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思想史总结长表
地理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理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理年代表是一份记录地理事件与发现的详细时间表。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最全面的地理年代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的历程与重要事件。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地理事件和发现:
- 公元前3500年 - 古埃及人开始绘制地图,标志着地图制作的起点。
- 公元前2768年-公元前2613年 - 古代中国人编纂的《尚书》中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对地理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公元6世纪 - 古希腊学者爱拉托逊斯绘制了世界第一张世界地图,开创了现代地理学的基础。
- 15世纪 - 欧洲探险家哥伦布的航海发现使地理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 18世纪 - 亚历山大·冯·洪堡提出了自然地理学的概念,标志着现代地理学的形成。
- 19世纪 - 英国地理学家达尔文提出地貌演变的理论,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20世纪 -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使得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高效和准确,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 21世纪 -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地理学在监测环境变化和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以上只是地理年代表中的一小部分内容,还有许多重要的地理事件和发现未在此列出。
希望阅读者通过本文档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激发对地理学的兴趣。
此地理年代表的参考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学术文献、历史资料以及地理学教科书。
为保证信息准确性,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地理学习总结

地理学习总结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在这段时间的地理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并深刻认识到地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地理学习的总结和思考。
一、学习内容及重点 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个方面。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聚居、经济活动和文化等现象;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地貌、气候、生物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重点内容。首先是地球的结构和构造,了解地球的层次结构、板块构造和地震等自然现象。其次是气候和气候变化,包括气候带、气候型和全球变暖等问题。此外,人口与城市、资源与环境等也是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学习方法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首先,我善于运用图表工具,如地图、气候图、统计图等,通过图表的直观表达,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其次,我注重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通过参观地理景点、进行实地调查等,加深对地理理论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地理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加强与同学们的互动,共同学习和分享地理知识。
三、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地理学习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其次,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特点和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此外,地理知识还与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等密切相关,它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和发展战略。
四、对未来的思考 通过这段时间的地理学习,我深刻意识到地理学对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自己对地理学的兴趣也不断增加。因此,我计划在未来不断深入学习地理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同时,我还计划积极参与地理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为推动地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理学思想史》讲义(2004级)

