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与练习题答案05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 研究中的基本单位是指( D)。
A.样本 B. 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D. 个体E. 总体2.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目的是( 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 D. 研究总体统计量E. 计算统计指标3. 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 B. 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E. 参与变量数4. 下列资料属名义变量的是(E)。
A.白细胞计数B.住院天数C.门急诊就诊人数D.患者的病情分级 E. ABO血型5.关于随机误差下列不正确的是(C)。
A.受测量精密度限制B.无方向性 C. 也称为偏倚D.不可避免 E. 增加样本含量可降低其大小二、名称解释(答案略)1. 变量与随机变量2. 同质与变异3. 总体与样本4. 参数与统计量5. 误差6. 随机事件7. 频率与概率三、思考题1. 生物统计学与其他统计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统计学可细分为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等,都是关于数据的学问,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
而生物统计学是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的一门科学,与医学统计学和卫生统计学很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医学统计学侧重于介绍医学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方法,而卫生统计学更侧重于介绍社会、人群健康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方法。
2. 某年级甲班、乙班各有男生50人。
从两个班各抽取10人测量身高,并求其平均身高。
如果甲班的平均身高大于乙班,能否推论甲班所有同学的平均身高大于乙班?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从甲、乙两班分别抽取的10人,测量其身高,得到的分别是甲、乙两班的一个样本。
样本的平均身高只是甲、乙两班所有同学平均身高的一个点估计值。
即使是按随机化原则进行抽样,由于存在抽样误差,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一般很难恰好相等。
因此,不能仅凭两个样本均数高低就作出两总体均数熟高熟低的判断,而应通过统计分析,进行统计推断,才能作出判断。
刘祥顺-建筑材料-第三版课后练习思考题答案

第五章建筑砂浆1、何谓建筑砂浆?砂浆与混凝土相比有何异同点?答:砂浆是以胶凝材料、细骨料、掺加料和水等为主要原材料进行拌合,硬化后具有强度的工程材料。
同:原料中都包含水、水泥、砂子;都有一定的配比要求;都是建筑用材料异:混凝土的主要骨料是石子,砂浆主要骨料是砂子;混凝土用于建筑结构,砂子用于砌筑、抹面。
2、砂浆拌合物的和易性包括那些内容?砂浆的保水性不良,对其质量有何影响?采取哪些措施可提高砂浆的保水性?答:包括流动性、稳定性.砂浆容易泌水、分层活水分流失过快,不便于施工,不能保证工程质量。
措施:加大胶结材料的数量;参入适量的掺合料;采用较细砂并加大掺量。
3、根据砌筑砂浆强度公式,是否说明砂浆强度不遵循水灰比规律?为什么?答:是的,砌筑砂浆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的强度及水泥的用量,而与拌合水量无关,所以跟水灰比也无关。
4、为什么水泥石灰混合砂浆在砌筑工程中能得到广泛应用?答:水泥石灰混合砂浆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硬化后的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
5、某砌砖工程采用M5。
0等级的水泥石灰混合砂浆,稠度要求80—100mm。
现有强度等级32。
5级矿渣水泥;中砂,堆积密度为1460kg/m³,现场砂含水率为2。
5%;石灰膏稠度100mm;施工水平:一般,试求该砂浆的配合比。
答:5+0.645X1.25=5。
8625MPaA=3.03 B=-15。
09F=1000(5.8625+15.09)/(3.03 X 32.5)第六章烧土及熔融制品1、烧结普通砖有哪些品种?如何表示?答:烧结黏土砖N,烧结页岩砖Y,烧结煤矸砖M,烧结粉煤灰砖F2、欠火砖与过火砖有何特征?红砖与青砖有何差别?答:欠火砖色浅、断面包心(黑心或白心)、敲击声哑、孔隙率大、强度低、耐久性差。
过火砖色教深、敲击声脆、教密实、强度高、耐久性好,但容易出现变形砖(酥砖或螺纹砖)红砖中含有高价氧化铁,青砖中含有低价的氧化铁;青砖比红砖结实、耐用,青砖价格比红砖高。
最新地球概论复习思考题部分参考答案

《地球概论》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hm 坐标点 高度 方位 赤纬 时角赤经 天顶「 90 °P 30°6h 30m 天底 -90 °-30 °12h18h 30m北天极 30 ° 180° 90° 南天极 -30 ° 0-90 °东点 0 270° 0 18h 12h 30m 西点 0 90° 06h 30m 南点 0 0 -60 ° 0 6h 30m 北点0 180° 60° 12h 18h 30m 上占 —L-八、、60 ° 0 0 0 6h 30m 下点-60 °180°12h18h 30m11. 在北京($ =40° N ),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最大与最小各为多少?那时春分点位于什么位置?试绘图表示之。
当春分点与东点重合时,图中 A 点距天北极10°,填空:A 点的 a 90°; S 80°;入 90°; 3 56° 34';夏至点的 t 12h ; S 23° 26'; h -26° 34A (方位)180° Q解: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最大为 90° -40° +23 ° 26' =73 ° 26',春分点位于西点。
最小为90° -40 ° -23 ° 26' =26 ° 34',春分点位于东点。
12.我国古代有人在同一点观测到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是73° 38 ',冬至日的太阳高度是26° 22',求此人所在地的纬度和当时的黄赤交角。
