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药术及手术后的七大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换药术的注意事项

换药术的注意事项

换药术的注意事项换药术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药物更换的一种技术。

正确的换药操作可以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换药术的一些注意事项:1.了解患者情况:在进行换药前,医务人员应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史和过敏史等重要信息。

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药物的更换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2.规范操作流程:医务人员在换药时应遵循一系列规范的操作流程。

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将旧药包装移除等。

这些步骤能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3.选择合适的药物:在进行药物更换时,医务人员要准确选择合适的替代药物。

要评估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作用机制等因素,确保新药物能够有效替代旧药物。

此外,患者需告知医生是否存在特殊情况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

4.遵守药物储存要求:对于开封但未立即使用的药物,医务人员应该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储存,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这些要求可能包括存放在特定温度下、避光等。

医务人员需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确保按照要求进行储存。

5.监测患者反应:在更换药物后,医务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

这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生命体征的变化等。

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新药物效果不佳,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记录换药过程:每次进行药物更换时,医务人员都应该进行详细的记录。

记录包括换药时间、更换的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信息。

这些记录对于监测患者疗效、评估药物效果以及后续治疗的参考非常重要。

7.教育患者:在换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向患者提供适当的教育。

这包括向患者解释新药物的用途、剂量、不良反应等信息,以及告知患者在家中如何正确使用新药物。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治疗过程。

8.遵循丢弃规定:对于使用过的药物包装、器械等,医务人员应该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规定进行处置。

这样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总结起来,换药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技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院护理换药术操作规范

医院护理换药术操作规范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日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日换药,引流3~7日更换或拔除。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外科手术,换药者如已接触伤口的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无菌的换药碗。需要物件时可由护士供给或洗手后再取。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取出后,不得放回原容器内。污染的敷料须立即放入污物盘或敷料桶内。
2.换药者应先换清洁的伤口,如拆线等,然后再换感染伤口,最后为严重感染的伤口换药。
3.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攸锁或其他消毒溶液冲洗。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酒精中和。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3.换药时应注意取去伤口内的异物,如线头、死骨、弹片、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
4.换药动作应轻柔,保护健康组织。
5.每次换药完毕,须将一切用具放回指定的位置。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另一个患者换药。
文件名
换药术操作规范
电子文件编码
HLGL-02-030
页码
2-2
四、操作方法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湿润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伤口换药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伤口换药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伤口换药操作过程注意事项伤口换药是处理创伤后期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伤口换药操作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促进创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注意事项,以保证伤口换药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洗手:在进行伤口换药前,首先要彻底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洗手至少20秒,以杀菌杂质,同时也要保持手部肌肤的湿润,预防皮肤龟裂,从而减少伤口再感染的风险。

2. 穿戴手套: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必须在换药操作前穿戴无菌的医用手套,切勿使用乳胶手套,而是应选择无粉且符合医用标准的合成聚合物手套。

3. 清洁伤口: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清洁伤口,以去除表面的潜在病菌,避免进一步感染。

切记不可使用高浓度碘酒或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因为它们可能对新生的组织和细胞产生损害。

4. 医用棉签:用医用棉签轻轻擦拭伤口四周,并确保棉签是方正的,不要使用有纤维掉落的木棒,以免残留纤维引发感染。

5. 切勿揉搓伤口:在清洁伤口时,要避免揉搓伤口,因为这样会撕裂伤口边缘的新生组织,延缓伤口愈合。

6. 止血:对于有明显出血的伤口,可以先使用清洁的纱布轻压伤口,以止血。

如果出血无法控制,应及时就医。

7. 上药:根据医生的指示,选择适当的敷料进行覆盖。

例如,对于干燥的创面可以使用胶原蛋白或硅凝胶敷料,而湿润的创面则适合使用含有抗菌药物或保湿剂的敷料。

避免频繁换药,以减少创面破坏和感染的风险。

8. 固定敷料:在使用敷料后,需要用适当的固定材料固定敷料,例如胶布或绷带。

固定敷料的目的是防止敷料移位或松动,并保护敷料不受外界环境的污染。

9. 警惕感染症状:在换药后,应密切观察伤口的变化。

如果伤口周围发红、肿胀、渗液或有明显疼痛,可能是感染的征兆,应及时就医。

10. 定期更换敷料: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敷料,以确保伤口保持清洁和湿润状态。

注意更换敷料时的消毒步骤,以避免交叉感染。

11. 注意保持伤口干燥:尽可能避免积水或污物进入伤口,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干燥,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换药术的注意事项

