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地质工高级理论试题及答案
采油工高级工理论知识试题

采油工高级工理论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导致抽油机井胶皮阀门不严的原因不是()。
A、未开胶皮阀门就启抽B、胶皮阀门在正常生产时一边开大一边未开大C、导向螺栓断脱胶皮阀门芯移位D、胶皮阀门两侧均开大正确答案(C)2、重点部位平面图必须标明位置、面积及()。
A、工艺流程B、安全出ElC、设备数量D、建筑性质正确答案(C)3、油、水井动态分析的资料包括:静态资料、动态资料和()资料。
A、钻井B、工程C、作业施工D、维修保养正确答案(C)4、所谓()矛盾是指一个油层在乎面上,由于渗透率的高低不一,连通性不同,使井网对油层控制情况不同,注水后使水线在平面上推进快慢不一样,造成压力、含水和产量不同,构成了同一层各井之间的差异。
A、层内B、平面C、层间D、地质正确答案(C)5、在带有公式的Excel工作表中,按()组合键,可以显示出所有的公式。
A、[Ctrl+、]B、[Ctrl+C]C、[Ctrl+Enter]D、[Ctrl+A』正确答案(C)6、MF500型指针式万用表有()个测试插孔。
A、二B、三C、四D、五正确答案(C)7、Excel中允许用户对于被移动或复制的单元格,将他们插入到已有单元格中,从而避免()目的位置上已有的内容。
A、删除B、覆盖C、清除D、替换正确答案(C)8、《防火应急预案》所需的()和设施,必须保证齐全好用。
A、通信设备B、应急材料C、生产材料D、消防器材正确答案(C)9、使用电工刀时,应将刀口()剖削。
A、朝里B、朝外C、垂直D、任意方向正确答案(C)10、导致检泵的原因有:抽油井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而不能正常生产的井和()井检泵。
A、措施B、新投产C、观察D、资料正确答案(C)11、螺杆泵负载扭矩是指(),它是分析油井工况和故障诊断的关键依据。
A、电动机扭矩B、动平衡C、光杆扭矩D、定子扭矩正确答案(C)12、油井沉没度不影响()。
A、泵B、静液面C、沉没压力D、产量正确答案(C)13、液压千斤顶在使用时应选择()大小合适的型号。
采油工考试:高级采油地质工考试考试题及答案.doc

采油工考试:高级采油地质工考试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砂岩( )可细分为背斜型、单斜型、刺穿构造型、不规则带状砂岩和砂岩古潜山五种类型。
A 、油气藏 B 、油气田 C 、油气层 D 、构造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油田开发中的( )采油是指注水、注气的开采方法,是一种保持和补充油藏能量的开采方法。
A 、一次 B 、二次 C 、三次 D 、试验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中子寿命测井、次生伽马能谱测井和电缆地层测试、组合式生产测井仪试井是( )测井的基本方法。
A 、工程技术 B 、生产动态 C 、产层评价 D 、流体密度 本题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4、单项选择题油层的有效厚度一般小于Im的薄油层多形成于分流平原一湖相沉积的水下分流砂、内外前缘席状砂等砂体类型。
渗透率低、水淹程度低、水驱控制程度低的薄油层动用()。
A、较好B、高C、好D、差本题答案:5、单项选择题生产动态测井中的流量测量对象是井内()。
A、液体B、溶液C、流动的水D、流动的流体本题答案:6、单项选择题碳酸盐岩古潜山油气田是()类油气田类型之一。
A、砂岩B、碳酸盐岩C、构造D、基底活动本题答案:7、单项选择题注水井()包括分层井测试率、测试合格率、分层注水合格率。
A、三定B、三率C、三个及时D、三平衡本题答案:8、单项选择题抽油机井对中率是指抽油机驴头、()、密封填料中心点三点一线对中合格井数占抽油机运转总井数的百分数。
采油高级工试题及答案

采油高级工试题及答案1、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叫()。
A、采油指数B、采液指数C、压缩系数D、地层系数2、油层厚度()有效厚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包含3、油田开发方案中必须对()作出明确规定。
