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期盆底疾病的预防与护理新进展

合集下载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与临床康复护理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与临床康复护理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与临床康复护理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方法,提高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某妇幼医院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盆腔肌肉训练治疗及其它的对症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电刺激盆腔底疗法及心理护理干预。

结果:治疗组患者盆底肌张力恢复效果总有效率为95.00%、子宫脱垂率为10.00%;阴道前后壁膨出率为15.00%、压力性尿失禁率为7.50%;参照组患者盆底肌张力恢复效果总有效率为45.00%、子宫脱垂率为65.00%;阴道前后壁膨出率为67.50%、压力性尿失禁率为72.50%;两组患者数据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电刺激盆腔底疗法及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治疗可行性。

标签: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临床康复女性盆底主要是由多层肌肉、筋膜组织的漏斗状肌板,承载着盆腔,支持盆腔内的器官,如子宫、直肠、膀胱的功能及位置稳定[1]。

对于经过妊娠期及分娩后的产妇,由于妊娠期子宫重力长时间对盆底组织造成拉伤、性激素分泌水平改变影响着盆底组织的新陈代谢、分娩过程盆底受到胎头挤压,肌肉牵张过度,造成不可逆的机械性损伤,引起一系列因盆底结构损伤而导致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子宫脱垂(POP)、阴道前后壁膨出(A VP)、压力性尿失禁(SUI)等[2]。