换药术的注意事项

换药术的注意事项换药术是指对病人的伤口或创面进行清洁、消毒并更换敷料的步骤。

正确的换药术可以保证伤口的良好愈合,减少感染的风险,但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伤口的引发问题,甚至延长愈合时间。

下面是换药术的注意事项:第一,个人卫生:换药前,务必洗净双手,戴上无菌手套。

这是为了避免将细菌带入伤口,造成感染。

同时,要保持清洁的工作环境,尽量避免其他物品接触伤口。

第二,正确消毒:换药前,需要用适当的消毒液对伤口进行消毒。

可以使用酒精、碘酒或者氯己定等消毒剂。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度消毒,以免损伤组织。

同时,消毒液也要保持无菌状态,避免交叉感染。

第三,轻柔处理:处理伤口时要轻柔细致,避免用力过大或刺激伤口,以免造成疼痛或进一步损伤伤口。

使用热盐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不要使用自来水或其它不清洁的水源。

第四,安全揭带:如果伤口已经结痂,要小心地将敷料揭带。

可以用温水湿敷在伤口上,软化结痂,然后轻轻涂抹清洁。

注意不要将揭带上的纤维或积聚物残留在创面上。

第五,正确包扎:更换敷料时,要根据伤口的大小和情况选择适当的敷料,如纱布、医用胶布或透气性敷料。

包扎时要遵循医生的指示,将敷料固定好,不要太松或太紧。

第六,观察伤口:换药后,要仔细观察伤口的情况。

如果伤口有红肿、渗液、发炎、出血或疼痛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第七,定期换药:根据医生的建议,要定期更换敷料并进行伤口护理。

一般情况下,伤口在愈合初期每天更换一次,渐渐改为每两天或三天,直到伤口完全愈合。

总之,正确的换药术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并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遵循个人卫生要求,正确消毒、轻柔处理、安全揭带、正确包扎、观察伤口、定期更换敷料以及随时向医生寻求帮助都是换药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病人的伤口得到最佳的护理和康复。

换药操作注意事项

换药操作注意事项

换药操作注意事项
第33页
注意事项
1.操作轻柔,保护健康组织。换药后 认真洗手。
2.先换清洁创面,再换感染轻微创口, 最终换感染严重创口,或特异性感染创 口。
换药操作注意事项
第34页
注意事项
3. 无菌一期伤口换药普通在24小时、 72小时常规观察局部肿胀渗出情况。
4天换药,尤其注意轻易出现血肿或引 流情况及时排除险情比较关键。
换药操作注意事项
第12页
5.普通无严重感染平整创面,用凡 士林纱布敷盖即可。感染严重伤口, 可用0.05%新洁尔灭,0.02%醋酸洗 必泰等洗涤或湿敷,亦可用黄连软 膏,去腐生肌散等中药外敷。化脓 伤口可用优锁溶液洗涤或湿敷。特 异感染,可用0.02%高锰酸钾湿敷。
换药操作注意事项
第13页
6.最终,覆盖无菌纱布(普通 为8层),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换药操作注意事项
第29页
常见伤口处理
5.切口脂肪液化:在脂肪丰富地方易出 现脂肪液化,此时广泛敞开切口(脂肪 液化区域全部打开),培养+药敏,加强 换药。为了缩短时间,在早期消毒后在 局部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 葡萄糖粉,天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 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 蝴蝶胶布拉合。
换药操作注意事项
第5页
换药准备工作
2.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碗两个,盛 无菌敷料;弯盘1个(放污染敷 料),镊子2把,剪刀1把,备酒精 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 水、碘伏棉球、胶布等。
换药操作注意事项
第6页
换药准备工作
3.让病人采取舒适卧位或坐位,利 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换药术.avi
换药操作注意事项
第24页
惯用敷料选择

伤口换药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

伤口换药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

伤口换药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伤口换药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一、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凡接触伤口的物品,均须无菌。

防止污染及交叉感染,各种无菌敷料从容器内取出后,不得放回,污染的敷料须放入弯盘或污物桶内,不得随便乱丢。

2.换药次序先无菌伤口,后感染伤口。

3.特殊感染伤口的换药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等感染伤口,换药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技术,除必要物品外,不带其他物品,用过的器械要专门处理,敷料要焚毁或深埋。

二、操作方法换药前操作者应洗手,并戴好帽子和口罩。

1.一般换药方法:(1)移去外层敷料,将污敷料内面向上,放在弯盘内。

(2)用镊子或血管钳轻轻揭去内层敷料,如分泌物干结粘着,可用生理盐水润湿后揭下。

(3)一只镊子或血管钳直接用于接触伤口,另一镊子或血管钳专用于传递换药碗中物品。

(4)75%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生理盐水棉球轻拭去伤口内脓液或分泌物,拭净后根据不同伤口选择用药或适当安放引流物。