解:黄赤交角:(73° 38' -26° 22') /2=23 ° 38 '13. 有人在北半球某地观测到一恒星上中天时的高度为 绘图求出此人所在地的纬度和恒星的赤纬分别是多少?此人所在地的纬度:纬度等于天顶的赤纬(90° -73 38') +23° 38' =40 ° N50度,下中天时的高度为 20度。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答案_高教出版社_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算术平均数)、H(调和平均数)和G(几何平均数)的关系是:( D )A、A≤G≤H;B、G≤H≤A;C、H≤A≤G;D、H≤G≤A2.位置平均数包括( D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众数3.若标志总量是由各单位标志值直接总和得来的,则计算平均指标的形式是( A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4.平均数的含义是指( A )A、总体各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B、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C、总体某一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D、总体某一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5.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基本原则是( C )A、可比性;B、目的性;C、同质性;D、统一性6.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假定条件是( C )。
A.各组的次数相等 B.组中值取整数C.各组内变量值不同的总体单位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D.同一组内不同的总体单位的变量值相等7.已知3个水果店香蕉的单价和销售额,则计算3个水果店香蕉的平均价格应采用( C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8.如果统计资料经过分组,并形成了组距分配数列,则全距的计算方法是( D )A.全距=最大组中值—最小组中值B.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C.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D.全距=最大组上限—最小组下限9.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 )。
A.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大 B.平均数小的,代表性大C.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小 D.以上都不对10.某企业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000元,标准差为100元,2007年平均工资增长了2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
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A )。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比较二、多项选择题1.不受极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 BC )A、算术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2.标志变动度( ABCDE )A、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别大小程度的指标;B、是评价平均数代表性高低的依据;C、是反映社会生产的均衡性或协调性的指标;D、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或协调性的指标;E、可以用来反映产品质量的稳定程度。
化学实验技术思考题与练习题答案

化 学 实 验 技 术思考题及答案1.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1.1 化学实验技术及其学习方法(1)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实验技术? 学习要求有哪些?(2) 化学实验技术一般可分为哪些种类?(3) 化学实验的程序主要包括哪些环节?(4) 实验前为什么要进行预习? 应该预习哪些内容?(5) 什么叫做实验的原始记录?(6) 什么是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进行运算时,应遵循哪些规则?(7) 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的结果:a.1025.0105.20025.03+⨯+-b.)008214.00121.0(102.9)14.2213.1(4⨯-⨯+⨯-c. 1000500.209.10021)1000.000.30020.100.50(⨯⨯⨯⨯-⨯ d. 25025050.10892.0⨯(8) 用列表法、图解法和数学方程法表达实验结果各有什么特点?(9) 绘制坐标图时,若比例尺选择不当会出现什么后果?(10) 描绘曲线时,必须通过所有作图点吗? 应如何描绘?1. 2 化学实验常识(1)进行化学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的哪些规则?(2)实验室中应如何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衣着着火时应如何处理?(3)实验中,应采取哪些环保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答 案1.1 化学实验技术及其学习方法(1)化学实验技术是高职高专院校化工类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素质之一,是培养面向21 世纪高素质的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人才,提高其职业岗位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化学实验技术,训练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化工生产操作、管理或化工产品小试工作奠定基础。
具体要求是:①了解化学实验的类型和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②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③能正确理解各类实验的操作原理,熟练掌握各类实验操作技术;④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正确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并能根据各类实验性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⑤学会分析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正确科学地表达实验结论,规范地完成各类实验报告。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王长琼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目录(2)系统的整体性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对外联系的单元,系统内部的各组成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具有意义。
系统的整体性说明,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组合方式,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系统,才能发挥系统特有的功能;且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总和。
(3)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用来说明这些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
