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题集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章节题库(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名词解释1.哲学答:哲学是指一种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人类智慧,它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既包括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理解,又包括对历史以及人与历史关系的总体理解,还包括对人本身以及人生意义的总体理解。
哲学的内容极为丰富,是包括自然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等在内的理论体系。
2.方法论答: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哲学学说。
黑格尔第一次把哲学方法论和各门具体科学的方法论区别开来。
方法论与世界观相统一。
用世界观去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
一般说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取决于对世界的基本观点。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去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便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它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地、全面地、历史地观察事物,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根据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所处的条件制订工作方针和计划,能动地改造世界。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人类所从事的各个具体领域的实践活动、科学研究活动,还有其自身的若干具体方法,亦同样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3.马克思主义哲学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4.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或意识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5.历史唯物主义答:历史唯物主义,又称“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运用,无产阶级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次练习有 25 题,你已做 25 题,已提交25 题,此中答对25 题。
目前页有 25 题,你已做 25 题,已提交 25题,此中答对25 题。
1.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令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弟子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令人们一劳久逸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照答案:A问题分析:2.世界观是()。
A、对于世界的看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C、世界上的全部看法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照答案:B问题分析:3.方法论是()。
A、对于方法的理论系统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峙一致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谛和错误的关系问题D、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5.哲学上的两大基本门派是指()。
A、主观唯物主义和客观唯物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D、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6.:区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在于能否认可()。
A、世界是广泛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一致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7. 火是万物来源的看法是属于()。
A、唯物主义的看法B、机械唯物主义的看法C、自觉的或朴实的唯物主义的看法D、主观唯物主义的看法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照答案:C问题分析:8. 一定思想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看法B、形而上学的看法C、唯物主义的看法D、可知论的看法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照答案:D问题分析:9. 《国语 ? 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 ⼀、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西⽅的“上帝观”发⽣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中”、“上帝代表⼈类之爱”,这是 A.客观唯⼼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主义的观点 C.形⽽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命题⽬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主观唯⼼主义具体观点的辨认。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宗教哲学把上帝作为世界之本,⽽上帝是⼀个虚⽆缥缈、根本不存在的现象。
因此,从哲学倾向上说,“上帝本原”是客观唯⼼主义的观点。
但是如果认为“上帝在我⼼中”、“上帝代表⼈类之爱”,将“上帝”转化为⼈的主观意识,从哲学倾向上说,就属于主观唯⼼主义的观点了。
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
本题也属于哲学常识,没有什么难点。
【举⼀反三】本题可变换命制不定项选择题或分析题。
2.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然科学的概括 【命题⽬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哲学和具体科学既联系⼜有区别。
就⼆者的区别⽽⾔,哲学不等同于具体科学,因为哲学是⼀般世界观和⽅法论,它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的对象,回答世界最本质、最⼀般性的问题。
⽽具体科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领域的特殊规律,是研究个性。
但是哲学⼜不能离开具体科学,因为哲学必须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共性的抽象和概括,离开具体科学,哲学也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同时具体科学也离不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如果离开正确哲学的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就会迷失⽅向。
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就是共性和个性、⼀般和个别、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以此关系分析题中的四个选项:A项明显是错误的,因为哲学不但不等同于各门具体科学,更不能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所谓“科学之科学”;C项也明显错误,不是哲学是⾃然科学的基础,⽽恰恰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项本⾝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要求,因为题⼲中强调的是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指导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次练习有25题,你已做25题,已提交25题,其中答对25题。
当前页有25题,你已做25题,已提交25题,其中答对25题。
1.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5.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6.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7.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8.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9. 《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考研政治题库(绪论——练习部分)

考研政治必做1800题(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1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选择题Ⅰ1.一切哲学都是()A.智慧之学B.各门科学的总和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人们自发的世界观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A.将一切具体科学包括在内的哲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正确反映时代本质要求的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实践和认识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4.哲学的党性是指一切哲学()A.作为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B.都不能回避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都不能超越进步阶级和保守阶级的对立D.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标准6.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7.能够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A.朴素唯物论B.庸俗唯物论C.机械唯物论D.辩证唯物论8."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陷入()A.折衷主义B.唯心主义C.神秘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9.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0.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说明()。