(5)用无菌敷料覆盖并固定,贴胶布方向应与肢体或躯干长轴垂直。

2.缝合伤口换药:(1)更换敷料:一般在缝合后第3日检查有无创面感染现象。

如无感染,切口及周围皮肤消毒后用无菌纱布盖好。

对有缝线脓液或缝线周围红肿者,应挑破脓头或拆除缝线,按感染伤口处理,定时换药。

(2)拆线:详见后面拆线部分。

3.其他伤口换药:(1)浅、平、洁净伤口:用无菌盐水棉球拭去伤口渗液后,盖以凡士林纱布。

(2)肉芽过度生长伤口:正常的肉芽色鲜红、致密、洁净、表面平坦。

如发现肉芽色泽淡红或灰暗,表面呈粗大颗粒状,水肿发亮高于创缘,可将其剪除,再将盐水棉球拭干,压迫止血。

也可用10%~20%硝酸银液烧灼,再用等渗盐水擦拭,若肉芽轻度水肿。

可用3%~5%高渗盐水湿敷。

(3)脓液或分泌物较多的伤口:此类创面宜用消毒溶液湿敷,以减少脓液或分泌物。

湿敷药物视创面情况而定,可用l:5000呋喃西啉或漂白粉硼酸溶液等。

每天换药2~4次,同时可根据创面培养的不同菌种,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护士资格外科考试:术后换药的注意事项

护士资格外科考试:术后换药的注意事项

护士资格外科考试:术后换药的注意事项
术后换药是非常重要的护理程序,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卫生:在换药前,务必洗手并戴上洁净的手套,以确保操作区域的卫生。

2. 预防感染:在换药前,检查伤口是否存在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异味等。

如果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并按照医嘱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3. 移除旧药和清洁:轻轻地移除旧药物,并清洁周围的伤口区域。

清洁时,可以使用温盐水或医生指示的专用清洁剂。

请小心避免对伤口造成任何额外的刺激。

4. 更换敷料: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更换。

根据伤口的情况,可能需要使用无菌纱布、透明敷料或者油膏敷料等。

5. 遵循医嘱:更换药物时,应根据医嘱准确地执行并注意注意伤口、换药时间和频率。

6. 观察伤口:在换药后,应仔细观察伤口有无异常情况,如渗液、出血、肿胀等。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7. 安全处置:确保正确处置废弃物和污染物,包括旧药、纱布和手套等。

8. 安慰和安抚:在操作时,要始终保持耐心、温和,并尽量安
抚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感。

重要的是要记住,术后换药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对操作有任何疑问或困惑,请及时向医生或经验丰富的同事寻求帮助。

换药操作后宣教事项

换药操作后宣教事项

换药操作后宣教事项1. 引言换药操作后的宣教事项是指,在完成了患者的换药操作之后,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进行相关的宣教,以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掌握换药后的注意事项和护理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换药操作后的宣教内容,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理、生活注意事项等方面。

2. 伤口护理2.1 清洁与消毒•在进行伤口清洁时,首先要确保双手清洁,并佩戴好手套。

•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进行轻柔地清洗伤口,并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

•在清洗伤口时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物质,如碘酒等。

•清洗完毕后,使用消毒棉球蘸取适量的酒精进行消毒,注意不要过度用力。

2.2 敷料更换•定期更换敷料是保持伤口干燥和促进愈合的重要环节。

•在更换敷料之前,要先将双手彻底清洁,并佩戴好手套。

•轻轻撕开旧敷料,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伤口二次损伤。

•清洁并消毒伤口后,选取适合大小的敷料进行包扎。

•注意敷料的贴合度和固定性,避免松动和滑落。

2.3 观察与记录•换药操作后,需要密切观察伤口的变化情况。

•注意观察伤口的颜色、形状、分泌物等方面的变化。

•及时记录观察到的情况,并向医务人员反馈。

3. 饮食调理3.1 营养摄入•换药后,患者需要加强营养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C和锌等营养物质。

•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食物(如鱼肉、瘦肉等)的摄入。

3.2 避免刺激性食物•在换药后的一段时间内,应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物等。

•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伤口,延缓愈合过程。

4. 生活注意事项4.1 避免过度运动•在换药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拿。

•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伤口裂开或出血。

4.2 注意伤口保护•换药后的伤口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

•避免碰触伤口,以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4.3 定期复诊•患者在换药操作后需要定期复诊以监测伤口的愈合情况。

