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2006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满分佳作:北京的符号

2006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满分佳作:北京的符号北京的符号北京考生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抹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支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
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和了砂糖在锅里'刷刷'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槌,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如此传神!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
他爱老北京的一切,在他眼中,老北京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
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
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
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叹惋"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
2006年高考语文优秀作文

高考语文(全国卷I)优秀作文集锦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卷一)[作文]两棵花庭内有一棵花,之所以称为一棵花,是因为那是棵高大的槐树。
高高大大地立在蓝天下,清清爽爽地撑开一片天地来。
清晨的雾太浓,花便一嘟噜一嘟噜地拥着挤着。
花气太浓,浓成馥郁的白,又一丝丝一缕缕浸润在澄澈的风中,松疏有致地垂落下来,叮叮铛铛地摇成阳光中薄的风铃。
这样美的花,每个三月惹起多少孩子的欣悦与向往。
然而我的小表妹却说了:"我要种棵一样的花。
""那乐乐要种什么花呢?"我逗她。
她在院中巡视一番后,指着角落里一个土灰的花盆说:"喏,就它了。
"我一看,差点笑倒。
那是盆半死不活的文竹,被妈妈弃置一旁。
且莫说那细瘦绵软的茎,琐碎细小的叶和有气无力的气韵,单只文竹能不能开出花了,就够我的小表妹研究的了。
"不可能。
你要知道文竹是文竹,槐树是槐树,文竹永远成不了花。
"乐乐板着小脸,一声不吭。
独自一人呼哧呼哧地把花搬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
从此,窗外是妖娆的槐树,窗内是病恹恹的文竹。
春天过去了。
杨树依依,细草茵茵,纸鸳飘飘,孩童笑闹。
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制定养花计划,严格执行,决不偷懒。
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doc

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高考满分作文是指在历年各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语文试卷作文部分成绩获得满分的文章,高考作文是一种综合性检测,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不是凭偶然机会获得的,必须靠平时有效的训练和长期的积累。
高考满分作文:20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06年全国卷高高考作文:2006年高考优秀作20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20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20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20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2006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庭内有一棵花,之所以称为一棵花,是因为那是棵高大的槐树。
高高大大地立在蓝天下,清清爽爽地撑开一片天地来。
清晨的雾太浓,花便一嘟噜一嘟噜地拥着挤着。
花气...高考满分作文:2006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高考满分作文: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高考作文: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20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200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优秀范文

200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优秀范文全文共10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优秀范文1花开有时,花落无情。
尽管如此,盛开与凋零不会改变花朵的美丽与价值。
相较于花朵,人类社会显得更加繁复。
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有多种族、多种文化、多种意见,还有各种各样的艰辛和挑战。
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竞争中成长、发展,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难题。
毫无疑问,我们需要一种平等的心态和价值观,去面对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必须以身作则的行为准则,用来引导和塑造我们的品格。
在个人方面,我们应当始终保持谦虚和远离傲慢。
在各方面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同时,始终记得自己存在的意义,不要总是把自己放在别人之上,或是用不恰当的方式来获得自满感。
在社会方面,我们应该提倡协作和共享。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我们迎来新时代,我们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智慧和良好的`品德,来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
我们需要张开胸怀,尊重多元化的文化、信仰和习惯。
当我们愿意学习和接纳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时,我们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彼此、承认彼此、互相尊重。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放射出亮光,去点亮属于我们自己的领域。
当我们加以努力,始终保持谦虚和准备接受挑战的勇气,我们就会更加了解和欣赏这个多元复杂的世界。
愿我们的世界,因为有我们而更加光彩夺目。
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优秀范文2百花齐放,但花儿各有不同,或高傲挺拔,或谦虚含蓄,或艳若桃李,或清雅脱俗,正如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因此,我们应当尊重彼此,相互包容,共同创造一个多元、包容、和谐的社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说,有些人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抬高自己,否定别人,使得社会变得单调、僵硬。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实际上,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北京的符号 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北京)(2)

