赤道辐 合带中,它对我国华东和华南地区有较大影响,是发生热带气旋 和东风波的源地。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5.3.2 热带辐合带的季节内变动
• 热带辐合带的中短期变化,主要表现在其 位置的南北移动和走向的变化,以及强度 的变化,包括增强、减弱、断裂、消失、 重建等过程。
西太平洋地区辐合带的演变过程
1.不活跃阶段
当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较弱时,西太平洋地区低层盛 行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北信风,赤道西风较弱、 范围小,它与东北信风的汇合区位于南海地区,热带 辐合带较弱,位置偏南。菲律宾以东的赤道地区的洋 面上为两个半球的信风的汇合区,汇合区内是一些分 布散乱的信风云系,在这个阶段很少有热带气旋形成。
• 直径2000km,气流向外流出 • 300hPa为平直东风气流
温度场分布特点

天气学原理

天气学原理

2、两次季节突变
①6月突变——冬季环流型转为夏季环流型
②10月突变——夏季环流型转为冬季环流型
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



太阳辐射 地球自转 地表非均匀(海陆与地形) 地面摩擦
(一)地球自转作用---地转偏向力,f随 纬度变化
1、北半球对流层大气环流模式 三圈经向环流:

极地环流圈——强 费雷尔环流圈——弱 哈德莱环流圈——强


8、地转偏差
地转偏差(偏差风)——实际风与地转风的矢量 差 产生原因:地球自转及空气中的摩擦力存在 意义:地转偏差使实际风穿越等压线,引起气压 场的改变;并使大气动能改变,促使 风速变化; 地转偏差也是造成垂直运动的重要原因。
第二章 气团与锋
要点
1. 2. 3. 4.
锋的概念及空间结构 锋的类型 锋生和锋消 我国主要的锋生区、锋消区
周 几天 1天 几小时
3、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定律


动量守恒---大气运动方程 质量守恒---连续方程 能量守恒---热力学能量方程
4、地转风

地转平衡:对中纬度天气尺度运动,在水平 方向上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平衡。 地转风:是水平地转偏向力和水平地转梯度 力平衡条件下,空气沿着平行等压线的水平 直线运动。
二、锋的分类
1. 按移动分类
a.冷锋: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 动,称为冷锋。 b.暖锋: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 动,称为暖锋。 c.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的锋,称 为准静止锋。(6小时无移动,24小时移动在2个纬度 之内) d.锢囚锋:冷锋后部的冷气团与暖锋前的冷气团的交界 面,称为锢囚锋。

