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习题)

合集下载

原子发射光谱试题及答案

原子发射光谱试题及答案

原子发射光谱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50分)1.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 )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火花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2.下面哪种光源,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 )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火花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3.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A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B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C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D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4.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分析的线性范围最大的是 ( )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火花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5.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 )A 、KB 、CaC 、ZnD 、Fe6.用摄谱法进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条件? ( )A 、大电流,试样烧完B 、大电流,试样不烧完C 、小电流,试样烧完D 、先小电流,后大电流至试样烧完7.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光栅面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 )A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B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C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D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亦降低8.几种常用光源中,产生自吸现象最小的是 ( )A 、交流电弧B 、等离子体光源C 、直流电弧D 、火花光源9.下面几种常用激发光源中,分析灵敏度最高的是 ( )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火花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10.NaD 双线[λ(D 1)=5895.92, 由3P 1/2跃迁至3S 1/2;λ(D 2)=5889.95, 由3P 3/2跃迁至3S 1/2]的相对强度比I (D 1)/I (D 2)应为 ( )A 、1/2B 、1C 、3/2D 、211.发射光谱摄谱仪的检测器是 ( )A 、暗箱B 、感光板C 、硒光电池D 、光电倍增管12.连续光谱是由下列哪种情况产生的? ( )A 、炽热固体B 、受激分子C 、受激离子D 、受激原子13.发射光谱定量分析中产生较大背景而又未扣除分析线上的背景,会使工作曲线的下部( )A 、向上弯曲B 、向下弯曲C 、变成折线D 、变成波浪线14.在进行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时,要说明有某元素存在,必须 ( )A 、它的所有谱线均要出现B 、只要找到2~3条谱线C 、只要找到2~3条灵敏线D 、只要找到1条灵敏线15.当浓度较高时进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其工作曲线(lg I ~lg c )形状为 ( )A 、直线下部向上弯曲B 、直线上部向下弯曲C 、直线下部向下弯曲D 、直线上部向上弯曲 A 。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法含样题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法含样题

试样的引入
电弧和火花光源主要应用于固体试样的分析,而液体和 气体试样采用等离子体光源。
金属或合金
非金属固体材料,试样需放在一个其发射光谱不会干扰 分析物的电极上。
理想的电极材料:碳。
引入方式:电极是一极呈圆柱形,一端钻有一个凹孔。 分析时,将粉碎的试样填塞在顶端的凹孔中。它是引 入试样最常用的方法。另一电极(即对电极)是稍具 圆形顶端的圆锥形碳棒,这种形状可以产生最稳定的 及重现的电弧和火花。
(三)几个概念
激发电位(或激发能) :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 所需要的能量
主共振线:具有最低激发电位的谱线叫主共振线。一 般是由最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发射的谱线。
原子线:原子外层电子的跃迁所发射的谱线,以I表示, 如MgⅠ285.21nm为原子线。
离子线 :离子的外层电子跃迁—离子线。以II,III,IV 等表示。如MgⅡ280.27nm为一次电离离子线。
压通道,以利于进样;第三,参与放电过程。 2、中层管通入辅助气体Ar气,用于点燃等离子体。 3、内层石英管以Ar为载气,试样溶液以气溶胶形式引入
等离子体中。
用Ar做工作气体的优点:Ar为单原子惰性气体,不与 试样组份形成难离解的稳定化合物,也不象分子那样 因离解而消耗能量,有良好的激发性能,本身光谱简 单。
2) 摄谱法
摄谱步骤
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所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
由较低级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 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
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出现的最 后一条谱线,这是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用来测量 该元素的谱线称分析线。
二、谱线的强度
谱线的强度特性是原子发射光谱法 进行定量测定的基础。谱线强度是单位 时间内从光源辐射出某波长光能的多少, 也即某波长的光辐射功率的大小。

