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概论3-2 第三章设计与文化
工业设计概论第3章工业设计简史

二、流线型风格
图3-13 罗维1935年设计的 “可德斯波特”牌电冰箱
二、流线型风格
图3-14 波尔舍1936~1937年设计的酷似甲壳虫的大众牌小汽车
第四节 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
一、战后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二、战后欧洲及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一、战后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图3-15 伊姆斯1946年设计的餐椅
二、战后欧洲及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图3-21 乔治·阿罗设计的“麦奇摩托”
二、战后欧洲及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图3-22 1961年博朗生产的台扇
二、战后欧洲及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图3-24 汉宁森设计的PH灯具系列
二、战后欧洲及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图3-25 阿尔托1928年设计的扶手椅
二、战后欧洲及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一、工艺美术运动
图3-1 阿什比1902年设计的银质水具
一、工艺美术运动
图3-2 德莱赛1881年设计的水壶
二、新艺术运动
图3-3 吉马德1908年设计的 咖啡几
第二节 德意志制造联盟与包豪斯
一、德意志制造联盟 二、包豪斯
一、德意志制造联盟
图3-5 贝伦斯1909年设计的AEG透平机 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
设计概论第3章

A.设计的人文意识 A.设计的人文意识
3.1.1设计批评的标准 3.1.1设计批评的标准
人文意识应成为设计批评的尺度。设计是创新的、形式的、 审美的、视觉的、个性的,这就必须要求设计有艺术性、 人文性;其次,当代设计讲究可持续发展,讲求生态设计, 要以人为本,这也需要设计要有人文意识,所以人文意识 成了设计好坏的基本尺度和现代设计批评的基本标准。
第三章设计批评与评价标准
15
设计本身是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它与生产、 管理和消费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依存,这也是设计作品能够赢得市场的重要保证。 首先,设计与生产紧密相连。 其次,设计与消费相互依存。 当然,设计批评标准的尺度不止以上这些特征, 还具有精神性、科学性、象征性等尺度。
艺术符号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阐释学、现象学和接 受美学等,使当时的设计批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 李立新在《设计概论》 李立新在《设计概论》一书中对设计批评理论进行了较为 详细的分类。他从形态学的角度,将设计批评的理论分为 设计表现论批评理论、设计接受论批评理论以及设计本体 论批评理论三大类。其中,设计表现论批评理论包括格式 塔心理美学批评、设计符号学批评、设计后现代批评;设 计接受论批评理论包括阐释学批评、现象学批评和接受美 学批评;设计本体论批评理论包括结构主义批评和解构主 义批评。在这里挑选其一作简单的阐述。 “设计符号学批评”在20世纪70年代已十分流行,但到80 设计符号学批评” 20世纪70年代已十分流行,但到80 年代才被工业设计师广泛使用。用符号学方法直接催化出 符号学批评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中叶索绪尔· 符号学批评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中叶索绪尔·皮尔士的符号 学理论。
第三章设计批评与评价标准 7
工业设计概论课件PPT

日本工业设计作品欣赏
日本工业设计作品欣赏
日本工业设计作品欣赏
日本工业设计作品欣赏
感谢您的下载! 快乐分享,知识无限!
