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作文人物素材:梵高的解读_描写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记梵高的一生

高考满分作文:记梵高的一生
高考满分作文:记梵高的一生
梵高的一生,用孤独来形容是最恰当的了。
梵高的作品,用永恒来诠释也不为过。
但他生得如此出人意料,也许就是因为他活得如此的孤独,才让他死在情理之中;就像他的作品,生前的沉寂是如此的出人意料,而死后作品火得一塌糊涂亦在情理之中。
“如果生活中没有某些无限的,某些深刻的,某些真实的东西,我就不会留恋。
”梵高曾经这样说,而我像爱着我自己的生命一样爱着梵高,梵高的画,梵高的'忧郁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梵高的绝望,世人的冷漠,不被别人欣赏的痛苦已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
他是一匹良驹,但在那个年代里没有出现一个伯乐,一个也没有,于是,梵高孤独的活着,那种活着比死亡更痛苦,尤其是当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种比死亡更痛苦的孤独时,为了结束这痛苦,他宁肯选择死亡。
当血红的鲜血滴到向日蔡上,我明白,那是梵高为了摆脱孤独和冷漠向世人发出的最后低吟。
活得如此的出人意料,于是死亦在情理之中。
终其种种,我不禁思索,难道真的是因为梵高注定是一颗恒星,所以他一直孤独着?但是为什么老天连“高处不胜寒”的孤独都不给他?为什么让一个原本是永恒,是被人敬仰的人活在平庸之中?为什么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是凡粟一粒,没有资格被别人尊敬?我不明白!上天既造就了一个天才,为什么让他活在孤独的痛苦中?难道天才是扣响扳机之后,鲜血溢满画页之后才能给予的称号?我不明白!我害怕这样的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而他的画,和他的人一样,在世俗中沉寂了几十年,等到他死后才大红大紫!人们在梵高作品拍卖会上争先恐后地喊出惊人的数字,虽然在情理之中,但是梵高已去,他拥有的只能是出人意料的孤独,却无法享受到人们对他的赞赏与虔诚!。
凡·高作文范文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凡·高(Vincent Van Gogh)是20世纪的一位传奇人物,他通过其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和多元化的生活经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他的敏锐的感性和内在的冲动,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表现主义者的先驱,同时也对未来的艺术和文化运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凡·高生于1853年,他的家庭在当时是具有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他父亲也是一名精明的商人。
凡·高从小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艺术天赋,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传教士,但后来开始专注于艺术创作并于1881年开始画画。
他的画作充满了情感冲击力,通过强烈的色彩和动态纹理,表现了内心的矛盾、孤独和苦闷。
凡·高的早期作品以风景、农场、生活场景和人像为主题。
他的画作充满了活力和光芒,色彩鲜艳而强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是这些特点,在风景画、人像画以及宗教题材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他所创造的独特风格中留下了自己的标记,成为后来的艺术运动中的重要影响。
凡·高差异化的风格,则是从他的另一幅画中得到了体现。
他在《星夜》等画作中的冲动和情感,以及鲜明的色彩和动感,将他塑造为一位表现主义者。
对于他来说,这更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风格,而是他内在感受的反映,他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独特性和存在价值。
凡·高的生活经历也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
他曾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旅行,经历了多年的贫困和健康状况的下滑。
这种经历使他的画作充满了感性和艰难的现实,表现了生命和人性的矛盾和苦难。
正是这些特质,使得他的作品深入人心,展现出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方式。
凡·高的作品无愧是20世纪的巨匠,他深入人心的画作共同見證了他的才华和心灵。
