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研究
稳定剂的复配对酸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_罗玲泉

乳品研究稳定剂的复配对酸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罗玲泉(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武汉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40)摘 要 在对果胶、CM C (羧甲基纤维素)、PG A (藻酸丙二醇酯)3种稳定剂单体影响酸乳饮料稳定性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 x -Behnken 设计进行稳定剂的复配。
试验结果表明,3种稳定剂在控制酸乳饮稳定性的单一临界添加量分别为0.2%、0.25%、0.25%;复配时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056%、0.050%、0.055%,总的添加量为0.161%时,酸乳饮料的离心率得最小值为3.39%。
关键词 稳定剂,酸乳饮料,离心率,添加量第一作者:硕士,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8-01-22,改回日期:2008-06-27 酸性乳饮料是含乳饮料的一种,按照其加工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发酵型和调配型。
酸乳饮料属于发酵型酸性乳饮料,它是以鲜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冷却、接种乳酸菌发酵剂培养发酵,然后经过适当的稀释和调配而制成。
酸乳饮料的pH 值一般在3.8~4.2,而乳蛋白中80%是酪蛋白,酪蛋白的等电点为4.6,因此酸乳饮料中的酪蛋白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容易发生分层和沉淀现象,从而影响到产品的稳定性[1]。
工业上除了通过对原料奶、水质、工艺流程等进行相关控制以提高酸乳饮料稳定性外,最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提高酸乳饮料稳定性的方法就是适当添加稳定剂。
常用于酸乳饮料的稳定剂单体有许多种,如CM C 、黄原胶、卡拉胶、果胶、PGA 等,但在酸乳饮料的实际生产中,往往使用复合稳定剂来增加产品的稳定性,以便充分利用各种稳定剂单体之间的协同交互作用以减少稳定剂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避免某种稳定剂添加量过大而影响酸乳饮料的风味及口感[2]。
试验主要研究了果胶、CMC (羧甲基纤维素)、PGA (藻酸丙二醇酯)3种稳定剂单独添加时对酸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 x -Behnken 设计对这3种稳定剂进行适当复配,以确定它们最佳控制酸乳饮料稳定性的复配方案。
延长活性乳酸菌饮料货架期的技术探讨

活性乳酸菌饮料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许影响质量的问题,缩短了产品的货架寿命如何延长活性乳酸菌饮料的货架寿命,本文作者从原料、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包装材料、卫生管理、运输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活性乳酸菌饮料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坏包现象:活性乳酸菌饮料在销售贮存过程中,出现坏包现象(胀包、酸包、霉包、黏团包)最的可能在于袋内的酵母菌、大肠菌群、细菌、霉菌等杂菌生长繁殖产气、产酸而造成的,从企业生产卫生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可能存在情况有工作发酵剂被酵母菌等污染、原料奶的质量、生产、卫生问题引起的污染、包装材料的质量、贮存运输等问题。
解决些导致坏包现象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对发酵剂生产设备进行清洗消毒,杜绝卫生死角,在制备工作发酵剂的过程中,采用无菌工具在无菌室内操作,对使用的设备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进入发酵剂生产室的空气必须经过过滤,确保环境、工具、人员的卫生。
2、严格控制奶源的微生物指标是生产合格产品之本,原料乳必须经冷却后储存,储存温度控制在不超过6℃,储存时间不超过24 小时。
在生产过程中杀菌温度控制在90℃~95℃,时间15~20s,原料中的细菌被杀死,达到要求的组织结构及风味。
3、加强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和现场卫生管理,改善生产环境及提高员工的素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将直接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确保生产环境的空气细菌≤300m-3,酵母菌、霉菌≤5.0m-3。
设备卫生方面:管道的安装要合理,进行有效的CIP 清洗,控制清洗液浓度、温度、流量和循环时间确保清洗的有效性,手工清洗设备做到不留死角,灌装机在维修换零件后进行清洗消毒,确保设备的清洁卫生。
