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2017年复习建议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2016-2020五年高考考点分布(全国卷)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2016-2020五年高考考点分布(全国卷)
欧盟
改革开放
评论钱穆《国史大纲》观点
对19和20世纪世界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提见解
提炼关于《汤姆叔叔的小屋》材料观点论述
鲁滨逊漂流记的时代背景
汉阳铁厂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汉代对不同类别历史人物的等级评定
选修一
(45题)清末新政
王安石变法
俄国农奴制改革
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
日本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资本主义新变化
1945-1975间联合国成员的变化
20C60.70d法德农村迅速实现机械化的原因
赫鲁晓夫改革时的经济计划
41
中德关系
清代和新中国成立后治河
西周分封制与希腊城邦
钢铁业发展
海关税率调整
国家治理
中国古今的基层社会管理
中美大豆种植业的发展与物种交流
近代上海与英国曼彻斯特的城市发展条件
42
论述古代中国社会转型
新文化运动
群众爱国运动
新文化化运动
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
孙中山的联俄思想
20世纪20年代对社会改良运动的批判
30
新中国成立初中国经济
抗日战争
抗战后期经济
毛泽东思想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马克思主义传播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抗日根据地农民地位的提高
中共八大的法制建设
31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
吸引外资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工业化建设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一五计划
1953年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新中国女性的社会生活与地位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
32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2017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精品)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2017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精品)

范文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2011—2017年全国高考1/ 8(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精品)1 2011—2017 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必修)表 1 古代史阶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2016 年 2017 年段分专(全国新(全国(新课(新课标卷(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新课标卷Ⅰ、考试大纲期题课标卷)新课标标卷Ⅰ、Ⅰ、Ⅱ)Ⅱ)Ⅰ、Ⅱ、Ⅲ)Ⅱ、Ⅲ)卷)Ⅱ)24. 西周(卷Ⅰ)(卷Ⅱ)24.分(卷Ⅲ)24. (卷Ⅰ)24.商周古政治对秦 24.西周封制、礼乐制西周重史传时期的政治制度代(1)商周汉统一的分封制统——西周分封制古中时期的政影响(董下的墓与文化认同古代国治制度仲舒的大葬等级代中政一统思规定国治想)制(2)秦中度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40. 中国古代选官依据及认识( 25 分)(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 (卷Ⅰ) 41.从地方行政示意图看汉、唐历史变迁(12 分)(卷Ⅰ)25.汉代外戚干政(卷Ⅰ)26. (卷Ⅰ)25.西汉(卷Ⅱ)25.汉宋代重史传中央集权的加强代地方吏治统(卷Ⅱ)25.魏晋(卷Ⅱ)25. 时期修史的政治选官制度的性变化(卷Ⅰ)26.唐代(卷Ⅲ)25. 战争(史学理论)汉承秦制(卷Ⅲ)25.西汉初期经济发展(卷Ⅲ)27.宋代历史描述(史学理论)(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8. 清(卷Ⅱ)(卷Ⅱ)27.明代君主 41.明清清君主专制制专制体君主专度的加强——(卷Ⅰ)27. (卷Ⅱ)27.明代明代地方制宦官干政度改革(卷Ⅲ)40.清代 23/ 8古代(1)农业中的主要耕国作方式和经土地制度济 3 制的僵制制度明代内阁制台湾统一问题化(内的加强、(卷Ⅱ)40.清阁依样英国君朝东北地区移画葫主立宪民政策;1840 芦)制的确至 1900 年间西 29. 古立方列强侵略与代专制中国人民的反政治发抗斗争展特征(梁启超) 24.汉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抑制豪强兼(卷Ⅱ) 25.宋代“不抑兼并” (卷Ⅰ)24.小农经济(卷Ⅰ)25. (卷Ⅱ)26.唐经(卷Ⅰ)26.宋汉代田庄经济重心南移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济(卷Ⅲ)26.唐代(卷Ⅰ)27.经济重心南移(文(卷Ⅱ)26. 土地集中 3并土地) 4 化重心南移)(卷Ⅱ)26.唐宋代土地政宋经济重心南策演变移(2)手工业的发展 25. 南北朝时期的 26. 明代后期(卷Ⅱ)(卷Ⅱ)26.宋 26.明朝代商品经济发(卷Ⅱ)27.明代商品经济发(卷Ⅲ)27. (卷Ⅰ)27.明代社会经济工商业区域差展(交子)展(货币使经济的异造成明代经济发后期商品经济发(3)商业用)的发展发展长途贸易兴盛展,人身依展冲击等级秩序附减弱(卷Ⅱ)24.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 政策(卷Ⅰ)(卷Ⅰ)27.清 40.我国代商品经济发自古对展(对外贸易)海洋利用的史实和相关政策( 25 )(“重农抑商”和展(卷Ⅱ)27. 清代人口迁移(卷Ⅱ)40. 近现代中西移民问题(卷Ⅰ)40. 清中期及近代人口增长 45/ 8中(1)春秋国战国时期传的百家争鸣统文化(2)汉代主儒学成为流正统思想思 5 “海禁” 问题政策、 1840 至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卷Ⅰ)(卷Ⅰ)40.孔 25.中国孟儒学、汉代儒古代儒学、宋明理学;家思想唐代的儒学复(“ 周兴;对待孔子与孔”到儒学的态度“孔(卷Ⅱ)24.儒孟”)家思想(卷Ⅰ)24.秦(卷Ⅱ)40.孟(卷Ⅰ)24. 汉借助承天、子思想主张、苏汉代儒学祭祖加强君格拉底思想主权;汉代儒学张(法制观念)成为正统思想——“君权神授” (卷Ⅱ)25.汉代儒学成为正 5想 25. 宋演代流传的故事变与市民(3)宋明理学价值取向 27. 宋明理学(王阳明的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6. 黄宗羲的反君主专制思想古代(1)科技中成就国的科(2)汉字的起源演 6 统思想(卷Ⅰ)25.唐代三教地位变化(儒学发展演变)(卷Ⅰ)26.宋明理学对人性的认知(卷Ⅰ)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宋应星、牛顿) 6 (卷Ⅱ)41. 中国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卷Ⅱ)24. (卷Ⅲ)24.汉字三国时期的演变7/ 8学变和书画的发展技术(3)文学与成就文(4)京剧学等剧种的艺产生和发展术古代希腊罗马古希腊罗马政治(1)雅典民主政治制度(2)罗马法 7 (卷Ⅱ)27.明清小说(卷Ⅱ) 28.京剧的产生和发展文字(卷Ⅲ)26. 王羲之书法(卷Ⅰ) 26.古代(卷Ⅰ)32.雅雅典的民主制典法律对公民度(卷Ⅱ)自杀的规定 32.雅典民主政。

