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一

临证指南医案一临证指南医案一清·叶天士建档:中国医药学院学士後中医学系高尚德主任临证指南医案卷一中风钱,偏枯在左。
血虚不萦筋骨。
内风袭络。
脉左缓大。
(肝肾虚内风动〔。
制首乌(四两烘〔、枸杞子(去蒂二两〔、归身(二两用独枝者去梢〔、淮牛膝(二两蒸〔、明天麻(二两面〔、三角胡麻(二两打碎水洗十次烘〔、黄甘菊(三两水煎汁〔、川石斛(四两水煎汁〔、小黑豆皮(四两煎汁〔,用三汁膏加蜜,丸极细,早服四钱,滚水送。
陈,肝血肾液内枯,阳扰风旋乘窍,大忌风药寒凉。
炒杞子、桂圆肉、炒菊花、炙黑甘草、黄(去心〔、牡蛎。
金,失血有年,阴气久伤,复遭忧悲悒郁,阳挟内风大冒,血舍自空,气乘於左,口肢麻舌暗无声,足痿不耐行走,明明肝肾虚馁,阴气不主上承,重培其下,冀得风熄,议以河间法。
熟地(四两〔、牛膝(一两半〔、萸肉(二两〔、远志(一两半炒黑〔、杞子(二两〔、菊花(二两炒〔、五味(一两半〔、川斛(二两四钱〔、茯神(二两〔、淡苁蓉乾(一两二钱〔,加蜜丸服四钱。
沈四九,脉细而数,细为脏阴之亏,数为营液之耗,上年夏秋病伤,更因冬暖失藏,入春地气升,肝木风动,遂令右肢偏痿,舌本络强,言蹇,都因根蒂有亏之症,庸俗泄气降痰,发散攻风,再劫真阴,渐神愦如寐,倘加昏厥,将何疗治,议用仲景复脉法,(液虚风动〔。
复脉汤去姜桂,又操持经营,神耗精损,遂令阴不上朝,内风动跃,为痱中之象,治痰攻劫温补,阴愈损伤,枯槁日甚,幸以育阴熄风小安,今夏热益加发泄,真气更虚,日饵生津益气勿怠,大暑不加变动再商调理,固本丸去熟地加北味。
天冬、生地、人叁、麦冬、五味。
金六九,初起神呆遗溺,老人厥中显然,数月来夜不得寐,是阳气不交於阴,勿谓痰火,专以攻消,乃下虚不纳,议与潜阳。
龟腹甲心、熟地炭、乾苁蓉、天冬、生虎胫骨、淮牛膝、炒杞子、黄柏。
卢,嗔怒动阳,恰值春木司升,厥阴内风乘阳明脉络之虚,上凌咽喉,环绕耳後清空之地,升腾太过,脂无以营养四末,而指节为之麻木,是皆痱中根萌所谓下虚上实,多致巅顶之疾,夫情志变蒸之热,阅方书无芩连苦降羌防辛散之理,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也(阳升热蒸液亏〔。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临证”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以及病史等,结合所学的医学知识和经验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临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医学的独特之处。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医案来讲解临证施治的过程。
病例描述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自述患有头晕,头痛,口干,易口渴,小便短赤,舌干口渴,纳谷欠佳,大便稀溏,腰膝酸软,心烦不宁,口苦等症状。
经由体格检查,查出尿频、舌质偏红、苔黄等。
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体征,结合中医辩证的原则,可以初步诊断为“阳明热盛证”。
辨证论治1.祛火清热–处方:生地、知母、石决明、麦冬。
–功效:生地、知母入心肺二经,清热泻火;石决明清热利水;麦冬润肺生津,解表和里。
2.通腑泄热–处方:大黄、芒硝、黄连、秦皮。
–功效:大黄通腑泻热,芒硝芒硝安神泄火;黄连明确药毒,秦皮清热祛湿。
3.调理中气–处方:参、黄芪、茯苓、甘草。
–功效:参、黄芪益气生津,固表护胃;茯苓利水消肿,理气安神;甘草调和各药之间。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头晕、头痛、口干等症状明显减轻,尿频、口苦等症状逐渐消失。
舌苔开始出现淡白,脉象逐渐平和有力。
继续调理一个周期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体质明显改善。
临床经验在临证施治中,中医医生需要准确把握患者的症状表现和体征,结合中医理论和医案经验,以求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针对症状施治,还要注意调理整体气血阴阳的平衡,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中医临床实践中,临证指南医案如同明灯指引,为医生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
