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到乡村去找生活和灵魂》阅读练习及答案
专题05 散文阅读鉴赏考点解析专训(1)(教师版)—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05 散文阅读鉴赏考点解析专训(1)(教师版)时间:40分钟分值: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4小题。
在别墅李广田因为养病,住在乡下的别墅里,同来作伴的,只有母亲。
叫做别墅,也只是说着好听罢了,其实也不过是旷野的几间农舍,四围又绕上了一带短垣。
这农舍,距我们的市镇尚有十里,举目四望是绿树,是田禾,农舍附近,就是自家的农田之一部。
在农田之一角,有自家的一片榆林。
“娘,我将做些什么来自己消遣呢?”时常向母亲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像三岁的小孩似的,觉得什么事也不能做,除非得到了母亲的允许或帮助。
这时,母亲便照例地回答我,说:“医生再三嘱咐,不准你做什么事,你只要晒晒日头,睡睡觉,就已经够了。
”说实在的,同母亲住在一块,我还能有什么可做呢。
书,是不让读的;信,也不许写。
一切文具,都不在手下,就是偶尔想写下点什么记号之类也不可得。
原先住在镇上,那里有许多可以谈天的人,无论是那些吸着长烟管的农夫或踢毽子打球的孩子们,都会给我以欣慰。
然而,怕我受不起那些烦扰,才终于搬到了野外来,虽然自己最怕寂寞,为了养病,也不能不安于寂寞了。
而母亲呢,终日只打算着我饮食起居的事,便已操劳不少,老年人只为了儿子的病而担忧的心情,我已深深地体谅到了,我不愿意在任何事情上违背母亲的意思。
有一天,当吃着晚饭的时候,母亲忽然想起来似的,说:“明天是镇上的市集了,我想去买些菜来,如能买到一只鸡便好了,因为昨天镇上的王家伯母来,说你是应当吃鸡的,可作药物,又可以当饭吃的呢。
”说着,显出很得意的样子,征求我的同意。
次日清晨,用过早点之后,母亲便独自到市集去了。
回来时日已向午,母亲很得意地说:“不但买了鸡来,还学了吃鸡的方法来呢。
”便从麻袋里放出一只肥大的公鸡来,黑羽毛,金颈项。
顶上的冠子大而且红,昂了首,抖擞着精神,是一只很可爱的公鸡。
可惜在腿上还系着只破鞋,像带着脚镣一般,使它不能十分自由,不然我想它怕要逃去了。
“是今天就杀呢,还是等到明天?”母亲问。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4_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基础过关练

第二单元7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基础过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再望小村,看见了屋角和山墙,也看见了土院墙里的胖猪。
①,只是树冠牵连。
有农人挑着两桶水往坡上走,柔软的挑担波闪着高上来。
路边一头牛在犹豫着,蓦地一声长叫响起:“卖麻花来——”小山村就正式起床了。
往上走就没有了路,是一坨一堆的茅草。
菅草苫在路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遮住一些美丽的危险,小山羊忍不住就要上当。
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了,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 ②。
坡上吹起了微微的风,紫荆花的浓郁让人异想天开,忍不住就驻足,忍不住就远望。
村旁的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
一河水就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就知道挑水上坡的汉子为什么气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
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片的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地点缀,看不清谁是谁家的女子,却听得清一支歌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引用、夸张B.比喻、拟人、对偶C.排比、拟人、夸张D.排比、引用、对偶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旁有一条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它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60个字以内)田野上夏夜万籁作响安静5.(2020河北邯郸馆陶一中月考)对联,文辞之隽永精妙,意趣之深远阔大,风格之多姿多彩,无不给人以艺术享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
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鼠年,请根据所给上联,写出下联。
(1)上联:鼠为生肖首下联:(2)上联:花香鸟语山村好下联:6.(2020山东潍坊高三一模)下面是社区发放的防疫宣传材料,请阅读后选取有效信息,向年迈的爷爷奶奶说明预防注意事项。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 散文阅读精练 解析

单文精练一背叛炊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文签:抒情散文+逃乡怀乡背叛炊烟胡宗波①“背叛”炊烟,需要勇气。
