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相学实验指导书
岩相学实验指导书

《无机材料岩相基础》实验指导书学院名称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课程名称无机材料岩相基础开课实验室材料工程实验室编写人刘爱红编写日期2012年4月16日实验一矿物的形态及物理性质一、实验目的1.结合理论知识认识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2.了解几种常见的与硅酸盐工艺有关的矿物。
3.掌握矿物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1.矿物的形态矿物的外部形态,是由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内部结构决定的,同时受生长环境的制约。
不同的矿物其晶体形态各异,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同一矿物其形态一般相同。
所以矿物的形态可作为鉴定矿物的依据之一。
矿物的形态包括矿物单体形态、规则连生体形态和矿物集合体形态。
(1)矿物单体形态(结晶习性)①一向延伸型:柱状:石英、绿柱石、电气石等。
针状:金红石、电气石等。
②二向延伸型:板状:重晶石、石膏等。
片状:云母等。
③三向延伸型:粒状:黄铁矿、石榴子石等。
(2)矿物集合体形态①有规则的集合体(矿物规则连生体)常见为双晶:简单双晶,如正长石。
聚片双晶,如斜长石。
穿插双晶,如萤石。
②无规则的集合体形态柱状集合体:由柱状、针状的矿物单体聚集而成。
如石英晶簇、石棉纤维状集合体。
片状集合体:由板状或片状的矿物单体聚集而成,如重晶石的板状集合体。
粒状集合体:由等轴状的颗粒单体聚集而成。
如橄榄石、磁铁矿、石榴子石等矿物的集合体。
其它类型集合体:一些隐晶质矿物还呈现特殊的集合体形态。
如黄铁矿的结核状集合体;赤铁矿的鲕状集合体;孔雀石的葡萄状集合体等。
2.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是由矿物的化学组成及内部结构所决定的,是认识、鉴定、利用矿物的重要依据。
(1)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由于矿物对白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波选择性吸收的结果,根据矿物颜色的成因。
将颜色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①自色:矿物本身所固有的颜色表1 常见矿物的颜色②他色:由外来杂质引入的颜色。
如紫水晶,烟水晶,墨水晶。
③假色:由某些物理原因(如矿物表面入射光受到矿物解理面或光滑面的反射、干涉等作用)引起的颜色。
岩石力学与岩体实验指导书及报告(72)

岩石力学与岩体实验指导书及报告(内部资料)矿业工程学院实验总室2011年6月一、实验目的:测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二、实验方法:将圆柱体岩石试样放在压力实验机上进行单轴压缩实验,试件破坏瞬间受压面上的极限应力值为该岩石的抗压强度。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试件制备。
描述和尺寸测量见<变形实验>。
每组试件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最好不少于三块。
(二)实验步骤1、试件安装将准备好的岩石试件放在压力实验机上、下加压板的中心位置,试件整个断面应与加压板严密接触,若不合要求,应予处理。
2、施加载荷保持恒定的应力速率(50~100N/cm2/s)对试件连续加载至破坏为止,记录破坏载荷数值。
描述试件的破坏情况,描述内容见<岩石抗拉强度实验>。
“施加载荷”部分,并记入记录表3-2内,发现试件初裂后仍能继续承受载荷,应记录出裂时的载荷值。
三、计算岩石的抗拉强度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c p Aσ=式中:cσ-岩石抗压强度(MPa);P-试件破坏时施加的最大载荷KN;A-试件横截面积cm2。
一、实验目的:测定岩石的抗拉强度。
二、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劈裂法测定岩石的抗拉强度。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试件的制备、描述和尺寸测量。