•定期复诊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问题。

5. 总结换药操作后的宣教事项是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掌握换药后的注意事项和护理方法的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后的七大注意事项手术治疗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除了实施正确的手术方案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外,术后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妥善认真的伤口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手术之后,病人要努力配合医护人员,预防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后果的发生。

1、保持术后的良好体位。

手术后,一般中、小手术的病人即送回原来的病室,而大手术或危重手术病人,则送到术后病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全身麻醉的病人,此时尚未清醒,应平卧,不垫枕头,头偏向一侧,以防唾液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

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病人,术后要平卧6~12小时,以防术后头痛的发生。

颈、胸、腹部手术之后,多采“胱或半卧位。

脊柱手术后的病人,要睡硬板床。

四肢手术后的病人,须抬高手术的肢体或进行牵引。

2、协助医护人员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如有自我感觉不适、发热和心跳快等,应向医生、护士报告。

这里要告诉您一点常识,术后3~5天内,体温常在38℃左右,这是必然的,叫术后反应热,或吸收热,对此不必紧张。

3、加强饮食配合。

手术后要加强营养,以利于身体康复。

一般的手术,术后即可进食,腹部手术的病人,要待肠蠕动恢复、产生虚恭(即放屁)后,方可进液状流食;胃肠手术的病人,先进行胃肠减压,同时应禁食,停止胃肠减压后才能进流食,以后慢慢恢复到正常饮食;大手术或全身麻醉手术后,多有短期消化功能减退,不想吃饭,甚至恶心、呕吐,可以要求输液。

严重时,医生会插胃管,通过胃管注入流食。

4、协助医护人员严格术后的伤口管理。

不要乱动,不要随意揭开覆盖伤口的纱布,更不能用手去触摸或用水清洗伤口,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如自己不小心弄湿或污染了纱布,应请求医生护士给予更换,以防切口感染化脓。

如发现伤口周围红肿或有血水流出,应及时告诉医生护士,争取给予及时妥善的处理。

5、术后要早期活动。

根据手术的大小和术后的病情,在经过医生准许的条件下,争取早期下床活动。

这对于增加呼吸深度,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胃肠功能,增进食欲,都十分有利;对于防止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如腹部手术,一般术后2~3天就应该适当下床活动或作床上活动,以防止腹胀和肠粘连。

痰多的病人,应多翻身,并用手压住伤口,协助咳嗽排痰,以防肺部感染。

肥胖病人应多活动四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6、掌握拆线的最佳时间。

术后切口的拆线时间,要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而决定。

一般手术,于术后5~7天拆线;下腹部、会阴部手术的拆线时间适当延长;上腹、胸、背及臀部术后7~9天拆线;四肢术后10~12天拆线,关节及其附近的手术,于术后14天拆线较为适宜;全层皮肤移植术,应于术后12~14天拆线;年老、体弱、贫血或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7、其他注意事项。

有的病人手术后不习惯卧床”悖或因腰麻后排尿反射障碍,解不出”恪R虼耍对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卧床者,术前就应练习卧床”恪H绻病情充许,可协助病人坐起,跪着或站着排尿,还可以采取腹部热敷,扎银针等办法协助排尿。

如果上述措施无效,术后8~12小时仍不能排出”悖应请求导尿。

对术后身上所带的各种导管,要注意保持其通畅,防止导管折叠、堵塞或脱落。

术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门诊手术的病人,术后要在门诊休息片刻,并向医生问明复诊、换药和拆线时间,按时去医院复诊并接受处置。

出院后,如发现拆线后的术口崩裂、出血或剧烈疼痛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和处理。

换药的讲究换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是最普通的事,然而也是最容易疏忽的事。

一个无菌切口可以因为换药不当而感染;因酒精的刺激而使皮瓣坏死;更头疼的是一些皮肤坏死的创面,要经过漫长的换药才能愈合;而骨外露往往要通过皮瓣才能搞定。

换药确有很多讲究,恰到好处的换药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

本人亲眼目睹过内固定手术后由于皮肤坏死至钢板及骨外露的患者,经中医祖传秘方换药,不到一个月,奇迹般的痊愈了。

还有一例是指骨开放性骨折,交叉克氏针术后,皮肤由于搓伤而坏死,导致伸肌腱外露,两周中药换药后痊愈。

它的意义在于:“石头上能长草”。

从此对换药愈加重视,对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而折服。

现在我们看看各大门派的换药技巧。

原则是:无菌。

清洁。

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防止创面裸露及覆盖裸露创面。

促进伤口愈合。

至于生理盐水一般用在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

葡萄糖和胰岛素合用有刺激肉芽生长的作用。

而高渗盐水可能有抑制肉芽生长的作用首先我讲碘伏和酒精的应用的更适应的范围。

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

而酒精或者碘酒就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而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

