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对点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斯·芒罗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比 较陌生,但其实她早已蜚声国际,被誉为“短篇小说女王”。 B.作家刘庆邦继短篇小说《鞋》荣获鲁迅文学奖后,中篇小说《神木》 在《中国作家》全文发表,再一次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
遇到困难、挫折,不称心、不顺利。
答案 (1)忸怩 (2)执拗 (3)虔诚 (4)局促不安 (5)磕磕绊绊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答案4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3.辨析词语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松松爽爽·轻轻松松

地复习一个月,就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接到通知后,便去梦
寐已久的西藏
9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C.《百合花》中的英雄人物——通讯员,并不是一位“高、大、全”式 的完美英雄,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和业绩,他更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 普通人。
D.写新媳妇,也是借“我”之眼来描写的:“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 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这段神态描写使得漂亮而 鲜活的年轻媳妇跃然纸上。
B.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下几丈远。(口语,放,搁) C.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形容难为情,不好意思) D.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指处境困难,不好处 理) 答案 B
解析 句中“撂”的意思应为“抛、扔”,口语。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答案
解析12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事情节可分为四部分。
答案 清新 俊逸 时间 百合花被 □01 借被 □02 盖被

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练习(解析版)

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练习(解析版)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练习一、夯实基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诸多文体中,诗歌是文字较少的一类,但这种“少”不是简单而是简要。

诗的写作不是很随意就完成的事,诗需要提炼提纯,诗是民族文化和人类的精神高度的反映。

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泄和排遣,(),是人情人性绝美的风景,是灵魂和良知的真实真切的显现。

而当今处于“写作时代”的诗歌,由于从之者众,又必然注进太多的水分。

此时我们当然需要更多的把诗歌视为宗教的写诗者,需要更多的以诗歌的诗人,需要他们来引领诗歌、提升诗歌。

近年涌现了许多大器而有深度的诗人诗作,昭示了混乱中不可阻拒的奋然前行的诗歌精神和力量。

青年诗人郑小琼关于故乡的迷茫情境的纠结、关于“铁”的异质体验的独特情怀,都充分显现了“写作时代”诗歌不甘平庸的进取姿态。

对于郑小琼的诗歌,诗歌理论家张清华的分析:“就我的视野而言,不但她的长诗写作有十分明显的形而上学的能力,而且具有对其现实处境的深入而整体性的书写,不是量的简单积累,而是源于其强大的建构能力而创作的。

”诗即使在杂乱而喧哗的时代,也必须沉下心来,以生命的本真去面对生活和世界。

任何浮躁,任何的草率都将造成诗意的流失。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深思熟虑安贫乐道鞭辟入里唯利是图B.深思熟虑安身立命力透纸背唯利是图C.心血来潮安身立命鞭辟入里急功近利D.心血来潮安贫乐道力透纸背急功近利答案C解析①深思熟虑:意思是深入细致地考虑。

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根据句中“很随意”一词,可以排除“深思熟虑”。

②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贫乐道:指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

句中没有贫穷的意思,排除“安贫乐道”。

③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力透纸背”在句中适用对象错误,排除。

④唯利是图:只贪图财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课时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飞禽.(qín)炽.热(chì)醇.酒(chún) 雕琢.(zhuó)B.酣.畅(hān) 真挚.(zhì)闺.阁(rùn) 阴.蔽(yīn)C.摧.残(cuī) 晨曦.(xī)摈.弃(bìn) 露.怯(lù)D.馥.郁(fù) 霓.红(ní)倦怠.(dài) 蔚.蓝(wèi)项,“闺”应读“guī”,“阴”应为“荫”;C项,“露”应读“lòu”;D项,“红”应为“虹”。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这款新型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②抬头望处,已是巫山。

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霞蔚云蒸....,颇为壮观。

③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④“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⑤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⑥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而起....。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④⑤D.④⑤⑥对象错误,“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