根据临床需要,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需要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而本研究,将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方法,提高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某妇幼医院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参照组);治疗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 3 3 2 ������
WO R L D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J u n e2 0 1 7,V o l . 1 2,N o . S 1
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ʌ 摘要 ɔ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的发病率也在逐步上升 . 为防止 F 医院也发展了一系列的治疗 ㊀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 , F P F D) P F D 的发生, 方式 , 针对患者的病情 , 将物理治疗和中医疗法结合在一起 , 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症 . ʌ 关键词 ɔ 防治措施 ; 自然分娩 ㊀F P F D; : / 中图分类号 : R 2 4 9㊀㊀ 文献标识码 : B㊀㊀d o i 1 0 ������ 3 9 6 9 i . s s n . 1 6 7 3-7 2 0 2 ������ 2 0 1 7 ������ 0 6 ������ 0 0 1 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窦翼飞 ( 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 , 河北 ㊀ 秦皇岛 ㊀0 ) 6 6 0 0 0
是 女 性 的 常 见 病 之 一, 主要病症有尿失 ㊀㊀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F P F D) 禁㊁ 粪失禁 ㊁ 盆腔器官脱垂 . 妊娠 ㊁ 自然分娩是能独立 引 发 F P F D 的危险因 素, 所以在这两个阶段相关医护人员需要特别注意 , 为防止 F P F D 的产生, 需要对产妇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 从而预防或者治疗 F P F D. 1㊀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女性盆底功能障 碍 性 疾 病 ( 包括一组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 F P F D) 化㊁ 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 疾 病 . 其 中 以 盆 腔 器 官 托 崔 ㊁ 女性压力性尿失 禁为常见问题 . 妊娠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2㊀ 分娩 ㊁ 可能会对尿道结构造 2 ������ 1㊀ 分娩对尿道结构的损伤 ㊀ 当 女 性 自 然 分 娩 时 , 成一定损伤 .F 女性在产后出现尿失禁状况的 P F D 的主要特征是尿失 禁 , 原因一般是在产妇分娩过程 中 , 当 其 腹 部 压 力 突 然 变 大, 而其膀胱颈却过 度下降 , 从而就导致压力传导出现问题 . 第 2 ������ 2㊀ 分娩对盆底结构的损伤 ㊀ 按 照 盆 底 肌 肉 的 特 点 可 将 其 分 为 两 类 : 一类是 Ⅰ 类肌纤维 , 其主要作用是紧张收缩 , 且持续时间 比 较 长 , 不易出现 疲劳 ; 第二类则是 Ⅱ 类肌纤维 , 其主要作用是控制阶段性 的 收 缩 , 且持续时 间很短 , 比较灵敏且迅速 , 但是容 易 疲 劳 . 通 过 临 床 资 料 发 现 , F P F D 患者 与正常女性相比 , 其盆底 Ⅱ 类 肌 纤 维 较 少 , 同时患者的盆底肌肉有部分已 经纤维化 , 不利于患者在腹部 压 力 提 高 之 时 进 行 有 效 的 收 缩 , 容易造成女 性在分娩时出现会阴裂伤 , 在进行会阴侧切时 , 两类盆底 肌 肉 会 出 现 损 伤 , 从而导致会阴张力下降 . 不过 出 现 这 种 现 象 的 自 然 分 娩 的 孕 妇 有 八 成 以 上的几率可以自然愈合 . 通过多种方式来研究产妇的盆底肌肉变化情况 , 发现 女 性 在 自 然 分 娩 后, 其盆底肌肉组织将出现由神经来支配的去极化现象 . 结缔组织是女性盆底重要支撑结构之一 , 决定其组织 强 度 的 重 要 因 素 是盆底组织中的三种纤维 胶 原 . 研 究 表 明 , 女 性 分 娩㊁ 妊娠后其盆底组织 中的胶原数量将会减少 , 同时胶原组织之间的连接会随 之 减 弱 . 尿 道 周 围 的组织支持力减弱会对女性控尿机制产生不好的影响 , 而导致尿道周围组 织支持力变弱的原因是 Ⅱ 型纤维胶原和 Ⅰ 型纤维胶原的减少 . 随着怀孕月份的增加 , 妊娠期间子宫和胎儿的体积 ㊁ 重量也会变大, 从 而盆底受到的压力变大 . 而在妊娠期间孕妇的激素水平 会 发 生 变 化 , 影响 到结缔组织和胶原的代谢 功 能 , 导 致 肌 肉 松 弛, 盆 底 的 承 重 能 力 下 降. 女 性在分娩时 , 胎儿会挤压产道 , 盆底会因为受到过度拉扯 而 达 到 生 理 极 限 , 部分纤维也会随之断裂 , 从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 据 相 关 报 告 可 以 看出 , 阴道分娩相对于剖宫产 来 说 更 容 易 导 致 盆 底 功 能 障 碍 的 发 生 , 可能 是因为分娩的 产 程 延 长 或 者 是 难 产 借 助 了 医 学 器 械 加 重 了 盆 底 组 织 的 损伤 . 3㊀ 防治措施 3 ������ 1 ㊀ 行为疗法 ㊀ 孕产妇在妊娠期间和分娩期间都很容易 产 生 盆 底 功 能 障 碍, 所以为了预防 P 其应该注意 平 时 的 生 活 习 惯 问 题 . 不 良 的 F D 的发生 , 生活习惯和慢性病都能够导致或加重 P 所以孕产妇必须保持良好的 生 F D, 活作息 , 每日需要有足够的饮水量 , 应该多吃富含纤维素 的 食 物 , 帮助肠道 蠕动 . 孕产妇平日还需 要 注 意 正 常 排 便 ㊁ 排 尿.为 保 证 孩 子 的 健 康, 其需 保持营养均衡且体重正常 . 平时需要注意不要使太大力 或 者 是 长 期 负 重 , 这样会对盆底器官造成影响 . 除了这些日常生活中需要 注 意 的 事 情 , 如果 孕产妇有便秘 ㊁ 长期慢性咳嗽 ㊁ 糖 尿 病 等 疾 病, 需 要 积 极 进 行 治 疗, 以防止 盆腔组织器官遭到损害 . 妊娠期妇女需要 3 ������ 2 ㊀ 盆底肌肉训练 ㊀ 为预防 剖 腹 产 和 难 产 情 况 的 发 生 , 采用盆底肌肉锻炼法 . 美国 K 病人可 e e l博 士 在 1 9 4 8 年 提 出 以 下 内 容: g 以采取站 ㊁ 坐㊁ 卧位 , 让全身放松 , 将膀胱排空 , 在吸力的时 候 要 尽 量 收 缩 尿 道㊁ 阴道 ㊁ 肛门 , 同时还要避免臀部 ㊁ 腹部和大腿肌肉的收 缩 , 这种方式需要 , . 病人需要反复练习 , /次 , 每次继续 5~1 吸气放松 5~1 0 s 0 s 1 5~3 0 s 2~ , , 或者做1 坚持1 3 次/ d 5 0~2 0 0 次/ d 0 周 以 上.这 种 方 法 叫 做 凯 格 尔 锻 炼, 也就是盆底肌肉锻炼 . 妊娠期妇女可以运用这个锻炼 法 来 控 制 盆 底 组 织的健康性 , 也有利于自然 分 产 . 只 是 这 种 方 式 过 于 单 一 , 很难让产妇坚 持下去 , 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多引导产妇 , 亲人也可以对产妇多加鼓励 . 精神生理学与 3 ������ 3㊀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㊀ 生 物 反 馈 治 疗 是 将 物 理 医 学 ㊁ 近代心理学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治疗技术 . 它利用专门的 仪 器 , 将收集到的 相关资料通过电脑进行处理 , 然 后 用 图 像 或 者 语 音 的 方 式 来 指 导 患 者, 让 患者能够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动 . 经过反复的生 理 训 练 , 纠正其中 出现的错误 , 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 生物反馈联合电 刺 激 是 在 生 物 反

