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手术的术后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呼吸困难相关诊断: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质量。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氧饱和度、维持通畅的呼吸道和提供辅助通气设备。

2. 有效疼痛管理相关诊断: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和特点,并监测镇痛药物的效果。

护理措施包括按时给予镇痛药物、采用非药物性镇痛方法(如冷敷或呼吸练习)。

3. 感染风险相关诊断:监测患者的体温、血液白细胞计数和手术切口的情况。

护理措施包括术后给予预防性抗生素、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和干燥,以及教育患者术后的伤口护理。

4. 气胸相关诊断: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气胸的症状,如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胸痛和肺部积液。

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肺部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和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5. 恢复期护理相关诊断:评估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站立、行走、咳嗽和深呼吸的能力。

护理措施包括帮助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提供适当的疼痛管理、监测并预防术后并发症。

乳房术后护理诊断及措施

乳房术后护理诊断及措施

摘要:乳房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等疾病的重要手段,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乳房术后护理的诊断和具体措施进行探讨,以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执行术后护理工作。

一、诊断1. 伤口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感染等症状,评估伤口愈合情况。

2. 术后并发症:注意患者是否有疼痛、肿胀、呼吸困难、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3. 心理状态:评估患者术后心理变化,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4. 生活质量:关注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如疼痛程度、活动能力、社交活动等。

二、措施1.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每日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2)术后3-5天内,伤口周围皮肤可能出现瘙痒,患者应避免用手抓挠,以防感染。

(3)拆线后,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

2. 抗感染治疗(1)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 疼痛管理(1)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减轻疼痛。

(2)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技巧,缓解疼痛。

4. 心理护理(1)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强自信心。

5. 生活指导(1)术后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等。

(2)根据医生建议,佩戴合适的胸罩,减轻乳房压力。

(3)术后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弯腰、扭转身体等动作,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4)术后6个月内,避免阳光直射,预防疤痕增生。

6. 饮食护理(1)术后初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

(2)术后恢复期,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疼痛。

7. 术后复查(1)定期复查,了解伤口愈合情况、病情变化等。

(2)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如乳腺超声、胸部CT等。

三、总结乳房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术后护理的诊断和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胸外科护理常规

胸外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胸外科一、胸外科手术前后护理【护理常规】1. 术前(1)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及全身营养情况、自理能力等。

(2)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做好入院宣教,讲解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紧张与恐惧。

(3)卫生处置:协助患者洗头、理发、剪指(趾)甲、沐浴,戴好腕带,更换病员服。

(4)呼吸道的准备①戒烟:戒烟至少2周的时间。

②维持呼吸道通畅:痰多者行体位引流,必要时予雾化吸入祛痰剂及支气管舒张剂,以改善呼吸状况。

③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口腔清洁。

有肺部感染者,术前3~5d起应用抗生素。

④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教会患者有效咳嗽。

(5)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对食管疾病患者尤其重要。

(6)胃肠道准备:食管疾病患者积极准备胃肠道。

①保持口腔清洁,认真刷牙,必要时给予漱口液漱口。

②术前3d改进食流食,餐后饮温开水漱口,冲洗食管,减轻食管黏膜的炎症和水肿。

③手术日晨留置胃管,通过梗阻部位时不能强行进入,以免戳破食管。

(7)其他准备①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肺功能、心脏超声、心电图、胸部CT等,协助医师采集标本,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②准备手术需要的医疗物品,如胸带、水封瓶、术中用药。

③根据手术部位做好皮肤准备后外切口:术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腋下,从锁骨水平至剑突下。

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食管三切口:左颈部、右胸部(同后外切口)和腹部(包括脐孔、会阴部)。

胸腹联合切口:左胸部(同后外侧切口)和左上腹部。

④讲解术前注意事项及术后所需生活用品:痰盂、抽纸、尿垫、尿壶等。

⑤术前一晚给予磷酸钠盐灌肠液1支灌肠或开塞露2支纳肛,术前6~8h禁食、禁饮。

⑥术前一晚,为保证患者的睡眠,给予10%水合氯醛10ml 口服。

⑦术前30min给予镇静药肌内注射。

⑧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义齿、眼镜、首饰等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尿,以便排空膀胱。