A、储量计算B、油井试采C、井网试验D、开采方式确笞案)4、()是油田开发前期对油田开发方法的设计,是油田开发的依据。
A、开发原则B、开采方式C、开发方案正确笞案)D、开发层系5、油藏开发阶段所侧重的油臧描述手段和方法不包括()。
A、钻井B、测井C、试油试采D、地球物理N)6、规定采油速度和()是油田开发原则中的重要内容。
A、开采方式B、开发层系C、布井原则D、稳产期限7、试油,求得油层()参数,是油田开发程序中的重要环节。
A、开发B、物性C、储量D、产能8、划分开发层系主要是解决多油层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中的()矛盾。
A、层间(:确答案)B、平面C、层内D、砂体9、划分开发层系主要是解决多油层()注水开发中的层间矛盾。
A、均质油藏B、井网C、非均质油藏D、砂体10、油田开发设计和投产是()的内容概括。
A、开发原则B、开发方案W)C、开采方式D、开发层系Ik在油田开发中,同一套开发层系用()进行开发。
A、不同井网B、两套井网C、同一井网D、各种并网12、笼统注水可分为正注和()。
分层注水B、笼统注水C、反注]D、合注13、油田在开发以后,在某些井点,关井待压力恢复以后,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称为()。
A、原始地层压力B、目前地层压力C、流动压力D、生产压差14、静压与流压之差称为()压差。
A、流动B、生产C、流饱D、总15、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之差是()。
A、总压差IB、沈压C、静压D、饱和压力16、产水量与产油量之比称为()。
A、水油比;B、油水比C、水液比D、油液比17、注水井的注水量主要是靠注水井配水间的()来实现调控的。
A、上流阀B、单流阀C、下流阁ID、回流阀18、注水量上升的原因包括地面设备的影响,()的影响和油层的影响。
采油工高年级工理论试题有答案

采油工高级工理论试题一、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1.AA001在地质学中认为()是地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天然物质记录,也是一定地质时间内所形成岩石的总称。
(A)沉积岩(B)碎屑岩(C)地层(D)沉积岩2.AA001地质()就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A)规律(B)现象(C)时间(D)时代3.AA001地质时代包含两种意义:其一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另一个是地质事件发生到今天有多大年龄。
(A)规律(B)现象(C)顺序(D)岩性4.AA002表明地层形成先后顺序()的概念称为地质时代。
(A)规律(B)现象(C)年龄(D)时间5.AA002用以划分地球()的单位称为地质时代单位。
(A)规律(B)现象(C)历史(D)时间6,AA002宙、代、世四个级别是国际性的地质时代()。
(A)单位(B)区域(C)历史(D)地方7.AA003地层()可划分为宇、界、系、统、阶、时、带、群、组、段、层等。
(A)单位(B)界限(C)厚度(D)年代8.AA003地层单位中宇、界、系、统、阶、时、带等单位,主要是根据()的发展演化阶段来划分的。
(A)地层(B)动物(C)植物(D)生物9.AA003群、组、段、层四个单位主要是根据地层岩性和地层()关系来划分的。
(A)时间(B)沉积(C)接触(D)相互10.AA004界相当于一个()时间内形成的地层。
(A)代(B)宇(C)世(D)期11.AA004统是国际通用的地层单位,统相当一个()时间内形成的地层。
(A)代(B)宇(C)世(D)期12.AA004地质年代单位的()与地层单位宇、界、系、统相对应。
(A)群、组、段、层(B)宙、代、纪、世(C)阶、时、代(D)期、时、组13.AA005震旦系沉积地层是指()(A)元古界(B)太古界(C)古生界(D)中生界14.AA005哺乳动物是在()产生的。