A.只要自然科学有所发展就能实现哲学的发展B.哲学是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的发展推动着自然科学的进步12、“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哲学”⼀词源⾃古希腊。
根据词源学考证,在古希腊⽂⾥,哲学之义是“爱智慧”。
哲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科学之⼤全C.关于⾃然、社会、思维发展所有规律的科学D.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从思维出发B.从实践出发C.从统⼀性出发D.从物质出发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的基础是对⾃然科学的概括4.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5.⼈们常说“⼼想事成”,这⼀观点在哲学上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主义的观点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6.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也”。
这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客观唯⼼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主义的观点C.形⽽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7.中国古代哲学家陆象⼭主张,“宇宙便是吾⼼,吾⼼便是宇宙”。
这⼀观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客观唯⼼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8.“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主观唯⼼主义观点B.客观唯⼼主义观点C.形⽽上学观点D.旧唯物主义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A.物质第⼀性,精神第⼆性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实践D.⾃然和社会的关系10.旧唯物主义是半截⼦的唯物主义,这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75)()A.旧唯物主义是形⽽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的辩证法11.20世纪西⽅的“上帝观”发⽣了变化,有⼈认为上帝存在能否得到证明不重要,“上帝”观念代表的是⼀种终极关切,它是⼀种⼈⼼内在的价值观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题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能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结合起来,根本原因在于()。
A.坚持了辩证法观点B.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C.坚持了人本主义观点D.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哲学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的斗争。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答案:D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
A.客观性B.矛盾性C.实践性D.社会性答案:C4.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高级和低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B.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C.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答案:D6.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的统一。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D.理论和实践答案:B7.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普遍性B.物质性C.规律性D.连续性答案:B8.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火、气等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答案:D10.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精读马列原著B.深入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答案:C1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D.认识论答案:B12.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
马基习题集1--4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一)单项选择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2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变是世界的本源•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劳动人民和先进阶级的哲学 ,后者是统治阶级的哲学• B 前者重视实践,后者不重视实践• C 前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D 前者主张从自然界出发,后者主张从人出发• 4 哲学史就是一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是一种()• A 简单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符合历史实际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不符和历史实际的观点•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后者不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前者吸取了具体科学的成果,后者没有吸取具体科学的成果• C 前者是科学,后者是非科学• D 前者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后者不懂得实践的意义•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 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人民群众的观点•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A 表明人类发现了绝对真理• B 表明哲学由此成为科学的哲学• C 为人类揭示了永恒的真理• D 为人类认识真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8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伟大贡献是()•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B 建立了革命的人道主义• C 使哲学成为实证的科学• D 创立了辩证思维方法•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 批判性和实践性• B 革命性和否定性• C 系统性和完备性• D 实践性和阶级性•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使命是()• A 科学地认识世界• B 正确地解释世界• C 如实地反应世界• D 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12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能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结合起来,根本原因在于()。
A.坚持了辩证法观点B.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C.坚持了人本主义观点D.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哲学答案:D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的斗争。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答案:D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
A.客观性B.矛盾性C.实践性D.社会性答案:C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高级和低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答案:C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B.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C.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答案:D6.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的统一。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D.理论和实践答案:B7.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普遍性B.物质性C.规律性D.连续性答案:B8.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火、气等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案:A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答案:D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精读马列原著B.深入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答案:C1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D.认识论答案:B12.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
A、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意识形态D、科学之科学答案:D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表明()。
A、人类发现了终极真理B、哲学发展到了顶峰C、实现了人类思想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D、世界哲学体系的最后完成答案:C1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体系,因为它()。
A、吸取现代西方的哲学思想B、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把新的科学结论作为自己的哲学观点D、经常改变基本原理答案:B15.唯物史观的创立表明()。
