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恒医案(修改)
【评读孙文垣医案】施泾阳先生内人痰火案

【评读孙文垣医案】施泾阳先生内人痰火案【评读孙文垣医案】施泾阳先生内人痰火案施泾阳先生内人,年五十八,左胁有痰饮,每升至咽间,即胀闷不知人事,遍身皆胀,不能卧,小水赤。
诊其脉,两寸关洪滑,六部皆数。
予谓此痰火症也,痰生热,热生风,故每发人事不知尔。
乃与牛黄清心①、凉膈丸同黑虎丹服之,夜遂得睡,人事亦安静。
再以二陈汤加滑石、竹茹、郁金、薄荷、黄芩、前胡,加灯芯、生姜煎服,全安矣。
六十【注释】①牛黄清心丸出处《医学心悟》卷四古代剂量牛胆南星(九制者,一两)麝香(五分)珍珠(五分)冰片(五分)黄连(二钱)防风(一钱)荆芥(二钱)五倍子(一钱)桔梗(一钱)元参(三钱)茯神(一钱)天竺黄(二钱)明雄黄(二钱)当归(一钱)煎服法上为细末,和匀,甘草四两煮膏为丸,如龙眼大,辰砂为衣,日中晒干,入瓷瓶中,紧塞,勿走气。
临服薄荷汤化下一丸。
主治:缠喉风,如或顽痰胶固,吐仍不出,咽喉胀闭不通,滴水难入者。
倘人事昏愦,心头温者,急研末灌之。
火中,心火郁结。
【点评】俗语云怪病痰作祟,痰饮一词最早为张仲景首创,痰饮是以病因和症状命名的,由于阳气衰微,水液停聚于人体的某一局部而致病,常见症状有:呕、咳、满、痛、肿、悸、眩等。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泛指各种饮病;狭义的,是指四饮中的痰饮。
《金匮要略》云:“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本则医案主要是痰饮停聚于胁间,但流于四肢,遍身皆肿。
从脉证两寸关洪滑,六部皆数,滑数乃痰热,此滑数必有力。
滑数脉除了主痰热,还主积食比如《伤寒论》第256条曰:“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复载)。
有痰热当治宜清热化痰,牛黄清心丸清热豁痰,凉膈丸泻火通便,黑虎丹主要功效也是清热化痰,尤其适用浊痰停滞于体内。
热去痰消人安,用二陈汤加味善后。
痰火为患,有多种症状表现严重者可能有遍身痰核,比如徐灵胎治疗一例“遍身痰核”症,同时痰饮有热也有寒,寒凝痰核也会造成痰核流注,在上一节李士懋前辈有则医案痰核流注就是寒痰凝于皮里膜外,治以阳和汤温化寒痰。
孙文垣医案——精选推荐

孙文垣医案中医瑰宝苑清·孙一奎撰《赤水玄珠全集》简称《赤水玄珠》,又名《孙氏医书三种》,孙一奎撰。
刊于万历十二年(1584)。
现存刻本有明副本、四库全书本、1914年上海著易堂书局铅印本、198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本等10多种。
全书共37卷,《赤水玄珠》30卷,分76门,论述内外妇儿各科病症,每门再条分缕析,分述因、证、治方、附诸家治验。
本书以明证为主,广辑《内经》及其后170劝余种医著,结合自已经验,编撰成书。
《医旨绪余》2卷,为《赤水玄珠》续编。
上卷44篇,下卷26篇。
集诸家之说,辨论脏腑、气血、经络、腧穴。
阐述太极、阴阳、五行,解释命门、相火、三焦之意。
对前代诸家学说,评述较为公允。
《孙氏医案》又名《孙文垣医案》,5卷。
由子泰来、明来及门人余煌等整理而成。
按孙氏行医地区顺序编写,分《三吴治验》2卷、《新都治验》2卷、《宜兴治验》1卷。
共集医案300多例,各案以时间为序,少叙医理,多论证治,与前两书相辅相成。
《孫氏醫案》五卷,又名《孫文垣醫案》。
由孫氏子泰來、朋來編。
醫案以地名匯集,計三吳治驗二卷,新都治驗二卷,宜興治驗一卷。
總共三百九十八案,各案少?醫理,主要闡發證治,總結了孫氏臨證經驗。
作者孫一奎,字文垣,號東宿,別號生生子,安徽省休寧縣人,生於明嘉靖年間,幼受儒學,十五?後,訪伯兄於括蒼,遇一道士,授以方術,試之有驗,回家後攻讀軒岐遺書及諸大家醫籍,專心一志無間寒暑者三年,又問業於汪石山弟子黃古潭處。
曾挾醫術遍遊各地,廣詢遠覽,訪問名賢,探冥搜奇,其術益精。
萬曆初,客吳興,為人治病多驗,醫名日起。
孫氏三書,是他數十年治學所得和臨證經驗的總結,日積月纍以成。
醫理有闡發,論症有獨見,治病有特色,有「出獨見而著醫緒,輯試方而成玄珠」的稱譽。
