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4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1 4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1.4 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一、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上一节地图三要素后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彩的地貌完美地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

这也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中等高线知识。

为以后其他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学习以及区域地理识图、绘图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本课内容在初中地理乃至高中地理的学习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由于本节内容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曾接触到的,因此我将本课设计为两个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特点:初一学生缺乏空间、立体的概念和野外经验,要学生理解用等高线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还要做到看图识地形,这的确很难,加之我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知识积累较少。

因此,课堂上我通过安排A、B两队竞技pk学习的形式,使学生产生参与课堂的紧张感和高度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

三、教学目标(1)学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能初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和坡度陡缓;(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脊、山谷等五种山体形态;(4)通过读山脊、山谷等山体形态的实物图片和等高线地形图从而归纳其等高线特征,培养学生从地图上提取有效信息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的关系、五种山体形态的等高线特征。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峰、山谷、山脊等。

尤其是山谷与山脊,学生易混淆。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我采取以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相结合,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相结合进行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是学生自我破解重难点的有效方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一组山体形态实物图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中国有最高的珠穆朗玛峰(8848.86米),又有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相对较低的四川盆地,并设问如何把这些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样的地貌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中呢?(设计意图:设问置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等高线绘法示意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构成和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程,疏密程度,不同形态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山地的不同部位。

2、过程和方法:通过运用课件展示、地形模型、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和自觉性;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会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面高低起伏。

教学难点:绘制地形剖面图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山顶和盆地等高线有什么特点?山脊和山谷等高线有什么特点?鞍部和陡崖等高线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一)等高线地形图读图1.35等高线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学生讨论后,找学生回答。

小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练习:根据图1.37比较一下是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

为什么?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6页内容,完成以下任务:1.说一说:(1)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而成的?(2)分层设色地形图有什么优点?(3)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基本有哪几种?2.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的区域分别表示什么地形?学生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小结:(1)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大范围区域内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3)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陆地上的绿色通常表示平原,白色表示冰川雪山,蓝色表示海洋。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doc

地形图的判读课题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课型主导型新授课课时第2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五种地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形重点学会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形难点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解决地理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策略复习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山体部位的判读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山体部位的判读给学生3分钟左右时间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然后对各小组同学进行抽查按照教师的要求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并结对互考,等待老师提问部分同学在复习中可能开小差,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及时纠正开小差的同学,务必使这些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研习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五种地形:五种地形的判读五种地形特征:阅读教材p27,说出五种地形分别是什么?阅读教材p28,依据分层设色地形图描述五种地形的特征。

播放课件,解读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7,并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好记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8,并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好记录按教师的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并做好记录,小组同学进行交流,思考,也可要求教师进行指导注重对概念的讲述,并加强习题练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精习知识梳理:知识运用:知识应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的绘制山体部位的判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课题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简单识别各种基本地形类型。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辨别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疏密辨别坡度陡缓。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各种基本形态。

关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各种基本形态。

学情分析新课标标准除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外,非常重视学生能力、智力的培养,尤为注重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去理解学习过程.在该本部分内容,课标注重联系实际和社会调查能力,注重动手制作能力,安排了利用泡沫、沙土制作地形模型;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这些活动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法学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启发、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练习巩固。

教学流程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讨论:地表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我们若想读懂地图、灵活运用地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需要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表的高低起伏。

引入:那么,在地图上如何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呢?引出课题:一、地形图的判读,并板书.【设计意图】通过谈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人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部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培养学生判读地形图的技能,使学生能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活动中欣赏他人,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并逐步养成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复习提问]1.地图的基本要素?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3.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4.一些常见的图例[转承]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

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自学指导: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文中或图中找到相关的答案并圈点勾画,约6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海拔是从什么水平面算起的,相对高度是怎么量算的?2、等高线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等高线能相交吗?3、回忆生活中对山体的认识,地形不同部位的名称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察四、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五、授新:师:投影(图1.34)并提出问题。