A、人类发现了终极真理B、历史理论发展到了顶峰C、实现了人类思想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D、历史理论体系的最后完成答案:C16.被称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的哲学家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恩格斯D、亚里士多德答案:A17.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的统一A物质和精神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D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答案:D18.黑格尔辩证法的错误在于()。
A把辩证法的规律运用于整个世界B把辩证法建立的唯心主义基础上C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没有规律D认为思维规律是自然界和历史规律的反映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区别的有()。
A.是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C.是否强调意识有能动作用D.是否主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E.是否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答案:ABC2.下列科学发现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的有()。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宇宙大爆炸论D.细胞学说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答案:ABE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它是()。
A.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B.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E.高居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答案:ABCD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有()。
A.实践性B.革命性C.科学性D.进步性E.阶级性答案:ABCE5.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有()。
A.客观辩证法B.主观辩证法C.朴素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答案:CDE6.下列有关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命题中,错误的是()。
A.哲学不能指导具体科学B.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C.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E.具体科学不能推动哲学的发展答案:ABDE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不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统一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
“科学之科学”是旧哲学的传统说法,旧哲学认为哲学的对象包括着整个世界,所以,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包罗万象的,各门科学是哲学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正是对旧哲学所认为的哲学对象的革命,认为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所以必然是与时俱进的。
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是普遍真理,但普遍真理只有与时代和实践相结合,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会具有生动的内容,才会与时俱进。
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时代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才会不断的发展。
所以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就必然会与时俱进,这是不正确的。
四、简答题(每题8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所有的哲学的区别,导源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而彻底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解决了社会的本质问题,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而解决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问题,解决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问题,这就超越了旧唯物主义。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历史形态。
它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原初的物质,如:水、火、土等,它们坚持了物质统一性的正确立场,并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成分,但普遍存在直观的缺点并且缺乏科学的论证。
因为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但在历史观上由于不懂得社会本质上是实践的,又陷入了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所以旧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其原因就在于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1)哲学对象的历史演变。
在古代,科学尚未独立,哲学与科学浑然一体,哲学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哲学即科学,包罗万象,是“知识总汇”。
近代,科学已经独立,哲学企图站在科学之上,独立地创造一个“终极真理的知识体系”,把所有的科学都当作哲学的组成部分,因而成了“科学之科学”。
与一切旧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对象归结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从而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2)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既相区别又有联系。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1)对象不同:科学以某一领域作为自己的对象,哲学以整体的世界作为对象。
2)方式不同科学以实证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哲学则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反思的方式进行。
3)哲学是一般的方法论,具有普遍意义,科学则是个别的、特殊的方法。
哲学与科学的联系在于:哲学以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具体科学中概括新的内容,从而促进哲学不断发展;而科学从哲学中获取指导思想和一般方法,也促进科学不断发展。
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在于,确立实践的观点为自己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因为:1)从世界观来说,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来把握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的,人的世界观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2)从认识论来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3)从历史观来说,实践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因此,实践的观点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就不能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也不能理解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的道理。
(2)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古代哲学中曾有过自发的结合,在近代二者却处于分离状态,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而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建立了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世界观。
所以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一切旧哲学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主义的,旧唯物主义企图用唯物主义解释社会历史,但它不理解劳动、实践的历史作用,因而最终陷入唯心史观。
旧唯物主义只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却是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所以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基本特征。
4.简述唯物主义历史现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1)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在于:始终站在现实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说明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2)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1)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正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科学、全面、彻底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关键。
2)历史唯物主义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功能,即改变世界的功能。
3)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逻辑上互为前提、相互补充。
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3)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它在历史观、世界观、哲学史以至整个人类思想史上引起伟大变革:1)它使唯物主义彻底化。
人类是从自然观开始自己的唯物主义历程的,然而在马克思之前唯心主义历史观一统天下,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唯物主义走进了历史领域,唯物主义彻底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