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三章第五节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

合集下载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ppt课件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11
(三)肌肉的工作条件
任何肌肉收缩时,都会通过收缩产生的力 而引起肌肉附着端产生一定的运动。在分析肌 肉收缩即肌肉工作的特征时,为了描述上的统 一,常用下列术语来表述肌肉的工作条件:定 点和动点, 近固定与远固定,上固定、下固定 与无固定。
完整版课件
12
定点和动点
定点:肌肉收缩时,
相对固定或运动幅
完整版课件
23
2.静力性工作
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矩,只是平衡阻力矩, 使环节保持一定的姿势,肌肉的长度没有明显的 变化,此类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它分为支持工 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三种。
完整版课件
24
(1)支持工作
肌肉收缩或拉长到一定程度后,长度不

变更,肌拉力矩与阻力矩相等,使运动环节

持一定姿势的工作,这种
肌肉工作:肌肉收缩使环节运动并且做功,或使 肢体保持在某一位置不做功但也消耗能量的过程。 肌肉工作性质可分为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两 大类。
完整版课件
20
1.动力性工作
肌纤维收缩使环节的位置发生改变,肌肉的 长度也有变化,这种工作称为动力性工作(等张收 缩)。
动力性工作分为向心工作(克制工作)和离心 工作(退让工作)两种。
上固定:当胸廓相对固定,骨盆运动时,参与工作肌肉是作上
固定工作,或上支撑工作,例如“仰卧举腿”。
下固定:当骨盆相对固定,胸廓运动时,参与工作的肌肉,则
为下固定工作,或下支撑工作,例如“仰卧起坐”。
无固定:肌肉收缩时,两端的附着骨都运动,则称为无固定工
作,例如挺身跳远的腾空动作。
完整版课件
18
完整版课件
完整版课件
21

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报告

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报告

(二)拮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称为对抗肌。 例如,作屈肘关节(弯举)运动时,肱二头肌是原动肌, 而起伸肘作用的肱三头肌则为对抗肌。
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动作改变而变化。 例如,在做伸肘运动(俯卧撑)时,肱三头肌又成为原动肌,
而肱二头肌则成为对抗肌。 如果原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收缩,则可使关节固定。
②在一个关节运动轴的两侧配布有作用相反的两组肌肉,单轴关节分 布有两组肌肉,双轴关节分布有四组肌肉,三轴关节分布有六组肌 肉。
③肌肉的分布和人的直立行走及劳动特点有关:
人体的躯干肌和下肢肌,由于适应直立行走,伸肌比屈肌强大,上肢 肌在劳动时经常要克服重力作用,故屈肌比伸肌强大。
• 以相互拮抗的原则配布于关节轴的两侧
1、骨骼肌在身体上配布的规律: 1)骨骼肌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 ①骨骼肌只能主动做一件事:收缩发力,具有缩短的趋
势,它不能象被压缩的弹簧那样在缩短后再主动使其 附着点分离。需要有其它力才能让它们的附着点相互 离开。例如,当某块屈肌收缩,使关节完成屈的动作 后,这块屈肌不能再使这个关节完成伸的动作。
单轴关节 两组肌 如肘关节
屈肌、伸肌(冠状轴)
双轴关节 四组肌 如桡腕关节 多轴关节 六组肌 如肩关节
屈肌、伸肌 内收肌、外展肌(矢状轴)
屈肌、伸肌 内收肌、外展肌 旋内肌、旋外肌(垂直轴)
有明显的对称性
有明显的适应性
当一个动作只包括一个环节的运动时,原动肌只有 一组,如射击时的扣板机动作,只有食指的一个环节运 动,原动肌就只有一组。
第三章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人体的任何运动都是由若干个不同的动作组成,在对 人体运动进行动作分析时,首先应做解剖学分析,分析运 动时人体各环节的运动形式、肌肉收缩特征以及在不同动 作阶段肌肉工作的变化规律等内容。 人体完成动作的基本结构包括骨、关节和肌肉:

体育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培训课件

体育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培训课件
引体向上动作(正手、反 手两种):双手握杠,直 体悬垂;
挺举杠铃动作:双手提 杠铃翻腕于胸前,人体 成站立姿势,等等。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根据关节运动的变化划分动作阶段
在动力性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中,首先应当 将完整连贯的动作还原为若干个动作单位进行 分析。 例如:立定跳远按动作单位的功能特点可分为: 预备姿势、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阶段。 在非周期性动作中,其预备动作为动作的开始 阶段。 在周期性动作中,先将反复出现的动作单位确 定出来,然后再对这个动作单位划分阶段。
另一方面是为了评定所完成的运动动作质量, 鉴别运动技术的合理性,改进体育教学和训练, 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以及促进运动技术水平 的提高。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动作分析的步骤
对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的 步骤一般分为4个
下肢主要有髋关节、膝关节、足关节;
脊柱主要有颈段、腰段。
进行的运动主要有:屈、伸、外展、内收、旋内、 旋外、水平屈、水平伸、上回旋。下回旋、前伸、 后缩、上提、下降,以及脊柱的侧屈、回旋等。用 以来寻找这些关节转动的原动肌。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通常可采用表格的形式记录有关环节、肌肉 活动的背景材料和分析结论。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表格的内容

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双、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收缩发力(其实质是肌力不足)在另一个环节运动时不能再继续拉长。

如伸直膝关节后再屈髋(直膝前摆),腿难以摆得高,这就是股后肌群“被动不足”现象。

再如:充分屈腕后,再屈曲手指则会感到困难。

前臂的伸肌群作为对抗肌发生了“被动不足”的现象。

※双、多关节肌作为拮抗肌被伸展拉长(其实质是肌肉伸展不足)肌肉工作的杠杆原理人体在运动中的动作,都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肌肉收缩为动力来完成的。

从力学的角度说,肌肉工作是完全遵循杠杆原理的。

如右侧下图,人体杠杆具有3个点支点:关节中心O点力点:作用肌在骨附着面的中心F点阻力点:环节与重物的总重心作用点R点拉力臂。

支点至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OR)为阻力臂。

肌拉力与拉力臂的乘积为肌力矩;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为阻力矩。

(M=F*L)肌力矩和阻力矩分别表示肌力和阻力对骨杠杆所产生转动作用的大小。

人体力学杠杆分类根据杠杆上三个点的位置不同,可将杠杆分为三类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支点在中间)(阻力点在中间)(动力点在中间)※此外,肌收缩使相邻环节在关节处相互靠近的工作也是固定工作。

(维持了固定的姿势)例如:站立时,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工作就是固定工作。

知识点5 环节受力分析法①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②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③静止结合体育动作的实际情况,围绕运动环节来分析寻找原动肌,简称动作实际情况,围绕运动环节来分析寻找原动肌,简称动作分析。

具体动作,具体分析。

手持哑铃侧平举动作(静态)分析过程(1)确定动作名称:手持哑铃侧平举(2)动作要领描述:两足开立,与肩同宽,身体直立,两臂侧举至90度,且保持在水平位。

胸锁关节运动环节:肩带运动关节:胸锁关节运动形式:上回旋运动方向:向上外力方向:向下运动方向与外力的关系:相反M肌=M外原理:反同原动肌:斜方肌上下部、前锯肌下部工作条件:近固定肩关节运动环节:上臂运动关节:肩关节运动形式:外展运动方向:向上外力方向:向下运动方向与外力的关系:相反M肌=M外原理:反同原动肌:三角、冈上、肱三工作条件:近固定肘关节运动环节:前臂运动关节:肘关节运动形式:伸、旋内运动方向:向上外力方向:向下运动方向与外力的关系:相反M肌=M外原理:反同原动肌:旋前圆、旋前方、肘工作条件:近固定运动环节:手运动关节:桡腕关节运动形式:侧屈运动方向:向上外力方向:向下运动方向与外力的关系:相反M肌=M外原理:反同原动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工作条件:近固定运动环节:小臂运动关节:掌指关节运动形式:屈运动方向:向上外力方向:向下运动方向与外力的关系:相反M肌=M外原理:反同原动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等工作条件:近固定(3)划分阶段、分析结果(制表)环节关节运动与外力关系原动肌工作条件工作性质肩带胸锁上回旋相反M肌=M外斜方肌上下部、前锯肌下部近固定支持工作上臂肩关节外展相反M肌=M外三角、冈上、肱三近固定支持工作前臂肘关节伸、旋内相反M肌=M外旋前圆、旋前方、肘近固定支持工作手桡腕关节微屈相反M肌=M外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近固定支持工作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屈相反M肌=M外指浅屈肌、指深屈肌等近固定支持工作(4)小结与建议俯卧撑(动态)分析过程(以向下阶段为例)(1)确定动作名称:俯卧撑(2)动作要领描述:双臂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并拢(或微分),脚尖着地,保持颈部、背、臀部还有腿部在一条直线上。