相关性可用来描述系统整体性的原因,是系统整体性的根据。
(4)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总体,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子系统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更低一级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这就是系统的层次特性。
(5)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和一定的功能。
(6)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说明,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因此,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
系统必须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使系统具备新的功能,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系统的三个基本属性是什么?答:第一,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整体。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的部分,没有要素就无法构成系统,单个要素也无法构成系统。
第二,系统的诸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
要素之间若没有任何联系和作用,则也不能称其为系统。
345答:系统层次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是指各种各样的系统在不同时空中的存在。
第二,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观察系统时的存在。
系统的层次结构一般可以划分成如下几类:(1)空间层次结构;(2)时间层次结构;(3)功能层次结构。
6.分析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1)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等物理意义下的实体为构成要素的系统称之为实体系统。
凡是由概念、原理、方法、制度、程序等不具备物理属性的非实体物质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概念系统。
《统计学概论》第五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五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叫时间序列,构成时间序列的基本要素有哪些?P1212.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有何异同?P1273.时间数列与时点数列有哪些区别?P124-1254.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P1365.什么是平均发展速度?说说水平法和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基本思路,各在什么情况下选用?P1386.测定长期趋势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测定的目的是什么?P1367.实际中如何根据时间序列的发展变化的数列特征来判断合适的趋势方程形式?P145 8.影响时间序列指标数值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理论模型有哪些?P140二、判断题1.时间序列也称动态数列,它是变量数列的一种形式。
( × )【解析】时间序列是数列,而变量数列是静态数列。
2.时间数列和时点数列属于总量指标时间序列。
(√)3.所谓序时平均数是指将同一总体的不同时期的平均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 )【解析】序时平均数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
4.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末折半法。
( × )【解析】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末折半法。
5.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开n次方。
(× )【解析】平均发展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开n次方,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6.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7.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时,移动平均项数越多越好。
( × )【解析】移动平均法所取项数的多少,应视资料的特点而定。
8.某一时间序列有25年的数据,若采用五项移动平均,则修匀后的数列缺少4项数据。
(√)9.如果时间序列是年度数据,则不存在季节变动。
(√)10.用相同方法拟合趋势方程时,t的取值不同,则得到的趋势方程也不同,但趋势预测值不变。
地球概论复习思考题部分参考答案

《地球概论》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h m⒒在北京(φ=40°N),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最大与最小各为多少?那时春分点位于什么位置?试绘图表示之。
当春分点与东点重合时,图中A点距天北极10°,填空:A点的α90°;δ80°;λ90°;β56°34′;夏至点的t 12h ;δ23°26′;h -26°34′;A (方位)180°。
解: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最大为90°-40°+23°26′=73°26′,春分点位于西点。
最小为90°-40°-23°26′=26°34′,春分点位于东点。
⒓我国古代有人在同一点观测到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是73°38′,冬至日的太阳高度是26°22′,求此人所在地的纬度和当时的黄赤交角。
解:黄赤交角:(73°38′-26°22′)/2=23°38′此人所在地的纬度:纬度等于天顶的赤纬(90°-73°38′)+23°38′=40°N⒔有人在北半球某地观测到一恒星上中天时的高度为50度,下中天时的高度为20度。