(1)采用圆盘试件。
试件直径(D )为50毫米,厚度(T )为25毫米(T/D=0.5)。
(2)试件两端面应平等,试件轴心线与断面应垂直,二者的最大偏差均不得大于0.2毫米。
试件表面光滑平整。
试件数目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最好不少于10块。
(3)测量试件尺寸。
圆盘试件测直径和厚度。
沿厚度(T )上、中、下三个部位分别测直径,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试件的直径。
沿预定加载方向上、中、下三个部位测定试件厚度,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试件的厚度。
方片形试件参照圆盘形试件确定规格,测量其尺寸。
(二)试件安装将试件安装于抗拉模具上,要将试件安放在模具的中心线上,避免偏心加载。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目录目录 (1)岩浆岩实验指导 (2)实验一超基性岩类(2学时) (8)实验二基性岩类(2学时) (10)实验三中性岩类(2学时) (12)实验四酸性岩类(2学时) (14)实验五未知岩浆岩鉴定(2学时) (16)岩浆岩实验指导一、观察描述的基本原则:科学观察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对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观察的原则是坚持观察的客观性,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事物进行周密、系统、全面的观察和分析。
观察不是消极地观看,而是积极关注和思维的过程,是深入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扩大感性认识,启发思考,导致新的发现,所以它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获取经验事实的方法。
科学观察要有准确详实的记录,用专业的术语、规范的语言、约定的符号、标准的计量单位,并借助绘图、摄影等手段,把观察的结果详细记录下来。
二、岩石学实验的目的要求岩石学实验课是岩石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并掌握辩别岩石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各类岩石的基本特征(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次生变化等特征)。
2.掌握岩浆岩手标本及镜下观察、描述和分类命名的方法,写出完整的岩石鉴定报告,最终达到正确地鉴定未知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并准确定名的目的。
3.学会利用岩石学特征确定矿物的成因类型、结晶顺序、次生变化和形成条件。
三、岩浆岩观察描述的内容与方法:岩浆岩的观察描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野外岩石或手标本的观察描述;二是室内鉴定描述,主要是偏光显微镜下的岩石薄片鉴定。
(一)手标本的肉眼观察与描述手标本的肉眼观察和描述方法应借助放大镜、小刀和简单试剂(如稀盐酸)。
观察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次生变化、其它特征和综合定名。
其中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是岩石的最基本特征,又是分类命名的基础,应该仔细观察和描述。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班级姓名目录一、岩石比重的测定二、岩石密度的测定三、岩石含水率的测定四、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五、岩石单轴抗拉强度的测定六、岩石凝聚力及内摩擦角的测定(抗剪强度试验)七、岩石变形参数的测定八、煤的坚固性系数的测定实验一、岩石比重的测定岩石比重是指单位体积的岩石(不包括孔隙)在105~110o C 下烘至恒重的重量与同体积4o C 纯水重量的比值。
一、仪器设备岩石粉碎机、瓷体或玛瑙体、孔径0.2或0.3毫米分样筛、天平(量0.001克)、烘箱、干燥器、沙浴、比重瓶。
二、试验步骤1、岩样制备:取有代表性的岩样300克左右,用机械粉碎,并全部通过孔径0.2(或0.3)毫米分样筛后待用。