《地理学思想史》讲义(地理科学2004级)文凤平2008年2月前言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地理学思想史》是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历史回顾、现状评估、未来预测、探明地理科学发展过程的运行轨迹,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理解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和基本价值,全面掌握什么是地理学和初步掌握地理研究的基本范式。
2、目的和任务:通过《地理学思想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学基本理论体系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规律,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厚今薄古、厚中薄外的原则。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地理知识产生的历史,中国和古希腊对地理知识的记载;宗教与地理学的关系;中国通过海上航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成就;为什么说地理大发现的概念只适用于欧洲;瓦伦、布丰、康德在地理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地理学理论体系形成上的贡献;地理学结构形式和内容;战后国际社会经济形势对地理学的影响;时代特点和科技革命对现代地理学的要求;新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2、理解:地理知识产生的客观基础,中国在地理知识产生领域内的贡献;裴秀制图六体的学术意义;我国古代区域地理的特征;斯特拉波与托勒密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成就与不足;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基础;沈括、徐霞客对地学的贡献与成就;洪堡与李特尔地理学思想的异同,怎样正确对待科学家的世界观与科学成就;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地理学的关系;地理学形成时期的特点;比较并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描述的优劣及两者的恰当结合;战后地理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和趋势;应用地理学产生、发展的根源;新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3、掌握:地理学产生的学说;初期地理著作的特点及正确认识初期地理著作;地图在地理知识产生与地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古希腊与中国古代地图的特点;区域地理的理论根据,地理志及其评价问题;旅行记在地理学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为什么说中国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中国发现美洲的条件与可能性分析;洪堡与李特尔的学术特点与贡献;相关科学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洪堡、李特尔以前和以后时期地理学发展的异同;形成时期的地理学者及其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地理学概念的演化过程;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和科学地位;现代地理学构想的主要内容。
地理学思想史-克拉瓦尔

地理学思想史第一章绪论1.何谓“历史的演化观点”和“时期独特说”?请问就现代史学方法如何整合这两个观点?2.为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对科学史发展观的看法,由直线型的进步论转为引介科学家们对基本假设变迁的研究?3.试说明费耶罗班的“思想动态性”。
4.科学知识的定义逐渐发展为民族科学知识的原因何在?5.一本书作者来看,西方地理学的发展有哪几项主要地理概念?第二章古希腊时期的地理学1.人称历史学之父,也是传统地图学与区域描述的创始人希罗多德,在公元前5世纪如何利用阿那克西曼的发展的伊奥尼亚地图作研究?2.公元前5世纪的巴门尼德对地球新观念的贡献是什么?3.试述埃拉托色尼与托勒密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4.试述罗马时代最好的区域地理学者斯特拉波对地理学的贡献。
5.试述人称“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6.为什么在西罗马帝国结束之前,最好的古希腊地理学者已被社会忘记?第三章中世纪与现代初期的地理学1.葡萄牙、西班牙航海探险与蒙古人远征西亚至欧陆两事件与地图学发展的关系如何?2.托勒密理论再发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历程与其影响是什么?3.基督教在13世纪开始,在传统认知及实践方式上有哪些改变?4.试述改革后的基督教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5.试述阿拉伯地理学者们在地理实察及人文地理学上的贡献。
6.试述17世纪瓦伦纽斯的主要著作,以及牛顿如何彰显瓦伦纽斯对地理学的贡献。
第四章启蒙运动与地理学1.试述科学在17世纪初期的发展、中期的进程与末期的结果。
2.说明18世纪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经理哪五个脉络?3.说明欧洲现代国家与科层体制发展的关系?4.17——18世纪耶稣会教士对中国地图绘制有何贡献?5.17——18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家族结合三角测量与天文测量等技术,对法国及欧洲的制图有何贡献?6.为什么17——18世纪地图学者与地理学者同义?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展出两类地图学者?7.18世纪地图学者用三角测量技术可得相对点的位置,若要知绝对位置的方法有哪些?8.18世纪时康德对解除地理学认同对危机有何贡献?9.试述18世纪在创造论的学术环境下,地理学相关领域的发展。