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多元化的生活经历影响着无数的艺术家,并成为艺术、文化和时代发展的重要篇章。
梵高人物事迹作文材料

梵高人物事迹作文材料英文回答:Vincent van Gogh, a Dutch post-impressionist painter,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rtistsin history. Born on March 30, 1853, in the Netherlands, van Gogh had a troubled life marked by mental illness and personal struggles. However, his artistic talent and unique style continue to captivate audiences around the world.Van Gogh's artistic journey began in his late twenties when he decided to pursue a career as an artist. Heinitially started with drawing and watercolor, but soon transitioned to oil painting, which became his preferred medium. His early works were characterized by dark and somber tones, reflecting his emotional state at the time. However, as he developed his skills and artistic vision, his palette became more vibrant and expressive.One of van Gogh's most famous works is "The StarryNight," painted in 1889. This iconic painting depicts a swirling night sky with a crescent moon and a small village below. The brushstrokes are thick and energetic, conveying a sense of movement and emotion. "The Starry Night" is a prime example of van Gogh's unique style, which combined bold colors, expressive brushwork, and a deep emotional connection to his subjects.Another notable aspect of van Gogh's life and work is his relationship with his brother, Theo. Theo was not only Vincent's closest confidant but also his financial supporter. They exchanged numerous letters, discussing art, life, and their mutual support for each other. Theseletter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van Gogh's artistic process and the struggles he faced.Despite his immense talent, van Gogh only sold one painting during his lifetime. He struggled financially and emotionally, leading to his eventual mental breakdown and tragic death by suicide in 1890. It was only after his death that his work gained recognition and appreciation. Today, his paintings are among the most expensive andsought-after in the art market.中文回答:梵高,一位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被广泛认为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关于梵高的作文_优秀作文

关于梵高的作文本文是关于优秀作文的关于梵高的作文,感谢您的阅读!篇1:梵高引领我成长作文800字梵高,一个忧伤的名字。
如果没有他的画,也许,我就不会知道原来有一个叫梵高的人。
他画中的流淌的美好,使他的画更加绚丽。
画中的向日葵在充满阳光的怒放着。
可是,你们的主,梵高是那么的孤独断绝。
他幽深美丽的眼有太多太多的痛了,他的眼,似一潭沼泽。
让人不敢探他的眼。
因为他的痛我们承受不起。
你,梵高,是和莎士比亚一样的天才。
他可拥有全世界最高贵的赞叹声,但是你却只配拥有最不堪入耳的漫骂声。