②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的怀抱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③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
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为家的方向。
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
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径。
④我一直认为,我是炊烟喂养大的。
少时的我,对炊烟的惦念近乎痴迷。
甚至刚吃了饭,就挂念起了炊烟,盼它早点站在屋檐上,手搭凉棚,呼唤我的乳名。
⑤在我眼里,炊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
⑥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的诱惑,无疑令我无法抗拒。
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去理会的。
我心里只有炊烟。
发展到了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烟同时升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能一眼分辨出。
⑦那时,炊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
⑧可我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相反,我回报给炊烟的,大多是怨,是恨:恨它营养不够丰富,恨它花样太过单一,更恨它有时还填不饱我的肚子。
⑨与我对炊烟的矛盾态度相比,父母从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
他们能看懂炊烟的表情,也能读懂炊烟的语言。
炊烟生病了,父母精心呵护着,助它早日康复;炊烟失落了,父母安慰开导着,帮它尽快振作。
炊烟有灵性。
虔诚的心,换来了炊烟的信任。
它配合着父母,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日子。
⑩然而,在父母虔诚的背后,其实也蜷缩着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
父母领着我在日子里摸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地送我去读书。
他们已领教了日子的苦。
他们不想将这种苦留成“财产”,等我去继承。
为了孩子长远计议,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的“背叛”。
⑪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
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气,父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生活的元素。
熊培云《第六种自由》阅读练习及答案

熊培云《第六种自由》阅读练习及答案第六种自由熊培云①面对无孔不入的信息垃圾,人们将何去何从?是否需要知道那么多的东西?②全世界每年出版近七十万种期刊,六十余万种新书,登记四十多万项专利,新增期刊近万种向你源源不断地输出层出不穷的新观点;九百多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几万个雷达站、三十多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时刻提醒你注意全球任一角落发生的大事件。
不止有新闻、调查、数据、分析、广告通行世界,更有预言、传言、流言与谣言招摇过市……③上世纪初,晏阳初曾经将“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视为“第五大自由”。
几十年后,索尔仁尼琴还注意到另一种自由,“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
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
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④在此,姑且将免于倾倒信息(宣传)垃圾的自由称为“第六种自由”。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客厅不过是电视台倾倒垃圾的地方。
在过去,性病广告只是贴在厕所、电线杆等“公器”上,而现在贴到了居民日日拂拭的家具上。
⑤现实是,有用的信息在黑箱之中无路可寻,而无用的信息管道却像章鱼的爪子一样连接我们身体与生活的每一根神经。
内心对信息的隐秘的渴望,以及信息垃圾的无孔不入,使人们在信息时代几乎无路可逃。
对网络的沉迷无疑已经耗费了我们的大部分光阴,每一位“信息成瘾者”更像是信息时代的逃犯,享受信息斋戒的日子只是逃亡的日子,过不了多久,他便会听从内心的召唤,心甘情愿地被网络引渡回来。
⑥其实,这不过是梭罗笔下的另一种“静静的绝望的生活”。
正是为了逃离这种绝望,早在1845年,梭罗带着一把借来的斧头,走进了瓦尔登湖边的青葱密林。
在美国独立日的那天,开始搭盖他的湖边木屋。
对于梭罗来说,这不过是一次有关生活的实验,或者说,一次有关生活的反叛。
不是逃离生活,而是走向生活。
⑦梭罗曾经这样嘲讽那个时代的新闻成瘾者:吃了午饭,还只睡了半个小时的午觉,一醒来就抬起了头,问:“有什么新闻?”好像全人类都在为他放哨。