1.瓊兄內傷飲食,外感風邪(略...)瓊兄內傷飲食,外感風邪,灑淅惡寒發熱,煩躁不寧,已經表汗瀉吐之後,小水短赤,口渴,腹中疼,夜不能睡,耳聾氣塞,神魂不安,懊?不已。
《孙文垣医案》孙一奎运用二陈汤验案探析

《孙文垣医案》孙一奎运用二陈汤验案探析汪瑶;郭锦晨;胡楠;周瑞【摘要】《孙文垣医案》又名《生生子医案》、《赤水玄珠医案》,系由明著名新安医家孙一奎之子及门人等将其治验按先后顺序汇编而成。
全书五卷共载三百九十八案,其中孙一奎运用二陈汤治验达四十余案。
二陈汤以燥湿化痰为宗旨,孙一奎灵活运用于各种疾病,治多奇效,异曲同工。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页(P14-15)【关键词】孙一奎;医案;二陈汤;运用【作者】汪瑶;郭锦晨;胡楠;周瑞【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92孙一奎是明嘉靖万历年间著名的新安医家,字东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休宁人。
为明代名医汪石山的再传弟子,是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之一。
孙氏行医,以《内经》、《难经》、《周易》为旨,医案辨证精细,立法组方严谨,用药巧而细腻,临证施治,重视脉诊。
《孙文垣医案》中孙一奎广泛灵活化裁二陈汤运用于手足痛、痞满、胃脘痛、头痛、梅核气、三阴疟等症,效验如神,特色独具。
以下兹就孙一奎运用二陈汤治验探析之,以飧读者。
1 二陈汤方证分析二陈汤始见于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四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右为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
方中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湿;橘红之辛,通三焦而消痰利气;茯苓感天地太和之气化,能补先天无形之气[1],渗湿培土;甘草补脾和中;生姜宣壅行滞,除痰止呕[2];乌梅善于止咳化痰,又可佐助君药祛痰而增效[3]。
二陈汤散收相合,体用兼顾,益脾治其本,利气治其标,以燥湿化痰为核心,为治湿痰证之基础方。
2.1 右手疼案“大京兆姚画老夫人”案中患者“年几七十,右手疼不能上头”,因其年老,故时医误以痛风治之,反增口渴烦躁,孙氏据其脉证右手脉浮滑,左平,言其年老湿聚生痰,痰饮久郁而化热,热壅经络,伤其营卫,热极引动肝风,风性善动,善行而数变,阻滞经络,《素问》曰:“痹……其入五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疼久”,故右手疼而不能上举。
从《孙文垣医案》浅析孙一奎临证辨治规律

“ 查 少川 公 年 四十三 ” 案 患者 “ 脉 浮 大无 力 , 悌 其色 ,白 中隐青 ” ,孙 氏认为此 由气 虚 中满所 致 , 言 “ 下 焦 元气 壮盛 , 斯能 升 降变 化 ” , 立 温 补 下焦 之 法 , 用 附子 理 中汤加 砂 仁 、 补 骨脂 、 赤小 豆 、 桂 心 等 数 帖 后渐 愈 。“ 一 书办年 过五 十 ” 案 患者 “ 忽患 下消 之症 ,
2 温补 之法 , 多法 益气健 脾
“ 陈仰山先生 内人” 案患者小产后出现 “ 五更泄
泻, 面虚 浮 ……左 濡 弱 ” , 此为 大 虚且 瘀 血 不 去新 血
年, 治疾多验 , 医技精湛 , 晚年名振三吴。《 孙文垣医
孙 氏急 用温补 之法 , 用人 参 、 白术 、 茯苓 益气 健 案》 是《 赤水玄珠全集》 之一 , 系门人余煌 、 徐景奇及 不 生 , 佐 以姜 炭 、 粉草 、 香附、 丹参 , 四帖后泻 即止 。“ 臧 其 子泰来 、 明来 将孙 氏治 验按 先后顺 序 汇编 而成 , 反 脾 , 案患 者 “ 患 痢 … …大 便 滑泄 不 固 , 舌 映了孙 氏的临证辨治特点[ 2 3 。从《 孙文垣医案》 探析 七 房二 老夫 人 ” , 孙 氏脉 症合 参 , 立升清 降浊 、 补助元 气 其临证辨治规律 , 对提高临床技能和学习孙氏学术思 干 口燥 生疮 ” 想 与治验 大有 裨益 。
. _ .