胸外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胸外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胸外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色、质、量。

2、术后有无疼痛不适(胸痛是否影响呼吸)。

3、术后指脉氧值。

二、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按外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保持口腔清洁。

4、术前1-2周戒烟,术前3天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大小便。

5、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心脏疾病及浮肿者进低盐饮食,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如吸氧装置、胸穿包、静切包、气管切开包等。

7、掌握胸腔手术的各种皮肤切开名称和备皮范围。

术后护理
1、按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2、安置病人,立即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

3、检查胸腔引流及各管道装置连接是否正确、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变化并记录。

4、检查及调节输血、补液速度。

5、检查切开敷料有无渗血,局部有无皮下气肿。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意识、皮肤、粘膜有无紫绀及呼吸模式的改变,按时监测生命体征。

7、遵医嘱予雾化吸入,2次/日,鼓励并协助病人做深呼吸、咳嗽、排痰,以防肺部并发症。

8、拔除胸腔引流管后,继续观察有无气胸、胸腔积液、皮下气肿、切开渗血渗液等。

9、营养支持,按肠内、肠外营养护理常规护理。

乳腺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

乳腺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术前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此外,可邀请康复患者分享经验,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2. 术前准备(1)皮肤准备:术前一天,患者需进行皮肤准备,包括剃除腋毛、清洁皮肤等。

手术当天,患者应避免使用化妆品,以免影响手术视野。

(2)肠道准备:根据手术类型,患者可能需要禁食禁水,具体要求请遵医嘱。

(3)药物准备:遵医嘱服用术前药物,如镇静剂、抗凝药等。

3. 术前健康教育(1)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知识,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风险等。

(2)指导患者进行术前训练,如深呼吸、咳嗽等,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二、术后护理1. 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 切口护理(1)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口,并更换无菌敷料。

(2)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3. 引流管护理(1)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

(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袋低于切口水平。

4. 上肢功能锻炼(1)术后1-2天内,患者应尽量减少上肢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

(2)术后3-5天内,指导患者进行上肢关节活动,如手指、手腕、肘关节等。

(3)术后1周,患者可进行上肢抬举、伸展等锻炼。

5. 饮食护理(1)术后初期,患者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

(2)术后1周,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

6. 心理护理(1)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心理支持。

(2)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 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定期复查、保持切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

手术后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手术后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手术后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手术后常见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如下:
护理诊断:
1. 疼痛:由于手术创伤导致。

护理措施:
1. 教会病人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术后紧张和疼痛。

2.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3. 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

4. 与病人有效沟通,及时了解其疼痛情况,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遵医嘱正确使用镇痛泵或口服止痛药,保证病人得到充分休息。

6. 鼓励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减轻疼痛和不适。

护理诊断:焦虑/恐惧,可能与手术、环境改变、缺乏对手术过程的了解等有关。

护理措施:
1. 给予病人关心和支持,耐心解释手术过程和环境改变,以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恐惧。

2. 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以缓解病人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3. 保持病室环境整洁、舒适、安全,为病人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

护理诊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可能与手术创伤、疼痛、食欲减退等因素有关。

护理措施:
1. 提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以补充手术损
伤所需的营养。

2. 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可做少食多餐,确保每日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3. 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水分的摄入。

这些只是一般性的护理措施,具体还应当根据病人手术类型、病情以
及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

如仍有疑问,可以咨询医护人员。

胸外科护理常规2.

胸外科护理常规2.

