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含解析(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ī):倾斜。
②宥(yó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哪里,怎么。
(1)给下面两个句子划分停顿。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者________③孔子观于周庙________④虚则敧________(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恶有满而不覆者哉!(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谈的都是学习________方面的问题。
【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答案】(1)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2)以……为乐;优点;参观;空(3)①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成为我老师的人。
②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4)态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解析】【分析】(1)本题划分技巧:①句子成分划分:主谓宾定状补;②关联词划分;③介词划分:而、以、于等。
①好之者(主语)/不如乐之者(谓语)。
②孔子(主语)/使子路取水试之。
(2)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乐,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者: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善”是一词多义:善良,好,擅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B.公大笑乐/好之者不如乐知者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翻译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B.谢太傅“欣然、大笑乐” ,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
C.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D.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
【答案】(1)D(2)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解析】【分析】(1)A项,太阳/每天;B项,通“悦”,高兴的样子/喜欢,爱好;C 项,当时/按时;D项,信用/信用。
故选D。
(2)①儿女:子侄辈。
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而,是连接动词“委”和“去”,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诲女知之乎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B.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D.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答案】(1)A(2)C(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日/吾日三省吾身B.贵乎慎始/不义而富且贵C.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D.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1)C(2)俯而读 /仰而思 /思而弗得/ 辄起绕室以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分析】(1)A项,前一句句意为:一天。
日:天。
后一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日:每天。
B项,前一句句意为: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贵:可贵。
后一句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贵:富贵。
C项,前一句句意为:回过头笑着对我说。
顾:回头看。
后一句句意为: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顾:回头看。
D项,前一句句意为: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故:原来的,旧的。
后一句句意为: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
故:原因,缘故。
故选C。
(2)“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dān dān míng屠大窘奔倚________相向目似________(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目似瞑,意暇甚________ ②并驱如故________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3)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②其一犬坐于前(4)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3个。
(5)《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jiǒng;yǐ;眈眈;瞑(2)神情;原来;看;打洞(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②其中的一匹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4)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子野心、鬼哭狼嚎(5)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注意“眈眈、瞑”二字和看有关系,都是目字旁。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③不逾矩________④人不堪其忧________⑤不舍昼夜________(2)文中有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中提到的“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不习乎”的内容,在今天有意义吗?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1)同“悦”,愉快;生气,恼怒;法度;能忍受;舍弃(2)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3)①(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仍有意义。
因为在今天的社会里,仍然需要对人忠诚、讲求信用、善于学习,如果每天都能够认真反省自己在这几方面做得如何,对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知识水平都有好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划线的词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尊君在不________③下车引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的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答案】(1)舍弃;通“否”;牵,拉(2)①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②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C【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去:离开。
②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
③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引:拉。
(2)①句中的重点词有: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句子翻译为: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日中,正午;信,信用。
句子翻译为: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A项,不是陈太丘不守信用,过了约定的时间,陈太丘才走的。
B项,陈元方并不是傲慢无礼,还是比较有礼貌的称呼他“君”。
D项,“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周公诫子》)(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遂成枯落________②静以修身________③一饭三吐哺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请分别写出两篇文章的中心。
【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答案】(1)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2)最终;介词表目的,来;吃饭;辅佐(3)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4)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解析】【分析】(1)本题根据句意: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仲由宇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①,好勇力,志伉直②,冠雄鸡,佩猳豚③,陵暴④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⑤,因门人请为弟子。
(选自《史记。
伸尼弟子列传》)【注】①鄙:粗朴。
②伉直:刚强直爽。
③猳(jiā,加)豚:猪。
猳,公猪。
豚,小猪。
指以猳豚皮装饰的剑。
④陵暴:欺凌,施暴。
⑤质:质,通“贽”,礼物。
【丙】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
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③好恶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④!”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與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
然后令送箸⑤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王子敬:王献之,官员。
②顾辟疆:人名。
