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散文诗《过客》有感

合集下载

鲁迅过客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鲁迅过客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鲁迅过客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1. “我息不下,又不能走路。

”哇,这就好像我有好多作业没写完,又想去玩一样纠结呀!记得有一次,我作业还没写完呢,就特别想出去玩,心里那个纠结啊,真像鲁迅笔下的过客一样左右为难呢!2. “回到那里去,就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

”这说得多形象啊!就像我们在学校,有时候会遇到一些表面对你好,实际却不是那么回事的人,真让人无奈啊!有一次我就遇到一个同学,表面和我很要好,背后却悄悄说我坏话,可不就是这种感觉嘛!3.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这简直就是我的心声啊!就像我不想去上我不喜欢的兴趣班一样坚决。

上次妈妈非要给我报个我不感兴趣的班,我就特别抗拒,我才不要去那些我不乐意去的地方呢!4. “然而我不能!我只得走。

”这多像我有时候明知道很难,但还是得去做啊!比如那次参加跑步比赛,我其实心里有点怕,但还是咬咬牙去跑了,不就是这种不得不走的感觉嘛!5. “况且还有声音常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息不下。

”哎呀,这和我要考试了,心里一直有个声音提醒我要复习一样啊!记得考试前那几天,那个声音就一直在我脑子里,让我都没法安心玩。

6. “我单知道,上面总该有一个花园……然而我实在不知道什么是路。

”这就好像我一直梦想有个美好的地方,但又不知道怎么去一样迷茫。

有次我想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可就是不知道怎么走,那种迷茫的感觉太难受啦!7. “但我不能转去,我还是走好罢。

”这和我决定了要做一件事,就算有困难也坚持下去很像呀!像我决定每天早起读书,虽然有时候真不想起,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就是这种不回头的劲儿。

8. “夜色跟在他后面。

”这多形象啊,就像我有次晚上一个人走在路上,那种感觉,真的是夜色紧紧跟着我呢。

9. “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

鲁迅《过客》读后感读后感2篇

鲁迅《过客》读后感读后感2篇

鲁迅《过客》读后感读后感鲁迅《过客》读后感读后感精选2篇(一)《过客》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通过描写一位身份不明、样貌朴实的过客,展现了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无常性。

读完《过客》,我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社会的冷漠无情。

故事中的过客是一个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人,他没有身份、没有名字,只是一个任人欺负、被社会边缘化的存在。

鲁迅通过对过客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注和同情。

在故事中,过客的遭遇令人心酸。

他屡遭欺凌,被人背后议论,却总是默默忍受,不发一言。

这种对待过客的态度,反映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歧视。

过客的存在让人感到惋惜,他是社会中被遗忘的角色,没有人对他伸出援手。

这种冷漠无情的社会现象,让人深感痛心和无奈。

通过描写过客的形象,鲁迅抨击了社会的道德沦丧。

文中的过客不论身处何地、遇到什么困境,他都保持着一颗善良纯洁的心,从不心存邪念。

与他联系的人却在利益的驱使下,抛弃了对过客的承诺和约定。

这种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冷漠,让人感到愤慨和无奈。

《过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思考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和对弱势群体的歧视。

这篇文章揭示了社会冷漠与道德沦丧的问题,引发了我对社会底层人群的担忧和思考。

它对人性的揭示和社会的警示,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现实,思考如何去改变这些不公平的现象。

综上所述,《过客》是一篇深刻而激动人心的作品。

它让我对社会现象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引起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更加明白了鲁迅先生的文学独特性和对社会的关切,也更加明白了文学的力量和作用。

鲁迅《过客》读后感读后感精选2篇(二)鲁迅的《五猖会》是一篇极富讽刺意味和批判精神的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五猖会”这个虚构的团体的描写,既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又对人性的丑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文章描绘了五位主持会议的人物——蛮力、狂悖、干计、粗猛和忽执。

