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

合集下载

拔罐的疗法

拔罐的疗法

(五)留针拔罐法
简称针罐 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 的部位上,约5~10分钟, 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然后将针起出。 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五、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起罐方法
起罐时,一般先用一手夹住火罐,另一 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 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若罐吸附过强时,切不可用力猛拔,以 免擦伤皮肤。
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 竹子,截成6~10厘米不同长度磨 光而成。 竹罐的优点:取材较容易,经济 易制,轻巧价廉,不易摔碎,适 于煎煮。 缺点:容易燥裂、漏气,吸附力 不大。
(二)陶罐
用陶土烧制而成,有大有小, 罐口光整,肚大而圆,口底 较小,其状如腰鼓。
优点:
缺点:
(三)玻璃罐
玻璃罐是在陶罐的基础上,改用 玻璃加工而成,其形如球状,罐口平 滑;分大、中、小三种型号,也可用 广口罐头瓶代替。 优点:
注意酒精不要过多,以免留下来灼伤皮肤!
4.贴棉法
具体操作方法: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花一块,贴在罐 内壁的下1/3处,用火将酒精棉花点燃后,迅速扣在 应拔的部位。 此法需注意棉花浸酒精不宜过多,否则燃烧的酒精滴 下时,容易烫伤皮肤。
(二)水吸法
具体操作方法:水吸法是利用沸水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 使罐吸附在皮肤上的方法。此法一般选用竹罐。 即选用5~10枚完好无损的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然后用 摄子将罐口朝下夹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 应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肤上。

缺点:

(四)抽气罐
由抽气唧筒和带有活塞的透明塑料 罐组成
优点:
二、罐的吸附方法
(一)火吸法 1. 闪火法
具体操作方法: 用长纸条或用蹑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 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 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

拔罐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拔罐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拔罐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拔罐,又称为拔火罐、气罐疗法,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运用罐具和负压原理,将罐罩紧贴于患者的皮肤上,通过抽真空的方式来产生一定的负压,从而使皮肤局部产生充血和出血的现象,达到调理身体、消除疾病的目的。

拔罐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中,其作用及注意事项如下。

拔罐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活血祛瘀:拔罐能够通过负压的作用,加速血液循环,增加皮肤局部的血流量,进而达到活血祛瘀的效果。

在运动损伤、跌打损伤等情况下,拔罐能够帮助减轻疼痛、消肿止痛。

2. 祛寒驱湿:拔罐能够通过负压的刺激,扩张局部血管,增加新陈代谢,加速湿寒物质的代谢和排出,达到祛寒驱湿的功效。

对于风寒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拔罐能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升降气血:拔罐过程中的负压作用,能够使皮肤局部发红,从而增加器官的供血量,激活经络、气血运行,对于肺部疾病、气滞血瘀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4. 调节免疫功能:拔罐过程中的刺激作用,能够促使体内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人体免疫力。

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如下:1. 确定适应症:拔罐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群。

对于老年人、病弱者、孕妇、皮肤破损或有出血倾向者等,应慎重选择是否使用拔罐治疗。

在选择拔罐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2. 选择合适的部位:拔罐时应选择适宜的部位进行,一般常用的拔罐部位有肩颈、背部、腰部等。

应避免在关节、脊柱、心脏等重要器官部位进行拔罐,以免引发意外伤害。

3. 控制拔罐时间:拔罐时间应根据个体差异和不同疾病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控制。

一般来说,拔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发副作用或损伤皮肤。

4. 注意卫生和消毒:拔罐器具应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使用前应检查器具是否完整,有无破损。

使用过程中,应保持操作者和被拔者的双手清洁,预防感染。

5. 预防副作用:拔罐有时会导致皮肤瘀斑、淤血等副作用,这是正常的反应。

患者在拔罐后,应及时保暖,并避免风寒刺激,避免感冒或加重疾病。

补气血的中医拔罐疗法

补气血的中医拔罐疗法

补气血的中医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其中,补气血的拔罐疗法在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补气血的中医拔罐疗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疗法。

一、拔罐疗法的基本原理拔罐疗法是通过利用罐内的负压效应,将气流抽入局部皮肤血管,产生刺激,进而调动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经络,调和气机。