③指麾:指点评论。
磨,通“挥”。
④伧:粗野,鄙陋。
⑤箸:这里相当于“之于”。
(1)学习文言文要注意一词多义。
请写出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顾: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②回转顾望________(2)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词类活用的情况,如:饭疏食,“饭”活用做“吃”的意思。
下列两句中的划线词都有词类活用情况,请写出意思。
①冠雄鸡________②子路后儒服委质________(3)下面的词语曾在课内出现,请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①好勇力________②顾勃然不堪曰________(4)用“/”给文章划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5)阅读上面三篇文章,根据你的理解,结合画线句用现代汉语补全下面内容。
①【甲】文:友人极为生气地说:“________”。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了您还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②【乙】文:孔子遭到子路的欺凌,他________。
③【丙】文:顾辟疆愤怒地说:“________。
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伧父罢了!”(6)上述三篇文章中的人物面对别人的无礼行为,表现各有不同。
请结合示例对孔子和顾辟疆的表现进行点评。
示例:陈太丘之友人没有按约定时间到来还骂陈太丘,此时元方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据理力争,指出父亲友人不仅无礼而且无信,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见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另外,当陈太丘之友人知错拉他的手表示歉意时,元方入门不顾,可见他是率真、有个性的孩子。
(7)《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古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尤其重视礼仪。
根据“敬称”和“谦称”的知识选词填空。
A.尊君 B.家父 C.小女 D.令爱 E.令郎①我们家家教很严,________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②________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③________不愧是绘画世家的子弟,他画的马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答案】(1)回头看;看(2)戴帽子;穿儒服(3)喜欢;忍受(4)值顾方集宾友酣燕/ 而王游历既毕 /指麾好恶 /傍若无人。
(5)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傲视别人,这是无理(6)孔子:子路出身微贱,生性粗野,好逞勇斗狠,为人刚强爽直,经常头戴鸡冠式的帽子,身佩用野猪皮装饰的剑,曾想“陵暴”孔子,孔子通过礼仪慢慢诱导他,使他改邪归正,改穿儒服,拜孔子为师。
可见孔子做到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顾辟疆:顾辟疆面对王献之无视别人、恣意评价别人好坏的傲慢的态度,他大发雷霆,最后把王献之赶出去。
可见顾辟疆不会因为王献之身份地位高就容忍他的无礼行为,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7)B;C;E【解析】【分析】(1)“顾”在古文当中的主要意思有以下几种,学生需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字词的意思。
①回头;回头看。
《荆轲刺秦王》:“荆轲顾笑武阳。
”②视;看。
《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看望;拜访。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顾念;关心。
《诗经·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⑤回还;返回。
《屈原列传》:“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
”⑥只是;不过。
《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⑦但;却;反而。
《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冠”本意是“帽子”,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戴帽子”;“儒服”本意是“儒者的服饰”,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穿儒服”。
(3)“好”多音字,读hǎo时作形容词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或同意、应允;读hào时作动词,表示喜欢的意思。
在这里“好”用作动词,解释为“喜欢”。
“堪”一般用作动词,主要有两种意思:①能够承受,经受得起;②可以,能够。
在这里“堪”解释为“能够承受”,即为“忍受”。
(4)这句话翻译为“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
所以断句为: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5)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句中“委”意思是“舍弃”②“设礼稍诱子路”句中“设”意思是“使用,运用”,“诱”意思是“诱导”。
③“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句中“傲”意思是“对……傲慢”,“以”意思是“用”。
据此翻译作答即可。
(6)【甲】文中“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率真、有个性的孩子的形象;【乙】文中“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能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老师的形象;【丙】文中“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可以看出顾辟疆是一个不趋炎附势的形象。
(7)①此处的意思应该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该是“家父”故选B。
②此处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女儿,应该是小女。
故选C。
③此处应该是尊称对方的儿子,所以应该是“令郎”。
故选E。
故答案为:⑴回头看;看⑵戴帽子;穿儒服⑶喜欢;忍受⑷值顾方集宾友酣燕/ 而王游历既毕 /指麾好恶 /傍若无人。
⑸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3、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傲视别人,这是无理⑹孔子:子路出身微贱,生性粗野,好逞勇斗狠,为人刚强爽直,经常头戴鸡冠式的帽子,身佩用野猪皮装饰的剑,曾想“陵暴”孔子,孔子通过礼仪慢慢诱导他,使他改邪归正,改穿儒服,拜孔子为师。
可见孔子做到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顾辟疆:顾辟疆面对王献之无视别人、恣意评价别人好坏的傲慢的态度,他大发雷霆,最后把王献之赶出去。
可见顾辟疆不会因为王献之身份地位高就容忍他的无礼行为,是一个有原则的人⑺B;C;E【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比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结合句子进行分析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要求考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⑺本题考查考生读敬词和谦词的理解和运用,在平时考生要掌握基本的谦敬词,并且要学会运用。
【附参考译文】【甲】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乙】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
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质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冒犯欺凌过孔子。
孔子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后来,子路改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丙】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
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
顾辟疆气得脸色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傲视别人,这是无理。
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伧父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
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很久也不来。
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泰然自若,置之不理。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左太冲①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②,思意不惬。
后示张公③,张曰:“此二京④可三。
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思乃询求于皇甫谧⑤,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
于是先相非贰⑥者,莫不敛衽赞述⑦焉。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左太冲:左思,字太冲,晋代诗人。
②讥訾(zǐ):讥笑非难。
③张公:指张华,张华学识广博,勇于赴义,名重一时。
④二京:指东汉班固所做《两都赋》和张衡所做《二京赋》,是赋中的名篇。
⑤皇甫谧:字士安,学识渊博,在当时名望很高。
⑥非贰:非难、不同意。
⑦敛衽(rèn):整理衣襟,指表示敬意。
赞述:称赞传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莫不敛衽________②未重于世________(2)下面句中划线的“于”与成语“受制于人”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君文未重于世B.思乃询求于皇甫谧C.于是先相非贰者D.责任重于泰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思意不惬。
②然君文未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