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计算书姓名学号时间1、B1,B2板的截面尺寸和配筋(按塑性方法计算)板厚按不验算刚度的条件取为h≥ll=2500=83.3mmmm工业厂房楼面最小厚度为70mm<83.3mm,由于此例中楼面荷载较大,故取h=100mm。

次梁L1高度为h=�118~112�ll=�118~112�×6000=333.3~500mm 取L1高度为h=450mm宽度为b=�13~12�ℎ=�13~12�×450=150~225mm取L1高度为b=200mm①荷载计算包括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计算,因自重比可变荷载小得多,故不考虑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设计值。

永久荷载g 100厚板自重 1.2×0.1×25=3kN/m240厚地面抹面 1.2×0.04×20=0.96kN/m215厚天棚抹灰 1.2×0.015×17=0.31kN/m2g=4.27kN/m2可变荷载p 1.3×6=7.8kN/m2p=7.8kN/m2合计g+p=12.07kN/m2②合力计算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则各跨的计算跨度如下。

中间跨l=ll0=2.5−0.2=2.3mm边跨:l=ll0+ℎ2=2.5−0.25−0.22+0.082=2.19mml=ll0+aa2=2.5−0.25−0.22+0.122=2.21mm取较小值l=2.19m,则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2.3−2.19×100%=4.8%<10%因此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板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见下图。

B1、B2板内力计算截面边跨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计算跨度/m 2.19 2.3 2.3 2.3弯矩系数1/11 -1/11 1/16 -1/14弯矩/kNm 5.263 -5.805 3.991 -4.561③截面配筋计算取板的有效高度为ℎ0=100−20=80mmmm,各截面配筋见下表。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h
-3-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楼盖设计
(3)内力计算及配筋: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 α 系数如下: 截 面 位 置 边跨支 离端第二 支承情况 端支座 离端第二支座 座 跨中 A 1 B 2 梁板搁支在 0 1/11 墙上 与梁 两跨连续: -1/10 板 -1/16 整浇 1/14 三跨以上连续: 1/16 梁 -1/24 连接 -1/11 梁与柱整浇 -1/16 1/14 连接
楼盖设计
由 V ( g q)l n 可计算出 V A 、 VBl 、 V Br 、 V c ,计算结果如下:
VA = 0.45 × 33.6 × 5.88 = 88.9kN VB 左 = 0.6 × 33.6 × 5.88 = 118.54kN VB 右 = 0.55 × 33.6 × 5.75 = 106.26kN
b
(3)内力计算:
2 由 M ( g q)l0 可计算出 M 1 、 M B 、 M 2 、 M c ,计算结果如下:
M1 = −MB = M2 =
1 × 33.6 × 5.882 = 105.6kN ·m 11
1 × 33.6 × 5.752 = 69.4kN ·m 16
-5-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楼盖设计
主梁弯矩计算 项 次 ① ② ③ ④ ⑤
G G
荷载简图
G G G G G G
k / M1
0.238 142.68 0.286 295.13
Q Q
k / MB
−0.286 −171.46 −0.143 −147.57 −0.321 −331.25 −0.095 −98.03
−0.143 −147.57
Q
Q
Q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1、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确定主梁的跨度为5.7m ,次梁的跨度为5.7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5.7/3=1.9m ,5.7/1.9=3,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h ≥l/30=1900/30=63.3㎜,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h ≥70㎜,所以板厚取h=80㎜。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1/18 ~ 1/12)l=(1/18 ~ 1/12)×5700=316.7 ~475mm ,取h=400mm ,截面宽b=(1/3 ~ 1/2)h=(1/3 ~ 1/2) ×400=133.3 ~200mm ,取b=200mm 。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1/12 ~ 1/8 )l=(1/12 ~ 1/8) ×5700=475~712.5mm,取h=650mm ,截面宽度b=(1/3 ~ 1/2)h=(1/3 ~ 1/2) ×650=217 ~ 325mm,取b=300mm 。

2、 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1)、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20mm 厚水泥沙浆面层:0.02 ×20=0.4 KN/㎡ 80mm 厚钢筋混凝土板:0.08×25=2.0 KN/㎡15mm 厚混合沙浆天棚抹灰:0.015×17=0.255 KN/㎡小计 2.655 KN/㎡活荷载标准值: 9.0 KN/㎡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 1.2,因为是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2kN/m 0.4,板厚80mm,ho=80-20=60mm,b=1000mm,C30混凝土,a1=1.0,fc=14.3 N / mm 2,HPB300钢筋,fy =270 N / mm 2。

