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参考教案一)
五年级小数运算必修课——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这篇文章将探讨五年级学生必修课中的小数运算之一——四则混合运算。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教案,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规划和实施该课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小数运算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原则。
2.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
3.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原则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指将小数的加、减、乘、除混合在一起进行运算。
在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运算,包括小数的加、减、乘、除。
进入五年级,学生需要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原则。
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类似,只是需要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位数。
比如,对于两个小数的加法,需要先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按位相加,最后在结果的小数点后面加上相同位数的小数位数。
乘法和除法也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位数。
具体方法请见下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方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小数点对齐,依次按位相加,小数点下面的数对齐,在结果小数点后面加上相同位数的小数位数。
将减数的小数点移动到被减数的小数点下方,然后按位相减。
小数点位置不变,在结果小数点后面加上相同位数的小数位数。
将两数的小数位数相加,然后在计算过程中忽略小数点,最后在结果小数位中加上两数小数位数的和。
被除数和除数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除法进行计算,然后在结果中按照被除数和除数原来的小数位数插入小数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为切入点,引入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比如,讲述今天购物时,收银员报出的价格为小数,需要进行加减运算,才能确保购买的商品根据预算购买。
2.讲解和演示教师可以结合幻灯片或板书,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进行系统讲解和演示。
同时,需要强调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位数的重要性,以及运算的注意事项。
3.示范和练习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并逐步提高运算的难度。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一)教案(优质精编)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自主解决“相遇”问题和一般三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
会进行小数一般三步混合运算。
3.能对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经历自主解决“相遇”问题和一般三步混合运算的过程‘会进行小数一般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让两个同学演示,说明“相遇”、“相对”所表示的意思。
二、自学研讨:1、出示书中情景图,让学生口述并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经过4小时相遇”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表演’理解这句话。
师:提出问题:北京和郑州大约相距多少米?让学生自主解决,如有困难,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1)、先算两辆车4小时各行多少米?(2)、先算两辆车1小时共行多少米? 92×4+80×4 (92+80)×4= 368+320 =172×4=688(千米) = 688(千米)答:北京和郑州相距688千米。
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法机会。
3、出示例2及情景图。
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先算两辆小汽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再求相遇路程。
315÷(42+63)=315÷105=3(时)答:……4、老师黑板出3道题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应用提高书46页练一练第1、2题,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课本相关练习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例题呈现的是简单的购物场景,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购物时是否遇到过找零钱的问题?如果遇到,你们是如何解决的?生1:我会用人民币的整数进行计算,然后找零。
生2:我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师:很好,同学们都提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如果遇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你们会怎么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 探究新课(1)学习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师:首先,我们来学习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例子,说一说运算顺序。
例子:3.2 4.5 × 2.1 ÷ 1.5 - 1.2生: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师:很好,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学习小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小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例子,说一说如何进行简便计算。
例子:4.8 ÷ 1.2 3.6 ÷ 1.2生:可以把除法变成乘法,即4.8 ÷ 1.2 = 4,3.6 ÷ 1.2 = 3,然后相加得7。
师:很好,这位同学运用了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我们还可以利用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利用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3)解决实际问题师: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题目,说一说如何列式解答。
五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4.组织学生互相批改练习,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运算顺序和解题方法。
2.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3.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练习。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加、减、乘、除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
-小数运算中,对齐小数点,按位计算。
2.结合具体例题,演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规则。
3.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并强调运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3.结合课堂所学,总结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和运算顺序,以书面形式进行整理,加强知识点的记忆。
4.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份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践作业,如记录一周的零花钱使用情况,并进行计算和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
5.选择两道难度较高的课后习题进行挑战,鼓励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勇于尝试,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发挥主观能动性。
2.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加强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计算下面各题,把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学生独立完成)
7.83×50×0.2 40÷(0.5×8)
40÷0.5÷8 25-(3.25+6.75)
25-3.25-6.75 7.83×(50×0.2)
7.4+1.28+8.72 7.4+(1.28+8.72)
预设二:先算做一套制服用布的米数,再乘套数等于总米数,列算式为:(1.83+1.17)×15 。(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把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来的综合算式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看看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并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再组织汇报。)
汇报总结:乘法分配律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
提问: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口答)
汇报总结:我们学过的运算律和性质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请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两题。
