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性能试验技术报告
船舶实验

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船模拖曳水池实验室2016年6月1日螺旋桨敞水试验一、实验目的(1)对于某一具体的螺旋桨,通过模型试验可以确定实际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
(2)通过多方案的试验研究,可以分析螺旋桨的各种几何要素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3)检验理论设计的正确性,不断完善理论设计的方法。
(4)通过对螺旋桨模型的系列试验,可以绘制成专用图谱,供设计螺旋桨使用。
现时广泛使用的楚思德B 系列图谱和MAU 系列图谱等都是螺旋桨模型系列敞水试验的结果。
二、实验原理满足以下条件:几何相似; 螺旋桨模型有足够的深度; 试验时雷诺数应大于临界雷诺数。
进度系数相等。
22412252(,)(,)A A V nD T n D f nD V nD Q n D f nD ρνρν==螺旋桨雷诺数采用ITTC 推荐表达式:νπ2275.0)75.0(Re nD v c a +=临界雷诺数一般大于3×105为消除自由液面影响,桨模的沉深深度:m s D h )0.1-625.0(≥三、实验设备主要设备是螺旋桨动力仪 。
四、实验内容敞水试验通常是保持螺旋桨转速不变,改变拖车前进速度。
速度范围应从Va =0至推力小于零的进速之间,在该范围内测点取15个左右。
1、敞水箱安装敞水箱为流线型,螺旋桨的轴从敞水箱的前端伸出箱外,外伸长度必须使桨模位于箱前的距离大于螺旋桨直径的3倍,以避免箱体的影响。
敞水箱样式如下图所示。
动力仪和电机安装在敞水箱内。
2、仪器安装及操作进入数据采集界面,如图所示。
在拖车开动之前,要对采集系统进行调零。
即在水池水面平稳状态下,点击系统设定里面的“调零保存”,使该通道的工程值基本在0附近飘动。
在拖车开动之前,我们要给螺旋桨一定的转速。
具体转速的确定,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由进速系数公式 可知,螺旋桨直径D已定,如果螺旋桨转速n太低,我们需要提高进速V,才能是J达到足够到。
船舶技术状况评估报告

船舶技术状况评估报告一、引言二、船舶结构评估1.船体结构:目标船舶的船体结构主要由钢质构成,经过精确计算和分析,船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符合规定标准。
2.船舶设备:目标船舶的设备安装位置合理,操作维护方便,设备的布局和连接符合安全要求。
3.舱口和舱口盖:目标船舶的舱口和舱口盖密封性良好,无明显变形或损坏。
4.船舶外观:目标船舶的外观整洁,没有明显的腐蚀、划伤或损坏。
三、动力系统评估1.主机和发电机:目标船舶的主机性能稳定可靠,发电机供电正常。
总体来说,船舶动力系统在正常工作范围内运行良好。
2.推进系统:目标船舶的推进系统包括螺旋桨和转向设备,螺旋桨和转向设备工作正常,未发现异常噪音或振动。
3.燃油系统:目标船舶的燃油系统设计合理,设备无泄漏,满足船舶动力系统的运行需求。
四、设备系统评估1.船舶电气系统:目标船舶的电气系统可靠性高,未发现电气器件过热或故障。
2.通信和导航系统:目标船舶的通信和导航系统完好,各个设备工作正常,信号接收清晰。
3.冷却系统:目标船舶的冷却系统正常工作,水冷和空气冷却设备均符合要求。
4.辅助设备:目标船舶的辅助设备包括船舶消防系统、供水系统和船用空调系统,均正常工作。
五、维护和改进建议为保持和改善目标船舶的技术状况,以下是一些建议:1.定期维护和检查船舶的各个系统,确保设备工作正常并及时发现问题。
2.定期检查船舶结构,包括船体、舱口和舱口盖,修复和更换损坏部件。
3.必要时更新船舶设备和系统,以提高性能和效率。
4.加强船舶动力系统的维护,包括定期更换润滑油和滤清器,确保动力系统的顺畅运行。
六、结论通过对目标船舶的技术状况进行评估,我们认为目标船舶的结构、动力系统和设备系统整体状况良好。
然而,为了保持和提高船舶的技术状况,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各个系统,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和更新。
船舶研究报告

船舶研究报告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船舶作为海上交通运输的重要载体,对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船舶的技术水平和性能不仅关系到航行的安全和效率,也直接影响到船舶运输的成本和效益。
