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功率平衡 - 汽车动力性实验(教案)
汽车动力性实验

《汽车运用工程》实验指导书王革新金正兴编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系2007年10月·哈尔滨实验一:汽车动力性实验一、实验目的和性质目的:测量滑行距离,了解汽车滚动阻力,汽车最高车速及汽车加速能力,分析汽车动力性技术状况。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汽车动力性能的能力。
性质: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仪器设备、材料1.AM-2000非接触式车速仪一套2.丰田海狮客车一台3.耗材:温度计、汽油、打印纸等三、预习内容1.汽车弹性迟滞损失功产生的原因。
2.汽车运行阻力与驱动力平衡图。
3.最高车速的实验条件。
4.测量汽车加速能力的实验条件。
四、实验项目㈠、汽车滑行实验内容与步骤汽车滑行试验:试验时车辆先稳定在某一车速,换入空档滑行到停车,由记录数据S′、V′a 0′,按公式1计算a值代入公式2求得V a0=50km/h时汽车滑行距离。
分析汽车动力性技术水平对道路实验加速能力、V amax、制动效能测定的影响。
S=(-b+(b2+ac)1/2)/2a (式1)a=(V a0′2-bS′)/S′2(式2)S:V a0=50km/h时汽车滑行距离,m;a:计算系数,1/s2;b:常数(车重小于4吨,滑行距离小于600m,b=0.37),m/s2;c:常数(c=771.6),m2/s2。
1. 初始阶段:开机或按复位健,以此复位主机。
2.步路、步长的选择,按目的或要求选择步距和步长。
3.准备试验:当汽车速度略大于预想初这时,表示测试条件已具备,搞档进行滑行。
4.试验过程:当汽车速度降至预想初速度时,按开始键,计算机对汽车速度进行监视.如果测试过程中欲监视其它参数的变化情况可按“切换”被改变局承内容。
5.打印阶段:当滑行给克按结束键,计算机自动对测试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被打印I健或打印11键,打印结果。
㈡、汽车最高车速实验内容与步骤汽车达到最高车速后,测定其通过1km路段的时间,即可求得V amax。
1.初始阶段:开机或按复位健l复位主机。
6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教案

6-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概念介绍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讲解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检测流程。
3.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的解读解析动力性能检测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和数据。
4.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的应用探讨动力性能检测结果在汽车维修、改装和驾驶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结果解读。
2. 演示法:展示动力性能检测设备和使用过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力性能检测结果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PPT。
2. 动力性能检测设备:准备相关设备进行实地演示。
3. 动力性能检测报告:准备一份典型的动力性能检测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背景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结果解读。
3. 演示:实地演示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过程。
4. 分析:分析一份典型的动力性能检测报告,让学生了解检测结果的应用。
5.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动力性能检测结果应用的理解和案例。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一道与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相关的实践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 报告分析:让学生分析一份动力性能检测报告,评估其解读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实践作业:评估学生完成实践作业的情况,了解其对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检测流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汽车性能检测项目,如制动性能检测、燃油消耗检测等。
2. 探讨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
6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教案

6-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3. 让学生能够分析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评估汽车的性能。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概念2.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3.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4.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设备。
2. 教学难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估。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2.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图片和视频3.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实际案例数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设备,包括dyno 测试、刹车测试、加速测试等,并展示相关设备的图片和视频。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数据,分析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评估汽车的性能。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在汽车维修和改装中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3. 实际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时的技能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2.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市场需求和前景。
3.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与汽车节能环保的关系。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意见。
2. 同行评价: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互相借鉴和改进。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反馈和同行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汽车功率平衡图》课件

确定汽车的动力需求
动力需求
根据汽车行驶需求,确定所需的 最大功率和常用功率。
考虑因素
包括汽车类型、用途、行驶条件 和驾驶员需求等。
确定汽车的阻力
阻力来源
分析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如 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加 速阻力等。
阻力计算
根据已知条件和相关公式,计算出汽 车在各种行驶条件下的总阻力。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使得汽车功率平 衡图需要更加关注能量管理、动力电 池性能优化等方面的问题。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将使得汽车功率 平衡图需要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如 车联网、传感器融合、人工智能等。
未来汽车功率平衡图的发展方向将更 加注重智能化、精细化、集成化,以 满足更加严格的环保、节能、安全等 方面的要求。
对未来研究和应用的建议
鼓励跨学科合作,加强汽车工程与信息科学、物理学、数学等领域的交 叉融合,为汽车功率平衡图的研究提供更广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功率平衡技术研究的投入,推动相关 技术的创新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汽车功率平衡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 升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汽车功率平衡图的解读
解读汽车功率平衡图上的关键点
01
02
03
04
发动机功率曲线
表示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功 率输出。
变速器速比
表示变速器在不同挡位下的传 动比。
车轮半径
表示车轮的直径,影响车辆的 加速和制动性能。
空气阻力系数
表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 空气阻力。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案-项目02 汽车动力性试验