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观察要点】术前观察:1. 呼吸道症状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咳血等症状。

2. 胃肠道症状有无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

3. 生命体征的变化。

4. 潜在并发症感染、贫血、营养失调。

术后观察:1. 生命体征呼吸加速,血氧饱和度下降,提示缺氧; 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增快往往提示血容量不足。

2. 内出血若术后3小时内胸液量每小时在200ml 或以上,呈鲜红色并伴有血容量不足的全身表现以及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可考虑为活动性出血。

3. 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量,颜色及性状。

4. 有无腹痛、腹胀、肠鸣音恢复情况。

5. 潜在并发症的观察肺炎、肺不张、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

【护理措施】1. 按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 观察病情,熟悉胸部外科疾病的生理、病理,如有无咳嗽、咳痰、发热、咯血、胸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

3. 重病者需卧床休息,给予伴卧位或半坐位。

4. 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吞咽困难者根据病情予半流质、流质或禁食,进量不足给予补液。

5. 缺氧者,及时给予吸氧,做好呼吸道管理。

6. 做好心理护理。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 每班次进行床头交接班,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睡眠情况、出入量、异常化验指标、皮肤情况、各种输液管道、应用药物,检查各种管道并保持其通畅,如胃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胸管、尿量,有刻度的应记录,以及病人的主诉要求和医生的指示。

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观察尿量,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按护理文件要求记录,有变化随时观察记录。

3. 严密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是否等大等圆、各种生理反射情况,至少每4小时观察一次有变化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观察记录。

4. 基础护理:接班时交接皮肤情况,至少每两小时翻身一次;观察口腔粘膜及口腔气味,口腔护理3次/日;尿道口护理2次/日,根据病情鼻饲前抬高床头30度,抽吸胃液,观察胃液情况,更换胃管1次/周。

手术后护理诊断及措施

手术后护理诊断及措施

一、引言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本文将针对手术后护理的诊断及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二、手术后护理诊断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患者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2. 切口观察术后切口情况是护理的重要指标。

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以及有无渗出、出血等情况。

3. 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量及引流性质是否正常。

如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 并发症观察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需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

5. 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三、手术后护理措施1. 生命体征监测(1)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保持患者舒适体位,有利于生命体征的稳定。

2. 切口护理(1)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如有渗出及时更换。

(2)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 引流管护理(1)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

(2)观察引流量及引流性质,如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1)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预防肺部感染。

(2)尿路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

(3)下肢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进行足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5. 心理护理(1)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6. 饮食护理(1)根据患者病情及饮食习惯,制定合理饮食计划。

(2)术后早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

7. 休息与活动(1)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促进康复。

(2)保证患者充足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

四、总结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手术的术后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3-05-20T14:10:53.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董莉陈艳华李秀妍王献霞王辉白羽[导读] 胸部外科包括胸部损伤、肿瘤、肺支气管先天疾患,以及需要手术治疗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内利疾病。

董莉陈艳华李秀妍王献霞王辉白羽(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310-02
【摘要】目的讨论胸部手术的术后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方法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

结论对胸部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效避免并发症出现。

【关键词】胸部手术术后护理诊断
胸部外科包括胸部损伤、肿瘤、肺支气管先天疾患,以及需要手术治疗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内利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先天性心脏病等。

下面将胸部手术术后呼吸道低效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呼吸道低效与开胸术后体位不当、伤口疼痛、余肺膨胀不全、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术后胸腔残腔等因素有关。

1 预期目标
呼吸道通畅,血氧含量正常;呼吸正常,呼吸道健康。

2 护理措施
2.1体位的护理术后病人未清醒时,采用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病人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半卧位,头及上身抬高30°~45°,可使横膈下降在正常位置,有利于肺通气、咳嗽排痰及胸腔引流。

当病人从平卧位改为半卧位时,上身要逐步抬高,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协助病人坐起时,应扶持其健侧手臂及头背。

一般肺叶切除手术后可取健侧卧位,可翻向任何一侧;但呼吸功能较差或易发生反常呼吸的手术(取3根肋骨以上),应避免健侧卧位,以免压迫正常肺,限制其通气。

全肺切除术后仅允许取平卧位或1/4侧卧位,应避免完全侧卧于患侧或搬运病人时剧烈震动,以防纵隔过度移位与心血管扭曲引起休克;也应避免完全侧卧于健侧压迫惟一的肺,造成严重缺氧。

