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川楝子

产地
主要产于中国的南方各地,以四川的产者最为上乘。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时,取出,放凉。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效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
川楝子
中药名
01 药材性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3 入药部位 05 性味
目录
02 产地 04 炮制方法 06 归经
07 功效
09 相关配伍 011 禁忌
目录
08 主治 010 用法用量 012 相关论述
川楝子,中药名。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除去杂质,干燥。
药材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 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 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 酸、苦。
3、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 (《医方简义》导气汤)
4、治脏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5、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用法用量
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禁忌
本品有小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川楝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及用量

川楝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及用量一、川楝子的作用与功能川楝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热解毒:川楝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病、疮疡肿毒等症状。
它能够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祛湿止痛:川楝子可以祛除湿气,对湿疹、湿热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同时,它也具有止痛作用,对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有辅助治疗作用。
3.杀虫驱蚊:川楝子散发的气味可以击退蚊虫,具有驱蚊的作用。
因此,在夏季使用川楝子可以有效防止蚊虫叮咬。
4.助消化:川楝子具有助消化的功效,可以帮助胃肠道消化功能的改善,缓解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
5.抗菌:川楝子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对抗多种细菌,对一些感染性疾病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二、川楝子的主治川楝子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1.痈肿疮疡:川楝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对痈肿疮疡有较好的疗效。
2.湿疹:川楝子可以祛湿,对湿疹有一定的舒缓作用。
3.头痛:川楝子具有清理风热的功效,对头痛引起的不适有所缓解作用。
4.关节疼痛:川楝子有祛湿、止痛的作用,可以辅助治疗关节疼痛的症状。
5.感染性疾病:川楝子中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
三、川楝子的用量川楝子的用量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指导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川楝子用量如下:1.川楝子粉末:一次3-6克,一日2-3次。
2.川楝子水煎剂:一次10-15克,一日2-3次。
3.川楝子冲剂:一次3-6克,一日2-3次。
4.川楝子片剂:一次10-15克,一日2-3次。
需要注意的是,川楝子具有一定的毒性,用于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使用剂量不宜过大或过小。
川楝子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作用与功能,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与症状。
但是,在使用川楝子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合适的用量调整,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如有不适,请及时告知医生。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川楝子,又名龙腿果,是马鞭草科川楝属植物的果实。
川楝子原产于中国南方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在中国传统草药学中,川楝子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和皮肤病等。
现代研究发现,川楝子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和药用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与保健功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并列举一些禁忌症,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川楝子。
一、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1.祛痰止咳:川楝子富含龙胆苦素、苦参碱等成分,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化痰的作用。
对于痰多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2.抗菌消炎:川楝子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对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炎症等。
3.抗病毒:川楝子中的部分成分具有抗病毒活性,可以干扰病毒的生物活性,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对于流感、感冒等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抗过敏:川楝子中的苦参碱等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减轻过敏症状,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促进消化:川楝子富含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排除,预防便秘、痔疮等消化系统疾病。
