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小故事()
陶行知的故事

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的故事(精选7篇)陶行知的故事篇1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
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
但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样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必须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陶行知的故事篇2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之后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的故事篇3育才学校招收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战灾流浪儿童,他们虽然离开了故乡、失去了爹娘,但是他们都是一群天真活泼、富有聪明才智的孩子,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的爱演戏、有的善唱歌、有的喜爱科研、有的乐于写作。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夺了这些孩子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陶行知把他们招收进育才学校后,在"因材施教"和"爱"的教育下,经过了一二年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的才华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音乐组的孩子非但善弹奏、能演唱、会作曲,还能经常为老百姓表演或到大剧院去举行音乐会;戏剧组、舞蹈组的孩子,非但能演戏、跳舞,而且还能自编、自导、自演,用精彩的.戏剧与舞蹈反映出抗日的形势;绘画组的孩子们竟能在重庆城市里举办儿童抗敌画展,多么了不起呀!周总理称赞这些孩子们说:"一代胜似一代。
陶行知教书育人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故事》从前有个很厉害的人叫陶行知。
他特别喜欢教小朋友们知识。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打架了。
别的老师都要批评他,可陶行知先生没有。
他把小朋友叫到身边,轻轻地问:“为什么打架呀?”小朋友说:“他欺负我。
”陶行知先生说:“那我们一起想想,有没有不打架也能解决的办法。
”还有一回,有个小朋友学习不太好,很灰心。
陶行知先生就鼓励他:“别着急,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很棒啦。
”慢慢地,这个小朋友有了信心,学习也越来越好。
陶行知先生总是这样,用温和的办法教小朋友们。
《了不起的陶行知老师》陶行知先生是个很了不起的老师。
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打破了窗户。
他害怕得直哭,以为会被狠狠批评。
陶行知先生来了,摸摸他的头说:“没关系,下次小心点就行。
”然后带着小朋友一起把窗户修好。
又有一次,大家在做游戏。
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其他小朋友都在笑。
陶行知先生说:“别笑,我们要关心他。
”大家赶紧把摔倒的小朋友扶起来。
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教大家要善良,要互相帮助。
《陶行知的教育智慧》陶行知先生可厉害啦。
有个小朋友总是不爱说话。
陶行知先生就每天找他聊天,给他讲故事。
慢慢地,小朋友变得开朗起来。
还有个小朋友总是写不好字。
陶行知先生就握住他的手,一笔一划地教。
小朋友终于能写出漂亮的字了。
有一回,大家一起打扫教室。
陶行知先生也一起干,还夸大家能干。
小朋友们都可喜欢陶行知先生啦。
教育小故事:陶行知救蜻蜓

教育小故事:陶行知救蜻蜓教育现如今算是重要的的一门课程了,我们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孰是孰非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写教育小故事,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
陶行知救蜻蜓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晓庄学校并亲任校长。
一个周末的午后,陶行知走出校门去办事,见到一群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奔跑,追逐着一只蜻蜓,蜻蜓闪着绿莹莹的大眼睛,颤动着翅膀,惊慌地上下乱飞,但最后还是被那几个小孩子用网兜捉住了,孩子们都抢着要,闹成一团。
陶行知看到这一幕,就想教育他们要爱护动物,但这里并不是课堂,怎么教育才适当呢?陶行知想了想后就走过去笑着问孩子们说:"瞧你们捉蜻蜓捉得欢,但你们知道蜻蜓吃什么吗?"孩子们一看是陶行知,先是纷纷喊"陶先生"表示礼貌,然后他们又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吃虫子。
""吃露水。
""吃草。
""吃树叶。
""吃泥土……"陶行知哈哈一笑说:"你们呀,有的说对了,有的说错了,我告诉你们吧,蜻蜓是吃虫子的,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那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孩子们都点点头说:"是的,蜻蜓吃害虫,当然就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点点头,然后他又问孩子们说:"你们看蜻蜓的尾巴一撅一撅的,谁知道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指方向的。
"孩子再次抢着回答。