北京的符号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北京)(2)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抹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
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和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如此传神!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
他爱老北京的一切,在他眼中,老北京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
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
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
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
《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惋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
正因为此,老舍先生在北京新时代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
2006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范文

2006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范文2006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
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范文】北京的符号北京,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承载了无数故事与记忆。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种象征,一种符号。
在这片古老而又现代的土地上,各种符号交织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展现出北京的精神风貌与时代特征。
首先,故宫无疑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这座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见证了明清两代的辉煌历史。
走进故宫,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那份庄严与神秘。
红墙金瓦下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凝聚着工匠的智慧与汗水。
故宫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它教会我们尊重历史,珍视传统,也启发着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忘根本。
其次,四合院这一独特的居住形式,也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符号。
四合院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人文环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与邻里关系。
走入四合院,亲切的邻居、庭院中的花草树木,一切都让人感到格外温暖。
这里不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是生活的舞台。
四合院承载着家族的历史、记忆与情感,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能够找到归属感与温暖。
再来看天桥的杂耍和胡同小贩的吆喝,这些是北京生活的生动写照。
天桥上的杂耍艺人,以灵巧的技艺和幽默的表演,吸引着路过的行人,带来欢乐与惊喜。
而胡同小贩的吆喝声,则是北京日常生活的音符,充满了烟火气息。
这些元素虽然看似平常,却生动地展现了北京人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
2006年高考作文失分警示北京卷-读一张“城市名片”_高考作文

第1页 共1页
2006年高考作文失分警示北京卷:读一张“城
市名片”
2006
它甚至成了城市的一张张名片,就像谈到圆明园、四合院、王府五光十色的符号中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雄伟的建筑,而是天安
门广场上晨曦中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
那种震撼与巨大的凝聚力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全校师生都要参加。
一个滑轮,一根绳子,一面国旗。
伴随着国歌47秒的旋律五星红旗总不能恰到好处地升到顶端,有时国歌还没奏完旗子“到站了”,有时国歌奏完了旗子离顶端还有一大段,只好“跑步前进”,常常引来大家的善意的笑声。
我对旗手的判断力很不满,还好我们是轮流当升旗手的。
但
是,那么多人没谁能丝毫不差很完美地完成任务,我也不例外。
暑假,我第一次去天安门看升旗。
早晨4点多,我和爸爸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上已经站了很多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外国人,没有人说笑,大街上汽车安静地飞驰而过。
大约5点多,一队旗手捧着红旗英姿飒爽地向我们走来,整齐的步伐、利落的手势立刻让我心潮澎湃。
当国歌奏响,旗手。
2006高考满分作文(北京)老舍与北京