“酣畅淋漓”适用于人,本处应为“淋漓尽致”。

③望文生义,“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这里误以为真正的瓜田和李下。

⑥望文生义,“拍案而起”,一拍桌子愤然站起来。

形容十分愤怒。

与句子中“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的语境不符,应为“拍案叫绝”。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西班牙人民发起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诗人鼓动劳动人民要认识自己的力量,起来改变自己的奴隶处境。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带答案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带答案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带答案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火势蔓延漫江碧透轻歌慢舞漫无边际B.苍茫大地沧海桑田沧海一粟苍天在上C.意气风发意正词严义形于色义不容辞D.嘻笑怒骂嬉皮笑脸喜笑颜开喜怒无常2、下面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B.“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云地嘟嚷着。

C.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D.火车眨眼就无影无踪了。

姑娘们围住香雪,当她们知道她追火车的原因后,便觉得好笑起来。

3、下列对《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凝练,“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

B.落日跃入山海,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

视听结合,使落日景象更显壮观。

C.小心地探出前额,指关节揳入巨石罅隙,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血滴,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出登山者处境的艰难。

D.岩壁上没有雄鹰或雪豹,只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因而我攀在雪峰之侧,默享着这大自然的赐予,也有些失落。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蜡炬.(jù) 躯.(qū)体心惊胆颤.(chàn)B.溃.(kuì)脓烧沸.(fèi) 按捺.(nà)不住C.脂.(zhǐ)肪既.(jì)已熏陶渐.(jiān)染D.消弭.(mǐ)慰藉.(jiè) 一哄.(hòng)而散5、下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虽然雨后初霁,但路上还是滑得很。

两边地里的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闪烁晶莹,连空气里也弥漫着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B.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解析)
答案 B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答案14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解析 A 项,“挥斥”的意思是“奔放”。“竞”,竞相。C 项,“万 户侯”在本词中借指大军阀、大官僚。D 项,“击水”在文中指“游泳”。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解析15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解析8
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语言力求简洁。
答案 □01 独立寒秋图 □02 峥嵘岁月图 □03 中流击水图
□04 静 □05 动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答案10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D.“独立寒秋”中的“寒秋”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的秋天,也暗指当
时的政治气候,含义深刻。 答案 D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答案11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解析 结合所处开篇的位置和内容,“暗指当时的政治气候”说法牵强。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解析12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闹意气”。义气:①由于私人
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义气凛然”;
②有这种气概或感情。“义气”往往适用于牺牲自己利益的场合,而“意气”
往往指精神状态。语境中有“昂扬”,故用“意气”。(3)辽阔:广阔,宽广。
新时期,新目标,广大干部要抵制腐败,发扬
的优良作风,切
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全国人民要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百合花、哦,香雪(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百合花、哦,香雪(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3百合花哦,香雪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

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

①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那块在屋檐下的门板上。

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

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②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

③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

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④了一声。

()。

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1.文中序号前面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处的句号是多余的,应该删去。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B.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C.我看见了一张圆脸,十分年轻稚气,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D.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十分年轻稚气,现已变得灰黄,应是先“拨开他们”,然后“看见”,所以排除B、C两项;从语意流畅的角度分析,应排除D 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屋里铺位都满了,这位重伤员就被我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

B.屋里铺位都满了,这位重伤员就被我安排在那块屋檐下的门板上。

C.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

D.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那块屋檐下的门板上。

“我”,用“把”字句,排除A、B两项;“那块”是修饰“门板”的,应置于“门板”的前面,由此排除D项。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带答案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带答案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带答案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谁主.沉浮(主宰)漫.江碧透(满)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怅.寥廓(失意低落的心绪)C.浪遏.飞舟(阻止)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为粪土)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窸窣.(shū)铆.钉(mǎo)慰藉.(jiè)寥廓.(guō)B.笃.(dǔ)实兜鍪.(máo)木讷.(nà)造诣.(yì)C.忸怩.(ní)红绡.(shāo)百舸.(gě)锉.(cuò)刀D.稻穗.(suì)早籼.(xiān)摈.弃(bìn)虔.(qián)诚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飞虎队中美情”中美友谊墙竖立在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餐厅,成为一座永久性设施,旨在让参观民众重温中美并肩作战的那段峥嵘岁月....,传播“飞虎精神”。