陶行知再次笑笑告诉孩子们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极了的时候,它会将自己的尾巴吃掉一截,不过不久以后又会长出来。
"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这时,陶行知才用商量的口吻说:"所以,我们放了它,让它为我们去消灭害虫,好不好?"孩子们纷纷说:"好,好,放了它,我们不要再捉蜻蜓了!"陶行知这才将手指松开,蜻蜓很快就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了。
陶行知教育故事范文(四篇)

陶行知教育故事范文对自己的孩子,陶行知同样严格要求。
他的二儿子晓光没有正规学历。
____年夏,晓光经人介绍去成都一家无线电修造厂工作。
厂方要看他的学历资格,他拿不出,就写信给育才学校副校长,请他寄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书来。
证明刚刚寄到,陶行知的急电也到了,严厉阻止用这张证明,并要晓光立即将证明寄回。
接着,又是一封快信,信中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有丝毫的妥协。
你若记住这七个字,终生受用无穷。
‛以后,‚追求真理做真人‛七个字,便成了晓光的座右铭。
____年____月____日,陶行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他的一生百折不挠地‚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他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____为他写了挽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千古!‛宋庆龄的挽词是:‚万世师表‛。
周恩来的话代表了千千万万革命师生的心声:‚陶先生放心去吧,你已经对得起民族,对得起人民。
你的未了的事业会由朋友们,由你的后继者们坚持下去,开展下去的。
你放心去吧!‛陶行知教育故事范文(二)陶行知先生办的育才学校,招收了许多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以慈母般的胸怀,热情的关心爱护着孩子们。
与此同时,对于革命的后代,他也是义不容辞地收留下来,加以保护并给以精心的培育。
有一位越南革命者的女儿,名叫慕罗,圆圆的脸盘,一双机灵的眼睛,一副天生清亮的嗓子。
陶先生把她分到音乐组,对她说:‚你就学音乐吧!‛慕罗在音乐组接受革命思想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当她的祖国吹响了解放斗争的号角时,她对陶校长说:‚祖国需要我回去战斗!‛陶先生说:‚你回去吧,用你的声音,为祖国的解放歌唱。
你到育才学校,为的就是这一天!‛朝鲜革命者的几个孩子,因父母抗击日本侵略者,战斗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也被长辈送到了育才学校。
陶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学社会科学吧,这是你们祖国最需要的。
‛____年,失踪的著名新闻记者萨空了,突然在北碚出现,他被剃光了头,在犯人的行列里,被人押解着做苦役。
陶行知关爱学生小故事

陶行知关爱学生小故事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关爱学生,以下是一则关于陶行知关爱学生的小故事:
有一次,一位学生因为长期生病而无法上学。
陶行知得知后,立即前往学生家中探望。
他发现学生住在一个破旧的小屋里,环境非常艰苦。
陶行知陪伴学生聊天,了解他的病情和学习进度。
他鼓励学生坚持治疗,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帮助他制定了一份适合他病情的学习计划。
陶行知并没有止步于此。
他主动联系学校的老师,让他们到学生家中给他送去课本和学习资料,同时提供一对一的远程辅导。
此外,陶行知还鼓励学生的同学们定期去他家探望和鼓励他,让他感受到学校和同学们的关爱。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顾和支持,学生的身体逐渐康复,他重新回到了学校。
这个小故事展示了陶行知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注,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更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教育应该是关爱和尊重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明白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感素质。
他的关爱之举启示我
们,作为教育者或同学,我们应该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爱心和关怀去影响他们的生活。
有关陶行知的小故事

有关陶行知的小故事篇一:《陶行知与小泥人》我小时候就听爷爷讲过陶行知先生的故事,陶行知先生可是个大教育家呢。
在我们村子里,有个教书先生老是板着脸,大家都怕他。
可陶行知先生就不一样啦。
有一次,我爷爷说他有幸见到了陶行知先生。
那时候陶行知先生正在一所乡村小学视察。
我爷爷看到陶行知先生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都有点紧张。
陶行知先生可没摆什么架子,他笑盈盈地看着孩子们,眼睛里透着温和。
他看到教室里有个小角落堆着一些泥巴,那是孩子们课间玩耍的时候弄的。
陶行知先生就走过去,拿起一团泥巴,坐在孩子们中间,对孩子们说:“咱今天不上那种规规矩矩的课啦,咱们一起捏小泥人咋样?”孩子们一听,眼睛都亮了。
有个调皮的小男孩叫狗蛋,他大声说:“陶先生,真的可以吗?俺们老师可不许俺们在教室里玩泥巴呢。
”陶行知先生摸了摸狗蛋的头说:“为啥不许呢?在我这儿啊,只要能学到东西,玩泥巴也是学习呢。
”于是,孩子们都围过来,跟着陶行知先生捏泥人。
陶行知先生的手很巧,他一边捏一边说:“你们看啊,这泥巴就像你们的想法,可以捏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他捏出了一个小农夫,扛着锄头,惟妙惟肖的。
狗蛋学着陶行知先生的样子捏,可是怎么都捏不好,有点沮丧。
陶行知先生就凑过去说:“狗蛋啊,你捏的这个也很有特色呢。
你看这大粗胳膊,就像个大力士。