光谱分析习题

光谱分析习题

答案: 1. √ 2.× 3.√ 4.√ 5.× 6.√
7.× 8.×
9、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频率越大。 ( ) 10、当外来辐射能量与分子振-转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一致时, 则将产生红外吸收。 ( ) 11、在AAS分析中,如果有足够高分辨能力的光栅,则我们 就能得到积分吸收值,并进行所谓的绝对分析。 ( ) 12、当空心阴极灯的灯电流增加时,发射强度增加,分析灵 敏度亦将提高,因此增加灯电流是提高灵敏度的有效途。 ( ) 13、在火焰AAS中,需要在原子化器和分光器之间加一个切 光器对光源进行调制,以消除火焰中分子辐射所带来的干 扰。 ( ) 14、AAS和AFS的仪器构成相当,都属原子光谱,但后者必须 将光源或检测器置于与主光路垂直的位置。 ( )
(A)减少基体效应 (B) 提高激发几率 (C)消除弧温的影响 (D) 降低光谱背景
根据谱线强度公式:
g1 I= ⋅ A ⋅ hνN o e kT g2
−E
E1 − E2 I1 g1 − kT = ⋅ A当分析线对的激发电位相近时,消除了弧温的影 响,应选择(C)。
答案 (A)
6. 下列哪种原子荧光是反斯托克斯荧光? ( ) (A) 铬原子吸收 359.35nm,发射 357.87nm (B) 铅原子吸收 283.31nm,发射 283.31nm (C) 铅原子吸收 283.31nm,发射 405.78nm (D) 铊原子吸收 377.55nm,发射 535.05nm
答案: 9. × 10. √ 11.√ 12. × 13.× 14. √
四、名词解释
1、多普勒变宽 2、洛伦兹变宽 3、半宽度 4、积分吸收系数 5、共振吸收曲线 6、内标法 7、光谱通带 8、ICP环状结构;

原子发射光谱课后作业答案

原子发射光谱课后作业答案

仪器分析课后作业章节第一章原子发射光谱习题1发射光谱法的原理及仪器结构?解答:①原理:原子在受到热或电激发后,跃迁到激发态,在由激发态返回基态途中发出特征光谱。

各种原子的特征光谱各不相同,依据特征光谱的特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②结构:原子发射光谱由三部分组成(激发光源、单色器、检测器)A.激发光源:使待测物质蒸发为气态原子,试样蒸发后再被激发形成了特征光谱。

B.单色系统:将样品中待测原子或离子的特征光经过分光后得到按波长顺序排列的光谱。

C.检测系统:将原子发射光谱记录或者检测下来。

通常有目视、摄谱、光电三种方法。

习题2原子发射光谱激发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解答:1、光源类型,比如传统的光源对样品使用量大,效率低,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对样品使用量小损耗低,效率高。

2、实验温度3、载气类型4、电流大小习题3ICP光源的形成过程及特点?解答:过程:石英炬管置于高频感应线圈中,等离子工作气体持续从炬管内通过,在感应线圈上施加高频电场时,使用一个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触发少量气体电离(或将石墨棒等半导体插入炬管内,使其在高频交变电场作用下产生焦耳热而发射热电子),产生的带电粒子在高频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高速运动,碰撞气体原子,使之迅速大量电离,形成“雪崩”式放电。

电离了的气体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截面上形成闭合环形路径的涡流,在感应线圈内形成相当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并同相当于初级线圈的感应线圈耦合,这股高频感应电流产生的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并在管口形成一个火炬状的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特点:(1)ICP是无极放电,没有电极污染。

(2)具有趋肤效应(表面温度高,内部温度低)消除自吸影响。

(3)ICP的工作温度比其他光源高,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5)只适用于液体或气体,不适用于固体。

(4)ICP中电子密度很高,所以碱金属的电离在ICP中不会造成很大的干扰。

(6)ICP一般以氩气作工作气体,由此产生的光谱背景干扰较少,线性范围宽。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1. 原⼦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的?A. 辐射能使⽓态原⼦外层电⼦激发;B. 辐射能使⽓态原⼦内层电⼦激发;C.热能使⽓态原⼦外层电⼦激发;D.热能使⽓态原⼦内层电⼦激发。

