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栽培技术v

合集下载

种植豆类植物方法

种植豆类植物方法

种植豆类植物方法
豆类植物是一种重要的食物和农作物,种植它们可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量。

以下是种植豆类植物的方法:
1. 土壤准备:豆类植物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种植前,应将土壤平整并加入有机肥料和适量的化肥。

2. 播种:豆类植物可以直接在土壤中播种,也可以先在苗床中培育。

在苗床中,需将种子覆盖一层薄土,并保持土壤湿润。

将幼苗移植到土壤中时,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供它们生长。

3. 灌溉:豆类植物需要足够的水分生长。

在干旱的地区,需要经常浇水,并确保土壤保持湿润。

4. 茁壮生长:豆类植物需要阳光和空气流通。

在生长过程中,应不断修剪枝条和剪除枯萎的叶子。

5. 收获:豆类植物在成熟后,豆荚会变黄并干燥。

收获时,将豆荚摘下并晾干。

可以将豆子从豆荚中取出并保存,以备后用。

以上是种植豆类植物的基本方法。

注意到适当的土壤、水分和空气流通可以增加豆类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 1 -。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种植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大豆的种植前准备、种子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一、种植前准备1. 土壤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PH值适宜的地块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检测,根据结果施加合适的有机肥和无机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2. 翻耕和平整:在播种前进行翻耕,将土壤杂草和残留物彻底翻under,然后用耙子或平整机将土壤表面平整,以便种子的均匀播种和根系的生长。

3. 清除杂草:在种植前清除杂草是非常重要的,杂草会竞争养分和水分,并给大豆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可以手工除草或者使用除草剂进行喷洒,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和防止污染。

二、种子选择1. 种子质量:选择具有良好发芽率和萌发能力的种子,避免使用老化、病虫害感染或者低萌发能力的种子。

可以购买经过检验的优质种子或自行进行种子处理。

2. 种子处理:可以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浸泡种子在适宜的浸泡液中进行消毒和激发,或者进行种子涂覆以增加抗病能力和提高萌发率。

三、田间管理1. 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非常重要,一般大豆的最佳播种时间为春季,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长期,合理选择播种时间,以避免寒害或高温对大豆的不利影响。

2. 播种密度:根据土壤类型、大豆品种和种子质量,确定合适的播种密度。

一般来说,大豆的密度控制在每亩4-6万株之间。

3.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大豆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

分阶段施肥,早期注重氮肥和磷肥的供应,中后期注重钾肥的补充。

4. 灌溉管理:大豆对水分的需求较大,特别是在开花和结荚期间。

根据土壤湿度和降雨情况,合理安排灌溉,避免干旱或积水对大豆生长的不利影响。

5. 害虫防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害虫监测和防治。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或者物理防治等方法,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注意安全和环保。

6. 病害防治:及时发现并防治大豆的病害,可以采取轮作、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等措施。

豆类作物的栽培技术

豆类作物的栽培技术

豆类作物的栽培技术豆类作物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粮食和蛋白质来源。

为了获得高产量和优质的豆类作物,正确的栽培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豆类作物的栽培技术。

一、选种1. 选取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品种。

豆类作物有众多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病虫害情况选择适宜品种是关键。

2. 选择良好的种子。

确保种子的品种纯正,无病虫害和机械伤害的种子。

二、土壤准备1. 土壤翻耕。

在种植前,将土壤进行深翻耕,以达到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同时将杂草和病虫害的虫卵深埋。

2. 配合施肥。

根据土壤类型和豆类作物的养分需求,合理施加有机肥、无机肥或复合肥,保证植株的养分供应。

三、播种与管理1. 播种方法。

根据豆类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选择适当的播种方法,如直播、间作、穴种等。

2. 控制密度。

根据豆类作物的品种和生长特点,掌握适宜的株行距和株间距,控制植株密度,以便保证植株的光照和通风条件。

3. 浇水管理。

根据豆类作物的生长需要,合理安排浇水时间和浇水量,保持土壤的湿润度,但避免过度积水。

4. 病虫害防治。

定期巡视、检查植株,发现病虫害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等,保障豆类作物的健康生长。