高考语文的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

高考语文的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张雄文①小车像只负重的岩鹰,缓缓盘旋而上,将雪峰山深处亘古沉默的幽绿一层层抛在脚下。
②一路陪伴我们的是盛夏里一场粗犷的雨。
雨点似乎窥伺漫山油油绿意已久,忘情倾泻而来,清脆如金石相扣,将山脚统溪河野性的轰响稀释得若有若无,像天外渺远的钟磬声。
这是有着世居深山更深处乡民特质的雨,淳朴而大气,敦厚而好客。
从我们一行钻入雪峰山,抵近统溪河河岸,望见穿岩山眉梢时,它们便紧随而行,似乎生恐浓荫如盖的莽莽丛林凉意不够,怠慢了远道而来的我们。
③我依旧汗意涔涔,却都是穿岩山壁立悬崖惊出的冷汗。
小车蓦地停在了山腰人工凿出的一处平地,我弓腰钻出车门,长吁一口气。
抬头,一座静默的古寨跃入眼眸。
“枫香瑶寨”几个大字将银色的雨幕染成温婉的金黄。
古寨木墙黑瓦,松木的清香扑鼻而来;门楼上三层屋檐清俊雅致,弯翘欲飞。
我脑海里蓦地闪过许多镜头:白发长髯的瑶王率领族人避居于此,山高林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耕时猎,怡然自乐。
④似乎为了印证这些我从纸上得来的印象,刚近寨门,山歌乍起,一排五彩民族服饰的窈窕女子笑靥烂漫,端着大碗酒肉拦在了门口,“瑶王”迎了上来。
他是一个真正的雪峰之子,穿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也是我神交多时的好友。
他穿着随意,憨厚而儒雅,淡淡的微笑里漫溢古朴的书卷气,绝不似一个久居深山的“山人”,而像是一个大学校园中寻常可见的学者。
⑤豆大的雨点还在倾情挥洒,“瑶王”陪我重新钻入雨幕,前往右上角的一处泳池。
古树参天而立,枝叶交错,几乎将雨水隔绝在十几米外的头顶。
路边偶尔开出一点豁口,簇拥几丛翠竹,竹林尽处有一块长条形窄狭菜地,生长着辣椒、茄子、丝瓜、苦瓜。
“瑶王”笑笑说,我种的。
我不好意思开口,心里却默念,晚餐要有点这地里的菜肴才好。
⑥泳池是削平一座不宽的山峰而建,山泉从林间岩石罅隙注入。
三五游客或仰或俯,搏浪其间,趣味盎然,全然不顾头顶淋漓的雨水。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看云①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才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
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
②云有云的地方性。
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
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
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
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③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
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
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
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
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
在任何地方“乌云bì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云南傍晚的黑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
几年前中国古物运到伦敦展览时,记得有一个赵松雪作的卷子,名《秋江叠嶂》,净白的澄心堂纸上用浓墨重重涂抹,给人印象却十分秀美。
云南的云也恰恰如此,看来只觉得黑而秀。
④在这美丽天空下,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①。
(甲)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
(乙)最可悲的现象,实无过于大学校的商学院,近年每到注册上课时,照例人数必最多。
(丙)“xīxī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
”教务处几个熟人都不免感到无可奈何。
(丁)教这一行的教授,也认为风气实不大好。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黄沙梁刘亮程我一直在找一个机会回来,二十年前,当我坐在装满旧家具和柴火木头的拖拉机上,看着黄沙梁村一摇一晃远去时,我就想到了我还会回来。
那时我并不知道这个小村庄对我的一生有多大意义。
它像做一件泥活一样完成了。
在我像一团泥巴可以捏来塑去的那时,它把我顺手往模子里一扔,随意捣揉一番,一块叫刘二的土块便成形了。
在那一刻,我还有许多重塑的机会,如果它觉得不满意,可以揉扁,洒点水,重脱一次、再重脱一次。
但我知道一个村庄不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尽管一个人可以把一生时光耗费到村庄。
可是现在不行了。
土块已经变硬、成形。
我再也无法成为另外一个人。
甚至,无法再成为别的地方的人。
尽管我以后去过许多地方,在另外的土地和人群中生活多年,它们最终没有改变我。
在我对许许多多的人生目标感到无望和淡漠时,我发现自己正一步步地走近这个叫黄沙梁的村子。
我记得我们是在哗哗的落叶声里离开黄沙梁村。
