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语文高考作文题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 2014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高考语文] 2014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2014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A.万户栖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D.“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掌声.3.(4分)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

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

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一、新课标I卷(适用地区:山西、河南、陕西、河北)高考作文题: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

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二、2014年新课标II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北京卷高考作文题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四、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五、天津卷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

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解析版含解析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解析版含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成前2014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 8 页, 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势必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4 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风俗活动。

人们往常在大年夜这日,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 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祥瑞,要言不烦.(gāi ),深受人们喜欢。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准节气张贴的春联,而春联还有其余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春联的撰写,常常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特别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春联或镌(j 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此中不.....乏艺术精选。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秋稔(r ěn)冬祥.B.楹(yíng)联.C.要言不烦(gāi ).D.镌(j ùn)刻.【试题答案】 D 意蕴.齿颊留香..撰写.锒锒上口..【试题考点】识记现代汉语一般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分析】镌(ju ān)刻,琅琅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以下语句,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色洋洋C.春回鞭炮声声D.春来细风缕缕【试题答案】 C【试题考点】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学知识、春联等考点的理解。

【试题分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般配,清除A、 B 项;比较 C、D,C 项在内容上能够照顾“过年” ,词性、构造、平仄也适合;D“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般配,应选 C 为佳.3.在文中甲乙丙处挨次填入词语,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试题答案】 A【试题考点】本题考察正确使用词语(包含成语)的能力。

2014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老规矩

2014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老规矩

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老规矩2014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老规矩【题目】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立意解析】1.题目新颖且鲜明:北京考生看到题目的时候审题难度不大,明确文章的意图。

2.切合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普通人对生活中不同的价值取向。

同时从大的方向上看符合整个高考命题的”规矩“,通过作文题让考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去更好的直面生活,这些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体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

但是现实中肯定有很多考生看到这篇作文题觉得不好写,尽管多数考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可是关于老北京的”老规矩“他们确实没有在意,特别是那些在生活中不能更好去发现的考生,很难对一些走进他们内心的规矩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但是北京这篇问题内容又是丰富的,可以说丰富度很高,即便生活中对老北京老规矩不了解的考生一样能从题目中感受到一些北京老规矩的特色。

前提是考生要仔细的审题,尽管北京卷的作文材料考生易懂,但是在材料中寻找写作的信息这是必须做到的环节,例如考生在读材料的时候这样去寻找信息:材料传递的”老北京的'规矩“从“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的内容中。

“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看出是恪守孝道;“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自私,要学会分享,你觉得好吃的东西别人也可能觉得好吃;“不许管闲事”这个规矩要对”闲事“作一个界定,在分什么事情的前提下,这个规矩可破可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这些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这是传统文化中大众推崇的家风。

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

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
碍 其发展 的羁绊。 不 塞不 流 ,不 止不 行 。1 9 1 5 年
京剧 大家李 维康老 师,她 熔梅 、 程 、张 等流 派 的声 腔 艺 术于 一 炉 ,
借 鉴地 方戏 曲与歌 曲的 演唱 方 法 ,
宜 的某些 或某 种 “ 老规 矩 ” ( 传统 观点 、传统 做法 、传统 文化 等) 表 达 否定 态度 .论 述 其在 当今 时代 的 存 在 弊 端 , 阐述 “ 丢 弃老 规矩 ” “ 革新老规 矩”等观点 。 可运用 辩证 思 维 ,从正 反两 面 谈 由 … 老 规 矩 ’被 重 新提 起 并 受 到关注 ”这 种现象 引发 的思 考 。 由 于 “ 老 规矩 ”分不 合时 宜的 和合 乎
京剧 虽然 是 门老 行 当,但 我 喜 欢把您 鼎盛 时期 的京剧 称为 “ 先 锋 艺术 ” 。我 无 法想 像 一 百年 前 , 当 您站在 十里 洋场 ,清润 的 眸 中所 饱 含 的 改革京 剧的坚 定信 念 。对 京剧 艺术 有着非 凡责任 意识 的您在 心 中
早 已接 过 时代 的接力棒 ,有 了破 除 程 式化 表演 、老规 矩 定律 的想 法 。
考?请 自选 角度 ,自拟题 目写 一篇 文章 。文 体 不限 ( 诗歌除外) 。不
少于7 0 0 字。
2 0 1 4 年 北 京 高 考 作 文
马 俊 强
融入进来 ,使京 剧从 “ 听戏” 时代 真正跨 入 “ 看戏” 时代。
每 当我站在 舞 台上演 您最 为得 意的 《 霸 王别 姬》 ,每 一 次 我都 沉
“ 老 规矩 ” ( 传 统观念 、传 统做 法 、 传统 文化 等)表 达肯 定态 度 ,论述 其 在 当今 时代 的 存 在 价 值 , 阐述

历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2000-2024年)

历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2000-2024年)

历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2000-2024年)2000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001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

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2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规则》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

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

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

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3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转折》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

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4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包容》以“包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

201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及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 ěn )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 āi ),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甲 (题写/题签)的楹.(y ín g )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乙 (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 丙 (吟咏/涵泳)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 ùn )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秋稔.(r ěn )冬祥 意蕴.B. 楹.(y íng )联 齿颊..留香C. 言简意赅.(g āi ) 撰.写D. 镌.(j ùn )刻锒锒..上口 2.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万户杨柳依依B. 千家喜气洋洋C. 春回爆竹声声D. 春来微风缕缕3.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题写 内涵 吟咏B. 题签 内涵 涵泳C. 题写 蕴涵 涵泳D. 题签 蕴涵 吟咏4. 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 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 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 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2014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老规矩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201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穿越沙漠和自由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2014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假如有一款芯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