l 刍 学滋学诼 嚣
医 史 文 献
2o 1 4 V o1 . 15 N o. 4
从《 孙文垣医案》 浅析孙一奎临证辨治规律
S u n y i k u i S me d i c a t i v e r u l e b a s e d o n s y n d r o me d i fe r e n t i a t i o n i n S u n we n y u a n me d i c a l r e c o r d
『中医古籍』孙文垣医案

『中医古籍』孙文垣医案作者:孙一奎朝代:清年份:公元1522~1619年孙序•孙序卷一/三吴治验•万历龙飞二年吴小峰小川目疾•万历甲戌沈中丞案•张孝廉后渠大头疫•吴江孙行人痛风(有发明)•郑都谏公子痘(有发明)•张文学子心病虚弱(有发明)•大宗伯董浔阳翁脾胃疾(有发明)•董龙山夫人便血•马厨疟痢并发(有发明)•吴肖峰令政腹痛(有发明)•大光禄庞太夫人寒热头痛饱闷•光禄公痰火胁痛(有发明)•张思轩夫人心痹(有发明)•马迪庵公内伤腹胀大小便不利(有发明)•潘大司马肠风•马凤林内子隐疾(有发明)•舜田臧公气虚中满•金溪令君臧老夫人大头疫(有发明)•潘见所公半身不遂(有发明)•见所公白浊(有发明)•凌夫人孕•金元岩令眷产后痢•沈别驾夫人产后发热(有发明)•吴太夫人白带•吴北海令政经行四肢累累发块红紫•周刍玉白浊•竹匠妇妊娠吐血胸腹胀痛(有发明)•李妓梦遗咳嗽•金妓时疫•曹镗胸膈不畅•李双痛风•沈别驾门下老仆三阳合病(有发明)•蔡中林内人阳明少阳合病•吴九宜先生早晨泄泻•沈大官左膝肿痛不能起止•沈继庵下痢脱肛内人干霍乱•沈晴岳先生五更耳鸣•潘景宇内人头痛作泻•臧六老上吐血下泻血•臧氏妇脐边痛下痢红白•丁耀川令堂吐血左胯肛门互换作痛•丁文学令姊晕厥•金良美咳嗽吐红潮热左胁不能卧•倪五娘子口眼歪斜•王祖泉令政头痛恶寒汗出如雨•温巽桥子妇滞下•温一渠内人血虚咳嗽•温巽桥二令媳产后胁胀痛白带如脓•温天衢病目吐血•张二娘子孕七月呕吐不止•王敬泉内眷痰嗽腹胀•温南溪内人大便秘结•陈春野公令爱丁奚疳痢•潘敬斋令媳血下筋膜如手大者一二桶•张怀赤公早晨泄泻下元虚寒•臧七房二老夫人痢•蔡乐川令眷头痛如破•周芦汀乃眷胃脘痛卷二/三吴治验•王文川令郎内伤发黄(有发明)•施泾阳先生内人痰火•屠侍轩尊眷产昏愦不知人事•屠学恒乃眷产后作泻•周鉴泉令政伤寒谵语•臧顾渚老先生两耳痒•王南岗咳嗽气涌•张桃津乃政小产后脐下痛•陈光禄五更胸膈饱胀•溧水令君夫人五更倒饱泄泻•李悦斋夫人腹痛谵语如狂鼻衄(有发明)•吴仲峰脾泄•张后溪令孙疮疥发肿•张五桥夫人喘嗽•方东野脊骨痛牵引胸腹皆痛•张净宇发热腹痛泄泻呕吐•张近川胃脘痛•闵文川公肛生一毒脓溃不收口•李古愚胸膈饱闷大便溏泄•姚惠斋夜多泄泻•姚老夫人右手疼•一仆时疫头痛发热•一仆时疫头痛如破•一仆时疫呕吐烦躁口渴•马凤阳咳嗽内热•倪二南内人小水不禁•严柱史令媳腹中有块疼痛•陈鹿塘肠风脏毒大便燥结•张道南内人腹痛•张道南尊堂膈上痰饮痞而恶心•马迪庵内人奇痰症•董老夫人眩晕•张裕斋恶寒发呃•严老夫人胸膈痞闷•王谷泉头眩泄泻汗出不止•方东野两胁痛•一妇怀孕内热咳嗽•一妇心痛唇红虫痛症•倪二南内人小产小腹痛晕厥•倪少南右颊车浮肿疼痛•倪少南内人经行如崩头晕•高仰山内人痔血里急后重•姚娘子小腹疼•张五桥先生令政痰喘咳嗽•徐文学三泉令郎右胁胀痛•王祖泉乃眷遍身痛•费少垣乃眷孕痰喘胎逆•费一吾令政孕子淋•六娘子遍身痛汗大出昏昏如醉•八娘子头痛咳嗽痰多有血•姚弁山内人胸胁痛•李坦渠令子室咳嗽心痛腰疼•周衡宇咯血痰火作痞•张分守腰膝酸痛•郑春寰头痛内热•徐老夫人胸膈痞闷•张丽川咳嗽多痰粪门发•陈仰山内人小产二月而血大下•张溪亭乃眷喉中梗梗有肉如炙脔•张溪亭令媳梦亡过祖母打其背•陈茂之劳倦色欲伤寒•陈五山胃脘痛•吴小峰酒积作痛•沈大参痰饮痞满•王敬泉胸膈饱闷头晕作吐•张二官伤寒•大司马令媳产后晕厥发狂(有发明)•孝廉臧茗泉疟后作痢•包继可先生令眷孕而发疟•一张氏妇心神不足肺经有痰•吴比部公子眼病(有发明)•丘太守令侄筋痿(有发明)•一书办下消•韩佥宪令媳怒后夜卧不安•韩老妇人夜来脐腹痛甚•丁震澜令郎疟母•孙令君令媳产后谵语发热泄泻(有发明)•吴东星先生杨梅风毒(有发明)•潘见所老先生小盛价疳积(有发明)•凌绎泉翁痰火吐红喘嗽•周凤亭湿热壅滞发热烦躁(有发明)•周采石湿热生痰痞闷•又令孙女龟背•闵蜃楼虚损咳嗽令眷痛风奇疾(有发明)•金寄闲