2、将蒸馏水煮沸并冷却至室温取瓶颈与瓶塞相符的100毫升比重瓶,用蒸馏水洗净,注入三分之一的蒸馏水,擦干瓶的外表面。
3、取15g 岩样(称准到0.001克)得g 借助漏斗小心倒入盛有三分之一蒸馏水的比重瓶中,注意勿使岩样抛撒或粘在瓶颈上。
4、将盛有蒸馏水和岩样的比重瓶放在沙浴上煮沸后再继续煮1~1.5小时。
5、将煮沸后的比重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注入蒸馏水,使液面与瓶塞刚好接触,注意不得留有气泡,擦干瓶的外表面,在天平上称重得g 1。
6、将岩样倒出,比重瓶洗净,最后用蒸馏水刷一遍,向比重瓶内注满蒸馏水,同样使液面与瓶塞刚好接触,不得留有气泡,擦干瓶的外表面,在天平上称重得g 2。
三、结果:按下式计算:s d g g g gd 12-+=式中:d ——岩石比重;g ——岩样重、克;g 1——比重瓶、岩样和蒸馏水合重、克; g 2——比重瓶和满瓶蒸馏水合重、克; d s ——室温下蒸馏水的比重、d s ≈1岩石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岩石的重量。
有两种做法:称重法和蜡封法。
我们采用的是蜡封法。
一、主要仪器设备烘箱、干燥器、熔蜡锅、天平、线、石蜡、水中称量装置。
二、试件制备选取有代表性的边长约40~50mm 近似立方体的岩石、选3块、修平棱角、刷取表面粘着物。
岩石力学与工程实验指导书(修订)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目录岩石物理性质试验 (1)一、岩石密度试验 (6)岩石力学性质试验 (18)一、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18)二、岩石抗拉强度试验(劈裂法) (24)三、岩石抗剪强度试验(变角剪切) (27)四、岩石力学伺服控制试验 (43)岩石物理性质试验一、岩石密度试验1概述岩石密度,即单位体积的岩石质量,是试样质量与试样体积之比。
根据试样的含水量情况,岩石密度可分为烘干密度、饱和密度和天然密度。
一般未说明含水情况时,即指烘干密度。
根据岩石类型和试样形态,分别采用下述方法测定其密度:(1)凡能制备成规则试样的岩石,宜采用量积法。
(2)除遇水崩解、溶解和干缩湿胀性岩石外,可采用水中称重法。
(3)不能用量积法或水中称重法进行测定的岩石,可采用腊封法。
用水中称重法测定岩石密度时,一般用测定岩石吸水率和饱和吸水率的同一试样同时进行测定。
2试样制备2.1量积法(1)试样的形态,可以用圆柱体、立方体或方柱体,根据密度试验后的其他实验要求选择。
(2)制备的试样,应具有一定的精度,其精度要求应满足其他试验项目的规定。
(3)每组试验须制备3个试样,它们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2.2腊封法(1)试样取边长为4~6cm的近似立方体的岩块。
(2)如需测定天然密度时,拆除密封后立即称试样重。
(3)每组试验须制备3个试样,它们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3试样描述(1)岩石名称、颜色、结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胶结物质等特征。
(2)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
(3)试样形态及缺角,掉棱角等现象。
4主要仪器设备4.1量积法(1)钻石机、切石机、磨石机或其他制样设备。
(2)烘箱和干燥器。
(3)称量大于500g ,感量为0.01g 的天平。
(4)精度为0.01mm 的测量平台或其他仪表。
4.2腊封法(1)烘箱和干燥器。
(2)石蜡和熔蜡用具。
(3)称量大于500g ,感量为0.01g 的天平。
(4)水中称重装置。
【2018最新】岩溶学实验指导书-推荐word版 (1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岩溶学实验指导书篇一:岩溶作业指导书常张高速公路第十八合同段岩溶处理作业指导书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常张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编制常张高速公路第十八合同段岩溶处理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编制时间:二00三年三月一日常张高速公路第十八合同段地质情况复杂,岩溶构造规模大,发育十分丰富,为确保路基修筑后的稳定性,有组织有针对性规范化的做好岩溶的处理,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请遵照执行。