因此,对船舶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船舶研究的现状目前,国际上对船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船舶设计和建造技术船舶设计和建造技术是船舶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前,国际上的船舶设计和建造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包括船体结构设计、电气系统设计、船舶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船舶的性能和效率,也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
2. 船舶动力系统研究船舶动力系统研究是船舶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国际上的船舶动力系统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包括发动机、涡轮机、齿轮箱、推进器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船舶的速度和载重能力,也提高了船舶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3. 船舶航行控制系统研究船舶航行控制系统研究是船舶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国际上的船舶航行控制系统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包括GPS导航系统、雷达系统、自动导航系统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也提高了船舶的自主性和智能化程度。
4. 船舶维护和修理技术研究船舶维护和修理技术研究是船舶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国际上的船舶维护和修理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包括船舶检修、维护、修理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船舶的可靠性和寿命,也降低了船舶运营成本。
二、船舶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的发展中,船舶研究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向:1. 提高船舶的环保性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法规的逐步完善,船舶的环保性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船舶应该注重减少排放和污染,采用更加环保的动力系统和船体材料,提高船舶的节能性和清洁能源利用率。
2. 提高船舶的自主性和智能化程度未来的船舶应该注重提高船舶的自主性和智能化程度,采用更加先进的航行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船舶的自主导航能力和智能化程度,降低人员操作的风险和误差,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船舶倾斜试验报告内容

船舶倾斜试验报告内容
当然可以!以下是一篇关于船舶倾斜试验报告的文章:
船舶倾斜试验报告
一、引言
1. 背景介绍:船舶倾斜试验是用来评估船舶的倾斜稳定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2. 研究目的:本次试验旨在测试船舶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倾斜稳定性能,以便提供合适的设计和操作指导。
3. 方法介绍:试验利用倾斜试验装置对船舶进行不同角度的倾斜,同时记录其倾斜角度和船舶的稳定性数据。
二、试验参数设定
1. 倾斜角度范围:本次试验设置了5度、10度和15度三个不同的倾斜角度。
2. 试验次数:每个倾斜角度下进行了3次试验,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测试船舶:选择了一艘标准商船作为试验对象,以确保试验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三、试验过程和结果
1. 试验过程:按照预定计划,依次对船舶进行了不同倾斜角度下的试验,每次试验持续30分钟。
2. 试验数据记录:试验过程中,记录了船舶的倾斜角度、倾斜时的稳定性数据
以及试验期间的其他关键参数。