地理学思想史纲

地理学思想史纲地理学是一门揭示世界、探索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发展历程极为悠久,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和演变,其发展过程也留下了无数著名的地理思想家和学者,他们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当下的地理学理论发展。
在此,简单回顾一下地理学发展史,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理论。
康德、弗洛伊德是古希腊时期地理学的发展的鼻祖,他们以传统的哲学角度探讨地理学,提出了地理决定理论。
同时,康德和弗洛伊德也是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以更深刻的研究,将历史科学和自然科学整合到一起,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在17世纪,英国学者莱文森就提出了以经纬度来衡量物理环境的思想,这打开了定位地理学研究的大门,在英国学者甘斯伯的著作《哥尔文的普罗旺斯》中,他系统的分析地理学的空间结构,对于当时的地理学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19世纪,斯金纳以逻辑演绎方法,提出了地理学领域的一些基本原理,他认为地理学是重要的自然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使得地理学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新的地理思想出现,一方面,一些地理学家以实用主义的思想为地理学注入新的活力,他们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服务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如马克斯海德尔、鄢西斯等哲学家也在从哲学角度,以及环境和社会学角度,推动地理学有了新的发展。
21世纪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学者发现地理学必须把一气呵成地研究物理、社会、文化等多种不同领域的影响,并加以整合。
在未来,随着全球化和社会发展,会有更多新的地理理论出现,为地理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总之,从科学发展史上看,地理学历经种种变革,出现了真正的地理学思想。
康德、弗洛伊德的地理决定论,以及莱文森的定位地理学、斯金纳的逻辑演绎法,以及马克斯海德尔的实用主义思想,构成了现代地理学思想的基础。
在未来的发展中,地理学会以更加全面的角度,探索地理与环境的内在联系,为促进地理学的更加发展,提出更多新的理论。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

读《地理学思想史》(刘盛佳)有感城环学院曹阳2009210006 地科一班[摘要]之前就被刘盛佳教授的事迹所感染,对他的钻研精神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一次我走进了他的《地理学思想史》可谓是如同与哲人交谈,收获颇丰,在此与大家分享几分我的收获与感悟。
本文主要讲了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的起源,新大陆的发现,刘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中国地理学说的出现以及中国的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单源说双源说地理大发现沈括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1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的起源美国学者P.詹姆斯认为“开头是好奇心引起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故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了解是凡人类皆必须有的,世界上地理知识的产生,不受地域国界的局限,正是因为人们好奇心,推动着人们不断的探索发现,对地理环境的认知不断加深,地理学一步步向我们走近。
对于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的起源,刘教授提出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单源说,也是地理学家赫特纳所持的观点,他认为地理知识和地理学起源于希腊。
而另一种是地理学发双源的学术观点,近年来,日本学者野间三郎、松田信、海野一隆、高桥正在新纂人文地理学著作《地理学的历史和方法》中将地理学的历史分“东洋”和“西洋”两部分叙述,这种双源观点较单源观点更进步,更确切些。
这两种观点让我对地理学的起源有了更新的认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杂乱无章。
2中国与地理大发现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然而在这本书中,刘教授又一次提到了是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美洲,这也是有证据的。
因为亚、美两大陆相隔的最近点是只有86公里,而这86公里的白令海峡又有漫长的结冰期,无需航行就可互达。
在此还不得不联系到中国的航海事业,中国可谓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这绝对不是没有根据。
航海事业的发展有两个必备的要素,一是造船技术,二是导航技术。
众所周知,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海上事业由于指南针的应用,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使我国成为古代最大的航运国,而且跻身于印度洋的航运大国,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也是值得今天的中国人骄傲的。