他们各具特点,却都是一些犬儒主义者,只关心自己的权力和利益。

鲁迅《过客》中自我意识的困境及文化反思

鲁迅《过客》中自我意识的困境及文化反思

鲁迅《过客》中自我意识的困境及文化反思《过客》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以其精巧的笔法和深刻的内涵而广为人知。

小说通过讲述一个过客对自我意识的困境,引发了对当时中国文化及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在小说中,鲁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将个体与文化、命运与责任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发人们对自我意识困境的深刻思考。

在这篇小说中,过客是一个充满自我意识困惑的角色。

他来自乡下,背着家乡的重负,来到了城市,希望摆脱贫困的生活。

一切都不如他所愿,他发现城市并非他所期待的舒适与自由,而是充满着压迫与困难。

过客在城市遭遇到了各种困难,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我意识的怀疑。

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求一种自由和尊严,但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困扰之中。

这种自我意识的困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当代社会,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人们对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产生了重大的困惑。

尤其是在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背景下,个体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统之间的矛盾愈发突显。

传统的观念和价值观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之间的冲突,使得个体在寻求自我认同和定位的过程中陷入了困扰和迷茫。

在小说中,鲁迅通过过客的经历,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小说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下贫苦农民的窘迫生存状况,以及城市中的无尊严、无尊重的麻木生活状态。

过客的困境与中国当时社会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呈现出一个底层普通百姓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

鲁迅通过过客的命运,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他以小说的形式呈现出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思。

小说中让人深思的不仅是过客的困境,更是他对命运和责任的思索。

过客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却没有放弃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他对命运的反抗和对责任的承担,展现了一种强烈的个体意识。

过客用他的行动和精神表达了对命运的不屈和对责任的担当,展现出了一种对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坚持。

读《过客》有感

读《过客》有感

读《过客》有感鲁迅是中国抨击旧社会不平等的一颗红星,就如中国共产党一样,引导着劳苦大众冲破这一束缚,将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解放放在自己人生的首位。

《过客》在我原来的看鲁迅书籍中是完全不一样的形式,在我以往看的书中,鲁迅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批判和讽刺当时不平的社会,但《过客》这篇文章是以对话的形式,这种新颖的方式让我这一个新社会的人去看待旧社会不平的事又是一种新鲜的途径,我对那时的社会现象又是一种不同于往常的全新了解,鲁迅笔下有小女孩、老翁还有过客。

一般人们会想,就这几个人物,怎么会写出旧社会那种穷苦大众撕心裂肺为了生存寻求一切机会的这一群体呢,怎么会又能写出人们对于这一系列现象的坚持、不满和愤怒呢,如果你不读,当然看不出来,这需要我们慢慢体会,咬文嚼字一般,把书中人物的每一句话进行深深联想,我以前是不会如此看书的,但自从读了鲁迅的书,我才发现,故事所有的感情不在字体表明,而在字后面那层我们需要挖掘的部分,那才是真真的感情。

文章的开始我便看到一系列昏沉的景象,黄昏、落日、杂树和瓦砾,过客来到小木屋休息,浑身的伤痕,老翁告诉他前面是一堆堆坟,并没有路可以再往前走,但过客却坚持,他勇往直前,我们的生活也总有像老翁一样的人,在我们前往梦想的路上,总会有朋友和一些陌生人对待我们的梦想总是讽刺的样子,他们觉得我们的尽头也不会成功,再努力也不会达到成功的尽头。

我们许多时候可能听从了他们扮演老翁的话,但往往后头之后我们会后悔,再前往梦想的路上只会困难多多。

前几年汶川大地震毁掉了一个爱跳舞孩子的腿,但他的梦想依旧,许多人告诉他不可能了,他不说话,只是每天不断练习不断摔倒,不断的受伤让他疼痛难以,慢慢,他的消息从媒体的视野中消失。

当我们都以为他可能放弃的时候,这几年,人们在电视上看到了他在各大舞蹈晚会的颁奖仪式上,虽然我们依然能看到他的伤痕,但我们也看到了他的成功,在别人都在劝他放弃之时,他并没对自己失去自信,在他表演的过程我可以看到他在这几年中留下的汗水和坚定的眼神。