3. 结果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不同倾斜角度下船舶的倾斜稳定性能,包括其倾斜极限、回复能力等。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倾斜角度下,船舶表现出良好的倾斜稳定性能,并能够迅速恢复到初始位置。
2. 建议:基于试验结果,建议在船舶设计和操作中考虑更精细的倾斜稳定性能参数,以提高船舶在倾斜条件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局限性:本次试验虽然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受到试验条件和样本选择的限制,结果仅适用于特定船舶和试验环境。
以上就是关于船舶倾斜试验报告的写作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完整word版)船舶、游艇检验报告(2023完整)

(完整word版)船舶、游艇检验报告(2023完整)船舶、游艇检验报告(2023完整)1. 引言本报告基于对船舶、游艇的检验工作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旨在评估其性能和安全性,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2. 检验目的本次检验的目的是确保船舶、游艇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通过对船舶、游艇的核心部件、结构和系统进行细致的检查,以确保其安全性和使用性能,为船舶、游艇的使用者提供安全保障。
3. 检验范围本次检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船舶、游艇的外观和内部结构检查- 船舶、游艇的机械系统检查,包括发动机、推进装置等- 船舶、游艇的电气系统检查,包括电器设备、电缆布线等- 船舶、游艇的安全设备检查,包括救生设备、消防设备等- 船舶、游艇的航行设备检查,包括导航系统、通信设备等4. 检验方法本次检验采用以下方法:- 目视检查:对船舶、游艇的外观、内部结构、设备状况进行目视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损坏、磨损或其他异常情况。
- 测试检查:对船舶、游艇的机械系统、电气系统、安全设备、航行设备等进行测试检查,以确认其运行状态和功能是否正常。
5. 检验结果本次检验得出以下结果:- 船舶、游艇的外观和内部结构整体良好,并无明显的磨损、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
- 船舶、游艇的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正常运行,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 船舶、游艇的安全设备完好有效,能够满足相关安全要求。
- 船舶、游艇的航行设备如导航系统、通信设备等正常工作。
6. 建议和改进措施根据本次检验的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 定期维护:建议船舶、游艇的使用者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以确保其长期稳定的性能和安全性。
- 更新设备:根据航行设备的技术发展和更新需求,建议及时更换和升级老化的设备,以提高船舶、游艇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7. 结论本次船舶、游艇的检验结果显示其性能和安全性良好,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在维护和更新设备的前提下,船舶、游艇可以继续安全使用。
船舶舱室强度试验报告模板

船舶舱室强度试验报告模板1. 实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测试船舶舱室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以评估船舶的安全性能和质量。
2. 实验介绍本次试验采用了标准的船舶舱室强度试验方法,即在舱室内施加一定的水压力和加速力,观察船舶舱室在不同负荷下的变形情况和承载能力,并记录相关数据。
3. 实验设备•水压测试仪:用于测试船舶舱室受压后的强度,包括承载力和变形程度。
•加速度计:用于测试船舶舱室受力后的承载能力和变形。
•数据记录仪:用于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
•人员防护设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护目镜等。
4. 实验流程4.1 实验准备1.确认实验设备完好,并进行相应的校准和调试。