所以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

不过上述这两种因为有一定的刺激性。

所以开放创口不能应用。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注和湿化,因为这可能是一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并不平整的创口,希望冲注能够去处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高渗盐的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和有的讲蜂蜜的作用一样。

还有局部放庆大霉素针等主要是已经感染的创口。

谈不上是原则吧。

就像以前还有用新洁而灭一样。

可能对碘伏的效力不是很有信心的缘故。

紧要关头还是要应用碘酒、酒精的。

1、外科换药首先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从开始取料时直到换药结束都应遵守。

2、什么时候该用酒精,什么时候该用凡士林纱条,这都是有学问的。

必须熟悉生理盐水,酒精,碘伏,黄纱条以及凡士林纱条的作用机制,这样在处理不同的伤口时就可以适当选择。

3、敷料的选择。

有些人喜欢用大量的敷料,以为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持无菌状态;也有些人只用少数几层,认为可以节约成本。

其实敷料多选少选都是不合适的。

敷料选择多少合适呢?这得从伤口的生长说起,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所以开始几天敷料可以多用几层,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

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

为什么有些人后期总是不见创口角质层愈合,我想与上面这个有关系的。

要记住:我们进行外科换药的目的是:两个提供。

即:1、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以免再次受到攻击。

2、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利于生长,愈合的环境,使其尽早愈合。

换药的目的主要是: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

3,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有时单纯冲洗要做到清洁创面比较难,可以采用“泡澡”的方法,虽然文献上报道有使感染扩散的可能,但我觉得多更换几次“洗澡水”感染扩散的可能几乎不可能。

研究表面潮湿的创面有利于组织生长,这就是我们平时喜欢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的主要原因,同时生理盐水纱布还有通畅引流的作用,但由于潮湿的环境也是细菌生长的温床,细菌在6-8小时就会进入对数增殖期,故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作到勤换药(最好3-4次/日),很多人喜欢创面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湿敷,头1-2次效果是非常好的,长期效果不佳,且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凡士林纱布可以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可以减少组织液的渗出,早期的创面还可以止血,但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畅,常加重感染。

高渗葡萄糖为一种脱水药,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

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

化脓创口的处理。

一般如果创口化脓有脓液流出或可触及波动感,就要及时敞开引流,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期待它会吸收,引流是最好的方法,敞开以后须尽量将创口里的坏死组织彻底清楚,如果一次性无法全部清处,可以在以后的换药时逐步清除。

然后填赛稀释的PVP-I纱条,充分引流,不宜填赛过紧影响血供且不利引流。

当然也可以用生理盐水纱条。

或者外敷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等。

我们一期闭合创口用酒精和强力消毒碘开放创口用生理盐水和强力消毒碘高渗盐水用在创面水肿较重时用葡萄糖和胰岛素多用在创面营养不良生长较慢时用换药原则 1无菌 2 保护创面 3促进生长换药的时候可以适当刮除表面的水肿或欠新鲜的肉芽,再用糜蛋白酶湿敷,这样可以促进局部组织愈合感染伤口或者术后脂肪液化伤口,应及时间断拆线引流,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周围后,用手将伤口内脓汁尽量挤出,并用20ml注射器抽取庆大霉素(轻者)或万古霉素(重者)去掉针头直接钝性扎引流口直接冲洗并回抽冲洗液。

可不放纱布引流条,一般两三次就可去除感染、封口。

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我们的经验是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养+药敏,加强换药.若培养阳性就是感染喽.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切口要换好长时间,我们为了缩短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我们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即可.我们做了对照,明显缩短了时间.谈谈下肢脉管炎截肢术后,切口不愈合在换药方面的一点体会:一般这样的患者由于皮肤血运情况很差,虽然疼痛、坏死的肢体被截掉,但截肢后的切口仍是很难愈合,而且常易伴发感染!这样的切口换药是很重要的,首先换药时要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如果化脓,一定要马上剪开化脓处的缝线,去除坏死组织,敞开切口,通畅引流,一般放一个小引流条就可!另外,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开放性创口换药时最好不要让酒精渗入伤口,酒精对伤口的愈合不利(这是我实习时我那博士代教的观点)另碘2酒3是经典的骨科消毒方法,刚到骨科时我们领导要求我们新人门诊清创时必须严格遵守。

对污染性油性伤口,我们这用松节油洗去油渍对于陈旧性肉芽创面:此种肉芽组织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敷橡皮高(此为中医去腐生肌之说,西医则将以双氧水冲洗达到去腐的目的)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