审美要素
形态设计 色彩设计 形象设计
环境要素
产品与环境有很大关系。环境可以分为 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
产品的生命周期对环境会产生影响。
工业设计的三大基础
功能基础 物质技术基础 美学基础
工业设计的三大基础之间的关系
组成工业设计的三个基础要素中 功能基础——是体现造型物的实用性; 物质技术基础——是体现造型物的科学性; 美学基础——是体现造型物的艺术性。三者之间的
从工业革命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对社会、艺术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莫里斯
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与局限
莫里斯等在l 9世纪未掀起的这场设计变革被称之为 “工艺美术运动”(Art & Crafts Movement)。其主要特 点是忠实于自然,采用自然材料以及注重材料自身的 设计,装饰风格简洁朴实,设计范围包括了家具、染 织、室内装饰和金属制品等。
艺术性
一件工业产品的综合质量应包括使用功 能质量和精神功能质量两个方面。缺少 任何一个方面的设计,都是不完全的设 计。产品的使用功能是决定其造型形态 的主要因素,而优秀的造型可令使用功 能更加理想和完善。
工业产品特有的美的表现形式
显示使用功能先进与可靠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功能美; 反映大工业自动化生产及科学性的严格和精确美; 体现先进加工方法与手段的工艺美; 符合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规整美; 表现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舒适美, 标志力学、材料学新成就的结构美; 合乎最新数理逻辑理论的比例尺度美; 应用最新物质材料的材质美与色彩美; 表现最新形态构成原理的形态美; 表现审美新观念的单纯和谐美。
工业设计概论课件第一章 设计与工业设计

设计包括思考性和视觉化:
第一章 设计与工业设计
思考性:设计的目的、背景、设计计划的目标和效 果以及各种条件和制约全部容入的设计过程中。 (概念设计)
视觉化:将拟订概念通过图象、文字、转换成视觉 性图象信息、字体、图表等
第一章 设计与工业设计
第一章 设计与工业设计
十运会会徽由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谢燕淞女士设计 的“龙腾虎跃”图案。她设计的图案由数字“10”变 化而来,又是一个S的变形,S是英文“体育”(SP ORTS)的首字母,也是江苏简称“苏”的拼音首字 母,整个画面造型以倾斜的、流动的线与面结合,在简 洁的S型主线上,龙、虎、火相互穿插呼应。会徽图案 为红黄两色,既是中国最吉祥和欢乐的颜色,又是中国 国旗的色彩组合。会徽设计意在以虎踞龙盘的艺术形 象,体现江苏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特征, 以及竞技体育生龙活虎的鲜明特点。会徽图形的设计既 注重传统、又立足现代,特别强调活力和动感,以凸现 体育健儿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奥林匹克“更 高、更快、更强”的理念。
第一章 设计与工业设计
环境设计:是以整个社会和人类为基础的大自然、 空间为中心的设计。是自然与社会间的物质媒介。
人类能够生存和生活的场所.这个场所必须具备人 类存活的必要条件.
环境设计是以生活空间当作对象来进行的,包括建 筑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等各个 领域. “水晶宫”: 国际工业博览会
第一章 设计与工业设计
产品设计:人为了生存发展而对以立体工业品为主 要对象的造型活动,是追求功能与使用价值的重要 领域,是人与自然的媒介。
产品设计的本质: 人类基于某种目的,有意识地改 造自然,创造出自我本体以外的其他物质. 实用性,美感、社会性(图1-6电话机的外形变化)
设计概论(重点资料)已打印

第一章走近设计世界上的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自然生成的,一类是人类创造的;山顶洞人用螺壳、石头和兽骨制成的项链;案例分析:论述题,陶器和青铜器体现人类造物的哪些思想?讲到早期人类的造物,陶器和青铜器是很典型的范例。
陶器是人类从洞穴走向平原时创造的存储物品使用的器皿,新石器时代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改变了,对于生活器具的需求自然就高了起来。
陶器还需要分出石器和水器,又分出日用器、随葬器和礼器来。
陶器的造型和纹饰体现着很多原始文化。
那些看起来粗糙的陶器不自觉地包含着人类早期的审美意识,也体现了工艺过程的明显的设计行为,设计行为包括、选材、打制、研磨、穿孔、染色、装饰等等。
“虎食人卣”外观造型“虎食人卣”是我国商贷的青铜器,卣是一种酒器。
上有盖,有提梁,器型的设计就是根据商代传说的饕餮来设计的。
设计理念,设计思想体现在哪?英格兰南部的“司通亨治”是原始的宗教场所,有着人类最早的环境设计意识。
不仅仅在视觉的气场上,而且在空间的结构上,都有许多神秘的色彩。
越走进它,那种神秘感就越深,研究它,你不会知道哪些让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原始设计意念。
这是一个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或者说是控制人们思想的地方,在开口的马蹄形结构中,设计人有着非凡的天文,数学地质、结构上的科学的东西,也有原始的、巫术上的东西。
在夏至的早上,人们向东眺望,会发现那里正好是面对太阳升起的地方,于是司通亨治中的那块踵石就很重要,是夏至的时间到来的标志。
这个标志一定和当时人们的信仰有着关联性,有先知先觉的人就利用了人们信仰活动的需要,创造了巨石的结构和空间的形态。
人们不会去玩无聊的石头游戏,只有把这种场合和器具的创造当做比他们生命还重要的时候,才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将这些设计视为至高无上的目标。
“蚂蚁椅”是丹麦的设计师雅可布森1952年设计的,是一把结构上很简单的椅子。