只有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医案,医生才能在临床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结语中医治疗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临证施治是中医的核心之一。
希望广大中医医生能够不断积累经验,深入学习中医理论,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以上仅为一个具体的医案分析,希望可以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帮助,祝愿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临证指南医案一

临证指南医案一清·叶天士建档:中国医药学院学士後中医学系 高尚德主任临证指南医案卷一中风钱,偏枯在左。
血虚不萦筋骨。
内风袭络。
脉左缓大。
(肝肾虚内风动〔。
制首乌(四两烘〔、枸杞子(去蒂二两〔、归身(二两用独枝者去梢〔、淮牛膝(二两蒸〔、明天麻(二两面〔、三角胡麻(二两打碎水洗十次烘〔、黄甘菊(三两水煎汁〔、川石斛(四两水煎汁〔、小黑豆皮(四两煎汁〔,用三汁膏加蜜,丸极细,早服四钱,滚水送。
陈,肝血肾液内枯,阳扰风旋乘窍,大忌风药寒凉。
炒杞子、桂圆肉、炒菊花、炙黑甘草、黄 (去心〔、牡蛎。
金,失血有年,阴气久伤,复遭忧悲悒郁,阳挟内风大冒,血舍自空,气乘於左,口 肢麻舌暗无声,足痿不耐行走,明明肝肾虚馁,阴气不主上承,重培其下,冀得风熄,议以河间法。
熟地(四两〔、牛膝(一两半〔、萸肉(二两〔、远志(一两半炒黑〔、杞子(二两〔、菊花(二两炒〔、五味(一两半〔、川斛(二两四钱〔、茯神(二两〔、淡苁蓉乾(一两二钱〔,加蜜丸服四钱。
沈四九,脉细而数,细为脏阴之亏,数为营液之耗,上年夏秋病伤,更因冬暖失藏,入春地气升,肝木风动,遂令右肢偏痿,舌本络强,言蹇,都因根蒂有亏之症,庸俗泄气降痰,发散攻风,再劫真阴,渐神愦如寐,倘加昏厥,将何疗治,议用仲景复脉法,(液虚风动〔。
复脉汤去姜桂,又 操持经营,神耗精损,遂令阴不上朝,内风动跃,为痱中之象,治痰攻劫温补,阴愈损伤,枯槁日甚,幸以育阴熄风小安,今夏热益加发泄,真气更虚,日饵生津益气勿怠,大暑不加变动再商调理,固本丸去熟地加北味。
天冬、生地、人叁、麦冬、五味。
金六九,初起神呆遗溺,老人厥中显然,数月来夜不得寐,是阳气不交於阴,勿谓痰火,专以攻消,乃下虚不纳,议与潜阳。
龟腹甲心、熟地炭、乾苁蓉、天冬、生虎胫骨、淮牛膝、炒杞子、黄柏。
卢,嗔怒动阳,恰值春木司升,厥阴内风乘阳明脉络之虚,上凌咽喉,环绕耳後清空之地,升腾太过,脂无以营养四末,而指节为之麻木,是皆痱中根萌所谓下虚上实,多致巅顶之疾,夫情志变蒸之热,阅方书无芩连苦降羌防辛散之理,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也(阳升热蒸液亏〔。
《临证指南医案》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临证指南医案》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临证指南医案》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临证指南医案》是中医医案著作。
临证指南医案一

临证指南医案一清·叶天士建档:中国医药学院学士後中医学系高尚德主任临证指南医案卷一中风钱,偏枯在左。
血虚不萦筋骨。
内风袭络。
脉左缓大。
(肝肾虚内风动〔。
制首乌(四两烘〔、枸杞子(去蒂二两〔、归身(二两用独枝者去梢〔、淮牛膝(二两蒸〔、明天麻(二两面〔、三角胡麻(二两打碎水洗十次烘〔、黄甘菊(三两水煎汁〔、川石斛(四两水煎汁〔、小黑豆皮(四两煎汁〔,用三汁膏加蜜,丸极细,早服四钱,滚水送。
陈,肝血肾液内枯,阳扰风旋乘窍,大忌风药寒凉。
炒杞子、桂圆肉、炒菊花、炙黑甘草、黄 (去心〔、牡蛎。
金,失血有年,阴气久伤,复遭忧悲悒郁,阳挟内风大冒,血舍自空,气乘於左,口肢麻舌暗无声,足痿不耐行走,明明肝肾虚馁,阴气不主上承,重培其下,冀得风熄,议以河间法。
熟地(四两〔、牛膝(一两半〔、萸肉(二两〔、远志(一两半炒黑〔、杞子(二两〔、菊花(二两炒〔、五味(一两半〔、川斛(二两四钱〔、茯神(二两〔、淡苁蓉乾(一两二钱〔,加蜜丸服四钱。