6.调节血糖:川楝子中的部分成分具有降血糖作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血糖的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7.降血脂:川楝子中的部分成分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8.抗肿瘤:川楝子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于部分肿瘤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9.美容养颜:川楝子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美白肌肤,保护皮肤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二、川楝子的禁忌症1.孕妇:川楝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孕妇可能造成胎动不安,所以孕妇在使用川楝子前需谨慎咨询医生。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性寒,有毒;味苦;归肝、胃、小肠经。
功效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
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中药川楝子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实。
南方各地均产,以四川产者为佳。
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用于捣碎,生用或麸炒用。
川楝子名金铃子,疝气腹痛用之喜。
川楝苦寒有小毒,胸胁脘腹及胀痛。
虫积肚疼头癣治,睾丸肿痛主药宜。
川楝子的功效【性味】:苦,寒,有毒。
①《本经》:苦,寒。
②《别录》:有小毒。
③《珍珠囊》:酸,苦。
④《医林纂要》:核:苦辛;寒。
【归经】:入肝、胃、小肠经。
①《珍珠囊》:入心。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
④《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功效与作用】: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
主脘腹胁肋疼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
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
核:怡疝,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1、行气止痛①用于气郁胃痛,症见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按之痛减,嗳气频作,或嘈杂吞酸,可与元胡同用,如川楝子散;也可与苏梗、川朴、木香同用。
②用于胸胁胀痛,多见于肋间神经痛,症见胁痛,以胀痛为主,痛无定处,胸闷不舒,善太息,可与柴胡、青皮等同用。
③用于疝气作痛,症见少腹前阴因寒气凝滞作痛,可与木香、小茴香、吴茱萸同用,如导气汤。
2、燥湿杀虫①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可与其他杀虫药同用。
②用于阴痒因湿热下注者,多为滴虫病,症见带下黄浊,阴部潮湿阴痒,用此药内服及外用熏洗,皆能奏效。
③用于疥疮,单味煮水擦洗,或用谷草烤,一面烤,一面擦洗。
川楝子

川楝子Chuanlianzi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
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习用名称】金铃子【处方应配】写川楝子、炙川楝子均付炒川楝子。
【炮制】炒川楝子将药材除去杂质,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附录Ⅰ)炒至表面焦黄色,微具焦斑,筛去灰屑。
【性状】炒川楝子本品呈类圆形、半球形或不规则形的厚片或碎块,直径1.5~3.2cm。
表面棕黄色至黄棕色,微有光泽,焦黄色,少数四陷或皱缩;外果皮革质,常与果肉分离,并可见散在的深色小点及焦斑;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
切面淡灰黄色至淡灰棕黄色,中间可见果核,质坚。
切开的果核腔室中可见黑色种子。
气特异,具焦香气,味酸、苦。
【鉴别】(1) 本品粉末黄棕色。
果皮纤维成束,末端钝圆,直径9~36μm,壁极厚,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果皮石细胞呈类圆形、不规则长条形或长多角形,有的有瘤状突起或钝圆短分枝,直径14~54μm,长约至150μm。
种皮细胞鲜黄色或橙黄色,表皮下为一列类方形细胞,直径44μm,壁极厚,有纵向微波状纹理,其下连接色素层。
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有较密颗粒状纹理。
种皮色素层细胞腔内充满红棕色物。
种皮含晶细胞直径13~27μm,壁厚薄不一,厚者形成石细胞,胞腔内充满淡黄色、黄棕色或红棕色物,并含细小草酸钙方晶,直径约5μm。
草酸钙簇晶直径5~27μm。
(2) 取本品粉末2g,加水80ml,超声处理1小时,放冷,离心,取上清液,用二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25ml,合并二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川楝子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川楝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醇(1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中药川楝子功效与作用

中药川楝子功效与作用川楝子(学名:Ailanthus altissima)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被称为国高林、乌干子、蜗牛酒等,是一种大型落叶乔木植物,属于大戟科川楝属,是我国南北各地都能见到的乡土树种。
川楝子在中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其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川楝子的药用价值川楝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首先,川楝子富含生物碱类物质。
研究发现,川楝子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如乌头碱、酸楝碱、木香碱等,这些生物碱对抗菌、抗炎、抗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川楝子具有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川楝子中的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能够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尤其对于肠道致病菌、呼吸道致病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川楝子中的生物碱还可用于制备一些抗菌药物,如川楝碱可以制备成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
此外,川楝子还具有镇静安神、止咳祛痰等功效。
传统中医认为,川楝子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并且可以治疗咳嗽、痰多等症状。