”旁边的女娃子小花说:“陶先生,俺想捏个女娃娃。
”陶行知先生就耐心地教小花怎么捏出裙子的褶皱。
教室里热闹极了,大家都在专心地捏泥人。
这时候,那个学校的校长进来了,看到这场景有点吃惊。
他说:“陶先生,这……这怎么在教室里弄起泥巴了呢?”陶行知先生笑着说:“校长啊,你看孩子们多开心。
他们在捏泥人的过程中,发挥了想象力,动手能力也提高了。
这也是教育啊。
”校长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后来啊,这堂课成了孩子们最难忘的一堂课。
爷爷每次讲起这个故事,眼睛里都闪着光,就好像他也回到了那个充满欢乐和创意的教室一样。
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总能找到独特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关于教育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教育的名人小故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下面是关于教育的名人小故事的内容,欢迎阅读!陶行知的教育故事1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1917年回国后推行平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并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了教育中。
格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陶行知在担任一所学校校长时,一次,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蔡元培的教育故事2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我国近现代着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格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蔡元培于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后,无意中读到一个叫胡玉缙的人写的一篇文章。
由于内容生动、材料丰富、详实,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
他一连读了几遍后,便决定将其聘请到部中任职。
于是,他指示下属官员起草了一封信。
后成为着名国学大师的胡玉缙在当时学术界还是无名小卒,他与蔡元培素昧平生,有蔡元培这样的大人物来举荐他,本应是感激不尽。
可出乎预料的是,胡玉缙接到邀请信后,非但没有感激,还给蔡元培写了一封抗议信。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倡实践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的教育理念为后人所钦佩,他的故事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陶行知经典的教育故事。
一、山里的小学陶行知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最让人传颂的要数他在山区创办了一所小学。
当时,这个山区没有教育资源,孩子们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
于是,陶行知决定亲自去山区创办一所小学。
他找到了一个负责的村民,借用一间破旧的房子作为教室,然后通过广播和演讲的形式,向村民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
起初,村民们并不理解陶行知的意图,觉得上学没什么用处,但陶行知坚持不懈地向他们解释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影响。
渐渐地,村民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
陶行知用尽各种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
不久,这所小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逐渐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赞扬。
这个小小的山区小学,成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个生动典范。
二、授人以渔陶行知在教育中一直倡导“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有一次,陶行知被请到一个中学做演讲。
演讲结束后,学生们向他提问:“老师,您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学好知识呢?”陶行知笑着说:“如果你们只是静静地坐着听我讲,那你们不会学到什么。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你们需要积极思考、独立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学习不是被动领取,而是主动探索。
”陶行知的话让学生们茅塞顿开。
他们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听老师讲课,更应该通过思考、实践和交流来巩固知识,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从那以后,学校的学生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用心去教陶行知非常重视教育的质量,他认为教育应该是用心去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教育小故事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喂鸡?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
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