4、包材质量不合格、起不到应有的避光和防止湿空气透过的作用,复合膜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微细孔、沙眼、包材薄厚不均,造成切口不正,受热不均,封口不严,出现渗漏,以及包材不卫生,清洁消毒不彻底,都可能造成坏包现象,因而包装膜的卫生质量很重要,包材进入灌装间必须清洁紫外消毒之后使用。
稳定剂对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研究

食品科技
都 宇 :稳定剂对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牛乳 , 光 明 乳 业; 白 砂 糖, 新疆屯河食品工业有 限公司 ; 果胶 , 丹尼斯克有限公司 ; 黄原胶 , 嘉吉有限 羧甲基纤维素钠 , 赫克力士化工 ( 江门 ) 有限公 公司 ; 司; 安赛蜜 , 广州天力食品化工有限公司 ; 柠檬酸 , 山 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 ; 乳酸 , 五粮液有限公司 ; 香精 , 芬美意香精有限公司 ; 果葡糖浆 , 山东保龄宝生物有 菌种 , 嘉吉食品系统有限公司 ; 瓜尔豆胶 , 上 限公司 ; 海格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1. 2 主要仪器和设备 分析天平 , 恒温培养箱 , 电子天平 , 温度计 , 电动 均质机 , 酸 度 计, 高 压 锅, 电 磁 炉, 粒径分析 搅拌器 , 仪等 。 1. 3 方法 1. 3. 1 配方依据 以《 食品添加 剂 卫 生 标 准 》 中国 G B1 4 8 8 0—9 4、 营养学 会 2 中 国 居 民 膳 食 指 南》 和 0 0 7年修订的《 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关于“ 中国居 2 0 0 2 年卫生部 、 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 的资料为依据 , 并以娃哈哈 拟定本课题的营养基础配方 营养快线产品为参 考 , 以1 见表 1。 标准 。 基础配方设计 ( 0 0 0 g计)
4 ) 本实验采用 L 正交试验方法对决定产品 3 9(
稳定性的羧甲基纤 维 素 钠 、 果 胶、 瓜 尔 豆 胶、 黄原胶 在三水 平 进 行 正 交 试 验 , 测 定 其 感 官、 离 四个因素 , 心沉淀率 , 黏度 , 以加权后综合评定结果为标准, 判 断稳定剂对乳酸菌饮料体系的稳定效果 。 1. 4. 2 稳定性感官评价法 将试验 样 品 放 置 于 3 保温3 7 ℃ 恒 温 箱 中, 0 d 后按表 2 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
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改善研究

1 . 单甘 酯稳 定性 的研 究 .2 2
本实验选用 H B值为 31 L . 2的分子蒸馏单 甘
酯进行试验 , 测定其感观 、 物性 、 稳定性 , 以加权后 综合评定结果为指标 , 判定单甘酯的稳定效果 。 () 1感官评分 : 1 人为评价员 , 选 O 根据乳酸菌 饮料 的感观 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分 ,其 中色 2 O
A src:Dsl d oolcr e a mpoe te s bly fygr d n ig uni fdsld btat iie m ng ei scn i rv h t it ou r kn .Q aty o iie tl y d a i o t i t tl
mo o lc rd s n gy e i e wa d cd d h o g s n e e c p in f o p o e is n sa i t t s. T e e u t s e i e t r u h e s p r e t , o d r p r e a d t b l y e t h r s l o t i s
u 20 P v 4 1c紫外分光光度计。 12 方法 .
1. . 1乳酸 茵饮料 的配制 2
系, 容易 出现油水分离 、 上浮下沉现象 , 从而严重
影响饮料的外观 、 组织和 口感 , 如何改善乳饮料的
稳定性 ,提高其感官品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
点问题 。
乳酸菌饮料是一种动物蛋白质的胶体溶液和
摘 要 : 究通过添加分子蒸馏单甘酯来改善乳酸茵饮料的稳定性 , 本研 以感观检验 、 物性 学检验 、 稳定性 检验三种评价分析手段加权后综合评定结果为考核指标 , 确定提 高稳定性的最佳添加剂配方。 究结果 研
表明, 单甘酯添加量为 O1%时, . 8 乳酸茵饮料 口感最佳、 定性最好 , 稳 综合评分效果最优 。
乳酸菌营养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so e a e eme tt ntmp rtr a 2℃ fr o r t y s s .0 5%. e a t i a tr e — h w d th r nai h t t f o e eaue s w 4 o h u wi t p a e 0 1 6 s h r 0 h l cc b T ci a d c e a v i b
S TUDY THE I ON ’ Ln’ ABI Y OF LAC’l ACI BACT I C ' D ERI BEVERAGE A
YI o xn 。S in, ixa N B - ig, UN J 2GU Ru— i2 a
( . agh u nvri , a ghu2 50 ,ins,h a 1Y n zo i syY nzo 20 9J guC i ; U e t a n
维普资讯
5 26o7o 8 0 .L. . 0V2N 9
1
. ........ .