一些研究显示,川楝子中的生物碱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镇静、抗抑郁的作用,对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精神压力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另外,川楝子还可以用于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川楝子苦寒,入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在临床上,川楝子常被用于治疗一些热毒性疾病,如疮疖肿毒、痈肿痛等。
二、川楝子的养生方法川楝子不仅是一种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材,还是一味常见的食品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地使用川楝子,保持身体的健康,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首先,川楝子可以用于保肝养肝。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因素都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伤害。
川楝子中的一些成分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平时适当食用川楝子能帮助肝脏排毒,保持肝脏的健康。
其次,川楝子还具有美容护肤的功效。
川楝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能够帮助消除体内的自由基,起到抗氧化的作用,避免肌肤的老化。
此外,川楝子还能调理肌肤的出油问题,能够帮助收敛毛孔,让肌肤更加细腻。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川楝子的药用价值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_川楝子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药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川楝子图片、川楝子的药用价值、川楝子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川楝子简介川楝子图片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川楝子的药用价值川楝子的用法与用量川楝子的副作用川楝子的配伍应用川楝子简介川楝子,中药名,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
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
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
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
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
气特异,味酸、苦。
川楝子图片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
主脘腹胁肋疼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
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1、《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2、《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3、《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4、《纲目》:治诸疝、虫、痔。
5、《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
核:怡疝,去痼冷。
6、《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川楝子的药用价值1、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
(《活法机要》金铃子散)2、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
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
(《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3、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庙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
川楝子功效与作用

川楝子功效与作用川楝子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食材,在中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川楝子不仅在中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食疗领域也被认为具有多种功效。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川楝子,学名为瓜州女贞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生长在中国陕西、甘肃、陕北、河南、四川等地。
川楝子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表呈锈褐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纵纹和沟槽。
味苦、涩,性凉。
川楝子的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川楝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口舌生疮、喉咙肿痛等症状,尤其适用于由于热毒引起的病症。
川楝子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鞣酸、生物碱等,具有抗菌、消炎、抑制病菌作用,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热毒。
2. 利尿消肿:川楝子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缓解水肿症状。
川楝子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减少体内水分潴留。
同时,川楝子还能有效降低体内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提供轻松减肥的效果。
3. 止咳化痰:川楝子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因咳嗽引起的不适症状。
川楝子中含有丰富的黏液质,具有润肺化痰的作用,可以促进痰液的排出,缓解咳嗽症状。
同时,川楝子还具有镇静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咳嗽的频率和强度。
4. 杀虫驱蛀:川楝子可以杀虫驱蛀,对于蛔虫、钩虫等寄生虫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川楝子中所含的生物碱类物质具有强烈的杀虫活性,可以通过破坏寄生虫体内蛋白质代谢和神经系统功能,达到驱除寄生虫的目的。
5. 改善消化功能:川楝子对于消化系统的调理作用也很显著,能够增强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川楝子中所含的鞣酸能够收敛肠道黏膜,减少腹泻的发生,同时还能够缓解胃肠道的炎症和溃疡症状。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的功效与作用外,川楝子还有一些其他的独特作用。