一、工程概况根据物探普查结果显示,我标段地表除大量分布有溶沟、小的溶芽及溶丘等小型地表岩溶形态外,还有岩溶洼地、多个沿线状排列的岩溶洼地组成岩溶槽谷。
物探成果根据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和岩溶构造的发育特点,将本标段探测的物探异常划分2个区域:Ⅰ区:K138+410~K140+160;Ⅱ区:K140+160~K141+700。
据各方专家研讨因其Ⅱ区岩溶的发育异常复杂且范围大,确定采取高架桥跨越的方式避开此区段。
故此作业指导书主要针对Ⅰ区K138+410~K140+160段的岩溶处理。
二、指导原则在岩溶处理中除了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施工方便”的一般指导原则下,结合本标段岩溶构造的发育物点,还需遵循以下原则:1、尽可能保持岩溶原有水系的自然补给与排泄环境。
对地表岩溶(如落水洞)竖直通道谨慎采用洞口充填。
防止因封闭,导致地下水通道汽、水交替环境改变,引起气爆、吸虹、潜蚀作业,造成塌陷的产生。
2、合理利用岩溶顶板、岩溶石柱、岩溶坡面岩石承载能力。
3、在压缩层深度范围内岩溶发育构成对地基沉降不良影响时,采用灌浆固化及填充。
4、在落水洞分布较多的地段,应尽量避免降水施工,因水力梯度的突变,可能造成地面沉陷的产生,威胁地面建(构)筑物安全。
三、指导方案针对各个溶洞的不同发育特点及岩溶水系的情况,遵循指导原则,逐个的进行各个溶洞的处理。
《岩石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

(1)作为岩石类别划分指标的常规试验项目,应针对岩类的现场分类进行选择,为科学地划分工程地质岩组及掌握不同岩类的自然特性提供资料。
(2)作为工程计算指标的直剪试验和三轴试验,测试条件应符合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
(3)当软弱岩层、断层破碎带的厚度较大,充填物性质均一时,宜采用土工试验的方法进行抗剪强度、压缩试验和其他试验。
试验六点荷载强度指标的测定-------------------------------------- 13
试验七岩石凝聚力及内摩擦角的测定(抗剪强度试验) -------15
ﻬ第一部分 绪论
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岩石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适用于采矿工程等专业。
一、本课程室内岩石试验的任务和工作基本要求
试验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9
试验四岩石变形参数的测定-----------------------------------------10
试验五岩石单轴抗拉强度的测定-----------------------------------12
学生试验守则----------------------------------------------------------------------------- 6
试验一岩石容重的测定------------------------------------------------7
试验二岩石含水率的测定 -------------------------------------------8
预习内容包括仔细阅读试验指导书和去实验室熟悉有关仪器设备。
二、经过预习应掌握该项试验的意义、目的、操作步骤。对辅导教师提出的检查性问题,
岩体力学实验报告、指导书

岩体力学实验报告、指导书。
实验1 测定岩石的颗粒密度一、基本原理岩石的颗粒密度(ρ)是指岩石固体矿物颗粒部分的单位体积内的质量:ssm V ρ=(克/厘米3) 岩石的固体部分的质量(m s ),采用烘干岩石的粉碎试样,用精密天平测得,相应的固体体积(V s ),一般采用排开与试样同体积之液体的方法测得,通常用比重瓶法测得岩石固体颗料的体积。
在用比重瓶测定岩石固体颗料体积时,必须注意所排开的液体体积确能代表固体颗料的真实体积,试样中含有的气体,实验中必须把它排尽,否则影响测试精度,所用的液体一般为蒸馏水,并用煮沸法或抽气法排除岩石试样中的气体,若岩石中含有大量可溶盐类、有机质、粘粒时,则须用中性液体如煤油、汽油、酒精、甲苯和二甲苯等,此时必须用抽气法排除试样中的气体。