(A)元古代(B)太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15.AA005属于古生代的是()(A)白垩纪(B)侏罗纪(C)二叠纪(D)三叠纪16.AA006沉积()是指地层剖面上相似岩性的岩石有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
采油工高级工理论知识试题

采油工高级工理论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更换抽油机井采油树的胶皮阀门芯子时要先压好井,()才能操作。
A、卸松导向螺栓B、关井后C、放空后D、摘掉阀门芯正确答案(C)2、异形游梁式抽油机(CYJYlO一5—48HB)又称为双驴头抽油机,其结构特点是:去掉了普通抽油机()以一个后驴头装置代替。
A、游梁B、尾轴C、连杆D、尾梁正确答案(C)3、Word办公软件具有()功能。
A、文、图、编排B、图、表混排C、图、文、表混排D、图、文扫描正确答案(C)4、螺钉旋具又称螺旋凿、起子、改锥和螺丝刀,它是一种()的工具。
A、紧固螺钉B、拆卸螺钉C、紧固和拆卸螺钉D、紧固和拆卸螺帽正确答案(C)5、调抽油机井冲次时,应将抽油机停在合适位置,禁止直接用手锤猛烈敲打()。
A、皮带轮B、电动机轴C、滑轨D、键槽正确答案(C)6、由于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减速器背离支架后移,形成较大的极位夹角,因此()。
A、光杆加速度大B、增加了悬点载荷C、降低了冲速D、且右节能效果正确答案(C)7、配产配注方案调整是指:根据油田()、开采工艺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原油产量的需求,对上一时期或前一阶段的配产配注方案进行必要的综合调整。
A、压力水平B、油层吸水能力C、开采现状D、剩余储量正确答案(C)8、油井动态分析的任务是拟定合理的(),提出合理的管理及维修措施。
A、生产时间B、泵效C、工作制度D、采油指数正确答案(C)9、68.ABOl3在绘制采油曲线时,横坐标为()。
A、日历时间B、生产时间C、产量D、压力正确答案(C)10、皮带抽油机的主要特点是:长冲程、低冲次、()。
A、机架离井口近B、重负荷C、维修方便D、节省材料正确答案(C)11、加强通风,可降低形成爆炸混合物气体的()。
A、物理反应B、化学反应C、浓度D、燃烧正确答案(C)12、机用丝锥在攻通孔螺纹时,一般都是用()一次攻出。
A、三锥B、二锥C、四锥D、头锥正确答案(C)13、钢丝绳常用规格有6×19,其中19表示()。
采油工高级工理论试题(有答案)

采油工高级工理论试题一、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1.AA001在地质学中认为()是地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天然物质记录,也是一定地质时间内所形成岩石的总称。
(A)沉积岩(B)碎屑岩(C)地层(D)沉积岩2.AA001地质()就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A)规律(B)现象(C)时间(D)时代3.AA001地质时代包含两种意义:其一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另一个是地质事件发生到8.9(A)元古代(B)太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15.AA005属于古生代的是()(A)白垩纪(B)侏罗纪(C)二叠纪(D)三叠纪16.AA006沉积()是指地层剖面上相似岩性的岩石有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
(A)储层(B)层理(C)岩层(D)旋回17.AA006沉积岩的岩性及岩相变化的规律是受沉积()控制的。
(A)环境(B)气候(C)岩层(D)水动力18.AA006由于地壳升降、气候、水动力强弱因素变化的不平衡,所以沉积剖面上的沉积()就表现出不同级次来。
(A)储层(B)层理(C)岩层(D)旋回19.AA007湖相油层根据标准层的分布规律及二级旋回的数量和性质,用()确定对比区内油层组间的层位界限。
(A)特殊层(B)标准(C)标准层(D)标准曲线20.AA007湖相沉积油层利用岩性和厚度对比()。