比如,川楝子被认为能够抗氧化,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作用;此外,川楝子在美容护肤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改善皮肤干燥、粗糙、瘙痒等问题,提亮肤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苦楝素能使血 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内脏出血,以致血压显 著降低、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皮肤花斑、 脉搏微弱而数,最终可因急性循环衰竭而死 亡。
• (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对肾小管上皮细 胞有刺激及损害,可出现尿频、蛋白尿、血 尿及尿中出现脓细胞。
毒性成分:
• 川楝子有小毒,误食或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猪对川楝子较 敏感,食150~200g可中毒致死,食后半小时内出现症状,约 2.5h内惊厥死亡。牛、羊、兔及鸟类等动物的中毒症状与 猪相似,一般食后lh出现症状,死亡多发生在24h之内小鼠ip、 iv、sc、po给予川楝素的LD50分别为13.8±1.2mgg/kg、 14.6±0.9mg/kg、14.3±1.5mg/kg和244.2±44.0mg/kg。 iv和sc的化疗指数分别为4.2和4.5。大鼠sc和家兔iv的 LD50分别为9.8mg/kg和4.2mg/kg。小鼠的累积性毒 性:LD50为18.7mg/kg,累积系数K=1.13。猴的亚急性试验 表明,变化最明显的是SGPT,其次是肌无力。SGPT升高的 最低剂量是0-0025MKD×4,是猴计治疗的显效剂量 (0.5MKD×4)的1/6。川楝素在肝脏的含量比其他组织高, 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也比其他脏器明
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川楝素对清醒
家兔皮层自发电活动未见明显的影响。
• 3.抗肉毒中毒的动物的作用:
• 川楝素对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 后6小时内给药治疗,其存活率可达80%以 上;对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时治疗, 可治愈半数以上;对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护 作用;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 血清用量。以楝素能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 对抗肉毒的阻遏作用。
川楝子
目录:
• 来源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毒性研究
来源:
• 川楝子又名金铃子,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 树的成熟果实。主要产于中国的南方各地, 以四川的产者最为上乘,故又名川楝子。 川楝子性寒,味苦,是行气药的一种。主 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有除湿 热、清肝火、止痛、杀虫的功能。川楝子 苦寒沉降,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 止痛,治气郁而有热之证尤宜。
4.抗菌作用 :10%川楝子乙醇浸液对真菌有抑制 作用,尤其对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有较强抑菌 作用。川楝子对铁锈色小芽孢癣菌有抑制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抗噬菌体法筛 选提示川楝子有抗噬菌体作用 。
5.抗癌作用 :用Hela细胞单纯培养法筛选表明,川 楝子有抑制肿瘤细胞作用。川楝子对人体宫颈癌 JTC-26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
药理作用:
• 1.驱虫作用: 本品有驱蛔虫作用,有效成分为川楝素,它
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 慢而持久。低浓度(1:5000-9000)川楝素对整 条猪蛔虫及其节段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 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运动 的规律破坏,持续10-24小时。被认为川楝素是对 蛔虫肌肉的直接作用。川楝素还能使虫体三磷酸 腺苷的分解代谢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应求而导 致收缩性痉挛而疲劳,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 而被驱出体外,因此临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虫时间 较迟,约24-48小时,排出虫体多数尚能活动。
6.抗炎作用:从苦楝子油中分离出的印楝定 有明显抗关节炎及抗炎药理活性,且有明显 抗组胺作用。
7.利胆作用:超声波检查显示,健康人口服 川楝子煎剂后有松弛奥狄氏括约肌、收缩 胆囊、促进胆汁排泄作用 。
中毒表现:
• 川楝子中毒多因误服苦楝子、或用量大、或炮制 不当而引起,产生一系列的中毒不良反应。
• (一)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苦楝素对胃肠道有较强 烈的刺激性,能使胃黏膜发生水肿、炎症、脓肿及 溃疡。患者大多在药后1~2h内出现胃肠道刺激 症状,表现为腹痛。以脐周为主,并有恶心、呕吐、 腹泻稀水样黄色便,呕吐物主要为食物残渣,偶有频 吐清水者。对肝脏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急性中毒 性肝炎,。
• (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对中枢系统有抑制 作用志 不清、嗜睡、谵语、沉默不语、精神萎靡、神 志恍惚等神经方面的症状,少数病例体温升高, 并伴随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甚至 有痉挛、抽搐、瞳孔散大、失去知觉、昏迷、 呼吸困难等。
• 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
•
在大白鼠上记录膈神经放电和膈肌肌电,观
察川楝素对呼吸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剂量川楝
素(2mg/只,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引起的呼吸衰
竭,主要是由于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延脑呼吸
中枢部位直接给川楝素(0.01-0.15mg/只)的实验
支持上述结论。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
化学成分及鉴定:
• 中药化学成分:果实含驱蛔有效成分川楝 素 ,以及多种苦味的三萜成分,苦楝子酮 、 脂苦楝子醇 ,21-O-乙酰川楝子三醇 21O-甲基川楝子五醇 。
•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 加乙醚5ml,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1ml, 置蒸发皿中,挥散后,残渣加0.125%对二 甲氨基苯甲醛硫酸(50%V/V)溶液6滴,呈 紫红色。(检查三萜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