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实验

合集下载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熊蓉华舒筱灿李晓阳舒旭编吴和平审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前言病理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

学习中既要注意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意培养观察辨认各种病变的基本能力及学会病理临床联系,为学习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结合培养目标及本校实际,编写了这本病理学实验指导。

较之传统的实验指导,在内容安排上,增加了病例讨论的内容,以加强病理临床联系,培养同学们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增加了性病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设置之不足,在编写形式上,融《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于一体,便于学生使用及教师批阅;同时选择了部分病变图照,由学生描述,更丰富了实验内容。

本实验指导分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部分由吴和平、熊蓉华、舒筱灿三位老师分别编写,病理生理学分由李晓阳老师编写。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错误难免,恳请各位师生在使用时随时指正,使之日臻完善。

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目录前言第一部分病理学实验结论 (1)实验一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3)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7)实验三炎症 (12)实验四肿瘤(一) (16)实验五肿瘤(二) (20)实验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23)实验七呼吸系统疾病 (27)实验八消化系统疾病 (30)实验九泌尿系统疾病 (34)实验十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38)实验十一甲状腺疾病 (42)实验十二传染病(一) (44)实验十三传染病(二) (48)第二部分病理生理学实验实验须知 (51)实验一肺水肿 (54)实验二失血性休克 (57)实验三缺氧 (60)第一部分病理学实验绪论一、病理学实习目的病理学实习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幻灯、课件、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动物实验和病例讨论等,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病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学实验指导

6、遵守教研室和实习室各项规章制度。

四、绘图和实习报告描绘病理切片病变简图及书写实习报告是病理学基本技能(或基本功),可以提高观察病变、分析和描述病变的能力。

对培养临床医师书写病历、手术记录、分析临床症状及科学研究均有帮助。

描绘病变要求选择有代表性部分,真实简明的绘出病变特点。

应根据自己观察的病变特点,联系理论课内容,客观的分析,精练地写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如下:(举例)第十四章传染病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要求:(抄写本章“实习目的要求”的内容)二、实习内容:(抄写本章实习的“内容’,大标本、切片的具体名称可不写)三、绘图(或其它内容):淋巴结结核绘图组织切片观察与描述:1、低倍镜:可见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在淋巴细胞中可见散在结节状病灶及灶性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即干酪样坏死。

2、高倍镜:结节状病灶由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干酪样坏死及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构成,即结核结节(对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可详细描述)。

病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结核实习报告人:×××报告日期:2000年7月15日(程瑞雪)3、心肌肥大(hypertrophy of myocardium)(1)高血压患者心脏体积大于正常,重量增加;(2)切面以左心室肥厚为主(为什么?);乳头肌增粗;(3)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4、肝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liver)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色苍白浑浊。

请推测其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5、肾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kidney)肾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色苍白浑浊,皮髓质分界不清。

6、脾被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spleen capsule)脾脏淤血、肿大,包膜(或部分包膜)增厚,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似在局部涂上一层糖衣,故俗称“糖衣脾”)。

细胞组织的变性损伤和修复老师版

细胞组织的变性损伤和修复老师版



萎缩(atrophy):是指发育正常的器官、 萎缩(atrophy):是指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 ):是指发育正常的器官 和实质细胞体积的缩小。 和实质细胞体积的缩小。 1.特点: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细胞数 1.特点: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特点 量的减少。 量的减少。 2.类型 类型: 2.类型: 生理性萎缩:老年子宫的萎缩, (1) 生理性萎缩:老年子宫的萎缩,青春期的胸腺萎缩
正常细胞 ↓ 可逆性损伤 变性) (变性)
适应
不可逆性损伤 坏死) (坏死)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适应( 适应(adaptation): )
是指细胞和组织在多种轻度有害因素作用下, 通 是指细胞和组织在多种轻度有害因素作用下 , 过调整自身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 过调整自身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 , 以适应内环境变化 的过程。 的过程。
肾盂积水,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 缩变薄
肌纤维体积缩小,数量减小