最新近5年高考全国卷各科高频考点分布图+年复习建议

最新近5年高考全国卷各科高频考点分布图+年复习建议

近5年高考全国卷各科高频考点分布图+2017年复习建议数学(文科)一、高频考点分析由以上柱形图可知,新课标I 卷高考文科数学近六年高频考点为:1. 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圆锥曲线,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年均占比14.45%,12.98%,10.13%,9.44%,6.78%;2. 统计,概率,不等式与线性规划,年均占比4-6%;集合与简易逻辑、复数、算法与框图,年均考查约5分左右,即一道选/填分值;3. 最后一道计算题为3选1,10分,可在圆、相似;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解绝对值不等式、最值这三道大题中任选其一。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试卷结构:1. 选择题12×5,最后2-3道较难;2. 填空题4×5,最后1-2道稍有难度;3. 解答题5×12+10。

●考试时间分布:共120分钟,选择题40分钟,解答题80分钟。

●复习建议:1. 研读大纲;2. 回归教材;3. 专题复习,归纳同类;4. 适当练习,重视典例。

语文语文科目课标Ⅰ卷与课标Ⅱ考查形式上和难度差别不大,考题内容选材上有所区别。

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内容: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2011-2016年均是材料作文。

备考建议:1、今后的高考语文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近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分析及启示

近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分析及启示

第五,40题主要关注对归纳、比较、分析(归因)、评价、阐述
(重新设计)、解释等技能的考核。
第六,41题的“变”与“不变”
41题的变化
1.试题内容(素材)呈现方式的变化。 2.思维视角的变化。 2010年,阐述对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的认识 2011年,评析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2012年, “冲击-反应”模式 2013年, 提取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和有关中英建筑 的信息 2014年,对教材目录提出修改建议或指出不同 2015年提出“新公式” 3.作答要求和难度的变化。
世界史
25 经济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41
12
45 46 47 48
经济史 政治史 政治史 政治史
重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复习及同时期同 类事件的类比
通史结构
古希腊、罗马 古代中国 近代世界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4分 24分 25分 4分 30分 8分 4分 29分 16分 4分 33分 16分
●推理技能 推理是指根据原理、一系列实例,去发现信息中蕴含的 规律或特征。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 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 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 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 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举例说明与归类技能 该类技能要求考生用例子说明某一概念或原 理,能确定概念或原理的特征,并利用这些特 征去选择或举出例证。归类与举例说明是互补 的过程,举例说明提供概念或原理等信息,要 求考生举出实例;归类则是题干提供若干实例, 要求考生发现它们与一般概念或原理间的关系 ,将某一事物归为某一类型。