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一首歪诗的风波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
壁报前人头攒动,越涌越多。
一定有一两篇有水平的创作发表了,同学们边看报,边议论,外围的人向里挤,里面的人不愿让,有人建议:"读一下,读一下吧!"只听得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诵了:"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
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学习咪嗦哆!"歪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引起了争论,多种评价,褒贬不一。
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
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
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
因此,人人要学数学,数学对人们就象人们离不开空气、水分、阳光、营养品一样的重要。
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同学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
我检讨,……"陶校长马上接过话头说:"现在我们是民主讨论,不是榫会,你能认识问题,提高思想,就是进步。
"小作者连连点头说:"我们音乐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去说服他们!"陶校长眯着双眼放心地说了一句:"好啦!我们今天的民主探讨到此结束。
"拆表的故事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先生。
陶先生热情地让她坐下,又倒了一杯茶给她,问道:“怎么不带儿子一起来玩?”??? 这位夫人有点气乎乎地说:“别提了,一提就叫我生气。
今天我把他结结实实打了一顿。
??? 陶先生惊异地问:“这是为什么?你儿子很聪明,蛮可爱的哩!”??? 朋友的夫人取出一个纸包,里面被拆得乱七八糟的一块手表。
这表成色还很新,镀金的表壳打开了,玻璃破碎,连秒针也掉了下来。
她生气地说:“陶先生,这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您说可气不可气!他才七八岁,就敢拆表,将来大了恐怕连房子都敢拆呢!所以我打了他一顿。
”??? 陶先生听了笑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 陶先生摇摇头。
??? 夫人又接着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陶先生把拆坏的表拿过来,对夫人说:“走,我们上你家去,见见这个小‘爱迪生’。
”??? 到了朋友家里,陶先生见到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树下,聚精会神地看蚂蚁搬家。
夫人一见又来了气,正要骂他,陶先生立即劝住了。
??? 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开来呢?能告诉我吗?”???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里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
我错了,不该把手表拆坏,惹妈妈生气。
”??? 陶先生说:“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这没有错。
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
来,你跟我一起到钟表店去好吗?”??? 孩子又望望妈妈,说:“去店里干什么?”??? 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么拆,又怎么修,怎么装配,你不喜欢吗?”??? 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陶先生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钟表店。
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一元六角修理费。
??? 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知识。
”?????? 师傅同意了。
??? 陶行知和孩子站在旁边,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
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配起来。
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小时。
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重新发出清晰的嘀嗒声。
孩子高兴地欢叫起来:“响了,响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临走又花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
孩子连声说:“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陶先生把孩子送到家后,孩子立即跳呀蹦的跟妈妈说:“妈妈,伯伯买了一只钟,让我学习拆装呢!”??? 那位朋友的夫人不解地问:“还让他拆啊?”?? ?陶行知笑笑说:“你不是问我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吗?我的办法说是,把孩子和表一起送到钟表铺,请钟表师傅修理。
这样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速成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的孩子好奇心就可得到满足,或者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咧。