孕期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孕期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孕产有方孕期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秦屹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北京 100068)孕期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D)是指因盆腔功能受损、退化而引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便失禁等。

以往,临床对PFD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妇女。

但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妊娠和分娩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

随着“三孩”政策的开展,PFDD已成为高发病之一,对女性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妊娠与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结缔组织是支持盆底功能众多组织中最易受损的部分,其强度受盆底肌纤维胶原的影响。

妊娠时,母体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引发胶原代谢异常,进而对盆底功能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盆底韧带松弛、器官下移等。

这样的情况会持续整个妊娠期,甚至产后仍存在。

妊娠晚期,腹压增大、子宫重量增加等,均会影响腹部正常的解剖结构,使盆底肌肉逐渐变得松弛,进而影响正常的盆腔功能。

分娩时,胎儿娩出、阴道扩张等均会导致盆底肌肉损伤。

胎头对盆底肌肉的压力时间受产程影响,产程越长,压力越持久,容易引发盆底功能障碍。

孕期与分娩PFDD的防治措施PFDD的应对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孕期的预防(1)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PFDD的发生,包括合理膳食,多吃富含纤维食物(如玉米、麦麸、大豆等),多喝水;积极锻炼,避免肥胖;不要做过多的重体力劳动;养成正确的排便及排尿习惯;孕期积极治疗糖尿病、咳喘等可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

(2)孕期健康教育:孕妇和家人需要多了解怀孕的注意事项和盆底知识,尽早进行盆底肌训练,对控制母婴体重、维持盆底肌肉正常功能、提高顺产率和缩短产程具有积极意义。

分娩时的预防(1)避免不必要的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发生PFDD概率远高于未进行侧切和会阴自然裂伤的产妇。

因此,产妇需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会阴侧切。

(2)分娩镇痛: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可使孕60孕产有方妇在分娩时无明显的疼痛感,保护会阴弹性和伸展度,避免盆底肌过度使用,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阴道裂伤的发生,进而保护盆底的正常功能。

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护理进展

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护理进展

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护理进展【摘要】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

因此,本文从影响因素、治疗以及护理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影响因素;治疗;护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主要指的是因为诸多致病因素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损伤,从而诱发盆腔功能障碍和器官移位的一个疾病[1]。

妊娠和分娩是诱发产后PFD的一个重要原因,产妇产后可出现诸多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如阴道壁膨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粪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性功能障碍(Sexual Dysfunction,SD)、小腹下坠以及尿频等,尤其是尿失禁,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2]。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展,PDF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正常妇女的PFD发生率为11%,有预测30年后的PFD发病率将增加1倍,具有较大的危害性[3]。

因此,本文对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和治疗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1.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1.1妇产科因素体质指数、绝经、分娩以及妊娠被临床上公认为是影响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分娩和妊娠是比较关键的一个因素。

孕产妇因为阴道比较宽松,筋膜和肌纤维弹性下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肌纤维撕裂,导致性生活不协调、阴道前后壁肌肉脱垂等,并且绝经后还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子宫脱垂,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4]。

有学者[5]在研究中,选择产后妇女235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盆底肌功能状况与影响因素,发现经产妇的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是初产妇的5.4倍,并且与剖宫产妇女相比,顺产妇女的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发生率较高。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变化与干预的研究进展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变化与干预的研究进展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变化与干预的研究进展刘丹;夏志军【摘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所诱发的疾病,妊娠、分娩是导致FPFD 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目前产后女性盆底功能康复措施众多,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康复治疗的时机应不断提前,孕前、孕期及产后早期开始进行专业的盆底康复训练,能够预防妊娠和分娩造成的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和损伤,改善和治疗各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且降低远期该类疾病发生的风险.将从妊娠和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女性康复措施方面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8(035)008【总页数】4页(P760-763)【关键词】女性;产后期;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作者】刘丹;夏志军【作者单位】110004辽宁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110004辽宁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14+2;R714.46随着现在女性对盆底功能认识逐渐加深,目前对产后盆底功能和健康全面恢复已经提到重要的地位,相关调查显示,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最高可达41%左右[1],妊娠和分娩是引起FPFD的独立高危因素[2]。