为避免长期躺在同一侧而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肺不张,应每1~2h给病人常规翻身一次。

2.2疼痛的护理胸部手术切口常较大,切断的肌肉多,或引流管安置不适压迫肋间神经,故手术后切口疼痛较剧。

病人因畏痛常不愿咳嗽、深呼吸或翻身做坐起,使分泌物潴留在呼吸道内,导致肺炎和肺不张。

应检查和纠正插管位置或改变病人体位,可减轻疼痛。

术后1~2d内,每4~6h1次给镇痛剂或镇静剂,但应掌握哌替啶与吗啡的适应证,吗啡可抑制呼吸中枢使分泌物变稠难以排出,故老人与儿童慎用吗啡,一般多用哌替啶加非那根。

在给药后20~30min内镇痛效果最佳,应安排在此阶段进行咳嗽排痰、深呼吸及某些治疗护理操作,术后第3日始可改服去痛片等镇痛。

每次用药后,应观察药效及呼吸、血压的变化。

2.3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肺换气
2.3.1气管插管的护理严密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防止滑脱或移向一侧支气管,造成通气量不足或胃胀气。

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是否维持在95%以上。

观察呼吸幅度,听诊肺部呼吸音,随时吸净气道内分泌物。

每次吸痰前后要充分吸氧,吸痰持续时间应在30s内,以避免引起缺氧。

拔除气管插管前,须吸净气管内分泌物;拔管后立即翻身拍背,辅助排痰,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2.3.2给氧、改善缺氧症状肺切除手术后24~48h内,由于麻醉抑制、伤口疼痛、肺膨胀不全、肺通气量和弥散面积减少等因素,会造成病人程度不同的缺氧。

术后常规给予鼻导管持续给氧,流量为2~4L/min,直至缺氧症状改善后可改为间断给氧或按需给氧,以维持动脉氧分压在100mmHg以上。

2.3.3鼓励并协助病人有效咳嗽排痰术后前3d内,应协助病人咳嗽排痰。

置病人于半坐卧位或坐位,站在病人健侧,轻叩其胸背部,双手扶夹住胸壁,头置于病人胸部后面,轻压伤口,支撑肋骨,随病人咳嗽运动适度上抬胸部。

术后1周,应常规氧气雾化或超声雾化吸入2次/d,有消炎、稀释痰液及活跃纤毛运动的作用,利于痰的咳出。

2.3.4扩肺间断正压呼吸(IPPB)、深呼吸、吹瓶或吹气球等,以促使更多的肺泡扩张和肺充分膨胀,增加通气容量。

注意扩肺时,病人有可能发生一时性晕厥,其原因是肺扩张增加胸内压力,使静脉回心血流受阻,减少心输出量,血压下降使脑供血不足,也可由于过度通气后抑制呼吸致缺氧。

一般经数分钟后,症状自行缓解,须保护病人防止摔伤。

2.3.5注意保温,预防病人感冒。

2.4指导、鼓励和协助病人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术后第1日,生命体征平稳,应鼓励和协助病人下地活动,坐在椅中或站立于床旁移步。

带引流管者要妥善保护,一切活动在心电图监测下进行,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心动过速、头晕、气短、心悸或出汗等症状,立即停止活动。

手术后第2日起,可扶持病人在室内绕床行走3~5min,每隔4h1次。

一般病人术后3d内不宜下蹲解便,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协助病人在床上大小便。

术后病人的运动康复锻炼参阅开胸术后功能锻炼,对预防肺不张、肩关节强直及废用性萎缩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重点评价
3.1呼吸节律、频率有无异常,两侧呼吸幅度是否对称。

3.2体温、脉搏、血压是否正常。

3.3有无呼吸困难、紫绀,动脉血气分析是否正常。

参考文献
[1]郭晓峰,李变红,王静.胸部肿瘤术后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08期.
[2]张小红,王志英,李玉梅.胃癌根治术96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1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