(与同类产品对比)对认识的认识最好的途径是通过同类产品的比较来分析作品1957年“蚂蚁椅”在意大利米兰家具展上获金奖;为什么这把椅子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从椅子的侧面看,线条是有优美的,能够完全考虑到人体曲线的需要,非常符合人体工学的原理,所以就座非常舒适,其实是形式上简洁、明快、结构简单,用料精打细算,它的坐面与靠背为一次成型的模压弯曲多层板,钢管腿,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比伊姆斯的设计更为简单、省料:其三是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家具中它是最容易生产的那种,而且它可以叠起来存放:其四是由于作者对家具材料的色彩有多种选择方案,材料的语言特性就更强了,能适应于各种环境。
设计概论--设计及文化

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 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 的强烈愿望。
汉字书法的“世”字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篆刻的“京” 字交相辉映,有异曲同工之妙,寓意着本世纪初两项超大型国际活动 在中国举办,倾诉着中国人民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的不 懈努力。
• 设计大师菲利浦.斯塔克在创作中国意象题材的作品时, 用的牡丹。
设计设计是是人人类类用用艺艺化术术。的的方方法造法物造的物文的化 文
• 中国元素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表现, 明式的椅子端庄,体现了人文、人性;清 代的各种釉料瓷器(青花),清代的符号。
设计设计是是人人类类用用艺艺化术术。的的方方法造法物造的物文的化 文
1、认识文化
•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 文化、制度文化、智能文化、观念文化。
1.物质文化:又称器物文化,是人类生产劳动所创造的物质成果。 2.智能文化: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地过程中所积累的科
学技术知识。 3.制度文化:是调整和控制社会环境所取得的成果,表现为社会
的组织、制度、法律、习俗、道德和语言等规范。 4.观念文化:体现在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以及
•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融入了中 国古老而传统的艺术----书法。突出了会徽 的民族性和生动性。“世”可以理解成 “一个时代”,表达出中国举办多元文化 的世博会的强烈愿望。
• 在三人图像中托起的左右两点,一是寓意 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二是希望东西 文化能够借此机会融合发展。
• 尤其是在21世纪后,通过文字造型和笔墨 来丰富设计的形式,将传统书法与现代艺 术相结合,表现出中国独特的文化精神。 这样的作品很多。
设计概论设计与文化课件

02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对设计的影响
文化传统
文化语境
文化传统是影响设计的关键因素,它 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和艺术风格 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设计师的创 作思路和作品风格。
文化语境是指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 规范、审美标准和消费习惯等,这些 因素影响着设计的定位和接受度。
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们在设计中常常被用作传达信息和意 义的工具,如中国的龙、凤等传统符 号在设计中经常被运用。
绿色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绿色设计是一种可持续设计的方法,它强调在产品或服务的设计阶段就考虑环境因 素,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绿色设计的实践包括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等,旨在 降低碳排放、减少废弃物和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绿色设计还涉及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整合,例如公平贸易、劳动权利和社区发展等 ,以确保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公正性。
05
设计的创新与未来展望
设计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01
02
03
04
用户需求驱动
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挖掘潜在 需求,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
创新。
技术融合
将不同领域的技术进行融合, 利用技术的交叉点进行创新。
跨学科合作
打破学科界限,与不同领域的 专家合作,共同推动设计创新
。
迭代设计
不断优化和改进设计,通过迭 代的方式逐步完善设计。
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总结词
设计的过程包括理解需求、研究和分析、创意构思、 实施和评估等阶段;设计的方法则包括头脑风暴、原 型制作、用户测试等。
详细描述