2.按照实验计划和试验标准,确定试验舱室的尺寸和负载限制。
3.检查人员防护设备是否齐全。
4.确认试验人员已经接受了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并知悉各项安全保护措施。
4.2 实验操作1.在试验舱室内安装水压测试仪和加速度计,并进行连接和校准。
2.施加一定的水压力和加速力,并记录舱室的变形情况和承载能力。
3.逐步增加水压力和加速力,并记录相关数据。
4.当达到舱室的最大负荷或者试验要求的负荷时,停止施加压力和加速力,记录相关数据。
5.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撰写试验报告。
5. 实验结果1.根据试验数据,确定船舶舱室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程度,评估船舶的安全性能和质量。
2.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结论和建议,为今后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6. 实验安全措施1.实验前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的运行和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2.施加水压力和加速力时,要严格按照试验计划和试验标准进行操作,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测试人员必须戴上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人员安全。
4.实验过程中如有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测试,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7. 总结本次试验充分证明了船舶舱室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为今后的船舶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加强了我们对船舶安全性能的认识和理解。
4 快速性试验(船舶性能试验)

4.2 三因次法
三因次换算方法是1978年第15届ITTC推荐 的方法。将船的总阻力分为三个部分,即平板 摩擦阻力、粘压阻力和兴波阻力。粘压阻力 包括摩擦阻力的形状效应和因边界层分离而产 生的旋涡作用。两者均因水的粘性而产生,所 以应为雷诺数的函数。 船的总阻力可以写为
Rt R f Re Rw
3 试验速度修正
*注意到池壁影响问题。最简便实用池壁修正方法是根据所 谓的阻塞效应修正船模速度。 *阻塞效应的修正: 计算 v ,并将试验曲线 Rtm vm 修正为 Rtm (vm v) 曲线 *根据连续性定理,可得:Avm ( A a bh)(vm v) 或 根据伯努利方程,有
若已知A、a 及 vm 值即可求出回流的平均速度 v 。
池壁修正曲线
•池壁修正2:
Δ V/V = m1/(1 - m1 – Fnh2) 式中m1= Am/(b×h),
当m1小于 1%时影响细微可不修正。
Rm (kgf)
25.0 24.0 23.0 22.0 21.0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Vm (m/s) 5.5米吃水状态 Rm 5.5米吃水状态 Cr 7.5米吃水状态 Cr 6.5米吃水状态 Rm 6.5米吃水状态 Cr 7.5米吃水状态 Rm
自航试验
二 试验设备和仪器
水池及控制系统 电机及调速仪 压力传感器 拉压传感器 多分力天平 自航仪(推扭传感器) 敞水箱
船舶操纵性能测试技术

Ke y wo r d s Ne w s h i p Ma n e u v e r i n g p e r f o r ma n c e Te s t t e c h n o l o g y A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1 前 言
新造 船舶 在 交船 前必 须进行 船 舶操 纵 性 能 的测 定, 在测量方法及 手段方 面国内外船 厂各施其 法。 目前 为止 , 国 内大 多 数 船 厂 采 用 叠 标 法 测 速 ; 对 于 回转 、 惯性 、 急停 、 航 向稳 定性 、 “ Z” 形 操 舵 试 验 的 数据测 定 , 过去多采 用抛木块或 雷达等 方法进行 。
