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四年级触摸春天教学设计新部编版详案
小学语文《触摸春天》优秀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触摸春天》优秀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触摸春天》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所表达的对春天的热爱和感悟。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想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关爱他人和珍惜与他人相处的时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触摸春天》是一篇描述一个盲女孩通过触摸春天中的事物,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并与其他人分享的故事。
2.2 课文结构导入:通过春天的图片和歌曲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词汇学习:学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深入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和主题意义。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所得到的感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3 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3.4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春天的图片和歌曲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4.3 词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书写和运用练习。
4.4 深入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和主题意义。
4.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所得到的感悟。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家长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后作业的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5.2 拓展作业学生可以自由发挥,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悟和喜爱。
小学语文《触摸春天》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触摸春天》优秀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触摸春天》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学生通过讨论和表达,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每个人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能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触摸春天》的内容简介: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盲童。
故事中,盲童通过触摸和倾听,感受春天的美好。
盲童与其他孩子们一起享受春天的快乐。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理解盲童通过触摸和倾听感受春天的过程。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2 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和表达,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分享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3 写作练习:学生可以进行写作练习,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写下来。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春天的图片或歌曲,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
4.2 课文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3 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表达,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6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6篇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
2、读思考题:⑴指读课后第一题。
⑵提出了那些要求:应该怎样读?二、看图激发学生的情感三、教师范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四、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1、读得正确、流利:⑴精神集中,要眼到、口到、心到。
⑵那一句有困难,就反复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五、学习课文1、文中你有那些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2、流连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3、指导感情朗读,适时作出评价。
4、学习课文第二段:⑴选词、析词。
⑵为什么用这些词语。
⑶学生齐读课文内容。
⑷安静喜爱这儿的一草一木,爱着春天的美景,同学再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出示: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实一个奇迹!睁者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⑸竟然是什么意思?⑹神奇的灵性指什么?⑺全新的经历又是什么意思?对于一个盲人来说,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我被深深地感动着,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动的呢?5、出示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着头张望。
安静是个盲人,她在望着什么?这对她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6、选择一个喜爱的段落试着背下来。
六、小结课文告诉作者一个什么道理?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这句话,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七、课外延伸收集一些有关名人名言,试着读一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篇2捧读课文,一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子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悄扰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
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
这位特殊的小女孩就是课文的主人公安静。
说她特殊,是因为她是一位盲童,说她特殊,还是因为她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
《触摸春天》的小学教案设计

《触摸春天》的小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触摸春天》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学会尊重生命,保护自然。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触摸春天》是一篇描写小女孩在春天中与蝴蝶相遇、互动的故事。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3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主题,培养自己的情感共鸣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3.2 互动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考能力。
3.3 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播放春天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讲解课文教师分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4.3 讨论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
4.4 情境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境体验活动,如模拟与蝴蝶互动、观察春天的植物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春天的美好。
4.5 小结与拓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结,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考能力。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相关写作或绘画任务,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创造力。
5.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受,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触摸春天》教案

《触摸春天》教案关于《触摸春天》教案4篇《触摸春天》教案篇1【设计意图】真正的阅读要使阅读者披文入情,能透过文字触摸到语言的深层内涵,从而领悟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本文文笔细腻,意蕴深刻,而学生对盲童的生活缺乏体验,对生活的思考也缺乏经历。
因此,本设计力求把比较抽象的课文内容具体化,抓住关键词反复凭借课文中的具体事例与语段进行质疑、品味、诵读、理解,以独白想象、资料拓展为情感提升契机,力求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感悟生命的真谛。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春天风光图片、课文部分段落和相关课外资料的演示文稿、身残志坚的杰出代表人物照片);舒缓优美的伴读音乐。
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身残志坚的事迹,特别是盲人事迹,了解盲人生活状态。
(3)认真完成一项游戏:蒙上眼睛,自当盲人,在家生活至少半小时。
【教学流程】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象,感受春天美好。
2、七嘴八舌谈自己眼中的春天。
3、小结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多幸福啊,你们看到的春光如此真切,如此绚丽!可是,盲人呢?他们能看到吗?但就是这样一个盲童用它独特的方式触摸着绚丽多彩的春天,感受着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板书课题,并相机指导读题)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三、自读自悟,理解词语1、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寻找小伙伴帮助解答。
《触摸春天》教案三篇