(A)同一时间(B)不同时间(C)砂岩组(D)相别21.AA007在油田范围内()湖相沉积的单油层,不论是岩性和厚度都具有相似性.(A)同一时间(B)不同时间(C)同一环境(D)不同环境22.AB001确定了开发层系后,就确定了()的井数。
(A)井网(B)油田(C)区块(D)井排23.AB001一个开发区的每一套开发层系,对其井网、注采系统,工艺手段都要()做出规定。
(A)统一(B)独立(C)综合(D)尽量.35.AB005油井动态分析的任务是拟定合理的(),提出合理的管理及维修措施。
采油地质工高级试题+答案

采油地质工高级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53题,每题1分,共53分)1.油井()选井要选择全井产液量低、含水低的油井。
A、化学堵水B、换大泵C、机械堵水D、压裂正确答案:D2.注蒸汽是以水蒸气为介质,把地面产生的热注入油层的一种()采油法。
A、热气B、注气式C、热力D、蒸汽正确答案:C3.理论示功图是认为光杆只承受()与活塞截面积以上液柱的静载荷时,理论上所得到的示功图。
A、套管柱B、泵C、油管柱D、抽油杆柱正确答案:D4.提高油藏,特别是稠油油藏的采收率,行之有效的办法是()采油。
A、热力B、注CO2C、稠油冷采D、注干气正确答案:A5.为了消除或者减少水淹对油层的危害,所采取的一切封堵出水层位的井下工艺措施,统称为油井()。
A、增注B、补孔C、堵水D、解堵正确答案:C6.油田开发过程中,油藏内部多种因素的变化状况称为()。
A、油田分析B、油藏变化C、油田静态D、油田动态正确答案:D7.对于分层的注水井,井下水嘴不变的情况下,注水指示曲线2与1对比,向左偏移,曲线斜率变大,吸水指数(),表明在相同注水压力下注水量减少,说明地层吸水能力下降(注水指示曲线2为最新测试结果,注水指示曲线1为之前测试结果)。
A、变小B、为0C、不变D、变大正确答案:A8.油井压后生产管理必须做到压后及时开井,跟踪(),分析原因,提出措施意见。
A、作业监督B、压裂总结C、压裂效果D、作业队伍正确答案:C9.数据库的统计命令中,()是分类统计求和。
A、COUNTB、SUMC、AVERAGED、TOTAL正确答案:D10.按调剖()可分为深部调剖和浅部调剖两种类型、简称深调和浅调。
A、深度B、比例C、面积D、厚度正确答案:A11.分析开发单元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纵向上要分析射孔各油层注采平衡和油层压力状况,找出()并对主要矛盾采取调整措施。
A、井间矛盾B、层内矛盾C、层间矛盾D、平面矛盾正确答案:C12.投产以后,地层砂会在炮眼附近剥落,逐渐发展而形成洞穴,这些剥落的小团块地层砂进入井筒极易填满井底口袋,堵塞(),掩埋油气层。
高级采油地质工习题含答案

高级采油地质工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岩浆柱油、气田是()型砂岩油、气田。
A、刺穿构造B、断裂构造C、基底活动D、古潜山构造正确答案:A2、水力活塞泵采油突出的优点是无级调参、()。
A、检泵方便B、管理方便C、流程简单D、费用小正确答案:A3、一个单独发育的厚油层内部,注入水()。
A、也是不均匀推进的,渗透率越高,吸水能力越强,水的推进速度越快B、是均匀推进的,渗透率越高,吸水能力越强,水的推进速度越快C、也是不均匀推进的,渗透率越高,吸水能力越强,水的推进速度越慢D、是均匀推进的,渗透率越高,吸水能力越强,水的推进速度越慢正确答案:A4、混相系指物质相互之间不存在()的一种流体混合状态。
A、溶解B、降解C、吸附D、界面正确答案:D5、油井实施堵水后应及时测动液面和示功图,分析抽油机井()是否正常,根据生产状况,确定是否需要调参。
A、泵压B、泵况C、泵径D、冲程正确答案:B6、油层对比最为广泛采用的资料是()。
A、动态资料B、测井曲线C、岩心资料D、化验资料正确答案:B7、高建设性三角洲沉积的()特征非常明显。
A、分层B、旋回C、分区D、分带正确答案:D8、边滩以小型()层理为主,有时见波状层理,局部夹有水平层理的砂岩。
A、微细B、斜C、平行D、交错正确答案:D9、油井压后生产管理必须做到压后及时开井,跟踪(),分析原因,提出措施意见。
A、压裂总结B、压裂效果C、作业队伍D、作业监督正确答案:B10、三角洲分流平原相是指河流分叉至分流()部分。
A、平原B、入海C、水下D、河口正确答案:D11、多裂缝压裂是在一个封隔器卡距内压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裂缝,一般为()裂缝。