兰大大气学院天气学原理教程锋生锋消

兰大大气学院天气学原理教程锋生锋消

东北地区的冷锋锋生
• 东北地区的冷锋锋生,天气形势和气象要 素有下列变化: 高空有低槽移入,出现明 显的冷平流或冷平流加强。 地面低槽显著 加深,使槽后有较强冷空气侵入,且天空 出现云量8~10量的密卷云。 原停滞性的大 陆高压突然向东或东南移动,高压前部3小 时正变压达2~3hPa,同时偏北风加强。
dt x
x dt
x x x y x P
———⑤
同理 d
d u v dt y y dt y y y y y P
同理
,则
,锋消
加热形式
凝结潜热加热——有利于锋生 下垫面加热——有利于锋消
非绝热加热项
冷锋南下,暖锋北上,由于下垫面影响,锋消
冷锋南下,靠冷一侧,下垫面影响大,温度升高, 靠 暖一侧,下垫面影响不大,所以等温线密集带变 疏, 锋消。
三、锋生、锋消的动力学特点
B
A
运动学锋生 a 温度水平梯度加大(热成风加大),风垂直 切变加大;等压面间厚度南侧加大北侧减小 (等压面梯度上层加大地层减小) b 热成风平衡破坏 ,高层西风加速,低层西风 减速 c 高层有向东的加速度,产生向北地转偏差, 低层有向西的加速度,产生向南地转偏差 d 锋区内地转偏差大于锋区外 有垂直于锋面的 环流:锋生次级环流产生
4.2 锋 生 函 数
T 锋生函数定义为: F d dt n T1 T2
T3
锋生带
T4
T5
n指向暖空气 锋生的必要条件: 锋生函数>0,锋生作用 锋生函数<0,锋消作用 固定地区F最强——锋生、消的充分条件 锋生条件: F 2 F
n
F>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1 气旋性涡旋
1.低层气旋性涡旋
这种涡旋源于赤道辐合带中的静风赤道槽(季风槽)中, 由于槽的南侧为西风,北侧为东风,当槽两侧的风场 加强时,有时能形成涡旋。这种涡旋产生的地区主要 有北太平洋、中国南海、孟加拉湾、北大西洋东部等, 它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发展为热带气旋。
2.云团的结构
• 云团由许多中、小对流云系所组成,其中, 小对流云系的数量要大大超过中对流云系。
• 中对流云系即所谓的活跃的深对流云胞, 或称积雨云胞,尺度为10-100 km的为大型 积雨云塔,生命期为数小时到 1天左右。
• 小对流云系是一种孤立的深对流云系,亦 称积雨云性热塔,其直径为4-10 km,生命 期为30分钟到数小时。
– 冬季则相反,辐合带位置偏南。
• 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及其季节变化在不同的 地区是不一样的,
– 在中、东太平洋地区,热带辐合带出现在 5N~10N附近,季节性的南北移动幅度很小, 几乎没有跨越赤道的移动。
– 大西洋上与中东太平洋相似,也是常年存于北 半球。
• 在中南半岛的经度,热带辐合带活动于 25N和10S之间。
东风波的两种模式
• 与东风波相结合的云系种 类很多,常见的有逗点形 和旋涡状云。在大西洋上 还有一种云带呈对称的倒 V型云系。
• 在夏季和初秋季节,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 压位置偏北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时,副热带 高压南侧常常有东风波进入我国沿海,影 响我国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及山东 等省份。
§5.5 热带副热带涡旋
• 热带辐合带的中短期变化,主要表现在其 位置的南北移动和走向的变化,以及强度 的变化,包括增强、减弱、断裂、消失、 重建等过程。
西太平洋地区辐合带的演变过程
1.不活跃阶段
当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较弱时,西太平洋地区低层盛 行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北信风,赤道西风较弱、 范围小,它与东北信风的汇合区位于南海地区,热带 辐合带较弱,位置偏南。菲律宾以东的赤道地区的洋 面上为两个半球的信风的汇合区,汇合区内是一些分 布散乱的信风云系,在这个阶段很少有热带气旋形成。
– 7月,它的平均位置在我国南海东部, – 8月位于台湾岛以南, – 9月在20N左右的南海北部, – 10月开始南退到8~15N之间, – 11月在赤道和5N之间, – 12月活动于10S和赤道之间。
平均OLR的季节变化
3-5月 5.3.2 热带辐合带的季节内变动
2.活跃阶段
当南半球的东南气流加强时,西太平洋地区出现大范围 的西风和南风,辐合带北移。在辐合带水平切变较大 的地区出现气旋性涡旋环流,产生大面积的云团。卫 星云图上表现为一条东西向连续的密蔽云带,热带气 旋最易在其中产生。
§5.3.3 热带辐合带的形成机制
• 海温的作用:
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几乎就是在赤道地区的海温最大轴 线上。数值模拟的结果也表明,热带辐合带总是移向 海温较高的区域。
优选南大天气学原理第五章
• 热带辐合带又称为赤道辐合带、赤道槽, 是南北两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之间气压最低、 气流汇合地。
赤道辐合带的两种类型
• 信风带辐合带:又称为信风槽。
是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交汇成的一条渐近线形 式的气流汇合的地带。
• 无风带辐合带:也称为季风槽。
辐合带处于东风带和西风带之间,是东西风的 过渡带,在辐合带中,地面基本静风。
§5.3.4 热带云团
• 从卫星云图上发现热带地区存在大范围的 云区,其中直径约 4个纬距以上的称为云团。
• 热带天气系统大多是在云团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而且云团移行所经之地会出现大 风和暴雨,于是,云团成为人们近年来所 感兴趣的热带天气系统之一。
1.云团的分类(三种类型)
(1)一般云团
云区水平宽 2-12个纬距。一个云团由许多积雨云所组成,其顶部 常常见光亮碎片,并由此放射出卷云砧。一般云团常见于赤道辐 合带中,它对我国华东和华南地区有较大影响,是发生热带气旋 和东风波的源地。
西太平洋季风槽的地面流场与云型.左斜实线区为云 区,其中的右斜实线区为深对流云区
西太平洋信风槽的地面流场与云型,图 的上部有一个东风波存在
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及其季节变化
• 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热带辐合带的位 置发生季节性南北移动。
– 北半球夏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北移和西南季风 增强,热带辐合带位置偏北;
• CISK机制:
与热带气旋发生发展一样,当低层辐合带南侧的西南风 大,形成辐合和气旋性涡旋时,在边界层摩擦辐合的 作用下,出现上升运动,凝结潜热释放,加强了低层 的辐合,可使对流云系进一步发展,如此反复作用而 形成辐合带。
• 边界层临界纬度机制:
实际发生的扰动的角频率若与科氏参数相同,则在该纬 度处将产生很大的上升运动,有助于形成辐合带。
• 中对流云系的垂直结构一般分为三层:
流入层、对流运动层、流出层。
• 流入、流出层的厚度一般是1 km左右,其 余为对流区。
• 云区内的上升气流区占中对流云系的 10%, 占整个云团的 1%。
• 上升气流的平均速度 10 m/s,而向下气流 的速度约为0.1 m/s。
• 上升气流区的温度比环境温度高1-10ºC, 而下沉气流区温度一般比环境温度低1度左 右。
(2)爆米花状云团
云区宽度小于 1个纬距,面积小于 10 000 km2,它由若干个积雨 云胞组成。这种云团出现在南美大陆的热带地区,有明显的日变 化,午后发展,夜晚消失。
(3)季风云团
6-9月间出现在东南亚及邻近海上。在冬季,云团位于 5-10N; 自6月中开始,随季风的推进,云团爆发性地向北发展,在1020N, 70-100E地带,常常为 1-2个季风云团所覆盖。这是世界 上规模最大的云团,南北宽度由几个纬距到 10个纬距,东西长度 可达 20-40个经度,由于它与西南季风活动密切联系,故称为季 风云团。
• 云团中降水面积很大,不过,强烈的降水 集中于中对流云系的上升气流区。
• 云团内中低空有较大的气旋性涡度,250hPa以上为反气 旋性涡度。
• 400hPa以下为辐合,其上为辐散。
• 150hPa以下以上升运动为主,上升在400-300hPa之间达 到最大。
§5.4 东风波
• 在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风带中,常可见一 个倒V形低压槽区或气旋性曲率最大区,呈 波状形式自东向西移动,称为东风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