板的配筋计算过程见下表。

8@200 8/10@200 10@200 8@200 8@200(1)荷载设计值:恒荷载设计值板传来的荷载:3.186×1.9=6.05KN/m次梁自重:0.2×(0.4-0.08)×25×1.2=1.92 KN/m次梁粉刷: 2×0.015×(0.4-0.08)×17×1.2=0.1958KN/m小计g=8.17 KN/m活荷载设计值: q=11.7×1.9=22.23KN/m荷载总设计值: q+g=30.4 KN/m(2)、计算简图由次梁实际结构图可知,次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240mm,主梁宽度为b=300mm。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参考例题)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参考例题)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参考例题)现浇钢筋混凝⼟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平⾯结构布置: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m 6.6,次梁的跨度为m 0.5,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m 2.2。

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2、按⾼跨⽐条件,当mm l h 55401=≥时,满⾜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对于⼯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mm h 80≥,取板厚mm h 80=3、次梁的截⾯⾼度应满⾜ 121(=h ~278()181=L ~mm )417,取mm h 400= 则21(=b ~133()31=h ~mm )200,取mm b 200=。

4、主梁的截⾯⾼度应该满⾜81(=h ~440()141=L ~mm )660,mm h 400=,则21(=h ~200()31=h ~mm )300,取mm b 250=。

⼆、板的设计(按塑性内⼒重分布计算): 1、荷载计算:板的恒荷载标准值:取1m 宽板带计算:⽔磨⽯⾯层 m kN /65.0165.0=? 80mm 钢筋混凝⼟板 m kN /0.22508.0=? 15mm 板底混合砂浆 m kN /255.017015.0=? 恒载:m kN g k /905.2=活载: m kN q k /919=?=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业建筑楼盖且楼⾯活荷载标准值⼤于m kN /0.4,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于是板的设计值总值: q g +=k k q g 3.12.1+ m kN /186.15= 2、板的计算简图:次梁截⾯为mm mm 400200?,现浇板在墙上的⽀承长度不⼩于100mm ,取板在墙上的⽀承长度为120mm 。

按塑性内⼒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跨:mm l h l l n n 2030025.1202028012010022002101=≤=+--=+=,取mm l 202001= (mm a 120=)中跨: mm l l n 2000200220002=-==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E课程设计计算书E课程名称:现浇楼盖课程设计题目: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学院(直属系) :年级/专业/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开题时间:年月日完成时间:年月日目录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1.设计资料 (3)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3)3.板的设计 (3)3.1荷载 (3)3.2计算简图 (4)3.3弯矩计算值 (4)3.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4.次梁设计 (5)4.1荷载设计值 (5)4.2计算简图 (5)4.3内力计算 (5)4.4承载力计算 (5)4.4.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5)4.4.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6)5.主梁设计 (6)5.1荷载设计值 (6)5.2计算简图 (6)5.3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 (7)5.3.1弯矩设计值 (7)5.3.2剪力设计值 (7)5.3.3弯矩、剪力包络图 (7)5.4承载力计算 (8)5.4.1正面受弯承载力 (8)5.4.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9)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设计资料1. 建筑物安全等级:二级;2.建筑物平面尺寸(L1×L2):21.4×48.5(24号),墙厚370,钢筋混凝土柱300×300;3.荷载:1)楼面活载:62/m kn 2)楼面面层:20厚水泥砂浆 3w /18m kn =γ3)钢筋混凝土容重:3/25m kn c =γ4)楼侧面、楼底粉刷层:15厚混合砂浆3/17m kn n =γ ;4.材料:1)混凝土C30;2)钢筋:受力钢筋用HRB400级钢筋,其余采用HPB300级钢筋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的跨度为6.0m 、6.0m 、6.0m ,次梁的跨度为6.0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两边板跨度为2.4m ,中间跨度为2.3m ,则l02/l01=6.0/2.3=2.6,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 ≥2400/40=60mm,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 ≥80mm ,取板厚为h=80mm 。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总14页) -CAL-FENGHAL-(YICAI)-Company One 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专业层次班级土木工程淮阴工学院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训课程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1131401127何卫忠2 0 16年1月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1、设计资料1.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6. OkN/m21. 2>楼面面层用20mm I1?水泥砂浆抹面(y = 20KN/〃F),板底及梁用15mm 17石灰砂浆抹底(y = \1 KN /,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15mm.1.3、材料选用:⑴、混凝土:C30(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级。

