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轻人为金钱扭曲了亲情观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金钱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金钱观调查报告摘要:由于社会形态、经济制度、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家庭来源差异,个人价值观的差异,部分大学生拜金,金钱观扭曲,大学生之间存在严重的攀比,大学生应正确的认识金钱,提升自己的道德,有利于大学生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谐氛围。
关键字:大学生、金钱观、拜金一、大学生金钱观的现状(1)部分大学生拜金,金钱观扭曲“毕业就嫁人,要嫁就嫁有钱人。
”“找工作看‘钱途’。
"这些流行在校园里的口头禅,让不少人感慨大学生越来越“拜金”. 在现如今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出现了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马诺,出现了《北京爱情》中抛弃爱情,选择金钱的杨紫曦。
其实这些只是影视作品中拜金主义的凤毛麟角,影视作品不仅是现实生活的反应,更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使得拜金主义在社会中蔓延,很多人正在受拜金主义的侵害,尤其是我们大学生。
(2)大学生之间存在严重的攀比现在在大学中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没钱了",“借呗!还不了再说”.也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学生去高档饭店,即使在校园内,也可看到,稚嫩的孩子,手里叼的烟,口里喝着酒。
桌上还有大鱼大肉。
这样的消费,可能是普通学生一星期的饭钱。
走在步行街上,可以看到大学生们在尽情的购物,一件衬衫几百,只要合身就买下。
可远在家乡的父母,一个月也许只赚几件衬衫。
“提前消费”在大学也很普遍。
没钱只向家里要的,也很多。
这都是大学生的攀比现象.二、造成此现状的原因(1)社会形态、经济制度、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首先,就是我们中国的背景决定的。
我们父母那一带,吃了很多苦,经历了六零年代.他不愿我们吃苦,同时不愿我们浪费的心情决定这种价值观。
一方面,他们只要有钱,就会尽量满足我们的需要,上大学后面对我们的大手大脚,就会纵容我们,认为我们一个人,不愿我们吃苦。
伸手就给钱。
另一方面,父母在我们小时候时,怕我们乱花钱,就很少让我们长官,一上大学,突然有很多钱,很多学生都无法控制。
亲情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亲情关系似乎变得越来越淡漠。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社会亲情关系的现状,探讨影响亲情关系的因素,以及如何加强亲情建设,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亲情的社会实践调查。
本次调查旨在:1. 了解当代社会亲情关系的现状。
2. 分析影响亲情关系的因素。
3. 探索加强亲情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主要包括不同年龄、职业、地区的居民。
问卷内容涵盖了亲情观念、家庭关系、沟通方式、亲子关系等方面。
访谈对象则选取了不同年龄段的家长和子女,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工作者。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亲情观念的变化1. 亲情观念淡化: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现代社会的亲情观念较过去有所淡化。
许多人认为亲情关系更多地体现在血缘关系上,而忽略了情感投入和陪伴。
2. 亲情观念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亲情的理解越来越多元化。
一部分受访者认为亲情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再仅仅是血缘的延续。
(二)家庭关系的变化1. 家庭关系疏远:调查发现,约70%的受访者表示,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时间较少,导致家庭关系疏远。
2. 家庭功能弱化: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家庭的功能逐渐弱化。
许多家庭在生活、教育等方面依赖外部资源,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减少。
(三)沟通方式的变化1. 沟通方式多样化: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沟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受访者中,超过80%的人表示,微信、电话等通讯工具是家庭沟通的主要方式。
2. 沟通效果不佳:尽管沟通方式多样化,但调查发现,约60%的受访者认为,现代沟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沟通的效果。
(四)亲子关系的变化1. 亲子关系紧张: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亲子关系逐渐紧张。
约70%的受访者表示,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亲子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
2. 亲子互动不足:调查发现,约80%的受访者认为,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亲子互动时间不足,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亲情观调研报告

亲情观调研报告一、调查目的及背景:为了解家庭中成员对亲情的理解和看法,本调查旨在探讨亲情观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变化和特点,以及对亲情的情感表达和需求。