沈四九,脉细而数,细为脏阴之亏,数为营液之耗,上年夏秋病伤,更因冬暖失藏,入春地气升,肝木风动,遂令右肢偏痿,舌本络强,言蹇,都因根蒂有亏之症,庸俗泄气降痰,发散攻风,再劫真阴,渐神愦如寐,倘加昏厥,将何疗治,议用仲景复脉法,(液虚风动〔。
复脉汤去姜桂,又操持经营,神耗精损,遂令阴不上朝,内风动跃,为痱中之象,治痰攻劫温补,阴愈损伤,枯槁日甚,幸以育阴熄风小安,今夏热益加发泄,真气更虚,日饵生津益气勿怠,大暑不加变动再商调理,固本丸去熟地加北味。
天冬、生地、人叁、麦冬、五味。
金六九,初起神呆遗溺,老人厥中显然,数月来夜不得寐,是阳气不交於阴,勿谓痰火,专以攻消,乃下虚不纳,议与潜阳。
龟腹甲心、熟地炭、乾苁蓉、天冬、生虎胫骨、淮牛膝、炒杞子、黄柏。
卢,嗔怒动阳,恰值春木司升,厥阴内风乘阳明脉络之虚,上凌咽喉,环绕耳後清空之地,升腾太过,脂无以营养四末,而指节为之麻木,是皆痱中根萌所谓下虚上实,多致巅顶之疾,夫情志变蒸之热,阅方书无芩连苦降羌防辛散之理,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也(阳升热蒸液亏〔。
临证指南医案虚劳吴二八案翻译

临证指南医案虚劳吴二八案翻译
摘要:
1.临证指南医案概述
2.虚劳吴二八案概述
3.虚劳的病因及症状
4.临证指南医案对虚劳吴二八案的诊断和治疗
5.结论
正文:
一、临证指南医案概述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汇集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的经典医书,其内容涵盖了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本书以实际病例为基础,详细阐述了中医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对现代中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虚劳吴二八案概述
虚劳吴二八案是《临证指南医案》中的一个典型病例,患者吴二八,男性,年龄不详,因虚劳症状就诊。
虚劳是中医学上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等,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劳累过度、饮食不节、病后失调等。
三、虚劳的病因及症状
虚劳的病因包括:劳累过度、饮食不节、病后失调、失血、伤阴等。
虚劳的症状表现为:气短、乏力、面色苍白、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
虚劳病情
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肢体痿弱、脉象细弱等症状。
四、临证指南医案对虚劳吴二八案的诊断和治疗
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对虚劳吴二八案的诊断为肝肾阴虚,阳扰风旋。
治疗上采用滋阴养血、益气安神的方法,选用的药物有制首乌、枸杞子、当归身、淮牛膝、明天麻、三角胡麻、黄甘菊、川石斛、小黑豆皮等。
治疗方法为水煎药汁,加入三汁膏和蜜,制成丸药,早晚各服四钱。
五、结论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中医经典,对虚劳吴二八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药物。
虚劳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其病因和症状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关于对耳鸣耳聋的认识
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胆络脉阻附于耳。
体虚失聪治在心肾,邪干窍闭治在胆经。
盖耳为清空之窍,清阳交会流行之所,一受风热火郁之邪,与水衰火实,肾虚气厥者,皆能失聪。
故先生治法,不越乎通阳镇阴,益肾补心,清胆等法。
使清静灵明之气,上走空窍而听斯聪矣。
如温邪暑热火风侵窍而为耳聋痛胀者,用连翘、山栀、薄荷、竹叶、滑石、银花,轻可祛实之法,轻清泄降为主。
如少阳相火上郁,耳聋停胀者,用鲜荷叶、苦丁茶、青菊叶、夏枯草、蔓荆子、黑山栀、羚羊角、丹皮,辛凉味薄之药,清少阳郁热兼清气热为主。
如心肾两亏,肝阳亢逆,与内风上旋蒙窍而为耳鸣暴聋者,用熟地、磁石、龟甲、沉香、二冬、牛膝、锁阳、秋石、山萸肉、白芍味厚质重之药,壮水制阳,填阴镇逆,佐以酸味入阴,咸以和阳为主,因证施治,从虚从实。