项目二汽车动力性试验一、教学目标对汽车底盘测功机结构认知的基础上,对汽车动力性进行检测,主要运用双滚筒式底盘测功机检测汽车最高车速检测、加速性能检测、滑行性能检测、爬坡性能检测、发动机输出功率检测、底盘输出功率检测。
并对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分析。
二、课时分配本项目共1个任务,安排2课时。
三、教学重点能正确的利用台架检测汽车最高车速。
能正确的利用台架检测汽车加速性能。
能正确的利用台架检测汽车滑行性能。
能正确的利用台架检测汽车爬坡性能。
能正确的利用台架检测汽车输出功率。
能正确的利用台架检测汽车底盘输出功率。
四、教学难点能正确的利用台架检测汽车最高车速。
能正确的利用台架检测汽车加速性能。
能正确的利用台架检测汽车滑行性能。
能正确的利用台架检测汽车爬坡性能。
能正确的利用台架检测汽车输出功率。
能正确的利用台架检测汽车底盘输出功率。
五、教学内容一、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1、汽车加速性汽车加速性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通常用汽车加速时间或加速距离表述。
它对汽车平均行驶速度影响很大。
(1)加速时间加速时间分为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2)加速距离加速距离也分为原地起步加速距离和超车加速距离。
2、最高车速最高车速,是指汽车在平直的良好道路(混凝土或柏油)上所能达到的平均最高行驶车速。
3、汽车上坡能力二、汽车行驶原理1、汽车驱动力汽车驱动力Ft是发动机曲轴输出转矩经离合器、变速器(包括分动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及轮边减速器)传递至车轮作用于路面的力(图)。
2、汽车行驶阻力汽车行驶阻力=滚动阻力Ff+空气阻力Fw+坡道阻力Fi+加速阻力Fj(1)滚动阻力Ff滚动阻力是当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力以及相应的轮胎和支承面变形所产生的能量损失的总称。
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①轮胎的结构、帘线、花纹及橡胶品种。
胎面花纹越粗滚动阻力越大,F1比赛为了减少滚动阻力通常采用无花纹或花纹很少的轮胎,下雨天才采用有花纹的轮胎,如图。
汽车功率平衡

良好的功率平衡是确保汽车稳定 、安全和高效运行的关键,有助 于提高车辆性能、降低油耗和减 少机械磨损。
功率平衡与汽车性能的关系
1 2
3
加速性能
功率平衡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加速表现,合理的功率分配能够 使车辆在加速过程中更加平稳,减少打滑和轮胎空转现象。
操控稳定性
通过优化功率平衡,可以改善汽车的操控稳定性,提高车辆 在行驶过程中的抗侧风能力、操控响应和行驶轨迹。
传动系统功率平衡的优化建议
为了优化传动系统功率平衡,可以采 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定期检查和调整 传动系统部件的间隙和磨损情况,以 确保其正常运转。
此外,驾驶员应该养成良好的驾驶习 惯,避免急加速、急刹车等操作,以 减少对传动系统的冲击和磨损。同时, 选择适合自己驾驶习惯和行驶路况的 汽车也很重要。
04
THANKS
经济性
合理的功率平衡有助于降低汽车的油耗,提高燃油经济性, 减少运行成本。
功率平衡的原理
发动机特性
根据发动机的转速、扭矩和功率特性,结合车辆的运行工况,合理调整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传动系统匹配
通过选择合适的变速器和传动比,实现发动机功率与车轮驱动功率的有效传递,同时考虑传动效 率与动力响应。
制动系统协同
汽车底盘功率平衡
底盘功率平衡原理
底盘功率平衡是汽车底盘各系统间功 率匹配和优化的过程,旨在实现汽车 动力性能、操控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 最佳表现。
底盘功率平衡通过合理分配发动机、 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和轮胎等部 件的功率,使各部件在最佳工作状态 下运行,从而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
底盘功率平衡的实现方法
济性。
03
提升驾驶性能
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驾驶者的意图和车辆状态,合理分配发动机和电机的
小班科学教案汽车动力