The t u r ni ng a b i l i t y,d i r e c t i o n s t a bi l i t y,Z ma ne u v e r a bi l i t y a nd i ne r t i a a r e t e s t e d t h r o u gh a r e a l s h i p. The n b a s e d on t h e a na l y s e s a nd s e l e c t e d nu mbe r s o f ne w s h i p ma ne uv e r ab i l i t y c r i t e r i on me t ho d,t he s h i p ma ne u ve r i ng pe r f o r ma nc e i s e va l ua t e d.
陆续 开始 采用 全球 卫星 定位 系 统 ( 简称 G P S)单 机 接收处 理 系统 或采 用 GP S系 统 综 合 岸 上 基 站 系 统
定位 参数 ( 简称 D GP S) Leabharlann 行 测 量 。上 述 测量 方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旋桨敞水试验
1.试验目的
(1)对于某一具体的螺旋桨,通过模型试验可以确定实际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 (2)通过多方案的试验研究,可以分析螺旋桨的各种几何要素对水动力性能的影 响。 (3)检验理论设计的正确性,不断完善理论设计的方法。 (4)通过对螺旋桨模型的系列试验,可以绘制成专用图谱,供设计螺旋桨使用。 现时广泛使用的楚思德 B 系列图谱和 MAU 系列图谱等都是螺旋桨模型系列敞水试 验的结果。
Ctm/Cfm=(1+k)+yFrn/Cfm (1+k)、A 及 n 等数值均由最小二乘法确定,指数 n 的范围为 2.0~6.0。 船的总阻力可以写为: Rt R f Re Rw
3. 试验设备和仪器 水池及控制系统、电机及调速仪、压力传感器、拉压传感器、多分力 天平、自航仪(推扭传感器)等。
图 2.1 六分力天平实物图
图 2.2 数据采集窗口
3. 试验船模
试验船模如图 3.1 所示,采用较为简单的箱型船体,其总长为 1350mm, 型宽为 240mm,型深为 240mm,最大吃水为 120mm,排水量为 10kg。
图 3.1 试验船模实物图
4. 试验过程与结果
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信性,选取多组位移 A 和频率 f 进行试验,如表 4.1 所示,试验如图 4.1 所示。数据采集软件测得的数据如表 4.2~4.7 所示。将 每组实验结果与相应的加速度绘制成如图 1.1 所示图像,即可求出相应的附 连水质量。
拖曳水池拖车
7. 试验步骤及数据记录
实验准备 • 制作船模,缩尺比依据水池长度、拖车 高速度以及实船尺度和航速确定 • 安装人工激流装置 • 称重,准确称量船模重量和压载重量,达到按船模缩尺比要求的实船相应排
水量;实验完毕后,船模质量要复秤,两次秤重之差额不应大于 0.5% • 画吃水标志:船艏、船艉、船舯,左右舷 • 调整压载使船模没有橫倾,首尾吃水满足规定要求
x
F
t
图 1.1 船模运动参数曲线图
2. 试验仪器
六分力天平品牌为德国 FC-K6D68,具体型号为 K6D68 2kN/50Nm,如图 2.1 所示,三个力的量程分别为 2kN,2kN,4kN,精度为±1N,三个力矩的量 程为 20Nm,精度为±0.1Nm;六自由度平台带动试验船模做正弦运动的最大幅
为消除自由液面影响,桨模的沉深深度: hs (0.625 - 1.0)D m
3.试验设备
主要设备是螺旋桨动力仪
4.试验内容及数据记录
敞水试验通常是保持螺旋桨转速不变,改变拖车前进速度,以不同的进速进
行试验。速度范围应从 Va=0 至推力小于零的进速之间,在该范围内测点取 15 个左右。 1、敞水箱安装
在拖车开动之前,我们要给螺旋桨一定的转速。具体转速的确定,要根据具 体情况确定。由进速系数公式 可知,螺旋桨直径 D 已定,如果螺旋桨转速 n 太低,我们需要提高进速 V,才能是 J 达到足够到。但是进速 V 的改变,受限于 拖车速度。此时,我们需要根据经验,给予适当大的转速 n。
转动螺旋桨,当转速达到我们的要求后,我们先采集一段时间(相当于做系 泊试验),然后开动拖车,此时,就不要再人为改变桨模转速。当拖车速度稳定 后,再次采集。数据稳定一段时间后,再次改变拖车速度,等速度稳定后,再次 采集。每一段速度下,我们要收集桨模转速 n、桨模推力 T 和扭矩 Q。
的函数。将摩擦阻力和粘压阻力合并计算,即粘性阻力,可以写为:
c t (1 k ) c f c w
式中,1+k 为形状因子,k 称形状系数。它只与船形有关,且认为几何相似的船 的形状因子 1+k 是相同的。形状因子根据船模在傅汝德数 Fr = 0.1-0.2 范围内 阻力试验结果,按下式确定:
2. 试验原理
几何相似,付如德数相等,即
,
;λ= 为缩尺比;
1)二因次法 傅汝德假定:
a.船的总阻力分为摩擦阻力和剩余阻力两部分组成。且认为摩擦阻力仅与雷诺 数有关,剩余阻力仅与弗劳德数有关,有:
R tm R fm R rm
根据傅汝德假定,实船的剩余阻力系数和模型的剩余阻力系数相等,而摩擦 阻力与雷诺数和船体形状有关。
x=0.1sinπt 根据公式(m + ∆m) + t
