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观实用钢笔行书字帖欣赏

合集下载

田英章钢笔行书字帖(3500个常用字)

田英章钢笔行书字帖(3500个常用字)

田英章钢笔行书字帖(3500个常用字)
文档概述
本文档是田英章钢笔行书字帖的模板范本,旨在提供给使用者一个规范清晰的书写参考。

该模板包含3500个常用汉字,具备极致详细的内容和操作指南。

文档结构
一、字帖格式
1.1 常见笔画名称
1.2 字帖形式
1.3 笔画及笔势
1.4 字帖显著特点
二、字帖书写要领
2.1 书法基本功
2.2 书法技法
2.3 字帖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三、花絮故事和人生感悟
3.1 田英章先生简介
3.2 字帖创作背景
3.3 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
3.4 艺术人生感触
四、字帖内容展示
4.1 字帖前言
4.2 字帖展示及注释
五、附录
5.1 笔画图片展示
5.2 常见汉字字形表
5.3 拼音注解
五、致谢
注释
1. 常见笔画名称:本部分介绍了书法常用的笔画名称,包括提起、落锤、橫撇勾等。

2. 字帖形式:介绍了田英章字帖的书写风格和版式设置。

3. 笔画及笔势:深入解析每个汉字的书写笔画和笔势的演变。

4. 字帖显著特点:分析田英章钢笔行书字帖在书法艺术方面的显著特点。

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文档不涉及法律名词。

最好的行书硬笔字帖

最好的行书硬笔字帖

最好的行书硬笔字帖
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风格,它以流畅、豪放的笔画和独特的艺术韵味而著称。

下面我将介绍几本被认为是较好的行书硬笔字帖:
1. 《行书硬笔字帖》(杨洪基著),这本字帖是行书硬笔字帖中的经典之作,由著名书法家杨洪基编写。

它包含了丰富的行书字体示范和练习内容,适合初学者和进阶者使用。

2. 《王羲之行书硬笔字帖》,这本字帖以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作品为模板,展示了他独特的书写风格和技法。

通过临摹这本字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行书的精髓。

3. 《行书硬笔字帖》(邵宏波著),邵宏波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这本字帖以他自己的行书作品为基础,结合了他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这本字帖内容丰富,适合不同水平的学习者。

4. 《行书硬笔字帖》(马中锡著),马中锡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这本字帖以他自己的行书作品为主题,展示了他的独特风格和创作思路。

字帖中的示范和练习内容丰富多样,适合有一
定基础的学习者。

5. 《行书硬笔字帖》(赵孟頫著),这本字帖以中国古代书法大师赵孟頫的行书作品为范本,展示了他的娴熟技法和独特风格。

通过学习这本字帖,可以更好地领悟行书的艺术魅力。

以上是几本被认为是较好的行书硬笔字帖,它们都可以帮助学习者系统地学习和练习行书硬笔字。

学习书法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和不断的研究,希望你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字帖,并享受书法艺术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优秀钢笔字帖

优秀钢笔字帖

以下是一些优秀的钢笔字帖推荐:
1. 《王羲之兰亭序》: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字体清秀俊逸,非常适合练习钢笔字。

2. 《颜真卿祭侄文稿》:这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其字体端庄秀丽,笔画流畅自然,是练习楷书的好材料。

3. 《柳公权九成宫醴泉铭》:这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其字体刚劲有力,结构严谨,适合练习硬笔字。

4. 《赵孟頫黄庭坚碑》:这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代表作之一,其字体秀美清丽,线条流畅自然,是练习行书的好材料。