5. 追肥与修剪。

根据豆类作物的生长进程,合理施肥补充植物所需养分,及时修剪枝叶,促进植株的侧枝分枝和根系生长。

四、收获与储存1. 收获时机。

根据不同豆类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收获指标,选择适宜的收获时机,如豆荚的饱满度、颜色等。

2. 收获方法。

根据豆类作物的品种和收获要求,采取适宜的收获方法,如手摘、机器收割等。

3. 储存条件。

在收获后,将豆类作物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和防虫的条件下,避免受潮、发霉和腐烂。

总结:豆类作物的栽培技术直接影响着产量和品质,合理的选种、土壤准备、播种与管理、收获与储存等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科学合理地实施栽培技术,才能获得丰收和优质的豆类作物。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豆类作物栽培技术能对农民朋友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

高产豆类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产豆类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产豆类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豆类是一类重要的农作物,对于人类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产豆类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种植方法和管理措施,提高豆类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达到增加利润和提供优质食品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优质高效的豆类栽培技术。

一、选择适合的豆类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豆类品种是高产豆类栽培的基础。

不同品种适应的生长环境不同,因此要了解当地的气温、光照、水分和土壤条件等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品种。

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的品种可以提高栽培成功率。

二、土壤改良和施肥豆类作物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土壤改良,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添加有机肥料、调整土壤pH值、改善土壤通透性等。

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使豆类作物能够吸收到足够的养分;调整土壤pH值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提供适合豆类生长的环境;改善土壤通透性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施肥是高产豆类栽培中的重要环节。

在肥料的选择上,应根据豆类作物的需求来选择适当的肥料类型和配比。

通常,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主要元素,因此在施肥时应注意提供足够的这些养分。

此外,还应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生长的需求进行补充,使土壤中的养分能够满足作物的需要。

三、合理的灌溉管理灌溉是确保豆类作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

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保持土壤的湿度,提供充足的水分供作物吸收,并避免过多的水分排出。

灌溉的时机和灌水量应根据豆类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调节。

通常,豆类作物在生长期和开花期需要较多的水分,而在结果期需要减少水分的供应,以避免果实过度膨胀而出现病害。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豆类栽培中常见的问题,对于豆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合理的轮作制度、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适时的施用农药等。

轮作制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持土壤的健康;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适时施用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展。

豆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豆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豆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豆类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经济价值高且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工业。

本文将介绍豆类的几种常见养殖方法和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更好地种植和管理豆类作物。

正文:豆类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的植物蛋白来源,豆类具有广泛的食品和饲料用途。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豆类养殖方法以及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耕种方法1. 土壤准备:豆类作物生长需要阳光充足的环境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在种植前,务必保证土壤肥沃并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

2. 种子选择:选择优质的种子对于丰收至关重要。

考虑地区气温、降水量以及品种的耐病性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豆类种子。

3. 播种和间距:根据不同豆类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和间距。

常见的养殖方式有直播、穴播和行播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二、管理要点1. 浇水管理:豆类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但过度浇水也容易造成根部病害。

在干旱季节适时浇水,并通过灌溉和排水系统保持土壤湿润程度。

2. 施肥措施:豆类作物需要充足的养分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种植前进行充分的有机肥料施用,并在生长过程中适时追肥,以满足需求。

3. 病虫害防治:常见的豆类病虫害主要包括蚜虫、蚜茧蜂和普通锈病等。

可以采用选择抗病虫品种、使用生物防治剂以及定期巡视和喷洒农药等方法来防治这些病虫害。

4. 支架搭建:一些爬蔓类豆类作物需要搭建支架,以便它们的蔓茎能够顺利生长并结实。

确保支架结构牢固,并定期进行调整和修剪。

三、收获和储存1. 收获时机:根据不同豆类的生长周期,选择适当的收获时机。

过早或过迟的收获都会影响豆类的产量和品质。

2. 储存方法:豆类有一定的保鲜期限,但如果不妥善储存,容易受潮变质。

收获后及时清洗、晾干,并采用适当的储藏方式,如贮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可大大延长其保鲜期。