令堂痢而胸膈膨胀•徐中宇之妇汗出如雨昏昏愦愦胸膈要人足•金达泉令政孕三月而痢赤白•金元岩赤白痢•金达泉疟痢交作•金寄闲少阳阳明合病为疟•淮阴胡少泉令郎梦遗令爱发热咳嗽又友人奇疾•吴氏妇隐疾(有发明)•染匠之妇肠痈•王祖泉脏毒下血•南都大司马发热燥渴•崔百原公右胁痛右手足痛卷三/新都治验•琼兄内伤饮食外感风邪•程龙邱翁每行动即作热发渴呕恶腰与环跳穴常痛•汪松岗原伤于酒夜分发热咳嗽咯血•族妹经不行者八十日每饮食入腹即疼痛吐出乃止•孙华野喉颊车肿•显兄每辛苦及酒多则咯血数口•吴遂兄湿热发黄•族侄明之痰火上逆大吐痰沫因而呕血一涌数碗(有发明)•族嫂程氏肺痈•侄媳叶氏身面四肢浮肿•族侄孙伍仲善饮好内小便血淋疼痛•令眷吐红发热•亮卿令爱右目红肿•太学少竹眼红肿胀•一仆妇产后恶露不尽腹中作痛•程好吾令孙右耳后生毒肿痛•华岳令堂右手臂肢节胀痛•程两峰令眷血痢•程七护兄脐腹右边疼痛小水不利呕吐不进食•程社贵兄醉后御色次早胃脘痛极•汪松岗令眷左胁痛咳嗽内热•赞皇令堂产后左胁痛甚•许少峰中风先兆•朱宅女眷热入血室•孙熙宇肢节肿痛痰多呕恶病多梦鬼•爱泉伤风咳嗽声哑右边不能贴席•侄妇戴氏有妊五月忽血大下午后发热•灵岳乃眷胃脘疼痛头晕舌麻•吴人峰先生内人两胁胀急痛抵胃脘•陈铁兄内人产后腹痛发热下痢脓血•程妪年八旬头晕脚软大便溏泄小水淋沥•程道吾先生令眷夜魇而惊时常晕厥•一仆妇瘟疫以劳食复作•程方塘年六十四风瘫不能步者三载腿肉尽消•汪省吾疟三日一发发于夜•汪东之丈七月初旬虚阳口疮(有发明)•令眷妊中咳嗽•吴东渠疟后虚惫•吴西源令眷以艰子多郁多思肌肉尽削皮肤燥揭遍身生疮体如火燎•族嫂程氏环跳穴边肿痛寒热并发不能动止•恒宇疮后遭跌环跳脱出不能复收•侄孙女周岁发慢惊•程少湖以饮生酒面浮胸胀•吴斗一原有肠风又感风邪发热多痰腹痛下痢•堪舆张锡泉先生左胁皮里膜外疼痛•族侄云岳偏坠脐腹腰俞胀痛•一妇妙龄感风寒致成鼻渊•程两峰瘀血发黄吐出秽恶如烂猪肺状大便色如墨(有发明)•予表嫂小产后腹痛晕厥•陈士美伤寒热症漏底(有发明)•程松逸兄酒疸•仲谏患跨马痈(有发明)•一妇咳嗽痰中有红•族侄春温鼻衄寒战•汪氏妇腹胀如斗•仲登阳症似阴(有发明)•汪希明性躁痰火咳嗽吐红•祝弘吾潮热咳嗽汗流不止•汪宥翁老年劳倦感冒胸膈大热而痞•汪链兄内人经水紫黑血块不止•程相如令政妊发寒热•余文台壮年咳嗽吐红•邵伯成女经行而浴感冒大发寒热呕吐烦躁•金氏妇血崩后四肢浮肿•张云门令郎囊痈•朱宅内眷怀妊受惊而成子悬(有发明)•胡邻泉女吐血潮热•汪思石令堂怒后晕厥•侄孙君实遍身筋骨痛如虎啮•叶子黑内人疫后虚惫•孙如亭令政右眼突生白泡二寸余呕吐眩晕(有发明)•吴勉斋腹痛欲死(有发明)•黄颐斋内子产未弥月醉犯房事血来如崩•程心章兄颊腮红肿•程六十喘后发肿•程七护丈发热背痛伏梁积块下痢红白•程孺人黄氏春温过时热病•程有望孺人月汛当止不止•上舍近洲胸膈胀痛(有发明)•黄源金先生内人吐血泄泻发喘(有大发明)•孙合溪翁八旬而发寒热咳嗽汗出不止呃呃连声•孝廉方叔度令嫂江氏胀满•吴天威丈便痈(有发明)•文贵者明疫漏底发热谵语(有发明)•钟泽程梦奎孺人哭子过伤因发寒热(有发明)•歙潜口汪召南丈令郎蛊胀(有发明)•岩镇郑景南丈痰饮积块跳动不止(有发明)卷四/新都治验•孙子元疮后沐浴鼻出红涕面足浮肿•一妇食积痰饮瘀血流于下部左跨脐腹胀痛•恒宇令堂左肩筋搐肿痛•孙君锡头痛胸背胀饮食作吐咳嗽•孙尔嘉内人三妊而三小产•孙薇垣内人咳唾红痰•戴万奇丈中痰后而右手不能动•族文学内眷头痛玉户撮急肛门逼迫遍身皆疼•梓林兄内眷右手痛风小水频迫•一妇经闭三月泄泻嘈杂吐酸•程氏妇下午喉痛痰多晕厥•汪兄时疫热病汗出不止•何明吾时疫食复不省人事循衣摸床•孙元素春温食复发斑•孙安饥劳感疫食复发斑•一人喉痛夜卧气壅面足浮肿•何洗心虚寒肾泄•程湘孺人鼻衄后眩晕嘈杂呕吐清水•孙君孝春温误作阴虚治•一仆妇头疼喉痛咳嗽呕恶胸膈作胀•族侄妇范氏乳痈•表侄女黄氏孕七月患血痢•程氏妇小产后患赤痢•孙竹野受暑作吐又伤酒面身黄胆•程菊泉暑月喘嗽•程应祯兄咳吐红痰胸背胀痛眩晕•虚山内人胸胁胀痛五更嘈杂•一妇暑月小便不利玉户肿大便血•弟妇戴氏脐腹痛白带如注里急后重下痢赤白•族弟应章胃脘当心而痛•弟淑南三阳合病暑症•一富妇转脬•文约孺人八十三胃脘疼痛•应章弟三阴疟•程好吾春温•程氏妇屁从子户出•族子应章之弟十月发三阴疟•吴中岳孺人疫后坏症•鲍子五保时疫耳聋泄泻•仆子孙守中麻后咳嗽无痰唇浓声哑•仆子得贵春温头痛•元素