所有人由他们肮脏的灵魂来审判你,用轻轻地几语把你打入地狱的最深处。
你割下你的耳,来反抗命运。
但你仍留下一只耳,听微风吹过的声音,清雨中水滴滴答滴答的声音。
你只有在星光下,喃喃的斜躺着身子,眯着眼看着夜的舞台。
脚下的青草仍带着白日的芳香。
你等待着那阳,太阳高挂于顶。
金黄色的阳光洒满了梵高和那美妙的向日葵上。
一切从现在开始,你舞动你的笔,你的手。
那流畅的线条使你的血液在沸腾,在咆哮。
你看着向日葵喂我一笑。
你收起你的画完美的起身。
你看看那个人,就是你们说的疯子吧。
一位高档的妇女用不屑的眼光打量着,阴阳怪气的说道。
梵高的心忽然好痛好痛。
所有的炽热和神采都以退去,只留下暗淡和孤寂的背影渐渐走进知己最低劣廉价的小木阁……终于,梵高他自己终结自己的生命。
也许最后一刻他在浅笑吧,那么浅浅的浅浅的……我也有梦想,我也曾满怀希望,我也从未停止过奔向梦想的脚步。
但现在我却畏惧了,我不敢再走下去,因为前途迷茫,我失去了方向。
我没有你坚强,我无数次彷徨,我迷失了方向。
就在我信念动摇的时候,你用画作带给了我穿越时空的教诲坚持心中的梦,追求世界上一切的光明。
梵高,用向日葵带领我坚定信念,面向太阳。
他在黑暗中散发光芒,在苦难中祈求幸福,在绝望中找寻希望。
梵高,用坚强的心为我插上追寻光和梦的翅膀。
梵高,引领我成长。
篇2:仰望梵高作文700字我仰望那个阳光下倒下却永远伫立在我心中的梵高,用我的所有感官来仰望这生命的燃烧。
梵高人物事迹作文材料

梵高人物事迹作文材料Vincent van Gogh is a legendary figure in the world of art. 梵高是艺术世界中的传奇人物。
His extraordinary life, his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his tragic end have captivated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for over a century. 他非凡的一生、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悲惨的结局已经吸引了全世界人们一个多世纪的注意。
Vincent van Gogh was born on March 30, 1853, in the Netherlands. 梵高生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
He was the eldest son of a Protestant minister, and he had a difficult and troubled childhood. 他是一位新教堂的长子,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困难和烦恼。
Growing up, van Gogh showed a deep love for art and an intense desire to become a painter. 在成长过程中,梵高表现出对艺术的深厚热爱和成为画家的强烈渴望。
In his early adulthood, van Gogh worked as an art dealer, and this experienc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his artistic development. 在他的早年成年期间,梵高曾担任过一名艺术品交易商,这段经历对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However, he struggled with mental illness andpersonal challenges throughout his life. 然而,他在一生中一直与精神疾病和个人挑战作斗争。
描写梵高的素材5篇

描写梵高的素材5篇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他喜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关于描写梵高的作文素材,盼望对大家能有所关心。
关于描写梵高的作文素材1梵高说:“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困难的旅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我要前行。
”刺眼的黄,浓郁的绿,夺目的蓝,梵高的向日葵以咄咄逼人的颜色,宣示着青春的强烈、张扬,豪情满怀。
仔细无悔地书写青春才能让青春不朽,坦然地接受年华的老去是对青春的纪念。
青春如正午的太阳,喷射着不行抑制、沸腾灼人的激情。
把握青春的律动,方能让青春大放光华。
王勃风华正茂时,一挥而就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他的青春是才思火花的迸射;三毛趁年轻旅居撒哈拉,英勇追求不寻常的快意人生,她的青春是独特的显扬;陈坤带着青年志愿者十天行走西藏,让公益活动“行走的力气”焕发青春的活力,他的青春是正能量的传递。
王勃的文思,三毛的独特,陈坤的爱心,是他们对青春独一无二的注解。
拥抱青春,迎接生活,青春正值时,不朽的青春由我们制造。
青春,永不告辞,牢记青春在于拥有一颗绽放的心灵。