二、调查方法及样本: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共收集了300份有效问卷。
样本覆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包括青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1. 不同年龄段对亲情的重视程度:青少年普遍认为亲情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物,占比为64%;青年人中有58%的人将亲情列为重要的一部分;中年人和老年人对亲情的重视程度较高,比例分别达到70%和76%。
2. 亲情观随年龄的变化:在亲情的定义上,青少年更多地将其与被照顾和依靠联系在一起,认为亲情是父母对他们的付出和照顾;青年人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中年人则更加注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老年人则更加看重亲情的传承和传统。
3. 亲情表达方式:亲情的表达方式在不同年龄段中有所差异。
青少年和青年人更多地通过言语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中年人则倾向于通过行动和付出来表达亲情;而老年人更多地通过陪伴和传授经验来表达亲情。
4. 亲情需求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亲情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青少年和青年人更希望家人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中年人更加注重家庭的稳定和和谐;老年人则更加渴望与家人共度晚年,享受亲情的温暖。
四、结论与建议:1. 亲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亲情的需求和关注点有所不同。
2.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维系亲情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青少年和青年时期应加强亲子沟通。
3. 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陪伴和支持,帮助他们享受亲情的温暖。
4. 社会应该加强对亲情的重视和扶持,营造更加亲密和和谐的家庭氛围。
五、限制与展望:本调查采用的样本较小,仅覆盖了特定地区的人群,局限性较大。
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并引入更多代表性的群体进行分析,以获得更全面的亲情观调研结果。
在校大学生“亲情观”社会调查报告

在校大学生“亲情观”社会调查报告校园生活无疑是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更是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其接受和传递“亲情观”也显得极为重要。
“亲情观”是指对于亲情、家庭的看待和观念,它是人们对家庭情感的认知和理解。
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亲情观”的转变却常常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在对大学生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我画了如下的结论:首先,大学生的家庭观念在日益发生变化。
约70%的大学生认为他们对家庭的依赖较之以往有所降低,37%的大学生认为家庭只是一个生活场所,而不再给与内心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而81%的大学生认为家庭应该是一个相互支持、分享快乐和悲伤的温暖港湾,而不应只是商合法律概念。
其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对待父母的事情上显示出了更多的成熟和理性。
这是由于自理能力的增强,以及上大学后保护在家的时间和机会变少的影响所致。
超过70%的大学生会考虑从长远的利益角度去处理和父母如何相处的问题,他们不会轻易地与父母闹矛盾,并会在与父母矛盾时尽量保持冷静,减少情绪冲动。
60%的大学生认为需对父母尊重,而且还有10%的大学生最好居中调解父母之间的矛盾。
第三,考虑到大学生在年龄上的优势和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朝向独立的思维和做事风格。
约70%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所拥有的独立精神理应引领他们在和家人交往时具有更随和、宽容、包容和耐心的心态。
30%的大学生则反映他们为自己成功和未来展望而辛勤努力,因此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争取和追求独立居住,并在独立的生活中思考和传递亲情的意义。
最后,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通常较大。
因此,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表示,在处理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倾向于更加重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并会尽力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然而,大部分大学生在繁忙的大学生活中,仍会尽心尽力地为家庭服务,并不希望自己的亲情被忽视或被周期性地考验。
此外,防止家庭暴力的问题也引起了大许多的关注。
综合来看,在校大学生对“亲情观”的看法和理解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加重视安和、舒适、健康与幸福,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大学生亲情观调研报告

大学生亲情观调查报告16设计(6)班2016334450175 吴越洋2016334450172 施方颖2016334450173 王弋露2016334450174 吴茵茵2016334450176 翟倩文指导老师高丽静1.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当代大学生亲情观问题也逐渐被人们重视。