【推选】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PPT资料

【推选】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PPT资料

一、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一)动力性动作分析:
1.划分动作阶段:
要先将动作划分成几个阶段,这样作的目的 是为了便于分析。通常是根据环节运动方向的变
化,将一个连贯的动作人为地分为几个阶段。不 同阶段的原动肌被寻找出来后,一个动作,以至 整套动作的原动肌也会被寻找出来。
2.确定各阶段中运动环节及其运动情况:
克制工作
②动作快:说明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肌力补充外力,这时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
②动作快:说明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肌力补充外力,这时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
向静下力还 性原动肘阶作关段分(析节慢主伸反要)是围绕支持性的静力性肱动三作进头行肌。、肘肌
近固定
克制工作
这是动作分析的重点,首选要能准确地说明参与运动的各个运动环节,然后要明确环节在相应关节处的运动,这是顺利地分析肌肉
工作的关键。
二、动作分析举例
( ②一动)作引 快肩体 :向 说关上 明: 环节节伸运动方向与外力胸作大用方肌向相、同三,肌角力补肌充前外力部,这时原动肌位于远环固节运定动方向的同侧。 退让工作
通过静力性动作分析,指出动作中的错误,分析产生错
误的原因,制定出改进的措施。
二、动作分析举例 (一)引体向上:
向上阶段(反同)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伸
背阔肌、三角肌后部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肘关节屈
肱二头肌、肱肌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腕关节屈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克制工作
向下还原阶段(慢反)
4.小结:经准确分析后,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训 练的质量。

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报告

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报告

(四)中和肌
1.当原动肌对动点骨有两种以上的功能时,为了有效 地发挥其中一种功能,需借助其他肌肉抑制另外的功能, 这里其它肌肉就叫中和肌。起着抵消(中和)某种功能的 作用。
在向前踢腿时,如果不需要出现大腿
旋外的动作,就需要臀小肌、臀中肌
等旋内的肌肉收缩发力,抵消髂腰肌
收缩时可能出现的旋外动作,这时臀
3.加强肌肉伸展性练习,可避免或减轻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
如在武术的擒拿术中,可用力弯曲对手的腕关节,使其握不紧 手中器物,被迫放下武器,就是利用伸肌的“被动不足”。
充分屈腕后,再屈指则会感到困难。前臂的伸肌群作为对抗肌 发生了“被动不足”的现象。
六、肌肉工作的杠杆原理 人体在运动中的动作,都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 肌肉收缩为动力来完成的。 从力学的角度说,肌肉工作是完全遵循杠杆原理的。
在一个环节运动时已经被 拉长,在另一个环节运动时不 能再继续拉长。
如伸直膝关节后再屈髋 (直膝前摆),腿难以摆得高, 这就是股后肌群“被动不足” 现象。
(三)针对多关节肌工作特点:
1.在运动实践中加以利用。例如,调整身体位置,避免出现 “主动不足”或“被动不足”;
2.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练习,加强肌肉力量发展,以克服或减 轻“主动不足”;如踢定位球时,为便于小腿发力,支撑腿脚应 落在球横轴稍前方,以避免股直肌出现“主动不足”。
1、骨骼肌在身体上配布的规律: 1)骨骼肌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 ①骨骼肌只能主动做一件事:收缩发力,具有缩短的趋
势,它不能象被压缩的弹簧那样在缩短后再主动使其 附着点分离。需要有其它力才能让它们的附着点相互 离开。例如,当某块屈肌收缩,使关节完成屈的动作 后,这块屈肌不能再使这个关节完成伸的动作。
远固定:四肢肌肉收缩 时定点在远侧端则称 该肌的工作条件为远 固定。

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相反 (反同)
趾长、mu长伸 肌,足背伸趾
短肌
近固定
向心 工作
落地缓冲阶段
环节运 关节与 与外力 原动肌
动趋势 运动 矩关系
肌肉工 肌肉工 作条件 作性质
骨盆相对 髋关节 于大腿 屈
大腿相对 膝关节 于小腿 屈
小腿相对 踝关节 于足弓 背屈
足趾相对 跖趾关 于足弓 节屈
相同 (慢反)
相同 (慢反)
远固定
静力性 工作
手指相对 掌指、指 于腕掌 间关节屈
相反 前臂屈指肌群、 (反同) 手部屈指短肌 近固定
静力性 工作
举腿向上阶段——躯干
环节运 关节与 与外力 动趋势 运动 矩关系
头相对 于胸廓
颈椎屈
相同 (慢反)
原动肌
肌肉工 肌肉工 作条件 作性质
竖脊肌 头、颈夹肌
下固定
静力性 工作
骨盆相对 于胸廓
动趋势 运动 矩关系
肌肉工 肌肉工 作条件 作性质
大腿相对 髋关节 于骨盆 屈
小腿相对 膝关节 于大腿 伸
足弓相对 踝关节 于小腿 背屈
相反 (反同)
髂腰肌 股直肌
近固定
相反 (反同)
股四头肌 近固定
相反 胫骨前肌,趾 (反同) 长、mu长伸肌 近固定
向心 工作
向心 工作
向心 工作
足趾相对 于足弓
跖趾关 节伸
向心 工作
向心 工作
静力性 工作
静力性 工作
头 胸廓 骨盆
颈椎
腰椎
上固定? 下固定?
(一)确定开始姿势(略) (二)划分动作阶段
1. 举腿向上阶段 2. 向下还原阶段 (三)分析动作 (四)小结