食品 研究与开: 5 i }
食 工 品艺
乳酸菌营养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印伯 星 ’孙健 , 霞 , 顾瑞
(. 州大 学实验农 牧场 , 1扬 江苏 扬 州 250 ;. 2092扬州大学食 品科 学与工程学院 , 江苏 扬州 250 ) 202
Ab t a t Th satce su id t e e e to r t a eo h t blt fl ci cd b ce a b v r g T e r s ls sr c : i ril t d e h f c fp oe s n t e sa i y o tca i a tr e e a e.h e ut i a i
1 材料 与设备 . 1
11 试 验原料 .. 1
乳酸菌营养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乳酸菌营养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印伯星;孙健;顾瑞霞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06(027)009
【摘要】探讨了蛋白酶酶解牛乳蛋白对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0.001 5%的胰蛋白酶,在42℃下发酵6 h的酸乳,制作的乳酸菌饮料多肽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当控制酸度在60°T,乳化稳定剂的添加量为0.5%,糖10%时,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最佳,同时风味也较好.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印伯星;孙健;顾瑞霞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2;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菊芋乳酸菌饮料生产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J], 张宏志;马艳弘;李亚辉;黄玉玲;唐伯平;周春霖
2.杀菌型褐色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J], 韩甜甜;梁治军
3.稳定剂对灭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J], 孙志岩;郝金伟;张志娟;何卫加;赵晶
4.牛蒡复合乳酸菌发酵饮料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J], 马艳弘; 孟勇; 崔晋; 曹培杰;
黄开红
5.一种双蛋白发酵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和稳定性研究 [J], 王文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蜜桃乳酸菌发酵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wa s d e t e r mi n e d b y t h e s e n s o r y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 p h y s i o c h e mi c a l i n d i c a t o r s ,a n d t h e i n lu f e n c e s o f t h e r a t i o o f h o n e y — p e a c h j u i c e t o d i s t i l l e d
水 的配比、最佳发酵 时间、稳定剂 的选择 等参数对产 品的影响 。结 果表明 :水蜜桃 原汁 j 蒸馏水 的最 佳配 比为9:l ,最适 发酵¨M为7 h ,复 合 稳定 制的最适添 加量 为海藻 酸钠0 . 1 0 %、羧 甲基纤 维素钠0 . 0 5 %、食刖 明胶0 . 1 5 %; 以最优 参数研 制 的水 蜜桃乳酸 发酵饮 料黏度适
挑还有 活血化瘀 、平喘止 咳、润肠通 便 、补益气血 、养 阴生津等 功效 。但是 ,水 蜜桃属 于典型的呼吸跃变 型果
调 、具 较 高 的稳 定 性 。
L J 感
关 键 词 :水 蜜桃 ;发酵饮 料:稳定剂;稳定性
中 图分 类 号 :T S 2 7 5 . 4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6 — 0 6 0 X( 2 0 1 4 )0 3 - 0 0 7 1 — 0 3
St a bi l i t y o f Ho ne y - pe a c h Fe r me nt e d Dr i nk wi t h La c t i c Ac i d Ba c t e r i a
