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三语文复习课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5篇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5篇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1《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
2.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法与学法:教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
2.讨论法与点拨法: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学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文章写景时使用白描手法的特点和表现出来的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以及淡淡的哀愁。
2.资料助读法: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那段历史,以更好地把握主题。
3.讨论、品读法:通过课堂讨论,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文章的美点。
教学准备:教师:查阅网络资源,并将其整合在本节课的展示课件之中。
学生:1.搜集学过的或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雪景的诗文句子。
2.对照注释并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课时安排:1课时探究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教师随笔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
(约3分钟)导入: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并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明人汪珂玉曾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同学们平日所见多为“晴湖”“雨湖”,今天,让我们跟随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一看雪后的西湖。
学生已经学过、读过不少与西湖有关的诗文作品,通过回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的学习,同时引起学生对“雪湖”的兴趣。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内文章的复习,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4. 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2.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4. 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文章分析: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阅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运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文章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内阅读训练,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成果,了解学生对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本册语文教材。
初三语文学习复习计划5篇

初三语文学习复习计划5篇重精读,就是要把每一篇课文上好。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找好教材的切入点,创设好教学情景,以引发学生读书、思考和训练。
不要为了赶进度而早早结束新课,然后让学生大量做复习卷,这种题海战术劳命伤财,只会引起学生的厌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提早丧失,考试兴奋点的提前消失,实在是得不偿失。
要把课文上好,就要对第六册教材有一个总体了解。
本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所选篇目都有很强的文学性,教学时要注意文学欣赏的感悟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等特点,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一单元学习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
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还要展开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
教学时要从朗读入手,品味和赏析诗歌的思想、语言、节奏、韵律以及技法等,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第二单元学习中外散文。
重点是体会的思想感情,欣赏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
第三单元学习古今中外的小说名篇。
重点是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深入探讨和研究课文是如何运用这些描写手法的,从中展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第四单元学习中外戏剧文学剧本和电影文学剧本。
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时要从戏剧冲突入手,通过人物对白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还原文字所传达的画面和意境。
第五单元学习古代诗文。
重点是在前面五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和强化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方法和能力。
教学时要从朗读入手,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字词句的认读和记忆,积累文言词语,把握内容,另外要让学生注意文言文的语体风格和语言风格,让他们作一点个性化的评点和赏析。
抓略读,就是选用好一本课外配套读本,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看一篇精美的短文,然后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为:(1)生字生词或好词佳句。
初三语文复习课授课教案五篇

初三语文复习课授课教案五篇教师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1《枣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 1.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点】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演读法 2.讨论法 3,延伸拓展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分角色演读课文,整体感知。
把握剧情;引读提高,把握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层探究,合作研讨。
领悟作品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延伸拓展,联系现实,关注身边孤独的人群。
一、导语设计数不清的枣儿,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己的爹吃,身边却只是别人的爹。
他们使劲喊,娃不应,爹也不应。
漫山遍野无人应。
田野里只回荡着祖孙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的呼喊。
为什么这饱含着爹娘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唤不回从小也是由它奶大养大的儿孙这枣儿啊。
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二、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剧情1.学生自荐朗读课文,一人读老人,一人读男孩。