奥黛丽·赫本的青春被很多人定格在《罗马假日》中的绚烂微笑。
晚年,她担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身患重病却照旧远赴索马里探望饥饿儿童。
此刻,她娇颜不再,却真正演绎了“天使在人间”。
赫本的青春不老,由于她良善的心从未消逝,她内在的秀丽让她的青春永驻。
正如影星凯特·布兰切特所说:“我觉得皱纹是阅历的象征,我特别享受如今的自然老化。
”青春的不朽,不在于抓住青春不放手,而是心态的年轻,在时间的沉淀中蓄积澄明如水的温情。
“我老了,该回家了。
”此语一出,感动非洲。
曼德拉在总统任期刚满一届的时候,执意要将南非这个新生儿托付给年轻的一代。
然而,在南非人心目中,他们最尊敬的前总统永久不会老去。
大家在曼德拉的葬礼上吹起瓦瓦祖拉,唱歌青春。
中考写作素材:孤独的梵高

中考写作素材:孤独的梵高在这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着。
——梵高他的画,光亮强烈的色彩,强大的生命力,对生活的渴望和爱,当然还有深入骨髓的孤独。
这个真诚的爱着世界爱着世人却被世界拒绝摒弃的画家。
梵高,1853年3月30日生于出生于荷兰,是位牧师的儿子,从小生长在宗教和文化的氛围之中。
梵高在家中是老大,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在梵高一生中,他只与弟弟提奥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了亲密的关系,而提奥也是梵高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
1888年2月,梵高离开喧闹的都市,只身来到法国南部的田野。
他立刻就陶醉在了这里炽烈明丽的阳光和一望无际的原野中。
自然界竟然有这样绚烂的色彩?他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他流着眼泪向着太阳奔跑,用生命追逐着太阳灿烂的颜色。
当地的农人非常奇怪这个人。
他每天在太阳升起之前就背着一大捆画布和颜料奔向田野,他从来不戴帽子,眼睛中放射着炽烈的火焰,从来不与任何相遇的人说话。
傍晚的时候他回来了,眼睛就如烧光了柴的火洞,头顶被晒的透红,头上不多的头发都竖立着,掖下夹着一幅颜料还没有干的画布。
人们看到他的时候,都在交头接耳:这个疯子来了!在农人的眼里,梵高确实是个疯子。
但是这世上凡事都是这么的戏剧性,就是这个被世人遗忘摒弃的疯子,死后却声名鹊起了。
不管梵高的画现在卖到多少价位多么珍贵多么有收藏价值,从他们口里说出的梵高都与那个一世孤独的梵高没关系了,他死了,他没在这个世界了,他不会知道不会想到在很多年后他竟然被世人拾起了尊贵了。
他只是孤独绝望地死去了,不再存在了。
他的疯狂,可能在于他手拿一把剃刀,在于他揪起了自己的右耳!可怜的梵高的右耳朵,在锋利的剃刀下离开了那个已经疯狂的头颅。
他的疯狂可能也在于在这片美丽的田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油画作品《向日葵》诞生了!梵高这一生,在时而明亮时而阴郁,夹杂伤悲痛楚惋惜渴望失望光亮黑暗讽刺中,短暂的人生铺陈而来,在岁月长河中,自然流淌,流进心里,流进过去,流进永恒。
梵高生活的色彩和他生活的色彩作文

梵高生活的色彩和他生活的色彩作文梵高,一个让世界为之疯狂的画家,他的画作充满了生活的色彩。
你知道吗?梵高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色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梵高的生活中有一片绿色的田野。
他的家乡荷兰有一句谚语:“没有绿叶的树不是一棵好树。
”这句话用在梵高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他的画作中总是充满了绿色,就像他的生活一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梵高曾经说过:“我希望我的画作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就像阳光照进窗户一样。
”所以,他的画作总是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
梵高的生活中还有一片蓝色的天空。
蓝色代表着宁静和平和,这也是梵高画作中常见的颜色之一。
他的画作中总是有一片蓝天白云,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梵高曾经说过:“我喜欢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因为那里有最美的颜色。
”所以,他的画作总是充满了美丽的色彩。
梵高的生活中还有一片黄色的麦田。
黄色代表着丰收和喜悦,这也是梵高画作中常见的颜色之一。
他的画作中总是有一片金黄的麦田,让人感到满足和幸福。
梵高曾经说过:“我喜欢用鲜艳的颜色来表达我的情感,因为这样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我的内心世界。
”所以,他的画作总是充满了情感和力量。
梵高的生活中还有一片红色的向日葵。
红色代表着热情和爱情,这也是梵高画作中常见的颜色之一。
他的画作中总是有一大片盛开的向日葵,让人感到温馨和浪漫。