二、仪器设备1、 岩石粉碎设备: 粉碎机、瓷钵、玛瑙研钵和孔径为0.25mm 的筛;2、 比重瓶:容积为100ml 或50ml(图1-1);3、 分析天平:称量200克,感量0.001克;4、普通天平:称量500克,感量0.1克;5、真空抽气设备和煮沸设备;6、 恒温水槽;7、 温度计,量程0-50℃,精确至0.5℃; 8、 其它:烘箱、蒸馏水或中性液体、小漏斗、洗耳球等。
三、操作步骤1、试样制备取代表性岩样约100g ,粉碎成岩粉并全部通过0.25mm 筛孔。
粉碎时,若岩石不含有磁性矿物,采用高强度耐磨粉碎机,并用磁铁吸去铁屑;若含有磁性矿物,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分别采用磁研钵或玛瑙研钵粉碎岩样。
2、烘干试样将制备好的试样与洗净的比重瓶一起置于烘箱中,使之在100~110℃温度下烘至恒重(一般连续烘12小时即可),取出后放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备用。
4、称干试样质量(m s)用四分法取两份岩粉,每份岩粉质量约15g,将试样通过漏斗倾入已知质量的烘干的比重瓶内,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称取比重瓶加试样的质量,减去比重瓶质量即得干试样的质量。
4、注水排气向装有试样的比重瓶内注入蒸馏水(如岩石为易溶盐岩类,需用中性液体),然后用煮沸法或真空抽气法排除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偏光显微镜的认识、调节和校正一、实验目的1.熟悉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件的用途。
2.掌握偏光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偏光显微镜的型号很多,但其主要构成部件大同小异,下面以实验室现有型偏光显微镜为例,对照实物做逐一介绍。
镜座:支持显微镜全部重力的基座,其外形一般为马蹄形或圆台形。
镜臂:连接镜筒与镜座的弓形臂,可向后自由倾斜。
但倾斜角度不宜过大,以防显微镜向后翻倒。
反光镜:一个具有平、凹两面的的小圆镜。
可以任意转动,以便对准光源,把光反射到显微镜的光路中去。
一般进行中、低倍观察时,用平面反光镜;若进行高倍观察,应使用凹面反光镜使光线少许聚敛,增加视域亮度。
下偏光镜:位于反光镜之上,从反光镜反射来的自然光,通过下偏光镜后即成为振动方向固定的偏光。
下偏光镜可以转动,以便调节其振动方向。
锁光圈:在下偏光镜之上,可自由开合,用以控制进入视域的光量。
聚光镜:在锁光圈之上,可以把下偏光镜透出的偏光聚敛成锥形偏光。
用以观察晶体的干涉图。
聚光镜可自由推进或拉出光路系统。
载物台:一个可以转动的圆形平台。
边缘有0°~360°的刻度,并附有游标尺,可以读出旋转的角度。
有固定螺丝可以固定物台。
物台上有一对弹簧夹,用来夹持矿物薄片。
镜筒:联结在镜臂上的一个长形圆筒。
转动镜臂上的粗动螺丝或微动螺丝可使镜筒上升和下降,用以调节焦距。
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中间有试板孔、上偏光镜和勃式镜。
物镜:决定显微镜成像性能的重要构件。
每台显微镜上至少有三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物镜上均刻有放大倍数、数值孔径(N·A)等。
一般显微镜通常备有低倍(4×),中倍(10×、25×)和高倍(40×、63×)等物镜。
目镜:一般有5×、10×两个目镜,目镜中带有十字丝或分度尺,并附有测微尺和网格尺作定量分析用。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之积。
上偏光镜:其构造和作用与下偏光镜相同。
但使用时上偏光的振动方向应与下偏光的振动方向垂直。
上偏光镜可以自由推入或拉出。
勃式镜:位于上偏光镜与目镜之间,用于观察干涉图。
根据需要可推入或拉出。
除了以上一些主要部件外,显微镜还附有物台微尺和测定薄片矿物光率体椭圆半径名称及光程差的补色器、石膏试板、云母试板和石英楔等。
2.偏光显微镜的使用和调节(1)偏光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①从木箱中取出显微镜时,必须先取出镜头盒,再取出显微镜,且必须稳拿轻放。
镜头盒放在显微镜的前方。
②工作环境应清洁、干燥、光亮和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严禁工作台上堆放书包等杂物。
③使用和调节时,要细心缓慢进行,切勿用力过猛。
④擦拭镜头时用擦镜纸。
⑤如有故障,立即报告教师。
使用完毕后应清点零件,恢复原样,放回木箱。
(2)偏光显微镜使用前的调节①安装镜头a.装目镜:将选用的目镜插入镜筒上端,目镜上的齿头应嵌入镜筒上端切口内,使十字丝固定在东西-南北方向。