A、三条C、四条D、两条正确答案:D12、影响油层内油水运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油层内渗透率高低分布不均匀B、油层内渗透率高低分布均匀C、油层内孔隙度高低分布不均匀D、油层内孔隙度高低分布均匀正确答案:A13、油层在()的油水运动主要受井网类型、油层渗透率变化和油水井工作制度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C 1 .胶结类型中的基底胶结是指胶结物含量高,岩石颗粒之间( ) 。
(A) 大面积接触(B) 全部接触(C) 很少接触(D) 中等接触B 2 .胶结的类型分为( ) 种。
(A) 2 (B)3 (C)4 (D)5D 3 .胶结类型是指胶结物在砂岩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与碎屑( ) 的接触关系。
(A)粗粒(B) 中粒(C) 细粒(D) 颗粒D 4 .储层定向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都在极不均匀地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储层的( ) 性。
(A)均质(B) 物性(C) 特性(D) 非均质C 5 .碎屑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分成( ) 类。
(A) 2 (B)3 (C)4 (D)5B 6 .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将( ) 影响到储层中油、气、水的分布规律和油田开发效果的好坏。
(A)间接(B) 直接(C) 严重(D) 可能D 7 .基底胶结的孔隙度( ) 。
(A)没有(B) 中等(C) 很高(D) 很低B 8 .在几种胶结类型中,基底胶结的孔隙度( ) ,(A)最高(B) 最低(C) 中等(D) 较高B 9 .基底胶结的渗透率( ) 。
(A)没有(B) 很低(C) 中等(D) 很高D 10 .胶结物充填于颗粒之间的孔隙中,颗粒呈( ) 接触,这种胶结称为孔隙胶结。
(A)稀疏(B) 紧密(C) 点状(D) 支架状A 11 .胶结物充填于颗粒之间的孔隙中,颗粒呈支架状接触,这种胶结称为( ) 胶结。
(A)孔隙(B) 基底(C) 接触(D) 支架D 12 .在几种胶结类型中,孔隙度仅次于接触胶结的是( ) 胶结。
(A)支架(B) 接触(C) 基底(D) 孔隙C 13. 在几种胶结类型中,接触胶结的孔隙度( ) 。
(A)较高(B) 中等(C) 最高(D) 最低B 14 .在几种胶结类型中,接触胶结的孔隙度( ) 孔隙胶结。
(A) 低于(B) 大于(C) 等于(D) 小于A 15 、接触胶结是指胶结物含量( ) ,分布于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颗粒呈点状或线状接触的胶结。
(A) 很少(B) 很多(C) 较少(D) 较多C 16 .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特殊类型的分布,统称为( ) 非均质性。
(A) 平面(B) 层内(C) 层间(D) 孔隙D 17 .层间非均质性包括( ) 的旋回性、砂岩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特殊类型的分布。
(A) 层段(B) 砂岩(C) 砂体(D) 层系A 18 、层间非均质性包括层系的旋回性、( ) 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特殊类型的分布。
(A) 砂层(B) 地层(C) 层系(D) 隔层C 19 、隔层分布、特殊类型的分布属于( ) 的范畴。
(A) 层内非均质性(B) 平面非均质性(C) 层间非均质性(D) 孔隙非均质性A 20 、储集层的断层、倾角、微型构造、裂缝发育、层理倾向等,都会加剧储集层的( ) 非均质性。
(A) 平面(B) 层间(C) 层内(D) 层次C 21 、同一油层中,最高渗透率与各井点( ) 渗透率的比值称为平面突进系数,其值越大,平面非均质性就越严重。