因此我们通过这次大学生亲情观调查,来号召在校大学生学会了解父母,增进与父母的沟通,感谢养育之恩,尽自己所能遵循孝道。
对大学生开展亲情观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点,是培养造就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对大学生不同亲情观的调研结果做出总结分析,并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们通过在网络上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收集信息,共收到165份数据,调查对象绝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信息相对准确。
2.关键词:大学生亲情沟通家庭3.正文: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当代大学生亲情观问题也逐渐被人们重视。
亲情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亲情教育也应被列入高等教育的一方面。
当代大学生的亲情观的差异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的不同,也反映了不同人对社会的看法。
因此,本文将对大学生不同亲情观的调研结果做出总结分析,并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们通过在网络上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收集信息,共收到165份数据,调查对象绝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信息相对准确。
一、分析1. 性别、年龄在接受我们问卷调查的165位被调查者中,女生占了将近70%的比重。
其中,虽然我们的调查对象都是大学生,但是年龄在19-20岁之间的人数居多,约占总比的60%。
其次是18岁及以下的被调查者也占了一定的比重。
这可能对我们的调查结果具有一定影响。
2.是否为独生子女及是否知道父母的年龄、生日在165位被调查者中,有约63%的人是独生子女。
其中77%的人知道父母的年龄、生日,18%的人选择的是“有点印象,不是很清楚”,也有6位被调查者选择的是不知道。
年轻人为金钱扭曲了亲情观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

年轻人为金钱扭曲了亲情观的调查报告上周,一项千人在线调查显示,91.9%的受访者认为当前被金钱扭曲了亲情观的年轻人很多,其中44.5%的人认为“非常多”。
仅5.5%的人觉得“很少”或“较少”。
受访者中,70后占36.6%,80后占41.7%,90后占3.2%。
56.8%的人同情阿华,认为当前社会成功标准太单一报道“阿华事件”的广州日报记者陈明,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当时老爹来东莞已好几天,一直见不到儿子,生活陷入困境,只好打电话到报社,想让我们做做儿子的工作,见他老人家一面。
结果他儿子一听我是记者,连话都不说就挂了。
”“他是自卑感太严重了。
”陈明说,阿华毕业后,父母给他在老家小镇上找过工作,他不干,和父母吵了一架,撂下一句狠话,“你们小看我!我要去广东,一个月工资比这一年工资还多。
”去广东后,他先做房产中介,后又进入一家地产公司,跳槽很多次,什么钱也没赚到。
陈明猜测,他应该是混得不好,怕父母笑话,当初又撂了狠话,下不了台,干脆躲着不见。
陈明认为,这件事肯定不是个案。
在东莞,这样的年轻人很多。
特别是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旦心态不好,就容易走极端。
他认识一个年轻人,在广东混了很多年,一直处在边缘状态。
一会儿做司机,一会儿当工人,一会儿又去做服务员,甚至想过做传销,还让陈明帮忙打听一些不正当职业招不招人。
有这些极端想法,目的只有一个:赚钱。
在这边买个房,谈恋爱方便点。
“不少年轻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挖空心思。
当然他们也干不出什么大坏事,但就在边缘状态、灰色地带游走。
每次回老家,还不得不撑出面子,西装革履。
即使是借,也要借辆车开回家。
”陈明说,随着攀比之风盛行,如今过年成本一年比一年高。
他一个同事今年刚结婚,算了一下如果回老家,差不多要拿3万~5万元的红包,就不敢回去了。
这个同事说,回去真痛苦,即使是远方亲戚的小孩,怎么也不能少于一两百。
他又在一个大家族,经常要派上百个红包。
村里有些暴发户越来越有钱,今年给五百,明年给一千,让没赚到钱的年轻人压力倍增。
在校大学生“亲情观”社会调查报告

在校大学生“亲情观”社会调查报告(2)在校大学生“亲情观”社会调查报告三、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得到可靠的样本数据后,根据研究分析目的,统计各项选项的数目及所占百分比。
四、数据分析与论证:近年来,大学生的亲情观既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呈现良好积极的一面;同时也由于西方文化中以个人为中心思想的慢慢渗入,呈现出不良消极的一面。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果分析如下:1、被调查者对亲情的看法。
【3】亲情、友情和爱情三者中,在您心里最重要的一个是?A亲情 B友情 C爱情 D三者都一样重要【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选择“亲情”的女同学占61.6 %、男同学占52%。
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超过半数以上的人认为亲情是最重要的,可以看出当今我校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比较重视亲情。
同时在男女之间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女同学比男同学更看重亲情。
【18】您对亲情有什么认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亲情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是我们在生命历程中前进的支柱和动力,更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源,同时亲情也是最伟大、无私、宝贵的,是值得我们珍惜,需要我们用心用爱去回报的。