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迭代和反馈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理 解需求、研究和分析问题、提出创意和解决方案,并 进行实施和评估。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 适用于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设计项目。例如,头脑 风暴是一种常用的创意生成方法,原型制作可用于将 创意转化为实际模型进行测试,用户测试则可以帮助 设计师了解用户对产品的真实反应和需求。
工业设计概论自总结一二章

工业设计概论自总结一二章1.关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全部表现,是人类社会具有独立特性的综合体系,主要包括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与精神意识形态三个方面,是一种总体性构成的概念2.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灵魂—意识文化的载体—产品文化的形式—符号文化的核心—人心3.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东方文化是精神文化,西方文化是物质文化。
凡是有文明价值的文化产品,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可以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4.文明。
文化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5.关于人或人的本质或人的概念,马克思认为1)被理解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实践。
2)被理解为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主体。
3)被理解为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新的生活方式,即生活的理想、目的和意义4)被理解为全面发展的个性6.设计概念的变化16世纪前后——以线条的手段来具体说明那些早先在人的心中有所构思,后经想象力使其成形,并可借助熟练的技巧使其显现的事物:图案工业化社会后——为实现某一目的而设想、计划和提出方案,表示出一种思维、创造的过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步向对产品的材质、结构、功能和美的形式进行规划和整合,反映出工业化大生产的前提下,赋予设计以时代的意义。
⑴设计要反映工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前提下的各种要求⑵设计要反映出爽昂的利益以及消费者、使用者的生理、心理上的要求,是一项综合性的计划。
7.现代设计的概念指综合社会的、人文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生理的、心理的等各种因素,纳入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轨道,对产品进行规划的技术或者说是为某种目的功能,汇集各部分要素,并做整体效果考虑的一种创造性行为。
设计是感召特定的目的进行有秩序、有条理的技术造型活动,是谋求物与人之间更好地协调,创造符合人类社会心理、生理需求的环境,并通过可视化表现达到具体化的过程8.设计的两极性P28 2—2设计的本质与评价范围2—39.设计的领域分类P31 2—5 中间图10.工业设计包括的三个领域/生活世界三要素P31 2—411.决定设计方向的基本要素⑴设计是根据美的欲望进行的技术造型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设计对象的应用,不是个人行为,是社会 群体、甚至整个社会行为。必须通过对社会学中的 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群体、家庭、社会分层、 社会生活方式及其发展、社会保障等等问题的分析 与研究,才能使设计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针对设 计的产品的审美问题,还必须研究社会系统中的审 美文化、审美的社会控制、审美社会中的个人、审 美文化中的冲突与适应、审美的社会传播、审美时 尚等等与工业设计密切相关的问题。
(3)环境科学
设计环境是指对设计对象直接产生影响的要素。
物理环境:是产品使用场所环境的综合,严重制约着产品设计的几 乎所有方面。 社会环境:指文化、社会阶层和相关群体等方面的因素。如教育程 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信仰、行为规范、经济水平、价值观念、 消费特征等方面,制约产品设计。 自然环境 资源环境:与资源问题紧密联系的环境质量问题,使得工业设计的 设计观念,必须从尽情满足人对物的欲望的商品化设计,转向人与 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化设计。
雕塑:是三维空间中以立体形式再现生活、用物质性的事 物来塑造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文明的不断进步,雕塑也在向着抽象化 发展,如布朗库西、亨利· 摩尔的现代雕塑 。现代工产品抽象的物质功能的必然选择。 在这里,工业设计所面临的产品物质功能与外在形式的巧 妙结合问题,和现代雕塑注重“内在形式”的要求不谋而 合,因此,现代雕塑的理论与表达手法,不能不对工业设 计产生影响。
第三章 设计与文化
工业设计的发展,使得我们更多地在理论层次 上思考设计与哲学、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研究设计与文化的关系,严格的说研究设计的 文化性质、文化特征、文化构成与文化要素,其 作用1)将在本质上揭示出人类设计活动的动机、 目的与原则。2)研究设计文化性质在于我们从文 化视点的高度观察设计和分析设计,从而使我们 全面的认识设计、理解设计。
第二节设计的文化内涵
设计在文化的影响下体现出的文化特征. 一、艺术对设计的影响
绘画:是艺术领域美术门类中的 “平面上的一种幻觉”. 绘画对工业设计的影响,表现为绘画这一种造型艺术为工业设计提供 了最基本的表达设计意图的手段,使设计的设计构想从观念转变为可 视形态成为可能.