直如庖丁而道窍矣。
徐评:耳聋之法多端,然大段不过清上镇下二条。
临证指南医案

1.《临证指南医案·卷一·中风》阳虚卫疏周大寒土旺气候,中年劳倦,阳气不藏,内风动越,令人麻痹。
肉瞤心悸,汗泄烦躁,乃里虚暴中之象。
议用封固护阳为主,无暇论及痰饮他岐。
处方:人参黄芪附子熟术胃虚表疏此当抉正托邪,岂五味蛮补,病发不治矣某阳明脉络空虚,内风暗动,右肩胛及指发麻。
处方玉屏风散加当归、天麻、童桑。
气虚唐六六男子右属气虚,麻木一年,入春口眼歪斜(非风而何),乃虚风内动,老年力衰,当时令之发泄,忌投风药(不得纯用风药则可)宜以固卫益气。
处方人参黄芪白术炙草广皮归身天麻煨姜南枣方解凡中风症,有肢体缓纵不收者,皆属阳明气虚。
当用人参为首药(亦不尽然),而附子、黄芪、炙草之类佐之。
若短缩牵挛,则以逐邪为急。
(凡弛缓之疗俱属风痰)2.《临证指南医案·卷一·肝风》肝阴虚某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动变,甘酸之属宜之。
处方生地阿胶牡蛎炙草萸肉炭芍药之酸即于风病无害,同一酸也,各有所宜,熟读本草自知。
惊怒动肝王十五惊恐恼怒动肝,内风阳气沸腾。
脘痹咽阻,筋惕肌麻,皆风木过动,致阳明日衰。
先以镇阳熄风法。
处方阿胶细生地生牡蛎川斛小麦茯神3.《临证指南医案·卷一·眩晕》内风挟痰江五十脉弦动,眩晕多痰,胸痹窒塞。
此清阳少旋,内风日沸。
当春地气升上,最虑风痱处方明天麻白蒺藜桂枝木半夏橘红茯苓薏仁炙草又头额闷胀,痰多作弦。
处方外台茯苓饮加羚羊角、桂枝、竹沥、姜汁法丸。
吴四五诊脉芤弱,痰多眩晕。
心神过劳,阳升风动,不可过饮助升。
治痰须健中,熄风可缓晕(宜加痰药)。
处方九蒸白术炒杞子白蒺藜茯苓菊花炭周内风挟痰,眩晕,吐出清水。
处方半夏茯苓广皮天麻钩藤菊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论治探析
有关中风的病机认识,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
而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刘河间主“心火暴盛”,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
三家立论不同,但都偏于内因。
其后明代医家张景岳又倡“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
至清代,叶天士综合了前人的观点,继承了“内风”的理论,又有自己的见解,创立了“阳化内风”说。
1.病机肝肾阴虚是其本,风阳上亢是其标,肝肾阴虚、阳化内风是
中风的主要病机
2.阴液不足经脉失养是中风发病的主要原因,究其本当属阴液不足。
阴不足,相对火盛,火盛则灼伤津液,津液不足则燥。
论其实质中风病其实是“燥”病,由燥导致诸证发生为偏枯,古人常称半身不遂。
3.滋阴养血化痰熄风是治疗中风的主要方法
4.由于叶氏谴方施药是针对阴虚津液亏损生燥而设,故对治疗中风
病无论急性期或后遗症期均可收到显著效果。
5.滋阴养血药是治疗中风的主要药物
6.每味中药按其归类进行分析对中风的治疗,叶氏较多使用滋阴、
益气、养血、化痰、熄风等药物,其中补虚药又占其首位。
7.①滋阴药物:沙参、麦冬、石斛、枸杞子、天冬、五味子;
②养血药物:当归、熟地、白芍、牛膝;
③益气药物:人参、黄芪;
④平肝熄风药物:羚羊角、天麻、蒺藜;
⑤化痰清热开窍药物:半夏、竹沥、陈皮、橘红、茯苓、生地、
元参、菊花、莒蒲。
8.对中风的认识是以“内虚生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为基础的“内
风”。
对其病因,则虚、火、痰、风、气血逆乱皆有所述,而以虚为主。
9.肝肾阴虚、阳化内风是中风病机的根本,治疗以滋阴养血、化痰
熄风为首要。
另外,叶氏认为,中风为肝风内动所致,而五脏的盛衰皆可引起肝风内动,因此治疗上还需兼顾他脏的调理,调五脏以熄肝风,如使用培土中宫、清心养血、清燥甘凉、涤痰通络等各种治疗方法,
一个医案,会有很多复杂的症状,各个医家在其丰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病症都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这就决定了他们给出的病机也许是不相一致的。
然而在遣方用药时,又往往会有异曲同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