生 (metaplasia):
化生是指一种已分化 成熟的组织因适应环境变 化而转化成另一种相似性 质的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 质的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 1.类型: 1.类型:根据化生好发的 类型 组织可分为: 组织可分为: 鳞状上皮化生: (1) 鳞状上皮化生:
心肌肥大
(2)内分泌性肥大:妊娠 → 子宫肥大 2 内分泌性肥大:


增生(hyperplasia):是指实质细胞数目的增多, 增生(hyperplasia):是指实质细胞数目的增多,可 ):是指实质细胞数目的增多 引起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引起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类型: 1. 类型: 生理性增生:如青春期乳腺。 (1)生理性增生:如青春期乳腺。 (2)病理性增生 1) 代偿性增生 内分泌性增生: 2) 内分泌性增生: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甲状腺 滤泡上皮增生 再生性增生: 3) 再生性增生:肝细胞破坏后肝细胞增生 作用: 2 . 作用: 增强细胞的功能,有代偿意义。 增强细胞的功能,有代偿意义。 过度增生可逐渐发展为肿瘤。 过度增生可逐渐发展为肿瘤。

病理学试验指导

病理学试验指导

目录实验一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二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实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四炎症实验五肿瘤实验六常见疾病实验七病例分析实验一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一)观察大体标本的注意事项:1.固定液:最常用的固定液为10%的中性福尔马林(甲醛)固定液,是无色透明液体。

由它固定后的标本,组织呈灰白色,血液呈暗黑褐色。

2.在观察标本时要注意轻拿轻放标本瓶,在拿起来观察时应用双手,托住标本瓶,以免损坏;不准倾斜、放倒或倒置,也不要振荡,以免固定液流出、混浊影响对标本的保持和观察。

如有损坏立即报告教员。

3.在复习标本架或标本柜中的标本时,在观察之后一定要放回原处,不要乱放。

(二)病理组织切片标本的一般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1.肉眼观察:持所要观察的切片先用肉眼进行观察以下内容:(1)是什么组织或器官(2)切片的密度、颜色等是否—致2.低倍镜观察:(1)观察方法:实质器官—般由外(被膜侧),向内,空腔器官由内向外逐层观察。

观察每层时亦应从一端开始—个视野挨—个视野地连续观察。

⑵ 观察内容:①是何组织、器官以印证肉眼判定是否对,以便总结提高。

②根据组织学和病理学知识判定该组织是正常的?部分正常部分异常?还是全部异常?③如有病变再进一步观察、描述它是什么改变,属于哪种病变(如血液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炎症?肿瘤?……)3.高倍镜观察:必须在利用低倍镜全面观察之后,为了进一步清楚地观察某些病变的更微细的结构才能换用高倍镜观察。

—般是在低倍镜下找到你需要用高倍镜的地方之后.把该处移到低倍镜的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你所要观察的内容。

(三)组织切片的描述、诊断(方式)原则及绘图通过对病理切片的文字描述体现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

运用所学过的组织学及病理学知识发现异常并加以描述,可巩固所学的病理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诊断思路的条理性,并且是我们做出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

对病理切片的文字描述一定要体现其真实性,不可照抄书本。

损伤与修复实验报告结论

损伤与修复实验报告结论

损伤与修复实验报告结论根据损伤与修复实验的结果和分析,我得出以下结论:损伤与修复是一种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创伤和环境变化的适应反应机制。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受损组织的修复过程,对损伤与修复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首先,损伤对受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切割、灼伤等方式对组织进行了损伤,观察到受损组织发生了断裂、坏死、出血等现象。

这些损伤不仅对组织本身的结构造成破坏,还可能导致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次,受损组织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程度的损伤下,受损组织能够逐渐恢复并修复。

首先,损伤后的组织会通过增生和分化来填补损伤部位,形成新的细胞和组织。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类型和生物分子的参与,如干细胞、增殖因子等。