水 蜜O  ̄ P r u n u s p e r s i c a( L . )是 蔷薇科 梅属 桃亚 属 的落 叶小乔木 ,其果实性 味平和 ,含有多种维生素和 果 酸 以及钙 、磷等无机盐 。水密桃 中铁的含量约 为苹 果和 梨 的4 ~ 6 倍 ,是缺铁 性贫血病人 的理 想辅助食 物 。水 蜜
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体系分析

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体系分析发布时间:2022-05-23T02:22:38.06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4期作者:尹丽茸[导读] 乳酸菌饮料为当前市场备受欢迎的饮品,活菌型乳酸菌饮料凭借其口感优势而获得消费者认可。
基于此,本文采用试验验证的方式分析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从不同角度研究稳定性影响因素,以期找出活菌型乳酸菌饮料高稳定性的条件,搭建高质量稳定体系,在多种因素的协同配合下,提升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性。
朗菁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尹丽茸200000摘要:乳酸菌饮料为当前市场备受欢迎的饮品,活菌型乳酸菌饮料凭借其口感优势而获得消费者认可。
基于此,本文采用试验验证的方式分析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从不同角度研究稳定性影响因素,以期找出活菌型乳酸菌饮料高稳定性的条件,搭建高质量稳定体系,在多种因素的协同配合下,提升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性。
关键词: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体系引言:乳酸菌饮料是运用保加利亚乳杆菌等乳酸菌对脱脂奶发酵,在发酵期间将乳糖转化为乳酸并降解蛋白质,待酸度持续不变时进行调配添加有机酸、稳定剂、蔗糖等配料,经均质等工艺处理后形成酸甜适宜、口感清爽的饮品。
在活菌型乳酸菌稳定性在生产期间易受到有机酸、均质压力、稳定剂、糖种类等因素的影响,为保障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性,需对上述因素进行合理搭配。
一、试验前期准备(一)材料与仪器本次菌型乳酸菌稳定性试验主要采用以下材料:葡萄糖、白砂糖、恒天然脱脂乳粉、LH-B02与YC-380汉森菌种、柠檬酸钠、SSPS可溶性大豆多糖、乳酸、PGA海藻酸丙二醇酯。
试验所运用的仪器设备如下:梅特勒-托利多的精密电子天平及PH计;DK-S22型号的恒温水浴锅;PYX-PHS-50X65型号的电热恒温培养箱;美国博勒飞黏度计;德国GEA的均质机;SIGAM2-16P型号的离心机;珠海欧美克仪器LS-609型号的激光粒度分布仪[1]。
(二)制备发酵乳取55~60℃的水,将其与葡萄糖混合物、脱脂奶粉搅拌溶解,完全溶解后在水浴55℃条件下静置30min,后将其转移至125℃环境下,进行持续4s的杀菌环节,完成杀菌步骤后将其冷却,温度降至43℃后添加菌种,并在43℃温度条件下恒温发酵,待酸度基本维持不变时破乳,同时将其冷却至10℃,备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ighest tem p era tu re of st irring yogu rt w h ich enab le ferm en ted m ilk beverage is 30℃ and it ha s p ract ica l sign ificance to som e ex ten t.
调和圆润, 在进行生咖啡豆的焙炒时, 可加入部分中粒 种 (诺巴斯塔) , 经大量的实验得知与小粒种的配比为 1∶1 时较佳;
7. 2 浓缩的终点浓度定为波美度 19°B e′是因为此
时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正好和焙炒咖啡粉中的可溶 性固形物相等, 便于今后生产运用中的计算和调配;
7. 3 正常冲调或饮用咖啡时, 可取 7g 咖啡浓缩 液, 冲入 150m l 的开水, 酌量加入糖、奶、美酒或其它, 即可拥有一杯浓醇馥郁、纯自然品味的咖啡;
6 小结 活性乳酸菌饮料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营养保健
矿○○泉○水 中 絮状物沉淀 问题及防治
陈宣娘