2.5×0.89×0.4 5.8×10.1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预设二:先算买两种文具共用去多少钱,再算买两种文具后还剩多少钱,列综合算式为:20-(3.5×3+6.3)(教师板书)。
提问:这里为什么要添小括号呢?这两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展示汇报。)
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20-(3.5×3+6.3) 20-3.5×3-6.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例14,练一练及练习十四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运算顺序及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在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发展学生数感。
3、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整数乘法运算律迁移。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32+52-21 105×31÷15 84-80÷16×12 [ 25+(15-5)]×7 指名交流。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你能说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吗?说明: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说说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35+78+65 25×9×4 4×48+6×48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提问:这里简便计算的依据是什么?(交换两个加数或者乘数的位置,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使计算简便)提问:在整数运算中你学过哪些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出示: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3、揭示课题。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且知道了整数运算中的运算律,而且知道了运用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那这些规律在小数运算中是不是适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教案•相关推荐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39页例4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地运用定律进行简算,培养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运算技能。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0.125?0.8=0.175.8?0.758=1007.49+12.51=20100?0.01=10000248.54?48=.547.24?2.4=4.820.25?18?4=180.46?52+0.46?48=462、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5.25?12+4.75?120.25?8?0.125?0.412?0.251.25?1.46?0.46?1.25问:你是根据哪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二、新授。
1、揭示课题:在四则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出示例题:1.8?2.58+1.8?1.42+0.5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学生尝试计算)1.8?2.58+1.8?1.42+0.5=1.8?(2.58+1.42)+0.5问:你根据什么定律得到这一步的?=1.8?4+0.5=7.2+0.5=7.7: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可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可使计算正确、迅速、合理、灵活。
3、基本练习。
1.56?1.7+0.44?1.7?0.711.72?7.85?(1.26+0.46)4、补充例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技巧训练。
学生试算:3.72?5.92?0+40?0.25=0+10=10(1?0.39)?(4.82?0.82)3.92?0.3+1.44?1.2=0.61?4=1.176+1.2=2.44=2.376: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在计算过程中可根据题目及“0”或“1”数字的特点,使计算既合理又正确、灵活。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b. 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2. 自主探究a. 学生自主探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总结规律。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3. 合作交流a.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道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进行解答。
b. 各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课堂小结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5.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 请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
b.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发言质量。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测试,分析学生的进步和不足。
五、教学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4.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困生的发展。
5.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参考教案一)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案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算的练习课.这节课通过简算的识别、简算的应用及简算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教案中安排了练中学,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尤其在教材的最后有意安排的创造性题目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
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九册
)
.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的定律和性质,从而使运算简便.
(2)
认识并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几种简算形式.
(3)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运算定律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
在篇子上,学生集体练习
)
(1)0 .
3
+
1
.
4
+
.
7
+
.
6 (2)1 .
25×52×
.
8 (3)5-
1
.
42
-
.
58
(4)36
×
2
.
5
(5)8
.
3
×
8
+
8
×
4
.
2
订正口算.
(
请学生叙述是怎样计算的)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小数四则运算中的使用.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其使用方法.
二、判断下列各题能否进行简算.
(1)0
.
35
+
.
65
×
.
3
+
.
7
(2)6
.
3
+
3
.
7
÷
.
25
×
4 (3)10 .
5
×
4
.
2
×
5
.
8
×
10
.
5 (4)3 .
14
-
1
.
25
.
75
(5)3
.
28
×
2
.
7
+
7
.
3
×
3
.
82
小结:在使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前,既要注意数字特征又要注意符号特征. 三、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
在篇子上,学生进行练习
)
(1)3
.
46
5
.
4
+
4
.
6
×
3
.
46 (2)0 .
48
+
.
25
×
1
.
22
×
4 (3)18 .
-
3
.
4
×
2
-
9
.
6
÷
3 (4)3 .
7
×
6
.
3
+
2
.
7
×
3
.
师:
(1)
请学生在篇子上完成下列练习.
(2)(
通过直投
)
请学生叙述计算方法.
(3)
请学生讨论总结这几道题的简算特点.
小结:简算有多种使用情况,审题和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四、选择你认为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1)0
.
7
×
.
3
÷
.
7
×
.
A
.原式=(0
.
7
×
.
3)
÷
(0
.
7
×
.
3)=1
B
.原式=0
.
21
÷
.
7
.
3=0
.
3
×
.
3=0
.
09
C
.原式=0
.
7
÷
.
7
×
.
3
×
3=1×
.
3
×
.
3=0 .
09 (2)7 .
6
×
2
.
7
+
7
.
2
×(11-
3
4)
A
.原式=20
.
52
+
7
.
2
×
7
.
6=20 .
52
+
54
.
72=75 .
24
B
.原式=7
.
×
2
.
7
+
7
.
2
×
7
.
6=7 .
6
×(2 .
7
+
7
. 2)=7 .
6
×
9
9
=7
.
6
×
10
-
7
.
6
×
.
1=76-
.
76=75 .
24 (3)4 .
8
×
5
.
+
7
.
3
×
4
.
8
A
.原式=4
.
8
×
(5
.
2
+
7
.
3)=4 .
8
×
1
.
25=(8×
12
.
5)
×
.
6=100×
.
6=60
B
.原式=4
.
8
×
(5
.
2
+
7
.
3)=4 .
8
×
1
.
25=(4+
.
8)
×
12
.
5
=4
×
12
.
5
+
.
8
×
12
.
5=50+
10=60
五、下面各题能否进行简算:
(
学生讨论研究
)
(1)36
×
.
42
+
6
.
4
×
4
.
2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