(A) 最接近(B) 总和(C) 平均(D) 最低B 22 、平面非均质性包括砂体成因单元的连通程度、平面孔隙度、( ) 的变化和非均质程度以及渗透率的方向性。
(A) 渗透性(B) 渗透率(C) 连通程度(D) 储集层C 23 、从冲积扇到河流再到三角洲,不同的沉积成因形成不同的( ) 非均质,大都不利于注水开发水驱波及体积的提高。
(A) 油层(B) 平面(C) 层内(D) 层间B 24 、层内非均质性主要是指( ) 砂层内垂向上岩石颗粒和物性多种多样的变化。
(A) 整个(B) 单个(C) 沉积(D) 全部D 25 、储集层( ) 非均质类型可归纳为正韵律、反韵律、多层多韵律、复合韵律和韵律性不明显的储集层五种类型。
(A) 层间(B) 平面(C) 孔隙(D) 层内B 26 、孔隙非均质性主要指( ) 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
(A) 直观(B) 微观(C) 宏观(D) 地下D 27 、岩石中沟通( ) 之间的狭窄通道称为孔隙喉道。
(A) 砂岩(B) 油层(C) 地层(D) 孔隙A 28 、孔隙非均质性包括砂体孔隙、喉道大小及其( ) 程度、孔隙喉道的配置关系和连通程度。
(A) 均匀(B) 分布(C) 集中(D) 分散D 29 、同一类地区新老地层或岩石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地层的( ) 关系。
(A) 关联(B) 沉积(C) 连通(D) 接触A 30 、研究地层或岩石的( ) 关系能够重建地壳运动的历史。
(A) 接触(B) 岩性(C) 环境(D) 沉积D 31 、接触关系中,( ) 接触不是地层或岩石的接触关系。
(A) 整合(B) 假整合(C) 角度不整合(D) 沉积D 32 、整合接触地层的产状一致,其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上( )(A) 有地壳运动(B) 没有沉积(C) 有间断(D) 没有间断A 33 、地层或岩石的接触关系中,( ) 表明该地层是在地壳运动中处于持续下降或持续上升的沉积背景中,在沉积盆地内连续沉积的。
(A) 整合接触(B) 假整合接触(C) 不整合接触(D) 侵入接触D 34 、上下两套岩层呈连续沉积、无沉积间断,这种接触关系称为( ) 接触。
(A) 侵入(B) 假整合(C) 不整合(D) 整合B 35 、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其岩石性质与古生物演化突变,沉积作用上有间断,接触处有剥蚀面,剥蚀面与上、下地层平行的接触关系为( ) 接触。
(A) 整合(B) 假整合(C) 不整合(D) 侵入整合B 36 、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其岩石性质与古生物演化突变,沉积作用上有( ) ,接触处有剥饨面,剥蚀面与上、下地层平行的接触关系为假整合接触。
(A) 连续(B) 间断(C) 未遭受剥蚀(D) 持续上升B 37 、假整合接触表示老地层形成以后,地壳曾明显地均衡上升,老地层遭受剥蚀,接着地壳又均衡下降,在剥蚀面上重新接受沉积,形成( ) 的地层。
(A) 老(B) 新(C) 厚(D) 薄D 38 、不整合接触表示在老地层形成以后,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 褶皱隆起并遭受剥蚀,形成剥蚀面。
(A) 岩层(B) 地层(C) 新地层(D) 老地层A 39 、不整合接触表示在老地层形成以后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老地层( ) 并遭受剥蚀,形成剥蚀面,然后地壳下降并在剥蚀面上接受沉积,形成新地层。
(A) 褶皱隆起(B) 起伏不平(C) 水平倾斜(D) 露出水面C 40 、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其岩石性质与古生物演化突变,沉积作用上有间断,新老地层间有广泛的剥蚀面,剥蚀面上常堆积有底砾岩,剥蚀面与上覆地层平行,但披盖在不同的下伏地层之上的接触关系称为( ) 接触。
(A) 整合(B) 假整合(C) 角度不整合(D) 平行不整合C 41 、因为岩浆活动与地壳运动息息相关,所以( ) 接触是地壳运动的证据。