朝花夕拾过客读后感200字(精选5篇)

朝花夕拾过客读后感200字(精选5篇)

朝花夕拾过客读后感200字(精选5篇)朝花夕拾过客读后感200字(精选5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在晚年的时候,回忆过去写的一本书,看完朝花夕拾,不如来写一篇朝花夕拾读后感纪念一下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朝花夕拾过客读后感2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朝花夕拾过客读后感200字篇1鲁迅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集。

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将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用语言真情的流露出来。

说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时所难忘的经历。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

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

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在他童年里不是很好的。

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

这使他感到很难过,但是他没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来了。

他则是将这些长辈的不认同改为动力,写进这部《朝花夕拾》里。

他要告诉我们,在童年中的无奈释放出来。

同时也给家长们一个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对待我们像鲁迅在童年里那种不被长辈重视的警钟。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但藤野先生工作是很认真的,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敬佩。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的一视同仁,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朝花夕拾》中,给我最深的一篇则是“狗,猫,鼠”。

在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题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内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鲁迅在童年里与一只仇猫的叙事。

作者与猫的关系和对猫的讨厌。

这说明鲁迅在童年里的不知与单纯。

也写出作者在童年与一只猫的搏斗。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过的,但这也时时刻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

过客读后感

过客读后感

过客读后感《过客》是著名作家鲁迅的小说之一,通过描写一位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经历,对当时社会的不公与无奈进行了深入剖析。

这部小说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社会的冷酷,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丁小风的男子,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在家乡被当作“疯子”排斥在外。

虽然身体上没有任何毛病,但他的精神已经崩溃,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生活。

他被送到了一家所谓的“康复中心”,在那里受到了各种不人道的待遇,包括药物注射和电击疗法。

在这个冷漠且充满暴力的环境中,丁小风渐渐失去了信念和人性,最终选择了自杀。

通过丁小风的遭遇,鲁迅揭示了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冷漠和无知。

那个时代,人们对精神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人把精神病等同于疯癫,对他们进行唾弃和排斥。

丁小风被社会边缘化,被关在“康复中心”中,受尽了欺骗和虐待,这层层的冤屈和不公让我深感心痛。

人们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不仅造成了他们心灵上的伤害,也阻碍了他们正常的康复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此外,《过客》还揭示了社会的冷漠与无奈。

小说中的人物大多都没有真正关心丁小风的内心世界,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或者过去的好时光。

当丁小风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时,无论是家人、医生,还是其他精神病患者,都只是表面上的关心,没有真正投入到他们的处境中。

社会的冷漠进一步加重了丁小风的痛苦,也暗示了人性的冷酷和自私。

阅读《过客》让我思考了很多。

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怎样对待精神病患者呢?我们是否应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们,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和帮助?同时,我们也要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冷漠和自私的问题,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否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关心。

此外,《过客》还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

我们在生活中是否有时候也像丁小风一样失去了信念和迷茫?面对困境时,我们是否会像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一样放弃、逃避?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够像丁小风一样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够勇敢面对,不轻易放弃。

《过客》读后感(2篇)

《过客》读后感(2篇)

《过客》读后感(2篇)第1页《过客》读后感(22篇)读鲁迅散文诗《过客》有感初看《过客》,被文中那阴郁的文字和灰暗的基调所震。

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故事情节,却处处显露着一种残破和黑暗。

“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过客“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从东向西。