注意事项:1. 防治病虫害:常见豆类作物易受到一些昆虫和病原菌的侵袭,及时观察并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保持作物的生长健康。

大豆的种植技术

大豆的种植技术

大豆的种植技术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大豆的种植技术介绍:
1. 土壤选择:大豆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pH 值在6.0-7.0之间。

在选择土地时,应避免连作和重茬,以免影响产量和品质。

2. 播种时间:大豆的适宜播种时间为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中旬,这个时期气温适宜,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3. 播种方式:大豆的播种方式有直播和穴播两种。

直播适用于平地和沟壑地,穴播适用于丘陵和山地。

播种时应注意密度,一般每亩种植量为150-200公斤。

4. 施肥方法:大豆生长期需要充足的营养,应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生长期间进行追肥。

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大豆生长需要进行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

5. 病虫害防治:大豆生长期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常见的病虫害有大豆蚜、豆腐菜夜蛾、大豆炭疽病等,可采用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等方法。

6. 灌溉管理:大豆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应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灌溉管理。

一般情况下,大豆生长期间需要进行3-
4次灌溉。

以上是大豆的种植技术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进行具体的调整和管理,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在大豆栽培过程中,正确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大豆栽培技术要点:1. 地块选择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种植,应优先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

同时,应避免选择连年种植大豆或同科作物的土地,以免引发病虫害。

2.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确保良种播种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并浸泡于温水中12小时以上,使其吸水膨胀后再行播种。

3. 播期选择大豆适宜在春季或夏季进行播种。

春季播种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最佳时间;夏季播种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最佳时间。

4. 行距和穴距设置行距和穴距设置直接影响到苗期生长和成熟期产量。

一般情况下,行距应控制在45-60厘米之间,穴距以20-30厘米为宜。

5. 施肥大豆对氮肥需求较少,但对磷、钾等营养元素需求较高。

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大豆生长的需要,进行合理施肥。

一般情况下,每亩施入磷酸二铵10-15公斤、氯化钾6-9公斤。

6. 病虫害防治大豆常见的病虫害有蚜虫、豆蛾、白粉病等。

在种植过程中应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7. 灌溉管理大豆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也要避免过度灌溉。

一般情况下,每次灌溉应控制在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左右,并根据天气情况和作物生长需要进行调整。

8. 收获和后期管理大豆成熟后一般需要进行割茎晒干或机收。

在收获后应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并进行田间管理,以保证下一季度的良好生长。

综上所述,正确的大豆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发生,为农民增加收益。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大豆品种特点进行合理调整。

高产高效豆类栽培技术

高产高效豆类栽培技术

高产高效豆类栽培技术豆类作为重要的蔬菜类别,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人们喜爱。

如何实现高产高效的豆类栽培技术,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土壤准备、品种选择、耕作管理和病虫防治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产高效豆类栽培技术。

一、土壤准备豆类对土壤要求较低,但对疏松排水性好、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土壤更为适宜。

在种植前,应保证土壤 pH 值在 6-7 之间,通过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深耕翻松也是关键步骤,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

二、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是提高豆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耐病虫害、抗逆性强、产量稳定的特点,并参考当地的种植经验。

同时,根据农产品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偏好,选择适合市场销售的品种也很重要。

三、种子处理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合理处理可以提高产量。

首先,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即将种子放入 40℃的温水中,浸泡 10-15 分钟,然后取出晾干。

其次,可以利用种子增殖剂进行涂种,这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势。

最后,将处理好的种子进行分类筛选,去除不良种子。

四、适宜的播种时间在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时,应结合当地气候和品种特点进行决策。