2006高考满分作文(北京)老舍与北京来源:北京晚报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
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
他爱老北京的一切,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
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
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
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
——《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惋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2006年北京作文题目:《北京的符号》许多城市都与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
故宫、四合院式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2006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
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
他爱老北京的一切,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
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
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
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
——《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惋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
正因为此,老舍先生在新时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
于是,作为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点评】本文选用的材料很典型,很有说服力,体现了考生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
作者抓住老舍先生来选材,老舍先生就是北京的符号。
文章通过老舍先生作品中对北京的描写,指出老舍先生是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
本文的思路非常清晰:先举老舍作品中对北京的描写,点出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然后分别从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用自己的笔和心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最后点出老舍先生成为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这样写来,使全文浑然一体,犹如行云流水,丝毫没有滞涩之感,而且文章语言精练,笔头功夫老到。
2006北京满分作文冰糖葫芦历史使命满分作文——“冰糖葫芦”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着吃。
有时候还偷偷地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
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
经常来我家门口叫卖的是个老北京,一家子都是卖糖葫芦的。
据他讲,他爷爷在清朝那会儿就卖糖葫芦。
所以,他的糖葫芦绝对正宗,到底是不是无从考证。
但他一口悦耳的吆喝声,让我深信不疑。
那会儿我还小,还不懂什么叫正宗不正宗,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谁吆喝得好听就买谁的吃。
于是,我跟这个老北京混了个脸熟。
那一段日子,只要他经过我家的门口,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5岁小破孩儿。
老北京很喜欢我,每天收摊儿前都会给我一串糖葫芦作为报酬。
有一次,他摸着我的脑袋说:“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年幼的我不懂这些话的意思。
于是认真地望着卖糖葫芦的说:“赶明儿我一准儿干这个。
”老北京笑笑不语。
15年后,我长成20岁的大小伙儿。
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北京再也见不到了。
我每天都在为人生的前途奔波,现在的理想是当个白领,再也不想小时候卖糖葫芦的事了。
那悦耳的吆喝声也随着时代变迁被遗忘得干干净净。
终于,在一次春节的庙会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又看到了那个陌生又熟悉的身影。
虽然15年过去了,老北京的模样依然没变。
我跑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向他比划15年前那个小破孩儿。
他惊异地望着我,然后慈祥地笑了,像发现了一个旧梦。
他递给了我一串糖葫芦。
“提前付你的工资,像当年一样跟我吆喝。
”我仿佛又找到了自己的童年,然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张不开口,原地呆了半天。
那太丢人了,我已经是个20岁的青年了。
老北京笑了笑说:“怕了,我就知道。
还是那句话,‘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然后,他一个人吆喝开了。