搭配中药药物可以进一步加强药效,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

二、拔罐的适用范围1. 气虚血瘀型贫血:贫血是由于气血不足引起的,拔罐可以刺激经络气血的循行,促进血液供给,起到补充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2. 针灸配合的疗法:在针灸疗法中,通过拔罐可以在穴位上产生负压,增加针刺的刺激效果,对一些慢性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如颈肩腰腿痛等。

3. 风湿病:风湿病是由于寒湿内盛,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拔罐疗法可以调动体内气机,温通经络,达到驱风湿、舒筋络、活血止痛的目的。

三、经络拔罐法经络拔罐法是一种常见的拔罐疗法,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调、经脉瘀阻等病症。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调理体表:使用温水擦拭患者的背部、颈部等部位的皮肤,使之温暖,以便拔罐罐口贴合皮肤。

2. 熏罐:先将罐口放置在火上一烤,待罐内燃烧过后,立刻迅速按在患者所需拔罐的部位(如肩部、背部、腰部)。

3. 拔罐:根据疾病的需求,可选择一至多个拔罐器同时使用。

拔罐后,观察患者的体感变化,如皮色变深、血泡出现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拔罐时间。

4. 医师操作:操作者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体质、经络情况等因素来选择拔罐的时间和具体位置。

四、药物拔罐法药物拔罐法是指在拔罐前蘸取一定的中药药物,然后进行拔罐。

通过药力的渗透作用,达到调理气血、温通经络的效果。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中药选择:根据疾病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如补气养血的黄芪、当归,活血化淤的桃仁、红花等。

2. 药物准备:将选择好的中药研成粉末状,放入容易清洗的容器中备用。

拔罐疗法及典型病例

拔罐疗法及典型病例

1、每次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玻璃火罐,保证罐口光滑 无破损,罐体无裂纹。破损者应及时更换,以免损伤 皮肤。
2、拔罐时宜选择肌肉丰厚部位,且根据不同部位, 选用大小合适的罐。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 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情况时需注意; 环境要干净卫生,拔罐后需盖好衣被以避风寒。
7、拔罐后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为正常现象,
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 如拔罐力量过大或留罐时间太长皮肤可出现水泡。 米粒大小者无须处理,注意勿擦破皮肤即可,水泡 较大时,可以消毒针具将水泡刺破放出水液,外涂 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拔罐法分类
排气方法分类
火罐—利用火力排去空气
水罐—利用煮水热力排气 抽气罐—抽去空气
拔罐形式分类 综合运用分类
单罐—单罐独用
多罐—多罐并用 排罐法
闪罐—吸拔后当即起去,反复多次 留罐—吸拔后留置一段时间 推罐—吸拔后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
药罐—用药水煎煮竹罐后吸拔罐内盛储药液
针罐—在留针的过程中,加拔罐子 刺血拔罐—用三棱针,皮肤针等刺出血后拔罐
3、调节作用 是建立在负压或温热作用的基础之上的, 首先是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 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节大脑 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阴阳失衡得 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
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微循环的主 要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间物质的交换,且还能使淋 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
3、应用闪火法拔罐时,棉球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
酒精下滴烧伤皮肤。火力大小适中,动作迅速,手 法娴熟。力量过大患者难以耐受,过小则影响疗效。
4、不同患者因年龄、皮肤状况的不同所适宜的留罐 时间亦有差异。一般儿童留罐7-10分钟,成人可适 当延长留罐时间,但一般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一

补气血的中医养生术拔罐疗法

补气血的中医养生术拔罐疗法

补气血的中医养生术拔罐疗法补气血的中医养生术——拔罐疗法中医养生术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而其中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疗法就是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补气血的方法,它通过运用特定的技术手法,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负压,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一、拔罐疗法的起源和原理拔罐疗法源于中国古代,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代时期,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在拔罐疗法中,常用的罐子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和塑料罐等。

通过燃烧火源,利用罐子内部产生负压,将罐子紧贴在身体表面的特定穴位上,达到疏通经络、补气血的效果。

拔罐疗法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通过负压的刺激,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通,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养分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排出。

其次,拔罐疗法还能刺激穴位,促使气血的平衡流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起到补气血的作用。