侄令政春温后经水适止•朱氏子天送时疾头疼身若燔炭•朱桃源内人胃脘痛常苦梦遗经水一月二至•桂亭大兄痰积瘀血作痛•熊二官疫后食复•堂弟东里内子咳嗽吐红•程竹坡内人年六十瘟疫昏愦•程内眷新寡七日染疫适值梦泄神昏谵语•太学从明滞下纯血(有发明)•查少川喘后肿胀(有发明)•夏益吾肢节肿痛手足弯痛肿尤甚•初阳侄内人肺痈•仲木内人气喘作胀•侄孙女十岁大便脱肛鼻中出血•唐岩祈患痢赤白腹胀气喘四肢冷阴囊肿•侄婿陈东山患休息痢下皆紫血•陈氏妇肠鸣腹痛合目汗出下午潮热•九德侄耳鸣•陈觉宇上盛下虚合目乱语痰火吼喘•程绍溪中年患鹤膝风(有发明)•堂嫂程氏喉间有物如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一妇产后咳嗽发热咳出之痰色黑而臭•表嫂孀居二十年右瘫不能举动神情恍惚乱言多悲泣•桂亭大兄坠轿后腰胁胀痛•堂嫂王氏吐紫黑血块足跟肿痒痛•弟妇程氏孕五月痢下脓血•嫂汪氏头疼遍身痛痢下赤白•仲气虚中满(有发明)•朱怀竹杨梅毒瓦斯内攻上迫于肺将成肺痈下流阴囊囊溃见子•查良本兄令眷每饮食悉从背后而下•后溪大兄孺人戴氏患血痢(有发明)•邵敬圃乃眷胃脘痛•苏望台患疟(有发明)•汪氏妪寒痰壅滞•徐客兄子筋痿风•邵老封君手足麻而无力•程巢父乃郎痢后风(有发明)•叶润斋心膈嘈杂好啖肉尤好鸡腹大痛虫症也•程相如令政孕七月患痢•程晓山中风先兆(有发明)•程晓山令郎麻后疳症•一妇疫后虚寒•从献长郎七岁患痢疾后成疳(有发明)•侄孙子忠痢下红脓如烂鱼肠腹大痛日夜百次•元素内人双胎难产(治奇)•邵马兄患呕吐所吐皆如烂猪肺•许卓峰上吐血下溲血咳嗽声哑•族嫂汪氏患痢赤白呕吐痰涎粒米不进二月•邵来仪丈令眷咳吐红痰如桃花脓色•程玄祖兄春温食复僵寝如尸(有发明)•汪郎兄虫痛•查景川气虚疮疥•程玉吾内人妊七月内吹•一黄氏妇受身足月发痫•吴见南令郎心脾痛•又令郎八岁疳积虫痛•侄女八岁腹高于胸咳嗽呕吐甚则喷血•从兄HT年五旬左胁痛手足抽搐不能步履•小童上达脾虚发肿•族侄良诠血痢腹痛(有发明)•一妇胸膈有痰大便泄泻大发寒热•从弟妇程氏右胁痛不能睡背心疼胸膈作梗痰中有血•黄怀虚原患吐血又咳嗽呕吐左胁不能着席•一族姐年六十咳嗽口渴常吐蛔虫•侄妇戴氏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一发必七日•老仆来兴痰火上壅胸胁背心胀痛•一妇生女不生子多思郁小便秘而不通转脬症也(治奇)•昆池太学内人牙痛一晚晕厥三次•一仆妇难产子宫坠出户外半月不收(治奇)•侄孙媳程氏体肥经闭者八年•熊成八官早起行路眼见邪火两团滚来大被惊骇•从侄中叔太学以暑月赴南雍一日转斑出•程达庵四媳戴氏产半月而腿疼卷五/宜兴治验•徐学士检老患肠风下血数桶后委顿而右胁极痛(有发明)•吴仪制主政尚卿先生患肺经痰火症更兼鼻衄•宜光令君宋太夫人病胸腋胀痛予诊左部俱散乱无绪两尺无神予断不治•吴宫詹少溪先生以酒积致胃脘疼又加腰眼足跟肢节皆疼•宜兴令君胡太夫人七十二脾泄十五年不愈又加吐红咳嗽多痰痰不易出(有发明)•曹同府东岗先生患右胁痛予以脉知其伤风伤食所致•宜兴令君胡镜阳公上焦浮热胃中食积痰饮又因劳心动火头面疮疖作疼•吴鹉源先生咳嗽口干腹中如火滚动不思饮食右胁痛•吴鹤洲如夫人胃脘痛百治不效目为怪疾予作肝脾相胜之症治而愈•曹宜岗常梦遗予语以神志不足又疝气嘈杂食硬喉中作梗•吴荆樵文学疝气半年两跨结核硬痛•吴鹤洲先生中焦有痰肺气不足发疟热多寒少口渴小水不利体倦头痛•吴雪舫先生左胁下红块大如鸡子旁有小菩蕾作疼予作肝胆两经有热毒治而愈•吴孝廉球泉先生心血不足胃中有痰下元阳气不充•李思椿胸膈胀痛痰有紫色瘀血•吴双泉公病阳亢阴微之候上盛下虚•李寅斋先生患血淋小水艰涩难出窍痛不可言二年不愈•徐熙宇文学内眷前后心痛耳鸣眩晕呕逆吐酸四肢酸软•汤简庵封君素善饮致发肠风且心肾不交•吴仰玄先生患胃脘痛痛彻于背痛时冷汗如雨•粳芝岗文学酒后近内行采战之法致成血淋•吴中翰汉源先生肠风下血腹中微痛•吴大柱史安节公脾肺二经有痰火中焦有湿热流于膀胱为淋浊•吴官詹少溪翁有酒积而频伤怒致右胁之火冲上作痛耳鸣眩晕大便艰涩•吴孝廉球泉公内人痢疾后感寒而经至发热口渴遍身疼等症•吴西云先生庶母筋骨无力不能起止将成痿症•蒋近思令郎胁痛气促胸满喉疼痰有血屑下午潮热•徐学士检老正月食新蒜炒肉而又冒风寒咳嗽喉疼声哑(有发明)•万肃庵先生令郎发热旬日口渴舌干色如沉香•大宗伯万履老夫人右胁痛咳嗽喉干间吐红肠鸣泄泻•白仰云先生令眷触怒晕厥手足冷汗如雨气息微闭门合目静坐一时始定•吴心逸先生之使患劳倦伤寒•吴文学霁阳先生以积学劳心而心肺之神不足•宜兴令君胡镜阳公夫人患阴虚阳搏之候•太史徐检老向苦疝而妨生育(有发明)•吴宫詹少溪翁以长君秋捷受贺过劳而伤饮食•吴别驾勉斋翁体丰腴连跌而口眼歪邪左手足不能动•少冢宰徐检老以贺寿而臀生痔痈(有发明)•宫詹吴少翁患痢赤白兼下里急后重(有发明)•臧少庚年五十饮食不顺利喉管中梗而难下•程石洲乃眷因产难子死忧闷小腹有块作痛复因多食圆眼腹益大胀坚如石大如斗气促不安•吴鹤洲先生太夫人八十六原有痰火大便日三四行夜两起肠鸣脐腹膨胀。