梵高曾经说过:“我喜欢用强烈的颜色来表达我的激情,因为这样可以让人更好地感受到我内心的热情。
”所以,他的画作总是充满了激情和感动。
总之呢,梵高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色彩,这些色彩不仅体现在他的画作中,也体现在他的生活里。
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和希望的世界。
希望我们都能像梵高一样,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种色彩,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中作文人物素材:梵高的解读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简介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
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人物经历梵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
后来到巴黎,和印象派画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
以此,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
梵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
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
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
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1 / 7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建立了友谊。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
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
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
”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
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在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
人物感受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曾经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
他是试图用这个举动唤醒自己,制止内心愈演愈烈的疯狂?抑或,这本身就是一个疯狂的举动?我记得他有一幅自画像,描绘着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他的眼神中没有疼痛,只有恐惧,仿佛能倒映出那刚刚消失的风暴的影子。
如果允许我给这幅画另起一个标题的话,我会把它命名为《自己的伤兵》。
在自己的战场上,梵高伤害了自己,又包扎着自己。
——并且还以一幅自画像留作纪念。
是一念之差吗,还是蓄谋已久?他把仇恨的锋芒指向自身,指向一只无辜的耳朵——也许在那一瞬间,他与世界达成了和解,却加倍2 / 7地憎厌自己,憎厌镜中的那个丑陋且变形的男人。
于是,他的手势就像一列失去控制的火车冲出轨道,伴随着一阵疼痛般的快感抑或快感般的疼痛,那只鲜血淋漓的耳朵,成为他自己的牺牲品。
莫非在凡高心目中,耳朵已是今生的一团赘肉——它只能听见世界的喧嚣,却对内心的狂潮置若罔闻?抑或,他太害怕日夜倾听自己的呻吟——那简直比外界的雷鸣闪电还要刺目,还要刻骨铭心?否则,他的刀锋不会随便选择发泄的对象——哪怕是针对一只微不足道的耳朵,也是有目的的。
在冰流的铁器与滚烫的肉体的最初接触中,凡高对自己以及整个世界充满了破坏欲,必须通过打碎点什么才能获得平衡。
这就叫做可怕:心理的疯狂已演变为生理的反应,甚至表现为某种嗜血的倾向。
在一声陌生的惨叫中,凡高本人获得了双重身份:既是刽子手,又是受害者。
理智的天平倾斜了:他对自己的残忍超过了对自己的体恤。
第一滴血,意味着他对自身犯下的第一桩罪行。
世界把自己的癫狂最先传染给人类的画师——就像曾经给他的笔端注入魔力。
我们惊讶地注视着凡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颤抖的手势:他仿佛在代替整个人类受刑,成为痛苦的化身。
想到这里,也就能理解凡高作品中挣扎的线条与狂舞的色块: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
这是一位生活在伤口里的大师,他习惯用伤口对世界发言。
这是一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镰刀最终收获了自己的耳朵。
3 / 7世界没能挽救这个垂危的病人。
梵高放下滴血的剃须刀片——不久,又拾起一把左轮手枪。