8、运动解剖学-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和应用

8、运动解剖学-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和应用

原动肌:肱二头肌,肱肌等 前臂弯举动作
一、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
肌协作关系
4、中和肌
❖ 定义:指用来抵消原动肌多余功能的肌肉或肌群。
斜方肌上部和下部肌束 互为原动肌和中和肌。
原动肌:髂腰肌。 中和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单立哑铃“飞鸟”展 翅
直立前踢腿
二、单关节肌及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肌工作特点
1、单关节肌
1、杠杆原理
❖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一固定点或轴(支点或支轴)转动的坚硬物。
人体骨杠杆:
A.3个骨点:支点(O)、 动力点(F)和阻力点(R);
B.2个力臂:动力臂(OA) 及阻力臂(OR);
C.2个力矩:肌力矩(肌力 与力臂的乘积)和阻力矩(阻力 与阻力臂的乘积)。
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体育动作分析与应用
Motio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athletic sports
一、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
肌协作关系
1、原动肌
❖ 定义:在完成某一动作时,主动收缩发力并起主要作用的肌
肉或肌群。
①主动肌:在一组原动肌中
次动肌:缝匠肌等
起主要作用的原动肌。
②次动肌:在一组原动肌中, 起次要作用的原动肌。
③固定工作:指关节运动轴两侧相互拮 抗的肌肉同时收缩,使环节保持固定的工 作。如手倒立时屈和伸肘肌群的工作。
A.相互拮抗的肌肉需同时收 缩,保持长度不变;
B.肌肉之间的力量互相平衡 和抵消,不形成环节的运动。
固定工作: 屈肘和伸 肘肌群同 时收缩
肌工作性质
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杠杆原理及应用
②加固工作:指关节周围的肌肉同时持 续收缩,以对抗身体各环节由于外力牵拉 作用而分离的工作,如肋木悬垂举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
(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
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
3. 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1)利用杠杆省力 (2)利用杠杆获得速度 (3)利用杠杆训练力量
3. 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提铃时杠铃贴近身体上升缩短阻力臂,省力
3. 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关节(或环节)名 运动状态 肌力矩与外力矩 原动肌