5. 《文征明千字文》:这是明代书法家文征明的代表作之一,其字体端庄秀丽,笔画细腻有力,适合练习楷书和行书。

钢笔行书字帖-直接打印

钢笔行书字帖-直接打印

钢笔行书字帖启下点:尖入,重顿后向下出锋带下。

启右点:由上向下轻入重顿,然后向右上出锋收笔,与右侧的笔画呼应。

长点:一般作反捺使用,收笔时略露附钩,或向右下方顿笔即收,不带附钩。

启上横:书写时末端向上引带,以和下笔连接,如“天、大、古”的上横。

启下横:书写时向左下引带出锋,以和下笔呼应。

悬针竖:入纸后稍顿转笔向下由重变轻,出锋收笔。

垂露竖:落笔稍顿即提笔向下,至末端回锋收笔。

短竖:同楷书,但有的以点代替。

平撇:落笔稍顿后迅即向左平方向撇出。

斜撇:同楷书,只是在撇时要果断,不要迟疑,而且要全力送到位。

短挑:落笔后略顿,然后在提笔向右上方用力挑出。

(均有“土、王”等偏旁下端的短横变化而来)长挑:与短挑相似,唯其笔画少长。

可单独起承托作用,有时也同点画结合,如“独”等字。

斜捺:顺着撇势轻落笔,稍作横行即向右下行笔捺出,捺时要用力,并将笔势由斜改平斜。

平捺:回锋落笔,略横即向右下行笔,最后平捺出锋,平捺要“一波三折”,呈流动态势。

竖钩:先写竖然后顿笔用力向左下钩出。

整体要挺拔,遒劲有力。

斜钩:侧锋落笔后纵笔而下,最后翻笔向下钩出。

斜钩中部要略带弧,有韧劲刚中含柔,并有纵势。

卧钩:顺笔直入并向下向右用力作下弧,至笔画末端翻笔向左上用力钩出。

背抛钩:顺笔写上横,到转折处折笔而下,顺势婉转写弯曲,最后翻笔向左上钩出。

浮鹅钩:落笔稍重,接着引笔向下写竖,随即右拐变写横,最后翻笔向上钩出。

平折:落笔先写横,折时稍用力向左下方钩出。

竖折:先写竖画,至折时笔略提起,再顿后转笔向下,迅速向左上钩出。

两点水:先写点,顺势向下出锋与提画笔断意连。

三点水:只用两点,第一笔写点,第二点与竖画连写。

言字旁:先写点,再写横折提,点与横折提的横画笔断意连。

单人旁:下笔写短撇,不出锋,随后回锋翻笔顺势写垂露竖,有时根据右边的部首可回锋向右下以连右部。

如撇画长,则竖画短,撇画短,则竖画长。

双人旁:下笔写短撇不出尖,回锋折笔写第二撇,再回锋翻笔向下写竖,有时可回锋写右部。

中国行书硬笔字帖作品欣赏_硬笔行书字帖

中国行书硬笔字帖作品欣赏_硬笔行书字帖

中国行书硬笔字帖作品欣赏_硬笔行书字帖行书硬笔字帖欣赏图片1行书硬笔字帖欣赏图片2行书硬笔字帖欣赏图片3行书硬笔字帖欣赏图片4行书硬笔字帖欣赏图片5行书的基本理解行书是隶书成熟规范和章草形成之后出现的一种字体,它与楷书基本同时出现。

从魏、晋开始,行书和楷书分别成为日常书写和正式书写中最重要的两种字体。

其造型基础,为汉代简牍隶书和刻石隶书,是在汉代简牍隶书书写过程中形成的。

从造型形态上来看,行书介于简牍隶书、章草和今草之间。

从理论上可以说,行书是简牍隶书通往章草和今草的桥梁,所以魏、晋以后的行书或草书作品,往往出现行、草夹杂的情况。

“三大行书”的文化内涵由于书法独特的文化性,所以在书法史能留下名字的书法家通常首先是个文人,传世的书法名作也不只体现出单纯的技巧高妙,更重要的是书法作品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的《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就是这种极富文化性的代表作。

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而不是王羲之的手札或尺牍,或者别的书家的什么作品呢?这个问题一定要从《兰亭序》诞生的整个时代背景进行考察。

魏晋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以及自然灾害的破坏,损害了传统的天人和谐关系,这使得时人对传统的价值标准和信仰追求进行否定和摒弃,重新思考天人关系,追问人的生命价值,玄学由此兴起。

这促使魏晋士人对自己作为个体独立的人而不是天人感应的人进行重新体认,人的气质、才性、容止、神采、风貌、情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所以东晋名士所构建并实践的玄学人格,在于游心于淡,出处同归,寄情山水以及人性在自然中的适意舒展。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兰亭之会,既是一次艺术活动,更是玄学人格在大自然中的展示。