孙文垣医案(3)

孙文垣医案(3)潘大司马肠风潘大司马公,尝有肠风之疾。
八月丁祭,学博馈鹿血,食之而血暴下。
致予治,用槐角子五钱,黄连、枳壳、地榆、贯众各三钱,一服而止。
大司马善其方,书之粘壁间,遇有便血者,辄根据方药之,无不立愈。
喜甚,鼓腹谓诸子曰∶往而姨之疾,族医无不言必死,孙君独能生之,神哉!进乎技矣。
予曰∶昔扁鹊有言,予非能生死人也,此当自生者,越人使之起耳。
予何能,亦张安人当自生也。
大司马公由是益重予,病无巨细悉任之,而予亦得尽其术云。
马凤林内子隐疾(有发明)迪老之子凤林,见予起乃翁疾,乘间语曰,内子包有隐疾,每月汛行,子户傍辍生一肿毒,胀而不痛,过三五日,以银簪烧红针破,出白脓盏余而消,不必帖膏药而生肉,无疤痕。
初间用针刺,近只以指掐之,脓即出,但汛行即发,或上下左右而无定所,第不离子户也。
于今八年,内外科历治不效,且致不孕,先生学博而思超,幸为筹之。
予沉思两日而悟曰∶此中焦湿痰,随经水下流,壅于子户也。
经下而痰凝,故化为脓,以原非毒,故不痛。
用白螺蛳壳火锻存性为君,南星、半夏为臣,柴胡、甘草为佐,面糊为丸,令早晚服之,未终剂而汛行不肿,次年生女。
舜田臧公气虚中满舜田臧公,吴车驾涌澜公岳也,年将六旬,为人多怒多欲,胸膈痞胀,饮食少,时医治以平胃散、枳术丸、香砂丸,不效,复以槟榔、三棱、莪术之类日消之,而大便溏泻,两足跟踝皆浮肿,渐及两手背。
医又以其手足浮肿而认为黄胖者,以针砂丸与之,肿益加,面色黄且黑。
自二月医至八月,身重不能动止,又有以水肿治者。
车驾公雅善予,因延诊之。
脉沉而濡弱,予曰∶此气虚中满症也,法当温补兼升提,庶清阳升,则大便可实;浊阴降,则膈胸自宽。
以人参、白术各三钱,炮姜、回阳、陈皮各一钱,茯苓、黄各二钱,泽泻、升麻、肉桂、苍术、防风各七分,三十帖而安。
客有疑而诘予曰∶此症,诸家非消导则淡渗,而先生独以温补收功,腹中积而为满为肿者,从何道而去也?予曰∶胀满非肿满比也,故治不同。
肿满由脾虚不能摄水,水渗皮肤,遍身光肿。
《孙文垣医案》妇科诊治特色探微

在治 疗 思 虑太 过 , 精 血 虚耗 , 神 魂 无 主之 不 寐 时 ,
吴澄 就 提 到 “ 即有微痰 微火 , 皆不 必 顾 , 只 宜 培 养 血 气, 血气 复 , 诸 症 自退 。若 兼顾 而杂 治之 , 病 必难愈 , 渐
《 黄帝 内经 》 “ 治 病必 求 于本 ” 的思想 , 认 为不 寐 一证 皆 由精 血不 足 , 心气 亏虚 , 心 神 不 安所 致 , 治疗 上 以培 养
气血 为首 要原 则 , 以养 心 汤 、 酸 枣 仁汤 、 加减 茯 苓 补 心
汤治 之 。
寐、 热渴不 寐 、 怔忡 不 寐 、 痰 涎不 寐 、 忿 怒不 寐 、 饮浓 茶 不寐、 心 事烦 扰不 寐 、 产后不寐 1 2种证 型 。并 对 每种
中
・
医
药
学
报
2 0 1 4年 l 0月 第 4 2卷 第 5 期
Vo 1 . 4 2, No . 5, Oc t . 2 0 1 4
1 5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c t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o l o g y
及 忽 寐 忽醒 , 而 为 神 魂不 安 者 , 皆 以 养 营气 为 主 。 ” 认 为 内伤 不寐 皆 由营卫失 和 、 阳不入 阴所 致 , 治 疗 以养 营
至元 神俱 竭 , 不 可 救矣 。 ” 认 为 精 血 亏虚 是 导致 不 寐 的 根本 原 因 , 治疗 上要 以健 脾 生 血 , 滋 阴益 肾 , 养 血 荣 心 为原 则 , 摒弃对 其他 杂症 的治疗 , 以防 出现元 神俱竭 的 危重 征象 。在 治 疗 产 后 不 寐 时 , 吴澄也提到 “ 凡 病 后