2、被调查者对亲情的渴望程度。
【4】您离开家后会不会想家人?A.经常B.偶尔C.很少D.没有【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中得出,女同学有49.3%选“经常”,47.9%选“偶尔”,男同学有48%选“经常”,48%选“偶尔”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在校大学生在离开家后大多情况下是很想家人的,特别是大一的学生,有高达% 的学生是经常想家人的,可见我们的在校大学生是多么的想念自己的亲人。
【5】你希望你的父母来学校来看你么?A想 B没想过 C想,但是不希望他们来 D一般,来不来无所谓【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女同学有61.6%选“想”,34.2%选“想,但不希望他们来”男同学有48%选“想”,24%选“没想过”,20%选“想,但不希望他们来”从所的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是希望家人来学校探望的,但也可以从一些数据可以反映一些消极的方面,如: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是选“想,但不希望他们来”是为家人着想还是因为某些原因这就值得我们的进一步深入调查啦,此外在男同学中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有24%的同学是选“没想过”的,从这一数据我们应该值得反思【9】.在与家里联系时您有没有感到高兴或激动?A.有B.没有C.有一点【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女同学有72.6%选“有”23.2%选“有一点”,男同学有60%选“有”28%选“有一点”从所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同学在和家人取得联系时都感到高兴或是激动,其中女同学所占的比例比男同学大一点,且在男同学中还有12%的同学认为在和家人取得联系时是没有高兴和激动的。
大学生金钱观实践调查报告

预防医学121南通大学大学生“金钱观”问卷调查报告小组成员:目录一、引言 (3)1.1活动地点概述 (3)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4)2.1调查背景 (4)2.2调查目的 (5)2.3调查对象 (5)2.4调查方法 (5)三、调查结果分析 (5)3.1受访学生性别分布状况 (5)3.2受访学生年龄分布情况 (6)3.3受访学生的户口类型、家庭现居地 (6)3.4受访学生每月可支配的费用 (6)3.5受访学生是否会作消费预算和消费记录 (6)3.6受访学生在月底生活费有剩余时是的做法 (6)3.7受访学生对“在校园,金钱能体现一个人的地位”的看法 (7)3.8受访学生在经济紧张时对待十分想买的物品的做法 (7)3.9受访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对待同学生日礼物的做法 (7)3.10受访学生在经济紧张时,对待同学生日礼物的做法 (7)3.11受访学生自认的消费观 (8)3.12受访学生对“视金钱为粪土”、“钱乃身外之物”的看法 (8)3.13受访学生对待中奖500万的态度 (8)四、问卷总结 (8)五、附录 (9)一、引言1.1地点概述南通大学是省属综合性大学,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坐落于长江三角洲极具经济活力并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美誉的秀丽江城——南通。
学校有4个校区,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
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的前身分别是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清末状元张謇先生于1912年创办,是中国人最早独立创办的高等医学和纺织院校之一。
南通医学院是198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单位。
南通工学院是 1996 年通过全国首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的单位。
南通师范学院1999年由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与南通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两校均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末。
南通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年轻人为金钱扭曲了亲情观的调查
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内容:关于年轻人为金钱扭曲了亲情观的调查
调查方式:在线调查
%的人同情阿华,认为当前社会成功标准太单一
报道阿华事件的广州日报记者陈明,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当时老爹来东莞已好几天,一直见不到儿子,生活陷入困境,只好打电话到报社,想让我们做做儿子的工作,见他老人家一面。
结果他儿子一听我是记者,连话都不说就挂了。
他是自卑感太严重了。
陈明说,阿华毕业后,父母给他在老家小镇上找过工作,他不干,和父母吵了一架,撂下一句狠话,你们小看我!我要去广东,一个月工资比这一年工资还多。
去广东后,他先做房产中介,后又进入一家地产公司,跳槽很多次,什么钱也没赚到。
陈明猜测,他应该是混得不好,怕父母笑话,当初又撂了狠话,下不了台,干脆躲着不见。
陈明认为,这件事肯定不是个案。
在东莞,这样的年轻人很多。
特别是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旦心态不好,就容易走极端。
他认识一个年轻人,在广东混了很多年,一直处在边缘状态。
一会儿做司机,一会儿当工人,一会儿又去做服务员,甚至想过做传销,还让陈明帮忙打听一些不正当职业招不招人。
有这些极端想法,目的只有一个:赚钱。
在这边买个房,谈恋爱方便点。
不少年轻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挖空心思。