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2014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胶片与数码时代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北京语文高考作文题【篇一: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的详细分析与评价】2014北京高考语文详解:传统文化内容加码 2014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9日举行。

搜狐高考站将会在考后第一时间发布2014年各地高考试题答案、高考作文题目,敬请关注相关专题。

2014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评价:可贵在提现出“文以载道”本次大作文题目考查学生对“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一现象的认识,体现了命题人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本题的可贵之处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隐含在题目中。

学生在思考“老规矩”时,自然会对其间涉及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精神有所思考,也对未来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现在的学生讲求个性、自由,对各种规矩多少有些抵触,对传统的规矩已经遗忘。

如何看待这些规矩重新被提起,则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深度。

每个学生都会受到老规矩的约束,但不同的人对老规矩的认识却有高下。

因此,本题可以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文化积累,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有深刻意义。

本题目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

题目材料介绍的老规矩体现出的文明、友善、勤俭、节约等生活准则,学生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受到这些准则的影响,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或体验。

因此,本题目人人有话可说,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

同时,本题又有思考的张力,学生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思考文明习惯养成与传承,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又使本题具有综合性和思辩性,能使有思想、有见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应用性。

(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徐南南北师大二附中高级教师何杰)专家解析:“老规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北京文史馆馆员赵书说,“老”是指历史传统、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精华。

“规矩”是指对文化传统的继承,是人们共同的约定,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

从当前现实来讲,这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北京老规矩”有三个层面,即国家、社会和个人。

而今天北京高考作文所指的主要是对个人范畴的要求。

在北京,我们的“老规矩”,即好的文化传统很多。

首先是要“爱国”,要精忠报国;其次是要“敬业”,要敬业乐群;三是要“诚信”,要诚实守信,童叟无欺,言无二价;四是要“友爱”,要友好善意,邻里和谐。

这些“北京老规矩”,实际上都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日常的生活、活动,通过人们的学习、考试,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恢复。

这些“北京老规矩”的恢复、提倡,是社会、家长的责任,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是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民俗专家:北京人“老规矩”可溯至明朝民俗专家、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赵书介绍,“老规矩”中的“老”,是指传统,传统的规矩和家风家训是有关系的,“这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反映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他表示,“老规矩”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阐释,一个是国家,一个是社会,第三层次是个人,北京人常说的“老规矩”,主要是对于家庭个人行为的规范,从核心价值观来看,就是精忠爱国、敬业乐群、诚实守信、友爱善良的好品质。

他说,老北京人的家风家训都能体现这些品质,是传统文化的结晶。

通过高考,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是教育的示范。

赵书表示,这些北京人的“老规矩”起码能够追溯到明朝。

具体内容是源自传统文化的精华,很多都在弟子规能找到,此外还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

“传统的老北京人讲究非亲即友。

”赵书说,老北京人之间非常友善,这也同街坊大院居住条件形成的文化相关。

在过去,大院里都以大爷大妈、爷爷奶奶“亲人”相称,但后来都搬进了楼房里,邻里亲情少了。

一些“老规矩”就逐渐淡化了。

他再举例,过去老北京讲究离开家必须跟爸爸妈妈告别,进门必须说“我回来了”。

这些老礼儿过去都有,也有顺口溜叫做“我向父母敬个礼,父母看我笑嘻嘻。

”但现在,有些孩子出门也不言语,来了客人也不打招呼。

【篇二:2014北京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含满分作文)】 2014年北京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一、基础运用(共23分) 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 姓名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共4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①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②。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2分)a。

上下平行,左右勾连。

(打一字) 谜底:互b。

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

(打一字) 谜底:日c。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

(打一字)谜底:高d。

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

(打一字)谜底:兆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

(2分)a。

温故知新杞人忧天毛遂自荐 b。

门庭若市舍生取义刻舟求剑c。

守株待兔完璧归赵豁然开朗 d。

闻鸡起舞破釜沉舟三顾茅庐4.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去老范一千年,后__先__,几辈能担天下事;揽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喜八百里大湖b。

乐忧大湖八百里c。

喜悲大湖八百里d。

忧乐八百里大湖5.学校举办“海洋,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这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权、关注海防的意识,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祖国海洋事业的热情。

校刊记者向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你将来愿意做一个海洋勘探者呢,还是当一名保卫祖国海疆的战士?”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a。

只要能为祖国海洋事业做贡献,无论当海军战士还是做勘探者,我都愿意。

b。

我愿意当一名海军战士,驾驶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c。

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准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d。

我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将来能当一名海洋资源的勘探者,是我的理想。

6.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理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b。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落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理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草丛中的片片野花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景象。

c。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理解:“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

d。

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理解:把“希望”比作“路”,表明只要始终不渝地去探索\实践,希望就会出现在眼前,就会迎来新的生活。

(二)填空(共9分)7.默写(共4分)(1)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1分)(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1分)反映出林冲由当初隐忍到现在反抗的思想性格转变。

后来,林冲毅然投奔了梁山。

他的这段经历体现了这部古典小说③的主题。

二。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9-11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________________(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________________(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11.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

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