【干货】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附2017复习建议——高三文科历史复习建议

【干货】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附2017复习建议——高三文科历史复习建议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附2017复习建议
2012-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
2-8)马歇尔计划与欧洲联合
(2-8)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来高考历史全国Ⅰ卷考查的重点一直没有变化,中国史是考查重点。

除去选修题15分,全卷必修题目的85分里,中西分值比逐渐稳定在2:1。

三册必修里政治、经济是考查重点,文化史的比重在近年有所增加。

也就是说,知识分布有侧重点的同时在趋渐均衡。

近年来,中国古代和中国近现代考查分值较高,其次是世界近现代和世界当代模块。

III.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
选择题部分。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习题考点分布表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习题考点分布表

自治

12 分
[政治 ·30]解放战争期间中
卷 问答 1 道,9 共奉行独立自主外交

[文化 ·29]五四运动后马克
思主义的传播
[政治 ·28]洋务运动时期的 [经济 ·42]洋务企业对近现
2018 年Ⅱ 卷
选择 3 道, 12 分
问答 1 道, 12 分
近代外交观念 [政治 ·30]抗日战争时期中 共抗日根据地农民抗日热 情的增强 [文化 ·29]孙中山的新三民

选择 3 道, 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
世纪 70 年代的矿业政策

12 分
[经济 ·28]洋务运动与福州 [改革 ·45]清末北京街道管
卷 问答 2 道, 船政局的“协造”生产
理改革
23 分
[文化 ·29]民国初年追求新 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选择 3 道, [经济 ·28]晚清政府放宽兴 [政治经济文化 ·41]近代西
选择 3 道,
托古改制

12 分
[政治 ·30]抗日战争时期日
卷 问答 1 道,
本金融侵略
15 分
[经济 ·28]洋务运动
[民主 ·46]陈独秀的民主思 想
[政治 ·30]抗日战争时期国 [文化 ·40]康有为与严复关
选择 3 道, 民党的一党专制政策
于缓解人口压力的思想

12 分
[经济 ·28]外资经济对中国
流行
[政治 ·25]宋代科举制的发 [文化 ·42]汉代儒学思想对

人才选拔分类的影响
[经济 ·24]战国以前冶铁业 选择 4 道,
的发展

16 分
[文化 ·26]中国古代药物学 卷 问答 2 道,

高三历史_单元三: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2013-2018年全国卷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

高三历史_单元三: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2013-2018年全国卷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
3.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内容与表现,直接影响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试题多展现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影响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为当今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卷Ⅰ)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卷Ⅲ)30.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卷Ⅱ)4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
(卷Ⅲ)28.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卷Ⅱ)4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汉阳铁厂的建立);近现代中国企业的发展
1.本单元题目难度不大,不建议深入挖掘。重点关注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结构的变动,直接关系到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也涉及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度,对策是只要试题中涉及到近代经济的发展,就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比如自然经济特性、传统思想观念、列强侵略影响、国家政策等,结合设问的角度把握答案。
(卷Ⅰ)28.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卷Ⅰ)29.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
(卷Ⅱ)28.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卷Ⅰ)40.(2)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
(卷Ⅱ)40.(2)16世纪以来中国的海外移民
(卷Ⅲ)41.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自开商埠
(卷Ⅰ)28.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开平煤矿)
(卷Ⅱ)28.洋务运动(福州船政局)
与备考建议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卷Ⅰ)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卷Ⅰ)28.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英国面纱滞销反映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卷Ⅰ)27.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包装布变化反映了英国棉布滞销)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2017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素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2017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素材)