《地理学思想史》讲义地理科学20...

《地理学思想史》讲义(地理科学2004级)文凤平2008年2月前言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地理学思想史》是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历史回顾、现状评估、未来预测、探明地理科学发展过程的运行轨迹,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理解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和基本价值,全面掌握什么是地理学和初步掌握地理研究的基本范式。
2、目的和任务:通过《地理学思想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学基本理论体系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规律,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厚今薄古、厚中薄外的原则。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地理知识产生的历史,中国和古希腊对地理知识的记载;宗教与地理学的关系;中国通过海上航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成就;为什么说地理大发现的概念只适用于欧洲;瓦伦、布丰、康德在地理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地理学理论体系形成上的贡献;地理学结构形式和内容;战后国际社会经济形势对地理学的影响;时代特点和科技革命对现代地理学的要求;新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2、理解:地理知识产生的客观基础,中国在地理知识产生领域内的贡献;裴秀制图六体的学术意义;我国古代区域地理的特征;斯特拉波与托勒密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成就与不足;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基础;沈括、徐霞客对地学的贡献与成就;洪堡与李特尔地理学思想的异同,怎样正确对待科学家的世界观与科学成就;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地理学的关系;地理学形成时期的特点;比较并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描述的优劣及两者的恰当结合;战后地理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和趋势;应用地理学产生、发展的根源;新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3、掌握:地理学产生的学说;初期地理著作的特点及正确认识初期地理著作;地图在地理知识产生与地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古希腊与中国古代地图的特点;区域地理的理论根据,地理志及其评价问题;旅行记在地理学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为什么说中国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中国发现美洲的条件与可能性分析;洪堡与李特尔的学术特点与贡献;相关科学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洪堡、李特尔以前和以后时期地理学发展的异同;形成时期的地理学者及其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地理学概念的演化过程;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和科学地位;现代地理学构想的主要内容。
地理学思想史(赫特纳)

(二)、主要贡献
1 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奠基人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 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 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2
创办《地理杂志》
于1895年创办《地理杂志》,并主持编辑这个杂志达40 年之久。在上面发表多篇文章阐述观点。
关于地理教学方法:
观察的方法 概念思维 提问的方法 地图等直观教具方法 其他一些辅助方法(野外观察、图书馆、个人自修)
关于地理教师:
地理教师必须掌握地理学 丰富多彩的地理课程讲授
(三)、主要思想
3
地理学方法论
关于地理学方法论,主张地理学既要进行描述,又要寻 求规律。但由于他的前两个看法决定了地理学的方、主要思想
2
地理教育思想
关于地理学的教育价值: 地理知识对生活的价值 培养能力的价值 品德价值 关于地理学课程: 地理学在学校中和在科学中一样有它专门的任务,任何其它课 程都不能取而代之 正确的、有目的的、适合各类学校和班级的、有关文体的地 理教材
(三)、主要思想
2
地理教育思想
(三)、主要思想
1
区域地理思想
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是有局部差异的地球,即不同等 级、不同特征的区域。从区域开始,在归纳的基础上对 区域单元进行对比,以实现对地球表面的研究。 他是“统一地理学”的主要倡导者,并形成了传统 的区域研究纲要,即从地理位置开始,依次为地质、地 表形态、气候、植被、自然资源、定居过程、人口分布 、经济方式、交通和政治区分,构成一种因果的顺序。 这便成为后来区域地理学的原始规范,近代地理学一直 将其视为法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思想史总结长表地理学思想史总结长表古代中国地理学地理知识的萌芽:先秦地理学《尚书·尧典》有关于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记述《诗经·豳风·七月》记有蟋蟀活动、葽草开花、蝉叫、稻熟、草木掉叶等全年物候现象《夏小正》载有全年各月的物候和农事活动,全篇400多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物候专篇《吕氏春秋》一书连续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直到鲁哀公16年(公元前479)200多年的水旱的情况,载有雨、雹、雷、霜、雪等灾害共13次,因旱求雨24次等。