冰——糖——葫芦……葫芦——冰——糖……那悦耳的吆喝声悠悠扬扬进入我的脑海,像一缕残梦——胡同深处、四合院、门墩儿——小破孩儿——妈妈……一股热浪敲击我的心房,终于我抛开一切,敞开喉咙——冰——糖——葫芦……葫芦——冰——糖……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淳厚的味道。
时代变迁,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过岁月飘向2008,到那时候,让世界友人都来听听地道的吆喝,品尝这醉人的京韵吧——冰——糖——葫芦……葫芦——冰——糖……满分作文(节选)——“历史使命”每次漫步于平安大街,我都忍不住有种心痛的感觉。
两侧灰墙间,夹着宽宽的马路,仿古的屋檐下,卖的是琳琅满目的外贸商品。
或许有人觉得这是在保护北京的文化遗产,是在留住北京的符号。
而在我看来,这种不伦不类的符号不如不要。
要留下的是真实的、能够为人诉说历史的符号。
北京是文化古都,自然有很多能够传承历史的符号性建筑。
就拿四合院来说,曾记得北京处处是古香古色的四合院,然而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都市,无数四合院在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仿英仿美的高楼大厦。
不知道当推土机推倒一面面土墙时,北京人是什么心情,是喜、是悲,是为北京走向国际化而喜,还是为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手中毁掉而悲?我想,一定还是有人悲哀的,不然为何又新建了不少仿古建筑?只是在这些仿古的饭店里,在那些仿古的大街上,我们不再品到历史的芳香,不再寻得到历史的踪迹。
因为它们毕竟不是真正经历过时间冲刷、真正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真正能向后人诉说些什么的建筑。
于是,我明白要想真正留住北京人的符号,首先要让每一位北京人都意识到自己肩上那传承着的历史使命。
2006北京高考优秀作文:北京的符号(每次漫步于)北京的符号每次漫步于平安大街,我都免不了有种心痛的感觉。
两侧灰墙间夹着宽宽的马路,仿古的屋檐下,卖的是琳琅满目的外贸商品。
或许有人觉得这是在保护北京的文化遗产,是在留住北京的符号。
而在我看来,这种不伦不类的符号不如不要,要留下的是真实的,能够向后人诉说历史的符号。
北京是文化古都,自然有许多能够传承历史的符号性建筑。
就拿四合院来说,曾经的北京处处是古香古色的四合院。
然而为了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都市,无数的四合院在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仿英仿美的高楼大厦。
不知道当推土机推倒一面面古墙时,北京人是什么心情,是喜,是悲?是为北京走向国际化而喜,还是为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手中毁掉而悲?我想,一定还是有人悲哀的,不然为何又新建了不少仿古建筑?只是在这些仿古的饭店里,在那些仿古的大街上,我们不再品得到历史的芳香,不再寻得到历史的踪迹。
因为它们毕竟不是真正经历过时间冲刷,真正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真正能向后人诉说些什么的建筑。
看到这些人们因悲哀而建造的东西,我反而更觉得悲哀了。
好在还是有四合院保存下来的。
然而,在我欣慰的同时,我又被一种更大的失望所笼罩。
因为我看到前去参观四合院的人中北京人很少,然而在街上随便找个北京人问些关于四合院的常识,却少有人不以“抱歉”作为回应。
看到这些,只觉得心如一下子浸入冰水一般。
我原以为,只要留下真正的四合院,北京的符号就不会丢,然而我错了。
四合院所承载的是北京特有的文化。
四合院被留下了,而那文化也真的被留下了吗?北京的符号就真的没有丢吗?于是我明白为什么那些仿古建筑很难给人以古感,是因为建筑与观赏的人心里早已没有“古”,于是我明白,为什么许多文化遗产会那么轻易的遗失,是因为太多的人没有意识到它们的价值,早已在心里将其丢弃;于是我明白,要想真正留住北京的符号,首先要让每一位北京人都意识到自己肩上那传承历史的使命。
作为一个北京人,我们要尽力留住祖宗传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建筑,更应该留住我们心里那代表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符号!毕竟我们谁也不愿听到我们的后代夹杂着伦敦音的北京话。
2006北京高考优秀作文:北京的符号(积淀了千年)北京的符号积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不约而同地,多少文人风尘仆仆地朝你赶来了,古都北京,文人扎根在这儿,你宽广的胸襟温暖了他们,你深情的水土养育了他们,你慈爱的双手抚慰了他们。
他们的诗歌中、散文中、传记中;他们的寓所里,魂归处;他们的血脉中,都汩汩流淌着你留在他们灵魂深处的气息,然而他们逝去了,你却依旧亘久存在着,于是你的文人孩子们留下的踪迹,成为了你永恒的符号。
是钱钟书曾居住的三里河的寓所吗?一位学贯中西的硕儒,不求闻达的学者,“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大儒已逝,但后人瞻仰,仍能感受到那严谨的治学之风。
踱步走过,仿佛看见一盏孤灯下,独编《管锥篇》的身影。
走过鲁迅曾居住的八道湾,四合院里那株紫藤还开得正旺,侍候周家一辈子的老佣人张淑英依旧踮着小脚穿过庭院,守着周家的故宅,向前去探访的客人叨唠着大先生和二先生。
走过史铁生在迷惘失落时徜徉徘徊的地坛,千年的古柏沉默不语,葱茏蓊郁,回望一眼,月季正开得烂漫,蝶儿正舞得热烈,仿佛母亲深情注视的眼光。
走过城南的陶然亭,高君宇和石评梅安然沉睡,青山无语,碑上刻着他们的墓志铭:“我是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般耀亮,我愿死如彗星般迅忽”。
陶然亭无语,停滞了峥嵘岁月。
走过文革中逃脱“除四旧”浩劫的明城墙、钟鼓楼,就仿佛听见梁思成先生痛心的话语:“一个东方的文明古国,倘若在建筑上失掉自己的特色,是大大有碍瞻观的,”又仿佛看见林徽音与北京市长吴晗争执时的黯然神伤、潸然泪下。
什刹海畔,有储安平“一万分的失神,一万分的慌张”;昆明湖边,有金岳霖的谈笑风生;荷塘月色下,有朱自清的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