(见课件或课本)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生:回答(略)。

师: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生:回答(略)。

师:小结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8844.43-(-155)=8999.43米师:投影(图1.35)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形的基本类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形的基本类型,对于地图的阅读和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能够从地形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教学难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形图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形图,获取和分析信息。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地形图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图的判读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地形图判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地形图判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观察地形符号–分析地形特征–获取和分析信息2.地形图判读案例–案例一:(展示地形图,分析地形图的特征和信息)–案例二:(展示地形图,分析地形图的特征和信息)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程度等方面。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学会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技能目标:能在地图上是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绘制地形剖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坡度陡缓难点: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种类教学准备:1、师生课前准备:等高线地形图、世界地形图、地形剖面模型、水彩、小刀等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1、复习提问上节课所学习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要点,巩固所学知识。

2、课件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习题,再练一练:(2013•某某)如图1为某同学所画的一幅地形景观图,其最有可能与图2中等高线地形图相对应的是()A、AB、BC、CD、D二、教学新课:师:每个小组分发一X等高线示意图,指导学生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生:分工合作,参照课本第27页图1.42,在等高线图上绘上不同的颜色。

师提问:比较一下你们所绘的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这幅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师讲解:没错,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板书:二、分层设色地形图师:指导学生看图1.42,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着色上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

一般规律是: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200~500M用浅绿色,表示盆地500~1000M用浅黄色,表示丘陵2000~3000M用深黄色,表示高原3000~5000M用棕黄色,表示山地雪线以上的部分用白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简短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判读地形图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地形图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判读原理。
过程:
讲解地形图的定义,包括等高线、比例尺、方向标等主要组成元素。
使用PPT上的图表或示意图,详细介绍地形图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图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5. 教学手段:PPT演示、分组合作、实地观察、模拟练习、互动问答。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形图判读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地理空间的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地形图是什么吗?它与我们探索自然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地形图的图片和实际应用的案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地形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地形图相关的实际场景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场景中的地形图判读方法、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地形图判读的认识和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地形图、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软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教学课件、地形图判读教学视频。
3.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预习资料、课后作业等。
4. 信息化资源:电子版教材、在线地形图资源、虚拟现实(VR)地形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章节(课
题)名称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时2总课时10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巩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地形图的判读。

2、
3、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了解地形剖面图的定义,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
方法
读图归纳,分组讨论,实际操作。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本节课锻炼学生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

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
重点
地形剖面图观察图形,分组探究
教学
难点
了解地形剖面图,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2、观看图片,小组讨论1、什么叫等高线,等高线如何判读。

2、什么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
图如何判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高线
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
读。

那么怎样可以直观的观察地面上沿
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呢?
地形剖面图
1、定义: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
基础转绘成的。

它是沿着等高线地形图
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剖面图。

2、优点: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看出地
面高低起伏的状况。

观察图片,分
组讨论,什么
叫地形剖面
图,其有什么
优点?
巩固上课
知识内容,
引入新课
程。

通过观察
图形,让学
生自主合
作与探究,
认识地形
剖面图。

h
3、阅读材料,
自主学习
4、绘制地形剖面图阅读课本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
图,思考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

绘制步骤:
1、根据需要确定剖面图,如课本28页图
1.43的直线AB。

2、确定比例尺:先确定水平基线(一般与
剖面线长度一致)与水平比例尺(一般
采用原图比例尺);再确定垂直方向的
高度差(一般与图上方向的等高距相
等)与垂直方向的比例尺(一般大于水
平比例尺)。

3、量出剖面线与不同等高线的相交点间
的相对位置,并读出其海拔。

4、在剖面图上画出相应的点,各点的水平
位置及海拔必须与上一步所确定的点
相对应。

5、把各点连成圆滑的曲线,在曲线内画上
阴影以表示地形起伏的情况。

阅读课本等高
线地形图的判
读,地形剖面
图,思考如何
绘制地形剖面
图。

绘制地形剖面

动手操
作,能绘制
地形剖面

个性化教学为学
有余
力学
生所
做的
调整
增加课外知识的内容,扩充知识量
为需
要帮
助学
生所
做的
调整
个别辅导,一对一帮扶
板书设计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1、定义
2、有点
3、绘制地形剖面图
h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