且临床上对于围产期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增大,产后女性的功能恢复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之一。

有效的产后盆底康复能够改善盆底功能状况,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随着研究的深入,盆底功能的维护和康复的时机选择更应该进行前移,不仅是产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甚至有必要在孕前、孕期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1 盆底功能及相关障碍性疾病的认知女性的盆底是托扶盆底器官的肌肉及结缔组织结构,是维持消化、泌尿、生殖末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的盆底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肌肉、结缔组织和神经分布的相互复杂作用,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

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盆底 功能 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压力性 尿失禁 、盆腔器官 脱垂 、 性功 能障 碍等一 系列盆底损 伤和 缺陷性疾 病 , 而尿 失禁 、
盆腔器官脱垂 在经产妇患病率最 高 ,严重影响女性 身心健康 与 生活质量… 。大量研究证实 , 妊娠和分娩是该病 的主要危险 因素 ,
导致 盆底 功能 障碍 的发生。不管 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 , 都会 对
做好孕产 妇盆底及器官功能 障碍的防治 .是广大 妇幼保健 工作
者 的责任 和义 务。 此, 该 文就 孕产 妇盆底 功能障碍性 疾病 的流 行现状及 主要 防治措施 进行综述
1 孕 产 妇 盆 底 功 能 障碍 性 疾 病 流 行 现 状
很多不 良的生活方式及慢 性病都会 导致或 加重 P F D,保证
使肌 肉松弛 , 导 致盆底 承受力下降I 5 l 。分娩时胎先露挤压产道 , 盆
底组织 过度牵 拉 、 扩张 达到生 理极 限 , 伴有部 分纤 维断裂 , 最 终
研究较少 , 该文就此方面进行综述 , 以提高广大 医务工作 者对女性 盆腔疾病 的重视 , 降低发病率 。
[ 关键词】 孕产妇 ; 盆底功能障碍性 疾病 ; 盆底肌锻 炼 【 中图分类号】R 7 1 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4 ) 0 1 ( c ) - 0 1 9 4 - 0 2
女性 盆底 由三层肌 肉和筋膜组成 . 封闭骨盆 口, 起 承载和支 撑盆腔 器官作 用 。尿道 、 膀胱 、 阴道 、 子宫和 直肠构成盆底 主要器 官, 这些器 官维持着女性分 娩 、 性交 、 排尿 、 排便等生 理功能 。妊 娠期 间 , 随着月份 的增加 , 子宫及胎 儿体 积 、 重量 逐渐增 大 , 盆底 组 织受 压 , 妊 娠期 激素水平 变化 , 影 响结缔组 织和胶 原 的代谢 ,

产后盆底障碍疾病的防治

产后盆底障碍疾病的防治



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定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盆底支持结构 薄弱而造成盆腔脏器位置和功能异常的一组疾(pevic floor disfunction,PDF)。 包括: 盆腔器官脱垂(pevic organs prolanse POP) 性功能障碍(sexual disfunction SD)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UI) 粪失禁(fecal incontinence FI)

测量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1)2channel用于一般骨盆底肌肉训练,一边连接会阴 部,监测骨盆底肌肉收缩,另一边连接腹部,确定有 无放松。 (2)multi-channel系统能同时测膀胱、括约肌、以及 腹部肌肉的活动,可用于急迫性尿失禁的治疗。
生理回馈治疗法

对于应力性尿失禁有76%病人有明显效果,混合型尿失 禁有80%,急迫性尿失禁则有82%病人有明显的改善。
78%的已育妇女因阴道松弛而出现夫妻生活不满意。

网络及各种调查结果:
可能有更多的PDF患者,

以尿失禁为例:2007年12月 北京妇产医院尿失禁防治中心 与搜狐健康频道共同开展的《女性尿失禁现状》问卷 调查 3169人参与调查:有1917人本人有尿失禁症状,456 人的亲属有尿失禁症状。被调查者本人或亲属 74.88%有尿失禁症状。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防治
(pevic floor disfunction,PDF)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容