3. 在下列⼏种常⽤的原⼦发射光谱激发光源中,分析灵敏度最⾼,稳定性能最好的是哪⼀种?A.直流电弧;B.电⽕花;C.交流电弧;D.⾼频电感耦合等离⼦体。

6. ⽤摄谱仪进⾏发射光谱定量和定性分析时,应选⽤的⼲板是:A. 都应选⽤反衬度⼤的⼲板;B. 都应选⽤惰延量⼤的⼲板;C. 定量分析⽤反衬度⼤的⼲板,定性分析⽤惰延量⼩的⼲板;D. 定量分析⽤反衬度⼩的⼲板,定性分析⽤惰延量⼤的⼲板。

7. 在AES分析中,谱线⾃吸(⾃蚀)的原因是:A.激发源的温度不够⾼;B.基体效应严重;C.激发源弧焰中⼼的温度⽐边缘⾼;D.试样中存在较⼤量的⼲扰组分。

8. ⽤内标法进⾏定量分析时,应选择波长相近的分析线对,其原因是:A. 使线对所处的⼲板反衬度基本⼀样,以减少误差;B. 使线对的⾃吸收效应基本⼀样,以减少误差;C. 使线对所处的激发性能基本⼀样,以减少误差;D. 主要是为了测量上更⽅便些。

10. ⽤标准加⼊法测定中Fe的的含量。

取分析线对为Fe302.60nm/Si302.00nm,测得以下数据:Fe的加⼊量(%) 0 0.001 0.002 0.003△S 0.23 0.42 0.51 0.63求试样中Fe%为: A. 0.001%; B. 0.002% ; C. 0.003% ; D. 0.004%1:(C)、3:(D)、6:(C)、7:(C)、8:(A)、10:(B)1. 下列哪种说法可以概述三种原⼦光谱(发射、吸收、荧光)的产⽣机理?A. 能量与⽓态原⼦内层电⼦的相互作⽤;B. 能量与⽓态原⼦外层电⼦的相互作⽤;C.辐射能使⽓态基态原⼦内层电⼦跃迁;D.辐射能使⽓态基态原⼦外层电⼦跃迁。

2. 在原⼦吸收光谱法的理论中,以谱线峰值吸收测量替代积分吸收测量的关键条件是什么?A.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吸收谱线⽐较,中⼼频率⼀样,⽽半峰宽要⼩得多;B.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吸收谱线⽐较,中⼼频率和半峰宽均为⼀样;C.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吸收谱线⽐较,中⼼频率⼀样,⽽半峰宽要较⼤;D.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吸收谱线⽐较,只要中⼼频率⼀样,半峰宽⼤⼩都没影响。

(完整版)发射光谱分析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发射光谱分析试题及答案

发射光谱分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比较标尺的元素是:(3 )(1)钠(2)碳(3)铁(4)硅二、问答题: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答:定性依据是特征谱线的波长,定量依据是谱线的强度。

2.何谓元素的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解: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resonance line)。

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因此最容易被激发,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灵敏线(sensitive line) 是元素激发电位低、强度较大的谱线,多是共振线(resonance line)。

最后线(last line) 是指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最后仍能观察到的几条谱线。

它也是该元素的最灵敏线。

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谱线称为分析线(analytical line)。

由于共振线是最强的谱线,所以在没有其它谱线干扰的情况下,通常选择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3. 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可以有哪几种方法?说明各个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场合。

解: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在光源的激发下,可以产生各自的特征谱线,其波长是由每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决定的,具有特征性和唯一性,因此可以通过检查谱片上有无特征谱线的出现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这就是光谱定性分析的基础。

