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

合集下载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作者:叶丽萍看到标题的人或许会想起李大钊在《新青年》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但其实这里只是我对马克思的一些小小见解,根本就不能和李大钊相提并论。

对马克思的认识应该是从高中开始的,虽然初中的时候已经是知道有个叫马克思的伟人,但那时候只是对他定义为哲学家,出了两本书叫做《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对他的思想根本就是一窍不通的,认为那是共产党统治下的一种思想冲洗。

可是慢慢地上了高中,对他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不经肃然起敬,为这个伟大的人画上了一个打标签。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知识。

在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涉及的知识面最广的科学体系,它是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的伟大思想宝库。

从研究对象跟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而马克思本人也没有其他人想象中那么呆滞,他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

他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

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

马克思的笔记不少是自己制作的。

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叠白纸一折为二,然后居中间缝上一道线。

在原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

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旁边留出的空白处有用铅笔、钢笔作的粗细实线、虚线,“X”、“+”等各种记号。

为了查阅方便,马克思还对许多笔记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时不用翻找,随手就能抽出来。

同时马克思还在书上直接作笔记。

重温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重温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9年9月,《新青年》第6卷第5号、第6号连续发表了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下)。

这篇2万多字的雄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一百多年来介绍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

今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立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重温经典,明理增信,具有特殊重要的政治意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一百多年前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实非易事。

李大钊在此文开篇即明言:“一个德国人说过,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定是欺人之谈。

因为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

”那么,李大钊为何要撰写此文,又为何能撰写此文呢?这需要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认识其写作背景。

李大钊个人的成长背景和思辨特质为他在同时代先进知识分子中第一个全面研究并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创造了独特的条件。

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他的“矢志努力”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对于真理具有热切而不懈的追求。

他投考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习法政诸学及英、日语学”,又“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受到日本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安部矶雄等教授的影响,后又对“民彝与政治”“群众对抗力”等进行深入探讨。

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能造出一种由一定排列的组织,能把那从前各自发展不相为谋的三个学科,就是经济、法律、历史联为一体,使他现在真值得起那社会学的名称”。

其实这些学科正是李大钊多年求学的社会科学的知识背景,这在当时中国共产主义先驱者群体中并不多见,为他最早理解并接受马克思学说创造了必要的先决条件。

从社会背景看,俄国十月革命给在黑暗中苦苦摸索的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震撼,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让民族先进分子看到了民众的力量和希望。

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视俄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同为影响于未来世纪文明之绝大变动”,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断言“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理论体系,它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社会和政治思想。

读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思想和理论内涵,同时也对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分析和批判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而这种矛盾和斗争是由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而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是最为尖锐和激烈的,资本家剥削工人,工人受到剥削和压迫,这种阶级矛盾必然会导致阶级斗争。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弊端。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和压迫的制度,它使得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的财富和资源,而绝大多数的人则处于贫困和压迫之中。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这种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危害。

最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展望让我对社会主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摆脱剥削和压迫的制度,它追求的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展望,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前景,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意义。

总之,读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后,我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思想和理论内涵让我对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的未来有了更为清晰的展望。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思想武器,它让我更加坚定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追求。

希望通过不懈地努力,我们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进步。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全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全

李⼤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李⼤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刊登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个德国⼈说过,五⼗岁以下的⼈说他能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定是欺⼈之谈。

因为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

他那名著《资本论》三卷,合计⼆千⼀百三⼗五页,其中第⼀卷是马⽒⽣存时刊⾏的,第⼆、第三两卷是马⽒死后他的朋友昂格思替他刊⾏的。

这第⼀卷和⼆、三两卷中间,难免有些冲突⽭盾的地⽅,马⽒的书本来难解,添上这⼀层越发难解了。

加以他的遗著未曾刊⾏的还有很多,拚上半⽣的⼯夫来研究马克思,也不过仅能就他已刊的著书中,把他反复陈述的主张得个要领,究不能算是完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我平素对于马⽒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今天硬想谈“马克思主义”已经是僭越的很。

但⾃俄国⾰命以来,“马克思主义”⼏有风靡世界的势⼦,德奥匈诸国的社会⾰命相继⽽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

“马克思主义”既然随着这世界的⼤变动,惹动了世⼈的注意,⾃然也招了很多的误解。

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虽然极其贫弱,⽽⾃⼀九⼀⼋年马克思诞⽣百年纪念以来,各国学者研究他的兴味复活,批评介绍他的很多。

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我们的思辨中,有点正确的解释,吾信这也不是绝⽆裨益的事。

万⼀因为作者的知能谫陋,有误解马⽒学说的地⽅,亲爱的读者肯赐以指正,那是作者所最希望的。

(⼆)我于评述“马克思主义”以前,先把“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占若何的地位,略说⼀说。

由经济思想史上观察经济学的派别,可分为三⼤系,就是个⼈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与⼈道主义经济学。