设计草图(设计速写、设计素描)、设计效果图(二维、三维、结构)
(2)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工业设计的内容、方式与手段带来 革命性的变化。 微处理技术的发展,使产品的功能部分向微型化发展。这样,设计 师可以在较大的空间尺度变化范围内使产品形态设计多样化。 材料技术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业设计:塑料的发明与 使用 加工技术的发展:大面积、流畅的曲面。流线性 生产方式:大批量、标准化的刚性生产方式与小批量、多样化、灵 活的柔性生产方式
设计的文化性
设计的文化性,意指工业设计作为人类一种创造活 动,具有文化的性质.也可以说,设计是一种文化形式。 从工业设计涉及的知识领域进行分析,工业设计涉 及到文化结构中大部分知识领域。 工业设计涉及到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 学三大领域知识。
科学技术:设计的结果——产品的生产,必须严格 地符合科学技术的“客体”尺度。任何违背这种 客体尺度的设计构想,都是无法实现的,因而也 是毫无意义的。在科学技术中,工业设计涉及到 物理学、数学、材料学、力学、机械学、电子学、 化学、工艺学等。
二是作为指导人们行为和思想的、属于观念层次上 的科学技术、即人们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对于消 费者来说,这种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也影响对产品 的选择与使用。
1、科学与技术对设计的影响
设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活动,而不是一种艺术活动. 把设计对象置于“人-机(产品)-环境”系统中进行最优化的工业 设计活动,应以科学态度与技术手段进行“最优化”求解。因此需 在研究“人的科学”、“科学技术”及“环境科学”的基础上完成 设计的目的。 (1)人的科学 目的:使工业设计的成果与人的生理、心理尽可能协调、从而减轻 设计物对使用者的体力负担与精神压力,并提高设计无的使用效率。 人机工程学
人文学科:哲学、人类学、文化学等等对工业设计都 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正在产生的设计文化学、设计 哲学、设计心理学、设计符号学、行为心理学、生 态伦理学、技术伦理学等对工业设计有较大的影 响。
从设计哲学的视野看来,工业设计的实质是设计人自 身的生存与发展方式,正确的设计思想应通过物的 设计体现出人的力量、人的本质、人的生存方式。 能源紧缺 ; 成品油不断上涨 ;不能走美国式高 能耗、高消费之路;日本车与美国车;节能电器; 绿色设计;
工业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物的创造满足人类自身对物的各种需 要,这与文化的目的不谋而合:“文化就是人类为了以一定的方式 来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工具的双重属性:“工具的人化”与“工具的物化”。就工业 设计的视野考虑,“工具的人化”是指工具适合人的需求。“工具 的物化”是指工具存在的客体化”。 工具在“物化”的过程中,人们关注的是“物化”的方法、途 径,而不关心“物化”后作为工具与人的关系。 “工具的人化”的本质是在工具上必须体现出人的特性,使工具 这一主体向外延伸的对象。工业设计认为:工具必须反映人的这些 生存方式、行为方式的特征、物质功能需求的特征以及审美需求的 特征.“工具的人化”表明了工具从自然物向人性化的发展,从而使 工具成为人的一部分。工业设计需要建立这样一种思想:任何物的 设计都是人这一生命体的生命外化的设计。
建筑: 建筑具有一般艺术品的特征,是广义的造型艺术的一种。 世界现代设计史表明,工业设计,特别是产品设计的发 展,深受建筑艺术的影响。可以说,人类的建筑史是与产 品设计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现象,在工业革命后 直至今日这一个历史时期中,越靠近前期,越为明显与突 出。 哥特式建筑与家具
二、科学技术对设计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工业设计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次上: 一是作为普遍法规律和方法,属于知识层次的科学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