二、拔罐疗法的适应症拔罐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特别是与气血不畅、气滞血瘀、寒湿内阻有关的病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 颈肩腰腿痛:拔罐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温通经脉,缓解颈肩腰腿痛等症状。

2. 呼吸系统疾病:拔罐疗法可以改善气道通畅,缓解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3. 消化系统疾病:拔罐疗法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痛、腹泻等问题。

4. 神经系统疾病:拔罐疗法可以舒缓神经系统,减轻头痛、失眠等症状。

5. 皮肤疾病:拔罐疗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状况,缓解湿疹、痤疮等问题。

三、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虽然拔罐疗法有许多益处,但是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力度和时间:拔罐疗法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大,以免损伤皮肤。

同时,拔罐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在10-15分钟即可。

2. 适应症和禁忌症: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应症,不宜将拔罐疗法用于非适应症的治疗。

此外,对于孕妇、高血压、心脏病等病患,应避免使用拔罐疗法。

3. 卫生保健:在进行拔罐疗法之前,要确保罐子和皮肤的清洁卫生,以免感染。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

4、不同患者因年龄、皮肤状况的不同所适宜的留罐 时间亦有差异。一般儿童留罐7-10分钟,成人可 适当延长留罐时间,但一般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一般留罐时间愈长,疗效相对愈好。但必须密切 观察患者情况,视情而定。 5、应用针罐疗法时,需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 并避免将针撞压至深处,造成损伤,对胸背部腧 穴均应慎用此法;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 血的面积,要小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需适当,每 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在使用多罐疗法 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 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且因火罐互相排挤,亦 易于脱落;在应用走罐疗法时,应尽量避免在骨 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起罐方法
起罐时,一般先用一手夹住火罐,另一 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 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若 罐吸附过强时,切不可用力猛拔,以 免擦伤皮肤。
十、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1、每次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玻璃火罐,保证罐口光滑 无破损,罐体无裂纹。破损者应及时更换,以免 损伤皮肤。 2、拔罐时宜选择肌肉丰厚部位,且根据不同部位, 选用大小合适的罐。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 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情况 时,火罐易于脱落而需注意;环境要干净卫生, 拔罐后需盖好衣被以避风寒。 3、应用闪火法拔罐时,棉球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 酒精下滴烧伤皮肤。火力大小适中,左右手配合 默契,动作迅速,手法娴熟,所拔力量适度。力 量过大患者难以耐受,过小则影响疗效。
三、拔罐法分类

火罐—利用火力排去空气
排气方法分类
水罐—利用煮水热力排去空气 抽气罐—抽去空气

单罐—单罐独用
多罐—多罐并用
拔罐形式分类
闪罐—吸拔后当即起去,反复多次

名词解释拔罐疗法

名词解释拔罐疗法

名词解释拔罐疗法
咱来说说“拔罐疗法”是啥哈。

咱就说有一回我肩膀疼得厉害,朋友就推荐我去试试拔罐。

我心里还挺犯嘀咕,这能管用吗?到了那地方,人家师傅拿出一个个小罐子,看着挺神奇。

拔罐疗法呢,简单说就是在你身上特定的地方放上罐子,通过一种吸力把罐子紧紧吸在皮肤上。

就好像有个小吸盘在那吸着你。

我当时看着那些罐子吸在我肩膀上,感觉有点怪怪的。

我记得师傅说,拔罐可以把身体里的寒气、湿气啥的给吸出来。

过了一会儿,把罐子拿下来,我肩膀上就有一个个红红的印子。

嘿,还别说,肩膀真的感觉轻松了不少。

所以啊,拔罐疗法虽然看起来有点奇怪,但是有时候还真挺管用。

以后要是你也觉得身体哪不舒服,说不定可以试试拔罐疗法呢。

中医拔罐疗法

中医拔罐疗法


贴棉法:将蘸有适量酒精的小片棉花,贴于罐的中、下、或
罐底,点燃后迅速扣于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贴棉法时,须
防止燃着棉花脱下。