前言 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定义和危害 国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盆底康复技术的优点和适应症 目前国内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调查报告

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是威胁妇女健康的5种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同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又是一种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因为社会关注度低、缺乏知识普及、经济、精力有限、患者羞于启齿、有思想顾虑、治疗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原因,患者就诊率低,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更低,严重影响了我国广大妇女产后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家庭和谐。

努力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是产科临床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该文对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标签: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依从性;护理干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1],症状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女性性功能障碍等[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而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分娩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3],妊娠和分娩是导致其发生的最主要高危因素[4]。

产后及时进行规范的盆底康复治疗可减轻妊娠和分娩过程对盆底造成的损伤,促进盆底功能更快恢复[5]。

由于此病的社会关注度低、缺乏知识普及、患者羞于启齿等原因,患者就诊率低,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更低,严重影响了我国妇女产后的生活质量[6]。

近年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大力支持各级医院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妇女的产后保健意识,积极提高产后妇女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现将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内因包括先天因素遗传、种族、发育、体型等,为发病的根本所在。

外因包括营养、肥胖、不良生活习惯、职业、妊娠分娩等损伤、衰老、绝经、其他内科疾病等。

妊娠会引起盆底承受力的改变,使得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腔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因持续受压而逐渐松弛,因此剖宫产也不能避免妊娠过程对盆底肌肉造成的损伤。

阴道分娩则是通过产程中软产道及周围盆底组织的极度扩张、撕裂及会阴部神经的损伤等原因,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导致子宫下移、阴道前后壁膨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产妇妊娠期和分娩后 SUI、UUI等的发生率(国内外)
妊娠、分娩
01
年龄
02
03 绝经
盆底疾病发生 主要风险因素
04 盆底组织薄弱 先天发育不良
07
05
手术、感染、 炎症、外伤等
06
肥胖、慢性咳嗽
重体力劳动
妊娠、分娩和盆底损伤
妊娠本身
身 体
PFD发生妊 娠变Fra bibliotek化主要作用
相 关


结缔组织
一项大型、基于社区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利用专业设备采 集盆底肌肉的表 面肌电,将盆底 肌肉的运动转化 为可视的图像
客观的了解盆 底肌肉功能状 况,正确迅速 掌握训练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1
2
生物
反馈
3
4
5 产时适宜助产技能干预:会阴按摩、分娩体位、分娩方式选 择分娩技巧指导、持续身心关护
6 产褥期内予盆底功能维护有关的健康指导,如避免负重,
预防便秘和咳嗽等
7 产褥期后评估盆底肌功能,制定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及早实施
会阴按摩
孕期体重管理
孕期尽早开始Kegel运动
有利于产后恢复
降低产后盆底疾 病的发生率
对SUI和逼 尿肌不稳定 的混合型尿 失禁有一定 疗效
膀胱训练
盆底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刺激肌肉节律性收缩放松, 增加肌力
促进血循环 减轻疼痛
可以促进神经细 胞的功能恢复
盆底肌 电刺激
保持肌肉的体积,部分 代偿
抑制膀胱逼尿肌 的收缩
对盆底肌肉软弱无力,或者 无法找到正确肌肉群的女性 尤其有帮助
盆底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增大的子宫直 接压迫
胎头 挤压盆底
肌肉 拉伸延长 高度扩张
手术助产
去神经化
对盆底和尿道 膀胱颈
改变
周围组织 位置、活动度
结缔组织连接 的损伤
改变
发生分离
02
尿道闭合压
04
下降
肛提肌 阴部神经 机械性损伤
06
03
05
01
许多这些变化似乎是暂时的,分娩后6个月,有2/3的女性恢复正常,仍有1/3的异常
肌肉:耻骨尾骨肌
结缔组织: 盆腔筋膜腱弓、盆腔内筋膜、 耻骨尿道韧带、宫骶韧带
器官:阴道(前壁)
当腹压增加时,盆筋膜周围与盆筋膜腱弓 相连的肛提肌(耻骨尾骨肌)收缩,拉紧 “吊床”结构,尿道被压扁,使尿道内压 能有效抵抗升高的腹内压,而控制尿液排 出。
如果“吊床”支持结构被破坏,肛提肌 松弛,韧带或筋膜弹性降低,腹压增加时, 尿道不能正常闭合而增加抗力,尿失禁就 会发生。这也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机制
产后没有症状=完好的盆底?
80%
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女性存在肌 肉、神经、结缔组织的损伤, 但这些损伤并不立即引起症状。
不可避 免影响
触发 因素
衰老 遗传易感性
可避免 影响
肥胖 便秘 激素替代治疗
评估综 合化
方案个 性化
实施专 业化
整体护理理论指导—— 盆底疾病预防和护理
盆底康
心理、复生理护状态理
产后01 病形式:问门卷、诊手法、电围生理产等 期
表现
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 失禁较为常见
盆腔器官脱垂的干船坞理论
将盆腔脏器比作船,将盆底的肛提肌等比作水,将盆底内的 筋膜和韧带比作缆绳
“吊床”假说理论
1994 年由DeLancy 提出
该理论是:将支持女性尿道和膀胱 颈的盆腔内筋膜和阴道前壁比喻成 吊床样结构
组成吊床的结构包括:
骨骼:耻骨、骶骨
44
请在此处插入你 需要的文字内容 请在此处插入你
起居 需要的文字内容
请在此处插入你 需要的文字内容
饮食 请在此处插入你
需要的文字内容 请在此处插入你
规律 需要的文字内容。
55
请在此处插入你
避免 需要的文字内容 请在此处插入你 需要的文字内容
重体 请在此处插入你 需要的文字内容 请在此处插入你
力劳 需要的文字内容 请在此处插入你 需要的文字内容。
2020
孕产期盆底疾病的预防与护理新进展
科室:产科
主要内容
01
女性盆底的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
0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理论
03
妊娠、分娩对盆底产生的影响
04
如何防治及护理孕产期PFD
盆底结构
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
女性 盆底
有尿道、阴道和直肠贯穿而出
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神经、血管构成了
进一步 增加风险
阴道分娩
器械助产
阴道 分娩