他似乎越来越把自己当作假想的敌人,不断挑选着攻击的武器。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毁灭性的:在法国阿尔的一块麦田里,他用那只拿惯了画笔的手,对自己扣动了扳机。
每当欣赏着一个多世纪前梵高的遗作(哪怕是印刷品),不知为什么,我总能隐约闻见一股硝烟的气息——或者说,死亡的气息。
但是跟他的死亡相比,他的疯狂似乎更为恐怖。
一只被阉割的耳朵,要比一具中弹的尸体更令人触目惊心。
梵高死了,却留下了一只著名的耳朵——这最后的遗物似乎并没有失去听觉,收集着后人的议论。
这只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至今仍像埋设在我们生活中的听诊器,刺探着我们的良心。
凡高死了,耳朵还活着,还拥有记忆。
为什么不在他呻吟与崩溃的时候,扶持他一把——世界,你听见了吗?你的耳朵长在何处?人物名言——梵高的话[对于神的信念]我们一生之中有个时期,会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好象都是错误,而且对于所有的事物都不感兴趣。
所谓万念俱灰,情思枯槁。
我觉得这好像具有几分真理,你以为这分感情应该早日扬弃吗?我怀疑这也许是,叫我们深信在心中,而很快地等着好结果的一种“对于神的憧憬”心理。
一个人很合群地夹杂在庸俗的人群中时,往往会觉得自己跟大家并无两样,但终于有一日,他会达到牢固的自我谛念的境地。
他能很成功地培养自己的信念,那信念又会适当地支配他,使他能向4 / 7更高更善的境地继续进步。
我看耶酥也是这样。
[对于人生的信念]我们的人生是一种可怕的现象,然而我们又不停在被不知情的东西驱使着。
一切的事物都不能改变他的存在式样。
任我们将它解释为或明或暗,终究无法改变它的性质。
这个谜题使我夜里在床上不眠不休地思考,在比斯山暴风雨中,或在黄昏忧郁的微光中,也曾做过深长的冥想。
三十岁这把年纪,对活动中的人是属于一种安定初期,也是充满活力的青春时期。
同时也可以说是过了人生的一段时间,开始感觉逝者不复回的愁意的时候。
我觉得这种寂寞感,绝不是无谓的感伤。
我不再期望明知在这一生中无法获得的各种幸福。
我愈加深的理解:这一生不过是一种播种时期,收获是要在下一次人生作的。
这种见解大概是使我对于世上的俗念漠不关心的原因。
我曾经想过自己能否成为思想家,最近已经很明白这不是自己的天职。
我常抱着一种谬见——觉得对什么事情都要以哲学式想法去考虑的人,并非普通实际的人,而是一种无用的梦想家,(然而这种谬见在社会上常受很深的尊敬)这个谬见常害我无法把握事情的要领,焦急得自敲脑袋。
但是以后我才了解,思想和行动并非互相排斥的东西。
我坦白说,假如我能够一边思想一边绘画的话,那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但我办不到,何况我的人生的目的在于尽可能的多画这一点上。
我希望自己走到人生的终点时,以最深的爱和静静的留恋,回味自己的人生,还带着“啊!我还想画那样的画!”的一番离情别绪,永5 / 7别人世。
[艺术家的命运]人跟自然的格斗不是简单的事情。
我虽然无法知道自己未来的成败,但唯一确实的就是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
你也许想说我不会成功,我不在乎,不管成功或者失败,一个人总是在感情和行为之中生活着,无法脱离。
我还认为这成功和失败,事实上非常近似,几乎似人难以辨别。
假如空白的画布,笑你没有精神的时候,跑上去提起笔大胆地画下去。
空白的画布好象会对着画家说:你什么都不懂。
你们不知道那空白画布多么会使人失去斗志,许多画家很怕空白的画布,可是一方面空白的画布是怕毅然面对画布的真热情的画家的。
艺术家都知道自己好比是被绑在旧马车的马,他们在心里羡慕那些能在太阳下的牧场里大吃青草,也能到河里喝水洗澡逍遥自在的马,这是艺术家的心病。
不知是谁将如此的生活形容成“被死与不死不断威胁的状态”。
我所拉的马车一定会帮助我所不认识的人们,因此我们相信将来的新艺术以及新艺术家的出现,大概不至于使我们失望吧。
[对于死的看法]我刚刚用水彩画好的田园中的古塔,今天已经被人拆毁,这不是诸行无常的一端吗?我常想表现农人们个个老朽以后,怎样地安息在他们千古的园地上,我常想向大家说明,人的死和葬礼,多么像秋天落叶那么简单的事——死者只要五尺之地,然而在这些土堆上只要一个十字架一插便了事。
我还想说出,农人们的生与死是何等的永恒不6 / 7变,那正如在墓地上生长的花草一样,春来萌芽,秋来凋谢,因循着天地不变的规律。
现在我们的所见所闻不知是否为人生的全体,在我们死后,从彼岸往回看时,是否只能看到一个半球?这不是永恒的谜题吗?不管怎样,我总认为一个画家即使死后也能借着自己的作品向后来的新时代谈论自己的见解。
画家的使命是否只限于此,还是有其他更高的意义?我无法作答。
我想画家的一生当中,死还不能算是最苦的事,但对于死,我实在一点都不懂。
夜里仰望星星,会使我陷入如同看地图梦异乡那样的梦幻,不知何故,我总觉得,天空中的光点,好象法国地图上表示城镇的黑点一样,使人觉得难以接近,我想只要坐上火车,变可到达塔拉斯根或鲁安的话,我们在死后也应该可以到达星星上面。
在这些五里雾中的推理里面,有一件不容怀疑的事——“我们在生前无法登天如同在死后不能再乘之道理。
”所以我认为,使世上人类永眠的各种疾病是到达天堂的一种交通手段。
我们老朽以后,悄然死去,这是我们徒步登天的机会。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