投火法: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乘火最旺时,
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
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
四、拔罐原则
(一)就近拔罐
即在病痛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 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 如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 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 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地目的。
(二)远端拔罐
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 的选择是以经络走向为依据,刺激经过 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 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 如牙痛拔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
操作方法
针罐:先将毫针
刺入穴位,得气后 留针,然后以针刺 部位为中心,将罐 拔住,约10~ 15min,至皮肤潮 红充血起罐、起针。 此法能起到针罐配 合的作用,多用于 风湿痹证。
起罐方式
• 起罐时,应动作轻柔,协调。一手握罐将其稍 倾斜,另一手拇指近罐口沿处挤压皮肤,使气体 流入罐内,自然松落。不可生硬拔,以免损伤皮 肤,产生疼痛。
治疗盘、罐 具、95%酒精棉球、 火柴或打火机 、血管钳、弯盘、盛
水的治疗碗等。必要时备凡士林、 纸巾、毛毯、屏风。
罐的吸附方法
• 火吸法:闪火法:一手拿血管钳夹住95%酒精棉球,点燃。另一手
握住罐体,罐口朝下,将点燃的棉球深入罐的底部或中部绕1~2圈后迅 速抽出,立即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应用闪火法时, 棉球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罐时满罐一片片黑紫为脂肪肝。
(五)脾区
起罐时出现潮红色疹状,表明食欲 不振、饭后两肋涨满、大便稀,并 伴有眩晕、倦怠等症状。
起罐时脾区紫红为高血压。
(六)胃区
起罐时出现潮红色斑片,表明患有胃 病。
起罐时中央呈现白色,属于胃寒,常 常会感到胃痛,受寒后疼痛加剧。
起罐时内有红色疹状,外有白圈表明 慢性胃炎,无白圈为急性胃炎,整体 红,内有白圈为溃疡。
(三)胆区
起罐时出现凹进去或凸起的小坑, 有胆结石。
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点,说明胆的 排泄功能失调,会有口苦、两肋胀 痛、黄疸等病症。
起罐时下有紫红色斑疹为胆囊炎。
(四)肝区
起罐时出现潮红色疹状,属于肝红 实火,会有头痛、易怒、面红耳赤、 大便干燥、小便色黄等症状。
起罐时斑中央发青,且整罐红、青, 密布针状斑点,表明身患肝炎。
《气血通诊治器》的原理正 是根据中医理论、气血原理、 经络学、阴阳学、五行学、 磁疗学的辩证关系实施诊病 治病,活气血,通经络。
(二)三能大功
一是诊病:循着膀胱选准十一个脏腑穴位 排列罐具,拔上5分钟,根据罐印的颜色和 斑点形状,即可准确地判断病情。
二是治病:针对所患病症,循经取穴拔罐 15分钟。通过罐体边缘牵拉挤压表层肌肉 罐内形成负压,肌体局部充血,促进新陈 代谢。通过磁性穿透,点控穴位,从而刺 激经络。总之,采用拔罐治疗就能起到通 经络、活气血、调虚实、平衡阴阳的作用。
气血通罐的保健原理
农七师卫生局 李彩云
一、 气血通的原理、功能、 作用、疗效
要了解《气血通诊治器》,就必 须先了解它的制作原理、三大功 能、五大作用、独特疗效,简要 叙述如下:
(一)制作原理