这些文化意义突出表现在王羲之书法中的“内擫”笔法上,《兰亭序》通篇用行书写成,整体上规整有序,转折处表现出刻意的内擫,这是一种理性克制的情感,不同于王献之“外拓”的浪漫奔放。

这不能说和王羲之“坐而获逸”的思想无关:既然在位为官经世为民,这情感必须有所节制;但同时又满怀隐逸求仙的自由之心,则情感韵味又会抑制不住地流露。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帖放大版28张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帖放大版28张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帖放大版28张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01[放大]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02[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03[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04[放大]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05[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06[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07[放大]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08[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09[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10[放大]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11[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12[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13[放大]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14[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15[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16[放大]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17[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18[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19[放大]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20[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21[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22[放大]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23[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24[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25[放大]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26[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27[放大]
钢笔偏旁部首行书写法字
帖28[放大]。

钢笔行书笔画练字字帖5-打印版

钢笔行书笔画练字字帖5-打印版

钢笔行书笔画练字字帖(5)
(共20笔)
尸字头:横折与横连写,然后写长撇。

户字头:下笔写点,下面写“尸”。

病字头:先写点,顺势写横,然后写撇,点与提画可连写,提画可与被包围部分连写。

虎字头:基本同楷书,但笔画较楷书要流畅些,里面的“七”竖弯钩改为竖弯并回锋与下面连写。

包字头:同楷书基本相同。

建字底:同楷书,只是这话角度较小。

走之儿:下笔先写点,然后写弧斜竖,注意弧度的微略变化,最后写横捺,应舒展。

走字旁:行书只两笔,先写横,再写竖与横折折折捺连写,捺画为主笔。

三框儿:先写横、竖,然后写被包围的部分,最后写底横。

另种写法同楷书。

同字框:写法同楷书。

弄字底:先写横,然后写竖,收笔时可向右上带附钩,与右竖笔断意连,最后写悬针竖。

儿字底:基本同楷书,竖弯钩起笔在“儿”字撇起笔处起笔。

贝字底:写法与“贝”字旁相同,只是写扁一些,右点写长一些。

手字底:第一笔撇改为横,第二横与第三横连写,最后写竖钩。

四点底:下笔把左边的点写成右点,收笔可向右上出锋,然后写第二笔的波折画,收笔时稍顿向右下出锋。

心字底:下笔把左边的点写成右点,收笔可向右上出锋,然后写卧钩,最后写连点连写。

绞丝底:两个撇折连写,然后写点,再写小竖钩,左右两点可用牵丝连写,也可笔断意连。

示字底:上面的两横连写,然后写竖钩,再写左边的点,牵丝连写右边的点。

皿字底:下笔写左竖回锋写横折,中间的第二竖写成小竖撇与底横连写。

衣字底:点、横、撇连写,然后写竖提,再写短撇,最后写捺,捺画要舒展。

适合硬笔的行书字帖

适合硬笔的行书字帖

适合硬笔的行书字帖
对于硬笔行书字帖的选择,有一些经典的字帖是非常适合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硬笔行书字帖推荐:
1. 《欧阳询行书字帖》,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
书字帖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而闻名。

这本字帖收录了欧阳询的行书
作品,是学习行书的经典之作。

2. 《米芾行书字帖》,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书以
其独特的风格和气势雄浑而著称。

这本字帖收录了米芾的行书作品,对于学习行书的人来说是一本宝贵的参考资料。

3. 《颜真卿行书字帖》,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
书以其刚劲有力的笔画而著称。

这本字帖收录了颜真卿的行书作品,对于学习行书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范本。

4. 《赵孟頫行书字帖》,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
书以其简练秀丽的风格而受到广泛的赞赏。

这本字帖收录了赵孟頫
的行书作品,对于学习行书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素材。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行书字帖也值得一提,例如《王羲之行书字帖》、《褚遂良行书字帖》等等。

这些字帖都是经典之作,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行书的技巧和风格。

在选择字帖时,可以根据个人的水平和兴趣进行选择。

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字帖,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高的字帖,挑战自己的书写技巧。

总之,选择适合硬笔行书的字帖是学习行书的重要一步。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模仿,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行书水平。

希望以上的推荐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