《触摸春天》教案三篇《触摸春天》教案篇1课前体验:蒙上眼睛,体会看不见的不便、困难与痛苦。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连接,学生从来没有体会过盲人生活的诸多困难与不便、课前安排这样体验活动,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1、创设情境:伴随着《春天在哪里》歌曲,课件出示多姿多彩的春景图。
2、师在学生的一片赞叹声中导入:春天多么美好呀!可是有一个小女孩却永远看不见了,你会怎么想?3、小结:身体上的残疾并不能阻止他们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可爱的小姑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画面,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如果不能亲眼看见这美好的春天,该多么痛苦,引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心。
二、初读课文,走近故事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__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3、与学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走进故事1、课件出示探究问题: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把有关句子画下来,并仔细想想这些句子的含义。
2、研读语句,深化感悟:⑴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①引导学生抓住竟然、奇迹等词语,体会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盲童能准确抓住蝴蝶的出人意料和不可思议。
②神奇的灵性是什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神奇的灵性实际上是安静对春天的热爱。
③指导有感情朗读。
⑵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和文中语句谈安静的内心感受。
②引导学生闭眼想象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这个地方会是什么样的?③这样的内心世界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概括。
④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望安静的心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首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9篇)学校四班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1【教学目标】体验一个盲童的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倾听心灵的翅膀翱翔时发出的轻响。
【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1、师写下触摸两个字,问什么叫触摸?(用手轻轻地接触)我们可以触摸什么?生:触摸春天师:我们不光能用手触摸,还能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感觉触摸到春天。
2、板书课题,读课题:师:你是怎么触摸的?轻轻地读。
二、初读课文1、如今我们就走进课文,读课文,去看看课文中说了谁触摸到了春天?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
2、这位小女孩清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师:清静是个盲童,可她却触摸到了春天,用她纯净的心灵,用她奇妙的灵性触摸到了春天。
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清静是专心灵触摸春天?再度细细地读课文,用_________划出有关的句子。
4、沟通:三、精读课文1、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清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师: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体会。
师评:你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真不错。
读句子。
师: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能说明清静走得流畅,你能找出来吗?读词,读句,读段。
2、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
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
浓郁的花香吸引着清静,这个小女孩成天在花香中流连。
指名读,你读出了春天的美。
师:同学们,你们瞧,春天是五颜六色的,是秀丽可爱的,是生气勃勃的,可是,我们的清静小伴侣却无法看到,你想清静会是怎样的心情?(圆满、快乐,由于还有浓郁的花香,她成天在花香中流连。
) 师:是呀,这位小姑娘虽然眼睛看不见了,可她在春光中仍旧是那么欢乐,那么快乐。
指名读这一段,读出清静的快乐。
齐读。
师引:这是一位乐观的盲童,你还从哪看出清静在专心灵触摸春天呢?3、她渐渐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精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由于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读。
谈体会,从那个词语中尤其可以看出清静那神气的灵性?再读。
小学语文《触摸春天》教案

小学语文《触摸春天》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触摸春天》。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感受。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来感受和想象春天的美好。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触摸春天》的内容简介:《触摸春天》是一篇描写春天的美文,通过作者对春天的触摸,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2.2 生字词的学习:树梢、蝴蝶、捉住、集中、屏息、凝神、张开、合拢、恬静、协调、姿势、对称、染绿、交融、姿势、协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准备课文《触摸春天》的文本和相关的春天的图片或视频。
3.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美好。
步骤二: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春天的描写。
步骤三: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步骤四: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来感受春天的美好。
步骤五: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描写手法来写一写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第四章:作业布置完成课文《触摸春天》的朗读和生字词的学习。
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春天,用所学的描写手法写一写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练习来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春天的感受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朗读与理解:通过分角色朗读、默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魅力。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知春天的美好。
6.2 讨论与思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作者为什么用‘触摸春天’作为?”“课文中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语文组+08 [新授课·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成了语文教学的核心,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建立起和谐、健康、愉悦的课堂氛围。
基于以上理念,本堂课的设计将积极调动学生的读、写兴趣,通过自主研读文本、小组讨论学习的方法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教材分析】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要求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来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本篇课文通过对盲姑娘安静在花丛中细细地感受春光这一事例的描写,感悟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这样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所以课堂中要通过多元朗读、自主探究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本课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体悟情感的一篇佳作。
【学情分析】
我的学生是来自城市的四年级孩子,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自主学习生字词的能力,不过本篇课文的字词较难,还需教师做好引导和点拨工作;
四年级的孩子正从具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所以在课堂环节和问题的设计上,将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把握好教学的难易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还具有善于表现、乐于分享的特点,在课堂上要善于发挥他们的这些优势。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记“畅、磕”等7个生字,正确认写“径、畅”等9个生字,掌握“花繁叶茂、清香袅袅”等描写春天的好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4、7自然段;
3、能够正确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体悟文中盲姑娘安静在花丛中感受春光是其热爱生命的表现,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写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盲姑娘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教学准备与教学方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采用引导法,小组讨论法,多元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海伦·凯勒的故事。
【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情境创设: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在《春天》的音乐中尽情想象,感受春天的魅力。
2、交流学生在脑海中看到的画面,并出示能展现春天美妙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3、设置疑问:同学们,如果你从来没有用眼睛感受过春天的美,让你去想象的时候,你还
能在脑海中出现那样美的情景吗?如果没有了眼睛,你又要用什么去感受春天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来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触摸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标上小节号,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生字词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解决生字问题,扫清阅读障碍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在一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我在小区的花园里看到盲姑娘安静,与蝴蝶一同用心感受春光,颇让我感动,感悟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的人生体验。
三、细读课文,研读文本
●研读片段一: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
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1、“竟然”说明了什么?(出乎意料)
2、“神奇的灵性“指什么?(盲姑娘安静能用心来触摸春天、感受春天)
3、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研读片段二: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1、你从“许久”看出了什么?
2、“张望”用在这里是否不恰当?(安静是个盲童,她是不可能张望的,可此刻她却正在用心看着蝴蝶,她对于生命的热爱比正常孩子来得更叫人感动)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本篇课文的生字词和课文的主要内容,也通过课文重点段落的学习初步感受了盲姑娘安静感受春光、热爱生命的情感,下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在目睹了安静的行为后又对生命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2、作业布置:
(1)完成生字抄写本;
(2)有感情地读课文三遍,背诵第4自然段;
(3)学有余力的同学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一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