试绘图求出此人所在地的纬度和恒星的赤纬分别是多少?解:该恒星的赤纬:90°-(50°-20°)/2 = 75°观测地的纬度:20°+(50°-20°)/2 = 35°N或该恒星的赤纬:90°-(70°+40°)/2 = 35°观测地的纬度:20+(70°+40°)/2 = 75°N⒕北半球某地子夜时,观测到太阳中心的高度为4°11′,而太阳的赤纬为+22°8′,求该地的纬度,试绘图表示出该地当天太阳的周日运动路线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物质化学成分的检测技术5. 1 滴定分析法5. 1. 1 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1) 检测物质的化学成分常用哪些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2) 滴定分析法有哪些类型? 它们常用哪些标准滴定溶液?(3) 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方法有几种? 各适用于什么情况?5. 1. 2 酸碱滴定法(1)酸碱滴定法是基于什么原理进行滴定分析的? 它具有哪些特点?(2)什么是滴定曲线? 如何根据酸碱滴定曲线选择合适的指示剂?(3)酸碱滴定方式有哪些? 各适用于什么情况?5. 1. 3 配位滴定法(1)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有哪些特点?(3)溶液的酸度对配位滴定有影响吗? 为什么?5. 1. 4 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依据什么原理进行滴定分析的? 它包括哪些具体方法?(2)高锰酸钾法的滴定条件和适用范围如何?(3)什么是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有何区别? 怎样确定各自的滴定终点?5. 1. 5 滴定分析结果与计算(1)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有哪些?(2) 判断下列情况属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①基准物放置在空气中吸收了水分②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离子③称量中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④天平砝码被腐蚀(3) 用分光光度法测水中铁含量时,平行5次测得数据(以mg·L-1表示)为0.48,0.37,0.47,0.40,0.43。
求算术平均值和相对偏差。
(4) 某试剂盐酸密度为1.19g·mL-1。
移取5.00mL,用酸碱滴定法测出其中HCl含量为0.995g。
求该试剂中HCl的质量分数和质量浓度?(5) 今有0.2000mol·L-1HCl溶液,实验需用0.05moL·L-1HCl溶液250mL应如何配制?(6) 称取基准无水碳酸钠5.364g,用水溶解后准确稀释至1000mL,求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7) 称取工业草酸1.680g,溶解后于250mL容量瓶中定容。
从容量瓶中移取25.00mL 以0.1024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消耗24.65mL。
求工业草酸的纯度。
(8) 测定水的总硬度(即钙镁总含量) 时,吸取水样100.00mL,以铬黑T为指示剂,在pH=10时滴定,用去0.01000moL·L-1EDTA标准溶液2.14mL。
计算水的硬度(µg·mL-1CaO) 。
(9)配制0.2mol·L-1高锰酸钾溶液250mL,应称取试剂高锰酸钾多少克? 若用基准物草酸钠来标定其浓度,要使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大于25mL,需称草酸钠多少克?5. 3 吸光光度法(1) 吸光光度法是依据什么原理进行定量分析的? 这一方法具有哪些特点?(2) 什么是光的吸收定律? 吸光度、透射比和摩尔吸光系数各代表什么含义?(3) 简述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吸光度的操作步骤。
(4) 用邻二氮菲显色测定铁,已知显色液中亚铁含量为50μg / 100mL。
用2.0cm的吸收池,在波长510 nm处测得吸光度为0.205。
计算邻二氮菲亚铁的摩尔吸光系数。
5. 3. 2 原子吸收光谱法(1)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依据什么原理进行定量分析的?(3) 分别吸取0.00、1.00、2.00、3.00、4.00mL浓度为20µg·mL-1的镍标准溶液,于5支25mL容量瓶中定容。
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得这些溶液的吸光度分别为0、0.12、0.23、0.35、0.48。
另称取镍合金试样0.5125g,溶解后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
准确吸取此溶液2.5mL,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
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测得溶液的吸光度为0.28。
求试样中镍的含量。
5.4 色谱法(1)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2)解释下列术语:调整保留时间、相对保留值、半峰宽、峰高、峰面积。
(5)高效液相色谱有哪些类型? 各是根据什么原理对混合物进行分离的?(6)色谱法定量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如何求出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答案5. 1. 1 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1)根据测定原理和操作技术不同,物质化学成分的检测技术可分为化学检测法和仪器检测法两大类。
化学检测法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较为常用的是滴定分析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常量分析(组分含量在1%以上)。
仪器检测法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如电位分析法、吸光光度法以及色谱法等都是常用的仪器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特点,适用于低含量组分的分析。
(2)①酸碱滴定法利用酸碱中和反应。
常用强酸溶液作滴定剂测定碱性物质,或用强碱溶液作滴定剂测定酸性物质。
②配位滴定法利用配位反应。
常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做滴定剂测定一些金属离子。
③氧化还原滴定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常用高锰酸钾、碘溶液或硫代硫酸钠溶液做滴定剂测定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
④沉淀滴定法利用沉淀反应。
常用硝酸银溶液做滴定剂测定卤素离子。
(3)①直接配制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物质,溶解后定量移入容量瓶中准确稀释至刻度,根据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计算出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滴定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
它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纯度高,含量达99.9%以上;b. 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符合;c. 性质稳定。
常用的基准物质有无水碳酸钠、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钠、氧化锌等。