《诗经》记有山、阜、丘、陵、穴、谷、岵、冈、原、隰等10多种陆地地貌类型名称,洲、兆、厂、滨、澳、沚、渚、浒、浦等10多种流水地貌类型名称。
《管子·地员》将丘陵分为15种类型,山地分为5种类型。
《周易·谦卦·象辞》中提到“地道变盈而流谦”,说明已认识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凡草土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土。
”从理论上阐述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即草与土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不同的土壤其性质不同。
《尚书·禹贡》论述了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土壤分布的地区差异。
《考工记》第一次提出中国植物分布以淮河为界的思想("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
《尚书·洛诰》记载周公在洛阳选建城址时绘有地图献给成王。
《地员》是中国最早的综合自然地理著作。
全篇2222字,综合地貌、土壤地理、植物地理等知识,较为系统和详细地把土地划分为5大类20多个小类,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土地类型等级系统。
它也是中国最早论述植物生态地理和土壤地理的专篇。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天论》主张“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即在与大自然斗争中,努力掌握大自然的规律来改造地理环境。
地理学专篇《禹贡》是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全篇1193字,由“九州”、"导山”、“导水”和“五服”等部分组成。
“九州”主要按河流、山脉、海洋的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这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就山川、湖泽、土壤、植被、田赋、特产和运输路线等方面对各州进行了很好的区域对比。
“导山”部分,专列山岳20余座,归纳成4条自西向东的脉络。
“导水”部分,专写河流共计9条水系。
这两部分文字不多,却是中国专就山岳和水系研究的始端。
《山海经》地理价值大的是《山经》部分,其写作时代是汉代之前。
它对黄河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外广大地区(地域范围远比《禹贡》为大)的自然条件以“山”为纲进行了综合性记述。
《山经》总共记载447座山,先按方位分为中山经、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和东山经五大区,每一区又分成若干山系,每一山系都以方向道里把一个个山岳连接起来,对每一山岳都记述位置、水系、天然动植物和矿产资源,所记当然不尽正确。
郦道元《水经注》它记述的河流水道共计1252条,对每条河流的源流、脉络和所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及其历史事迹,都作了尽量详细的叙述。
疆域地理志《汉书·地理志》第一篇以“地理”命名的篇章,即“地理志”。
它的出现标志中国传统必理学开始形成。
这个时期,中国地理学在疆域地理志、地图、水系、域外地理和方志等方面取得较大成就。
它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志,奠定了其基础,以后这类著作不断涌现。
域外地理《史记·大宛列传》和《汉根据张骞等提供的材料写成的,它们是记载中亚和西南亚最早的地理专篇,对于西域各国的人口、兵力、风俗、物产、城镇交通、水文、气候以及相互间的距离等都有所书·西域记》介绍。
法显(334-422)《法显传》描述了他所到地区的地理情况,是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亚的第一部旅行记。
玄奘(602年~664年)《大唐西域记》对于当时中亚和南亚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地形、气候物产、交通道路、城邑关防、风土习俗、文化政治等情况和特点都有记述。
地图学的发展裴秀(224年—271年)著名地图学家。
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
根据前人的实践总结出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即“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向)、“道里”(人行路径)、“高下”(高取下)、“方邪”(方取斜)和“迂直”(迂取直)贾耽(730年—805年)《海内华夷图》,“广三丈,纵三丈三尺”,该图在中国地图史上开创了以朱、墨两色分注古今地名的先例,此法一直为后人所沿用。
沈括(1033-1097)《天下州郡图》黄裳(1146-1194)《地理图》《禹迹图》新地理学徐霞客(1587—1641)从21岁开始出游,30多年的旅行考察取得许多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就。
如他在《溯江纪源》中,以清晰的实测概念为基础,提出“计其吐纳,江倍于河”的论断,在世界上第一次比较了长江和黄河的流域面积。
《溯江纪源》汇集在《徐霞客游记》中。
顾炎武(1613—1682)严厉地抨击地理学研究中不务实际的空谈和议论,主张“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撰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等。
孙兰(清代)《柳庭舆地偶说》刘献廷(1648-1695)《广阳杂记》1.古代中国的地理学:连续性、渐进性的繁荣2.古代中国地理学的“缺陷”:宇宙观(大地观)为天圆地方说,区域研究尺度较小方法论缺乏数理基础,大量零散的地理知识难以有机整合古代地理学古典地理学古希腊地理学荷马(生卒年份不详)希腊诗人,斯特拉波称之为“地理学之父”。
