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与答案

合集下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
(二)古诗词阅读(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诗的前两句中“ ”和“ ”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
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

(2分)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古诗词阅读(5分)
6.(2分)杨花 子规
【评分标准:每空1分】
7.(3分)
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评分标准:指明特点给1分,解说作用给2分。

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出处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资料
1 海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 基础知识与运用(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3
《骆驼样子》名著阅读(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4
古诗文名句默写(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6
《虽有嘉肴》《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7
《老师,我出彩了吗》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8
袁越《我们为什么要睡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9
2020年海南省中考作文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习题及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习题及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李白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

著有《李太白全集》。

【背景】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主题思想】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被贬谪的惊讶、悲愤、同情、关切、安慰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并且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解析】D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2、下面是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直叙其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_________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_________的情景。

(2)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

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

【参考答案】:(1)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澡泊流离”“漂泊”“不幸遭遇”“被贬”等)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2)甲诗:(要点):把“我”的“愁心”当作物一样托付给月亮,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己。

通过晚风传送到遥远的夜郎之西。

乙诗:(要点):作者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寄托依依不舍的留别深情。

【问题】1.两首诗的作者都是,体裁均为,两首诗中提及的王昌龄和孟浩然都是著名的诗人,都是作者的好友。

2.[甲]诗题目中的“左迁”的意思是;[乙]诗题目中的“之”的意思是。

3.[甲]诗中的“杨花”与[乙]诗中”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情景。

4.[甲]诗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次句。

[乙]诗首句,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

“”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

次句写。

5.[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象,[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

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

6.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不同,[甲]诗的感情,[乙]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以及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参考答案】:1.李白绝句唐代2.贬官往、到达。

3.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澡泊流离”“漂泊”“不幸遭遇”“被贬”等);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4.于景中见情直叙其事紧扣题旨故人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5.甲诗:把“我”的“愁心”当作物一样托付给月亮,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诗歌鉴赏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让我们走进李白、王维与友人离别的场景,感受他们的心境。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6.两首诗歌中朋友离开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结合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分析。

17.朋友离去,李白和王维都发了一条朋友圈,两人在文字的最后都配了一个表情,请根据诗歌猜测两人分别会配上什么表情?结合诗句简述理由。

A.微笑B.生气C.大哭D.愁苦(1)李白表情:____(填序号)。

理由:________________(2)王维表情:____(填序号)。

理由:________________答案:16.两首诗中的朋友都遇到了不如意之事。

李白诗中的“左迁”“愁心”,王维诗中的“不得意”都可看出朋友们生活不顺。

17. D 李白带着愁绪写下诗句,“杨花”“子规”等意象都带有愁情,且诗中一个“愁”字也直接点明李白因王昌龄被贬不得不离开而感到哀愁,所以配上愁苦的表情。

A 在王维诗中,虽然朋友也因不得意而离开,但王维除了表达对友人的安慰外,也抒发了自己的羡慕之情,“卧”“莫”“无尽”等词道出了他对闲适归隐生活的向往,所以配上微笑的表情。

【解析】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题目中的“左迁”和诗中的“过五溪”可知,王昌龄被贬偏远之地;根据【乙】中的“不得意”可知朋友生活不顺,因此,两首诗中的朋友的离开都是因为遇到了不如意的事。

17.本题考查感情理解。

【甲】诗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用“杨花”“子规”等意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字,直接点明了自己的感情,结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这种愁绪是对朋友的同情、牵挂、不舍等复杂情感,因此,李白表情应配上愁苦的表情。

故选D。

【乙】诗中“归卧南山陲”的意思是: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2.下列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伴陪着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到古夜郎国,以见其偏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谪,十分同情和关切,于是写下这首怀念友人的诗。

B.首句写景,点明暮春的时令,借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啼声悲切的子规,寓飘零悲伤之感,可以说是融情人景。

C.三、四句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愁心”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D.诗歌想象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景,杨花飘落,子规啼叫。

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B.第二句便直叙其事,“过五溪”,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C.后两句议论,人隔两地,心情难达,而明月在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

D.“夜郎”古夜郎国,在现在贵州西北部及云南、四川省部分地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

著有《李太白全集》。

【背景】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主题思想】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被贬谪的惊讶、悲愤、同情、关切、安慰之情。

【赏析】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细加分析,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对比阅读练习题精选5篇(附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对比阅读练习题精选5篇(附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对比阅读练习题精选(附答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别夔州官吏》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题。

(3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夔州官吏①唐刘禹锡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

青帐②联延喧驿步③,白头俯伛④到江滨。

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

惟有《九歌》⑤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⑥。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

②青帐:指饯别宴席所设的青色帐篷。

③步:码头。

④白头俯伛:指当地年老的百姓俯身曲背。

⑤《九歌》:这里指诗人在夔州所作的九首《竹枝词》。

⑥蛮神:夔州在西南边地,故称当地供奉的是蛮神。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现了他对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的深切动人。

B.《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三、四两句通过写人们送行的场面,表现他们对诗人的惜别之情。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花落尽子规啼”和《别夔州官吏》中“峡水秋来不恐人”都是写景兼写时令。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6.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汪伦》对比阅读阅读李白的两首送别诗,完成11-13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1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1[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

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2分)12.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

(2分)13.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题 附加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王昌龄左迁龙标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1、首句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杨花、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

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读了开头两句诗,人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声声子规鸟儿的悲啼,此情此景,已足以使人心生悲凉,更何况又传来远方老友的不幸遭贬的讯息,又怎让人不为友人担心、忧愁?2、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描写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3、这起首二句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5、三、四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是一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

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贬官)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手法,抒发了。

(寓情于景离别的忧伤)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4.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悲苦哀怨)
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6.首句中两种景物的描写,既点明了节令是,又含有。

(暮春飘零之感,羁旅之苦)
7.三、四两句抒情,运用,表达了。

(丰富想象将月人格化对朋友同情.关心.担忧的感情。


8.与《淮上与友人别》比较阅读: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

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9.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
答: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
答:杨花落尽子规啼
1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分)(杨花,子规)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3、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 C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答案:“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7、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答案: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8、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9、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

忧虑和愤懑。

表想了真挚、纯洁的友谊。

10.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11.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1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离别之际的深情,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要把情谊寄与明月一直追随朋友而去,此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句意境相近。

15.“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气氛。

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
16.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17.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
答: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18.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2分)
答: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9、“杨花落尽子规啼,”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的时令,还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意象“杨花”、“子规”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21.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
答:“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2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拟人。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23、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