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健康长寿; 人生最大的痛苦和灾难莫过于长期 忍受疾病的折磨。古往今来,人们 误认为,没病就是健康,有病就是 不健康。其实,人由健康到有病之 间还存在着“亚健康”状态。也叫 “第三状态”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 调理,势必萌生疾病。
疹子部位在下为肺部
(二)心区
起罐时出现上下相连的紫红,属 于心经不通,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起罐时出现小面积斑片相交头部, 表示脑供血不足,关有麻胀感, 有头晕现象。
起罐时罐底部出现紫红色斑表, 属颈椎疾病,有手麻、肩周痛等 症。
起罐时毛孔扩张,属风湿症。
起罐时有黑紫条状,表示有脑梗 塞,有白圈表示冠心病。
四是驱散 : 对于受风、寒、湿、 邪、燥引起的各种疾病,均有灵 验的驱散作用。
五是调节 : 对于因阴阳失衡、 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心脑血管、 脑中风等多种病症,均有迅速的 调节作用。
(四)独特疗效
一是内病外治。
二是集磁疗、罐疗、药疗、点穴、按 摩、刮痧为一体的综合治疗。
三是能同时排除气、血、汗、痰、垢、 脂、毒七种瘀症。
再加上有的人不懂自我保护,稍有 不舒服使劲吃药、打针、输液,结 果造成了免疫力越来越低;并且现 代化的文明造成了许多问题,诸如 ①污染的危害,农业及工业造成的 危害;②不良生活习惯,象睡眠、 饮食、运动等。③生活压力的增加, 使精神紧张,此等问题导致人们的 健康状态越来越差。
黄帝内经讲:气是血之帅,血是气之 母。人生实践一再证明:人生百病, 皆因气血不通;气血畅通,健康一生。 中华民族两千年来的中医理论的核心 就是研究调理气血。人们在长期的生 活实践中也反复深切地感受到一旦气 血不通,身体就会生病,身上就觉得 难受,哪个部位的气血淤滞,哪个部 位就一定出毛病,如果长期拖延得不 到调理治疗,就会使小毛病发展成严 重病,成为不治之症,危及生命。
二是止痛 : 对于风湿骨病、类 风湿关节痛、气滞性胃痛、腹胀 痛、腰腿痛、痛经、病虫咬痛、 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胆绞 痛、头痛等慢性病,均有独特的 止痛作用。
三是疏通: 对于高血压、低血 压、失眠、便秘、脑梗塞、脑动 脉硬化、脑血管意见后遗症、糖 尿病、冠心病等久治不愈的顽症, 均有疏通经络、打通气血、调理 内分泌的明显作用。
8、温度:起罐后用手测试,罐区冰冷 为风、、分区观察诊断
(一)肺区
起罐时两侧出现紫红色斑点,表 明是气管炎。
起罐时出现潮红色斑点,表明是 肺热,有口渴、胸痛等症状。
起罐时出现小片疹子,表明呼吸道 有炎症,患有咽炎或鼻炎。
根据斑片疹子部位上下位置来判断:
疹子部位在上为鼻,疹子部位在中 为口腔或咽喉
四是可迅速消除“亚健康”状态下的 一切病症。
二、 诊病方法
用《血气通诊治器》诊病的具体方 法步骤是:在人体的脊柱部位及两 肋选定代表人体五脏六腑的十一个 罐区,这十一个罐区是从大椎到长 强均匀排列九个罐,分别是肺区、 心区、胆区、胃区、大肠区、小肠 区、左肾区、右肾区 、膀胱区,在 胆与胃之间两侧右边为肝区、左边 为脾区共十一个脏腑腧穴,
三是保健:就是适用于日常养身 保健,经常运用“延年益寿保健 拔罐法”就能使自愈健康调节器 正常运转,调节自身的自愈能力, 扶正祛邪,气血畅通,预防疾病 的发生。
(三)五大作用
气血通具有消炎、止痛、疏通、驱 散、调节五大作用,能治常见病、 多发病、各种疑难杂症。
一是消炎 : 对于风湿性关节炎、 肩周炎、气管炎、肺炎、肾炎、肝 炎、尿道炎、膀胱炎等多发病,都 有显著的消炎作用。
再把罐具叩拔于人体的皮肤上, 留罐5-6分钟,罐内形成负压, 肌体局部充血,磁性发生作用, 在起罐的瞬间,认真地观察拔罐 部位的皮肤颜色、斑点形状、分 布位置和皮肤凸起或凹陷的程序, 准确判断发病原因与病情。
三、临床综合诊病的八条经验:
1、罐印为粉红色又无斑点,并立 即恢复皮肤的本来颜色,说明该区 无病。
2、罐印鲜红而艳,表明为热症、 实症、炎症。
3、罐印呈白色,表明虚症、气血 双亏,功能低下。
4、罐印紫色伴有斑块,表明为瘀症、 旧病、气滞血瘀之症。
5、罐印呈青色,表明为寒症。
6、罐印发紫黑而且深黯,表明血瘀, 病程已久。
7、形状:点状为病初发,片状为局部 有病;疹状为局部发炎;圈状为慢性 病;云雾状为气滞血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