(A) 不整合(B) 假整合(C) 侵入(D) 整合A 42 、侵入接触的主要标志是侵人体与其围岩的接触带有接触( ) 现象,侵入休边缘常有捕虏体,侵人体与其围岩石的界线常常不很规则等。
(A) 变质(B) 量变(C) 渐变(D) 剥蚀D 43 、侵入接触关系说明侵入体的年龄( ) 其直接上覆岩层的年龄,而且在侵入体形成的时期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A) 新于(B) 等于(C) 小于(D) 老于A 44 、古潜山本身与其上面的披覆层呈( ) 接触。
(A)不整合(B)整合(C)连续(D)侵入D 45 、如果古潜山上边的披覆层是( ) 层,古潜山就形成了储集油气的圈闭。
(A) 砂岩(B) 剥蚀面(C) 渗透(D) 非渗透B 46 、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在古地形上形成高低起伏的残丘山头;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被风化剥蚀成洼地。
这些残丘山头被埋藏起来形成的古潜山称为( ) 型古潜山。
(A) 残丘(B) 侵蚀残丘(C) 侵蚀(D) 断块山B 47 、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使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 ) ,称为圈闭。
(A) 地层(B) 地质体(C) 地质环境(D) 油层B 48 、运动着的石油和天然气如果遇到阻止其继续运移的遮挡物,则停止运动,并在遮挡物附近聚集形成( ) 。
(A) 油气田(B) 油气藏(C) 圈闭(D) 储油构造C 49 、圈闭的( ) 就是能够聚集油气。
(A) 唯一特点(B) 首要特点(C) 基本特点(D) 基本构造C 50 、任何一个( ) 都是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A) 地质体(B) 断层(C) 圉闭(D) 构造B 51 、在具备充足油源的前提下,( ) 的存在是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
(A) 盖层(B) 圈闭(C) 遮挡物(D) 岩层B 52 、在具备充足油源的前提下,圈闭的存在是形成( ) 的必要条件。
(A) 油气田(B) 油气藏(C) 遮挡(D) 盖层D 53、在不同的地质环境里,( ) 可以形成各式各样的圈闭。
(A) 地震(B) 火山爆发(C) 地壳平移(D) 地壳运动A 54 、圈闭的成因主要是地壳运动、沉积条件和( ) 环境。
(A) 沉积(B) 圈闭(C) 运动(D) 地壳A 55 、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 ) 圈闭。
(A) 构造(B) 断层(C) 地层(D) 盖层D 56 、构造运动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 ) 圈闭。
(A) 储层(B) 岩性(C) 地层(D) 构造A 57 、构造圈闭是指( ) 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A) 地壳(B) 地层(C) 油层(D) 构造 B 58 、沉积条件的改变是控制( ) 圈闭形成的决定因素。
(A) 断层(B) 地层(C) 岩性(D) 构造D 59 、由于地壳升降运动引起地层超覆、沉积间断、风化剥蚀,从而形成地层角度不整合、地层超覆不整合,且上部若为( ) 地层覆盖,即构成地层圈闭。
(A) 岩性(B) 渗透的(C) 渗透较差的(D) 不渗透C 60 、控制地层圈闭形成的决定因素是( ) 条件的改变。
t 。
,(A) 地层(B) 杓造(C) 沉积(D) 风化C 61 、储集层在横向上发生岩性变化,渗透性岩层变为不渗透性岩层而形成的圈闭称为( ) 圈闭。
(A) 断层(B) 地层(C) 岩性(D) 构造 A 62、由于( ) 环境的变化,造成了岩性尖灭和岩性透镜体圈闭。
(A) 沉积(B) 地理(C) 岩体(D) 气候A 63、岩性圈闭是指储集层在( ) 上发生岩性变化,渗透性岩层变为不渗透性岩层而形成的圈闭。
(A) 横向(B) 纵向(C) 性质(D) 关联D 64 、圈闭实际容量的大小主要由圈闭的最大( ) 来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