矿泉水产品出现沉淀, 主要分生物和非生物两大 类, 非生物性沉淀, 是由水中的一些金属盐类, 如铁、钙 等离子放置久后, 受多种因素影响氧化还原反应产生 的。此外, 水中一些胶体成分也会产生沉淀。非生物性 沉淀, 目前的工艺已经有解决的方法。生物性所致的沉 淀, 主要是受微生物污染产生的, 由于矿泉水产品保存 期较长, 在生产中不能添加任何防腐剂, 若在生产中污 染到少量的细菌或霉菌, 经存放一定时间后, 细菌和霉 菌生出在矿泉水中增长繁殖, 特别是受霉菌污染后, 大 约过一个月, 瓶内就生出了肉眼可见的白色絮状沉淀 物。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 造成严重的产品质量 问题。
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研究
胡萍 王雪青 王莅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活性乳酸菌饮料的 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及稳定剂的 选择, 特别指 出了使乳酸菌饮料稳定的酸奶最高搅拌温度 为 30℃, 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乳酸菌饮料、稳定性
Abstract: In th is a rt icle, the p roducing p ro2 cess, techno lig ica l cond it ion s and stab ilizers of
此活性乳酸菌饮料是一种非常好的营养保健饮料。 目前市售的乳酸菌饮料由于酸度较高, 有时出现
分层沉淀现象, 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货架期, 降低酸度则 难以达到最佳风味, 我们通过多次实验, 对其稳定剂及 工艺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使产品既保持了酸甜适度的爽口性, 又能较好地保持 均一的稳定状态。
(2) 咖啡因≥1% ; (3) 铅 (m g kg) ≤1. 0; (4) 砷 (m g kg) ≤0. 5; (5) 铜 (m g kg) ≤0. 5。 6. 3 微生物指标 (1) 菌落总数 (个 m l) ≤5000; (2) 大肠菌群 (个 100m l) ≤40; (3) 致病菌 不得检出 6. 4 保质期 10 个月 7 讨论 7. 1 为突出咖啡浓缩液的复合味、增进口感的协
稳定性 + ++
+++ +根据表 2 我们选用 PGA 013% + 耐酸 CM C012%。 另外产品的稳定性还与加料顺序和工艺条件关系
密切。由于该产品采用全脂鲜奶为原料, 添加蔗糖酯可 以防止在酸性条件下乳脂肪的析出, 使产品具有更高 的营养和较浓郁的奶香。
512 发酵后的温度控制 发酵后的奶应迅速冷却, 且在冷却前不得搅拌, 因 在高温下搅拌可加速乳蛋白的收缩, 产生较硬的蛋白 颗粒, 这种蛋白颗粒发生沉淀, 既使再加入稳定剂也不 能使之悬浮, 严重影响产品的商业价值。 发酵后的冷却温度最好为 10℃以下, 这样则必须 要有制冷系统来制备冷却盐水, 但对于一些规模较小、 条件有限的中小型厂家没有制冷系统则难以做到这一
表2
稳定剂
稳定性
成本
PGA + 耐酸 CM C
+++
低
PGA + 果胶
+++
中
PGA + 海藻酸钠
++
低
PGA + 琼脂
+
低
根据表 2 我们选用 PGA + 耐酸 CM C 为使用的稳 定剂,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 对 PGA 与耐酸 CM C 的比 例进行优化, 其结果如表 3:
表3
PGA + 耐酸 CM C (% ) 0. 2+ 0. 3 0. 25+ 0. 25 0. 3+ 0. 2 0. 35+ 0. 1
内矿泉水开始生长肉眼可见的白色絮状物; 之后, 白色 絮状物继续缓慢生长, 大约 60 天后基本稳定。
通过以上实验表明, 矿泉水中的白色絮状物沉淀, 是霉菌污染所致。
2 霉菌污染的主要途径 为了找出霉菌的主要污染途径, 我们对矿泉水生 产过程各工序水样、设备和包装材料等进行抽样实验, 结果发现, 霉菌污染的途径, 主要有三方面: (1) 管路设 备, 尤其是最终过滤设备受污染。矿泉水的最终过滤设 备, 其滤芯是化学纤维构造, 这种物质在储存、运输和 生产过程中极容易受到霉菌孢子的污染而粘附于表 面, 在更换过滤器芯时, 若消毒不彻底, 霉菌孢子遇上 合适的生长条件能生长繁殖, 使整套设备受污染。 (2) 包装材料污染。瓶装矿泉水的空瓶和瓶盖, 其生产过程 不是在无菌条件下, 加上运输和储存等环节, 容易受霉 菌和其它微生物污染。若消毒和冲洗不严格, 会使空瓶 和瓶盖带菌。 (3) 灌装间的空气和操作人员带来的二次 污染。 灌装前的矿泉水, 即使经严格把关未受污染, 在 灌装过程中, 要暴露在空气中, 很容易受污染。 3 霉菌污染的防治措施 311 加强管路设备的消毒灭菌 在生产过程中, 需定期对矿泉水输送管路和设备 进行清洁和消毒, 杀灭霉菌。采用冲洗消毒法或浸泡消 毒法, 选用“晶安[1]”或“万家康[2] ”消毒剂, 配成一定浓 度的消毒液, 用压力泵把消毒液注入管道设备内进行 不断的循环冲洗, 保持 20~ 30m in。 或是将消毒液通入 设备管路内, 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时注意不能留下消毒 死角, 以保证效果。消毒后, 只要把药液排除干净, 再用 无菌水冲洗一次, 即可投入使用。 312 包装材料的消毒灭菌