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有以下三种方法:(1)比较法。

将要检出元素的纯物质或纯化合物与试样并列摄谱于同一感光板上,在映谱仪上检查试样光谱与纯物质光谱。

若两者谱线出现在同一波长位置上,即可说明某一元素的某条谱线存在。

本方法简单易行,但只适用于试样中指定组分的定性。

(2)对于复杂组分及其光谱定性全分析,需要用铁的光谱进行比较。

采用铁的光谱作为波长的标尺,来判断其他元素的谱线。

(3)当上述两种方法均无法确定未知试样中某些谱线属于何种元素时,可以采用波长比较法。

即准确测出该谱线的波长,然后从元素的波长表中查出未知谱线相对应的元素进行定性。

(完整版)原子发射光谱习题集和答案

(完整版)原子发射光谱习题集和答案

三、原子发射光谱(174题)一、选择题( 共66题)1. 2 分(1003)在(a),(b)两图中, 实线代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有背景时的工作曲线, 虚线代表扣除了背景后的工作曲线,试说明:(1) 各属于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光谱背景(判断光谱干扰是来自分析线还是来自内标线)?(2) 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2. 2 分(1004)在光栅摄谱仪中解决200.0~400.0nm区间各级谱线重叠干扰的最好办法是( )(1) 用滤光片(2) 选用优质感光板(3) 不用任何措施(4) 调节狭缝宽度3. 2 分(1005)发射光谱分析中,应用光谱载体的主要目的是( )(1) 预富集分析试样(2) 方便于试样的引入(3) 稀释分析组分浓度(4) 增加分析元素谱线强度4. 2 分(1007)在谱片板上发现某元素的清晰的10 级线,且隐约能发现一根9 级线,但未找到其它任何8 级线,译谱的结果是( )(1) 从灵敏线判断,不存在该元素(2) 既有10 级线,又有9 级线,该元素必存在(3) 未发现8 级线,因而不可能有该元素(4) 不能确定5. 2 分(1016)闪耀光栅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入射角α、衍射角β和闪耀角θ之间满足下列条件( )(1) α=β(2) α=θ(3) β=θ(4) α=β=θ6. 2 分(1017)下列哪个因素对棱镜摄谱仪与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均有影响?( )(1) 材料本身的色散率(2) 光轴与感光板之间的夹角(3) 暗箱物镜的焦距(4) 光线的入射角7. 2 分(1018)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310.0305 nm 及309.9970 nm 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是( )(1) Si 251.61 ─Zn 251.58 nm (2) Ni 337.56 ─Fe 337.57 nm(3) Mn 325.40 ─Fe 325.395 nm (4) Cr 301.82 ─Ce 301.88 nm8. 2 分(1024)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 ( )(1) 炽热的固体(2) 受激分子(3) 受激原子(4) 单原子离子9. 2 分(1025)对同一台光栅光谱仪,其一级光谱的色散率比二级光谱的色散率( )(1) 大一倍(2) 相同(3) 小一倍(4) 小两倍10. 2 分(1026)用发射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乳剂特性曲线的斜率较大,说明( )(1) 惰延量大(2) 展度大(3) 反衬度大(4) 反衬度小11. 2 分(1085)光栅公式[nλ= b(Sinα+ Sinβ)]中的b值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1) 闪耀角(2) 衍射角(3) 谱级(4) 刻痕数(mm-1)12. 2 分(1086)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13. 2 分(1087)用摄谱法进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条件?( )(1) 大电流,试样烧完(2) 大电流,试样不烧完(3) 小电流,试样烧完(4) 先小电流,后大电流至试样烧完14. 1 分(1089)光电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谱线强度是通过下列哪种关系进行检测的(I——光强,I——电流,V——电压)?( )(1) I→i→V (2) i→V→I(3) V→i→I (4) I→V→i15. 2 分(1090)摄谱法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是根据下列哪种关系建立的(I——光强, N基——基态原子数, ∆S——分析线对黑度差, c——浓度, I——分析线强度, S——黑度)?( )(1) I-N基(2) ∆S-lg c (3) I-lg c (4) S-lg N基16. 2 分(1117)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1) K (2) Ca (3) Zn (4) Fe17. 2 分(1174)用发射光谱法测定某材料中的Cu 元素时,得铜的某谱线的黑度值(以毫米标尺表示)为S(Cu) = 612,而铁的某谱线的黑度值S(Fe) = 609,此时谱线反衬度是2.0,由此可知该分析线对的强度比是( )(1) 31.6 (2) 1.01 (3) 500 (4) 25.418. 2 分(1199)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若工艺精度好,光栅上单位距离的刻痕线数越多,则:( )(1)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2)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3)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降低(4)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19. 