2、平面结构布置:2.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0加,次梁的跨度为5・7g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0/»o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p:II II ______ L _________ L… 一 77 ---- r ---------------- 「一一 II IIt i 11—— —1 — — — —1 — — — I :H II」L== = =:r>-2:P ;1卜\\j Q5$楼面面层用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0.02x20 = 0.480mm钢筋混0.08x25 = 2.0 kN / m2.2、 按高跨比条件,当h>±l = 50mm 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口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 40板,要求hM80mm,取板厚h = 80mm2.3、 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h 二(丄 ~ 2)L 二(317~475)mm,取 h 二 400mm 。

则 b 二(;~£)h 二121823(133 ~ 200)mm,取 b 二 200mm 。

2.4、 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h 二(£ ~右儿二(429~750)mm,取h = 600mm c 则b 二(+ ~*)h 二 (200 ~ 300)mm,取 b 二 250mm o3、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3.1、荷载计算: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取lm 宽板带计算:1 IJ I / »1C0> IJ JI I ©H」L ==二二二 Jill___ll 川一 F? ii 」 ----楼盖结构布置图0.015x17 = 0.255 kN / m 15mm板底混合砂浆恒载:g k = 2.655 kN / m活载:q k = 6x 1 = 6 kN / 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 ;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MkN/m,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设计资料1、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5.5kN/m²。

2、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自重0.65kN/m²,钢筋混凝土容重γ=25kN/m³,平顶粉刷重0.25kN/m²。

3、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5级(ƒc=11.5N/mm²,ƒc=1.27N/mm²);梁中受力主筋采用Ⅱ级钢筋(HRB335级钢筋ƒy=300N/mm²),其余采用Ⅰ级钢筋(HPB300级钢筋ƒy=210N/mm²)。

二、结构平面布置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m,次梁的跨度为5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m。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1所示。

2、按高跨比条件,对于两端连续的单向板,当h≥1∕40×l=1∕40×2000=50mm 时,满足刚度要求,一般不必作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

对于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h≥80mm,取板厚h=80mm。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1∕12~1∕18)L=﹙1∕12~1∕18)×5000=(278~4 17)mm,取h=400mm。

截面宽度b=(1∕2~1∕3)×h=((1∕2~1∕3)×400mm=(133~200)mm,取b=200mm。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1∕8~1∕14)×L=(1∕8~1∕14)×6000mm=(429~ 750)mm,h=650mm。

截面宽度b=(1∕2~1∕3)×h=(1∕2~1∕3)×700=(233~350)m m。

取b=250mm。

图1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三、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3.1荷载计算板的恒荷载标准值(取1m宽板带技算):水磨石地面 0.65×1=0.65kN∕m80mm钢筋混凝土板 0.08×25×1=2.0kN∕m平顶粉刷 0.25×1=0.25kN∕m小计恒荷载 gk=2.9kN∕m活荷载 qk=5.5×1=5.5kN∕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楼板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m,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一、引言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楼盖形式。

本文将以某一具体工程为例,对该楼盖的课程设计进行计算和分析。

通过设计计算书的编写,旨在展示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并详细说明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二、工程参数1. 楼盖平面尺寸:长L = 10m,宽B = 8m;2. 楼盖厚度:h = 0.2m;3.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4. 钢筋等级:HRB400;5. 楼盖荷载:活荷载为3.0kN/m²,自重荷载为7.0kN/m²;6. 楼盖跨度:L = 10m,取较小值;7. 楼盖支座条件:四周边界固定,支承条件良好。

三、荷载计算1. 活荷载计算:根据设计规范,活荷载按照规定的荷载系数计算,具体计算过程略。

2. 自重荷载计算:楼盖自重荷载按照混凝土和钢筋的单位体积质量计算,具体计算过程略。

四、截面设计1. 验算截面高度:根据楼盖跨度和设计荷载,采用梁的截面验算方法,计算出截面高度h';2. 钢筋设计:根据截面高度h',计算出截面内钢筋面积As和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ρ;3. 截面构造: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截面的具体构造形式,如矩形截面、T形截面等。

五、受力计算1. 弯矩计算:根据楼盖的受力分析,计算出各个截面的弯矩和剪力;2. 剪力设计:根据截面的承载能力和设计要求,计算出截面的抗剪承载力,并进行验算。

六、截面验算1. 弯矩验算:根据截面的受力情况,计算出截面的抗弯承载力,并进行验算;2. 剪力验算:根据截面的受力情况,计算出截面的抗剪承载力,并进行验算;3. 钢筋验算:根据钢筋的受力情况,计算出钢筋的抗拉承载力,并进行验算。