5 结果与分析 511 稳定剂的选择 为了保证产品特有的风味, 其酸度应保持在 PH = 315~ 410, 但许多稳定剂均不能耐受如此高的酸度而 难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我们分别选用 PGA、耐酸 CM C、果胶、海藻酸钠、 琼脂等进行实验, 当各种稳定剂浓度均为 014% 时, 其 结果如表 1:
7. 4 在日本已有把咖啡浓缩液装入有气压装置 的罐中, 便于外出携带, 饮用时喷入杯中加入开水即 可;
7. 5 此工艺生产出的咖啡浓缩液在食品工业领 域中的运用范围较为宽广, 经稀释调配后即为咖啡饮 料; 也可以在冷饮制造中加入, 形成纯咖啡特色的系列 产品; 在糖果、糕点加工中也可加入, 生产有咖啡风味 的产品。
型饮料, 本文介绍了一种合理的配方和简单可行的生 产工艺, 使产品的风味和稳定性均有所提高, 因此是一 种非常经济实用的方法, 在天津某企业应用后收到了 较好的经济效益。
点, 特别是在夏季则根本不可能。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 摸索出料液冷却的最高温度为 30℃, 只要发酵乳与添 加剂糖液均在 30℃以下混合搅拌则可防止蛋白质的过 度收缩; 另外酸不可与其它添加剂混溶, 且调酸时酸液 温度和料液温度均应越低越好, 极限温度亦为 30℃。因 正常情况下水温一般在 23℃以下, 用板式换热器冷却 完全可以达到该温度, 因此采用该工艺既可以保证产 品质量又解决了中小企业无制冷设施的生产问题, 减 少了企业的投资费用, 同时还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 本, 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2 原料与主要设备 211 原料 鲜牛奶、藻酸丙二醇酯 (PGA )、耐酸型羧甲基纤维 素 (CM C)、蔗糖酯、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白砂糖、香 精、饮用水。 212 主要设备 受奶槽、冷热缸、夹层锅、板式换热器、均质机、包 装机。 3 工艺流程 原料乳—→灭菌—→冷却—→接种—→发酵—→冷却 —→搅拌—→调酸、调香—→均质—→包装 ↑ —— 溶解←—糖+ PGA + CM C+ 蔗糖酯 4 操作要点 411 灭菌、冷却 将验收合格的鲜牛奶用板式换热器加热灭菌, 采
表1
稳定剂
P GA 耐酸 CM C
果胶 海藻酸钠
琼脂
稳定性 +++
+ + -
成本 高 低 中 低 低
表中+ + + 为稳定性很好, + + 为稳定性较好, + 为一般, - 为不稳定。
— 32 —
当浓度再加大时, 虽稳定性有所提高但口感欠佳。 因为各种稳定剂有协同增效作用, 所以我们又采用复 合型稳定剂进行实验, PGA 的浓度为 013% , 其它各种 均为 012% 时, 结果如表 2 所示:
(作者单位: 云南咖啡厂生产技术部 650221 联系电话: 0817- 5163986)
— 31 —
用高温短时 90~ 95℃、2~ 3S, 然后用板式换热器迅速 冷却至 42℃。
412 接种 将事先培养好的发酵剂接种到灭菌、冷却好的原
料奶中, 接种量为 2~ 3% , 发酵剂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 和嗜热链球菌按 1∶1 混合成的混合发酵剂。
413 发酵 将加入的发酵剂与原料奶混合均匀, 在 42℃下发 酵 2~ 3h, 即发酵产酸达到 PH = 4. 6~ 4. 7 牛乳开始凝 结为止。
414 冷却 发酵后的奶用板式换热器迅速冷却, 至 30℃以下。 415 混合 将 添 加 剂 PGA 013%、耐 酸 CM C012% 和 蔗 糖 酯 012% 与白砂糖混合均匀后, 用 60℃的水完全溶解后, 用板式换热器加热至 80℃以上杀菌, 再冷却至 30℃以 下, 加入到发酵后的乳液中并搅拌均匀。 416 调酸、调香 发酵乳与稳定剂糖液充分混合均匀后, 缓缓加入 10% 以柠檬酸为主的混合液 (混合比例为柠檬酸∶苹 果酸∶酒石酸= 15∶5∶4) , 边加入边搅拌, 使 PH = 315~ 410, 再调入各种果味香精。 417 均质 将调配好的料液用高压均质机均质, 均质压力为 17~ 20M Pa。 418 包装 将均质好的料液包装为成品入库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