b.装物镜:因显微镜的类型不同,物镜的安装有如下几种情况:弹簧夹型:将物镜上的小钉夹于弹簧夹的凹陷处;或将弹簧拉杆尖头对准物镜上的凹缺口即可将物镜卡牢。
螺丝扣型:将选用的物镜装在镜筒下的螺丝扣上,拧紧为止。
②调节照明(对光)装上物镜和目镜后,推出上偏光镜和勃式镜,打开锁光圈,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直至视域最亮为止。
对光时注意不要把反光镜正对太阳光,不要把窗或窗外树枝映入视域。
光线的强弱可通过锁光圈调节。
③调节焦距(准焦)调节焦距主要是为了使物象清晰可见,其步骤如下。
a.将欲观察的薄片至于物台上,使盖玻片朝上,薄片中的矿物正对物镜,并将薄片用夹子压紧在载物台上。
b.从侧面看着镜头,旋转粗动螺丝,将镜筒下降到最低位置(高倍物镜要下降到几乎与薄片接触为止)。
c.从目镜中观察,拧动粗动螺丝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视域中物象清楚为止。
如果物象不够清楚,可转动微动螺丝使之更清晰。
d.应当注意,物镜与薄片之间的工作距离因放大倍数的不同而不同,低倍物镜工作距离长,高倍物镜工作距离短,所以调节高倍物镜的焦距时切忌只看镜筒里面而下降镜筒,这样最容易压碎薄片而使镜头损坏。
④校正中心偏光显微镜镜筒的轴应与载物台的旋转轴相一致,这样,视域中心的被测矿物才不至于在旋转物台后离开原来位置,甚至跑出视域之外,给鉴定工作带来不便。
因此,偏光显微镜在使用前应进行中心校正,使镜筒轴与载物台转轴相重合。
校正中心的具体步骤如下:图2 偏光显微镜校正中心步骤示意图a. 准焦后,在薄片中任选一小黑点a置于十字丝交点,如图(a)。
旋转物台360°,若在旋转物台过程中小黑点在十字丝交点始终不动,则表明镜筒轴与物台转轴重合,中心已校正好。
若在物台旋转过程中小黑点离开十字丝交点或跑出视域之外,则表明中心不正。
这时小黑点会围绕偏心o做圆周运动,如图 (b)。
b. 若偏心不大,转动物台小黑点在视域内旋转出现时,这时应将小黑点a由十字丝中心旋转180°至图(c)中的a′处。
c. 双手捏住中心校正螺丝手柄分别套在物镜上的中心校正螺丝上,并同时注意观察视域内的小黑点a′当转动时的移动方向。
利用中心校正螺丝的转动,将小黑点由A沿图(d)中的a a′连线方向位移至偏心o处。
d. 移动薄片,将小黑点由o移至十字丝交点(或重新找一小黑点放在十字丝交点),如图(e)。
旋转物台并观察小黑点是否已在十字丝交点不转动,如图(f)。
如旋转物台时小黑点已在十字丝交点不动,表明中心已校正好;若旋转物台时,小黑点仍离开十字丝交点旋转,则仍需按上述步骤继续调整,直至旋转物台时,小黑点在十字丝交点不动,中心才算校正完好。
e. 若偏心很大,旋转物台时,小黑点由十字丝交点旋出视域之外,这时需根据小黑点移动情况估计偏心圆中心点的方位。
调整偏心圆中心点在视域内,再按上述步骤校正即可。
⑤偏光镜校正确定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偏光显微镜有上、下两个偏光镜,一般上偏光镜的振动方向已固定,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可调。
偏光显微镜使用前,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可用典型的有色矿物黑云母来确定,具体步骤如下:a. 将上偏光镜推出光路。
在薄片中找一解理清楚的黑云母移至视域中心。
旋转物台,使黑云母颜色达最深,此时黑云母解理缝的方向即为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此振动方向不一定与上偏光镜振动方向正交)。
b. 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正交的判断与调整。
取下矿物薄片,将上偏光镜推进光路,如果视域最黑(最暗),说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正交。
若视域不黑(不暗),说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未正交。
这时需转动下偏光镜调整。
转动下偏光镜时,先用左手将偏光镜托住,再用右手将下偏光镜固定螺丝稍微放松,下偏光镜即可转动。
转动下偏光镜,使视域达最暗,上、下偏光镜正交。
这时应将下偏光镜固定螺丝旋紧以防下偏光镜脱落。
正常使用的偏光显微镜,上、下偏光的振动方向应正交,并且应平行于目镜的十字丝。
通常按下列步骤可一次将偏光镜校正好。
c. 调整目镜十字丝位于东西南北方向上。
