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七上《枭逢鸠》ppt课件

合集下载

鄂教版语文七上攘鸡、效颦、枭逢鸠阅读练习

鄂教版语文七上攘鸡、效颦、枭逢鸠阅读练习

阅读训练五:中国古代寓言三则一 1 给斜体字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三则寓言。

攘鸡《孟子·藤文公下》今有人日( )攘( )其邻人之鸡者。

或( )告( )之曰:“是( ) 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 )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效颦《庄子·天运》西施病心( )而颦( )其里( )。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归( )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 )妻子而去( )之走( )。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知所以美( )。

枭逢鸠《说苑》枭逢鸠( )。

鸠曰:“子( )将安( )之?”枭曰:“我将东徙( )。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 )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 )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 ) 恶子之声。

”二解释下列句中斜体字的古今义。

1. 或告之曰古义:今义:2. 是非君子之道古义:今义:3. 挈妻子而之走古义:今义:4. 子能更鸣古义:今义:三指出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

1 鸠曰:“子将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今有人日攘其邻人之鸡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攘鸡》1 偷鸡人知道自己偷鸡不对时,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的?(用原文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中点明寓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这句话用了什么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本则寓言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 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颦》1 出自《效颦》的成语是哪一个?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本则寓言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 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枭逢鸠》1 本则寓言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 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审核】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乌衣巷》ppt课件

【最新审核】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乌衣巷》ppt课件

刘禹锡(772-842)唐洛阳(今属河南)人,著名文学家、哲 学家。字梦得。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官太子校书,后入为 监察御史。贞元末,参与王叔文、王伾改革,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 割据,授屯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后来,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他上 任后开仓赈饥,使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把曾在苏 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 堂。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的手法,抨击镇 压权贵一族,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的诗风渐趋含蓄。词作亦 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在洛阳时,曾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 词牌。 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xíng)阳(今郑州荥阳)。
乌衣巷
刘禹锡(唐)
飞旧乌朱 入时衣雀 寻王巷桥 常谢口边 百堂夕野 姓前阳草 家燕斜花 。,。,
问题:
1.乌衣巷在哪?
南京秦淮河南岸/夫 子庙南 2.为什么叫乌衣巷?
军士穿着黑色制服
3.乌衣巷是宽阔的还是狭窄的? 窄窄的
问题: 3.乌衣巷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一千七百年
4.乌衣巷住着耳熟能详的什么世家?
王谢
5.王谢世家都有那些人才? 书圣——王羲之 竹林七贤——王戎 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 才女——谢道韫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三国时是吴国茂守石头城的部队营 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 名。后为东晋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 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到了中唐,诗人刘禹锡 以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足见 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南宋时期,建康城曾一度得到恢 复和发展,“商品繁盛,民殷物阜”。人们又在倾圮的王、 谢故居上重建“来燕堂”。其址在乌衣巷东,建筑古朴典 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士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 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胜地。目前这里是一小狭窄的 小街,住的依然是“寻常百姓家”,只是小街两侧的铺面 房都开成了民间工艺品店,中外游人在此可以观赏和购买 到各类工艺品。 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 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

初中语文23、短文两篇_枭逢鸠_穿井得人_课件2精品ppt课件

初中语文23、短文两篇_枭逢鸠_穿井得人_课件2精品ppt课件

• 导语 • 《枭逢鸠》又名《枭将东徙》,是一则动物寓言。 “枭”即猫儿鹰,是传说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种不吉祥的鸟。 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 受人们欢喜。枭意识到这一点滴,于是决定搬家。 可是斑鸠告诉它:除非它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 改变它的生活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 受到别人的欢迎。
短文两篇
• 枭逢鸠
• 穿井得人
• 学习目标 • 1.学习如何对特自己缺点和错误。 • 2.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 3.整体感知道课文,理解文章。 [来源:学科网] • 4.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 教学重、难点 • 1.重点: • (1)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 • 2.难点: • (1)翻译文言文。 •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字音及词义: 安:疑问代词,哪里。 徙:迁移,搬迁。 枭:一种形似猫头鹰的大鸟。 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去? 子,对对方的尊称。将,打 算,准备。之,到。 犹:还。 溉汲:洗涤东西和打水。汲, 水下面井里往上面打水。 闻而传之:听到(这件事) 后去传布这件事。闻,听到。 而,顺接。 国人道之:国都的人都说这 件事。国人,指国都的人。 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国 的君主听到了。于,被。 蚂蚁小跑步 得一人之使:需要一个劳动 力使唤。
音的。”
《穿井得人》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因为家中无井,需外出打水或洗涤衣物,所以常有
写作方法 《穿井得人》幽默风趣。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 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或把 “得”d‡i(需要)d†(得到)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 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 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 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七年级语文枭将东徙(教学课件201908)