小班科学教案汽车动力小班科学教案-汽车动力一、教学目标:1. 理解汽车动力的概念。
2. 能够区分汽车动力的不同来源。
3. 掌握简单的汽车动力实验操作。
4.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教学用具:小汽车模型、绳子、弹簧、弹簧秤、塞子、吹风机等。
教学素材: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的图片或视频。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提问:小汽车是如何移动的?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汽车动力的来源。
步骤二:概念讲解1. 解释汽车动力的概念:汽车动力是指使汽车能够运动的力量。
这种力量可以来自不同的来源,比如人力、动物力、电力、燃油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动力的本质:动力是一种能够改变物体状态的力量,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步骤三:不同动力的实验观察1. 实验一:人力动力a. 取一个小汽车模型和一根绳子。
b. 将绳子固定在一端,另一端固定在小汽车的前部。
c. 让学生用力拉动绳子,观察小汽车是否能够前行。
d. 让学生思考:小汽车能够前行的原因是什么?2. 实验二:弹簧动力a. 取一个小汽车模型和一个弹簧秤。
b. 将小汽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弹簧秤的一端固定在后部。
c. 塞子插入弹簧秤的刻度上,拉伸弹簧,然后放开。
d. 观察小汽车是否能够前行,测量小汽车滑行的距离。
e. 让学生思考:弹簧能够使小汽车前行的原因是什么?3. 实验三:风力动力a. 取一个小汽车模型和一个吹风机。
b. 将小汽车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吹风机的出风口方向。
c. 打开吹风机,观察小汽车是否能够前行。
d. 让学生思考:吹风机能够使小汽车前行的原因是什么?步骤四:总结归纳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让他们证实不同动力源对小汽车运动的影响。
2. 让学生总结不同动力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汽车动力是指使汽车能够运动的力量,可以来自人力、弹簧力和风力等不同的来源。
汽车功率平衡

Pf Pw
t
I II III
IV 部分油门开度
Partly gas pedal
a
后备功率
reserve power
b
c
速度ua, km/h Speed ua, km/h
ua uamax
4/120
功率平衡图的进一步说明
☆挡位不同时,功率对应的车速范围不同,但功率大小不变,只 是各挡功率曲线对应的车速位置不同;低挡时车速低,速度 变化区域窄;高挡时车速高,所占速度变化区域大。
Definition: let vertical coordinate as the power, horizontal coordinate as MV speed, draw diagrams of the engine power and the resistance power to coordinate system in the right angle, then get the equilibrium diagram of power.
Pe
1
t
(mgf
cos
mg sin
CD Aua2 21.15
m
du) dt
ua 3600
1 ( mgfua cos mgua sin CD Aua3 mua d u )
t 3600
3600 76140 3600 d t
3/120
有效功率, kW Brake Power , kW
Pe
a a
6/120
后备功率定义:reserve power definition
Ps
Pe
1
t
(Pf
Pw )
后备功率是发动机功率与常见阻力功率之差。汽车后备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动力性实验
1. 实验目的
汽车动力性可由行驶最高速度、最大爬坡度和加速性等指标来评定。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汽车在直接挡的加速性能。
2. 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
1)第五轮仪;
2)皮卷尺或钢卷尺或测轮;
3)秒表;
4)综合气象观测仪;
5)标杆。
3. 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前,选择并布置好实验路段,其长度视待试汽车而定,以不短于加速行程的两倍为宜。
在路段两端各竖两根标杆作为标志。
实验时,汽车先以直接挡的最低稳定速度行驶。
当汽车进入实验路段的起点时,试验人发出信号,驾驶员迅速将加速踏板踩到低使汽车加速行驶,同时在五轮仪的记录纸上也
记下加速开始的时候。
一直加速到直接挡的最高车速的80%~100%为止。
这时,利用第五轮仪自动记录汽车在直接挡加速过程中的时间、行程和速度的关系。
以同样的方法在相反方向做第二次试验。
4. 实验结果的处理
根据第五轮仪的记录结果绘制加速性能曲线:
1)速度—加速时间曲线
2)速度—加速行程曲线
车速比例lmm=0.5km/h
时间比例1mm=0.25s
行程比例1mm=2.5m
实验报告(二)
汽车动力性能试验记录表
汽车型号 底盘号码 发动机号码
出厂日期 天 气 气 温
试验地点 环城路 风 向 西南 风速
路面状况 载 质 量 总 质 量
变速器挡位 试验日期
挡位加速时间/加速距离(s/m)
试验序号行驶方向达到的速度(km/h)
10203040506070
根据记录结果绘制加速性能曲线:
1 速度—加速时间曲线
2 速度—加速行程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