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形势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南通的变化【精选资料】

改革开放30年南通的变化回顾改革开放30年,全国的经济得到了飞快的提升。
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收入更是得到了几倍的增长。
南通顺应历史潮流,抓住了这个机会,在这段时间内坚持改革,全面贯彻创新思想,逐步强壮,逐渐走向辉煌。
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这30年南通发生的变化。
1.南通市成为全国工业经济效益名列前茅的“明星”城市1981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新华社消息:“南通市工业经济效益跃居全国前列,成为继常州市之后又一个人均年产值超万元的中等城市”。
该年度,南通工业总产值达到23.53亿元,人均工业产值1.1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61万元,每百元资金提供的利税达到43.7元,超过全省31.81元的平均水平。
南通成为全国220个城市中工业经济效益名列前茅的“明星”城市。
2.南通诞生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南通力王有限公司1982年11月23日,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南通力王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30年来,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南通建立7711个外商投资企业,其中,日本王子株式会社在南通投资总额将达27亿美元的造纸项目,是迄今为止日本对华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
3.南通地市合并1983年,南通地市合并,撤销南通地区,设立南通市。
将海安、如皋、如东、通州、海门、启东6县划入南通市管辖。
地市合并,整合了资源,拓宽了南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空间。
4.南通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沿海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城市之一1984年 4月6日,南通市被国务院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南通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方案》,并批准建立国家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后,南通又相继设立了13个省级开发园区和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省级开发区为主体的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开发开放群体,成为南通对外开放的主战场。
1980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南通分关成立。
改革开放30年之八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
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
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7)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8)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改革开放30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食品系07生物发酵班:刘宇凡070305019许智宾070305010朱英标070305011汤镇财070305009占良权070305015易继威070305002朱滨070305012改革开放三十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摘要: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各项成果都以经济为基础,各方面成果都能在经济上得到体现。
经济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如果从1978年开始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经历了整整的三十年。
三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身处沿海城市的我们,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众多经济成果都与切身实际相关,因此体会较深,感受真切,探讨它也即抒发自己的真切感觉。
作为一名大学生,研究改革开放在经济方面的成果也是为自身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加深对祖国的了解,以便将来毕业后能有方向性地更好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关键词:GDP、改革开放、经济、三十年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一)、GDP增长显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1979-2004年我国GDP平均每年递增9.6%,而同一时期世界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4%之间。
在这26年中,有将近一半年份的年增长速度超过了10%。
人均GDP的增长态势与GDP总量增长基本类似,1979-2004年我国人均GDP平均每年递增8.3%。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的改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全球的亮点区域,与发达国家无本质区别。
改革开放30年重要成就

改革开放30年重要成就成就一:中国社会和谐稳定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启动,象征着国家试图寻求更有活力的社会发展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逐步走向注重效率的活力发展的社会形态,通过经济发展和繁荣带动社会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2006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以人本民生为主导,使各阶层各群体的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社会进入和谐稳定的新时期。
成就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经过努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资源配置由原来的行政分配逐步过渡到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
成就三: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45.2亿元,2007年上升到246619亿元,连续5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体育事业蒸蒸日上。
成就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增长了40.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8元提高到2007年的4140元,增长了30.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末的210亿元增加到2007年末的172534亿元。
1978年全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降低到2148万人。
联合国和国际有关组织认为,在消灭贫困方面,中国政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成就五:交通发展日新月异1980年以后,我国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0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0多公里。
改革开放的成就,经济方面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
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年,是我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不断向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30年。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
经济总量的加速扩张大大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
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加。
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同时带来了国家财力的增加。
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
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1块钱,短缺是当时外汇储备的基本特征,出口创汇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动力。
但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经常项目贸易盈余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短缺迅速成为历史,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30年的经验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1978年以来 ,我国开始了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30年的改革开 放 ,中国经济创造 了年平均 9.6%的世界经济增 长奇迹 。纵观 30年来 中 国经济体制改革 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历程 ,中国经济周期性 波动 以及与之相伴随的 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发生 了质 的变化并呈现 出新 的 特点。现在是过去的延续,将来是现在的延伸。全面总结我国改革 开放 30年来经济增 长与经济波动的历史 ,对于准确把握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 势 ,深 刻理 解 当前 宏 观经 济 运 行 中存 在 问 题 的 历 史 根 源 ,具 有 重 要 的现 实 意义 。