通常来说,春季是豆类的适宜种植季节。

避免寒冷和多雨季节,以免影响豆类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此外,适时的农事操作也很重要,比如及时灌溉、杂草防治等。

五、合理施肥和水肥一体化豆类的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因此合理施肥非常重要。

在播种前,应进行基础施肥,主要施入有机肥料。

随着生长发育,可以适时进行追肥,根据生长状况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调整。

此外,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

六、病虫害防治豆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因此有效的防治措施必不可少。

首先,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及时发现和诊断病虫害问题。

其次,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比如使用天敌、陷阱和捕虫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早春菜豆也可采用大田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 盖可以提高土温,促进早熟。直播时,如果土 地干旱,要提前4—5天浇水不造墒。蔓生种行 距50—60厘米、株距30—40厘米;穴播,株距 小的每穴播种3—4粒,最后留苗2株;株距大的 每穴播4—5粒,最后留苗3株。每亩苗数0.8— 1.0万株。矮生种行距为37—46厘米,株距33厘 米。每穴播种3—4粒,最后留苗2株,每亩苗数 1.7—2.4万株。用种量蔓生种每亩2.5—3千克, 矮生种3.5—5.0千克。
16
(二)矮生种 植株直立,一般主枝4—8节后开花封顶,
株高35—60厘米,生长期短,早熟。采 收期比较集中,供应期仅20余天,产量较 低。 1、供给者 2、优胜者77—10
17
18
五、生产制度
(一)、实行轮作的耕作制度 (二)、精细整地与施足基肥 (三)、直播或育苗移栽 (四)、防止落花落荚
9
总状花序,花有白色、黄白色、淡红色和 紫色。荚果条形,直或弯曲,每荚含种子 4—5粒,种子多数为肾形或卵形,种皮有 黑色、白色、红色、褐色或花斑,每50克 有种子86粒—160粒。
10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
菜豆性喜温暖,不耐霜冻。种子发芽适温为 20—25℃,8℃以下或35℃以上发芽受阻。幼 苗生长适温为18—20℃,8℃时受冷害。开花结 荚适温为20—25℃,高于27℃或低于15℃容易 出现不完全花,而导致落花落荚。
13
(一)发芽期 (二)营养生长期 (三) 生殖生长期
14
四、类型和品种
菜豆依茎蔓生长习性分为蔓生种、半蔓生 种和矮生种。
15
(一)蔓生种 蔓长2—3米,分枝少,较晚熟,采收期长达
40—50天,产量高,品质佳。 1、丰收1号(泰国白粒架豆) 2、12号菜豆 3、白籽四季豆 4、黑籽四季豆 5、中花玉豆 6、将军(一点红)油豆
豆类蔬菜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
2
3
一、概述 二、豆类蔬菜生物学特征特性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四、类型和品种 五、生产制度 六、栽培技术 七、病虫害防治
4
一、概述
豆类蔬菜是豆科中以嫩豆荚或嫩豆粒供 食用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包括菜豆、豇豆、 毛豆、豌豆、蚕豆、扁豆等 。
豆类蔬菜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素、各类维生素和 矿物质。
21
(三)、直播或育苗移栽
通常采用穴播或开播种沟点播。 播种深度一致 覆土厚土因品种不同而异 播种后适当将土压实 播种后不可浇明水
22
一般用育苗袋或育苗盘育苗,并应以小苗 移栽,移苗后浇足定根水,以利于成苗、 全苗
23
(四)、防止落花落荚
落花落荚的原因 环境条件 1、温度过高或过底 2、养分不协调 3、光照强度影响 4、湿度不均衡 植物生理方面