《孙文垣医案》(全本)

《孙文垣医案》(全本)作者:孙一奎朝代:清年份:公元1522~1619年孙序盖士君子有济世之心者,必托经世之术以运之,遇不遇无论也。
何也?得时而驾,则宇内之休戚利害,隐然共之,视其患若切于身之疾痛痒,不措之安全不止。
此士君子之心,得位以行之者也。
不幸不获遇,泽不及物,而心不得施,有志君子,往往怀其道而隐于医。
故是昔人谓济人利物,无位者不能,惟医以救死扶生为功,故业之者,可以推不忍之心及于物,而于道有益。
有味乎其言之也。
然医岂易言哉?吾闻其宗旨,自《内经》、本草以来,书之藏于有司者,一百七十九家。
非博通巨儒,超悟上哲,专攻其业,何能探讨?洞明其阴阳、寒热、静躁、虚实,消息盈缩之奥,而措之行事。
夫人之待命于医,生死攸系,乃以未谙浅薄者尝试之,其不贼人之命者几希。
医以济人,至于贼人,可不畏耶!此医之所以难言也。
余顷多病,谒告山居,尝叹济物之衷未措于用。
顾思延医以求济其身。
然而医之良者,苦不一遇也。
乃壬申仲秋,吴君柳溪,谈新安海阳有孙君东宿者,医可谓称良矣。
余亟请而相印证之,耳其论乎《素》、《难》之旨,而表里夫张、刘、孙、李、丹溪、伯仁诸家。
其视余疾也,未投药,先谈余之经络、色脉、机能,与受病之自,即勿药而余病爽然若失。
及详察其端方之度,沉着之思,渊渊之阃奥,则杳焉莫竟其涯。
非所谓深于道而隐于医者耶!余因诘之曰∶神农尝百草,先天而命之药,黄帝、岐伯,后天而着之经。
此天以神授,圣以神符,不可及矣。
嗣后若和、扁、华佗、淳于意、仲景、思邈、河间、东垣、朱、滑,莫不HT 弄化机,制人命于掌上,术亦神也。
何今日之事是业者,不能踵其芳躅耶!抑世代之不同也?孙君勃然曰∶古今人非不相及,用心殊尔!宋儒有言,古之仁者为人,今之仕者为己。
不佞亦谓古之医者为人,今之医者为己,道不同而受病一也。
夫士君子之视天下,与吾身血脉相流通,天下病,若之切身,天下安,则惬然而无恨。
虽以道为药石者,其济宏,以医为道术者,其济狭,其心一也。
故古之医也,以救死扶生之心,其业专而用方也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文恒医案:灵岳乃眷,胃脘疼痛,手心热,头晕,舌麻,两阳痛,背心亦胀,内热而外恶寒,必厚被盖覆,得微汗乃解。
陈汤加桔梗、杏仁、桑白皮、枳壳、青皮、白芥子、萝卜子、芩,煎服两帖,舌竟不麻。
晚因食鸡过多,膈上气滞。
二陈汤萝卜子、枳实、山楂、川芎、香附、酒连,调理痊愈。
孙氏认为:痰饮为病,所感不同。
有因气脉郁塞而得之者;有因脾胃虚弱,不能运行水谷而得之者:有因痛饮饱食,停滞胃中而得之者,所感不同,病变甚多。
《医旨续余》:有气郁生痰者,严用和云:人之气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
是以治痰,必先利气者,谓痰之所以来,皆由七情郁结,气道不清,气积生涎。
令利其气,使郁结开,而气道顺,抑何痰饮之有。
《赤水玄珠》:“舌痹或麻,此因痰气滞于心包络。
舌无故自痹者,不可作风热治,由心血不足,用理中汤合四物汤治之。
《赤水玄珠·眩晕门》:清眩化痰汤,痰火上攻,作眩,及气不降,胸滞者
川芎酒芩各一钱半白茯苓橘红各一钱二分桔梗枳壳各一钱
甘草四分
此医案核心句在于内热而外恶寒
内热从哪里来?《诸病源候论》:夫患热者,皆由血气有虚实。
邪在脾胃,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风邪不得宣散,因而生热,热搏于腑脏,故为病热也。
痰饮之为病,或脾胃虚弱或痛饮饱食或气脉郁塞,总归是人之气道不顺,故津液不行,故而痰饮从生。
痰饮生则三焦之道不畅,气不行则停,故停滞而化火,与气有余便化火有异曲同工之妙
气滞痰凝则胃痛,痰阻中焦,气道不通于上,清阳困组故头晕
气滞不行则化火,火性炎上,挟痰上侵入舌络则舌麻
盖四肢为诸阳之本,且受脾主,其阳气本足,又阳盛内热,因其病仅在中上二焦,未及下,故只手心热
两阳及背心胀痛者,皆因气不顺也
丹溪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孙氏以二陈汤加减,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