七、构造设计1. 确定楼盖板的厚度和钢筋的布置形式;2. 设计楼盖板的梁和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保证楼盖的整体稳定性;3. 设计楼盖板的边缘构造,如挡水条、防水层等。

八、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得到了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参数、荷载计算、截面设计、受力计算、截面验算和构造设计等相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设计资料某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建筑轴线及柱网平面见图1。

层高4.5m。

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5kN/m2,其分项系数1.3。

楼面面层为30mm厚现制水磨石,下铺70mm厚水泥石灰焦渣,梁板下面用20mm厚石灰砂浆抹灰梁、板混凝土均采用C25级;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HRB335钢,直径<12mm,采用HPB235钢。

二、结构布置楼盖采用单向板肋形楼盖方案,梁板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见图1。

图1 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布置三、板的计算板厚80mm。

板按塑性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取每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图2 板的计算简图1.荷载计算30mm现制水磨石0.65kN/ m270mm水泥焦渣 14kN/ m3×0.07m=0.98 kN/ m280mm钢筋混凝土板25kN/ m3×0.08m=2 kN/ m220mm石灰砂浆 17kN/ m3×0.02m=0.34 kN/ m2恒载标准值g k=3.97 kN/ m2活载标准值q k=5.0 kN/ m2荷载设计值 p=1.2×3.97+1.3×5.0=11.26 kN/ m2每米板宽 p=11.26 kN/ m2.力计算计算跨度板厚 h=80mm,次梁b×h=200mm×450mm边跨l01=2600-100-120+80/2=2420mm中间跨l02=2600-200=2400mm跨度差(2420—2400)/2400=0.83<10%,故板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3.配筋计算b =1000mm ,h =80mm ,h 0=80-20=60mm ,fc =11.9 N/mm 2, f t =1.27 N/mm 2, f y =210 N/mm 2对轴线②~④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2截面和支座C 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其中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力重分布的条件。

2810.35%100080ρ==⨯>min 1.270.2%45450.27%210t y f f ρ==⨯=及 板的模版图、配筋图见图3 。

板的钢筋表见下表。

(8) Φ6580 378(9) Φ6830 40图3 板的模版图、配筋图四、次梁计算b=200mm,h=450mm。

次梁按塑性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截面尺寸及计算简图见图4。

图4 次梁的计算简图1.荷载计算由板传来恒载 3.97 kN/ m2×2.6m=10.32 kN/ m次梁自重 25 kN/ m3×0.2m×(0.45-0.08)m=1.85 kN/ m次梁抹灰 17 kN/ m3×0.02m×(0.45-0.08)m×2=0.25 kN/ m恒载标准值g k=12.42 kN/ m活载标准值q k=5 kN/ m2×2.6m=13 kN/ m荷载计算值p=1.2×12.42+1.3×13=31.8 kN/ m2.力计算计算跨度主梁b×h=300mm×800mm边跨净跨l n1=5900-120-150=5630mm计算跨度l01=5630+250/2=5755mm中间跨净跨l n2=6000-300=5700mm计算跨度l02=l n2=5700mm跨度差(5755-5700)/5700=0.96%<10%次梁的弯矩计算截面位置弯矩系数α弯矩M=αpl02(kN·m)边跨跨中1/11 1/11×31.8×5.7552=95.75 B支座-1/11 -1/11×31.8×5.7552=-95.75中间跨跨中1/16 1/16×31.8×5.72=64.57 中间C支座-1/16 -1/16×31.8×5.72=-64.57次梁的剪力计算截面位置剪力系数β剪力V=βpl n(kN·m)边支座A 0.4 0.4×31.8×5.63=71.6B支座(左)0.6 0.6×31.8×5.63=107.4B支座(右)0.5 0.5×31.8×5.7=90.63中间C支座0.5 0.4×31.8×5.7=90.633.配筋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宽度为边跨b f’=1/3×5755=1918mm<2600mm中跨 b f ’=1/3×5700=1900<2600mm h =450mm ,h 0=450-35=415mm ,h f ’=80mm0()2f c f f h f b h h '''-=11.9×1900×80(415-802)= 678kN·m>95.75kN·m 故次梁跨中截面均按第一类T 形截面计算。

c 2y 2其中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力重分布的条件。

6030.67%200450ρ==⨯>min 1.270.2%45450.19%300t y f f ρ==⨯=及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b =200mm ,h 0=415mm ,fc =11.9 N/mm 2,f t =1.27 N/mm 2,f yv =210 N/mm 2,h w /b =2.075<40.25 βc f c bh 0=0.25×1.0×11.9×200×415=247kN>V ,截面合适。