5
豆类蔬菜在周年供应有着重要的地位。 夏季叶菜缺乏时,有豇豆、扁豆、毛豆供 应;秋季有菜豆、豇豆、扁豆等上市。另 外,豆芽菜可随时生产上市。
6
二、豆类蔬菜生物学特征特性
(一)根 (二)茎 (三)叶 (四)花和果
7
菜豆根系发达,主根深达80厘米以上,侧根分 布在60—70厘米深的范围内,与根瘤菌共生。
19
(一)、实行轮作的耕作制度
连作易造成土壤酸度增加,不利于豆类作 物生长发育
连作容易使病虫害加剧 豆类作物轮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为增
产奠定基础
20
(二)、精细整地与施足基肥
播种前的整地,主要是深耕、耙平,两犁 两耙;播种前15~20天进行。
整地时结合施基肥同时进行。 基肥一般用腐熟的农家肥加适量的磷肥 堆沤后散施、沟施或穴施。必要的话每亩 施石灰粉80Kg左右;
28
(二)播种育苗 菜豆的栽培季节应以避开霜季和不在最炎热
时期开花结荚为原则。海南地区在12月—翌年1 月便可露地播种或利用塑料拱棚等设施育苗。 播种前将菜豆种子晾晒1—2天后,放于1%福尔 马林溶液中淘洗20分钟,用清水漂净,再置温 水中浸泡3—4小时,取出沥干,播种。也可用 种子播量的0.3%福美双拌种后播种。每穴种子 3粒,播时浇足底水,上覆5厘米细土,然后盖 地膜保温,床温保持在18—20℃,发芽出土后 及时揭去地膜。如有寒潮侵袭时,还要盖草帘。 一星期左右长出真叶后,白天一般不盖棚,以 防幼苗徒长。定植前2—3天,夜间也不盖棚, 以锻炼幼苗。苗龄15—20天即可定植。
豆类蔬菜的根系都有根瘤菌共生,根瘤菌能固 定空气中的氮,除供自身营养外,还可肥田。 豆类蔬菜是自花授粉植物,留种容易。除豌豆、 蚕豆属长日照、适于冷凉气候条件外,其他豆 类蔬菜均为短日照、喜温蔬菜。
8
茎为矮生、半蔓生、蔓生。子叶出土,一 般为绿色,第一对真叶(初生叶)为心脏 形,单叶对生。其后真叶为三出复叶,互 生,在叶柄基部着生一对一托叶。
防落素 2X10-6
次数 每10天
结荚后 赤霉素 10X10-6~20X10-6
花期前后 喷施宝 爱多收
一次
26
生物调节剂的使用原则 1、根据豆类蔬菜种类选用适宜的浓度 2、必须配合肥水供应
27
六、栽培技术
(一)土地选择和准备 要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较多、排水通气
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PH值5.5以下的土壤 应施石灰,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以利于根瘤菌 生长。要选择上年末种过菜豆而排水良好的地 块,最好是冬闲地。冬前深耕,耕深15—20厘 米,晒垄。翻耕前施足基肥,亩施优质有机肥 15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或磷酸二铵15千克、 氯化钾10千克。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基肥应 适当增加。我们南方雨水较多,作深沟高畦, 畦宽1.3米(蔓生种)或1.8米(矮生种)。
24
保花保荚的主要措施 1、栽培技术措施 a、选用适应性、抗逆性强、坐荚率高的丰 产优质品种 b、精选种子,适时播种,避开不利时节 c、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 d、起畦种植,排灌自如 e、及时防治病虫害
25
2、喷D 2X10-6~5X10-6
盛花期 奈乙酸 5X10-6~25X10-6
菜豆属短日性蔬菜,但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要 求不严格,四季都能栽培,故有“四季豆”之 称。南北各地均可相互引种。
12
菜豆对土质的要求不严格,但适宜生长在 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中性 壤土中。菜豆对肥料的要求以磷、钾较多, 需要氮也。在幼苗期和孕蕾期要有适量氮 肥供应,才能保证丰产。
菜豆在整个生长期间要求湿润状态,由于 根系发达,所以能耐一定程度的干旱,但 开花结荚时对缺水或积水尤敏感,水分过 多,会引起烂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