2 分(1200)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20. 2 分(1218)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光栅面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1)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2)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3)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4)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亦降低21. 2 分(1220)某光栅的适用波长范围为600~200nm,因此中心波长为460nm 的一级光谱线将与何种光谱线发生重叠? ( )(1) 230nm 二级线(2) 460nm 二级线(3) 115nm 四级线(4) 除460nm 一级线外该范围内所有谱线22. 2 分(1236)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在一定波长范围内( )(1) 随波长增加,色散率下降(2) 随波长增加,色散率增大(3) 不随波长而变(4) 随分辨率增大而增大23. 2 分(1237)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的比较标尺的元素是( )(1)钠(2)碳(3)铁(4)硅24. 2 分(1238)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 )(1)波长接近(2)挥发率相近(3)激发温度相同(4)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近25. 1 分(1239)下列哪个化合物不是显影液的组分?( )(1)对苯二酚(2)Na2S2O3 (3)KBr (4)Na2SO326. 1 分(1240)下列哪个化合物不是定影液的组分?( )(1)对甲氨基苯酚硫酸盐(2)Na2S2O3(3)H3BO3 (4)Na2SO327. 2 分(1241)测量光谱线的黑度可以用( )(1)比色计(2)比长计(3)测微光度计(4)摄谱仪28. 2 分(1365)火焰( 发射光谱)分光光度计与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不同部件是( )(1)光源(2)原子化器(3)单色器(4)检测器29. 2 分(1368)下列色散元件中, 色散均匀, 波长范围广且色散率大的是( )(1)滤光片(2)玻璃棱镜(3)光栅(4)石英棱镜30. 2 分(1377)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共同点在于( )(1)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2)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3)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4)激发态原子产生的辐射31. 2 分(1552)下面哪些光源要求试样为溶液, 并经喷雾成气溶胶后引入光源激发?( )(1) 火焰(2) 辉光放电(3) 激光微探针(4) 交流电弧32. 2 分(1553)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1) 直流电弧(2) 低压交流电弧(3) 电火花(4)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33. 2 分(1554)采用摄谱法光谱定量分析, 测得谱线加背景的黑度为S(a+b), 背景黑度为S b,正确的扣除背景方法应是( )(1) S(a+b)-S b(2) 以背景黑度S b为零, 测量谱线黑度(3) 谱线附近背景黑度相同, 则不必扣除背景(4) 通过乳剂特性曲线, 查出与S(a+b)及S b相对应的I(a+b)及I b,然后用I(a+b)-I b扣除背景34. 2 分(1555)用发射光谱法分析高纯稀土中微量稀土杂质, 应选用( )(1) 中等色散率的石英棱镜光谱仪(2) 中等色散率的玻璃棱镜光谱仪(3) 大色散率的多玻璃棱镜光谱仪(4) 大色散率的光栅光谱仪35. 2 分(1556)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1) 能量越大(2) 波长越长(3) 波数越大(4) 频率越高36. 1 分(1557)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1)频率(2)波长(3)传播速度(4)周期37. 1 分(1558)在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能量最大者是( )(1)X射线区(2)红外区(3)无线电波区(4)可见光区38. 1 分(1559)在下面五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波长最短的是( )(1)X射线区(2)红外区(3)无线电波区(4)可见光区39. 1 分(1560)在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波数最小的是( )(1)X射线区(2)红外区(3)无线电波区(4)可见光区40. 2 分(1561)波长为500nm的绿色光, 其能量( )(1)比紫外线小(2)比红外光小(3)比微波小(4)比无线电波小41. 1 分(1562)常用的紫外区的波长范围是( )(1)200~360nm (2)360~800nm (3)100~200nm (4)103nm42. 2 分(1563)以直流电弧为光源, 光谱半定量分析含铅质量分数为10-5以下的Mg时, 内标线为2833.07A。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法习题答案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法习题答案