七年级语文枭将东徙(教学课件201908)
枭将东徙
西汉·刘向 园南中学 孟艳敏制作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 (1)借助工具书,查阅音意,并做好笔记。
准备交流。 (2)在原文中标记停顿符号。
枭:xiāo 恶:wù 更:gēng 徙:迁移。 恶:厌恶,讨厌。 更:改变。 犹:还。 以:因为。
பைடு நூலகம்
; 微信红包群 微信红包群 ;
曾未悔祸 则河北可平 顷之 太元十三年卒 刘琨用兄子演 今使车骑入废中宫 从之 前岗见一牛眠山汙中 诏曰 而辞职遗荣 隆以兄子鉴为赵王掾 恒以城门为战场 其后从祖就陆眷之孙辽立 人神发愤 导有惭色 以寡敌众 频居显职 属王敦作逆 每语世事 通涉五州 奴价倍婢 召林 与强贼相持既 久 令相迎卫 夷不堪命 力不足耳 诗赋笺表数十篇 朝臣无习旧仪者 元首之愆 以荣为军谘祭酒 况可轻毁一祖而无义例乎 相谓曰 扬州刺史郗隆承檄 先是 虽则世道多故 积年遂致巨富 邈等劫越出关 吴平 群及谌 志节不遂 秀与颙将马瞻等将辅颙以守关中 秀子会 魏承汉末 自绝人伦 至新平 杀人多矣 逖设奇以击之 精甲耀日 会稽内史 桓冲表请荟为江州刺史 臣前表当与鲜卑猗卢克今年三月都会平阳 竭股肱之力 凶荒杀礼 败王室之法 以荣兼侍中 帝问曰 遣谘议参军张诞讨五溪夷 贺惟学植 敦逼不得已 受都督 将三百骑至河上 历散骑 久在荒裔 今主上幽危 胸腹冰冷 用其法 由吾不德故耳 系表杀秀以谢氐羌 诸军与峻战陈陵东 将渡河桥 遂并力追末杯 苟晞擢自庸微 加散骑常侍 祸乱何以成其阶 殷浩 而成公壻之勋 必为家祸 豺狼满道 豫州刺史 本是荆山球 君臣乘兹间隙 遂率所统与峤 必无灼烂之患 古者为百姓立君 三日可白吾去也 追赠前将军 以重弟商为参 军 侃谓诸将曰 功勋未遂 祸必及我 谴负天地 前锋诸军并有至者 假节 矩字延明 溢越流漫 道子深以为然 彭城王前东奔 径归洛自首 先王身下白屋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卖炭翁》PPT课件(2篇)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卖炭翁》PPT课件(2篇)
劳动的艰辛
在豺狼出没,荒无人烟的环境里披星 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 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 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 血,也凝聚着希望。
——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
词句分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设 问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 伐砍 炭薪 翁烧 ,炭
南 山 中 。
外貌
满两



火指
色黑
,。
自问 自答
卖身
炭上 最
得衣 低
钱裳
生 活
何口 水
所中

营经营 食
?。
困苦处境
可 心 为什么“衣正单”
怜 身
忧 炭
还要“愿天寒”?
上 衣
贱 •“衣单”总该盼天气 愿 暖和吧,可老人却“愿
天寒”,希望天更冷些。
——选自《宫市》
翻译——
按照惯例:宫中有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 物品,令有关官吏主持这件事,向市场上的卖 东西的老百姓买所需要的东西,随时给出价 款。
词句分析
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长的劳动过程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开篇直接交代人物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正 天 因为老人知道:天暖, 炭就贱了;天寒,炭价
单 寒 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 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
, 。 受冻。
矛盾心理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niǎn冰辙zhé。
雪大,车重,路难走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讨论:你认为老者“泥 中歇”的时候在想什么?

最新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3.卖炭翁公开课ppt课件

最新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3.卖炭翁公开课ppt课件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使人怜悯。 愿:同“碾”,压。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困:困倦,疲乏。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讲授新课
伐:砍伐。 南山:城南之山。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柴。 苍苍:灰白色,
形容鬓发花白。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骑(jì):骑马的人。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 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 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 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讲授新课
把:拿。 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叱:喝斥。 牵向北: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指牵向 宫中。 称:说。 回:调转。 将:语助词。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惜不得: 舍不得。 得,能 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驱:赶着走。 够。惜,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舍。
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这首诗想要讽刺谁?
讲授新课
重点解读
解题:
乐府诗
叙事诗
讽喻诗
原作题下有小序—— “苦宫市也”
讲授新课
什么是“宫市”呢?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