将上偏光镜推出光路,放上薄片,使薄片中黑云母的解理缝平行于某一十字丝方向。
转动下偏光镜,使黑云母颜色达最深,此时与目镜十字丝平行的黑云母解理缝方向就是下偏光的振动方向,目镜十字丝之一已平行下偏光的振动方向。
将上偏光镜推入光路,检查上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是否正交。
若取下薄片时视域最暗,说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已正交。
若视域明亮,说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不正交,这时应重新放上薄片,将黑云母解理缝平行于另一十字丝,转动下偏光镜,使黑云母颜色达最深,这时下偏光的振动方向必定与上偏光振动方向正交。
四、实验步骤将偏光显微镜按上述实验步骤调整校正好,并检查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五、思考题1.偏光显微镜在使用前为什么必须校正中心?在校正中心时,转动校正螺丝,为什么只能使小黑点移至偏心圆中心,而不能移至十字丝交点?2.当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平行时,偏光显微镜光路中有什么现象?当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正交时,偏光显微镜光路中有什么现象?实验三单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检测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偏光镜的使用特点。
2.观察晶体在单偏光镜下的光性特征。
3.掌握晶体在单偏镜下观察晶体的方法。
二、晶体在单偏光镜下的光性特征1.晶体形态及显微结构晶体的形状、大小及结晶完整程度不仅与晶体的组成、结构有关,而且与其形成条件、析晶顺序有密切关系。
所以,研究晶体的形态既可帮助鉴定矿物,又可推测它们的形成条件。
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晶体,其形态上是晶体的某一切面。
根据晶体的结晶习性,切片中的晶体常以某些固定的形状出现,如水泥熟料中的C3S晶体常以不等边的六角形或长方形出现,β-C2S晶体常以圆形出现,γ-C2S晶体常以长条形出现等。
这些由于结晶习性所形成的固定形态常常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根据晶体边棱的规则程度,晶体形态可分为边棱规则完整的自形晶、部分边棱规则完整的半自形晶、无规则形状的他形晶及一些特殊形态的晶体。
通常呈针状、柱状、条状、板状、粒状、纤维状、放射状、叶片状、树枝状、包裹状、花环状、气孔状等。
这些不同形态的晶体聚合在一起,就组成了各种各样的显微结构,如等粒状结构、斑状结构、玻璃状结构及气孔状结构等。
根据晶体的形态及所表现的各种显微结构,就可推知晶体的形成工艺和判断产品的质量,使显微结构分析服务于生产。
2.颜色和多色性薄片中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白光中七色光波选择吸收的结果。
如果矿物对白光中七色光同等程度的吸收,矿物呈无色透明。
若矿物对七色光中某些色光吸收多,对另一些色光吸收少或不吸收,则光通过薄片后,未吸收掉的光相互混合形成矿物的颜色。
颜色随光波在晶体中的振动方向变化而变化,称多色性。
薄片中晶体的颜色和多色性用光率体轴名表示。
一轴晶矿物光率体有两个主轴,对应有两种主要颜色,用Ne 、No表示。
这两种主要颜色可在平行于光轴的切面上观察。
二轴晶矿物光率体有三个主轴,对应有三种主要颜色,用Ng、Nm、Np表示。
观察这三种主要颜色至少要找两个切面,一个平行于光轴面的切面观察Ng、Np代表的主色,另一个垂直于光轴的切面观察Nm代表的主色。
3.轮廓、贝克线、糙面与突起轮廓是矿物的边界。
贝克线是矿物轮廓边缘附近出现的一条细亮线。
升降镜筒时,贝克线会移动,其移动规律是:提升镜筒时,贝克线向折射率大的矿物移动;下降镜筒时,贝克线向折射率小的矿物移动。
糙面是由于薄片矿物表面具有一此显微状的凹凸不平,致使光波通过时集散不一,明暗不均而使矿物表面呈现粗糙感。
突起是由于物质的折射率与树胶的折射率不同而呈现的矿物高低不同。
以树胶的折射率1.54为标准,突起分为六个等级,各个等级所表现的折射率变化范围是:表5突起等级划分表利用贝克线的移动规律可以判断矿物突起的正负:提升镜筒贝克线向矿物移动时,为正突起矿物;提升镜筒贝克线向树胶移动时,为负突起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