遇老翁和女孩,讨水中向我们展示了三颗不同的灵魂。

然而初看的我更多的是折服与鲁迅的文字运用和表达能力。

再看之。

这是一颗怎样矛盾而倔强的心!已经如此疲惫和流血过多的他,在这“似路非路”上,几经斗争,最终选择继续前进。

三次“沉思”,三次“吃惊”,最终的结果都是“我只得走”,“我还是走好罢”。

他是一个战士,性格兀傲倔强,虽未看清前途而仍义无返顾的战士。

然而他又是孤独的,可怜地痛苦着的。

“这真是少有的好意”,“这真是极少有的好意”,感激姑娘却换来她的惊惧。

然而最令我心痛的却是他的“况且这太多的好意,我没法感谢”。

可悲,是因为他无法接受他人的好意,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

合书闭目,我的心依旧是不平静的。

脑子中浮现的都是那矛盾的,尖锐的,悲切的,深刻的字字句句。

惊叹、震撼中,我想到了生活在那个年代的鲁迅。

面对血腥的事实,虽会“目瞪口呆”,却让他在黑暗的重压下,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他敢于直面杀人的刽子手进行无情的口诛笔伐。

在这艰苦的求索中,他也曾彷徨过,失落过,但终是在斗争着的。

睁开眼,夕阳的余光映射在我脸上。

翁说,太阳下去的时候出现的东西,不会带给你什么好处的。

然而,面对这紫金港泛红的天际,风萧萧地掠过,我的明天真将会是走不出这团红吗?我亦是个固执的人,这固执的心,是会破碎,还是坚忍地平静……第二篇:读鲁迅《过客》有感花开花落,日起日沉,万古不变的,是天涯咫尺间的呼唤无声。

船,匆匆告别遍地的月光,踏上遥遥无期的征程。

看多少白发红颜身畔过,睹不尽辛酸悲喜来,默默叹息,身前身后,苦行才是唯一。

第2页来天地未开之际的冰寒阴郁,历千年缩聚为一瞬引发的巨大摩擦而未为碰撞出的火花焚烧为消失。

2022最新鲁迅散文《过客》读后感

2022最新鲁迅散文《过客》读后感

2022最新鲁迅散文《过客》读后感《过客》很特别,首先是在于它的文体,虽是散文,但呈现方法却更像一幕戏剧。

戏剧式的散文定是由鲁迅开辟先河。

再是在于它的要素:三个人物,老翁、女孩、过客。

背景也是“或一日的黄昏”,仅是这样简简单单的画面所表达出来的意味却是耐人寻味,耐人寻思。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过客》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过客读后感1鲁迅写过一个短剧风格的散文《过客》,情节很简单,是“过客”走过荒野中一处人家,与这家的一老一小进行了简短的交谈。

老翁问过客∶“你是怎么称呼的?”过客没办法说清,他不知道自己本来叫什么,人们叫他什么就算什么。

老翁又问∶“那么,你是从哪里来的呢?”过客仍然没办法说清,他只是从记事起就这么走。

老翁再问∶“那么,我可以问你到哪里去么?”过客总算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了∶“前面。

”然而,这个“前面”是哪里?过客却并不明白。

他反过来问老翁∶“你可知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么?”久经沧桑的老翁答道∶“前面,是坟。

”《过客》展现了一个不认识上帝的人的悲剧∶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往哪里去。

除了死亡,生命没有别的出路。

解释权归谁?过客面对的3个问题,恰是人生3个最根本的问题∶“我是谁”——指向意义;“我从哪儿来”——指向来源;“我往哪儿去”——指向终极。

而这三个问题中,最具有本质性的,乃是第一个问题∶“我是谁”,或者说“我是什么?”这个问题中,包含了对人的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的质问。

总之,一切对人的存在至关重要的东西,全都在“我是”里面。

“我是”既是对自我的肯定、对自我的认识,也是一个人存在(TO BE)于这个世界的原因和目的。

人对自我的所有发问,都是从“我是”开始的。

再往深里追问∶“我是”的根源又在何处?人人都会问的“我是”,是怎样一个问题?若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为什么人们会追问不休?若有答案,为什么人一代接一代仍要追问?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说,“我是”的解释权归上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鲁迅散文诗《过客》有感
初看《过客》,被文中那阴郁的文字和灰暗的基调所震。

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故事情节,却处处显露着一种残破和黑暗。

“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过客“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从东向西。