②90多岁高龄的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主任王泰龄,现在仍每天坚持工作12个小时,且耳聪目明,风华正茂....,声音爽朗,背挺腰直。

③义而久之,理想信念逐渐动摇,宗旨意识逐渐淡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

他自怨自艾....自己的信念,一个学财务的人却算错了自己的人生账。

④采访组来到位于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的清晖园博物馆,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

在该园原会议室外,一尊高2米的小平铜像首先映入眼帘。

⑤周恩来对红岩精神的倡导和培育不仅在于他以不同形式发表了大量言论,更在于他在国统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

⑥1975年,董明珠入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工作稳定,拥有干部身份。

后来,董明珠邂逅了心爱的丈夫,两人义结金兰....,鸾凤和鸣。

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解析)

单元综合训练(一)(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商家不断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

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

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

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

通过缴纳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

诸如《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这些被认为“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这一方式收获了大批听众。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

对中国来说,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经过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

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着较强的精神诉求。

这个数量以千万级计算、以45岁以下年轻人为主体的人群,和知识爆炸的移动互联时代正面遭遇,产生了核爆级的知识需求,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

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优质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

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

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

其实,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和大众有着亲密的关系。

简·奥斯汀的作品在成为经典之前和之后,都是很多英国家庭晚饭后的谈资;美国西进运动中的拓荒人,结束一天的伐木后也会读上一幕莎士比亚;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听老人摇着蒲扇讲《三国演义》的情景,又填满了多少个夏日黄昏?正是在大众的口耳相传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延绵不绝的经典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对点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喋血(xuè) 撂下(liào) 磕磕绊绊(kē) 忸怩(nie)B.怯懦(nuò) 踌躇(chú) 似的(shì)包扎伤口(zā)C.半晌(xiăng) 瞅见(chǒu) 着恼(zháo) 睚眦必报(zì)D.创伤( chuàng) 戊戌(xù) 叱咤风云(zhà) 发髻(jì)2、下面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牌,是词人填词所依据的曲调的名称。

词牌的得名,大都有具体来源,如“沁园春”。

宋以前的词均为单调;宋以后分上下阕,且又派生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本词114字,属长调。

B.词的上阕重在绘景。

以“看”和“怅”作为构筑词上阕的线索。

“看”总领七句,刻画出一幅立体的、辽阔无垠的、色彩绚烂的江南秋景;秋景虽然活泼,充满生机,而诗人的心情却是惆怅的——山河越是壮美,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呼唤革命的到来。

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

以“忆”和“恰”作为构筑词下阕的线索。

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七句,极写豪迈之情,使下阕中的人物举动与上阕的物象与意象相呼应,凸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将诗的情调推向更美的意境。

D.诗人善于以色彩搭配来活画景物的盎然生机——词中集中写了红、绿、碧三色;且以“万”“层”“透”显示物象的深度,这样调动各种因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所进行的描写,催生出读者全方位的美感享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当我们几个都站在牛鼻寨的一个山尖时,脚下是茫茫云海,眼前是________天空,此刻的我们,已经情醉崀山,魂系崀山!(2)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些小青年能够这样______风发、斗志昂扬。

(3)容琪______经营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因此熟悉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位不让须眉的女强人。