习题1 简述常用光源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正确选择所需光源。

2 试从色散率、分辨率等诸方面比较棱镜摄谱仪和光栅摄谱仪的特点。

3 阐述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验说明光谱定性分析过程。

4 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内标法的原理是什么?如何选择内标元素和内标线?5 分析下列试样应选用什么激发光源?什么类型的光谱仪? (1)矿石矿物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2)钢中锰(0.0X% ~ 0.X%)的测定; (3)高纯氧化镧中铈、镨、钕的测定;(4)污水中Ti V Fe Cu Mn Cr ,,,,,等(含量为10-6数量级)的测定解:(1)直流电弧;一米光栅摄谱仪 (2)低压交流电弧;中型摄谱仪 (3)高压火花光源;大型摄谱仪(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光源;选ICP —AES 光电直读光谱仪6 平面反射光栅的宽度为50 mm ,刻线为600条/ mm ,求一级光谱的分辨率和在600.0 nm 处能分辨的最近的两条谱线的波长差为多少?当用棱镜为色散元件时,该棱镜材料的色散率λd dn为120 (mm -1),试求要达到上述光栅同样分辨率时,该棱镜的底边应为多长? 解:分辨率为: N k R ⋅=∆=λλ300000.506001=⨯⨯=R nm R02.030000.600===∆λλ由公式λd dnmbR =,得 mm d dn m R b 250120130000=⨯==λ7 一平面反射光栅,当入射角为400,衍射角为100时,为了得到波长为400 nm 的一级光谱,光栅上每毫米的刻线为多少?解:由光栅方程公式 (sin sin )d k αβλ+=,得0610sin 40sin 104001sin sin +⨯⨯=+=-βαλk d mm mm d 4410896.4174.0643.0104--⨯=+⨯=刻线数为204210896.414=⨯-条8 若光栅的宽度为50.0 mm , 每毫米有650条刻线,则该光栅的一级光谱的理论分辨率是多少?一级光谱中波长为310.030 nm 和310.066 nm 的双线能否分开? 解:分辨率为: N k R ⋅=∆=λλ325000.506501=⨯⨯=Rnm R 0095.032500048.31032500)066.310030.310(21==+==∆λλ即理论分辨率为32500的光栅能够分开波长差为0.0095 nm 的谱线,310.030 nm 和310.066nm 的双线波长差为0.036 nm ,所以能够分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一、选择题
1.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
2. 发射光谱摄谱仪的检测器是( )
(1) 暗箱(2) 感光板(3) 硒光电池(4) 光电倍增管
3. 摄谱法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是根据下列哪种关系建立的(I——光强, N基——基态原子数, ∆S——分析线对黑度差, c——浓度, I——分析线强度, S——黑度)?( )
(1) I-N基(2) ∆S-lg c(3) I-lg c(4) S-lg N基
4. 在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波数最小的是( )
(1)X射线区(2)红外区(3)无线电波区(4)可见光区
5.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乳剂特性曲线的斜率较大,说明( )
(1) 惰延量大(2)展度大(3)反衬度大(4)反衬度小
6.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的比较标尺的元素是( )
(1) 钠(2) 碳(3) 铁(4) 硅
7. 测量光谱线的黑度可以用( )
(1)比色计(2)比长计(3)测微光度计(4)摄谱仪
8. 在进行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时, 要说明有某元素存在, 必须( )
(1) 它的所有谱线均要出现(2)只要找到2~3条谱线
(3)只要找到2~3条灵敏线(4)只要找到1条灵敏线
9.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近B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近
C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D 原子内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10. 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
A 能量越大B波长越长C波数越大D频率越高
二、填空题
1. 在发射光谱中, 内标法和摄谱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时所依据的基本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中a 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

3. 棱镜摄谱仪是利用棱镜对不同波长光的___________不同进行分光的,而光栅光谱仪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现象进行分光的。

三、简答题
1.解释名词:(1)分析线(2)共振线(3)乳剂特性曲线
2. 写出发射光谱法中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并说明定量分析为什么需采用内标法?简述内标法的原理。

3. 光谱定性分析依据是什么?它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