1 激素变化
与妊娠分娩损伤 相关两大因素
a
孕激素升高
b
松弛素增加
分娩前和分娩时备 受关注的两大事件
2 阴道分娩时的机械创伤
正常体位重力轴向 -妊娠体位重力轴向
是PFD的独立
危险因素
1
妊娠期激素 变化
2
6
妊娠对盆
底影响
重力轴前移
3
5
4
盆底组织去神 经化
体重增加
提高孕期盆底肌 肉力量
缩短第二产程
改善孕期盆底组 织功能
是一种无损伤、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Kegel运动
Step 1
专业医务人 员进行评估
制定个性 化方案
Step 2
循序渐进、 逐渐增加 运动量
Step 3
先收缩 盆底肌
提升 盆底
再咳嗽 或打喷

盆底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1
减 轻 体 重
2
戒 烟
3
禁饮含 咖啡因 的饮料

6
避免增 加腹压 的高强 度体育 运动
生活方式的训练
盆底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1
2
3
4
要求患者没 有精神障碍
4
制定排尿计 划记录饮水 及排尿的情 况
5
填写膀胱 功能训练 表
6
有意识地延
迟改、变定排时尿排 尿的,习逐惯渐、延 长调排节尿膀时胱 间功间能隔
学会抑制尿 意,延迟排 尿、改变排 尿习惯、改 善排尿模式
针对性
护理门
房02
易实施

联合
03
技术
干预
产房
产前病 房
切实做好孕产期盆底疾病 预防和护理
1 心理护理贯穿全程。孕妇课堂、护理门诊、导乐家庭化分娩
2 联合产检及营养门诊做好孕期体重管理
3 保持健康、良好饮食习惯预防便秘和肥胖,运动合适 4 孕期尽早开始做Kegel运动:掌握产后盆底肌训练时机及电
刺激、生物反馈等专业方法运用
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
盆底肌的生理功能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
概述
PFD是指:盆底支持组织由于 退化、损伤等因素,导致盆底 支持薄弱或肌肉功能减退,使 患者盆腔脏器发生移位或功能 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症。 主要包括:尿失禁、盆腔器官脱 垂、排便障碍、性功能障碍、 慢性盆腔痛等。
阴道分娩对盆底的影响
分娩时会阴切开术对盆底影响
多数研究 提示
没有差异
更 常 见
会阴侧切率与肛门括约肌撕裂伤发生率 之间的关系
剖宫产真的能预防盆底损伤吗?
可能 避免
急性直接 创伤
短期保 护盆底 的好处
剖宫产 的风险
手术的 社会心 理影响
部分保 护作用
早期功能 损害
可能 避免
综合 评估
长期保护
剖宫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