A. 寥廓义气独立B. 辽阔义气独力C. 寥廓意气独力D. 辽阔意气独立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橘子洲是一幅展示风情的画。

它以岳麓山为邻,与湘江水为伴,风光美不胜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

它西望层峦叠翠的岳麓山,与岳麓书院、爱晚亭相邻;东瞰湘江风光,尽览都市繁华。

从西向东,山、水、洲、城融为一体,似流动的画,如放大的盆景。

游客登洲,听渔舟唱晚,观岳麓红枫,看天心飞阁,赏满树橘红,吟先贤辞赋,其乐融融。

;;;。

①橘子洲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②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③饱经风霜的外国领事馆、高级别墅则见证着长沙开埠后的历史④曾国藩操练水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子洲上空⑤南宋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的讲学,诠释着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学的盛况⑥它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A.①⑥⑤④③②B.②①⑥⑤④③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⑤③④②⑥5.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B.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C.茹志鹃著作颇丰,佳作甚多,其中尤以《百合花》最为著名,《百合花》曾入选中学课本和大学文科教材。

D.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6.下列各项中,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A.人的一生应当像盛开的花朵,向世人呈现自己的美好与活力。

B.生命的意义在于快乐地享受过程,而不是悲观地承受负担。

C.不能让某些事物损害我们对自己的信心,我们的人生可以很精彩。

D.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于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于自己想要的太多。

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9题。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思郭沫若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来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1920年1、2月间作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的主体形象是炉中煤,表达了诗人眷念祖国、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感情。

B.诗的第二节从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卤莽直率,但胸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

C.诗的第三节交代煤的出身,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D.诗的第四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

“自从重见天光”,隐喻革命将起的中国;“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8.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将“燃”字换成“爱”或“思念”,好不好?为什么?9.诗人为什么要用“炉中煤”自喻?请结合诗歌意象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念奴娇·井冈山【注】毛泽东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注】本词为毛泽东于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所写。

1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回到阔别三十八年的井冈山,故地重游,引发了无限感慨,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气和雄心。

B.该词上片主要描写了井冈山宏伟壮丽的景象,下片主要回忆曾经的革命战争,让读者领略到作者豪迈的风采。

C.“犹记”两句,是作者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回忆,革命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激战如同发生在昨天。

D.词的下片中“万怪烟消云落”一句,运用了夸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胜利的喜悦。

11.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对上片内容进行赏析。

三、语言表达12.某同学在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时,口占一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请你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内容为素材,精心撰写一下联。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下联:13.毛泽东的诗词理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

请你为“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

要求:必须引用毛泽东的诗词,语言连贯并富有激情。

答案:1.B2.D“绿、碧”色彩重复,“透”不是显示物象的深度。

3.C(1)寥廓,指天空高远且空旷。

辽阔,指士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此语境中的对象是天空,所以选用“寥廓”。

(2)意气,指意志和气概;或志趣和性格。

如意气相投。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义气凛然。

此语境下应选“意气”。

(3)独立,指不依靠别人或单独地站立。

独力,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等。

此语境下应选“独力”。

4.A5.C6.D无中生有7.C项,诗的第三节隐喻自己长久积蓄心中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无愤懑之情。

8.不好。

“燃”字既紧扣题目“炉中煤”,又表达对祖国的炽热之情,用“爱”或“思念”既不能和题目照应,表达的感情也不如“燃”字表达得强烈。

9.“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第一,”炉中煤”熊熊燃烧的热烈象征着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第二,“炉中煤”的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着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它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言的劳动人民;第三,“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后来终于“重见天光”,象征着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

10.D项。

无拟人11.上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通过树木繁茂、群岭广阔、山峰险峻等自然之景,写出了井冈山的宏伟壮丽。

同时借楼台亭阁、如跃飞车展现了井冈山的巨大变化。

抒发了作者对井冈山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欣喜与自豪之情。

12.橘子洲头热血青年指点苍茫江山13.答案示例:毛泽东的诗词是矗立于中国文坛中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

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的意气风发,胸怀天下;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到“三军过后尽开颜”,我们读到了毛泽东的戎马倥偬、叱咤风云。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好好学习,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