0.7 f t bh 0=0.7×1.27×200×415=73.8kN1228.30.149%200190sv sv nA bs ⨯ρ===⨯>,min 1.270.240.240.145%210t sv yv f f ρ==⨯= 满足构造S max 为200mm ,d min 为6mm 的要求。

次梁钢筋布置图见图5。

图5 次梁钢筋布置图五、主梁计算b=300mm,h=800mm。

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的线刚度3333080//78016411212b bbhi l cm⨯===柱的线刚度3334040//4504741212bbhi l cm⨯===考虑现浇楼板的作用,主梁的实际刚度为单独梁的刚度的2倍,即216416.9275474bii⨯==故主梁视为铰支在柱顶上的连续梁,截面尺寸及计算简图见图6。

图6 主梁计算简图1.荷载计算由板传来恒载 12.42kN/ m×6m=74.52 kN主梁自重 25 kN/ m3×0.3m×(0.8-0.08)m×2.6m=14.04 kN主梁侧抹灰 17 kN/ m3×0.02m×(0.8-0.08)m×2.6m×2=0.64 kN恒载标准值G k=89.2 kN活载标准值Q k=13 kN/ m×6m=78kN恒载设计值G=1.2×89.2 kN=107.04kN活载设计值Q=1.2×78kN=101.4kN2.力计算计算跨度边跨净跨l n1=7800-250-200=7350mm计算跨度l01=7350+200+370/2=7735mm中间跨净跨l n2=7800-400=7400mm计算跨度l02=7400+400=7800mml01≈l02,故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查表得力系数k见下表,弯矩:M=k1Gl+k2Ql,剪力:V=k1G+k2Q。

3.力包络图主梁力包络图见图7。

图7 主梁力包络图4.配筋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其翼缘宽度为 b f ’=1/3×7800=2600mm<6000mmh f ’=80mm ,h =800mm ,h 0=800-40=760mm0()2f c f f h f b h h '''-=11.9×2600×80(760-802)= 1782kN·m>432.3kN·m 故主梁跨中截面均按第一类T 形截面计算。

主梁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b =300mm ,h 0=800-80=720mmB 支座边M =M B,max -0.2V B 右=468.9-0.2×230.95=422.71kN·m。

f c =11.9 N/mm 2, f y =300 N/mm 2截面位置 M (kN·m )b f ’ (mm 2) h 0(mm 2) 20()sc f Mf b b h α='或 112sξ=--α 0c s yξf bh A f =实配钢筋 边跨中 432.3 2600 760 0.024 0.024 1881 mm 2522,1900 mm 2B 支座 -422.71 300 720 0.228 0.262 2245 mm 2 322+218+220,2277 mm 2中间跨中 214.1 2600 760 0.012 0.012 941 mm 2 418,1017 mm 2中间支座 -49.253007450.0250.025221 mm 2220,628 mm 2其中ξ均小于ξb ,6280.262%300800ρ==⨯>min 0.2%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b =300mm ,h 0=72mm ,fc =11.9 N/mm 2,f t =1.27 N/mm 2,f yv =210 N/mm 2 0.25 βc f c bh 0=0.25×1.0×11.9×300×720=642.6kN>V ,截面合适。

0.7 f t bh 0=0.7×1.27×300×720=192kN构造要求max 为200mm ,min 为6mm ,用Φ62501228.30.075%300250sv sv nA bs ⨯ρ===⨯<,min 1.270.240.240.145%210t sv yv f f ρ==⨯= 改用Φ8230,1250.30.146%300230sv sv nA bs ⨯ρ===⨯>,min sv ρ 5.附加箍筋计算次梁传来的集中力F =1.2×74.52+1.3×78=190.82kN用箍筋,双肢Φ8, A sv =2×50.3=100.6 mm 2,f yv =210 N/mm 21908209.03210100.6yv sv F m f A ===⨯,取10个 如用吊筋,f y =300 N/mm 2,1908204502sin 23000.707sb y F A f ===α⨯⨯mm 2附加箍筋:在次梁两侧各加5个Φ8箍筋或218吊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