当然他们也干不出什么大坏事,但就在边缘状态、灰色地带游走。
每次回老家,还不得不撑出面子,西装革履。
即使是借,也要借辆车开回家。
陈明说,随着攀比之风盛行,如今过年成本一年比一年高。
他一个同事今年刚结婚,算了一下如果回老家,差不多要拿3万~5万元的红包,就不敢回去了。
这个同事说,回去真痛苦,即使是远方亲戚的小孩,怎么也不能少于一两百。
他又在一个大家族,经常要派上百个红包。
村里有些暴发户越来越有钱,今年给五百,明年给一千,让没赚到钱的年轻人压力倍增。
农村又是人情社会,给得多就有面子,给得少就觉得抬不起头。
本次调查中,对于青年因没钱春节不回家的做法,%的人表示同情,认为当前社会成功标准太单一,青年压力太大%的人表示愤慨,认为不顾亲情,没人性%的人对此表示支持,说如果没钱的话,回家也没什么意义%的人表示反对,认为亲情比金钱重要得多。
在陕西作家、文化学者陈仓看来,青年过年不愿回家,
经济压力是一个原因,但父子感情障碍往往是最主要原因。
阿华与父亲间可能有外人不知的情感冲突,至少是沟通上有问题。
他认为,阿华现象是个案,不能引申为一代人的问题。
但这是个教训,作为父辈,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让孩子知道爱,懂得爱,特别是父母之爱的深重、无私、真挚和长远。
年轻人也要努力提高情商与爱的能力。
亲情也被金钱左右根源是社会上物质主义已非常严重
%的人表示,社会竞争激烈,造成青年的价值观扭曲,%的人提出是学校、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的人表示是由于青年爱面子爱攀比的心理。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任宝菊副教授表示,现在社会评价一个人过得好不好,经常用金钱作为标准,大家都被裹挟着。
很多青年失去了方向,没了信仰和信念,很容易被外界的东西侵蚀。
XX市民王旭东说,做这个问卷自己也觉得很矛盾。
一方面,我认为金钱不能绑架亲情、爱情;另一方面,金钱在社会上的作用很重要。
没钱,办事真的很难。
他认为,人们应反思自己到底追求什么。
陈仓说,现在的物质条件与30年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但人情稀薄、感情冷漠、贪得无厌、互相抱怨等负面情绪像瘟疫一样污染人心。
不择手段地谋私成为当代人最严重的社
会心理问题。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赵士林说,人际关系、父子亲情等被金钱左右,究其根源,是社会上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已非常严重。
具体原因包括:第一,经济繁荣背景下,社会风气浮躁虚荣,物欲横流,消费主义至上。
比如,情人节成了烧钱节,现在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有钱人终成眷属。
第二,市场经济大潮中,金钱取向愈演愈烈,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
比如,一些机制鼓励商人惟利是图,而不是倡导企业家境界。
第三,最严重的是贪腐横行,官员恶劣的示范效应,上好之,下必甚之。
第四,教育的问题,现在的教育在内容选取上存在很大问题,培养出的都是工具性、单向度的人,对价值取向的培养越来越淡化。
另外,如今电视媒体、手机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很多媒体在制造浮华景象,内容越来越空洞、恶俗,造成整个文化氛围低俗。
第五,80后、90后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的特殊境遇导致他们养尊处优、敏感孤傲,在物质消费领域容易互相追逐、攀比。
成功的标准究竟应该是什么
?和睦的家庭成为首选
赵士林建议,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法律、道德、教育三管齐下:要用法治精神制造人的平等社会,严惩经济犯罪,不
要让一些人有特权,败坏社会风气;中小学道德教育不能政治化,可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古人对义利关系的阐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教育方面,还要从儿童时代就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人格优秀的人树立为楷模,从而影响青年。
调查显示,%的人认为金钱不应该是青年追求的人生最高目标,仅%的人表示应该。
成功的标准究竟应该是什么?调查中,和睦的家庭成为首选,%的人选择此项。
其次是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是对社会的贡献(%)。
%的人认为是成为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的人选择了社会地位。
接下来才是金钱(%)和权力(%)。
受访者对于家庭和情感的重视超过对于名利的追求。
陈仓认为,这说明许多青年人开始反思和成长。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价值多元与共识破裂的时期,回归优秀传统,再造文明理念只是个时间问题。
什么是成功的标准?陈仓认为,答案在美国文学家爱默生的随笔里,关键词是:自立、自强、成长、成熟,这是青年人永恒的奋斗目标。
爱默生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成功就是经常开心的笑;成功就是得到智者的尊敬和孩子们的爱戴;赢得真诚批评家的欣赏和能够忍受虚伪朋友的背叛;能够欣赏美,欣赏其他人的长处;成功就是通过留下一个健康的孩子,或者留下一个修整的花园或者留下更好一点的社会
环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成功就是知道至少有一个生命因为您而生活得更轻松这就是成功的意义。
在江西某高校工作人员韦玮看来,亲情被金钱扭曲的情况在生活中当然有,但绝大多数青年并不是这样。
很多人正逐渐摆正金钱的位置:钱虽然很重要,但没有其实也无所谓。
陈明说,年轻人要好好考虑一下,赚钱是为了什么。
很多人总说赚到钱才能回报父母,那种不叫回报,其实是虚荣心和扭曲的价值观在作祟。
任宝菊说,现在有些青年好像把孝顺等同于给父母买东西。
事实上,父母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能见到你。
只要心里装着父母,有时间就去陪父母,这就是最大的孝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