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橘红利气;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渗湿;为臣。
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也。
又加以诸痰气药,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痰满消,气通则痛刺止。
故药到病除
胃脘痛
《灵枢·胀论》: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东医宝鉴·胃脘痛》:“痰饮胃脘痛。
胃中若有流饮清痰作痛,腹中辘辘有声,及手足寒痛,或腰膝背胁抽掣作痛。
《诸病源候论》:痛者,由腑脏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募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
其有阴气搏于阴经者,则腹痛而肠鸣,谓之寒中。
是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者也
头晕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
《灵枢·海论》认为“脑为髓海”,而“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眩晕一病以虚为主。
《丹溪心法·头眩》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
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
《医宗金鉴》曰:眩晕者,痰因火动也。
《景岳全书》:盖无痰不能作眩,虽因风者,亦必有痰。
手心热
《内外伤辨惑论》:外感手背热,手心不热;内伤手心热,手背不热
舌麻
丹溪曰:麻是气虚,木是湿痰死血,然则曰麻、曰木,以不仁中而分为二也。
《疡医大全》卷十五:“舌痹者,强而麻也。
乃心绪烦扰,忧思暴怒,气凝痰火而成。
《嵩崖尊生书》卷六:血虚亦舌麻,火痰居多。
”
《证治汇补·麻木章》:“脾肾亏,湿痰风化乘间而入,均系舌本麻木。
莱菔子
朱震亨: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
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桑白皮
《本草纲目》:桑白皮专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
《药性解》:味辛甘,性寒,无毒,入脾、肺二经。
肺气有余、虚劳客热、瘀血
停留、吐血热渴,止嗽消痰,开胃进食
白芥子
《本草纲目》: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
《本草备要》:宣,利气豁痰。
辛温入肺。
通行经络,温中开胃,发汗散寒,利气豁痰,消肿止痛。
痰行则肿消,气行则痛止。
枳实
《本草衍义补遗》:枳实泻痰,能冲墙倒壁,滑窍泻气之药也
黄芩
朱震亨:黄芩降痰,假其降火也。
凡去上焦湿热,须以酒洗过用。
《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诸失血
黄连
《药类法象》: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
山楂
《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本草求真》: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止属消导之健矣
香附
《本草正义》:香附,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
姜汁炒则化痰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