关于地球的早期概念和最初的描述与计算泰勒斯(公元前624-548)希腊商人和学者,几条几何学定理的创立者;认为万物是由不同形式的水所组成的阿那克西曼德(公元前610-547)米利都城泰勒斯的学生;把日晷引进希腊,按比例尺把已知世界画成地图赫卡泰(约公元前550-475)最早的希腊散文作品;曾用欧洲、亚洲和利比亚洲作为他的世界地理的分区;传说《地球的描述》的作者希波克拉底(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医生;首创医疗地理学;发展了环境影响到人类行为的观点帕尔梅尼兹(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的学生;提出纬度带即气候带思想希罗多德反对赫卡泰的学派,提出全部历史都必须用地理观点来研究,而一切地理也必须用历史的观点来研究,地理提供了自然背景和舞台场景,历史事实和它联系在一起才具有意义,历史地理学思想的创始人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0-430)他认为世界由土、气、火、水四种基本物质组成柏拉图(公元前428-348)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原本是完美地创造地,后来逐渐毁坏;重视演绎法;接受了地圆说;雅典科学院奠基人。
欧多克斯(约公元前400-347)柏拉图学院的代理校长;把地球划分为纬度带,并按纬度说明其适居情况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希腊哲学家;证明大地是球体,提出南、北半球温度带和可居住地带性学说,创立自然地理学雏形攸多克斯(前395~前342年)发展地球球体说,提出经纬度概念,完善温度地带学说,测量地球周长,精确描述并解释各类地理特征阿利斯塔库斯(约公元前300-230)他认为地球绕地轴自转,并绕日公转。
亚历山大大帝(前356-323)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他的远征把希腊的地理知识传播到了东方。
埃拉托色尼(约公元前273-192)西方人称为地理学之父,首次使用Geography 一词,初创地理学学科首次创立经度和纬度系统(在攸多克斯基础上)并绘图首次测量地球周长,25000 miles埃拉托色尼的两部著作《地球大小的修正》和《地理学概论》特别阐述了地理空间的理念,不仅将空间视为一个地理实体,也看作一个包含各种特性的地域,并存在自然环境同社会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埃拉托色尼的地理学著作和成就标志了古代希腊地理学的最高峰和结束希帕库斯(公元前2世纪)方位天文学创始人,计算出一年的长度,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发现“岁差”现象;提出规范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发明投影制图方法波西多尼斯(公元前135-150)希腊地理学者;测量地球周长数字比埃拉托色尼所测者小;认为最高气温出现在热带,而不在赤道带;在个别现象的实际描述与理论说明的形成之间,他是持明确的二分法的最早哲学家之一;人种地理学的先驱。
斯特拉波(公元前64-公元20)区域地理学研究典范——著《地理学》17卷,汇集了前代各学者的成果,加以评论、筛选;涉及已知区域(地中海、中亚、北非)界限、大地球体观念与大小、可居住地带性学说及各类自然地理现象的解释;并划分了地理条件中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地理学本质的探讨——指出地理学应该不只研究地方的形态、大小,还要研究其相互关系;对人地关系的探讨——论述地形、气候等地理因素对地方居民气质的影响作用。
古罗马地理学瓦罗(前116-前27)是罗马时代的政治家,著名学者,人类文化是按一定顺序前进的。
普利尼(23-79)罗马地理学者;编写了有关地理著作的论文;彭波尼斯·米拉(公元一世纪)第一个拉丁文地理写作者,大量出版了为船长们作指导的航海指南。
马里诺斯(公元一至二世纪)托勒密的老师;主张用较小的地球周长数字。
托勒密(90-168)《天文学大成(Almagest)》,提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地理学指南(Guide toGeography)》,搜集前人资料,改进西帕库斯(Hipparchus)的经纬线网格,制定首个地名辞典(误差极大),接受波西多尼斯(Posidonius)的较小地球周长,错误增加了陆地向东延伸范围;传承了亚里士多德赤道不可居住的说法,在地图上标绘出一个南方大陆古希腊古罗马地理学特征:1.地理学的本质是描述人类的家乡(已知的和未知的)2.地理学的基本核心是区域地理(如斯特拉波),区域研究中并行着对自然地理现象的分析、对人地关系(如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的论述,隐含着对空间的关注;3.地理学的范式是描述地理(如赫卡泰)与数理地理(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埃拉托色尼),伴随地图学进步;中世纪的地理学基督教世界的地理学马蒂努斯·卡佩拉(公元5世纪)把柏拉图地圆说通过拉丁文翻译传入欧洲学术界。
阿姆布洛西斯·马克罗比斯(公元5世纪)把柏拉图的地圆说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科斯马斯(约公元522-547)写过《基督教地形学》一书普拉托把托勒密的《四分法》从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杰拉尔德把托勒密的天文巨著《大综合伦》翻译成拉丁文。
伊西多(公元7世纪)著有《古代地理学概略》一书,论述环境影响国民特性;首次创用地中海这一专名。
阿勒·巴希尔成首幅气候地图集阿勒·巴尔基(公元十世纪)公元921年发表了第一册《气候图集》大艾博拉斯(1193-1280)1223年加入天主教的多明我会,曾在巴黎和科隆讲学,为中世纪的欧洲引进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他的主要地理著作为《地区的性质》皮埃尔·戴利主教(1350-1420)按托勒密观点的地理论文作者,但他反对封闭的印度洋的说法,认为直到南纬16度,世界上都有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