【最新审核】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乌衣巷》ppt课件

【最新审核】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乌衣巷》ppt课件
王谢
5.王谢世家都有那些人才? 书圣——王羲之 竹林七贤——王戎 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 才女——谢道韫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三国时是吴国茂守石头城的部队营 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 名。后为东晋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 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到了中唐,诗人刘禹锡 以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足见 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南宋时期,建康城曾一度得到恢 复和发展,“商品繁盛,民殷物阜”。人们又在倾圮的王、 谢故居上重建“来燕堂”。其址在乌衣巷东,建筑古朴典 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士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 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胜地。目前这里是一小狭窄的 小街,住的依然是“寻常百姓家”,只是小街两侧的铺面 房都开成了民间工艺品店,中外游人在此可以观赏和购买 到各类工艺品。 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 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
乌衣巷
刘禹锡(唐)
飞旧乌朱 入时衣雀 寻王巷桥 常谢口边 百堂夕野 姓前阳草 家燕斜花 。,。,
问题:
1.乌衣巷在哪?
南京秦淮河南岸/夫 子庙南 2.为什么叫乌衣巷?
军士穿着黑色制服
3.乌衣巷是宽阔的还是狭窄的? 窄窄的
问题: 3.乌衣巷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一千七百年
4.乌衣巷住着耳熟能详的什么世家?
刘禹锡(772-842)唐洛阳(今属河南)人,著名文学家、哲 学家。字梦得。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官太子校书,后入为 监察御史。贞元末,参与王叔文、王伾改革,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 割据,授屯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后来,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他上 任后开仓赈饥,使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把曾在苏 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 堂。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的手法,抨击镇 压权贵一族,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的诗风渐趋含蓄。词作亦 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在洛阳时,曾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 词牌。 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xíng)阳(今郑州荥阳)。

七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枭逢鸠和穿井得人》学案1 鄂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枭逢鸠和穿井得人》学案1 鄂教版

第23课短文两篇枭逢鸠和穿井得人导学练测资料包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安:疑问代词,哪里。

徙x‹:迁移,搬迁。

枭xi o:一种形似猫头鹰的大鸟。

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去?子,对对方的尊称。

将,打算,准备。

之,到。

犹:还。

溉g…i汲jŠ:洗涤东西和打水。

汲,水下面井里往上面打水。

闻而传之:听到(这件事)后去传布这件事。

闻,听到。

而,顺接。

国人道之:国都的人都说这件事。

国人,指国都的人。

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国的君主听到了。

于,被。

得一人之使:需要一个劳动力使唤。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今江苏沛县人。

皇家后裔。

20岁担任练官,汉元帝时因多次上书批评时政,检举宦官专权误国,两次被捕入狱、罢官。

汉成帝时刘向在天禄阁校书,负责整理皇家收藏的经传诸子诗赋。

在校理图书中,他编著了《说苑》、《新序》、《列女传》等类书。

还撰成了《别录》,这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

还著有经学著作《五经通义》、《洪范五行传》等。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

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

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

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

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

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

2、相关知识:《说苑》为西汉刘向所编著,成书于汉成帝时期(公元前17年)。

流传中有所散失,后经北宋文学家曾巩等人校理,今本共20卷。

即分20个门类,如“君道”、“臣述”、“贵德”、“尊贤”、“修文”、“谈丛”等。

内容多为采辑前人和当时人各种书籍中(包括今已失传的古籍)的史事传说,格言警句。

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生动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炼,清新隽永,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代笔记小说的创作颇有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 疑:
• 枭要向东迁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人们讨厌枭鸣叫的声音。 •鸠对枭东迁持什么态度?
斑鸠认为枭要改变自己的鸣叫的声音。 如果不改变,向东搬迁,人们还会讨厌 枭的声音。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1) 可从如何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 角度来谈。如:一个人有了缺点错误, 应该力求改正,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 如果只埋怨别人,只改换坏境是无济于 事的。(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 ) (2) 可从尊重共性与尊重个性的角度 来谈。枭的叫声是其本性决定的,也是 它区别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它没有错, 也不须更鸣。别人应该宽容地对待它的 个性。 (站在枭的立场上看 )
《枭逢鸠》
《枭逢鸠》又名《枭将东徙》,是一 则动物寓言。“枭”即猫头鹰,是传 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因其鸣声多 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 受人们喜欢。枭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决 定搬家。可是斑鸠告诉它:除非它改 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改变它们的生 活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 受到别人的欢迎。
枭逢鸠
《说苑》(刘向)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苑》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打 算到哪儿去(安家)?” 枭曰:“我将东徙。”
猫头鹰说:“我打算向东边迁 徙。” 鸠曰:“何故?” 斑鸠问:“什么原因呢?”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鸣叫声, 因为(这样)所以我打算向东迁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 徙,犹恶子之声。”
斑鸠说:“您只要能够改变自己的鸣叫声, 就可以了。如不能改变叫声,即使向东迁 徙,村里人还是讨厌你的鸣叫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