”??? 陶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求知欲,原是有出息的表现。
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与其不分青皂地打一顿,不如引导他去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
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我们应该学习爱迪生的母亲,那么理解、宽容孩子,那么善于鼓励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更多的‘爱迪生’们就不会被打跑、赶走了。
”??? 夫人听了恍然大悟,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诚恳地说:“陶先生,您说得对,太谢谢您了,我今后一定照您的办法去做。
”陶行知出计算题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十分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于是许多狡猾的商人便开始想出馊主意,他们首先在粮食上搞囤积居奇,投机倒把。
不仅如此,他们还故意在粮食里掺杂了大量的石子、砂粒、稗子和霉烂的米,真是可恶极了。
把这样的粮食卖出去,坑苦了广大老百姓,他们自己却大把大把地赚起了昧心钱。
??? 育才学校也买了不少这样的粮食。
师生可就倒霉了,不吃又不行,吃了这样的米,又不能消化,得肠胃病的师生越来越多。
看到这一情况,陶行知先生十分焦急。
为了保证师生们健康,他不得不规定每天早晨用20分钟时间上一堂“选米课”,全校师生人人动手,把米里面的杂质——剔除。
但尽管如此,米里面的小砂子仍然很多,学生们吃饭时还是不时地咯牙,有的学生一嚼到砂子,立刻把一大口饭都吐了出来,食堂的餐桌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堆一堆的饭粒。
??? 陶先生看到了这个情况,摇了摇头,深深的叹了口气:“唉,这样下去怎么行呢?为了几粒砂子,吐出一口米饭,也太可惜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一天,等大家吃完然饭后,陶先生一个人留在饭厅里,走到每张桌子前,把米饭一颗一颗计了数,再按桌子分别包成小包,写上数字,带走了。
??? 第二天晨会上,陶先生很严肃地站到了讲台上,他扶了扶鼻梁上那副深灰色的眼镜,环视了一下台下的师生们,语重心长地说道:“现在抗战已到了最艰苦的阶段,国家混乱,加上奸商的捣乱,使我们衣食就更加困难了!”陶先生不无内疚的说:“我这个校长没当好,让大家受苦了,请大家能够原谅!”接着,他话锋一转,有点气愤地说道:“我们的粮食已经很少了,但是,我们有些同学却还是不知道爱惜,吃到砂子就把一大口饭都吐了出来,我看了很痛心。
昨天午饭之后,我数了一下每张饭桌上散落和饭粒,少的90多粒,最多的已经超过了600粒,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听到这里,台下的同学们有的低下头,有的涨红了脸,……陶先生接着出了一道算术题,让大家一起来计算,他说:“我们吃饭时浪费的米粒每张饭桌上300粒计算,那么我们每顿饭浪费了多少粮食?如果把这些粮食算成钱以后,可以买多少发子弹?这些子弹又可以消灭多少个日本鬼子?请大家认真算一下。
”同学们在下面算呀算呀,当他们算出答案时,都不禁伸了伸舌头,低下了头。
??? 陶先生又带着大家背起了李绅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接着说:“同不们,现在粮食更是来之不易,是农民们冒着侵略者的炮火用生命种出来的,也是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夺来的啊!我们怎么能随便浪费粮食呢?有米饭吃已经很不错了,我们这样随便糟蹋粮食,那就太对不起前方的抗日战士和后方辛苦劳动的农民伯伯了!”??? 同学们听了后,似乎一下子懂事了。
从此以后,同学们在吃饭时遇到砂子,总是特别小心翼翼地只把砂子吐出来,而把米饭仍然吃下去。
餐桌上再也见不到饭粒了。
蜻蜓的故事一天午后,一群小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奔跑,追逐着一只蜻蜒。
蜻蜒闪着绿莹莹的大眼睛,颤动着翅膀,惊慌地上下乱飞。
也许是被追赶得昏了头,突然,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
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叫着嚷着,闹成一团。
??? 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孩子们看见了他,齐声欢叫:“陶先生!陶先生!”陶先生停下脚步,见他们的捉蜻蜒玩,便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蜒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 ??“吃露水”。
另一个男孩说。
???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
蜻蜒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蜒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翠贞点点头。
陶行知从她手里取过蜻蜒,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蜒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陶先生又问:“蜻蜒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蜒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 “尾巴是指方向的。
”??? 陶行知将蜻蜒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接着他将蜻蜒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蜒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