低 了 1.6%,1977年突然上升为 7.6%,1978年达 11.7%。1979年经济增 长率开始下降 ,直至 1981年降至谷底 ,经济增长率降为 5.2%。这 次周期 历时 5年 ,上升 2年下降 3年 ,波动幅度为 6.5个百分点 。
1982- 1986年 为第二个 经济 周期 。1982,1983年 经济 增长 率为 9.1%和 10.9%,1984年 达 15.2% ,1985年 经济增 长 回落 ,但 仍然 高达 13.5%,t986年经济增长率继续 回落至 8.8%。这一时期宏观经济 的典型 特征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膨胀 ,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这次周期 历时 5年,上升 3年下降 2年 ,波动幅度 为 6.4个百分点 。
1987- 1990为第三个经济周期 。1987年 ,中国经济继续过热 ,经济 增长率高达 11.6%,1988年 为 11.3%。 1989年经济增 长率大 幅下 降至 4.1%,1990年继续下降至 3.8%。这次周期历 时 4年 ,上 升 1年下降 3 年 ,波 动 幅度 7.8个 百 分 点 。
伟大的历程观后感—从改革开放30年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华中科技大学 李 逸《伟大的历程》观后感——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伟大的历程》是中央电视台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拍摄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它讲述了从1978年至2008年三十年间我国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其间很多鲜为人知的艰辛。
三十年,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是成立之初的那般羸弱,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开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攀升,军事力量不断增强,文化逐渐走向世界——中国已然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这一切,无疑得益于改革开放,它为新中国发展打下了最鲜明的时代烙印。
改革开放,就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即改革经济。
当时,也就是1978年,文革刚结束不久,此时的中国经济正处于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贫苦,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财政赤字;加之文革之后,中共内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和执政危机,整个国内形势不容乐观。
相比之下,国外很多国家则正处在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
在这样的国情下国家想要改革经济,单从表面着手无异于杯水车薪,而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邓小平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一严峻形势,开始尝试对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来。
计划经济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推行的计划经济为我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点无可置疑;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其弊端日渐显露出来——首先,政府对国内经济的控制程度过高,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经营决策权被政府垄断,企业缺乏自主权,造成了官僚主义和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次,一切以计划为纲,不再能适应消费群体多元化的需要,这极大的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最大的瓶颈;此外,工农业生产与商品经营均为带有强制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不得持有私有财产,一切劳动成就必须平均分配,这自然就导致生产者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社会生产效率也就大打折扣,因此国内的经济发展就显得后劲不足。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成就和进一步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成就和进一步发展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回顾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总结其取得的显著成就,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金融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变革,逐步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这一过程中,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全球金融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通过梳理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主要历程,分析其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期为中国金融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展开的。
在国内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金融体系效率低下,资金分配机制僵化,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逐步深入,金融体系的改革成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国际方面,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中国金融市场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信息化、网络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应运而生。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改革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开放、透明、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也致力于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三、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
自1980年代初开始,中国金融业开始了艰难而坚定的改革之路,至今已走过三十余年的风雨岁月。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主要围绕着银行体系的改革进行。
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标志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初步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就,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
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人民币,占世界经济总量5.6%,排在世界第四位。
2005年中国经济总量GDP仅次于美国,排在全球第2位。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两者增长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步性。
1978-2007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步系数是3.4,即世界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3.4百分点。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全球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从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全球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状况,中国综合风险指数从第38位上升到第36位。
政治,经济,政策和支付风险指数分别排在第42位,51位,76位和23位。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充实,经济总体安全。
然而,宏观经济管理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1978-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2.8倍,是同期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3.2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稳健。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1978年中国人均GDP约合149美元。
2007年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家庭系数为67.7%。
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37.7%。
农村居民家庭下降了了36.4%。
(8)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在这30年里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电器,网络,衣食住行等等,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