个⼈主义经济学,也可以叫作资本主义经济学。

三系中以此为最古。

著《原富》的亚丹·斯密(Adam Smith)是这⼀系的⿐祖。

亚丹·斯密以下,若马查⼠(Malthus)、李嘉图(Ricardo)、杰慕⼠·穆勒(James Mill)等,都属于这⼀系。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理论体系,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和理论深度,同时也对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危机。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引发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的社会分析框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一个不断推动的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但它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摆脱资本主义的束缚,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真正解放。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社会变革理论,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最后,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我对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解决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解放。

总之,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和理论深度,同时也对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社会理论,它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理论,它试图揭示社会的内在规律和不平等现象,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构想。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对于理解和改变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于理解社会的内在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存在,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马克思主义对于这种社会现象提出了深刻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规律和矛盾。

这种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改变社会的动力和方向。

其次,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构想,为我们提供了改变社会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是不可持续的,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崩溃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秩序,认为在这种社会中,人们可以摆脱阶级斗争和剥削,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构想为我们提供了改变社会的理论基础,激励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社会秩序。

最后,马克思主义对于改变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激励人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社会秩序,为我们提供了改变社会的动力和方向。

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指导意义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着人们不断地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而努力奋斗。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对于理解和改变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社会的重要思想工具,构想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指导着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社会秩序。

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意义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地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而努力奋斗。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8年的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等救亡图存的进步青年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历代救国人艰辛的探索后发现了一条明路。

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作为土木工程系的青年学生,没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就难以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为此,我抱着渴求与好奇的态度,学习了一个多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以下是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浅薄的理解。

课堂上,我们知道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马克思主义,我特地参阅了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目前最科学的理论体系,不仅能在生活的点滴中为我们指点迷津,还将会在我毕生的土木工程建设事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不妨从马克思主义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程中的指导作用为主,分三部分来阐述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是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会我们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起初进入土木系时,我片面的认为工程中一定要多用材料才能确保坚固可靠。

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后,我逐渐认识到要从多个角度辩证的选择材料的用量和强度,降低成本不等于偷工减料,反而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轻自重增大跨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眼光中,即使是权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也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辩证的处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们参与实践有力的工具。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思想体系,就像一盏明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无尽的光辉。

对于我来说,马克思主义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理解世界的新大门。

以前,我看待这个世界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

看到社会上有富人和穷人,有各种不同的阶层,就觉得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从来没有深入想过背后的原因。

就好比看一场魔术表演,只看到魔术师变幻出各种奇妙的东西,却不去探究背后的手法。

可是马克思主义来了,它就像一个智慧的导师,把这层“魔术”的幕布给揭开了。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社会的阶层分化不是偶然的。

就像盖房子,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部分,有的是搬运砖头的小工,有的是指挥全局的建筑师。

在社会这个大建筑里,那些掌握生产资料的人就像是建筑师,他们能够决定很多事情的走向,而普通劳动者往往只能在他们设定的框架内工作。

这就形成了不同的阶级。

这让我突然明白,原来社会现象背后有着这样深层次的经济根源。

马克思主义还让我看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事件堆积,而是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有着自己的流向。

每一个社会形态就像河流中的一段,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向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这就好比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特点,而且是不可避免地向着成熟发展。

这时候我就想啊,原来历史是这样一个有逻辑的进程,那我们人类在这个进程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马克思主义里说的无产阶级的使命,那可是相当伟大的。

无产阶级就像是黑暗中的火种,有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你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受到压迫,就像被石头压住的小草。

可是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总会寻找缝隙生长出来。

无产阶级也是一样,他们在压迫下逐渐觉醒,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他们联合起来,就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湖海,那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这种力量不是为了破坏,而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就像把一个破旧的房子推倒,然后建立起一座漂亮的大厦,让所有人都能在里面幸福地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
软英1303 刘定顺201392055
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在《新青年》杂志上,李大钊先生写下了一篇振奋人心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那个枪声不断的年代,这篇文章如一盏明灯,引导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阅读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让我获益匪浅,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剖析得简明易懂,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给当时的进步青年以极大启发,指出一条与当时新文化运动中激进资本主义不同的共产主义救国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基础。

读了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经济组织一经改造,一切精神上的现象都跟着改造。

但是我觉得他忽略了政治与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们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接纳程度、对现存政治制度的认可度、对现任政府的信任度等政治心理和政治信念都会影响甚至决定他们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的接纳和信任度,他们的经济活动是否遵纪守法,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要内容我觉得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他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
第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三部分以及独特的唯物史观;
第三,传统的唯物史观-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并且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影响它;
第四,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独特的唯物史观: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

“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

这种构造给社会的、政治的及精神的生活过程,加上条件。

它不是人类的意识决定其存在,他们的社会的存在反是决定其意识的东西。

”这观点我赞同。

因为群体关系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存在,它脱离人们的意志而独立存在,但是反过来,这种关系一旦确立,它反而会影响人们的意识行为,因为人们毕竟要受到这种生产关系的制约,不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

读完整篇文章,我觉得李大钊说得对,马克思主义真的很难读透,我对马克思一片敬仰之情,他的思想是如此之深邃,我们至今都还在他的思想的指导下。

但是,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应该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