其余同学点评。
提示:男孩的语言应读出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情调来;老人的语言应读得亲切一些,读出长者的风范,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2.选一位同学概括剧情。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方法(具体)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方法(具体)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方法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们巩固他们在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知识,并为他们的高中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以下是一些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方法:1.制定计划:教师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包括每个单元和每个主题的复习时间、内容和目标。
这个计划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进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帮助。
2.组织复习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复习课,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他们在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知识。
这些复习课可以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语法、词汇和修辞等方面的内容。
3.组织测试: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测试,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这些测试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题和写作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
4.提供反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反馈,以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反馈应该包括对每个问题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进展的建议和指导。
5.组织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阅读俱乐部、写作工作坊等,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文技能和兴趣。
6.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阅读课外书籍、写博客、参加语言交流活动等,以帮助他们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语文技能。
总之,初三语文复习教学需要教师制定计划、组织复习课、组织测试、提供反馈、组织课外活动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语文技能。
如何简化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简化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建议:1.掌握学生特点: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习惯,掌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2.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提高教学效果。
3.强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师需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字词、语法、修辞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新学期到学校调研,听了几节初三语文复习课,之后和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发现老师们都有自己的复习策略和方法,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还存在着诸多困惑,如根底知识散杂难以系统掌握、现代文复习缺少思路、作文指导缺乏训练点、复习课容量大而收效低等等。
复习备考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科学有序地安排好备考工作,笔者有几点想法与初三语文老师们分享:一、统筹协调,制定复习方案。
教师要心中有数,统筹协调各知识板块和能力训练点,制定一个详实、周密的复习方案。
复习方案应明确考试范围和考试要求,结合考点回归教材、回归根底,对文本中的知识点逐项进行筛选、提炼、归纳和整合,做到全面扎实;在能力提升的层面,找出薄弱点,并精选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
在设计有效训练的时候注意知识的联系,对有契合点的文章可以进行知识的整合,以节省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比方,在复习刘禹锡的《陋室铭》的时候,可以将周敦颐的《爱莲说》放在一起比拟阅读,这两篇文章同属于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表达了文人的高雅旨趣。
二、精心设计,撰写教学详案。
在备考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所谓的“过关冲刺〞之类的辅导用书。
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要有一份科学有序的教学详案。
充分地利用好教材,从课文中精选优美的材料,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材是根本,是标准的学习素材,脱离教材片面强调“题海战术〞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一定要从教材出发,提炼、整合能力训练点,注重知识的积累,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
对根底知识的掌握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可采用多种学习形式分散在每一堂课中,表达在教学详案上。
三、知行统一,突出能力训练。
语文复习要做到知行统一,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突出能力的训练。
比方在复习《桃花源记》时,可以安排四项学习任务即明确一点常识:了解作者及生平经历;识记一些字词:记住本课重点字词含义;掌握一种现象:诸如“交通〞、“妻子〞、“无论〞等古今异义现象;分析一种写法:文中的铺垫和照应。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9篇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9篇语文复习计划篇一20某某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正在进行时,整个语文复习过程可分为梳理、冲刺、点睛几大部分,给高三学生语文复习提出五条建议,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端正心态二制定到践行计划制定好,一定要付出实际行动,充分利用每一秒钟意味着生命的延长。
不要再在忙乱中苦恼,有计划地安排生活。
一定要相信自己,最大化做到合理计划、充分复习、突出重点。
人生本就有限,而又有太多太多的时光在苦恼、迷茫与毫无节制的享受中荒废。
人是善变的,而白纸黑字却永远不变,违反了规划,只会助长自己的惰性,使人深深的陷入后悔与自责。
在茫茫大海中,人常会迷失方向。
不如出海前就带好海图和罗盘,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撞上暗礁。
人性本不爱吃苦,只好给他鞭策与激励,使人生不断前进;人性本爱享乐,那就在辛勤耕耘后使他感到先苦后甜的无限乐趣并周而复始,进一步发现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快乐,学习过程带来的探求研究之乐趣。
一切提前计划好,不会慌乱,不会紧张,留下的只有从容不迫与必胜的信心。
三建素材本语文考试范围极广,不可能一蹴,建议大家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作文素材积累本,一个是基础知识摘录本。