满天空飞着叶子,拖拉机辗起的一长溜尘土,像面大旗向东飘扬。
我记住那场风的颜色,金黄金黄。
记住那些树在风中弯曲的样子,这跟每年秋天的风没什么不同。
每年秋天,我们都在一场一场的西风里,把田野上最后的一点粮食收回来,最后一片禾秆割倒,拉回家码上草垛,赶到头一场雪落下时,地里的活已全部干完,一年就算结束了。
腾空的田野里除了放牲口、落雪,再没有人的事情。
只是这一次,我们在这片田野上的活彻底干完了。
我们扔下几十年的生活。
不知将要搬去的那地方的风会怎样地吹乱我们。
拖拉机刚一出村两个妹妹便哭了。
母亲一声不吭。
我侧躺在车厢的最后面,面朝着村子,一把干草遮在脸上,泪水禁不住流了出来。
这是我们第二次搬家了。
或许是第三次。
母亲把我生在逃荒路上那一次我没有记忆,我也从没问过母亲我们从甘肃金塔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那段漫长路途中发生的事情,我相信迟早我会自己想起来,我那时经历的一切,都完整地深藏在我的记忆里。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9赏析意蕴

课时跟踪练9 赏析意蕴一、对点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里的春天孙犁这天,从家乡来了一个人,谈了半天家里的事,我很快乐。
我很惦记家里的生活问题,他说一切很好。
我兴奋地要请他吃饭,跑着各家去买鸡蛋,走到一个人家,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坐在炕沿上,哭丧着脸,在她怀里靠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
我说:“老乡,有鸡蛋啊,卖给咱几个?”她立时很生气地喊叫起来:“没有!还有什么鸡蛋?”我说:“我是问一问你,没有就算了么!”我走了出来。
吃过午饭,送走客人,村主任来找我,说是叫我去给一家抗日军人家属翻沙,家具他也拿来了,就带我走。
我们两个到了一块方方的堆着石沙的地里。
村主任说:“这块地去年叫水冲了,你给她把这沙子挑到四边去,好种玉茭子。
辛苦你了。
”说完,村主任笑一笑走了。
我把军装上衣脱下,同皮带手枪挂在地边的一棵小枣树上。
这时已是暮春三月,枣树快要长叶儿,河滩上的一排大杨树,叶子已经有铜钱大了,绿油油的。
我起先把沙子翻起来,然后铲到筐里,挑到地边,堆成土埝,叫夏天的水冲不到地里来。
今日工作很兴奋,一大担沙土挑起来,也觉得轻松。
我想山里的土质坏,还费这么大劲;我家里那三亩菜园,出产多么大啊,够他娘儿两个吃的了。
起晌的时候,我望见远远地走来一个妇女,左手拉着一个小孩,右手提着一把水壶,我想是主子家给我送水来了,走近一看,原来就是上午为买鸡蛋和我吵嘴的那个女人。
她一见是我,脸上有点下不来,后来才说:“同志,休息一下吧。
我和你谈谈。
”我说:“谈什么呀?”她说:“上午,你赶得不巧,我正生气。
你看人家有人的,有的种地了,咱这地还没起沙子。
前半天,我拉着孩子来一看这个地这样费劲,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怎么会种上,就生起气来,正在心里骂我们当家的,撇下大人孩子不管,你就来了。
我那时一望见你们这当兵的就火了。
”我问:“他走的时候没告知你?”她狠狠地说:“人家会告知咱?头一天晚上,人家说去报个名,一去就没回家。
其次天,我到区里去给人家送衣服鞋袜,人家还躲着不见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下列小题。
到乡村去找生活和灵魂
熊培云
①这些年,南北西东,颠沛流离,因为学习、工作或旅游的缘故,我到过一些地方。
然而能让我有望乡之痛的却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我在中国的乡村老家,另一个则是法国巴黎。
除了在两地度过的难忘时光,想来还有另一个原因,即它们都流淌着一种从容、悠闲的乡村主义。
而这种乡村主义,恰恰是现代化、城市化不可或缺的。
或多或少,它可以医治由消费主义与成功学等催生的现代病与城市病。
②城市,对许多人来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过关游戏场。
游戏者不舍得放弃已经得到的,还要为新的奖励不断过关,任凭工作劳心劳力,永无闲暇,谁还有心事像梭罗那样去做一个林间流浪汉?梭罗把清晨的散步当做是对一天的祝福,然而失去森林的我们,散步却总是在失眠的夜晚,在自己的床上,从左侧到右侧,再从右侧到左侧,辗转反侧。
及至白天,也很少享受散步的乐趣。
像袁伟时先生那样,在中大校园里日行数公里者,实乃凤毛麟角。
更多的情形是,人们似乎只能通过消费机器来安排自己的人生,他们抱怨平时锻炼得太少,然后打车去健身房,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
③总而言之,在顾此失彼的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单向度推进下,中国人是活得越来越不耐烦了。
几代人建设一幢房屋的耐心没有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诗意没有了,责任心也没有了。
谁需要大树,谁就花钱到别处去挖;谁需要乘凉,谁就买个电扇回家。
在巴黎,我看到法国人会花几年的时间为巴黎圣母院修葺外墙,若在中国,以中国人的“拆哪”本性,恨不得把它拆了重盖一个新的。
④农村本是最有条件慢条斯理地建设的。
相较城里的快节奏,我所体会到的乡村生活原是另一番景象:当你行走于田野,这里上接天,下接地,中间是与你共生的万物。
你不会因为老牛走得缓慢而沾沾自喜,也不会非得撵上一只奔跑的野狗以证明自己的速度与价值。
走自己的路,让万物生长吧。
当你把种子埋进地里,除了浇水施肥,你只需安心等待,而不必心急如焚地蹲在地里等待“第一桶金”。
只要时间到了,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