遇老翁和女孩,讨水中向我们展示了三颗不同的灵魂。

然而初看的我更多的是折服与鲁迅的文字运用和表达能力。

再看之。

这是一颗怎样矛盾而倔强的心!已经如此疲惫和流血过多的他,在这“似路非路”上,几经斗争,最终选择继续前进。

三次“沉思”,三次“吃惊”,最终的结果都是“我只得走”,“我还是走好罢”。

他是一个战士,性格兀傲倔强,虽未看清前途而仍义无返顾的战士。

然而他又是孤独的,可怜地痛苦着的。

“这真是少有的好意”,“这真是极少有的好意”,感激姑娘却换来她的惊惧。

然而最令我心痛的却是他的“况且这太多的好意,我没法感谢”。

可悲,是因为他无法接受他人的好意,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

合书闭目,我的心依旧是不平静的。

脑子中浮现的都是那矛盾的,尖锐的,悲切的,深刻的字字句句。

惊叹、震撼中,我想到了生活在那个年代的鲁迅。

面对血腥的事实,虽会“目瞪口呆”,却让他在黑暗的重压下,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他敢于直面杀人的刽子手进行无情的口诛笔伐。

在这艰苦的求索中,他也曾彷徨过,失落过,但终是在斗争着的。

睁开眼,夕阳的余光映射在我脸上。

翁说,太阳下去的时候出现的东西,不会带给你什么好处的。

然而,面对这紫金港泛红的天际,风萧萧地掠过,我的明天真将会是走不出这团红吗?我亦是个固执的人,这固执的心,是会破碎,还是坚忍地平静……
第二篇:
读鲁迅《过客》有感
花开花落,日起日沉,万古不变的,是天涯咫尺间的呼唤无声。

携一缕清风,搭一艘纸船,匆匆告别遍地的月光,踏上遥遥无期的征程。

看多少白发红颜身畔过,睹不尽辛酸悲喜来,默默叹息,身前身后,苦行才是唯一。

却捉不住拂面凉风。

从远古的某个为人遗忘的罅隙,吹来这一缕寒风;它带来天地未开之际的冰寒阴郁,历千年缩聚为一瞬引发的巨大摩擦而未为碰撞出的火花焚烧为消失。

要知道,消失这个概念,设若有生命,则弥漫于虚空,实在是流浪途中的陷阱。

不能庆幸。

赖以远行的,不过是一叶纸船,它既不能越海劈波,也不能穿行火焰,它所能做的,仅只随风飘摇,作翩翩蝶舞。

可是需要随载的,却是亲友与恋人的牵挂、祝福,和无尽期许,以及,自己
沉重的心绪。

远行吧!——
彻底远行吧!——
抛却一切羁绊吧!——
既然是不归的苦程,那还缩憩于亲人的泪光中作什么辞行!前方已经是幸福的*?狱*炼火,还要紧抓恋人的甜蜜微笑作什么吻别!抛掉纸船,耸身跃落于空茫蒙昧之中,不要想着依靠什么甲壳为你遮霜避尘,不归路的月光,永远都是青春苦涩的燃烧!把朋友的祝福过*滤成最淡的酒液,唯有如此,其味才悠远,因为这就是你赖以陪伴孤旅寂寞的所有回忆!
悲哀无味。

假如真能品出味来,那就只有苦涩。

麻木,从唇舌到心灵的麻木,既似为冰冻、又似为剧痛引发,无意识的思绪,没有为枷锁镣铐所桎梏,却进入了洪荒鸿蒙之中,在天地无边的浑浊中被赋予游离于死亡边缘的生命气息。

不是为前途的难测而忐忑,不是为前方的风雨而不安,为了已经预知清楚的前路而绝望,但不愿放弃前行,于是选择一种并非真正的无奈。

过客,当天空洒落阳光,当天边架起彩虹,当前路不为你所知,你是否——仍然如一?
空气微微的流动中,似乎是对此作答,留下了一道道凉风拂过的微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