范文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2011—2017年全国高考1/ 8(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素材)1 2011—2017 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必修)表 1 古代史阶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2016 年 2017 年段分专(全国新(全国(新课(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新课标卷Ⅰ、考试大纲期题课标卷)新课标标卷Ⅰ、Ⅱ)Ⅱ)Ⅰ、Ⅱ、Ⅲ)Ⅱ、Ⅲ)卷)Ⅱ) 24. 西周古政治对秦代(1)商周汉统一的古中时期的政影响(董古代国治制度仲舒的大代中政一统思国治想)制(2)秦中度央集权制(卷Ⅰ)(卷Ⅱ)24.分 24. 西周封制、礼乐制分封制下的墓葬等级规定(卷Ⅲ)24. (卷Ⅰ)24.商周西周重史传时期的政治制度统——西周分封制与文化认同 12 度的形成 40. 中国古代选官依据及认识(25 分)(卷Ⅰ)41. 从地方行政示意图看汉、唐历史变迁(12 分)(卷Ⅰ)25.汉代(卷Ⅰ)26. (卷Ⅰ)25.西汉外戚干政(卷Ⅱ)25.汉代宋代重史传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吏治统(卷Ⅱ ) 25. 魏晋(卷Ⅱ)25. 时期修史的政治选官制度的性(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变化(卷Ⅰ ) 26. 唐代(卷Ⅲ)25. 战争(史学理论)汉承秦制(卷Ⅲ)25.西汉初期经济发展(卷Ⅲ ) 27. 宋代历史描述(史学理(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 28.清代(卷Ⅱ)(卷Ⅱ)27.明 2 论)(卷Ⅰ)27. (卷Ⅱ)27.明代3/ 8强古代中国经(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3 君主专 41. 明清清君主专制制明代地方制宦官干政制体制君主专度的加强——度改革(卷Ⅲ ) 40. 清代的僵化制制度明代内阁制台湾统一问题(内阁的加强、(卷Ⅱ)40.清依样画英国君朝东北地区移葫芦)主立宪民政策; 1840 29.古代制的确至 1900 年间西专制政立方列强侵略与治发展中国人民的反特征(梁抗斗争启超) 24.汉代(卷Ⅱ)政府政 25.宋代策对经“不抑济的影兼并” 响(抑制豪强兼(卷Ⅰ)24.小农经济(卷Ⅰ)25. (卷Ⅱ ) 26. 唐经(卷Ⅰ)26.宋代汉代田庄经济重心南移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济(卷Ⅲ ) 26. 唐代(卷Ⅰ)27.经济 34 济并土地)重心南移(文化(卷Ⅱ)26. 土地集中重心南移)(卷Ⅱ)26.唐宋宋代土地政经济重心南移策演变(2)手工业的发展 25. 南北朝时期的 26.明代后期工(卷Ⅱ)(卷Ⅱ)26.宋 26. 明朝代商品经济发(卷Ⅱ)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卷Ⅲ)27. (卷Ⅰ ) 27. 明代社会经济商业经区域差展(交子)(货币使济的发异造成明代经济发后期商品经济发(3)商业用)展的发展长途贸易兴盛展,人身依附展冲击等级秩序减弱(卷Ⅱ ) 24.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 政策(卷Ⅰ)(卷Ⅰ)27.清 40. 我国代商品经济发自古对展(对外贸易)海洋利用的史实和相关政策( 25 ) 4 展(卷Ⅱ)27. 清代人口迁移(卷Ⅱ)40. 近现代中西移民问题(卷Ⅰ)40.5/ 8中(1)春秋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传鸣统文(2)汉代化儒学成为主正统思想 5 (“ 重农清中期及近抑商”和代人口增长“海禁” 问题政策、 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卷Ⅰ)(卷Ⅰ)40.孔孟 25. 中国儒学、汉代儒学、古代儒宋明理学;唐代家思想的儒学复兴;对(“ 周待孔子与儒学的孔”到态度“孔(卷Ⅱ)24.儒家孟”)思想(卷Ⅰ)24.秦(卷Ⅱ)40.孟子(卷Ⅰ)24. 汉借助承天、祭思想主张、苏格汉代儒学祖加强君权;汉拉底思想主张代儒学成为正(法制观念)统思想——“君权神授” 5流思 25.宋代想流传的演(3)宋明变理学故事与市民价值取向 27.宋明理学(王阳明的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6. 黄宗羲的反君主专制思想古代(1)科技中成就国的(2)汉字 6 (卷Ⅱ)25.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卷Ⅰ)25.唐代三教地位变化(儒学发展演变)(卷Ⅰ)26.宋明理学对人性的认知(卷Ⅰ)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宋应星、牛顿) 6 (卷Ⅱ)41. 中国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卷Ⅱ)24. (卷Ⅲ)24.汉字7/ 8科的起源演变和书画学的发展技术(3)文学成就与文(4)京剧学等剧种的产生和发艺展术古希古代希腊罗马腊罗马政治(1)雅典民主政治制度(2)罗马 7 (卷Ⅱ) 27. 明清小说(卷Ⅱ) 28. 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三国时期的演变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2017年复习建议
备注:图中所示的1-1,1-3等为考点在教材中的目录,如1-1为必修一第一单元;以人民版教材为目录依据;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来高考历史全国Ⅰ卷考查的重点一直没有变化,中国史是考查重点。