其次,受损组织还会通过重建基质、修复血管等方式,恢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最后,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瘢痕组织则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也可能导致功能不完全恢复或畸形。

最后,损伤与修复的效率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因素都会对损伤的程度和修复的进程产生影响。

年轻、健康的个体具有更强的修复能力,而老年、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的修复过程可能较为缓慢或不完全。

此外,损伤的位置和严重程度也会对修复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损伤过于严重,组织的自愈能力可能无法完成修复。

总之,损伤与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损伤与修复的机制,发展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重建。

病理学基础讲解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病理学基础讲解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病理学基础讲解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教学内容和要求
• 掌握: 坏死的病理变化及类型 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 熟悉: 萎缩的概念 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变性的概念 变性的常见类型及病变特点 坏死的概念 坏死的结局 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肉芽组织的概念 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 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一般表现为萎缩、 肥大、增生、化生。 • 一、萎缩 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 1、萎缩特点: • 萎缩是指实质细胞,而不是间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可伴 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萎缩时间质细胞可能增生。 • 一定是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因此 组织器官发育不良或未曾发育不属于萎缩。 • 萎缩的器官不一定均有体积缩小。如输尿管梗阻性肾萎 缩 • 萎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大多下降。
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结缔组织化生:成纤维细胞→骨细胞或软 骨细胞(简称骨化)
萎 缩 的 子 宫 体 积 缩 小 , 重 量 减 轻
正常脑
脑萎缩
肾盂积水,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 缩变薄
肌纤维体积缩小,数量减小
正常组织
数量性萎缩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损伤是指细胞和组织遭到不能耐受的有害因子刺激后,细 胞及其间质发生异常变化。 可分为可逆性损伤(如变性)和不可逆性损伤(如坏死)
2、原因及类型 萎缩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见于更年期
后妇女的子宫和卵巢的萎缩、青春期后的胸腺萎缩。 病理性萎缩按原因又可分为: (1)营养不良性萎缩:脑动脉粥样硬化 (2)压迫性萎缩:尿路梗阻 (3)失用性萎缩(4)去神经性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

病理学实验二 组织损伤与修复

病理学实验二 组织损伤与修复

实验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实验环境:
光学显微镜,肝脂肪变性,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肉芽组织,干酪样坏死,肾近曲小管上皮细
胞肿胀等切片。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萎缩、变性、坏死的概念,病理特点及类型
2、掌握修复、再生、创伤、愈合、肉芽组织的概念
二、实验内容或步骤:
1、显微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距自己15厘米处。

2、调节显微镜置观察视角清晰,观察切片
a.肝脂肪变性 :
低倍镜下:细胞体积变大,有空泡细胞核被挤到一边肝窦受压变窄。

高倍镜下:脂肪变性细胞为圆形,有边界清楚的空泡,位于肝细胞浆内,核被挤到细胞一边,b.肉芽组织切片:高倍镜小下,心毛细,血管大多已创面垂直互相吻合形成,瓣状弯曲,其次,纤维母细胞增生产生胶原纤维,各类炎细胞。

c.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体积增大突入管腔,使管腔狭小呈星芝状,胞浆内充满大量细小
均匀,红染的蛋白颗粒,部分管腔内可见红染蛋白物质。