的关系
工作条件 工作性质
右踝关节 右膝关节
右髋关节 骨盆 躯干 头颈 肩胛骨 肩关节 肘关节 桡腕关节 左髋关节 左膝关节
左踝关节
伸位 伸位
屈位 前倾 伸位 伸位 后缩位 水平伸位 伸位 伸位 伸位 伸位
屈位
过伸,M肌=M外 屈,M肌=M外
过屈,M肌=M外 前倾,M肌=M外 屈,M肌=M外 屈,M肌=M外 前伸,M肌=M外 水平屈,M肌=M外 屈,M肌=M外 屈,M肌=M外 屈,M肌=M外 伸,M肌=M外
向心工作
离心工作
(三)肌肉工作的性质
2.静力性工作 • 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矩,只足以平衡阻力矩,使环节保持 一定的姿势,肌肉的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此类工作称为静力性 工作(亦称等长收缩)。静力性工作又可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 作和固定工作。 •(1)支持工作:支持工作是指位于关节基本轴同一侧的肌肉保 持持续性收缩,以平衡阻力矩,使相应环节保持静止姿势。 •(2)加固工作:在悬垂状态下,位于关节两侧的肌肉共同持续 收缩,以对抗外力牵拉而产生的关节分离作用。 •(3)固定工作:在支撑状态下,位于关节两侧的肌肉共同持续 收缩,起稳固关节的远固定 远固定
远固定
近固定 近固定
上固定 近固定
近固定
近固定 近固定
固定工作 固定工作
固定工作
支持工作 固定工作
固定工作 固定工作
固定工作
支持工作 支持工作
(二)分析示例
2. 燕式平衡 (1)动作姿态描述 (2)肌肉工作分析制表 (3)小结与建议
燕式平衡动作各环节的动作分析
伸位 伸位
过伸或屈,M肌=M外 屈,M肌=M外
伸位
屈,M肌=M外
屈位 屈位
伸,M肌=M外 伸,M肌=M外
屈腕屈指肌群、伸腕伸指 肌群 肱三头肌、肘肌、肱二头 肌、肱肌等
胸大肌、三角肌、背阔肌 等
斜方肌、前锯肌 斜方肌、前锯肌、菱形肌 、胸小肌
竖脊肌、腹部肌群 髂腰肌、股直肌、臀大肌 、股二头肌等
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 腱肌、半膜肌等
掷铁饼手臂伸展能使铁饼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
3. 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仰卧起坐三种姿势手臂向上移动阻力臂增加
二、静力性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一)分析步骤 (二)分析示例
(一)分析步骤
1. 动作姿态描述 2. 肌肉工作分析制表 ① 支持工作 ② 加固工作 ③ 固定工作
(二)分析示例
1. 手倒立 (1)动作姿态描述 (2)肌肉工作分析制表 (3)小结与建议
手倒立动作各环节的动作分析
关节(或环节)名 称
运动状态 肌力矩与外力矩的关 原动肌 系
工作条 工作性质 件
前臂在桡腕关节 上臂在肘关节
上臂在肩关节
肩胛骨 肩胛骨
脊柱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跖趾关节
伸位 伸位
过伸或屈,M肌=M外 屈,M肌=M外
屈位
伸或屈,M肌=M外
上回旋位 上回旋位
下回旋 ,M肌=M外 下回旋 ,M肌=M外
(一)肌肉工作的协同关系
对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对抗肌,或拮抗肌 ,位于原动肌的对侧,如臀大肌。
固定肌:将原动肌定点骨加以固定的肌群称为固定肌。 中和肌:用于抵消原动肌多余功能的肌肉,称为中和肌。
(二)单关节和多关节的工作特点
1.单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由于单关节肌只跨过一个关节,通常其收缩所产生 的肌力主要作用于该关节。如前臂弯举动作中,肱肌的 作用就是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五节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的概念。 2.掌握动力性工作、静力性工作的分类和特点。 3.掌握动力性、静力性工作的解剖学分析步骤与方法。 4.了解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5.了解骨杠杆的分类、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一、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
(二)单关节和多关节的工作特点
2.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多关节肌“主动不足”
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其中 一个关节充分发挥作用后,对另 一个(或其余)关节不能充分发 挥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 的功能性“主动不足”(或原动 肌的力量不足)。
当多关节肌被拉长伸展时,已 在其中一个关节被充分拉长后, 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就不 能被充分拉长,这种现象称为 多关节肌的功能性“被动不足” (或对抗肌的伸展性不足)。
(一)肌肉工作的协同关系 (二)单关节和多关节的工作特点 (三)肌肉工作的性质 (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一)肌肉工作的协同关系
原动肌 对抗肌
固定肌 中和肌
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主 要作用的肌肉或肌群称为原动肌,即 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或肌群。例如, 悬垂举腿时(如左图),大腿在髋关 节处屈,则髂腰肌、股直肌和缝匠肌 等肌肉是原动肌。
(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1. 杠杆原理的应用 省力;增速;发展肌力。
肌力矩和阻力矩 3种情况:肌力矩等于阻力矩;肌力矩大于阻力矩;肌力矩 小于阻力矩。
2. 骨杠杆分类 3类:平衡杠杆、省力杠杆、速度杠杆。
(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骨杠杆
(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三)肌肉工作的性质
1.动力性工作 肌肉收缩使环节的位置发生改变,肌肉的长度亦有变化,此类
工作称为动力性工作(亦称为等张收缩),其又可分为两种,即 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 •(1)向心工作。其表现为:肌肉收缩力矩大于阻力矩,环节朝 着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动点向定点靠拢;肌肉变短、变 粗,触摸时较硬。如持哑铃前臂弯举的举起过程中,肱二头肌和 肱肌等肌肉所做的工作即为克制工作(图3-3-6)。 •(2)离心工作。其表现为:肌肉收缩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背 着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动点和定点彼此分离;肌肉变长 、变细,但触摸时仍较硬。如持哑铃前臂弯举的放下过程中,肱 二头肌和肱肌等肌肉所做的工作即为退让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