除去选修题15分,全卷必修题目的85分里,中西分值比逐渐稳定在2:1。

三册必修里政治、经济是考查重点,文化史的比重在近年有所增加。

也就是说,知识分布有侧重点的同时在趋渐均衡。

近年来,中国古代和中国近现代考查分值较高,其次是世界近现代和世界当代模块。

III.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
选择题部分
从2014年以来,全国卷选择题部分考察的内容基本固定,分为:
【24-27题】均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和专题;
【28-30题】均为中国近代史部分,侧重点略有变化。

【31题】为中国当代史;
【32-35题】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
【32题】依然是世界古代史;
【33-35题】考查方向近几年一致,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近代经济改革,现代世界经济。

从图表中看出必修一中,第一、三、六、七单元为必考点。

在古希腊罗马部分,古希腊民主政体与罗马法隔年出题,2015-2016年考的是罗马法律,在2017年备考中建议加大对古希腊民主政体的复习。

必修二中,第一、二、三、八单元为必考点,建议考生着重复习。

必修三中,儒学思想的演变、近现代民主思潮的兴起以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为考察重点。

选择题复习建议:
24题
特点:中古史;单一模块;历史概念考查;重视推理,论从史出。

对策:课标意识;立足教材,把课文内容当作素材;学生推理。

25题
特点:中古.思想文化为主;论从史出;题干未以全文言文出现。

对策:重视儒学思想;调整教学思路,善于追问;推理教学,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比较教学,历史概念教学。

26题
特点:历史概念内涵考查;关注课本核心知识。

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历史概念内涵、外延教学;重视教材难点、主干知识的理解学习。

27题
特点:都是考查从“历史现象”—本质。

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从“历史现象”—本质的教学;关注社会变迁前后的比较复习。

28题
对策:转折时期的比较教学和多角度分析;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

29题
特点:逆向思维;社会变迁、转折。

对策:“二观”把握历史阶段,微观剖析历史事件;史观统领史实的学习;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初中历史知识的适当补课。

30题
特点:比较分析;考点外知识,提供素材;考查课本核心知识。

对策:重视课本核心知识;适当关注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打破思维定势。

31题
特点:经济史;考查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数据分析、中外比较。

对策:重视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中外比较,揭示隐性知识;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史教学;善于追问。

32题
特点:命题依托教材;现象—本质;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初中历史、高中选修的渗透;训练题不出现:题干是否定式、选项是组合式的题目。

33题
特点:观点印证;教材小字内容出现。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把选修内容渗透到必修复习中;概念教学,重视学以致用。

34题
特点: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联系;初中(选修)内容的渗透。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

35题
特点:世界经济史;课本内容为命题载体;关注时政热点。

对策:重视比较教学;知识点复习中穿插同步训练,学生讲评;引导学生抓关键词。

主观题复习建议:
40题(25分)为材料分析题,通常涉及到中西方同类型事件对比
特点:小切口,深内涵;答题范围: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重视背景、措施及影响。

对策:立足教材,掌握核心知识,避免简单的知识梳理;“启示”教学方法:论从史出;一轮复习应严格控制课外材料;关于教材中的难课,并在教学上突破;关注比较教学;综合探究课应纳入教学并重点复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一般这道题整体难度不大,重点是考察同学对材料的区分和概括的能力,还有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41题(12分)为评析题,这种题相当于一个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对策
2012①提炼观点,表明态度;②用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③得出结论。

2013①仔细分析设问;②注意图片下方说明信息;③对图片多角度解读。

2014①选取任一方面;②理由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注意史观运用。

2015①亮出观点;②论证观点,理由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得出结论。

2016①亮出论点;②论证观点,理由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得出结论。

45题(15分)为选修题,一般而言45-48题均为历史的选修题,四选一。

目前考生大多选修的为选修一《重大历史改革回眸》,故本文主要论述针对选修一的答题建议。

本题15分,一般为两问,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第一问主要问改革的背景或措施,这一问相对简单,认真读材料,一般都能答得好;第二问基本上沿袭第一问的问题,主要问采取的措施的影响与评价,一般要一分为二的进行评价:积极方面:在教学中,我总结过三句话,基本上能够用得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XX矛盾,稳定了XX社会秩序,促进了XX经济的发展;消极方面一般答: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危机。

总之,历史这一学科并不难学,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也绝非难事,要义在于查漏补缺,强化应试技能,提高学科素养。

养成以史为据、论从史出的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方法,以史鉴今。

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
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