d.干酪样坏死:镜下观,组织细胞坏死呈红染细颗粒状无结构。

三、小结:
1、领取切片时先观察切片是否完好,若有破损及时向老师请示。

2、注意大体镜下病变结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结合,综合分析。

3、注意实验室的卫生。

病理学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病理学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肠上皮化生
图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小肠型)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四、化生
2.结缔组织化 生:结缔组织 可化生为骨、 软骨、脂肪等 组织。
图示骨化性肌炎(骨化生)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一、变性
是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细胞和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 物质或原有物质异常增多。
(一)细胞水肿 是指细胞内水、钠比正常含量增多。 1.原因及发生机制:缺血、乏氧、感染、中毒等。 2.病理变化:肉眼观察病变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损伤的修复
正常神经 纤维
神经纤维断 离,远端及 近端的一部 分髓鞘及轴 突崩解
神经膜细胞 增生,轴突 生长
神经轴突达末梢, 多余部分消失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二、纤维性修复
(一)肉芽组织
是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纤维结締组织。 1.肉芽组织的形态 肉眼:表面呈细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而无痛觉,形似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三、凋亡
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 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是一种单个细胞死亡,以凋亡小体形成为 特点,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是依赖能量的细胞内死亡程序 活化的细胞自杀,因此有人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从严格意义上讲 两者有所区别。前者强调形态学改变;程序性死亡是功能性名称。
一、变性
(三)玻璃样变性 2.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
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
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性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一、变性
(三)玻璃样变性
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性
3.细胞内玻璃样变
性:常见于肾小球
肾炎或伴明显蛋白
尿的疾病,慢性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萎缩:心脏体积缩小,心尖变锐,心壁变薄,心外膜下冠状动 脉呈蛇行状弯曲(箭头所示)
肝水样变性:肝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呈暗灰色
肝脂肪变性:肝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外翻,表面和切面呈黄色
肠系膜淋巴结干酪样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融合,切面可见呈地
图状的淡黄色坏死灶,似干酪
脑液化性坏死:脑实质切面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空腔(脑组织坏死液
雾状、均质的沉积物
干酪样坏死:高倍镜下,坏死灶呈淡红色、模糊无定形的细颗粒状,
坏死处不见原有组织结构
细胞凋亡:箭头所示凋亡细胞,胞质皱缩、强嗜酸性,与周围细胞分
界清楚;细胞核固缩、深染,胞核部分裂解,将有凋亡小体形成
肉芽组织:图上方为溃疡表层(A),即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下
部为肉芽组织(B)
5号-----鸭肝---肝脂肪变性 20号----鹅心--心肌细胞蜡样坏死(硒缺乏症)
• 三、作业
• 用红、蓝铅笔绘出5号----鸭肝脂肪变性的图,并作出诊断。
正常肾脏
肾组织呈红褐色,表面光滑
正常肾脏:切面皮髓质分界清楚
肾压迫性萎缩:肾脏体积增大,切面呈多房性;肾实质明显萎缩。肾
盂内见一蚕豆大结石(箭头示)
维间可见多量粉红色颗粒状结构,细胞核模糊不清.
20号 鹅心脏:
1. 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局部可见波浪状排列,部分心肌纤维断裂; 2.部分血管扩张充血,在其周围有脂肪浸润; 3.心肌纤维肿胀,横纹模糊或消失,胞浆中出现多量红染、均质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
肉芽组织:高倍示新生毛细血管(蓝色箭头所示)、纤维母细胞(绿色箭
头所示)和炎症细胞
5号---肝脏脂肪变性:小叶中央肝细胞肿胀,胞质内见大小不一的空
泡,将细胞核挤到一侧,肝窦变窄
5号---肝Βιβλιοθήκη 脂肪变性:高倍镜示肝细胞胞质内的脂肪空泡
3号----心肌颗粒变性:心肌纤维排列紊乱,肿胀变粗,横纹消失,肌原纤
实验二
• 一、实验目的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实验
1. 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掌握萎缩、变性、坏 死 等病变的肉眼特征及两种常见变性的镜下变化。 • 2. 掌握机化的眼观特征,从而加深对机化这一病理变化的 认识,并客观评价它对机体的利与弊。
•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 •
• •
1. 观察萎缩、变性和坏死、机化的大体标本; 2. 病理切片观察: 3号-----鼠肝--肝细胞肿胀(颗粒变性)
化,液体流走后形成的腔隙)
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高倍镜下上皮细胞胞质内充满红染的微
细颗粒,大小形态一致
细动脉玻璃样变性:细动脉管壁增厚,有均质红染的透明物质沉着,
管腔明显狭窄
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性: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大
小不一、均质、红染的圆形小体
心脏淀粉样变:心肌间质和心外膜的小血壁和周围组织见淡红染、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