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每次模拟考试前都可以看一看,去去心疑,稳定心理。
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四课上牵课下在处理过程问题时,还要注意处理好课上与课下的关系。
首先,课下,自己要通过努力,将龙备好画好;期待课堂,在课上得到老师充分的帮助,点亮龙睛,这样,龙必会破壁飞出,整个复习就会活起来。
其次,还有可能需要依据老师点出的睛,去修改完善自己准备的龙。
龙爪威猛,龙身腾跃,再配有灼灼双睛,龙也自会飞腾而去。
五、全局想细节①将基础知识(语音、字形、同义词辨析、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安排时,既要注意专题性,又要注意分散性。
②基础知识中许多能力点的落实需要记忆,但不能盲目记忆,只靠工夫。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文(四篇)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文复习重点1、古诗文的识记、理解和阅读。
2、重点词语的识记和理解。
3、现代文的阅读和理解。
4、写作训练。
具体措施1、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复习时既要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也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清楚意识到自己复习中的弱势环节,一步步进行训练完善,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
2、理清头绪,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在复习时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会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特别是课外阅读理解文章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在复习中应加强指导。
比如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文训练要做到每周至少一篇,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和训练。
具体做法是:(1)重点字词,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然后采用听写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训练。
(2)文言文复习先让学生明确哪些课文是重点篇目,然后做重点指导,指导完毕后侧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争取大多数人过关。
(3)古诗词,侧重于让学生背诵和默写,训练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连续性默写,二是理解性默写,三是运用性默写。
复习完一册就利用课堂和早读时间让学生背或默写,背,要尽量做倒背如流。
(4)作文训练,每周至少讲练一次,(5)名著导读的讲练,主要依据《考纲》中指定的篇目,以问带讲。
复习步骤第一周复习七年级古诗《论语》、《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桃花源记》、《陋室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初三语文复习课
阅
语文知识点繁多,而且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水平,所以,部分同学和老师感觉语文的复习无从下手。
其实,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只要端正学习态度,拟订复习计划,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准确的技巧方法,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成绩的。
一、走出初三语文复习误区
1、重做题轻读书。
有很多教师和学生热衷于大搞题海战术,殊不知,题目做多了,势必减少了读书的时间。
真正有效的复习应该是精练,只有精练,才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读书。
而只有广泛阅读,读字词,读课文,读作文,读课外书,才能增强自己的语感,积累丰富的知识。
2、重识记轻阅读。
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平时练习重视识记题,忽略阅读题,这是十分错误的做法,中考对考查阅读水平是十分重视的,分值44分,评分按点给分,也是学生失分较严重的地方,为此,我们要重视阅读题的复习,抓住考题类型实行指导复习。
3、重资料轻教材。
到了初三复习阶段,复习资料很多,但很多教师和学生错误地认为,反正中考不考书上的(或考的内容也比较少),于是就把教材凉在一边,一心只读复习资料。
诚然,当今中考题绝大部分来自课外,考教材上的题目看起来似乎很少。
但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认真分析一下中考试题,几乎都能够在课本中找到影子,依靠教材的知识来解决。
试想,如不熟悉教材,这些题目又怎么能答好?如说明文的复习,教材中就有几篇典型的说明文《卢沟桥》、《看云识天气》等。
我们复习时就把相关说明文的知识点放在这些文中讲透,再延伸到课外习题,这样做,既做到了立足教材,又兼顾了课外。
4、重语基轻作文。
有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语文基础知识虽多且难,但复习容易操作,复习起来心里踏实,复习效果也快而明显,不过作文训练起来往往不好把握,也没有这样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使多写几篇文章,也不一定能提升多少分,所以不愿把时间花在复习作文上,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俗话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成功了,你的语文就成功了一半。
所以,不能轻视作文的复习。
二、上好初三语文复习课
1、综合知识复习课,各种命题角度典型实例导入→知识要点中考命题角度归纳→典型例题训练→评讲点拨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纳→迁移训练。
2、阅读鉴赏复习课,中考鉴赏主要是古诗词的鉴赏,如按要求找出相关诗句,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现代文阅读主要有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的阅读。
主要是把这些文体的考点归纳出来,总结成一些套路教给学生,最后精选几篇短文再作训练。
3、综合试卷评讲课。
讲试卷要防止对答案和就题论题的情况。
评讲课,一要注意突出重点,错误面大的题目,分值高而得分率不高的题目、新题型的题目、思维难度较高的题目应该成为评讲的重点。
二是注意将错误原因的分析和使用基础知识解答结合起来,使训练起到强化知识和巩固使用的作用。
4、作文指导,讲评课。
一学年大约能够搞20次左右的定时作文训练,每次作文训练后经过精批和略批,按照每次训练要求积累素材,评讲重点是每次作文训练的要点。
如第一次的要求是如何达到基准分,评讲内容是“不走题、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
有讲有写,再实行专题复习训练指导。
5、定时训练课。
专题训练、全面训练与重点训练相结合。
教师嘱咐学生在薄弱项节上下功夫,不能避重就轻,定时训练后要全体查看和重点查看相结合,对倾向性的问题一定要强调。
不能泛泛而练,练一次就要有一次的目的,练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获。
6、习题讲评课。
(1)、每次训练后,都要认真查看本班各道题的准确率,分析出本班在哪道题上学生是薄弱的,分析出原因并制定出改进措施。
(2)、把“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卷子认真分析,分析出每一个人答每一道题的情况,要实行全面批改,单独实行辅导。
(3)、对整体存有的问题要对全班加以强调,对个别学生存有的问题要个别解决。
(4)、试卷讲评要有针对性,要切中要害,把握和解决薄弱点是关键。
(5)、能够让学生展示思路和答案,教师也能够展示规范的思路和标准答案。
把标准答案与学生答案相比较,得出为什么错和怎能样才不会错的结论。
总来说之,要想在中考之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还有很多方面要注意和增强,如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时事,引导学生体查社会人生;多读书报,持续提升自身素质等等。
只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成功的收获,但愿老师和同学都能在中考这条道上走得顺利。