②间接配制法有些物质不符合基准物质的条件,如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水分和二氧化碳,这些物质的标准溶液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
5. 1. 2 酸碱滴定法(1) 酸碱滴定法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进行滴定分析的方法,其反应实质是H+ 与OH- 中和生成难电离的水。
H+ + OH—= H2O酸碱滴定法的特点是反应速率快,反应过程简单,可供选用的指示剂较多。
(2) 以加入的滴定剂体积V为横坐标,溶液的pH为纵坐标,描述滴定过程溶液pH变化情况的曲线称滴定曲线。
从滴定曲线上可以发现,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有很明显的pH突跃,这个滴定突跃就是选择指示剂的依据。
凡指示剂变色点在滴定突跃范围以内或指示剂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以内或占据一部分均可选用。
(3) ①直接滴定酸类都可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如盐酸、硫酸、硝酸、乙酸、磷酸等。
碱类都可用标准酸溶液直接滴定,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硼砂等。
②返滴定有些具有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易挥发或难溶于水。
③间接滴定有些物质本身没有酸碱性,或酸碱性很弱不能直接滴定。
5. 1. 3 配位滴定法(1)EDTA是一个多基配位体,其配位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①能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配位反应进行完全,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较大,适宜进行配位滴定。
②与大多数金属离子配位反应速率快,生成的配合物易溶于水,使滴定可以在水溶液中进行,并且容易找到适用的指示剂。
③与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生成配合物时,其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一般为1:1。
(3)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与溶液酸度有关,控制溶液酸度可提高滴定的选择性。
酸度高MY不稳定,酸度低易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滴定时许选择合适的酸度。
5. 1. 4 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滴定法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滴定分析的方法。
根据所用滴定剂的不同,氧化还原滴定法又可分为高锰酸钾法、碘量法、重铬酸钾法以及溴酸钾法等。
(2)高锰酸钾法一般都在强酸性介质中进行。
酸的浓度以1~2mol·L-1为宜。
高锰酸钾法能直接滴定许多还原性物质,如Fe2+ 、C2O42- 、H2O2、As(Ⅲ)、Sb(Ⅲ)、NO2—等。
高锰酸钾与还原剂相配合,可用返滴定法测定许多氧化性物质,如Cr2O72- 、BrO3—、PbO2及MnO2等。
某些不具氧化还原性的物质,若能与还原剂或氧化剂定量反应,也可用间接法加以测定。
(3)碘量法是以I2作为氧化剂或以I—作为还原剂进行滴定分析的方法。
直接碘量法是利用I2标准滴定溶液直接滴定一些强还原性物质,如S2- 、SO32- 、S2O32- 、As2O3、维生素C等。
直接碘量法用淀粉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是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间接碘量法间接碘量法是利用I—与氧化剂反应定量生成I2,然后用还原剂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滴定I2 。
间接碘量法能测定许多氧化性物质,如Cr2O72- 、BrO3- 、Cu2+ 、H2O2、NO2—等,还可以测定甲醛、丙酮、葡萄糖、硫脲等有机化合物,应用十分广泛。
间接碘量法也用淀粉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5. 1. 5 滴定分析结果与计算(1)按照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定量分析的结果,应采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或质量浓度表示。
(2)系统误差①②④偶然误差③(3)0.43;12%,-14%,9.3%,-0.07%,0。
(4)16.7%;0.199g/mL(5)用移液管移取25.00mL0.2000mol/LHCI溶液,加入250容量瓶中稀释定容混匀。
即得0.02000mol/LHCl溶液250mL。
(6)0.05060mol/L。
(7)0.9466 (8)11.98ug/mL (9) 7.9 g;1.7 g5. 3 吸光光度法(1)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仪器分析方法。
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
(2) 光的吸收定律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通过一定光程的均匀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浓度及光路长度的乘积成正比。
这就是光的吸收定律,也称朗伯-比耳定律,即A =εbc = abρ透射比(T)表示该溶液对光的透射程度,其值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在吸光光度法中还经常以透射比倒数的对数表示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即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或质量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的特性常数,它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光波长及温度有关,ε或a值愈大,表示该吸光物质的吸光能力愈强,用于吸光光度分析的灵敏度愈高。
(3)①仪表调零在光源被切断的情况下,用调零装置将显示仪表读数调到T %= 0。
②空白调百将空白溶液置于光路中,选定单色光波长,接通光源,将显示仪表读数调到T %= 100。
③测量试液将仪器调到吸光度档,用试液代替空白溶液,这时显示仪表的读数就是试液的吸光度A。
5. 3. 2 原子吸收光谱法(1)原子吸收光谱法也叫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根据气态原子对同类原子辐射出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2)共振线被基态原子吸收的程度与火焰的长度及原子蒸气浓度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符合光的吸收定律。
(3)0.37%5.4 色谱法(1)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技术。
可分离气体以及在操作温度下能够气化的物质,并能高效、快速、灵敏、准确地测定物质的含量,在化工、制药、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