=0.1
当 t=1.5s 时, (m+∆m)*0.986=11.099,所以(m+∆m)=11.2566kg;又 m=10kg,
所以得到∆m=1.2566kg. 附:船模其它运动参数图
5. 试验误差
(1)系统误差:可通过改良仪器精度来减小误差。以及实验物体本身模型精度 是否符合要求,六自由度平台的安装尽可能精确。
船模沿某一水平方向作周期性往复运动时,其水平运动二阶微分方程为:
(m + ∆m) + t
(1.1)
其中, m 为船模质量; m 为附连水质量; 为船模运动加速度; 为船模运
动速度;c 为船模运动阻尼系数;F 为船模所受到的外力;(m + ∆m) 为船模惯
性力;t 为船模阻尼力。其运动位移为 x Asin t ,其中 2 f ,通过测试装
表 4.1 附连水质量试验分组
编号 1 2 3 4 5 6
运动位移A(m) 0.05 0.05 0.05 0.1 0.1 0.1
运动频率f(Hz) 0.1 0.2 0.5 0.1 0.2 0.5
图 4.1 试验过程图
表 4.7 第 6 组试验数据
t(s)
(m/s2)
F(N)
0
0
6.390
0.1
-0.304
9.501
0.2
-0.579
11.683
0.3
-0.7971
12.722
0.4
-0.938
12.518
0.5
-0.986
11.089
0.6
-0.938
8.576
0.7
-0.798
5.224
0.8
-0.580
1.361
0.9
-0.306
-2.634
1
-0.002
-6.373
1.1
0.303
-9.488
敞水箱为流线型,螺旋桨的轴从敞水箱的前端伸出箱外,外伸长度必须使桨 模位于箱前的距离大于螺旋桨直径的 3 倍,以避免箱体的影响。敞水箱样式如下 图所示。动力仪和电机安装在敞水箱内。 2、仪器安装及操作
进入数据采集界面,如图所示。在拖车开动之前,要对采集系统进行调零。 即在水池水面平稳状态下,点击系统设定里面的“调零保存”,使该通道的工程 值基本在 0 附近飘动。
置的控制系统设置位移 A 和频率 f 能使船模实现该运动。对位移函数依次求导即 可得到船模速度 =0.1πcosπt,船模加速度 =-0.1 sinπt。另外,通过六分力天平 能够测得船模所受外力 F。将这四组量置于横坐标均为时间轴的直角坐标系中。 如图 1.1 所示为船模作往复运动下,最终整理得到的船模位移、速度、加速度与 所受外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根据 cos 和 sin 的正交特性,采用半周期和全周期 积分的方法,按公式 1.1 即可求得船模在该加速度下的附连水质量。
R ts
c ts
1 2
sS
v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s
PE
Rtsvs , kW 1000
(2)三因次法
三因次换算方法是 1978 年第 15 届 ITTC 推荐的方法,将船的总阻力分为三
个部分,即摩擦阻力、粘压阻力和兴波阻力。粘压阻力包括摩擦阻力的形状效应
和因边界层分离而产生的旋涡作用。两者均因水的粘性而产生,所以应为雷诺数
(2)数据处理误差:可以使采集的数据点更密,这样会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当然,如果根据 cos 和 sin 的正交特性,采用半周期和全周期积分的方法, 运用牛顿-柯斯特积分法会更精确些,按公式 1.1 即可求得船模在该加速度下 的附连水质量(未使用此方法)。
6. 总结
关于试验误差分析的几点思考见 5.。之前大一刚入学时曾见过六自由度平台,印象中当时的
1.2
0.578
-11.675
1.3
0.796
-12.720
1.4
0.937
-12.522
1.5
0.986
-11.099
1.6
0.938
-8.591
1.7
0.799
-5.242
1.8
0.582
-1.381
1.9
0.308
2.615
2
0.003
6.355
ω=2π/T=2π/2=π, A=0.986/ =-0.1 sinπt =0.1πcosπt
然后进行数据处理,点击自航双桨里面的数据处理,输入你所命名的文件名, 然后数据会有如下的显示,如图所示。用鼠标框出平稳的一段,记录数据即可。
2.试验原理
满足以下条件:
1、几何相似
2、螺旋桨模型有足够的深度,可以不考虑傅汝德数
3、雷诺数大于临界雷诺数
4、进度系数相等
T
n2D4
f1
(
VA nD
,
nD2
)
Q
n2D5
f2
(
VA nD
,
nD2
)
螺旋桨雷诺数采用 ITTC 推荐表达式:
Re
c0.75
v
2 a
(0.75nD )2
临界雷诺数一般大于 3×105
b.假定船体摩擦阻力与同速度、同长度、同湿表面积的平板摩擦阻力相同。
1957 年的第八届 ITTC 建议计算方法:
cf
0 . 075 (log Re 2 ) 2
考虑到粗糙度对剩余阻力的影响,引入粗糙度附加值:
cf 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